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再见,夏天读后感精选

再见,夏天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1 02:50:16
再见,夏天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0-01 02:50:16   小编:

《再见,夏天》是一部描写青春成长与友情的小说。主人公小梅在夏天里与好友们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却也经历了友情的考验和成长的烦恼。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让人回味无穷。通过这个故事,读者能够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和友情的珍贵。

再见,夏天读后感篇一

夏天她刚刚走,两场台风,几场秋雨,把我喜欢的夏天带走了。

夏天除了热,没其他毛病。我喜欢夏天,打小就喜欢。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怕热的。可以日晒三竿时,呼朋唤友出去活动、田间地头各种植物昆虫都能成为我们过家家的道具;可以大中午时趁着大人午睡时间跑出去逮知了;可以在下午烈日还顽强时躲进竹林玩捉迷藏;可以在傍晚时分借着帮忙的名义提水泼洒院子,为的是让暴晒了一天的水泥地快点降温,可以在那里支桌子吃晚饭、搬出竹板床躺着数星星,……

说起童年的夏天,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一本《再见,夏天》把我拉回年少时的记忆里。

这本绘本里画的是我们小时候的夏天光景。

满天的萤火虫虽然我也是偶尔一次跑到同学的乡下家里见过的情景,但是那是我无法忘怀的情景,当时被震撼到了,书中的情景在眼前真实展现,大自然和小昆虫真神奇!

《再见,夏天》里,作者用散文诗的文笔描绘了夏天里儿童从清晨到正午到傍晚再到夜幕降临后,忙碌不停地玩的情景。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现在的孩子可能很难体会这些自由与惬意,那时候的夏天在孩子心里真的不热吧?

我们的童年已经远去,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该有的这种童年也消失。把握住夏天的尾巴或者下一个夏天以及后面每一个春夏秋冬,我们按照这本图画书的打样去享受童年,好吗?

再见,夏天读后感篇二

夏天的快乐,莫过于可肆无忌惮地玩水,一玩就是一整天,既不怕晒,也不担心会着凉。 夏天的快乐,就是三五好友结伴去抓蛐蛐,在丛林中听各种昆虫的叫声,感受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夏天的快乐,就是躺在草地上遥望星空,看星星一闪一闪眨着眼,感受宇宙的深邃和银河的浪漫。 夏天的快乐,就是晚上围坐在奶奶身边,吃着西瓜听她讲那些有趣的故事,常让我们产生各种遐想。 夏天的快乐,就是白天的时间好长好长,只要写完了作业,可以玩很久很久...... 童年的夏天,好快乐。而那时的快乐,无关物质,全凭心意。只是,夏天过得好快,童年也好快。一转眼,童年的夏天已经离去好多年了,但那些回忆,不仅没有被时光淹没,反而在记忆中煜煜生辉。 “四季的歌”系列绘本中的《再见,夏天》一书,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清晨到正午、再到夕阳落山的傍晚、夜色降临的时间顺序,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写下了他童年里的那些夏日趣事和夏日小景,那些相似的玩耍场景,也勾起了我对记忆中童年夏天的回忆。那些快乐的、玩耍的童年,真的留下好多欢乐。 书中的插画也通过画面这一无声的语言,带领小朋友感受到夏天的自然美景。夏天,原来是这么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当下的孩子们,在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态下,时间表排满的辗转于各种兴趣班中,家长累,娃也累。 每个人的童年们就一次,而且还那么短暂。把童年还给孩子们吧......

再见,夏天读后感篇三

周末天高气爽,带姐弟俩骑车去公园,走着走着,二人就发出了很多疑问。 姐姐:“我都没戴太阳帽,也没觉得很晒” 。 弟弟:“知了怎么不叫了呢?” 因为已经秋分了呢,不再是炎热的夏天了。 这个话题一提起,姐姐恍然大悟,但是弟弟对于季节的划分还是没有太具体的概念。 看来今天带上这本“四季的歌”系列绘本《再见,夏天》真是太正确啦! 还没打开绘本的时候,引导弟弟回忆这个夏天都是怎么过的?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在弟弟的记忆里,夏天跟热、西瓜、冰激凌、知了分不开。 姐姐记忆的就比较广泛了,比较频繁的雷雨、茂盛的植物、争奇斗艳的花朵、泛滥的蚊虫、各种可口的冷饮、漂亮清爽的衣裙等等。 在作者们文字和画笔交织下,这本绘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充满生命力与诗意的夏天世界缓缓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清晨的阳光,郁郁葱葱的南瓜秧和葫芦藤,绿蝈蝈、红蜻蜓,奔跑的小鹿,大自然中的生命力量以最直接的姿态蓬勃生长。 雨后的蘑菇,午间的蝉鸣,星空下的萤火虫,开满荷花的小池塘,每一幅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与小伙伴一起数星星、骑竹马,傍晚等妈妈呼唤回家,听外婆讲故事,每一幕都让人不禁回想起自己童年的那个夏天,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瞬间。 这本绘本就像是一部夏天的纪录片,记录了季节变换中最动人的瞬间,也记录了孩子们心中最纯净的回忆,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的那个点,能唤起久违的亲切与感动。这也是对童年记忆深处那份纯真与美好的追寻。 最后一页翻过,我们仿佛真的跟夏天说了一声“再见”,期待下一次美好的相遇。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