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主角利用科技技术,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分身来替代自己生活的故事。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男主角逐渐发现分身并不能完全替代自己的生活,最终他选择与分身和解,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这本小说引人深思,探讨了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分身读后感(一)
刚看完这部小说 想随便说点什么吧 他的故事设计是不错的 看了简介我也很动心就买了 但厚厚的一本书 总感觉 读下来还是差了一点感觉 少了一点精彩 总体来说还算值得推荐把 恩
1/15页分身读后感(二)
大师的作品,文笔和情节自然不会让人失望,绝对引人入胜,两天就读完了。哈,不过这本书不是我的菜,只是单纯地享受了阅读时的沉浸和充盈,而没有那种发自心底的喜欢。
想到“克隆人”,浑身冷飕飕的~ ~佩服作者的大气和果敢!
2/15页分身读后感(三)
没有太多悬念的故事。说实话远没有《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这些来得精彩,但考虑到作品发表的时间,这种题材和内容应该算得上新颖的了。有时候也在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着另一个自己会如何,想想实在可怕,一样的脸,一样的爱好,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自己。
3/15页分身读后感(四)
从上海回北京的路上不小心把带的书给托运了,没办法就买了这本,打开目录我就乐了,鞠子之章一,双叶之章一,鞠子之章二,双叶之章二。。。东野君太顽皮了。。。故事一步一步解释一步一步深入,可以说引人入胜啊,看了就不想合上,总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不错
4/15页分身读后感(五)
东野真的挺强的。
熟识的clone技术到他手里,就成了混合着政治、凶杀、情爱的脚本。
写作手法也一直有创新。
这次是以两个复制人的叙述交替展开的。
不过怎么说呢,复制人这个题材还真的远不如《两生花》那种心有灵犀来得浪漫呢。
5/15页分身读后感(六)
小说开头很具吸引力,只是情节的发展让两位女主角的特点越来越薄弱化,反而减弱了对结局的期待。
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生育的伦理又没有界线?母爱的产生与血缘的关系是深是浅?
东野没有给于明确的答案。最后也不过是求能生存在世吧。
6/15页分身读后感(七)
这大概是我看到的东野圭吾的几本书中最简单,结局也能令人稍感温馨的作品吧,或许是我向来无知无畏,在昏沉沉的中午看完最后,她们在薰衣草田中彼此对望,终于,找到了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或者说,还好我不是孤单的物种,如果说我是怪物,那么好歹也有另一个人相伴,大概是这种安全感。
7/15页分身读后感(八)
觉得这部小说更像科幻+惊险小说,推理的意味不是那么浓厚。
但无疑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先不说复制人的科学可行性,单是分线索叙事已经很巧妙。
两条线索互相纠缠,但是条理绝对清晰,情节绝对曲折,外加东野刻画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功力了得,看完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8/15页分身读后感(九)
是一本很适合坐火车时的小说,双线索,快节奏,容量大,过程充满悬念,着实满足了某人讲故事的兴趣爱好,成功勾起了小朋友听故事的兴头,不错不错,鉴于如此娱乐,给个四星。
当然,同意其他人评价的,结局过于潦草,听故事的小朋友最后也是失望的说:“原来就这样啊。”
9/15页分身读后感(十)
读的东野第一本书,1996年,引入的克隆人这个题材也还是不错的。2条线索,第一人称,交替叙述着内容,看似无关,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上的触动是,两位伟大的母亲,爱着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我庆幸的是,我是独立的个体,世界上不会有另一个一样的我存在,我不是谁的复制品,我只是我自己。
10/15页分身读后感(十一)
看过《幻夜》和《白夜行》再看这部小说,感觉作者江郎才尽了。东野圭吾每一部一定有绝世美女、高科技,这里也不例外,用一个克隆写推理小说其实很一般,小说刚开头我就猜到了大概。后面就没有任何新意了。所以这部小说太一般了。让我有点失望。希望作者不要每部剧都写高科技,因为他自身了解的也只是一个表面吧。
11/15页分身读后感(十二)
我觉得东野能把故事讲得很流畅,很完整,情节推进的恰如其分
这本书就是,白夜行相反还有点拖拉,圣女救济有点晦涩,伽利略系列,对我这个物理白痴来说,有些地方难理解,所以我挺喜欢东野的小故事,比如分身,信,恶意。
分身和宿命,讲得都是人体试验的故事,东野对这个题材很独钟?
12/15页分身读后感(十三)
对于这部作品,我不赞成以科幻小说的角度去看它,双生的说法会更适合吧。就像这本书封面说的那样:有如死神的不详之身,据说诗人雪莱在湖畔遇到自己的分身后次日身亡,世传凡目击分身者数日内必死。对于人世的猜想它会给我们小小的引导,我曾有过这样的幻觉,世间有另一个我,我们相似,能彼此感应,这就是我对分身的体会。
13/15页分身读后感(十四)
不得不说,这部书里的生物知识让我对东野圭吾又一次刮目相看。虽然知道他是学理工科出身,但对复制人的那么专业化的描述还是让人佩服。
整体剧情没有像他的另外一些书那样,结局让人那么意外,基本上在很早的时候,大约就能猜出个大概了。但从两个不同却又有很深刻联系的主角的角度,分别叙事的方式,还是给这本书带来了别具风格的地方。
14/15页分身读后感(十五)
东野的第三本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振奋人心,因为作者留下的许多伏笔都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感觉所留悬念不多。印象较深的是前半部分对两位母亲离奇死亡的描绘,很能吸引人去探究背后原因,但又因涉及到医学上的问题所以读来有一种背后发凉的感觉。越到后面越有点乏味,没有当初读《信》《幻夜》带给我的震撼,尤其是《信》所刻画的人性和社会现实更细腻到位。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