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小红和小绿》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红和小绿》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05 01:55:37
《小红和小绿》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05 01:55:37   小编:

《小红和小绿》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友谊故事,传达了包容与理解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在外貌和性格上有所不同,但彼此的支持让他们克服了困难,展现了友谊的力量。该书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给成年人带来深思。

小红和小绿读后感篇一

传承经典的绘本

By:伊落

《小红和小绿》的故事,改编自东北民间故事,是一个关于长白山人参的美丽传说:大雪纷飞的长白山上,有一个女孩小红,遇到了来自森林的绿衣男孩“小绿”,两人很快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小红的爸妈担忧小绿的来历,要求小红偷偷的在小绿的衣角别上一根穿着红线的针,从此,小绿再也没有出现……

在被世界各国的各种绘本充斥的今天,能看到这样一本充满浓浓的中国风味的儿童绘本,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故事的画风优美、文字质朴,都和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儿童故事书相似,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仿佛还能从中找到一点点儿时的记忆。和她类似的,还有《小蝌蚪找妈妈》、《胖嫂回娘娘》等一系列中国绘本。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国内大部分的本土绘本,除去教人各种常识的不提,故事绘本,还停留在过去的年代,我们小时候看什么书,听什么故事,到现在,我们的孩子还是在看同样的故事,传唱同样的歌谣。当然可以解释为经典永不过时,但也可以说几十年来无进步,经典难以超越。《小红和小绿》也是一个经典重放的故事,最先于1974年2月在台湾出版,是台湾地区首度大量出版的本土图画书,2015年由小鲁文化重新出版。随后,青豆书坊策划出版了中文简体版,让这个东方经典传奇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其实,这是一个有点忧伤的故事,因为故事的结局并不圆满,“小红不再唱歌了,她总是回忆着和绿衣男孩共度的快乐时光……她决心好好照顾它,不管多少年,绝不离开它。” 她多么希望有一天她醒来时,会听见小绿在森林里唱著。一盆炭,两盆火, 太阳出来晒晒我。

正是有了《小红和小绿》这个故事,才使人参的故事长上翅膀,像人参鸟一样飞翔,到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图画故事书作为一种艺术,使得人们有限的生活达到了无限。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不过这本书的文字比较多,更适合大一点的小朋友,我家闺女3岁,目前还不能完整的听完整个故事,不过因为画面精美,对这本绘本还是很有爱的~希望等她再长大一点,也能像她的妈妈一样,喜欢这些经典的故事。

小红和小绿读后感篇二

感受最深的是结局,小绿的绿衣服的流苏长出新的人参芽,于是小红相信,总有一天,小人参长大了绿衣男孩会回来。

这是个开放式的结局,较之传统故事那种无可奈何的结尾方式,这个结局更有力,也更积极。

从此后小绿的替身会在山上等小红,小红的遗憾长满长白山的时候,小绿的替身也长出了点滴的希望。

1,关于传说

传说故事,传统故事,里面有很多的精怪。儿童常常是作为无知者出现的,他们会跟精怪做朋友,精怪了喜欢儿童,喜欢他们的纯真,并展现自己纯真的一面。

而作为童年的对立面,成人的世界总是现实和复杂的多,传统故事里尤是。

在这个故事里,生活所迫的善良人,他们带着愧疚之心去挖人参,换钱,获得好一点的生活,为此,他们也战战兢兢,为此,他们也心怀歉意。

如果不是如此,就不会有这样动人的传说了。不是吗?

传统故事里的人性,也体现在这里,万物皆有灵,人们对于人参娃娃,乃至长白山的所有生灵,是心怀敬畏的。

这种人性,也传递在这个美好的童话里。

2,关于成长

小的时候,错失过很多东西,有时是不懂得它的珍贵,有时是知道但不会保存。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失去,然而失去的再也找不回,与失去同时获知的,是心痛。这是成长。

成长必然会失去,有时是被迫的,有时是主动选择的。

在这个故事里,小红被迫与小绿分离,她一开始不明白小绿去了哪里,直到有一天,才恍然大悟。

小红在失去后选择了守望和播种希望,这同时也是对童年的对童真的守望,小红变成了老太太,仍然守望着长白山,而小绿的衣服里长出的那些小人参,让我们忍不住会想, 在山中玩耍的其他孩子们,会不会遇见小绿衣服长出的新芽——另一个小绿呢?

3,关于传承和守望

传统的故事改编成绘本,这本童书做的是比较成功的。拿给东北的同事看过了,她很喜欢,说,这就是她老家的故事啊。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想起了童年,有很多感动。

我想这就是成功吧。站在传统的高度上守望童年,能二者兼之 的童书,真是让人喜欢啊!

小红和小绿读后感篇三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干了快十年,工资不低但也绝不算高,只是工作清闲节假日较多,有时间陪伴孩子,如今职业发展遇到瓶颈于是准备跳槽。新的工作待遇不错但是一个月只能休六天,所有节假日的时间也有所减少。于是想着征求一下女儿的意见,“你是愿意妈妈挣很多钱但是有很少的时间陪你还是喜欢妈妈有很多时间陪你但是挣钱少呢”女儿毫不犹豫的说“我喜欢有很多时间陪我”“但是如果我可以挣很多钱就可以给你买很多玩具呢”女儿听到买玩具咯咯的笑起来了,“那你是希望妈妈挣很多钱给你玩具但是有很少的时间陪你还是希望妈妈不给你买玩具但是有时间陪你呢”这次女儿还是很肯定地说“我希望你不给我买玩具但是有时间陪我。”

答案让我很意外,以前下班回家女儿经常会问妈妈给我买书还是买玩具了呢?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在玩具和陪伴之间女儿肯定会选择玩具的吧。作为家长努力打拼也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如果舍弃一些亲子时间去换取更好的薪资待遇,我相信作为家长大部分人还是会乐意,最近在读《小红和小绿》,这样的困惑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小红和小绿》来自东北民间故事,人参娃娃的传说我在小时候就看过,如今再看绘本版的人参娃娃故事觉得格外亲切,也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小时候爸妈忙工作,我很多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看书、玩玩具、画画,初中的时候周末家人一起去爬山踏青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当我成为妈妈后,我就想着多陪伴孩子,也鼓励孩子去邻居或者同学家串门。就像书中的小红一个人只能和小鹿和小兔一起玩耍,最后遇到小绿以后就觉得有人陪伴非常开心。然后当小绿被当成人参釆走卖掉,虽然家庭富裕了但是小红再也开心不起来了。这就是我们父母所面临的问题,一心想着让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却忘记了孩子最想要的东西。

在和女儿一起亲子共读的时候,女儿问“小绿呢、”我说“小绿是人参娃娃啊,被小红的爸爸挖走卖掉之后就没有小绿了”。“那这个老婆婆是谁呢?”“是小红,小红在等小绿回来和她一起玩,头发都等白了。”女儿听后主动说“这本书我要和小优优一起分享,她是我的好朋友。”也许看完这个故事女儿更担心会突然失去好朋友。

对于我而言,跳槽是一定的。那么为了不影响与孩子的亲子时间,下班回家不再玩手机了,全身心地去陪伴女儿。即使一个月只能休六天,我也要合理安排每一个周末,让孩子不会感到孤单。

小红和小绿读后感篇四

《小红和小绿》讲的是人参娃娃的故事,但不知为何,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脑中想到的却是《名侦探柯南》中雪女的故事。说实话,对于雪女的故事情节,我并不记得,我能记得是柯南跟小兰解释雪女时,曾说过,讲雪女的故事的人大概是母亲吧,雪女的民间传说应该是为了叫人不要在暴风雪的日子里出门而编造出来的。

会有这样的联想,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是民间故事,而我在潜意识中已经认定这个故事最初的版本应该也是出自母亲吧。

其实从整个故事来说,它充满着浓浓的民间风味。儿歌、游戏的呈现也充满了儿童之间的趣味。但当小红妈妈发现不对劲,并要求小红将穿着长线的针放在小绿身上,小红尽管内心挣扎,但却一定要听妈妈的话。故事似乎就进入了一种矛盾的境地。

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姜还是老的辣。”小红听了父母的话,当然就不会吃亏,不但不吃亏,还帮助爸爸找到了千年人参,爸爸卖了人参,修了房子,有了结余,日子更好过了。父母开心快乐了,但是作为主人公的小红呢?

故事的最后讲的是小红为了再见小绿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努力着、等待着、回忆着、后悔着。

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就像柯南中解释的那样,讲故事的是母亲,而母亲们在讲故事时对雪女产生了移情作用,雪女的故事也由此发生了改变。同理,母亲们最初讲人参娃娃的故事,或许只是希望孩子们不要相信陌生人,要听大人的话。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讲故事的人对于人参娃娃有了移情作用,在塑造人参娃娃时多是讨喜的形象,更有孩子可以和人参娃娃成为朋友。所以有了《小红和小绿》这样的故事。只是故事的最终走向却是人们用人参娃娃换取自己更好的生活,无视小孩子最单纯的友谊。然后再让主人公在剩余的时间里后悔。

怎么说呢?东方的民间故事最初的诞生,都是为了告诫。但随着故事的深入挖掘,往往会进入一个奇怪的走向。

就如同《小红和小绿》,如果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孩子,要听父母的话,那么结局又隐隐有种表现出应该不要听父母的话。

我是一个成年人,看完故事之后,会有一种不知该如何带领孩子阅读这个故事的感觉。精美的图画,活泼的语言也无法让我解释,如果当初小红反抗妈妈,不听妈妈的话,不把一根长长的线放在小绿身上,会发生什么?如果财富是要用我们和朋友的友谊去换,我们该不该换呢?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在乎孩子的情绪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我无法给出答案,主人公小红也无法给出答案,因为她当初选择了听妈妈的话,而妈妈最初也仅仅是怕小红遇到的是妖怪。这一切似乎都没有错,但小红却失去了朋友,用未来的时间回忆和后悔了。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没有对错,一个转角、一个决定就足够影响人的一生。

小红和小绿读后感篇五

传承中华文化,任重而道远---《小红和小绿》

女儿四岁了,在这四年了。我们为她购置了许多的绘本,现在宝贝自己就能讲故事睡觉了,不管是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还是小红帽都能讲不错的。可是最近我看着书架上满满的绘本就发现,这些绘本不是日本的就是韩国的再就是英国的,我们自己国产的绘本呢?难道我们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好的故事么?

丰富的色彩、简短的故事、充满想象力的情节、精美的印刷……儿童绘本如今日益成为不少家庭首选的亲子读物。诚然,外国的儿童绘本读物故事新颖、独特,印刷品质好,不但孩子爱看,就连不少成人也是其忠实读者。儿童绘本是不少儿童接触到的第一本读物,也很有可能成为对其人生道路影响最大的读物之一。但目前“国产”儿童绘本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就是将绘本读物局限在孩子具体的生活内容上,例如教孩子饭前要洗手、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生活常识,忽略了绘本带给孩子们的重要阅读体验和绘本的故事性、形象性。究其原因,或许是我们“国产”儿童绘本的功能性太强,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或是根据动画片改编,或把一些传统故事重新再画一遍,与儿童所需要的绘本读物之间有较大的差距。

其实我们也有好多的好故事流传至今,只是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不是太长就是不适合作为幼儿读本,但是这个在东北广为流传的千年人参的美丽传说经过作家潘人木先生改编,再配上曹俊彦先生的绘画的《小红和小绿》,就成了适合宝贝的亲子读本,也变成了我们“国产”绘本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书改编自东北民间故事,是一个关于长白山人参的美丽传说。大雪纷飞的长白山上,有一个女孩小红,遇到了来自森林的绿衣男孩“小绿”,两人很快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小红的爸妈担忧小绿的来历,要求小红偷偷的在小绿的衣角别上一根穿着红线的针,从此,小绿再也没有出现……

《小红和小绿》最先于1974年2月在台湾出版,是台湾地区首度大量出版的本土图画书,2015年由小鲁文化重新出版。随后,青豆书坊策划出版了中文简体版,让这个东方经典传奇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作者潘人木,1919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名潘佛彬。作品曾获“中华文艺奖”。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与张秀亚、罗兰、孟瑶同列名气最响亮的女作家。1965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并以小说创作及儿童文学编写成就,获颁“五四文学贡献奖”。作品有《莲漪表妹》《马兰自传》《潘人木爱的小书图画故事》等。绘画曹俊彦,1941年生于台北大稻埕,台北师范艺术科毕业。曾任小学美术教师、广告公司美术设计、儿童读物美术编辑、信谊基金出版社总编辑、童馨园出版社与何嘉仁文教出版社顾问、小学课本编辑委员、信谊幼儿文学奖等奖项评审,以及《亲亲自然》杂志企划编辑顾问。插画、漫画及图画书作品,散见各报纸杂志。近期致力于儿童绘本的推广,特别关心原创绘本的推介。

小红和小绿读后感篇六

很多孩子知道格林童话,知道安徒生童话,可是中国也有很多传统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和孩子一起去读,一起去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本有东北特色的民间传统故事改编的绘本。

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民间故事更是如天上的繁星,照耀着白山黑水。这些民间故事或是讲述山川来历,或是颂扬正义英雄,或是歌颂地方特产,既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又有民间故事共有的传奇色彩,其传统魅力至今不衰。

于1974年2月出版的图画书《小红和小绿》,比我的年纪还大,可如今看来,仍然是那么趣味盎然,让人爱不释手。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东北地区,主人公是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小红。她和爸爸妈妈住在长白山脚下,周围没有邻居,小女孩只好一个人玩。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有人唱歌,出门一看是一个穿绿衣服的小男孩。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唱歌,一起玩“种衣服”的游戏,难舍难分。小红的妈妈知道了小绿的事,很担心女儿,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让妈妈找出针线,并交代给小红让她把带着线的针别到小绿的衣服上。小红在忐忑中别了针线。爸爸顺着针线找到了小绿,发现那原来是一棵千年人参。爸爸因此发了财,生活好过了,但小红一点也不快乐。她想念那个唱歌的小男孩,在两人种衣服的地方找到了已经长出来的人参苗,精心照顾,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小绿。

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是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小红,一个是长白山特产人参小绿。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突出。小红是女孩,一身红衣,乌黑的头发,红色的编绳,俏皮活泼,热情善良,小绿是男孩,一身绿衣,飘着流苏(就是人参的须子),红帽结的护耳帽,其衣服的样式和帽子的颜色搭配,淳朴可爱也符合他植物精灵的身份,和后面的前年人参的样子遥相呼应。一红一绿,颜色鲜艳,非常有中国民间特色。

两个孩子因歌相识,小绿唱的“一盆炭,两盆火,太阳出来晒晒我”的歌谣,清新优美,符合人参的生长需求,而小红接着唱的歌谣欢快喜庆,充满童趣。后来,两个人唱的歌谣越来越多,越来越有趣。古老的歌谣,唱出了两个人的情意,也唱出了传统文化的韵味。歌声悠远,仿佛穿越时空,带我们来到神秘、古老的长白山下。

在故事的情节设定中,有一些说法直到现在依然流传。比如,小红能听见小绿唱歌,能看见小绿,小红的妈妈却听不见,看不见。在中国民间,大人们都传说,小孩子是有天眼的,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而且,因为他们心地纯净,三岁之前的孩子说的话会很准。直到现在,我妈妈遇到为难的事,有时还会去找个小娃娃问问,求个心理安慰。

同时,人们也认为,一些寿命长的动物,会幻化成人形成为精怪,有的害人,有的帮人。一般凶恶的动物才会变成害人妖怪,如虎姑婆或狼外婆,而植物或者弱小的动物往往是化成人形帮助人们,如人参,这也符合东北人对人参的感情。他们靠山吃山,靠着人参祛病强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故事中的人参就是一个很可爱的男孩形象,有了它,小红一家的生活才得以好过。古人有顺藤摸瓜,故事中则顺线找参,这个情节有时候也能在别的民间故事中找到影子。故事的结尾,小红变成了一个老婆婆,长生不老,依然在等着小绿,并为当年把针别在小绿衣服上而深深内疚,也让我们为当初的做法而遗憾,让故事充满神话色彩。

和这种民间故事风格相匹配的是书中的图画风格。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红色的扉页,等到故事结束,后面的那张空白页就是绿色了,正好相合了故事的题目。故事正式开始前,就是白云缭绕的山脚下,一个穿着东北特色棉袄棉裤的老婆婆在给小苗浇水,引人遐想。到了故事的第一页,人物一出场,画面上就有了大朵的祥云,如果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一只凤凰正在林间展翅飞翔。以后,几乎在每一页中都会出现祥云的图案,和小云的小鹿、小兔组合成美丽的场景,一方面丰富了画面内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林中万物的和谐美好,给故事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天真的孩子,精灵的人参,纯真的友谊,美好的故事,富有特色的画面,历经时间的流逝,依然楚楚动人,向人传递着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也给孩子们美的阅读体验。

小红和小绿读后感篇七

孩子的童真世界弥足珍贵

文/小红鞋~

由小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青豆书坊(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代理,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文简体版《小红和小绿》图书已收到几天了,却迟迟没有动笔,仔仔细细自个看了几遍,也几次试图和小宝贝亲子共读,且声情并茂、极其用心的读给她听,但小家伙似乎并不买账,或许是她这几日身体发烧不适的原因?本还想观察亲子共读时孩子对此书的表情的、言语的,甚至肢体的各种反映,怎奈小妮子总是在读到一半的时候就左顾右盼,或晕晕欲睡,极其不赏脸。是书不好吗?但她分明在看到书的时候非常欢喜的拿过翻起来,还说看有小朋友、小白兔、小鹿……。看来是我的错,我错误的高估了我家小宝贝。她还不到三岁,而《小红和小绿》是定位于4~7岁亲子共读,7岁以上独立阅读的一本很优秀的关于我国民间传说改写的童话故事书,相较于现在的常规绘本,字数偏多,而太小的孩子耐心又不够。看来出版发行方极其准确的定位了图书阅读对象,真正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和大人阅读。

《小红和小绿》最先于1974年在台湾出版(比我年纪还稍长),改编自东北民间故事,是一个关于长白山人参的美丽传说,是台湾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还曾在台湾和中国大陆改编为儿童舞台剧,历久弥新,可见可爱纯真的东北长白山里的小女孩小红和神秘的小精灵人参娃娃小绿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小红和小绿》无论封面还是内文所配图画,于我总感觉好亲切,似乎还能从中找回些许小时候的记忆,就像小时候躺在暖暖的火炕上听奶奶讲“瞎话”一般。红和绿为互补色,合理搭配,在色彩的和谐中给予人美的视觉享受。清新而写意的民间山中生活、嬉戏的画面时有祥云缭绕、鸟舞凤飞,令意境悠远,而人们尤为孩子们喜欢的可爱小鹿小兔伴着纯真孩童左右更显生动。明亮的红色给人活泼感,亦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性格色彩中代表着积极、主动、开放、热情、乐于与人交往,如文中的人设小红。绿色代表着生命、成长、生机、希望,透着欣欣向荣的气息。性格色彩中代表和平、友善,如书中的小精灵人参娃娃小绿。

寂寞的采参人之爱女小红与山间精灵人参娃娃小绿的相遇让他们原本深山中单调无味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在一起无忧无虑的玩耍中建立了纯真且深厚的友谊。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但成人的思维复杂又或多疑,小红父母害怕和担心他们不曾看见的,却和爱女天天在一起的玩伴小绿或许是不怀好意的豺狼猛兽所幻化。小红谨遵父命,在百般纠结与权衡下还是将妈妈给的针线偷偷别于小绿的身上,以利其父探究小绿之真实来历。寻线而觅,和小红一起玩耍的小绿非狼非虎,自家孩子自然并无生命威胁,小红父母本应暗自庆幸,或更应感恩于小绿带给小红的快乐时光。但对于金钱的贪念更甚,曾幻化为人形小绿的千年人参终被采参人采卖。钱有了,日子好过了,父母更宠爱小红了,且为其留有丰厚的嫁妆,但小红却至此失去了快乐,没有了歌声,唯有回忆与找寻与小绿在一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点滴,走曾所经之地,寻曾所玩之物。小红“幸运”的寻得小绿种绿衣流苏之地竟已在几天工夫后长出小小的人参苗。这鲜活的绿色透着生长的希望,小红亦有了生的希望,她决心好好的照顾她与小绿欢乐时光记忆里留存的新生希望,不离不弃,用尽一辈子的光阴为曾犯下的错误,等待忏悔的机会。故事的结局在满怀希望的暖色里却分明掺杂着淡淡的忧伤,曾经对善良且值得依赖的朋友的小小背叛,不仅伤害了别人,也让自己付出隐隐作痛的代价……。

书中文字没有如我般繁文累述,亦毫无说教,质朴的讲述着一个“东方绝美经典传奇”故事,甚是打动人心,简单且朗朗上口的民间儿歌也似乎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小红和小绿》值得你我珍藏,为自己,为孩子,愿能多的保有童真童趣。

小红和小绿读后感篇八

这是一本关于人参娃娃的民间神话故事,其实本书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绘本,因为本书文字较多,以文为主以图为辅,与我们80后小时候常看的图画书类似。本书也确实是在1974年首次在台湾出版,手中所读是由青豆书坊再版的简体版“美丽民间故事系列”其中之一。

“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而图画书尽管图画画得十分有趣,但这些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只是一类具有文字系统功能的图画,书中的图画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这是百度百科中对绘本和图画书的区别的解释,于我而言,这些区别并非是孰优孰劣的重点,关键在于:对绘本或者图画书面向的幼儿读者来说,幼儿们对图面的热爱和专注以及幼儿识字不多的特性使得图画语言功能较强的绘本更具优势。本书的上架建议应该也是考虑到这点,推荐4—7岁亲子共读或者7岁以上独立阅读,从我个人经验来看,7岁以上的小朋友已经脱离了读图的兴奋期,转而追求读物在想象力和知识性上的丰富可读性,这些或许是图画书相较于绘本的尴尬之处。但是文学性和艺术性均优的本书很好的弥补了这些劣势,兼具水墨写意和童稚笔触的画风也会受到甚至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喜爱。

《小红和小绿》的故事发生在冰封北国的长白山地区,小红为挖参人的女儿,是一身红衣的小姑娘,中国红是东北地区民间服饰中的代表色,小绿是千年人参幻化的小男孩,小绿的画风一改传统人参娃娃多数以人参果的红色为主色调的风格,而是采用与小红相应成趣的鲜绿色,只在帽缨上缀有象征人参果的红珠珠,大红大绿的配色饱和度极高,恰恰不是我们会鄙夷的庸俗色调,而是极具中国风和东北地方特色的独特写照。小红的宠物梅花鹿和小白兔既是东北森林常见的动物,又是小朋友喜爱的动物,背景中高山、密林、奇石、祥云齐聚,时有凤凰、仙鹤这样的祥鸟入镜,意境深远,美轮美奂。画面笔触上乍看如幼童涂绘,简洁朴素,色彩明丽,细看之下会发现山水写意的画风精美大气,很容易让人想到丰子恺漫画,寥寥数笔却气韵生动,近处的松林、青草、孩童、动物,远处的祥云、山峰,无一不形象而生动,对自然有情化的态度满布全书。

本书的故事是极具浪漫色彩的民间传说,与白蛇传、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这些民间传说的故事内涵相似,讲述神仙或是有灵性的妖精与人的传奇故事。我国古代传说中有灵性的动植物通常具有长寿、珍贵这两个特性,如动物的龟、鹤、狐、蛇,如植物的灵芝、何首乌以及本书中的人参,他们的灵性来源于漫长的生命中采草木之气、汲天地之精华,所以幻化成人后通常是善良、纯真的,能与他们相遇的也通常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或怀抱赤子之心的书生,与被杂念、贪念浸染的成年人形成鲜明对比,又因此产生无法弥合的矛盾,继而发生一系列丰富复杂的故事,成为人们传诵千年的浪漫传说。如《西游记》、《聊斋志异》,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日本动画《辉夜姬物语》,也是与我国这类古代民间传说内核及其相似的一个中国风浓郁的故事,无论是本书中纯真孩童与人参娃娃的宝贵友情和贪心父母的冲突,还是聊斋中单纯书生与美丽狐女和冷酷反派的冲突,这些故事对情谊本身的着墨强调并不多,但是通过强烈的人物冲突和丰富的故事延展使得这些宝贵情谊更加深入人心,也使这些作品长盛不衰、广受喜爱。

书中最打动我心的一幅是小绿消失不见后,与父母远远相隔的小红独望远山,孤独的背影瞬间击碎人心,千金易得而童心不在,小红当时一定也是心碎的,与之一同碎掉的是对父母的爱与信任。另一幅是开头及结尾处已成白发的小红精心照料着破土而出的人参苗,思念之情延绵不绝,隽永成诗。

本书还有一个显著特征,里边有很多小红与小绿唱的童谣,我国各地的童谣因为各地方言的差异显著而地域区别明显,但是东北方言是各地方言中与普通话差距极小的一种,因此这些童稚有趣的童谣不论各地的读者读起来都会朗朗上口,不会有地域代沟。孩子们读起来也会更觉有趣,看到这些童谣甚至会不由自主的想象我的孩子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的可爱画面。

绘本诞生于欧洲,成熟与欧美,于我国还是个新新事物。自从孩子一岁之后,我开始收集很多绘本给孩子阅读,不论是绘本还是其他儿童读物,我判断好坏的首要标准是说教性是否明显。我记得自己四五岁的时候看到当时小学三年级哥哥的语文课本,其中有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类似本书故事的民间传说,大概是讲述一个能织七彩锦缎的姑娘,细节已经记不得了。这个故事成为我憧憬上小学的最大动力,我每天都盼着赶快升三年级,再次读到这个美丽的故事,可是等我升到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课本已经改为人教版,里边的课文多数是如《苦柚》、《不懂就要问》这样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打上大道理标签的课文,再加上总结中心思想这样的课后作业,与春游后写感想并称最无趣、最影响兴致的童趣杀手。这样批评人教版的课本也许太过激烈,他们并非毫无意义,但是如今的我所具有的诚实、好问、谦虚等等这些品质自问并非是得益于这些课文,而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父母师友的言传身教下养成的,既然如此,我们的童年为什么不可以更有趣、更多彩?更何况,如本书这样美丽经典的民间传说所蕴含的宝贵情谊、永恒力量并不比说教类文字蕴含的道理低级。

不论是如本书这样浪漫传奇的民间传说、还是像国外绘本那样脑洞大开的超级想象力,我希望最先给孩子的是一个奇幻有趣、引人入胜的童话世界,然后才是孩子能从这些奇趣故事中得到怎样的感悟,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即便是如我读到哥哥的课本之后怀抱着对小学的憧憬向往,而不是抵触入学,也是对我的益处,不是吗?

传颂千年的浪漫传说,奇崛的想象力和民间智慧,孩子之间摒弃一切世俗的宝贵情谊,写意祥和的画风,这些元素打动你和孩子了吗?《小红和小绿》既能唤醒我们童年躺在麦垛上听爸妈讲故事的美好回忆,又能给孩子一个接触传统民间故事的机会,献给听着民间传说长大的我们和我们可爱的孩子!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