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夹缝中的总督》读后感精选

《夹缝中的总督》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3 02:25:17
《夹缝中的总督》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2-03 02:25:17   小编:

小说《夹缝中的总督》以总督斯托克顿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殖民地政治和种族关系中的挣扎。在夹缝中求生存,总督不得不在权力和道德之间做出选择。小说揭示了殖民地统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令人深思。

夹缝中的总督读后感(一)

在职场、生活和情感中挣扎的你,有没有遭遇过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我想你一定遇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这个时候仿佛全世界都在与你为敌,而你则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无法突围。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读书吧,读这部《夹缝中的总督》,看彼时的曾国藩如何突破重围,实现自我从肉体到灵魂层面的救赎。 . 《夹缝中的总督》系后浪汗青堂丛书第145部,掐指算来,目前已出版的煌煌147部汗青堂丛书中,国内学者的作品大概只有两部吧:一部是汗青堂121《大汉帝国在巴蜀》,另一部就是新近出版的这部《夹缝中的总督》。能侧身众多引进历史专著行列并荣登汗青堂,也足以证明这两部作品的优秀与成功。以我阅汗青堂丛书众多的经验论,《夹缝中的总督》相较于丛书中的一些“舶来品”译作,其可读性更胜一筹。 . 对晚清史颇有研究的马勇教授在此书的序言中对本书作者、青年学者鞠海不吝溢美之词,认为其三十多岁就能在工作之余写出一部如此厚重的历史研究专著,实属难能可贵。所以马勇教授的欣然为之作序,众多知名文史研究专家联袂推荐,都足以说明这部书在史学研究领域的价值。 . 那么这部书的史学价值和意义何在?我认为它对于早已泛滥的曾国藩研究而言,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全书从曾国藩一生中遭遇的五次至暗时刻切入,结合史料、专著、书信、日记等文献资料,立体还原曾国藩后半生的戎马生涯、官场倾轧与内心煎熬,而所有这些人生遭逢,最终都回归到曾国藩对于活着还是死去的终极思考。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走进曾国藩内心、并向后世传递其内心独白的书。 . 全书虽然主要围绕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展开讲述,但览全书可知,曾国藩遭遇的鬼门关何止五次!曾国藩建立不世之功的后半生,完全没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春风得意,有的反而只是如履薄冰、芒刺在背的焦灼痛苦。他是一介文臣,却身不由己地走上了血雨腥风的战场;他是理学圣徒,却在忠孝难于两全的现实面前选择违背自己的理学初心;他是贵为总督的朝廷大员,却在官场倾轧中如夹缝中的小强;他被称为千古完人,却在不惑天命之年频频上演愤而自杀的闹剧。 . 一生都在矛盾的漩涡中挣扎的曾国藩,在久经战场、官场、情场、名利场等内外交困的压力后,终于看透了生死,立地成圣。

夹缝中的总督读后感(二)

夹缝中的总督

评价人数不足

鞠海 / 2024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年一个盛夏的午后,热心肠的春华介绍我们认识了她的朋友鞠海老师。那是一切的起点,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感激。鞠老师谦逊温和,机敏而有定力。观其人,想见其文,我们对他的写作便天然存了些信任,却对作品的主题有隐隐的担忧。

毕竟,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的重臣与当世的楷模,早已不是新鲜的书写对象。特别是讲述其“成事之道”的图书五花八门,常着墨于他如何从“笨 人”修炼为“圣人”的奋斗历程。且不论我们对许多“成事之道”类的解 读心存怀疑;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叙事的一遍遍强化下,曾国藩的生平已 为人熟知,形象已然脸谱化。这样的热门人物,还能呈现出别的面孔吗? 读者还有必要再读一本曾国藩传记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必须写出 一个不同的曾国藩,写出他较少被关注,却对今日读者颇有价值的一面。

从阅读样章到全稿,编辑部的兴奋劲儿逐渐高涨,先前的疑虑随之烟 消云散。因为一个不同的曾国藩被挖掘了出来 — 一个同你我一样,在 时代和个人困境夹缝中挣扎前行的凡人。他苦苦挣扎在政局、沙场、亲族 间的夹缝里,数次自杀,求死不得,求退不可。

鞠老师用镜头对准曾国藩五次动人心魄的生死瞬间,每组镜头又始终对准三类焦点:曾国藩本人、他周围的人、时代。镜头推得不疾不徐,既有晚清军政的大全景,亦有对曾国藩周边人的侧写,更有他生活细节的丰富特写。五组镜头下来,一个焦虑中年人的形象鲜活了起来:他面对绝时的状态和我们大同小异——也会情绪崩溃,日常失眠,身体报警。一 个人在社会大时代中,是无比渺小的;若是个体的理想与时代的洪流不致,却又被裹挟着前进时,个体定然是无比迷茫、痛苦的。曾国藩被外力 强推着往前走,走得相当吃力, 途中明枪暗箭不断,处处由不得他做主, 却要他来为全局挑上这副重担。他时常陷入精神内耗,无助而沮丧,但也只能苦苦支撑,一日一日地熬下去,熬到人事已尽,但凭天命。书里一副 对联格外打动人:“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是有信念之人,哪怕做事的空间狭窄、逼仄,他也坚守着信念,一日一日地化解困境,“心力交瘁,困知勉行”。最后,恰是这个爱焦虑的普通人,让晚清政局得以为继,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这本书写起来并不容易。在已有相关畅销作品的基础上,要给人新脸孔,呈现另一种“真”,是写作的主要难题之一。鞠老师注重综合各类公私文献,尤重解读信札、日记等“私领域”史料中较少被使用的部分,进而深入了人物的生活、心灵与情感世界,写出了这样一个曾国藩。历史大众写作,必然要处理文学性与史学性这一对难题,而这本书也确实做到了“文史互济”。此外,中国传统史学强调的“以人系事”“因事见人”,当代历史学者省察的史学研究中“人的隐去”乃至“人的消失”,这本书皆有呼应。荷兰史家赫伊津哈曾说:“如果我们看不到生活在其中的人,怎么能形成对那个时代的想法呢?假如只能给出一些概括的描述,我们只不过造就了一片荒漠并把它叫作历史而已。”

历史永远是多面、复杂的。展现一个大人物在非常困境中的平凡一面,看看他在其中如何安顿自己,让生活始终保持秩序感,对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处理个体的焦虑会有所启发。这或许是曾国藩留给当今时代的遗产——一套实实在在的日常经验。

春华说,“人到难时得读曾国藩”,鞠老师和我们都觉得这句话甚好。 人生时刻充满着不安定,难关随处在,如何处理这个真相?历史上无数的人已经面对过这个问题,曾国藩也是。如果你在困境和不安定中挣扎过, 愿你能从这本《夹缝中的总督》里找到共鸣,与历史共情。

夹缝中的总督读后感(三)

提及“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及他主张“中体西用”,推动晚清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但这些不过是我为应付考试而熟记的知识点,是我对曾国藩的刻板印象,亦是毫无他用的肤浅认知,若想要深入了解这位一等毅勇侯,还需以鞠海所著《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为引,体会其人生最后二十年的生死煎熬。 》靖港跳河 1854年初,太平军火烧连营于黄州,曾国藩率水陆两师出征却惨败于宁乡,太平军以燎原之势占领湘潭。首秀失利的曾国藩自觉颜面扫地义愤跳河,被救后决心重整旗鼓,击退敌军收复武昌、汉阳。 》九江策马 1854年底,咸丰帝以金陵为太平军根基为由敦促曾国藩进军,双方于九江多次交锋难分胜负,而后太平军夜袭小池口致使湘军失利。曾国藩见大势已去便二次轻生,被救后仍意欲策马前往敌营牺牲,终究是理智战胜了感性,方才攻克临江。 》祁门被困 1860年,曾国藩迁总督衙门于祁门,太平军攻陷徽州后直指地势形同釜底的祁门,曾国藩无兵可派又无路可退,故而书写遗书坦然接受命运安排。千钧一发之时,湘军猛将鲍超及时率兵击退太平军,方才救曾国藩于水火。 》金陵困局 1863年,曾国藩前往金陵考察,面对李秀成多次进攻六安州未果的局面,派遣多名得力战将助攻。此后湘军一路直上夺取孝陵卫、天堡城,但面对前任总督被正法的事实,曾国藩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临淮遇险与天津名裂 1865年,曾国藩领命赴山东剿捻,奈何巡河期间突糟恶劣天气,虽侥幸逃脱仍心有余悸。直至花甲之年,曾国藩针对天津教案爆发多次上书引起群众哗然,自此身败名裂,2年后郁郁而终…… 人生最后二十年遭逢五次生死局,有如身处夹缝之中进退两难,纵是能征惯战的曾国藩也寝食难安几欲求死。然而,那些没有打倒他的苦难使他愈发强大,如此精神当真值得我们学习!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