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城》观后感:这部电影以细腻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触动了我的心灵。故事讲述了一个小镇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人物的成长。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让观众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这部电影既温暖又感人,令人深思。
风之城影评第一篇
#CinemAsia2024
原来不只是东亚,蒙古的教育和咱们也是一样的呀!严厉的教师、标准的校服和肃静的课堂,在电影中似乎看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影子。
观影过程中真的好爱女主呀,爱她身上的那种自由和阳光的气质,在医院和男主再次见面说起自己装了心脏起搏器,男主好奇的时候,直接把他扯来让他听自己心脏的声音。
我想这也是男主喜欢上她的原因,作为萨满日复一日都是循规蹈矩的仪式,他需要一个能够带自己突破平凡生活的出口。而女主恰好在这时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成为了他单调生活中的解药。
好笑的是,当他们在一起后,男主再也无法完成萨满的召唤仪式了,他对女主说,“我感觉力量在从自己身上流失”,似乎蒙古的宗教也有佛教关乎清心寡欲,不入红尘的要求。
总体而言,是一部有趣且轻松的电影,当年轻萨满面对夹杂着爱情和宗教的复杂议题,他做出了青春的选择。
风之城影评第二篇
《风之城》是一部聚焦拥有特殊身份的少年成长中变化的影片。
影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聆听他人的少年萨满、感受到逐渐膨胀爱欲与自我的青春期,以及历经千帆后仍能重新感受到他人的成人萨满。
影片中无数次以直白而扑面而来的镜头展现蒙古国的风貌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情状。
城市与乡村之间巨大的割裂、青年群体生活环境带来的伤痕与压抑,伴随着少年成长过程中内心对自我欲望与精神信仰的冲突,在看似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有的探索过程中,达到了微妙的平衡。成长意味着能够妥善处理内心的情绪,对这样一位身份特殊的少年而言,成长也意味着能够感受到他人的世界,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成长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失落。
影片中,坐在嘈杂舞厅外的女孩问少年:“你有没有感觉,自己的身体被分成了两半?”
风之城,人们生活在机械化城市与贫瘠乡村的巨大交界处,人们渴望离开来了又走,人们希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得到祈福与守护,人们需要萨满,却又忘记他也是人们中的一员。
对于少年而言,他经历了爱、欲,挣脱了束缚,真切地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对于萨满而言,他无法挽留住时间、所爱之人,无法完全抚平城市的伤痕,却看见了每一个人的伤痛。
他站在那里,仿佛这座城的灵魂一般与其融为一体——有些落寞,却永远昂首向前;看似高大,却也能听见这世间最小的哭声。
风之城影评第三篇
第一次看蒙古的片子,director is Mongolia, and produced in Mongolia.是一部关于神的故事,一个男孩的故事,他可以感受神灵,和他其他的生活。导演很喜欢用medium close-up 和 close-up还有长镜头加上镜头的运动,看着的时候有时候会想景别松一点会不会更好呢?但是总体还是挺好的,特别喜欢它拍的空镜,让我有想去蒙古旅游的想法,还有男主和他的爱人最后一次在酒吧蹦迪,男主因为欲望relatively lose himself而离开舞池倒在沙发上,酒吧不断切换的灯红酒绿的灯光,镜头逐渐慢慢push in,还有前面接了一个幻梦般灯光unfocus呈现出来在运动的蒙太奇,很巧妙的把这一场戏的氛围和节奏还有主人公的心境单用cinematic form就处理得好好。很喜欢最后全班同学学狗叫反抗顽固不化的老师还有愚蠢的学校制度。映后,见到了制片和男主,他们都好真诚,好喜欢,真正感受到了英文作为国际化语言起到的伟大的作用,最后一个问题让人引发思考,这部作品从前期的制作一直到完成足足花了五年的时间,制片老师说经历了无数的坎坷,找到了很多外国的制片公司来投资拍这部片子,其中也是因为导演她在葡萄牙学习编剧,所以认识葡萄牙的影视创作人和投资公司,和《新活日常》拍摄只用了9天来说,一部在发展中国家制作出品的片子,电影人想要创作的过程就是难上加难,也有更多不易。男主是在开拍前最后几天才找到的,整个剧组成员没有一个人知道完整的剧本,只有导演自己知道,大家都是screening之后才真正了解到完整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导演的风格也是有趣,大概是想通过这个悬而未决的特别的方式让演员更加真实的代入。关于这部片子还有好多好多问题值得探讨。好像逐渐慢慢感受到电影的魅力了,逐渐真心的,发自内心的爱上电影,当电影一开始,又是一段新的旅程开启了。蒙古的家庭文化感觉比老中的家庭好呢,起码男主的家庭的思想都挺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