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锦集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16 14:55:16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12-16 14:55:16   小编: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流派,让我对绘画、雕塑和建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艺术知识,还激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一)

对于中国的孩子或直接说中国人来说,艺术培养实在是太匮乏了。先别说外国小孩对于知名画家画作的理解掌握程度的多少,中国孩子对于中外知名画家的认识居然能让我汗颜!我只是个普通的家长,但我很热爱艺术,也很注重对孩子的艺术培养。艺术教育这个东西,不是简单的涂涂画画就算培养了。个人认为不仅要会画、会玩,还得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鉴赏常识。中国图书里现有的对孩子的艺术鉴赏书不多,能称为精品的又是少之又少。拿到这本书真的有种“高大上”的感觉哦~精装还有个护封,内容也超级好的!我小时候没受到艺术的熏陶,这回一定要我的孩子给补上!书的内容也跟传统的美术书不一样,书中分享了很多画家创作时的轶事,特别有趣,让人有种想继续读下去的欲望,真的很好哦!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二)

孩子的画册不少,但是像《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这样“高大上”的可不多见。翻开精美的书页,达芬奇、莫奈、梵高、米开朗基罗、高更等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跃然纸上。更令人惊奇的是,三十多幅的作品,竟然涵盖了过去500多年间的艺术创作,包括了油画、壁画、蜡笔画、蛋彩画、甚至是拼贴画等多种形式,琳琅满目,华美和精致。

我和妻子平日也喜欢逛美术馆或雕塑馆等艺术展览馆,虽然对于艺术并无任何科班的功底,但是对于单纯的欣赏和感受还是很满足的。更何况,从小说中多少了解一些艺术家的生平,通过他们的作品再去印证大师们的性格和气质,就不难对于他们有如此的艺术创造而感知一二。

我不太喜欢“鉴赏”这一词,仿佛属于“教育”的范畴,为作品分类、加标签、下定义。而我认为艺术大多数要通过“感受”的。你通常不可能依赖于“印象派”的定义——“画家通常在户外作画,并用粗放的写意风格,试图捕捉自然光线下,色彩微妙的变化”就了解莫奈的画风,但是欣赏着他的各种睡莲图,你能感受到在光影交错和四季变幻中,画家快速的写生让风景如同照相一般留在了画纸上。

有时,我很羡慕婴孩,因为他们对世界的不熟悉,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他们不会问说“为什么图画中的人在空中”,他们也会对抽象画那缭绕浸染的颜色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仿佛透过孩子专注的盯着画册的眼神,看到了他大脑中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奇妙世界。

文/卢育涛 2014.05.11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三)

启蒙的是趣味

我的孩子十分喜爱画画,自从他刚会走路开始,自己还不会使用笔,就一天缠着我要我给他画“轮盘”,还被他迷信的奶奶固执地认为那是他那死去的爷爷托付的,所以后来稍大一些,就给他报班学画画了,现已过了儿童画四级。这也是我申请这套丛书的原因之一。作为小小一画家,不可不知道达芬奇吧?只是可惜我这几年读博,没有太多时间去给他讲解指导,不要求他一定要画多好多有天才,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孩子在才华方面稍为平庸一些,一生要过得幸福得多,只希望培养他高雅的趣味,让人生的方向在起步阶段就确定好,不与假恶丑为伍,也许就算达到目的了。所以象书中所希望的“看完这本书,或许你也可以成为一名艺术大师!”的愿望是不存太多指望的。

作为已学了四年绘画的孩子,基本的知道他也基本掌握了,本书最有价值之处就在于所选的32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果是有天赋的孩子,一定会马上被大师的巨作所吸引,而恍然大悟于真正的艺术是什么?也许就是内心的光亮打开了,艺术对于一颗尚属蠓昧的心,这时就发挥了启蒙的作用了。于是孩子就走上了高尚的第一步。我以为,没有成就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紧的是人生的方向与对艺术的热爱。

这套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童书市场中,以其装帧及内容的雅俗共赏脱颖而出,让已有初步览赏力的孩子一拿起就爱不释手。想起我们小时候只有小人书看,就觉得如今的孩子无比的幸福。但正是因为资源的丰富让人有了过度选择的担忧,而这样的一套书却让人毫不犹豫地选中它作为一本启蒙书。也许若干年后,孩子早已不记得看过这样一本书,但它的那种独特品味,却毫无愧色地表现出它长远的影响。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四)

写给孩子的艺术鉴赏书,读过这本书的孩子最有权威来说说对它的阅读感受。

家有小学三年级孩子。孩子读过这本书之后,对书的总体感觉是十分喜欢。有些绘画逼真得让她有一种以为是摄影的感觉,像《云端的旅行者》、《奥菲莉娅》,她虽然说不出欣赏这些画作更加详细具体的感受,但这些画作给她心灵带来了无比真切的美感,亦可算是欣赏艺术到达的一个层次。她一路看来一路大呼,因为她发现了这些画作当中,有好几幅都在她们的音乐书或是美术书当中的呢。如《舞台上的舞者》、《睡莲》、《热带风暴中的老虎---惊奇》、《水果和花卉》、《向日葵》。现在在这里再次看到了这些熟悉的画作,而这些画作因为有了鉴赏指导(关于作者、关于如何欣赏的指导),而指引她对绘画艺术增加进一步的鉴赏能力。由此引出知识的联想延伸,她结合平时阅读累积起来的知识,竟侃侃告诉我《向日葵》作者凡高的生平:凡高生前很贫穷,他的画作都是死后才值钱起来的。他是一个精神分裂者,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最后是在麦田里开枪自杀而死的。看吧,这小姑娘由此启示而至的知识还是可以圈点的。再其次呢,藉由这本书图文并茂说及的绘画知识,她进一步加深了对水粉画、水彩画、油画、蜡笔画、版画等绘画种类的了解,以及三原色、冷色调和暖色调等绘画知识的加深认知。临了,还叫上我兴趣勃勃地一同寻找《水果和花卉》中的动物和昆虫哩。

孩子读完这本书,能够给她带来长久的阅读欣赏兴致,并由此获得了以上收获。足以实证本书内容之丰富和饶有兴味,十分吸引儿童阅读的趣味。在孩子有限的艺术欣赏领域中,本书是开发她艺术鉴赏能力第一书。

有了孩子这些切身的阅读感受,我想我这个大人从旁再说什么也是多余的。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五)

艺术鉴赏,对于我们提升自身品味是种渴望,又显得遥不可及。如何让孩子欣赏艺术,对于我们这些近乎艺术白痴的家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还好,有最近双螺旋童书馆出版的《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给我们带来想要而又难以达到高度。

这本书,在简单的语言中提升着我们的艺术鉴赏力。书中陈列的作品,都是艺术殿堂上最耀眼、最璀璨的皇冠: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透纳的《被脱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德加的《十四岁的年轻舞者》、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蒙克的《呐喊》等等,当这些艺术瑰宝通过这本书吸引住我们的眼球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也在不知不觉的提升。

这本书,是浓缩的艺术馆。蛋彩画、油画、粉蜡笔画、彩点画、拼贴画各种画作一一出现,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作,映像派、行动派、波普艺术等流派轮番登台,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同台演出中,各种画作效果和艺术流派有了直观的认识,大开眼界。

这本书,更传达着贴合心灵的艺术常识。配套文字如同一位耐心而又知识丰富的老师,围绕着画作侃侃而谈。作家生平、画作背后的故事、绘画基本常识本来已经极具看点,而以往我们无法了解的艺术之争、真金作画、拔光树叶作画让人感觉到新鲜有趣。这还不是最好玩的,书中的经典画作挑刺、寻找画面中藏着几只昆虫小游戏、有些幽默的画家小漫画更是让人玩味无穷,久久的不愿把视线从画面中移开。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大人和孩子的书。高端的艺术鉴赏变成了简单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丰富的知识,不管对艺术有没有基础,都可以毫不费力的阅读起这本书来。细细品味中,这本书专业又通俗的独特的表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悄悄的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你呢?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六)

当下里不知何时艺术类图书悄然兴起,尤其在幼儿绘本市场陆续出现了《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小小艺术家》《我的第一本艺术书》等许多优秀的艺术类启蒙读物,个人翻阅之后,感觉制作得非常好,适合亲子阅读,让小朋友们从小爱上艺术,爱上图画。小的时候,还未识字,便是先读图:偷偷从老爸的书架上抽出《中国画报》翻阅(貌似是这个名,反正里面有许多图,记得还有许多中国唐时仕女、国画等)。时隔数十年,文字基本都不记得了,有印象的只剩一些画面。

虽然对于艺术,向来也觉得艺术理论总有些落后于艺术本身,常常追着艺术现象身后跑,但艺术理论依然帮助我们梳理了脉络,理清了结构,也对艺术有了一个框架式的理解。虽然鉴赏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好的艺术鉴赏必然有趣又有味,让人乐在其中。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形式活泼地介绍了三十多幅世界最知名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生平、艺术创作特点等等。大开本,印刷精美,色彩还原度高,文中用语简洁生动,口吻亲和,以时间为序的排版,帮助我们建立相应的艺术观念,中间穿插一些好玩的小八卦,相信无论是小朋友还是爱好艺术的朋友都会觉得长知识又有意思。

米开朗基罗喜欢别人叫他“神圣的米开朗基罗”,他的最大成就是装饰了罗马梵蒂冈宫殿里面的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画满了3000多个来自圣经中的人物。1845年波提切利创作了《维纳斯的诞生》(蛋彩画法),波提切利其实是昵称,意大利语中“小桶”的意思。勃鲁盖尔的《雪中猎人》使用了绿色和蓝色代表冬天。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和维米尔善于描绘日常生活,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佣》光影流泄,如同照片一般。。。。。

精心选择的作品,有趣的讲解,再加上有意识地将相似或有相同特点的画家放在一处对比,在画作与技巧之间,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互动,比如对比冷暖色等等。这样用心的幼儿艺术绘本,真心好棒。推荐。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七)

从小开始欣赏艺术《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

我小时候,书是稀罕之物,因为父母是知识份子,所以家里的书比较多,不过也都是一些专业书,没有我能够看的,不过我的父母还是挺愿意为我买书,《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狒狒历险记》《小布头历险记》《三毛流浪记》等等,从小就为我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不过那时候还真不懂什么是艺术,上中学以后,喜欢画画,都是照着新年送的明信片上好看的插图来画,后来还买过一些把各种插图收集起来的图案书,那就当成宝贝了。可是当时连美术是什么都不知道。考师范的时候,没学过素描和色彩,就稀里糊涂的考上了美术班,这才知道插图只是美术的一种,到了师范三年级开设美术史课程,这才开始了解西方的艺术。也都是通过那些不知道翻拍了多少次的小图片才知道了个大概的。

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看过的书,真的永远的留在了脑海中,对自己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现在的孩子真幸福。从小就可以从书中去了解艺术史,而且这书还是专门为儿童准备的,写得很浅显,很生动。

书里面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却很全面的展示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几乎所有的大师都有介绍,重要的名作都没有漏掉。能够知道这些也就足够了,算起来我的艺术史也未必掌握得比这本书更多。

书里面不仅仅介绍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也对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进行了介绍,比如什么是油画,怎么画油画,燃料的问题,色彩的冷暖,如何办展览等等。

其实艺术往往是熏染出来的,往往是一张图片就会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看到过一套明信片,里面是十张中国文物,当然都是国宝级别,至今这件事早已退出了我的记忆,可是当我在西安历史博物馆中看到了兽首玛瑙杯的时候,一下就认出来了,这就是我小时候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这就是童年的力量,一张图片,会在你的记忆中留一辈子。

我想西方的孩子从小就看过无数次这些名作了吧,长大以后还可以到博物馆中去看原作。可是我们的孩子却很难接受到这种童年的艺术启蒙教育,虽然这一本的作者也是英国人,但是却是我见到写给孩子们的,第一本比较系统的艺术史入门读本。只是不知道在这个充满了电脑、网络、手机各种媒体的时代,孩子们是不是还喜欢去读书。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八)

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新春联新年画,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邻居家和外婆家墙上的那些年画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总在想,那些年画若是名画该多啊,或许现在说不定也有一定艺术细胞了。世界名画是人类文明的一笔独特财富,它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了古老的历史,里面蘊含了当时作者最深挚的最真实的情感和灵魂,不同的民族不同时代的人,通过名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比我们更能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相信这本书能满足孩子在审美方面的内在需求,能把孩子们引入瑰丽璀灿的艺术王国,令他们受益终生。

本书按时间顺序,为我们提供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幅名画,作品涉及静物、人物肖像、生活场景、泼洒画、拼贴画、蛋彩画等各种内容和类别的画,开关介绍了艺术的概念及绘画的种类,书的结尾解释了艺术词汇的专有名词,让孩子对绘画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针对每一幅名画,引出其背后的故事,同时介绍大师的生平、作品特点、创作点滴、所属的艺术类别,使整本书内容丰富多彩、风趣生动,鉴赏中常涉及到的绘画术语、用具,从而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绘画作品。本书采用了精美雅致的豪华精装版本,大16开,高品质铜板纸彩色印刷,色彩明艳饱满,每一处的精彩细节清晰可见,真的很难以想象当年作者是如何落笔,如何画下如此传世之作的。

这本精美的画册囊括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凡高的《向日葵》、莫柰的《睡莲》、毕加索的《三名音乐家》……等等世界经典名画。这本书对于渴望接近名画的读者非常有益,但古今中外艺术世界浩瀚无边,精彩绝伦,由于篇幅,本书收录的名画也有限,还有很多优秀的大师未能介绍如塞尚、大卫等。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本世界名画的引导书,也很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欣赏这些艺术画作。

我们让孩子欣赏这些世界名画,并不是培养像梵高、毕加索那样的绘画大师,更多的是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欣赏名画,享受名画,感受名画中隐藏的天才画家那充满无限想像力的世界,丰富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这些名画,会成为孩子心中美好的回忆。作为家长,我们期盼孩子不仅能学习到生存的技能,也希望孩子拥有感受美与快乐的能力,更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快乐充实的人生。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九)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是要为我的孩子准备的,现在我还不能准确地称呼ta,这些天有时会在妻子的肚子里偶尔动一下,想去听的时候,却又无论如何不肯再示范一次。我知道等时间足够了,我们会在这里见面。像我和父亲一样,我们互换角色,这次我开始扮演父亲的角色。

我想给我的孩子准备什么呢?准备一个怎样的成长呢?一方面希望避免去重复做我所度过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希望去做我所向往但未达成的部分,我想把我影影绰绰看到的亮光指给ta看,举起ta来,过一种符合更高理念的生活。这样断断续续地想,也开始在书店和超市里无意地浏览一些孩子用品,我仿佛忽略了ta的年龄,只是想这些东西肯定在以后的某个阶段会用到,就这样陆续读了些成长的、育婴心理励志的书籍,既是留待给ta,也是对自己的反省和对未来的希冀。

读旅游的书,会希望能更多地让孩子走出去,不要局限于生活的某个狭隘的角落,让ta的视野更加旷远,这样ta对这个世界的爱,对这生活的爱也会旷远。希望更多地接触自然科学,让ta知道科学不是意味着编程、电路或手机家电维修,认识家乡周边可以搜寻到的动植物,染上植物百科全书和分类纲目的色彩,也会让ta了解哲学和宗教的氛围,不断思考,自我解放,并且不对明天忧虑重重。当然更要领略艺术,感受那“两块肩胛骨之间欣悦,那背脊的微微震颤”。让世界之美的光辉温暖内心,将我成长中曾经缺失的美的感受弥补给ta。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也正是所想到的补给ta的一部分,罗西·迪金斯用一种平等的谈话角度和富有暗示发掘性的指引,将艺术之美展示给我们的未来。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生活的批判和思考,我们如此把自己感触艺术告知于这些来自明天的孩子?或者更广义地说,我该如何把我所理解的世界之美展示给ta呢。这难道不应该充满反省和批判吗?(我当然不会希望在一本入门的艺术介绍中,把孩子当成了一个简单的容器,又把自己无意中当成了成功的典型,志得意满而又满口浅薄地灌输给孩子听自己认知的生活之美,这侮辱了世界之美)

第一本艺术鉴赏书,也正是我们理解的世界之美编成的第一册,我们小心翼翼地交到子女的手中,维持着我们批判和反省的平衡。(玟涛 2014年6月5日)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十)

艺术于我,仿佛在追着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它在前面跑,我也在后面追。我仿佛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却不知道下一秒它会奔向哪里。

小时候,理解的艺术就是画画,那个时候自认为自己痴迷于绘画,经常会用省下来的饭钱买点儿彩笔在歌本上写写画画。没有花柄的荷花,完全没有明暗处理效果的牡丹花,一直却在陶醉,认为自己也跟艺术有着或亲或近的关系。

如今,却从来不敢说自己懂艺术。看那些艺术家的大作,驻足在难得一见的艺术展厅里,我想,艺术不是画得像,艺术不是一定被人理解,艺术的背后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画家有着他各自的情怀,有着他独特的审美,而我们恰恰需要有一颗对着艺术保持中立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吸收美的精髓部分。

如今,已经身为人母,更需要带着一种中立的态度,告诉孩子艺术的形式。每一幅画作,有着它独特的用色技巧、表现手法,还有着画者本人一生为之执着的艺术表达。我喜欢《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的这种表达方式。画作涉及到了文艺复兴的明星:带着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至今人们仍然对她的微笑莫衷一是。人们猜想着,都在还原几百年前画家的真实旨意。我想,这就是一幅画的真正魅力。给儿子看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为什么笑的时候还要搭着双手呢?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画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做为一个半吊子文艺女青年,看到莫奈的画作,只是觉得它像蒙了一层纱账,有着梦幻的美。看到这本书时,看到了一个词“朦胧”,大概就是这样的画风,创作了如诗般的画作。那些睡莲又预示了什么呢?他喜欢睡莲的另一层含义又是怎样的呢?大概我们只能去想象,我们只能去猜测了。

说到这本书,还不得不提到《向日葵》,知道梵高,还是从他的自画像开始,那时还不知道他的《向日葵》,有一日在一本画册上看到了这幅画,跳跃的黄色永远记在了心里。

我一直在想艺术鉴赏书对于孩子的意义,对于一个在艺术上半知半解的人来说,是一名好的导游,它娓娓道来,让你知道画作始末。鉴赏是感受,感受之后才有了更深一次的探索,探索之后才可能是创作,我想这就是这本书至于孩子的意义。先感受——探索发现——想象创造。这不符合孩子思维的过程吗?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开启了孩子艺术的大门,我们在前面,会多了一些引导,多了一些艺术家们的前车之鉴,懂得美,才能更好地发现美。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十一)

美妙的艺术需要学习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by烟波浩渺1980

对于艺术鉴赏来说,必要的艺术基础和素养不可缺少。这本书的目的则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阅读基础。通过30多幅世界知名的艺术作品,像孩子们展示各种艺术形式,各种创作方法,各种作家的逸闻趣事,既是艺术阅读又是人文展示,用儿童最喜欢简洁的形式展示艺术的神奇之处。

之前对于抽象、超现实、后现代等流派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是太了解和熟悉。大人读过这本书之后也是相当的长知识,可以说大人沾着孩子的光,跟着一起阅读涨知识,突然脑海里出现一副很美好的画面,大人小朋友一起学习,不敢落后。不知最近怎么心里总算想起: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这话,虚心受教吧,拿起书来赶紧和孩子一起学习吧。

关于艺术这个宽泛的概念,一时也很说得清,本书汇集的均是国外著名作品的一小部分,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作品都各具特色,各有不同,他们的艺术风格千差万别就像是不同的艺术游戏,不用工具创作出不同作品,也是相当的有趣的。

艺术家们的痴迷,各种传世之作,留下的逸闻趣事也有许多值得讲的内容。作者罗西•迪金斯用了适于儿童阅读习惯的方式来帮主亲子鉴赏,大幅清晰画作,突出作品细节部分,一点点讲述每种创作手法的由来,讲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字数虽然不多,但都非常点题。

P12《雪中猎人》重点说明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区别。

P14伦勃朗的《倒牛奶的女佣》中往往被人忽视的小细节—放在地上的暖脚小路子。

P30《向日葵》中梵高喜欢的黄色代表着什么呢?

P36蒙克《呐喊》属于惊悚派,那是相当的有个性。孩子看了说:妈妈你看他这是在干嘛?他怎么了?

P52《蜗牛》看起来这幅画不难创作哈,小朋友完全可以模仿,大师果然来自民间。

P58《梨花大道》中竟然是用很多种照片叠加拼贴而成的。至于毕加索就不用多说了,作者用讲小故事的方式讲述画作的来历和艺术家的特点,读起来不失趣味性。

本书的各个作品都是根据时间来排序的,仔细观察艺术从原来的求实求真,各种写实的风景、静物、肖像,到后来让人颇费思量的现代艺术,追求的画作背后的内涵,艺术与生活渐渐变得远了些,高了些。

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流传,吹尽狂沙始到金,生活留给我们的,艺术带给我们的,都需要我们慢慢的去感受,去接触,从不知到了解,家长讲说,孩子看听,模仿着学习着。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十二)

艺术于我来说是“高大上”的东西,一些美术展我去了顶多去看个热闹,而对于画作的优劣真是很难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和评判,一方面是怕自己不懂板门弄份,另一方面一直觉得艺术是小众的行为,还有天分的成分在里面。

如今有了孩子,喜欢孩子不会如当年的我们只追求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艺术、体育、音乐等方面的熏陶和发展,虽然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是一些学习不好的东西才去学美术,但是我今天觉得当时教育体制下让这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去学美术,有可能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现在的教育体制,虽然学习成绩依然是首要的,但越来越多的家长还是关注孩子本身的发展,如果能够在艺术方面对孩子加以指引当然是最好的了,如果像我一样没有什么艺术功底,还是靠多读书,读好书来弥补吧。

陆陆续续入手了一些关于儿童学习艺术的书,但是这本《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还是让我非常惊喜,虽然此本书的目标读者群可能是初接触艺术的小读者,但是对于我这样没有多少艺术功底的人来说,也是我见到的最好的一本艺术鉴赏书。一方面这本书比较严谨和完整,所有的画作和资料,都是经过作者从过去500多年间艺术家们创作的名画中精心挑选和的,辅以画作的创作背景、方法、作者的介绍资料等,足以让一个想学点艺术知识的大人或者孩子得到比较全面、系统而又宏观的认识。作者选取的绘画作品囊括了油画、壁画、蜡笔画、蛋彩画、、拼贴画等多种绘画表现形式,选择的画家也是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有着很高造诣或者突出贡献,有的画家我们大众可能听说过,但如果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很难去区分他们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成就,而作者就像是一个伯乐,更是一个拾贝人,在绘画艺术的海洋里,面对琳琅满目的宝贝,通过作者之手串联起来,串成一篇精美绝伦的艺术鉴赏之书。

配合作者选取的各个时代大师的绘画作品,《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在印刷上也下足了功夫,选取精美的纸张和色彩,力图表现原作绘画上的魅力,作者还特意对绘画的局部进行了细节展示和说明,让读者更能了解到这个画家在绘画方面的独特之处。作者还在每个作者的介绍中加入了自己的漫画,讲述一些关于画家或者画作的有趣的事情,很对小孩子的胃口。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于我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引领我欣赏艺术的图书,而对于孩子来说,或许是引领孩子走入艺术殿堂的一本有趣的图画书,而构成这本图画书的却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和画作,有哪一本图画书会像这本书一样包罗万象又张张都是精品?又有哪一本图画书这样给予孩子如此高质量的视觉盛宴?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十三)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来自英国的绘本艺术欣赏书,以时间为史,大轮廓地为孩子们展现了艺术发展的历程,这些在世界艺术史上知名的艺术作品,很好地为孩子们打开了欣赏艺术的大门,让孩子们既能直观地欣赏有名的艺术家所留给世界的艺术宝藏,又能通过简要的作者生平与画作背景来了解一副艺术作品所传承的时代特色,通过这些大师级的作品,引领孩子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并打开艺术鉴赏的大门,或许会有哪副作品触动了孩子的心,指引他们走上艺术的道路,也未可知。

艺术当然包括多种范畴,而这本书主要是从绘画的领域来探讨。对于绘画,我完全是个门外汉,但是绘画这种形式,我想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心里一定都潜藏过追寻的梦想,文字与绘画应该是我们探索艺术最基本的途径了,不过很遗憾的是,从小没有艺术熏陶的家庭背景,也没有绘画的各种偶然因素,对于绘画,我一直是徘徊在门外。一直觉得自己缺乏想像,也一直觉得绘画是比写字更难以驾驭的一种工作,而且相当长一段时间有一种偏见,认为画画就是复制,但是当我陪孩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图画绘本之类的书籍后,我才知道,绘画原本应该是比写字更有创造力的一种创造,在我的童年成长过程中,绘画被教育毁得一塌糊涂,直到现在才更正过来,知道绘画中也承载着想像、思想、情感等等因素,就像写作一样,它也可以表达作者自己的内心情怀。所以现在不再觉得儿子看图画之类的书是浪费是幼稚,而是很认真地陪他一起欣赏一起创造一起感动。

这本书拿给儿子看后,他非常喜欢,由于我自己对于绘画的无知,平时他这方面的提问也很少,一些作者与作品,我们都只是略知皮毛。在看到达芬奇那一页时,里面有达芬奇的生平,原来他不止是一个画家,更多的还是一个发明家科学家,好厉害。想起前不久和儿子一起看的电影《天才眼镜狗》里关于达芬奇的那种种趣事,才知道原来电影不是凭空捏造,所以感觉如果当时我们知道达芬奇这么厉害,看电影时就不会只产生好笑的感觉。而其他的一些人物,因为儿子平时读书多,看到电影里那些人物频繁出现时,他都能够说出那些历史人物的出处,此时看电影才真正地是在看知识含量。像其中有一段还提到了虫洞,儿子因为学天文,就能够表示看得懂。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那么孩子只是看热闹,不能够让知识融会贯通。这本书中的知识含量是相当高的,对于小孩子来说,既有趣又有益,像是前一段时间我和他提到了梵高,因为我又是一知半解,也没给他说明白,此次书中又解了惑。

每一种知识都是这样,除了运用,我们总是希望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既独立又蕴含前人的馈赠。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书一点儿也不枯燥,画作欣赏与简介,都会让孩子大开眼界的。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十四)

作为一名艺术专业毕业生,一位妈妈,我很乐于跟孩子分享各种艺术信息,以及与艺术相关的东西。当然,首先我自己就对艺术史非常感兴趣,不是专业的分析、研究,而是当做生活的乐趣,读读有趣的书。

初拿到这一本《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感觉这更像是一本画册,其次才是鉴赏。书中的作品展示非常饱满,有的占据整页位置,有的横跨两页纸,让我享受了一次艺术盛宴。

阅读完整本书,个人的感受是这是一本给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孩子或者爱艺术、想接触艺术的成人阅读的。可以说是一本艺术入门书,也很适合亲子阅读。我看过其他一些艺术鉴赏类图书,有“高大上”的艺术史,晦涩深奥,很像我上大学时的艺术理论教材;要不就是图少文多的“小”艺术书,很多东西一带而过,看完后让我觉得“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本书中介绍的名画虽然不多,重点介绍也就32幅,但涉及了人物肖像、静物、场景、泼洒画、拼贴画等等各个内容和艺术流派,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让孩子对艺术的发展以及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开篇还为读者简单介绍了艺术种类、形式,油画、壁画、版画等等是什么?为什么要创造艺术?不懂艺术的大人孩子在看书中内容的时候胸有成竹,不至于一头雾水了。当然,如果对其中感兴趣,家长和孩子还可以翻阅其他书籍或者网络搜素相应内容,进一步了解。

整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版式活泼生动。书中没有特别拗口或者让孩子难以理解的语言。我想这种语言形式对于成人来说,也是合适的。蒋勋在书中说过:“美,不应该是困难的学习。”全书在介绍画作的基础上,引出艺术家的生平、创作时的趣事,画家的艺术类别等等,引领孩子走进艺术的领域。为了让书更客观和权威,书中还采用了一些作者的照片;有时为了扩展,使得艺术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书中还配有一些有趣的小漫画,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比如介绍达•芬奇的时候,说道达•芬奇对科学、工程和艺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上百种设计图稿,他甚至还设计了一种飞行装置。旁边就画了一个达•芬奇乘着自己做的飞行器飞翔的小漫画,但实际上,他做的飞行装置并没有真正的飞上天!小漫画也许是绘者对达•芬奇这样一位名人的小调侃吧!

我个人很喜欢书中介绍马蒂斯的抽象画《蜗牛》,更为画家在80多岁高龄,身体虚弱到拿不动画笔的情况下,想到用剪贴的方式的精神。他是那样的热爱绘画、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让我为自己的不学无术惭愧不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的一点也没错。我的孩子现在年龄还很小,但真心希望我和她能在艺术欣赏的道路上一起探索、一起欣赏。这么做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也与“天赋”无关,无非是想让艺术像朋友家人那样陪伴我们一生,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艺术之花。

《我的第一本艺术鉴赏书》读后感(篇十五)

收到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感叹书的封面如此的华丽。于是第一个晚上,和宝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这本书。

刚刚开始读得很慢很慢。对于艺术,我认为对于刚刚上二年级的宝来说,可能有点深奥。

可是,随着书的翻动,一页页图画在我们的视线里,在我们的脑海中,就像一位熟悉的朋友,慢慢清晰起来。

最开始是“舞台上的舞者”,在去年的3D画展上,宝还在它面前照过相,看书时,他非常兴奋地说:“妈妈,画展上画和原来的画,是不一样的,原来这是用粉笔画的啊!”

接下来是“马戏团”,宝在这页中看了比较久,我等他翻页时问他在看什么?他告诉我:“在《第一次发现》这本书里,有介绍马戏团。你知道为什么《马戏团》这幅画里的马是在最中间吗?”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宝笑着说:“马戏团的主角当然是马了。”我哑然失笑,不知道作者乔治.修拉听到,会是什么想法呢?

关于“呐喊”,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宝指着这幅画问我:“妈妈,你知道这幅画,我们在哪里看到过吗?”我笑了笑,问他:“在哪?”宝很得意地说:“在《卡梅拉》里啊!”是的,在《不一样的卡梅拉2》里,卡梅里多就摆了同样的POSE。我告诉宝,这幅画是用蜡笔和蛋彩颜料完成的。同时也在书的最后“词汇表”里科普了很多相关的知识。比如2D和3D;互补色;蛋彩画;雕塑;版画,等等。

在“大蓝马”这幅画中,真正让我认识到了“动物魔法”。一种浑圆的想像力,一种简单却又让人叹为观止的表现手法,让我和宝瞬间膜拜。宝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蓝色的马真的太帅了...”而背景中的大胆红色,鲜明地传达着一种力量,一种境界。这是色彩带来的冲击力,感叹很多东西真的远非文字所能表达。

最后的“梨花大道”是一幅拼贴作品。宝以前自己在家也有做过简单的拼贴,当我告诉宝,这是由几百张照片拼贴起来的时候,宝张大了小嘴,我趁机告诉他,每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像这幅作品,要用多大的耐心,要尽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呀。

一个晚上,这本书暂时先告一个段落,然而这本书中,让孩子知道的并不是单纯的名画与作者。其中还包括了每一个国家的文明,一个时代的文艺复兴。

从人物到景物,从花卉到名著,油画,雕塑,蛋彩画,粉蜡笔,拼贴,印刷画,包罗万象,让人大开眼界。

就如书后的点评所说“艺术教育引导我们的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和理性的美有了交感与和谐,而深烙在他们的心中”。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