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王朝的余晖读后感100字

王朝的余晖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0 11:10:13
王朝的余晖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4-20 11:10:13   小编:

阅读《王朝的余晖》,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情感抒发。小说以清朝末年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和人们的命运转变。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融合。作品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令人深思。

王朝的余晖读后感(一)

越是强者,越是容易受到争议,晚清中兴四大名臣里,李鸿章是受到争议最大的一位。很多时候,我们评判历史人物,不能光看他做了什么,而要将他的行为与他的身份以及所处的时代环境结合起来看。不管是谁,都会受到自身和时代的局限。

说到李鸿章,自然离不开淮军,本书所讲述的便是淮军近四十年的历史,也是清朝晚期的兴衰史。淮军建立的初衷是保卫太平天国兵临城下的上海,本书详细地交代了淮军成立的前因,为什么在已经有了湘军的情况下还会组建淮军?为什么淮军的扛把子会是李鸿章? 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李鸿章和淮军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当时,其实本来还有很多变数。比如说,最初曾国藩是执意打算让九弟曾国荃去上海组建淮军,而李鸿章仅仅是担任辅佐。怎料曾国藩这边催促了几次,那边曾国荃却对组建淮军进占上海没有兴趣,而是目标直指南京。 在比如,若非湘军在安庆之战中损失惨重,也不至于在上海需要援助的时候分兵乏力,只能在安徽招募淮勇,组建淮军。不然的话,也就没有淮军一说,李鸿章可能不会立下后来那么大的军工,逐渐成为清廷汉臣第一人。也就做不了大清帝国的“裱糊匠”。 在本书第一部分里,我们能看到曾国藩对李鸿章的诸多正面影响。其中就说到了已经几乎失传的“挺经”,通过李鸿章之口流传出来的一则故事,我们能窥见一点端倪。僵持不下之时,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哪怕自己吃亏,挺住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效果可能比预期还要好。 至于没有流传下来的部分,也可以稍加推测。比如关键时刻要挺住,不泄气。就像曾国藩围安庆,目标明确,以不变应万变。成大事者的狠劲,自己不变,不乱,结果太平天国军那边反而自乱阵脚。只要你不慌,慌的就是别人。 在淮军创立之处,书中让我们看到了李鸿章招人的手段和用人的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以利禄厚之,包容一些生活作风有问题的、文化程度不高的,比如郭松林、程学启。毕竟当时的局势是支援上海,刻不容缓,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策。这种时候,不能再挑那些文化素质高的人了,而是需要对于李鸿章来说的“有用之人”。 初到上海的李鸿章,见识到了英法舰队的新式火器,为淮军后来的武器改革带来了重大突破。也就不难想到日后北洋舰队的成立。这也从侧面看出来,李鸿章思想并不守旧,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然而,清廷的统治者并没有这种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致王朝不断衰朽。

王朝的余晖读后感(二)

-

《王朝的余晖》,季宇,人民文学出版社

-

该书围绕晚清淮军这一军事集团展开,作者具有扎实的史料选取能力,根据丰富的历史材料中完成了对淮军及其统帅的历史画像。

-

作为清廷倚靠的重要力量,淮军的命运与晚清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1862~1900年,在王朝衰微之际,淮军试图突破重围,但是,奇迹非但没有发生,反而留下了深重的教训。为什么会这样呢?

-

作者以人物为线索,通过对曾国藩、李鸿章、刘铭传等知名历史人物的考据与刻画,对历史场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读者得以跟随其笔触,理解其在晚清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

淮军在历史舞台的首秀,发生于太平天国围困上海之时,初建的淮军被派去解围,本不被寄予厚望的淮军却在上海站稳了脚跟,打出了名气。淮军及其统帅李鸿章,也因其立下的赫赫战功,成为了满清统治者青眼有加的对象。

-

淮军脱胎于湘军,也因此深受湘军的影响,种种迹象表明,和湘军一样,淮军的本质依然是一支现代化装备的旧式武装。书中曾提及曾国藩与李鸿章的一次围绕建军“根本”的争论:火器与精神,哪个才是建军的根本?对于李鸿章而言,实用主义至上,他并不在乎所谓的“根本”,他只要胜利。

-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李鸿章进行的军改,无疑加强了淮军的战斗力,装备的现代化与炮兵的引入,不仅仅对于淮军,对于整个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都有着重要意义。可惜,也正是实用主义的措施,让淮军直至衰亡也没能真的做到现代化。

-

新旧军戍的根本差距不在于装备,更在于组织度,而提高部队组织度的核心,就是让士兵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奉行实用主义的李鸿章,把注意力放在了武备上,却忽略了对部队的精神动员;不过,对于满清的统治者而言,从外到内焕然一新的部队,可能更让其夜不能寐。

-

这件湘军做不到、淮军做不到,整个大清国都做不到的事,为其衰亡种下了苦果——甲午战争中的日本,装备并不比清朝先进多少,战术更是落后过时,然而正是组织度的差距,让清朝在朝.鲜战场一溃千里。

-

淮军的衰落,不仅仅是其本身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它的兴起是时代的浪潮,其消亡亦是历史的必然。

王朝的余晖读后感(三)

《王朝的余晖》是一部关于淮军历史的著作,通过对晚清最大的军事集团和政治集团淮军1862-1900这段历史的叙述,揭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作者季宇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扎实的史论功底,深入剖析了淮军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淮军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力量,其兴起、发展和衰落都与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密不可分。在1862-1900年间,淮军经历了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保卫国家安全到参与中外交涉、维护国家权益的历程。在这段时间里,淮军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卓越的战绩,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传奇。 季宇作为一位优秀的历史学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以及对历史现场的深入挖掘,将淮军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不仅关注淮军在军事方面的表现,还深入剖析了淮军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季宇还对淮军领袖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社,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王朝的余晖》作为一部关于历史的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这本书厚达502页,捧卷阅读的时候,有着厚重的历史感,作者季宇以精湛的史论功力和生动的文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淮军历史。通过对淮军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还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和事件。

同时,《王朝的余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财富,只有深入挖掘和研究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和未来。

总之,《王朝的余晖》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历史著作。通过对淮军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还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和事件。

同时,《王朝的余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财富,只有深入挖掘和研究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和未来。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相信它会给你带来很多启示和收获。

《王朝的余晖》从1860年前后晚清政坛的动荡写起,一直到1900年庚子国变后结束,作者季宇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还原了淮军从创建、发展、兴盛到最终覆灭的全过程,回顾了那段烽烟四起、浮沉跌宕的中国近代史。本书值得推荐!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