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是一部科普读物,通过生动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文字,系统介绍了人体的结构、器官和功能。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人体内部的奥秘,让读者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阅读本书让人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对人体健康的关注。
人体内读后感第一篇
小朋友们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教会孩子爱惜身体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吧。这本《人体内》用拟人的手法把身体各个系统比喻成不同的工程,用生活中肉眼可见的工程来比喻身体,让小朋友一下子就能直观了解自己的身体。
比如把大脑比喻成乐队的指挥,把血液比喻成河流,把身体的发育比喻成工程的进展…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脑这个神奇的指挥吧。大脑的命令是通过神经传递到身体各个部分的,而神经传导的速度就像赛车一样,速度能超过400千米每小时呢,是不是完全超出你的想象?
书中用卡通形象地展示了身体的神经系统,可爱又利于理解,神经系统就像车辆一样不仅运送着大脑的信息,还负责把信息反馈给大脑,大脑收到信息后,指挥身体发出行动指令,他呀可以远程控制你的身体各个部分呢,手,脚,嘴巴,眼睛……都要听大脑的指挥,大脑是不是太神奇了?
要怎么给小朋友解释内分泌系统这个抽象的概念呢?书里先是讲了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当小朋友的玩具被别人抢走时,小朋友是不是会很生气?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肾上腺在捣鬼,你需要学会控制肾上腺素,要花点时间来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你要战胜它才能变得平静,是不是很有意思?
对小朋友来说成长是一个奇妙的事情,我们是怎么从婴儿长成大人?成长过程中又有哪些变化,婴儿和成年有哪些变化,书中也用卡通的图案,幽默的语言展示了出来。
小朋友对血的了解大概来自于身体的某个部位磕破了,看见红色的血液流出来。有点家长看见孩子流血,惊慌失措的样子让孩子感觉有点害怕,不妨跟孩子讲讲血液的知识吧。
血液60秒就能流遍我们的全身,它会把氧气和养分送到我们全身,然后把身体产生的废弃物送到肾脏。
血液之所以能跑得那么快,是因为心脏这个大抽水泵,它在一起一伏地跳动着,就把血液压出去,吸回来。血液就这样每天在我们身体里奔流不息,而我们身体里的血管总长度达到10万千米,如果它们头尾相连的话,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呢,这个连我这大人都好吃惊,我们的身体真的是一个伟大,神奇令人惊叹的大工程。
看完这本书,连大人都惊叹身体真的太过神奇,它们配合地如此天衣无缝,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它们!
人体内读后感第二篇
早上和从上海回来的侄女聊天,聊到新冠肺炎和猴痘,和最近南方的流感,最后感慨,身体素质好才是根本。要想保护自己的身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的《人体内》是孩子们了解自己身体的非常适合的科普儿童读物。
《人体内》告诉我们体内有个庞大的系统在维持物质循环。讲述了大脑、血液、成长发育、骨骼等四大板块,为我们由内而外地展示身体的运作方式。书中用深入浅出地方式讲解了人体的秘密,让小朋友们能够真确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学会保护身体。 01 形象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科普内容 书中的语言非常形象,小读者们易于理解。书中把神经系统说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把大脑说成乐团的指挥。血液被说成是人体内的“河流”,那些能够保护不被侵袭的被成为河流的屏障。 这样的语言特别形象。孩子们看后容易理解,能够理解这些和人体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身体。 02 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成长过程,爱惜自己的身体 书中有个专门的板块讲述人体的长期工程,讲了发育、变成人类、成长和成年几个阶段。从生理的角度讲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成长节奏。书中告诉读者,照顾好身体会成长很有帮助。这个板块专门讲了人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产生的响应的变化。人和人的成长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遵循同样的成长模式。 孩子阅读本书,可以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经历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胚胎到婴儿到成年,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03 精美的插画,寓教于乐学习科普知识 书中的插图特别精美。它的绘画作者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常年为报纸及儿童杂志绘制插图,与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多个国家的出版公司合作。插画的颜色很鲜艳,人物的表情惟妙惟肖,小读者一看就会非常喜欢。而且讲述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动物的形象,小读者感兴趣。这些形象的插画形象可以唤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对科普知识更容易接受。 写在最后 《人体内》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科普读物,让小读者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成长过程,了解身体内的各项工程,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比喻的语言生动形象,孩子易于理解,枯燥的科普知识,用如此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体内读后感第三篇
在童年时,您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焦虑?为什么我总爱发烧?为什么我比别人要叛逆那么多?为什么我不爱学习?等自己当了父母之后,又开始焦虑孩子有自己童年时的这些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直到《人体内》这个绘本出现,让我有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去和孩子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 这本书曾经获得西班牙青少年非虚构图书一等奖、2020年国际拉丁裔图书奖等多项荣誉,这本书目前已经授权10种语言出版。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是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庞培法布拉大学(巴塞罗那)科学传播硕士,加泰罗尼亚科学传播学会成员,还曾为《先锋报》等媒体撰写文章,并出版多部书籍。 作者在这本书中,通过4大模板、15个主题、6张趣味折页,带领孩子一起探索奇妙运行的人体内部,生动有趣地解答了家长对孩子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01.孩子出生的那些事 当孩子问家长“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好多家长会岔开话题,或者直接回答“你说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其实关于这个话题,如果觉得有点尴尬的话,不妨和孩子一起来阅读《人体内》。 《人体内》作为一本儿童科普读物,这本书便以客观的态度,说出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中肚脐就是孩子出生的标志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像樱桃一样,当我们把樱桃的梗拔掉之后,上面就会有一个小窟窿,那便是樱桃的“脐”,当樱桃长在树上生长时,就像通过那个部位传递养分的。 同样的道理,哺乳动物在母亲的肚子里成长,通过脐带吸收营养,出生以后,有了奶粉和母乳,脐带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然后它就自动变干、脱落,最后形成了肚脐,作为出生的象征。 和家里的宝宝一边看图,一边给他们读出文字,想象这个画面就就会觉得特别温馨。 02.“平衡”里的科学奥秘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好多动物可以在不平的房顶上行走自如,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书中有提到:感知平衡的器官在耳朵里,形状像蜗牛的头和触角。前庭器官里有纤毛和淋巴液,在运动时,液体里的纤毛会发生弯曲,产生你处于何种平衡状态的信息。 通过书中妙趣横生的描述和精美的图片,能让孩子迅速明白平衡背后的帮手,这个帮手就是耳朵,这个在情理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的答案,让孩子寓教于乐中解锁新知识。 在我小时候曾经看过《圣斗士星矢》这个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个名词叫做“小宇宙”,我们的身体何尝不是一个小宇宙呢,阅读《人体内》这部经典绘本读物,我们一起去探索人体内的小宇宙吧!
人体内读后感第四篇
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家长,如果不依靠相关的工具书,是很难向孩子讲述清楚人体的构造,在《人体内》一书中,通过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趣味性展示了人体内的构造,大脑就像是乐团的指挥,书中的知识点可以接近与初中生物课程的部分内容,提前通过绘本的形式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人体内的“高效工程”和“长期工程”。
在书中,人体内“高效工程”主要涉及了大脑的远程控制、记忆功能、睡眠作用、内置的作息时钟、内置的温度计的内容,将大脑的功能和作用,以析条分缕的内容构架,让孩子能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全新的知识点。
在人体内的“长期工程”中,通过人体的发育成长、体内的红色“河流”即血液成分和屏障、人体骨骼、肌肉和感知平衡的内容,含括和支棱起整套身体的知识,特别是在红色的河流一节中,用生动形象的“8”字,展现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腔静脉的流动方向和循环过程,仿佛血液也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我们的身体里跳来跳去,游来游去。
“寓教于乐”是该书最大的亮点,在绘本的看图和谜语翻页的过程中,能够展现阅读的魅力和激发孩子的探知欲。人体看起来是一个浩渺的领域,却又是每一个孩子最切身感知的存在,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拥在支配着自己的身体。
正如在“人体的直立姿态”中,用数据的方式讲述了人体自出生后用300多块骨头,成年后有206块骨头,其中头骨23块,脊骨有33块,有600多块肌肉。在绘图中,有一位手舞足蹈的小朋友正听着音乐舞动肢体,书中用了两张隐藏的构造图,分别展示了肌肉的名称和位置、骨骼的名称和位置,孩子也许记不住那些名称,但是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很不错的。
无论是肌肉还是骨骼,孩子都可以用手摸到,至于人体血液的循环,大脑等相关知识就是一种全新的领域,而孩子每一次的阅读唯有在看书的过程中,有所惊叹,才能被书中的知识所折服,才能深刻领悟到知识的魅力。
《人体内》是幼儿生物学启蒙的一本好书,能让还在在图文并茂的知识领域翱翔,更能够开启幼儿对知识的渴望,架起阅读汲取智慧的桥梁,为终身阅读奠定一定的基础,更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人体内读后感第五篇
今天早上读了那本《人体外》,了解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联系。刚才和儿子一起共读了这本《人体内》,拿到书,看着封面,我问儿子:“说起我们的体内,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鲜血,体内有鲜血!”
血液是人体内的“河流”,将我们生存所需的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也负责把被人体代谢后的废弃物聚集起来,带到肾脏。 我们身体内的血液在血管里,一个人的血管总长度可达10万千米。什么概念呢?假如把它们头尾相连,那么可以绕地球两圈半。
体内这条红色的河流,通过心脏的作用,给我们的生命提供活力。
我们感冒生病,去医院看病时,很多时候会需要验血,验血时,血液被分为四部分: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 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输送营养物质、激素和蛋白质,给予我们能量,帮助我们成长。 白细胞的作用是与各种感染做斗争。 血小板会在伤口出血时堵住血管的破口,发挥止血的功能。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因为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所以血液呈红色。
体内还有支撑我们保持直立姿态的骨骼,还有作用于骨骼的肌肉组织,让我们可以四处走动。平衡感使我们能够保持直立姿态,为我们指明身处地球时的上下方位。 我们出生时有300多块骨头。在成长过程中,部分骨骼会融合为一体,到成年时,我们通常会有206块骨头。我们有600多块肌肉保护我们的骨头,给我们力量。
这本《人体内》有4大板块,15个主题,6张趣味折页,带领小读者们一起探索奇妙运行的人体内部! 从我们的思考与行动开始,是谁在指导呢?是大脑!告诉我们是如何思考和记忆的,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睡眠的时候大脑在干什么? 我们所说的“生物钟”是怎么形成的?这种“内置时钟”是怎么运作的?“内置温度计”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醒我们增减衣物的? 这些关于人体内部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人体内》找到答案。特别喜欢这本科普绘本,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大人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以后孩子再问这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绘本图文并茂,配图活泼生动,小朋友们也爱读。
人体内读后感第六篇
每个孩子的小脑袋里都有无数个问号,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也显得颇为重要。当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疑问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的该怎么回答呢?
比如说人为什么要睡觉?我们感到饿了或者渴了,是谁下达的命令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人体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科普我们的身体构造,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跟家长一起来认识承载我们一切的身体。
这部被评为西班牙青少年非虚构图书一等奖的《人体内》,已被授权10种语言出版。本书的作者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是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庞培法布拉大学科学传播硕士,出版过多部书籍。绘图由常年为报纸、儿童杂志绘制插图的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绘制。
《人体内》,用4大板块,15个主题,6张趣味折纸页,带孩子们一起来探索奇妙的人体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呢?因为我们在经过一天的工作或学习后,身体和大脑都承受了一定强度的工作,所以需要休息来恢复身体和大脑的灵活。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也没有休息好,大脑会把我们白天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然后作出决定把收集到的信进行存储或者是丢弃。
睡觉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如果晚上没有睡好觉,第二天大脑就会昏昏沉沉,身体也会感到疲倦,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
那么怎样做好高质量的休息呢?作者认为有规律的休息会提高睡眠质量。睡前不看电子产品,把灯光调柔和等,会让人睡得更香甜。
而当我们饿了,渴了,想笑或者想哭的时候,主宰这一切的是我们的大脑。大脑是一个信息收集器,各个器官将信息传输给大脑,大脑就根据这些信息来下达行动指令,申请的运作。
而大脑呢,本身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器官,大脑的内部有众多的组织结构,分别参与执行不同的功能。比如说我们大脑中的顶叶就负责触觉和空间定位;负责思考,逻辑和联想能够进行自主行动和皮肤感觉的则是大脑中的额叶等。当然啦,大脑也有自己的保护壳,那就是颅骨。
《人体内》,通过妙趣横生的插图、简洁有趣的语言带领大读者小读者一起来了解人体的秘密,不仅是一本优质的儿童读物,也是一本浅显易懂的科普读物。
人体内读后感第七篇
有段时间,嘟嘟经常会问一下关于人体的问题,有些让我无言以对。所以,我就入手了这套关于人体的科普绘本,这套绘本有两册:《人体内》和《人体外》。
这套书获得了2020年国际拉丁裔图书奖西班牙语青少年非虚构图书一等奖。整套书逻辑结构清晰,知识点满满,图片和语言的运用也很考究,非常有质感。
1、逻辑结构清晰,让人get到满满的知识点
《人体内》通过四大板块来介绍人体运作的秘密,其中包括:
人体内的高效工程——介绍的是人的神经系统。
人体内的“长期工程”——讲述了人的孕育和成长过程。
人体内的“河流”——介绍的是血液和淋巴系统。
人体的直立姿态——讲述的是人体的骨骼、肌肉和平衡感。
几大板块的逻辑清晰,里面知识点满满。
2、图片色彩明丽,风格清新。
绘本的图片颜色鲜明,人物造型可爱,对于身体部位的细节也描画得非常清晰,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和作用。
值得称道的是,多处采用了翻页的形式,不仅具有趣味性,还更好地展示了人体的内部结构,让读者能get到我们看到的外部,和身体内部细节的对应关系。
3、语言深入浅出,能结合实际,让孩子领略书中的知识。
比如:很多孩子都有发烧的经历,书里介绍说,发烧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因为让我们生病的微生物在高温的时候,活性会减弱,发烧会缩短我们感染的时间。
在介绍肚脐的作用时,用樱桃的蒂来做对比。将樱桃的梗拔掉以后,那里会有个小洞,这就是樱桃的脐,樱桃就是通过这个脐从树干上吸收营养。同样的道理,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是通过脐带从母体内吸收营养。
经过这样的类比,母亲通过脐带传送营养给孩子,这件事情就好理解得多。
《人体外》侧重讲述的是人体对外界的感知和交流,介绍了人的感官、皮肤、呼吸和饮食等,延续了《人体内》的风格和讲述模式,也能让人get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这套书不仅适合孩子看,大人也可以看,可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通过这套书,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
人体内读后感第八篇
“妈妈,我跑步时,怎么好像可以听到心脏咚嗒咚嗒的声音?”一次,我5岁的孩子在跑步时这样问我。
心脏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脏器,供给我们血和氧气。当我们跑步时,所需的血和氧气就增多了,心跳就加快了,我们就能很清晰地听到心跳的声音。
人体内不仅仅有心脏这个器官,还有很多器官,维持我们正常的生命状态。《人体内》就为我们讲解了人体内重要器官的运行机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身体。
手机拍摄
本书作者本书作者是生物学博士、科学传播硕士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著,由著名插画师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绘,由翻译过多部图书的、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拉丁美洲研究硕士张晓璇翻译的。
本书与《人体外》合成一套,一经出版,就拿下了2020年国际拉丁裔图书奖,西班牙语青少年非虚构图书一等奖!并已授权10种语言出版!
本书一共分4大板块,15个主题,6张趣味折页,帮我们探索奇妙运行的人体内部!
一成长的奥秘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的,然后慢慢成形,形成胚胎,胎儿,就呱呱落地了。
再从婴儿慢慢发育、成长,长大成年。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我们会慢慢长高,长相、身体形态都发生着变化。
体内各器官的发育也发生明显变化。例如男孩在青春期,声音会变粗。女孩也会胸部发育,月经初潮会来。
而这些变化,都是受体内激素影响的,比如作者在书中讲到的生长激素,它会作用于骨骼,骨骼发育,我们就长高了。 二红色血液是人的生命之源
血液先由心脏泵出,运往全身,血液是供给人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载体,里面含有血浆、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它们各司其职。血小板止血功能,血浆输送营养细胞。
人体中每个细胞获得营养后,就生长繁殖起来。我们就生长发育,长高长大。
然后血液又回到心脏内,周而复始的这样运作。
作者在本书中讲到每六十秒血液就会流遍全身。
三人体内有一支免疫铁甲部队,抵御外敌
我们知道三岁的幼儿很容易感冒,是因为她们体内的防御机制尚末发育好。
那么,人体内的这支免疫部队是由哪些细胞和组织组成?
手机拍摄
作者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在本书中给我们讲了这支部队,是分别由扁桃体、胸腺、脾、骨髓、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产生。如果病原微生物穿越了皮肤这道防线,就轮到这些免疫器官产生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拿着武器冲过来抵抗了。
它们会把这些坏蛋吞噬,清理干净。我们的病不久也就痊愈了。
在本章结尾,作者还向我们科普了抗生素和疫苗的作用。抗生素帮助人体杀灭病原体,而疫苗对人体免疫系统起到预演训练的作用。
插画师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将病毒形象地拟人化,把病毒画得呲牙咧爪,让孩子明白病毒是个大坏蛋,再也不敢不洗手就吃东西了。
写到最后:
关乎人体的科普知识是学龄儿童,就应该知道的,对他们成长是相当有利的。《人体内》就是这样一本不错的儿童科普读物。
手机拍摄
人体内读后感第九篇
当你拿起这样一本书时,你期待得到什么?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得到知识吧,毕竟,我们总是希望一本书能让我们变得深刻。
可是,这本书,翻阅过后,才知道,书中可以不需要大道理,简单就可以让人很快乐!
01 与《人体外》一起,全面解读人体的九大系统
如果说《人体外》是外而内地展示身体的运作方式,那这本《人体内》就是内而外地展示身体的运作方式。
前者介绍了我们与外界进行循环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而后者就全面的展示了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感官器等,几乎囊括了人体全部的九大系统。
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了最全面的身体科普知识。
02 自说自话不算真的好,让孩子们看得懂才是真的好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是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庞培法布拉大学(科学传播硕士,他常年为西班牙等多家媒体及学术期刊撰写科普文章,并出版多部书籍。
而这本书的译本的审校,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蒋蓉担任,她擅长医学科普故事写作。
所以,虽然有些词语是是医学用语,但是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翻译成了小朋友能懂的话,甚至拿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们做比较。语言很平实,又很贴近小朋友的生活。
03 单纯漂亮不是美,令人愉悦才是美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太漂亮了,太让人惊艳。每一幅图都颜色鲜明,尤其是对比人教版数学教材绘画,感觉是人物画得很到位又很可爱。
它的装帧也很有趣,额外有一层卡纸,卡纸像一个问题,翻起后,卡纸下像是一个答案,可能是一个知识点,也可能是另一幅可爱的图,这种拆盲盒的感觉,真真是太好玩了。
阅读完才发现,本书的插画师是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她常年为报纸及儿童杂志绘制插图,与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多个国家的出版公司合作。1998年荣获西班牙文化部颁发的第二届国家插画奖。
04 健康的成长是因为我们在用爱呵护着身体
这本书虽然是一个科普的读物,但里面包含着浓浓的爱意。
女儿拿到书后,马上拿着计算器把一家人的身高算一遍,计算着自己可以长到多高,然后开始“嫌弃”起我的身高来。
此时只能解释,父母能给的毕竟有限,我们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
这是一本有关身体的故事书,即便是大人,也没有这么系统地去了解过。甚至都有点羡慕现在的小朋友了,曾经的我们如果能拥有这样一套书就好了。
实用又有颜值加持,你值得拥有!自在成长从探索自我开始!
人体内读后感第十篇
让它带着孩子认识人体内
好奇的孩子总是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充满了疑问:手流血了,血怎么是红色的呢?一直弯着腰的话,怎么会腰部酸疼呢?手怎么比脚灵活多了呢?睡觉的时候怎么会做梦呢?男生和女生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呢?人走路和狗怎么不一样?
孩子需要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帮助他们理解人体的构造。本书运用科学但不失趣味的多种介绍方式,短文和图片相结合,直观地带领小读者感受人体内部的精妙运行,更好地爱护自己。
全书共4大介绍板块,15个细分主题,用生动的语言分讲人体内的构造。
一、人体内的“高效工程”:乐团的指挥、思考,记忆、睡 眠、内置时钟、内置温度计
二、人体内的“长期工程”:简单说发育、变成人类、成 长、成 年 三、人体内的“河流”:红色的河流、血 液、河流里的屏障 四、人体的直立姿态:骨 骼、肌 肉、平 衡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它们各司其职:左脑半球主要负责语言和与逻辑相关的能力,右脑半球主要负责音乐或绘画等创造性活动。右脑半球控制的是左手,左脑半球控制的是右手。神经冲动在人体神经中的传导速度甚至能超过400千米/时。
孩子不容易理解对左右脑控制内容,那么看看旁边的图片就形象多了。
我们的身体,靠什么控制呢?看看第五页的图就一目了然。孩子一遍看图,一遍听讲解,一遍摸索着具体的身体部位,详实发现了新大陆。
孩子看《熊出没》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熊为什么要冬眠呢?我们怎么不冬眠呀?
这个问题光用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来解释比较抽象。来,看看“人体内置温度计”就容易多了。
男生女孩小时候差不多,为什么成年之后不一样了呢?那是因为青春期时性激素分泌不同,造成了女孩的胸部、胯部的变化,男孩声音、胡须等变化。
即使是兄弟姐妹或者双胞胎,每个人也不尽相同,原因是DNA。DNA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DNA的伟大之处在翻页途中介绍得明白。
书中还有很多翻页图,每一小部分内容都有一张这样的翻页图,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人体内读后感第十一篇
骨骼,肌肉,血液和各种器官组织共同组成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联动,共同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活动。不管我们是否能够察觉,这些潜藏在皮肤之下的复杂工程,支持者我们的各项功能。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记忆系统,在同样复杂的运动系统支撑下,让我们能够从事各种活动。本书《人体内》通过一篇篇图文并茂的介绍,展示了基础的人体内部运作规律,作为孩子认识自己的生理启蒙,这本书再合适不过。
身体内部的各个单位分工明确,系统复杂,就像一个人数众多的团队。大脑是其中的指挥官,负责发送信号,神经传递和反馈信号,再由各个部分负责实施。但同样有很多组织并非我们通过大脑能够控制。比如消化系统,就在我们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吸收营养,还有内分泌系统,我们能通过外部刺激使其发生变化,但靠意识是很难操作的。骨骼和肌肉支撑了这副躯体,保证了我们站立,行走,跑跳等基本活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维系自身成长。
本书《人体内》由西班牙作家胡耶思特所作,由洛桑托斯绘制精美插图,搭配多处可移动和翻折的卡片,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可玩性极高。通过移动和翻折书页,将知识更立体的呈现,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根本目的。
人体内
评价人数不足
[西]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 著 [西]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 绘 / 2022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细胞是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单位,成年之后,一个人约有几十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中都包含DNA,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分子链,上面的一个个小端粒,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因。DNA双螺旋的结构更加稳定,可以有效保护基因轻易不会发生突变。这些基因随着长辈遗传而来,所以直系亲属会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队细胞加入到血液中,将我们呼吸的氧气和养分循环至全身,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送货员,再把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弃物运送到肾脏集中处理。所以健全的血液功能,维持着人体内部的清洁。
血液中的细胞依然分工不同。红细胞和血浆负责运送氧气和养分。血小板负责在出现伤口时凝结止血,白细胞负责消灭入侵进来的病毒,在这一条运输系统中,血小板和白细胞更像是配送的保镖,它们保护着血液功能的正常运转。当然了,白细胞也分为很多种,快来书里看看吧!
有《人体内》就必然有《人体外》,下一篇我们介绍人体外部的联系。
人体内读后感第十二篇
当我们还是呀呀学语的小孩,你是否有过一瞬那疑问,我们的身体内有什么?身体是怎么运转的呢?有这样一种书籍,它既融合了趣味的表述,又让我们从这样的陈述里去了解我们的身体究竟是怎样的,就好像在以有趣地游历,走入一个神秘世界。
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所写的《人体内》让我们看见这位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庞培法布拉大学(巴塞罗那)科学传播硕士,加泰罗尼亚科学传播协会成员,在融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以一种极为有趣,易于人懂得的方式写了这本科普书籍,关于人体内的精妙运行,以便更好地爱护自己。
而作为绘图者则是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他常年为报纸及儿童杂志绘制插图,与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多个国家的出版公司合作。1998年荣获西班牙文化部颁发的第二届国家插画奖。因着他的严谨又有趣的插画,让我们更从绘本中领略好玩与严谨的知识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
对于孩童来说,人体是一个不太能够透过我们的皮肤去看见内里的种种运转,在这个层面,作者给我们划分出4个板块来理解,告诉我们人体内的“高效工程"是什么,人体内的“长期工程”又是什么,而人体内的“河流”是怎样呈现的呢,以及讲述人体的直立姿。
在这四个部分我们将原本看似模糊,不知从何说起的人体,细分成四种考量的方面,比如说,所谓的人体内高效工程,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对周围迅速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在讲述这个工程时,将它分解成乐团的指挥,也就是人的大脑,以及思考记忆,还有人的睡眠,以及我们的内置时钟,和内置温度计。
在这样的表达里,我们从关键词就可以大致了解它所说的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和运转方式,也是让我们能够在图文结合的指引下,更好的理解人体由哪些部分构成了我们高效运转的。学习也因此变得有趣起来,即便我们成人在看了这本书籍,也会觉得它的趣味和严谨足以让我们细细研读,而对于孩子来说,有趣好玩的同时,将原本是枯燥的知识就这样理解起来。
在我们去细细看自己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它如何运行时,我们何尝不是在更细致地去了解我们自己,那些被生物书籍中划出的概念和词语,在绘本里,却成了一种有趣的体验与分享,比如在看见大脑的描述时,但那一个充满特殊意味的插画,就让人忍俊不禁,又回味悠长。
说大脑是乐团指挥,所以让一个孩子的大脑变成了一个容纳更多小孩子的动作,告诉我们它可以控制我们自己思考,吃东西听音乐,甚至发明创造等等,如此巧妙的绘制,将大脑这个乐团指挥的形象一下子跃入人的脑海里,而这种表现手法,更让人为之好奇,它还有哪些有趣的部分,又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可以怎样好好爱护它呢?
在这样的疑问里,我们看见自己的身体是怎样组成的,我们每天是怎样的运转的,以及成长的我们经历了哪些,原本枯燥不易细细讲述的话题,在跳舞的骨骼图画里,去理解骨骼的原理,去理解人肌肉的样子,以及我们血液是怎样像河流一样在我们身体里流动的,每一个话题都足以让我们研究半天,讨论半天。
而这些,在《人体内》,我们一起静默地看着这份指引,去看见作者给我们科普知识的用心,寓教于乐,极为准确吖,一起走入这个神秘却又细致认真严谨的绘本里,体验一番可好?
人体内读后感第十三篇
人为什么可以笔直站立而不是四条腿走路?
我为什么要睡觉?
为什么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样?
我在肚子里的时候你知道我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吗?
……
这些问题你家里的“小神兽”问过吗?你是如何回答的呢?
为了应对来自“小神兽”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去搜寻了关于人体解释的科普绘本,最终入手了《人体内》和《人体外》这一套。
《人体内》一书书如其名,主要讲了人体内部的相关运作系统,比如:脑可以维持人体的平衡;我们能够直立行走,需要感谢我们的骨骼和肌肉;身体里的血液如同小河,为我们输送氧气和养分。
这本书按照人体内的高效工程、长期工程、河流、人体的直立姿态四个板块,讲了15个主题的内容,书中还用趣味折页辅助孩子认识身体。
直立是姿态,行走则代表着运动能力。——这两点要分开来说。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作为脊椎动物,有着起到支撑作用的内骨骼;在骨骼外面是作用于骨骼的肌肉组织,它让我们可以四处走动。
而小脑则主管人体的运动、协调性和身体姿势。它带来的平衡感使得我们可以保持直立姿态,并且通过脑部指令来行动。
首先是骨骼,你知道吗?
出生时我们有三百多块骨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骨骼会逐渐融为一体,等到成年时通常有206块骨头。
7岁以前的小朋友通常每年身高都会长6~10cm。但是如果不注意坐立和走路的姿势,骨骼可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形。
骨骼的作用除了让我们保持直立,有的还是为了保护我们脆弱的器官。
而肌肉就在骨骼和皮肤之间,人体有600多块肌肉,他通过肌腱与我们的骨骼相连,能够支撑我们进行各种活动。
我们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一般不超过37℃。
与人相反,蜥蜴属于变温动物。他们会在清晨晒太阳,因为它们需要在早上升高体温才能进行补食;等到体温足够高的时候,他们就必须躲起来防止过热,所以正午时它一般躲在石头底下。
当天气炎热或者运动后,我们会流汗,体温也会相应升高。但有时我们没有做运动,体温却也超过了正常范围。这个时候就是人体发烧了。
但只要体温不过高,发烧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因为导致我们生病的微生物,在高温时活性会被减弱。
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让小朋友们了解:住在热带的居民普遍又高又瘦,因为这样的体型不会保存太多热量;而越靠近南北极附近的居民越容易胖,因为脂肪越多,才可以更好地储存热量。
除此之外,书中还描写了人为什么会生气、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血液的构成和作用等等。越了解自己,才能越爱自己。
人体内读后感第十四篇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社会性”。
在猿到人的不断演变过程中,人体内部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而人,在劳动创造性和目的意识性上是和动物有着显著的区别。
那么,我们要怎么给孩子科普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同时,身体是怎么演变的呢?
就需要阅读《人体内》。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内部结构的运作,从而更好地爱护自己。
本书在2020年荣获国际拉丁裔图书奖西班牙语青少年非虚构图书一等奖,且“做到了寓教于乐”。
书中共4大介绍板块,15个细分主题,6张趣味折页,到底会以怎么样的有趣的科学形式为我们展现呢?
身体的协调运作可以让我们拥有健康稳定的生活。
人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的增长也会有所变化。过去的猿人进化到现在的婴儿成长都是小朋友好奇的根源——
人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我的头比你的小?
我怎么没别人长得高?……
这些都能得到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大脑对人的作用神经系统的重要性,可以说决定了大脑的支配权。
仍然记得小时候去体检,医院拿着一个小锤子捶打膝盖时,膝盖被神经系统支配自然弹起的事情。
跟着神经系统的了解,我们认识了身体内部大脑,而后大脑根据收集的信息指挥身体,发出行动安排。
血液的作用
血液不仅要将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要收集人体代谢后的废弃物,带到肾脏,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治疗需要的物质。
原来我们经常去医院体检或者检查时抽取的那一小小管子的血就包括了人体非常重要的四部分,依次是:
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
如果不是看到这里,以前我们还只是认为它就一管红红的血。
了解了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后,小朋友们都要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动不动就贪玩摔跤流血,不仅你会疼,还会流血呢。
六大趣味折页
最有趣的就是明明看着还是可可爱爱的男女生,翻开折页来,就清楚地显示出了每一章每一个人背后包含的内容,阅读起来不仅容易记忆,还有趣味。
通过这样的一本医学科普书,一边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身体内部的构造和运作,一边给孩子们呈现了不一样的人体。
最后
前段时间,我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娃玩运动器材,可以无限转圈的事情,很多人评论说她是航天员的接班人。
书的末尾也有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会告诉你为什么有的人转一两圈就晕,而有的人可以转很多圈。
只有真正认识自身,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哟。
人体内读后感第十五篇
我家孩子在满3岁之后,对自己的身体就特别好奇,他总是问我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每次遇到这些问题之后,我都尽可能地用简单的语言来回答他,可是,关于人体这么复杂又庞大的系统,真的很能用语言地给孩子讲清楚。
比如:
这些问题,看着很简单,但解释起来却并不容易,况且,如果不是学过这些内容,就连大人理解起来都很困难。
所以当我看到《人体内》、《人体外》这套科普绘本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就拿给了孩子看,孩子看到后,对书中的图画和小折纸也都很感兴趣,掌握了不少关于自己的身体方面的知识。
这套书是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所著,他是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庞培法布拉大学科学传播硕士,他多次出版书籍,为科普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井然有序的工厂,体内的内一个零件每天都在进行着相应的工作,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错误,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生病的迹象。生病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只是在提醒我们的身体出了问题,好让我们能及时改正,珍惜身体。
在《人体内》这本绘本中,就讲述了我们身体的内部是如何协调运行的。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像个指挥官一样,指挥着所有的骨骼、肌肉等。
人体内
9.1
[西]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 著 [西]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 绘 / 2022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我们之所以对周围的所有事情发出反应,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就像一个强大的网络,能抓住我们所有的信息,并对此提取、判断,最后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我们的大脑中,不同的区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比如,大脑的额叶善于思考、逻辑和联想,以及自主行为和皮肤感觉;顶叶主管触觉和空间觉;枕叶则是我们的视觉中枢等。
打开《人体内》这本绘本,伴随着鲜艳、可爱的图画,我们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各个器官的功能,就算是小朋友们,也能轻轻松松看懂。
在平时,最让大人头疼焦虑的事情,莫过于孩子生病了。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但当孩子真的发烧咳嗽的时候,看着孩子那难受的样子,家长们恨不能代替孩子受苦。
在本书中,有一节的内容,就专门讲述了我们的体温是如何能一直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的,当我们发烧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内部又会发生何种变化?什么是细菌?什么又是病毒?
这些问题,虽然我们也会经常跟孩子提到,让孩子养成多洗手、讲卫生的习惯,可是有时候孩子光听,并不能记在身上,如果让孩子在听的同时,主动学习到书中的有关知识,看到书中真实的插画,就能加深孩子的记忆力,让孩子记住讲卫生这个好习惯。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让孩子学习这些科普知识,是很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人体内》这本绘本中,4大板块,15个主题,6张趣味折纸,探索奇妙运行的人体内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