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世界》是一部充满神秘和冒险的小说,讲述了一群探险家在遥远的未知世界中发现了一片神秘的土地。他们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揭开了这片遗失世界的真相。这部小说引人入胜,充满惊喜和刺激,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一)
“为了和自己在一起,竟然支付了数亿日元的赔偿。在这世间,被男人疼爱的女人有很多,但能让男人心甘情愿如此破费的女人又有几个呢。自己就是拥有着这样价值的女人……”看到这里我简直要笑成傻子了,太好笑太可怜了,林真理子笔下的女性都让人觉得unapologetically miserable,自我价值的源泉不是社会hierarchy【见《下流之宴》里的妈妈,everything she thought about herself is how she is positioned in the hierarchy of societal importance】,就是霸道总裁偏偏爱上了我【and therefore how worthy I am】,看不到个人build their lives and self-esteem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的痕迹。不过这也就是urban fiction吧,让各种在世俗标准里苦苦挣扎的俗人们照见自己的内心。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二)
林真理子写这本小说是1999年,她45岁,应该算人生壮年。日本泡沫经济过去十年刚好到反思回味的时候。
距离现在已经19年,她已经64岁。中国类似的泡沫时代好像已经开启了。仰望着她写出的成熟女性背影的本人我已经三字头,艹
恍惚觉得日子果然是美人或者不算美的女人眼角细细爬升的皱纹,残忍又真实,但还不到放弃的时候啊哈哈,还有得一拼。且很多东西才到能刚刚会体的年龄啊,捱过不算巨大的痛苦,体会一些甜,对于我们人生真是常过常新,这种文中处处能捕捉到的女人互通的感悟,我从茫茫时空中和林真理子对视了一眼,各自一笑。
这本在林真理子的所有作品里,不是最好,不算最差,关于编剧的行业线不错,但前白领林真理子还是不够社会派小说家的笔力啊,希望泡沫经济作为浓墨重彩的背景,却颇不深刻到位,还不够解忧杂货店呢;感情细腻还好(不过年下男什么的简直没有代入感啊,btw diss小X狗之类的说法)...但,还是,非常高兴能看到她的“新”小说。
12年前为了读她的小说学的日语都快忘光了,嗯...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三)
应该是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十年后就是1989,再过两三年就是1991刚好泡沫经济时代过去
见前夫,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前夫没那么有钱了受挫败了没了以前的嚣张气焰。
感觉看完就是怎么去摆脱之前的一切不好去迎接未来,感觉女主太顺利了,情感方面一个年长的温和建造师,一个年下偶像出身演员小狼狗。小狼狗真会反扑,反正看完有点不适,不知道这俩男的是为啥喜欢一个离婚带着孩子的女人,作者完全没写出那种感觉,就很牵强。今天早上花了一个半小时看完了最后30%。像看其他书其他剧,要么是因为过硬的革命友谊或者就是玩玩。反正看完有点不适,对泡沫经济的细节描写也没有。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四)
林真理子女士在1999年出版的小说。
在时间跨度不过几个月的故事,将一个单身妈妈在事业上的奋斗挣扎和在感情中与两个男人的纠缠往来写的声色俱佳。 加上普通人都十分八卦的电视幕后的赤裸不堪的暴露,以及10年前纸醉金迷的泡沫经济时代的回忆,让整个故事层次更加丰富。 林女士不愧是日本现代作家中的畅销女王,对于把握“可读性”是手到擒来的。 说说女主人公瑞枝吧。 在文章里除了对瑞枝的外貌有具体的介绍(兼具漂亮外表与知性内在),其实很少有对她的性格方面的直接描述,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瑞枝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吧。 她有一些日本女性特有的被社会长期cpu后的特征,比如极其在意自己的年纪,在意自己的身材不够完美,自我肯定感不高,依靠男人对自己的需求获得价值感,诸如此类。但是另一方面,瑞枝离婚后独立抚养女孩,还靠自己的聪明和努力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编剧,可以说是内核力量相当高了。
从一些细微之处,可以感受到林女士并不那么喜欢她笔下的人物们。甚至可以说带有一点恶意。 “尽管是有母乳喂养的女儿,好在ru,fang还没有走形,这样应该能让高林开心吧,瑞枝像chang,妇一样自己握着ru,fang仔细观察。” “'瑞枝,我好开心。'文香就像女同,信恋一样轻轻的握了一下瑞枝的手。'我们再一起制作一部好的电视剧作品吧。'” 以及瑞枝妒嫉她的年下男友和她女儿的关系,真是吾辈意想不到的雌竞。
而文章中两位主要的男性人物的人设,几乎都很完美。除了外表俊朗和事业成功这两个硬性指标外,他们无一例外的以一种真诚甚至热烈的态度追求女主人公(林女士似乎对真诚这一特质有偏好)。在苦楚的现实中,也是需要一点虚幻的蜜糖加以调剂吧。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五)
日本人的性观念挺像欧美的,自由奔放的不像中国这么有约束感。彼此有好感的男女,吃过饭之后,互相暗示就可以进入酒店。
《遗失的世界》女主角瑞枝在两天内和两个男人有了肉体关系,天啊,中国书里的女主角才不会酱紫。
在高林和久濑聪之间,瑞枝选择了久濑聪。离婚、有一女、38岁,瑞枝选择久濑聪也是迫不得已吧。据以往瑞枝和几个已婚男婚外恋的经验,和高林的恋爱会是一眼能望到头的失败结局,虽然高林稳重、多金、温柔,但是已婚就是一堵墙。高林和瑞枝之间的爱情,彷佛没有妻子这个角色存在似的,我讨厌这种,作为一个已婚女的私心。久濑聪,小9岁,年轻帅气男演员,制片文香说,久濑聪喜欢比自己大的女性并且善于讨年龄大女性的欢心。所以瑞枝一边享受久濑聪火热的进攻一边戒备,戒备再戒备还是被久濑聪俘获。不过任何女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或者有着随时被蹬开的觉悟是不会和比自己小5岁及以上的男人在一起的,它的失败率仅次于已婚男离婚娶你。我想瑞枝有这个资本,除了担心床上会被看到日渐下垂的肉体,担心如果被久濑聪抛弃,一段时间内感情上会有点缺失,其他的不会有依赖,瑞枝能够把握好自己,从这方面久濑聪也是她最好的选择吧,年轻帅气的肉体,炽热的感情。(突然想到伊能静…)
瑞枝选择久濑聪,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前夫促成的。离婚后,瑞枝和前夫郡司再次见面,前夫提起了高林向他坦白和瑞枝在一起的事。瑞枝一口否认她两在一起,并说她和久濑聪准备结婚了。为什么瑞枝不喜欢被他前夫知道她和高林的关系?也许是和前夫的再见真的让她彻底的想放弃以前,而高林是以前奢华的见证,她想重新开始才放弃高林的。也许她觉得坦白和高林在一起会让她觉得不光彩。
小说背景不管多么宏大,多么特别,它讲述的始终是这个背景下的人的故事。人的故事讲成功了,书也就好看了。瑞枝这些编剧们编写的电视剧,每晚都有收视之争,他们会特别的安排更多的床戏以提高收视率。这本书床戏也是蛮多的,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嫌疑。[嘻嘻]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六)
不知道这本书哪里体现了“女性奋斗”?宣传推广软文也未免太扯淡了,什么屁话都敢说。
这本书就告诉了人们一个事实:颜即正义,只要长得漂亮,老了也不怕,无聊得像个木偶也不怕。
虽说事实很可能是这样,但是写出来的格调还是有高低的,这本书格调就很低,说它低,是因为它写的人物无聊又无趣,没一个让人有印象,女主角既没有什么特别的性格,也没有值得一提的内心世界,男人们除了帅和有钱,更是面目模糊,里面所有情谊的生发都是源于性冲动,如果写成一本情色书,说不定还好些。
女主角哪里奋斗了?年纪轻轻就被亿万富翁看上,还是正当年长得不丑的富翁,又不是什么老头子,从此出入上流社会,去巴黎意大利买买买,在游艇、画廊、艺术品展览、私人宴会上当花瓶。她又不爱她老公,嫁给他无非就是嫁给了另一个开阔的世界,她倒不是拜金女,只是下意识的选择了当下的生活。
老公出轨,她虽然没分到多少财产,但已经比普通姑娘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她也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小姐,受了一点挫折就活不下去。她单身母亲的境况,也比现实中的单身姑娘好多了。职业上也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几乎是很顺利的就成功了,至于修改剧本,杀死角色这种算什么?这么小的波折也好意思哭,多少编剧呕心沥血都拿不到多少钱。
然后就是被两个男人爱上,他们爱她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她长得漂亮,没有其它原因,在小说里,只看到两个人对她的性冲动,关于爱情什么的,一点也没有。所以从这本书里看到三十八岁的女人也有人爱于是巴拉巴拉一大堆励志的,恕我真是无法共鸣。我觉得一个三十八岁的单身母亲,好歹也有点见识,也会有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两个爱她的男人好歹也应该爱一下她外表之下的内心世界吧,结果什么都没有。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
唯一觉得可取的是,女主角并不是什么道德标杆,她也不以此为意,这一点很好。
所以讲,通俗小说的通病就在这里,本来是很好的题材,写出来就是这么无聊。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七)
购于书展推介会,毛巾真是无礼的女人。7分比较合适……不迷信豆瓣书评系统。结尾相比开头算是很不错,成功地扬了起来,使故事结束在一种梦幻中。开头太过冗杂,为了交代清楚设定,犯了通俗读物的通病。叙述运用解析式的手法,也常见于通俗文学,优点是节奏方面不会出错,文辞稳妥而冷静,因此也就不够凝练,让我读得很快。作者对女性心理的洞察还是有的,有些地方很是巧妙。但官能性果然首推川端康成,作者也在会上提到了他,还有他的《千只鹤》。关于下流这个问题,全文我只在两个地方有微妙的感受,第一个是接吻时互换大蒜味儿,根据科学研究,人在情欲高涨时会忽略一些平常让自己恶心的东西,对有过这类经历的读者也许能感同身受,不过对于我实在是奇怪的体验,是妙笔也说不定;第二个是瑞枝对美的态度。在我的印象里她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于传统的日本女性。她对道德的态度极为淡漠,有雅致自然之处。她自认为自己还存在对美的感知。这种美是一种性张力。啊,说出来之后还真是让我难以评价。
从郡司的一句话来谈谈这为什么是半个女性主义小说。(理论知识学得并不好,请只作戏言。)郡司说,女人不漂亮就毫无意义。作者对这样的观点是认同的。该作中的女人都很漂亮,无论是文香,瑞枝早先的各种朋友还是瑞枝。瑞枝在离婚后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了经济独立,而俘获高林和久濑,获得爱情,果然还是要靠容颜呢。毕竟蒙田在随笔里都这么说过,我就暂且默许好了。作者自己并不美丽,每个人都倾向于崇拜自己没有的东西。关于瑞枝的工作——编剧,作者并没有给予很多笔墨,只是一味地强调她很辛苦。真是无趣,毫无事业心。啊,难道大多数女人都不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生活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么?所以说是没有血气,最后还是男人让她开启了第二次生命。(同时被两个男人爱上是作者自己的梦想么。)电视剧的收视率上升只是风景略变罢了。
这种书还是不能当作严肃文学。离逻辑上的浑然天成还差得远呢。种种恋爱桥段虽然十分真切,但果然还是让我联想到书中女主角写的剧本。
(这类题材用日语写作实在再恰当不过。日语的说话方式真是十分优雅知性。)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八)
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不过属于四五年的时间,属于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房地产异常繁荣,从而带动整个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有钱人争先恐后地想花完手中的钱财,奢侈品的购买欲望强烈,大量的艺术作品流入日本。
自然,以上这些想象或多或少地也反映在中国的经济现状。经济繁荣,地产价格飞涨,大量拍卖品流入国内。中国的经济会不会走走上日本的老路,会不会也是个泡沫的经济时代呢?大量的经济学家正纷纷研究着。
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就是在泡沫时代崩溃的年代,富有的郡司因房地产的繁荣而爆富,于是用手中的财富建立起一栋栋的建筑,开展的业务涉及各个方面。然而,当泡沫经济被戳破之际,从天堂跌入地狱。小说的尾声,在傍晚时刻,郡司和自己的前妻瑞枝一起,漫步回到曾经公司的办公场地,看着现在改建后的停车场,想象着这儿曾经盖起的高大建筑,不由地也想起这儿就是两人曾经第一次接触之地。只是两人现在所投视的目光,并不是寻找曾经的辉煌。虽然哪里现在只有黑暗,然而却在从中寻找重生的信息。
小说以离异的女人瑞枝,担任电视连续剧《我的记忆》编剧工作为主线,经历了收视率的平淡、低落、回升的变化,展现着参与电视剧制作中的众多角色的心态变化,其中有焦虑,有感动,有兴奋。当播放至大结局之际,连编剧瑞枝自己也被剧中编写的台词所感动,联想起之前所付出的努力而感动,不由自主地流出了眼泪。要知道此剧就是泡沫经济时代,瑞枝曾经的经历来编写的,当电视剧获得成功之际,能不被感动么?
小说围绕着电视剧的创作为主线,不时穿插着瑞枝的过去回忆,曾经的富豪丈夫郡司如何向瑞枝求爱,之后是外遇,直至两人最终离婚。待电视剧播放完毕之际,这位父亲才和自己的女儿日化里通上电话,父女情在这位女孩身上未有任何的体系。作为孤苦伶仃的母女俩,在没有任何金钱来源的帮助下,独自努力拼搏着。
自然,小说也少不了男欢女爱,离异后,已有30多岁的的瑞枝,被年轻的九濑聪和有妻之父高林所追求,瑞枝也放任着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身体感受着男人的抚爱。只是,只是,总感觉这样的结合不能长久。或许,日本的文化和中国的不同,女比男年龄大的现象,或许就是那样普遍存在着。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九)
身为一名读者,我经常会在看书的过程中无事从女性读者的角度点评一二。也许是因为自身的角度立场,所以我的点评可能很多的饿时候更容易对书中女性人物有着更多的感触和想法。所谓的点评有了个人的主观色彩,抛却正确与否的辩驳,仅仅遵循于发自内心的那份触动。这便是我经常在读书过程中由此及彼的领会罢了!
最近我读到的一部东方出版社引进的,获得了洞彻人性又让人难以释怀的口碑之作《迷失的世界》颇为值得一提。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触及到的是一个身处于泡沫经济时代下的日本女性的生活情感故事。
橙黄色靓丽的抽象画封面微微拉开着一段耐人感触的剧目。 小说之中的故事内容其实并不复杂。一个圣诞夜前夕,小说中的离异且时刻为抚养女儿,忧心生机的编剧女主泽野瑞枝为着如何养家糊口而思索着。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但是她却是那样压不倒的在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着----又有谁人能知道她曾经是众人艳羡的对象——20多岁和地产巨子郡司雄一郎结婚生子,踏入上流阶层。这个前夫曾经为了她而背叛了婚姻,也同样因为出轨背叛了后来的她。对于大多数的读者而言,我们在看到这样的情节时无疑是对女主的同情和怜悯。没有婚姻的庇佑,只有爱情的背叛;没有钱财的保障,只有育儿的烦恼----如此的生活看似暗无天日。从最初的上流阶层坠入没有倚靠的自谋出路,泽野瑞枝的人生无疑实在太没有光明可言。尤其是小说为女主的创作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的时刻,那我们无疑更感受到的是毫无期盼的绝望所在。然而,小说中的这个单亲母亲却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和女儿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她可以从零做起地去编剧;她可以从无到有的去拜托前夫带来的生活阴影;她更是不懈地把握着一切时机地去正视现实寻求突破----虽然他人眼中三十岁的男人是朵花三十岁的女人是堆渣,但是她却还是敢于去面对和寻找一切机会。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将编剧身份的泽野瑞枝推向了《我的记忆》创作。这是瑞枝为了维持生计而创作的剧本,这同样更是她创作《我的记忆》时抛开过去,展望未来,接受新爱的新起点。既然敢于直面过去,那么我们何尝又不是重审记忆呢!尤其是瑞枝最初排斥接受创作这个剧本到最后不断地拥有着灵感去完善和神话《我的记忆》,这足以见证着她内心深处不断强大的变迁。事实上,小说之中既有描绘和表现瑞枝这个日本女子从依靠丈夫到变得自我强大的过程。我们还可以借助着这里的故事了解着那个时代日本的时代变迁。一场泡沫经济奔溃的洗礼,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彻底自拔自弃亦或者是有如女主瑞枝这般有着人生的涅槃重生尽待我们的深入品味了。
总体而言,小说作品《迷失的世界》的内容是极其深刻的。透过这部作品,我们除了一窥日本一个时代的人们的世像百态,我们更欣赏到的是一个关于女子如何于迷失之下的奋然突围。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十)
年轻 是因为依然有勇气的心 ——《遗失的世界》,另一种女权
不得不承认,第一次听说林真理子的名字是在《不愉快的果实》番剧大火之时。那个时候就感叹,日本编剧的脑洞真是大的可以,经常可以把不伦讲的这么起起伏伏。《遗失的世界》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编剧的生活简直就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最好的诠释。
女性作家仿佛天生就有一种优势,就是能够把人的感情故事讲的细腻而真实,不像是虽然也常常写情感,但是不会把情感当做一种推动力量而通常只是一种背景的男性作家一样,让人觉得隐隐有一种隔离感。
《遗失的世界》是一部连载作品,这也意味着,在作品的书写过程当中,不免会受到读者和外界评论的影响,并且因为需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章节之间也通常很有起伏;但是大牛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你不会在《遗失的世界》当中见到生硬的转折,通过编剧泽野和她创作的剧中剧《我的回忆》,人们能够见到在泡沫经济时代的五光十色的现象和如梦如幻的生活,人们回忆起那个时代的语气,以及那种金钱和奢靡营造的纸醉金迷的浮华感。
编剧泽野在人生最好的时候遇到了日本这个国家最为狂热和“青春”的时候,人们疯狂谈论金钱、土地,这种暴发户的气息,就和她不断出轨的因为时代而忽然变得炙手可热的前夫一样,都有一种隐约要陷落的征兆。大厦将倾,当8年后,已经离婚的作为单亲妈妈独立抚养女儿并且在编剧界努力挣扎不断尝试的30代女性,她遇到了曾经是她前夫的乙方的建筑师,以及自己编写的剧作当中担任年下角色的男性演员,她会有什么样子的抉择……
林真理子给了我们一个不容拒绝的设定——当我们面对已经不再年轻的肉体,我们的心是否还能够重新出发——这个设定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依旧是毫不过时的。想起前段时间被改编的面目全非的打着原作女权但实质上却是“伪女权真白莲花”的剧版《我的前半生》,同样是离婚女性,泽野给我们展现的是不一样的立场。出轨是现实,但当女性意识到,当自己鼓足勇气,依旧可以找回那种年轻时候不可一世的勇气的时候,她们就会拒绝那种被男性玩弄并且用轻蔑语气对待的可能,去找寻自我。
“我决定再活一次。”这像是职场女性的宣言,也更多的是女性自我寻找价值和定位的一种方式,情感和生活会是女性生命当中的一部分,但不能成为压迫她们的砝码,在见识过“那个时代”的男人之后,作者为女主角找寻到了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告诉女性,她们应该能够对自己的感情说不,也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说YES,这某种意义上,是另一种更加令人骄傲的女权,女性应该能够决定自己的感情和未来,而无需受到其他男性、女性甚至社会环境的影响。 年轻,是因为依然有勇气的心。
《遗失的世界》仿佛是在讲那失去的繁华,但是当我们剥开那纸醉金迷的迷雾之后,我们会发现,沉淀下来的那种踏实的东西,那种能够让我们自我决定自我方向的脚踏实地,会是我们更加应该珍惜的珍贵的东西。希望我们也能找到这样的剧集和故事,来代替那种家长里短和玛丽苏的精神鸦片,让女性能够不再成为某相亲网站和某知名品牌二手车广告当中的那种可以被物化的角色。
By 林怿 2017-8-6 17:30:38 写于御庭园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十一)
最近几天在看林真理子的《遗失的世界》,之所以想读这部小说,是因为它有讲述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事情。假如三十多年前日本面临的泡沫经济(1985-1991)可能之后我们也会遇到,那么我们未来会面对的场景大概会有哪些呢?我特别想去了解一下,而文学小说不至于那么枯燥。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度让我觉得很亢奋,里面回顾的泡沫经济前日本的繁荣景象,我觉得和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特别相像。在此,举几个例子。
拿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房子来说:
瑞枝接受文香写剧本的邀约之后,开始整理资料,在十年前的杂志和报纸复印版中看到了很多关于住宅宣传的广告。虽然说是在城市中心位置,但一套三室一厅的旧公寓竟然能标到五亿日元。不过过了十多年,瑞枝难以置信,觉得应该是其他国家的事情。现在,一套无论多么豪华的公寓也就两亿日元,可从当时的报纸上看,连琦玉县和神奈川偏远地方的公寓每一套动辄也是超过一亿日元的。文香告诉瑞枝,她们电视台的同事当时就有人花了一亿两千万日元买了一套代代木真不怎么样的公寓,他同事当时认为如果不买一辈子就买不起了。如今那套公寓连六千万日元都卖不了,只能心痛着还贷。
拿消费来说:
奢侈品、艺术品:当时的日本日经指数上涨到了38900点,大量的余钱流向了海外。日本人不断到欧洲、美国购买高价的奢侈品。不只是奢侈品,名画也是当时日本人购买的目标。某企业斥资53亿日元购买梵高的《向日葵》好像就在昨天一样。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老爷子,花了几百亿日元购买印象派的作品,认为如果买了梵高、雷诺阿等进入教科书的画就安心了。
购车:当时日本刚刚生产了一辆车,是丰田基于打造奔驰级别的国产车理念生产的高级车,因为人气太旺,据说即使提前预约也要等一年半到两年才可以买到。作为日本知名建筑师的高林,拥有了这部新车,在和瑞枝一路的车上,说得那句:“如今的日本,真的是很厉害。无论是车,还是其他什么东西,都能制造成国际水准。我每次开这辆车的时候都能真实的感受到日本的潜力。”可见他们当时对日本的腾飞是充满信心的。毕竟他们在泡沫经济时代时,曾经自夸为:“卖一个日本就可以买四个美国。”
购物:日本当时确实很有钱,无论是哪家航空公司,从日本出发就坐满了乘客,且头等舱都是坐满了的。被誉为“时代宠儿”的郡司在与瑞枝结婚前,专门带她去了欧洲一趟,就是为了买衣服,在头等舱里,郡司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他说:“这是因为大家都太有钱了,着急花出去。”他们在罗马,尽管还不当季,穿着牛仔裤、腰间挎着小包的日本人很多,熙熙攘攘地走在罗马街道上,即使最早去阿玛尼店里,也能看到一些学生模样的日本女孩正在购物。
拿留学这件事来说:
那时候留学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是精英的特权了,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演变为有钱人的选择。从大家闻所未闻的美国大学毕业或者肄业的富二代们用过于抑扬顿挫的英语兴致勃勃地高声交谈着。
我们对这些场景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看完之后,发现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还不错,值得推荐。我特别喜欢瑞枝和她女儿日花里日常对话的感觉,特别是日花里在看到瑞枝编剧的作品《我的记忆》时,讨论自己的爸爸曾经的辉煌,问道:“我爸的钱,是真的全没了,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吗?”觉得这小姑娘好可爱啊。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十二)
前段时间的《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特别火,大家都在讨论这部剧。我没看过,不过结合网上的分析贴,我对剧情也掌握了七八分。讲的是罗子君大学毕业没怎么上班儿,就嫁给了有钱人,从此在家相夫教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因为老公出轨,愤然离婚,然后重新进入职场奋斗,最终成功的故事。
不过众多网友认为,这种三十多岁找工作,并且得到好友帮助,最终逆袭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太低。毕竟,一个离婚的女人有十多年没有工作经历,要重新开始的难度太很大,。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的现实小说《遗失的世界》,本书的女主角是一位编剧,她的人生和罗子君很相似,同样是工作不久就嫁有钱人,同样是丈夫出轨后离婚,她带着女儿一起生活。单身妈妈的辛苦生活,没有任何朋友的帮忙,比起罗子君,她的人生更加激励人心。
故事的背景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期,据说当时东京的房子的总价,可以买下三个美国。现在想来真是够不可思议的,而在当时确实真是人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所有人都认为土地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今天的一套房要价卖700万日元,明天就涨到1000万日元。
是不是觉得这些人都疯了?可这些事情现在不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吗?新闻里时不时传出的一线城市的房子一天一个价,越卖越贵,越贵越买……
女主角泽野瑞枝,和前夫离婚后,前夫因为生意破产,拿不出一分抚养费。她只好带着年幼的女儿艰难生活,女儿就是她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
之前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十指不沾阳春水,而现在却不得不简衣缩食,甚至中午的盒饭也只能母女俩共享一份。单亲母亲带一个孩子, 其中的艰辛只有她们自己才清楚。
还好之前做过杂志社编辑,有写作基础在,她去了编剧学校学习写剧本,之后慢慢地出过一些作品,日子并非一帆风顺,自己的剧本被导演、制片人随意更改, 电视剧收视率低迷,这些都让她过得艰难。好在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写,最终过上了独立富足的生活。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的母亲是大家闺秀,从来不用为生活担忧,每天诗词歌赋生活悠闲。后来由于家道中落,他们一家搬离了以前的大宅子,住在河边的小平房里。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母亲不得不每天去给镇上的大户人家洗衣服,来换取微薄的收入。
尽管如此,他的母亲却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心怀希望。每天,她都会认真梳头再戴上发簪,尽管穿的是粗布麻衣,也被她洗的干净整洁,看起来朴素简洁。
而她对生活细节方面从不糊弄,吃不了山珍海味,就会去买一些时令果蔬。对待孩子的教育,很舍得花钱,她认为吃穿差点儿都无妨,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舍得投入,时不时会拿出洗衣服赚得的钱给孩子们买些好的书本。
因为她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作者和几个姊妹,正是在母亲的积极影响下,都很努力的读书,改变了贫苦的命运。
有人问,苦难有什么意义?
其实苦难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我们在苦难之中得到了什么。有的人面对了困难,只知道抱怨哀叹,这样的苦难就没有意义,它只会毁灭你。
而有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却总是淡然面对,因为他知道困难总会过去,与其抱怨,不如想办法解决,那样苦难就是有意义的。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十三)
没错,复利就是这么牛逼
学过长投,懂得复利的同学们一定会懂得,哪怕只是一点很小的利息,随着时间的力量,就会滚成越来越大雪球。
比如说,给你3000万,哪怕只有现在余额宝可怜的4.06%的利息,30年的利滚利,会是多少钱呢?
嗯,哪怕只能放货币基金(余额宝现在限额10万了),30年过去了,3000万也会变成9900万元。
如果做个基金定投,债股平衡啥的,每年有个8%的利息的话,30年过去了,3000万就变成3个亿,还多出187万可以零花呢。
没错,复利就是这么牛逼。
没错,不算不知道,算了吓一跳。
那标题咋回事呢?
花了30年,3000万怎么会变成500万?
因为,30年前,买房了。
What?!
房子不是会越来越增值的么?
中国过去的20年,房子大概涨了100倍吧,当年30万可以买到的房子,现在大概要买3000万吧。
嗯嗯,不是在中国,是在日本。
30年前的日本是《遗失的世界》
上周看了林真理子的小说《遗失的世界》,很多人评论这是一本女性励志小说,根据这本小说的情节,我大可以把标题改成:
《曾经被富翁包养过豪奢生活,如今独立自主成为当红编剧》
《38岁的女性,如何嫁给了20多岁的年轻当红偶像》
《同时被40岁的成功建筑师和20岁的帅气明星追求是什么样的感受》
但对于这本小说,我更感兴趣的却是,它写于17年前《1986年),其中女主角的回忆部分,写的则是30年前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事儿。
中国人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是理所当然的是,因为在好几年前,就不断有媒体把现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同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相比。
连这本小说的译者,也在《译者序》里说,最初就是因为对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感兴趣,又觉得经济类书籍过分艰涩,才找到了林真理子的小说阅读。
而我则是因为随手翻到作者在序言中的一段话,而引发了对这部小说的巨大兴趣。
“ 这部作品讲述了30年前发生在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当时,日本全国上下土地价格不断高涨,有钱人层出不穷。股票和工资也大幅增值和提高,很多人挥金如土,享受生活。”
现在的日本年轻人经常会问,泡沫经济时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的曾经有过那样的年代么?”
30年前vs现在
作者在书的一开始(第24页)就写道,东京市中心的三室一厅的旧房子,竟然标价5亿日元。
▼3000万到500万
5亿日元,以现在的汇率算大约是3000万人民币,我找了下东京市中心三室一厅的旧房子,现在大概是500万人民币左右。
这套房子位于日本东京的新宿区,旁边300米就是“白銀公園”,离最近地铁站步行8分钟,“区立江戸川小学校”只有300米的距离,估计就是柯南上小学的地方。
整套位于一栋21层大厦的14楼,房子三室两厅,全部向南,使用面积是81.2平米,外加一个15平米的阳台。售价8500万日元,也就是500万人民币。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十四)
房价居高不下,人民热衷出国旅行和购买奢侈品。房地产行业蒸蒸日上。各种新概念建筑层出不穷。
这是十年前的日本,也是国内的现状。
《遗失的世界》作者序言中写道:
“ 这部作品讲述了30年前发生在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当时,日本全国上下土地价格不断高涨,有钱人层出不穷。股票和工资也大幅增值和提高,很多人挥金如土,享受生活。”
在女主角的回忆录中,作者还写道“30年前,东京市中心的三室一厅的旧房子,竟然标价5亿日元。“”
5亿日元,以现在的汇率算大约是3000万人民币,但是,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一所售卖中的在旧房子,是东京市中心三室一厅,现在大概是500万人民币左右。
这套房子位于日本东京的新宿区,旁边300米就是“白銀公園”,离最近地铁站步行8分钟,“区立江戸川小学校”只有300米的距离,估计就是柯南上小学的地方。
整套位于一栋21层大厦的14楼,房子三室两厅,全部向南,使用面积是81.2平米,外加一个15平米的阳台。售价8500万日元,也就是500万人民币。
书中又说,30年前,连琦玉县和神奈川偏远地方的公寓动辄也超过1亿日元(600万人民币)
我们再去找一找那边售卖中的房子。现在的标价是450万日元,大约27万人民币吧,是30年前标价的三十分之一吧。
这本书里还讲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例如。泡沫时期,富豪都流行喝蔬菜汁,大家都热衷把子女送进昂贵的私立学校,甚至不惜将父母的简历作假。大家喜欢喝价格昂贵的红酒,去欧洲旅行,参加昂贵的健身俱乐部,艺术品价格高涨,某日本企业用53亿日元(约3.2亿人民币)买了梵高的《向日葵》就发生在那个时期。
所以,参考经济泡沫时期的日本,可以反观现在的国内行情。房价仍在持续高涨,随着经济膨胀,钱在兜里越来越不值钱,大家开始纷纷投资房产,日本社会水平领先中国30年,焉不知现在的日本是不是10年后的中国。
《遗失的世界》一书中的女主叫泽野瑞枝,是前日本地产大亨的第二任妻子,她的丈夫在那个年代被称为“时代的宠儿”,瑞枝未婚时是一名记者,因为要撰写他的专栏,所以两人相识,后来结婚。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种以女性视角为主的作品,女主角大都在从事以文字或时尚为主的工作。《欲望都市》凯莉是专栏作家,且热爱时尚,疯狂购买鞋子。《东京女子图鉴》绫是奢侈品牌CUCCI的品牌经理,《校阅女孩和野悦子》的和悦则是志向成为时尚杂志编辑的出版社校对人员。可能文艺女青年的爱情观更为炽热,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也更多。
女主角瑞枝因为和地产大亨结婚,而可以享受到锦衣玉食的生活,交接的全是社会名流,但是,最终因为丈夫出轨,惨遭抛弃,这段举世瞩目的婚姻以离婚告终。
女主角只得到少量的金钱,仅够买个安身的寓所,她需要重新奋斗,抚养孩子,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编剧,且最终38岁的瑞枝答应了29岁的男明星久濑聪的追求,准备再次走入婚姻。
对女性心理的描写,最喜欢的是张爱玲。随意间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女人心中的百转千愁。作者的写作手法也有些相似。各种场景的描写很细腻,也颇有些世态炎凉的口气。
故事的最后,瑞枝根据过去回忆写成的剧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不能说大红大紫。前夫郡司虽然没有付给他和瑞枝孩子的生活费,但是却组成了新的家庭,并马上就有一个新的宝宝。一切仿佛一个新的开始,但是最终还是有些怅然若失,就像是那个年代,绚丽的、浮夸的,梦幻的一切都已逝去。
这是一个女性成长的故事,我们看到瑞枝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魅力。但是,却仍然感觉缺少某种坚定。
细看瑞枝的故事。围绕三个男人的感情故事中,瑞枝都是很被动的。前夫郡司,情人高林,未婚夫久濑聪,瑞枝总是被追求的那一个。她做出来的永远是选择,选择要或者不要,就连最新的回忆录的编剧工作,也是由制片人文香立邀,瑞枝才选择接下来的。
说到这一点,反而更喜欢女制片人文香一些。她的目标最为明确,为了达到目标拼尽全力。这也许就是事业型女人与文艺型女人的区别。
经过了一次失败婚姻的瑞枝,希望可以变的更勇敢、更坚定。坚持自己想要。这也许是她成长要迈出的下一步。
主动出击吧!瑞枝!
遗失的世界读后感(十五)
前段时间,有朋友告诉我,上海崇明岛的房子卖到4万/平米了,这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房地产价格飙涨的日本。我们是否也正在经历日本曾经的泡沫经济时代呢?在那个时代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在那之后的十年,人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而我最近看的这本小说《遗失的世界》正是这样一部反映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名作。作者是林真理子,她的作品在日本狂销3000万册,她在日本的地位不亚于渡边淳一,几乎横扫日本文坛的全部奖项,直木奖获得者,直木奖评委,被称为日本“四大天王”女作家之一。
《遗失的世界》是日本版的《我的前半生》,书中女主角泽野瑞枝和亦舒笔下的子君很像。20多岁的她和地产巨子郡司雄一郎结婚生子,踏入上流阶层,享受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奢华生活,但很快就因为丈夫另有新欢而惨遭抛弃。离婚后,她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编剧,靠着写作养活女儿,比电视剧那个罗子君自立自强得多。
小说的开篇,已经好几个月没开工的瑞枝打算去编剧学校当老师之际接到了一份工作——撰写电视剧《我的记忆》。这个剧本其实是以她的前半生为原型改编的故事,本不想出卖自己隐私的她,经过一番犹豫挣扎还是接下了这份工作。在写作的过程中,瑞枝的心重新被带回到曾经的辉煌时代,回顾了自己的青春时代。
剧本写作、女主角的过去和和现在三者交织,再加上因为收视低迷而遭遇改剧本,杀手男主演,增加当红明星等一波三折的插曲,让这本小说读来引人入胜,非常有趣,而且是越到后头越有意思,在家带孩子的我翻开此书后连着几天都手不释卷。
本书描绘了泡沫经济时代下那个很有钱的日本社会:一套三室一厅的旧公寓竟然能标到五亿日元;无论是哪家航空公司,从日本出发就坐满了乘客,且头等舱都坐满了;上流社会的人跑到全世界去买名牌,还大量购进艺术品,举行宴会奢侈豪华至极,充满了各种高级定制……
在这样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作为个体就容易迷失,搞地产的郡司以为自己一直都会这样富有,而嫁给有钱人的瑞枝一方面享受着贵妇的生活,受众人艳羡,一方面面对丈夫不断地出轨的行为,她的内心痛苦且无助,甚至当她面对郡司的情人之一祥子时,她选择假装和逃避一切,让日子得过且过。
最后,她不再假装,决定直面现实,追踪丈夫到高级会所,也因此而离婚,但所谓有失必有得,正因为这次离婚,开启了她独立的生活和个人的成长。
离婚帮助她认清一部分自己,让她从迷失中清醒过来,但是离婚也带来伤痛,且这伤痛久久没有愈合,她一直没有从和前夫的关系中走出来,创作电视剧剧本的过程其实是她梳理过去,疗愈内心,挥手作别过去的过程。
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觉醒和成长是一条漫长崎岖的道路,需要打破外在和内心的种种限制和束缚。
书中的男人们无论是曾经获奖无数的建筑师高林,还是经历过破产和离婚的郡司,他们经历过泡沫经济的洗礼,人到中年,依然觉得自己还年轻,对未来充满信心。而身为女性的瑞枝实际年龄比他们都年轻,则总觉得自己老了,无法拥有更好的未来。
我想这是男权社会里性别不平等造成的,女性对年龄总是充满着焦虑。
瑞枝像我在咨询中遇到的大多数离婚带孩的女人一样,她们内心自卑,对自己是否可以真正得到其他男性的爱,并拥有幸福的婚姻充满了怀疑。她们容易受年龄限制和给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三十八岁了只配拥有过去和现在,而不配拥有将来。
直到后来当她真正告别过去,成长为更自信的自己时,她开始面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通过她最后的婚恋选择,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这种变化和成长。借着创作契机,她邂逅了两个男人,一个是前夫的好友已婚男人建筑师高林,一个是年轻男演员久濑聪。面对这两个男人的追求,她万分纠结。
瑞枝跟高林谈恋爱,有妻有孩的他是不会为此离婚的,当个不破坏别人婚姻的“良家小三”的最后结局她已看得很清楚,曾经她也在这样不平等的外遇关系里呆过,彼此相伴两三年,然后分手,受伤的终是自己。
面对久濑聪的热情追求和强势求婚,她虽然喜欢他,女儿也和他相处得很好,但她总觉得自己已经三十八岁了,没资格和相差九岁的年轻男人谈恋爱,并组成家庭,也很担心如果真在一起后对方会不会抛弃自己。
在我看来,高林和聪这两个男人分别代表着过去和未来。
到了小说的结尾,瑞枝和前夫郡司重聚,来到前夫曾经建造大楼而今拆毁成停车站的地方,她终于鼓起勇气做出了新的选择,她决定再重新活一次,接受久濑聪,和他组建家庭,去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她对郡司说:“我们还足够年轻吧。还拥有足够的年轻光芒吧,还能重来一次吧……”前夫答:“当然了。”
日本版“罗子君”没有和前夫的好哥们搞婚外情,也没有抢闺蜜的男友,而是嫁了个小九岁的帅气男演员,是不是很励志?
私以为,《遗失的世界》不仅书写了日本泡沫经济时代以及那之后的十年,也是一部女性的个人成长史。
瑞枝从一个依附于他人,活在自欺欺人的婚姻里的年轻女孩,经过婚姻的挫折和职场自立自强的自我奋斗,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内心强大,不惧年龄,敢于去创造属于自己未来的成熟女性。
我很喜欢这本书整体上积极的情感基调,就像每个人都有青春一样,国家也有青春,瑞枝这代人的青春和国家的辉煌重合在一起,当泡沫经济的浪潮退去,他们的青春也结束了,但他们不再缅怀或者执着于过去,而是变得更成熟,挥手作别过去,更勇敢地迈向未来。
二十岁的女人很美,但是谁能说活出自己的三十、四十岁的女人就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