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通过对中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波动等挑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作文600字篇1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1500字
(一)
调查时间:2012年5月5日
调查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调查意义:便于老师跟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沟通
资料来源:网上查阅和咨询朋友
中学生心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学生心里状况调查也变为一项重要工作。
网上数据显示,在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中,69.75%的初中生和67.84%的高中生表示心理上显得比较紧张,并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产生自卑、嫉妒、封闭心理。而导致的原因,只要是由于学习竞争太激烈,压力太大。而学习成绩越低,心理问题越多。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讲,这个年龄是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逐渐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时期.同时这个年龄又是他们青春萌动的时候,在心理上与小学主有了实质的不同。这些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学校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以及同学的态度。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对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培养都即强调智力因素的教育,又强调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已对学生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热情,但不可否认.这两大方面还有许多需要了解和沟通的地方。
在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鲁莽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上不存在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时期经常不能辨析出那些危险的情景。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常羞羞答答,未说话先脸红等等。上述行为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有关。
询问了我身边许多和我同龄的学生,大家的感觉都一样,觉得高中的生活比起初中来要紧张许多。并且觉得初中所学的知识只是些基础,等到高中才算是真正进入各个学科学习的起步阶段。在高中,情绪波动较以前要大,压力稍微过大就会感到烦闷、焦躁;而日常生活也逐渐变得单调乏味,大家都扎进书堆里,有时会缺少适当的沟通;会经常嫌父母太啰嗦,或者嫌父母管教太严,有时候想要一些适当的娱乐休息时间都会被拒绝,以至于引发一些矛盾,并逐渐产生逆反心理。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能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自己是否愉快,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既无过多的幻想,遇到困难也不逃避。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条件、情绪和动机有明确的了解,不会作出不符合社会标准的事,情绪稳定,遇事能正确处理。
从主观反面分析,中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大,这种生理、心理和知识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和谐。在思想上的表现是片面的、偏执的、有事是错误的;在情绪上的表现是不确定的、易冲动、多变化、走极端。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开始试探着与师长、权威的行为准则搞对立,当受到师长的批评和遏制时,表现退却,但口服心不服,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便产生了。从客观上来说,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是教育不当造成的。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不了解、不尊重、不信任、不公平公正,或教育方法无端粗暴,动辄指责批评,讽刺挖苦,或唠唠叨叨地说教等等,使被教育者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卑而无助,便破罐子破摔形成了对立的态度或焦虑情绪,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和焦虑心理。
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教育者,特别是家长和老师,需要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心理状况。社会发展的趋势,时代的潮流,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时代的观念和意识,广博的知识,特殊的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特别是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在人的总体素质中居核心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点击来抓。所以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出心理合格,健康的有用人才。
(二)
青春是一朵盛开的花,鲜艳多姿却也娇嫩无比,正如花开的日子并不都是风和日丽,成长的岁月也会遇到阴霾和风雨——心理健康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近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很多,在这个年龄阶段,主要表现在狂躁、逆反、自卑、交往,我也是一名中学生,我也经历过相同的这些东西。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个体健康的生理和健康的心理结合在一起,对社会做出良好的适应,才会呈现出完满的健康状态。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三)青春期心理问题: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4)中学生的挫折: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采访了好几位高一的学生,她们大都表示自己在学习上很烦恼,成绩老是上不去。还有就是,渴望和异性交往,但又害怕被他人说闲话或是被家长知道。她们希望有一个男孩子可以在他们需要帮助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出现。
我们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非常容易受到挫折,也容易产生不安感所以我们有的采取躲在人群外观望,或不屑与同龄人交往,或唯我独尊,或紧张不适;也有的另外,由于青少年时期自尊心增强,个人隐私范围逐渐扩大,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便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篱墙,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形成封闭孤独心理,从而会产生挫折感、寂寞感,严重的甚至会厌世轻生。
解除学生孤独心理应引导学生打破心理闭锁开放自我,主动亲近别人,关心别人,尽量缩小与同伴的差异,同时丰富其业余生活。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使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帮助。
还有我们在上高中的同学不难发现,自己比过去多了几分忧愁。高中生的抑郁多半是由于学习或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造成的。从研究结果可看出,城镇重点高中学生的抑郁状态呈中等偏上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抑郁水平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且年级、性别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学生的抑郁状态具有显著性影响,进一步的单因素分析揭示的各年级之间的差异主要是高一与高三的差异,特别是高一男生与高三男生的抑郁的差异更为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高一的学生通过期中考试后,大部分学生与进校时自己的预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学习上受到挫折后,情绪较为低落,烦恼便会随之而来。随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基础及能力的认识越来越客观,因此抑郁状态呈下降趋势。研究还表明,各年级的男生的抑郁状态更严重。由于学校实行品德量化考核,平时扣分较多的总是男生,因此男生往往比女生受到更多的批评,所以他们会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不安、烦恼、忧虑等;此外,由于女生比男生更易发泄情绪,如向好朋友或母亲诉说心中的烦恼、忧虑等,这些原因导致了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
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同学,他们还会产生焦虑心理。因为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期间均为各校的尖子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往往还是班干部。进入高中后只有少数学生仍担任班干部,很多学生会产生失落感;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加上学生面临平时考试、会考、高考等压力,容易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高一学生相对而言升学的压力要小一些,因而焦虑水平比高二、高三学生要低。高二学生由于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文理分班,第一次面临大规模的考试——五门功课的全省会考,因此焦虑水平最高。且男生的焦虑水平要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作用,家长和社会对男生的要求普遍高于叶女生的要求,并且社会上有这样的现点:女生进入高中后成绩下降是很自然的事,而男生到高中后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肯定会上升。这种观点对男生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重点高中男生的焦虑普遍要高于女生。
我们生活的时代紧张而激烈,我们需要每时每刻去追逐。但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为自己减压,不要让美好的青春蒙上一层灰,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为自己而加油。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作文600字篇2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1000字
(一)
因为假期在补课,所以在补习的时候进行了调查报告。
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学习目的
大多数学生都说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工作,以后能过上稳定的日子。
调查的人中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调查显示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结论:
1、应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前的信息时代知识才使唯一的财富。学习不仅仅是将来经济上的筹码,还是人生的一种升华。
2、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调查中每个学生都强烈的继续求学愿望,起码说明他们认为继续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二)
我最近有看一本书,上面说到现在一部分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差,心灵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害怕孤单,同样也越来越自私;而还有一部分则渐渐的越来越冷漠,对什么都无所谓,无所谓家长老师的教育,无所谓好友的劝诫,无所谓身边的一切人和事。
拿我身边的人和事来说吧。我周围几乎所有的女生忍受不了一个人,包括我自己。我们不喜欢一个人,我们觉得一个人很孤单,甚至可怜;我们觉得一个人会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被人笑话;我们觉得一个人就像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除了无助已无其他;我们觉得一个人只会说明自己是不招人喜欢,甚至被排斥的那一个;我们觉得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不应该出现一个人的场景的……这样太多太多“我们觉得”、我们“自认为”的理由,渐渐的,在我们受伤的时候就这么生根发芽了,久而久之,我们恨透了这种感觉,一个人的感觉,那种灵魂深处一个人孤独无助的感觉。可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并不知道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孤单,并不意味着可怜,并不意味着自己不正常,甚至被排斥……这些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所不知道的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只需要脑筋稍稍一转就会对很多事情释然的道理。
我们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所缺失的,无非就是这些点滴思想,我们的价值观也都是因为长期缺失了这一类型的思想而显得不健全,又或者不健康。这种例子在现在的中学生心理里是再平常不过了的,它普遍存在于我们身上,并在一定的时候时时伤害着我们,它让我们的思想走向畸形,真正的往“不正常”那个方向发展,殊不知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动物,一个人来,一个人走。虽然中途会有很多陪伴你的人,但终究没有永远,终究不存在谁是谁的轮回。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快乐,对于我就是这样,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成为别人的累赘,而别人成为自己的拐杖;我更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成为我的累赘,而我成为他的拐杖。所以,一个人也可以很快乐。
现在的中学生还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即是讲义气。首先,我们大多数中学生都认为,如果对方是自己的好姐妹,好兄弟,那义气是一定要讲的。出了事时,我们基本不会考虑到太多的谁对谁错,我们最直接的行为莫过于有事大家一起扛。可是,不成熟的我们从不曾想过:我们这样的义气真的好吗?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讲义气呢?我们应该对谁讲义气?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学时期再铁的义气也不能当饭吃。社会生存中,我们所能领悟到的义气更多的都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很少有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觉得大部分中学生讲义气的这种观念就是不对的,这种义气都是不可效仿的,它带给我们更多的只会是更大的伤害,它并不属于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理智的人从不会滥用自己的义气,从不会因为义气而做出冲动之举,伤害了朋友,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家人。所以我觉得如果朋友出了事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所谓“义气之举”会给当事人带来些什么,然后再思考义气的正确利用。因为我们没有资本,没有后悔的机会,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让身边的人失望,伤心。虽然我们的义气是出于对朋友的在乎,不忍看见他独自一人承受伤害。可是,亲爱的我们,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分担,会导致我们的价值观走向歧途,这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
最后一个我觉得大多数中学生心里都存在的特点就是:爱攀比。就说我的校友吧,因为我们学校是全寄宿制的,所以每每一到星期六下午小休,能出行的学生们大多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特别是女孩子们,一个比一个穿着成熟,本是充满活力的花季少女,却像年轻少妇。她们比的就是个性,比的就是品牌,比的就是档次,但殊不知自己所拥有的都是父母给予的,殊不知离开父母一穷二白的我们,连吃饭都成问题,就更别说穿着是否干净漂亮惹人羡慕了。我们这一代几乎是独身子女,家庭带给我们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兄弟姐妹会和自己争,没有人会和自己抢,渐渐地,我们习惯把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渐渐地,我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接受爱而不奉献爱,渐渐地,我们学会攀比,看不得别人比自己打扮的漂亮,比自己更吸引众人的眼球,殊不知别人看中的不是外在的华丽,而是内心的尊贵。
其实,很多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只是,我们抗干扰能力太差太差,无从定下心来往正确的那个方向发展,唯有顺应“潮流”,随其被世俗感染,直到有一天有一种叫“后悔”的力量真正将自己拉回正途。
其实,我们都是很优秀的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吗?我们害怕一个人,我们自私,我们冲动,我们讲义气,我们喜欢攀比生活,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事,都是源于心中那颗脆弱的心,那颗实际上可以很强大可不相信自己的自卑的心。
我们不小了,我们真的该长大了,我们马上就会步入成年人的社会,我们该懂事了,我们该坚强了,我们该为自己的未来好好的做一份打算了,我们是时候抛弃那些初中生幼稚的习气,我们该长大了。
(三)
处于中学生的我们,普遍都是正在长身体的青春期。而正是处于成长中的我们也是其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和面对学习的压力增加,中学生的心理也会渐渐改变。
于是我分别从两处开始了我的调查,一是调查问卷,二是网络。
在调查问卷中,我在社区内进行分层抽样,分别发给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进行归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1、叛逆心理开始出现
随着中学生的成长,我们对自己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自己的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时,对父母的悉心关心所表现的“啰嗦”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表现的十分厌烦。而在我们的自主性被挑战时,为了显示自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也会去反抗的倾向。叛逆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必经之路,不论学校,家庭,少年自己都应该正确认识它。
2、情感分化
在中学阶段,情感开始分化,我们的情绪和体验会变的丰富和细致起来。与自我相关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如自豪、自卑、自重、自尊,这些都会逐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开始对自己所认识的人物,比如对朋友、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的都会有这这样那样的情感,也渐渐学会了去体谅对方,将心比心。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学时,很多同学开始懂事了的原因。也是之所以有很多中学生开始比较容易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也能感觉到父母和老师的辛苦和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往往在冲突之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感到后悔并且自责。
3、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考虑后果
在走向成熟的中学生中,拜托了童年时的无拘无束,在做任何事时,在说任何话时,都开始学会向大人一样思考。“童言无忌”已经不会出现在中学生的范围类了。而且,在自己判断这件事时,已经去学会判断了,分析后果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在去做这件事,从而把这件事做的更好。
4、消极心理的大量出现
中学生的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孤独等。进入中学以后,很多问题接踵而至,一是不知与父母如何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不断上升;二是和同学的相处的关系,有时同学之间会因为什么小误会而吵架,从而带来烦恼的消极影响;三是面对自己的烦恼,伴随着自己的长大,这“面子”的虚荣心也逐渐开始扩大,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表现在别人面前,也对自己没面子的事手足无措,但中学生偏偏又对自己的公众形象和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于是烦恼便会成倍地增长。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断的加重中学生肩上的压力,从而感到十分压抑。面对学习的压力,这种压抑由于他们心理的闭锁性无法向父母和老师敞开,从而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在网络中,我也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美好理想与实际行动之间的矛盾
在中学期间,很多中学生都会对未来憧憬,对于未来有远大的理想,幻想着自己未来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是,自己的实际行动却与之不符,自己却没去努力用功读书,没有去为之奋斗,而是消磨时间,不去追求。或许有时,下定决心要去努力了,可耐心不够,不能持之以恒,从而努力付之东流。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多次的这样循环,导致了我们可能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
2、情感往往建立在理智之上
很多中学生,在学校内,容易动感情,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情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冲动,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会十分用心的去做,而对于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他便没多大的兴趣,这也是很多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去学习的重要原因。而且有时做事时,却往往把情感放在了第一位,把理智远远的抛在了一边,完全不去考虑后果,从而自己便为此犯了大错误。
3、进取心十分强烈
中学阶段,很多学生是十分争强好胜的,在自己的目标指引下,自己会为此不断奋斗,从而超越自己的目标。但是这有是后会控制不住,从而凭冲动做事,事后又后悔无比。或许,许多中学生凭借着这进取心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成功。
4、自制力十分薄弱
现在的中学生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师的要求,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去好好的做,对于那些不认为好的就拒绝或不做,此人难以改正自己的缺点。
对于这些收集的资料,我保留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