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斯库路姆论辩集》深刻探讨了人类思维的辩证关系,引领读者思考哲学和道德问题。作者以理性和逻辑推理为基础,揭示了真实与虚假之间的边界,让人们对生活和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对人类心灵的一次深刻洗礼。
图斯库路姆论辩集读后感篇一
灵魂不存在吗,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组成吗,倘若如此人工智能不需要灵魂,凭已存在的浩瀚的数据要素,就能导向所有行为。然而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论,并指出必然存在第五元素,心灵出自于它。因为亚认为,思考、预见、学习、教授、发现某物,喜爱、厌恶、欲求、畏惧、苦闷、欢乐,这些都不在四大元素中。灵魂就是这第五元素。人工智能凭借的是已存在的浩瀚的数据要素,即四大元素,全即物质,人工智能具备不了第五元素。因此,唯物主义是行不通的。第五元素必定存在。然而,把心灵与感觉分开并且把思考与习惯分离是需要禀赋的。在我们抛下肉体而脱离于各种欲望和妒争之后,我们当然是幸福的,把自己整个置于对万事的沉思和审视中,在我们的心灵中,天然地包含某种无法满足的观看真相的欲望。无拘束的自由心灵,与整个有死的固化状态分离,感知并推动一切,自身拥有永恒的运动。灵魂永生论及的是心灵,而非翻滚着忧愁、愤怒和欲念的那些躁乱的运动,灵魂与此分离,理性在灵魂中显现。 否定伊壁鸠鲁,肯定廊下派:身体痛苦不是恶,耻辱即低劣才是恶;高尚是至善,低劣是至恶。灵魂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优秀的自我统治是理性约束非理性。为了温和而镇定地承受痛苦,最有效的是全心全意地认识到这是多么高尚。凭借热忱和荣耀来战胜痛苦是短暂的,只有靠理性和智慧来蔑视痛苦才能持久。 勇敢者必然灵魂伟岸,即不可征服,即鄙视属人之事,故,勇敢者免于忧愁。自律即节制即朴实,朴实统御着勇敢、正义和明智,镇压欲念和激情,统帅为受节度的笃定;笃定者安静,免于紊乱,无涉于忧愁;因此智慧者免于忧愁。怜悯、嫉妒、愤怒都远离智慧者。这是卓越属神之事:彻底领悟和揣摩属人之事,当事情发生时,不对任何东西感到惊异,在事情发生之前,不认为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未雨绸缪得以预防,即使凭己之力无法避免,也能了无遗憾地缓解甚至消除忧愁。忧愁不在自然中,而在观念中;任何忧愁之物都不基于自然,而是由自愿的判断和观念上的错误造成。 全部紊乱来源于观念组成的判断和意愿。忧愁和灵魂的其他疾病只有一种治愈方法,就是明白,一切紊乱都是基于臆想的和自愿的。 身体和机运不可稳靠,仅有德性是可稳靠、固定而持续的。构成幸福生活的事情中,没有任何东西应当干涸、熄灭或陨灭。因此整个善都由唯一一种高尚组成。不去做任何让自己后悔的事,不情愿的事,而是光明正大地、笃定地、庄重地、高尚地做一切事情,从而不把任何事期待得当然会发生,在发生时毫不惊诧,把自己的决断作为一切事情的标准,坚持自己的判断,当然不会有比此更幸福的事进入我的心灵。
图斯库路姆论辩集读后感篇二
预计8月或9月正式上市,这里先放几张书影和几条勘误。
弁言和正文
附录:西塞罗作品列表
参考文献
第120页,注释5,“《九卷集》”当作“《九章集》”。
第342页,第5行,“GAWLICK G, GÖRLER W, 1994. Cicero”当作“GAWLICK G, GÖRLER W, 1994. Sechstes Kapitel: Cicero”。
全书中的“贝利”当作“ 沙克尔顿·贝利 ”:这个“复姓”(double surname)始于这位古典学者的父亲约翰·亨利·沙克尔顿·贝利(John Henry Shackleton Bailey),源自后者的母亲沙克尔顿(Sarah Shackleton)和父亲德·维尔·贝利(William de Vear Bailey)的姓氏(参见Ramsey J T, 2008. David Roy Shackleton Bailey.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52 (2), 267–278)。参考文献等应一并修改。
图斯库路姆论辩集读后感篇三
【作者简介】顾枝鹰,1993年生于上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译有《〈高卢战记〉译笺•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拉丁语语法新编》(合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剑桥古典希腊语语法》(合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和西塞罗《图斯库路姆论辩集》(即出)。编有《物性论译注萃编》(上海三联书店,2021)。
图斯库路姆论辩集读后感篇四
本帖试总结顾枝鹰《简化版拉丁语、古希腊语汉字转写(音译)表》(第四稿)(下称顾氏表)和罗念生《古希腊语、拉丁语译音表》(修订版)(下称罗氏表)的差异。
i.罗氏表有两种版本,第二版(或称修订版)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希腊罗马神话词典》,大幅修改了相关用字。顾氏称音译用字参考的罗氏表见于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古希腊语汉语词典》,实际上参考的是罗氏表第一版。顾氏表“基本用字与罗氏表大体相同,少数有变化”是与罗氏表第一版相对照而言的;与罗氏表修订版比照,则用字有较大差异(缇/梯、路/卢,等等)。
ii.前些年新华社参考消息社报导美国“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时,曾专门发文提到罗氏表,称罗氏“建立了一套希腊拉丁文译音规则,并运用于希腊史诗的人名翻译”“外国神话人物的中文译名经过了相关领域专家推敲认定,在相应领域得到认可和普及,自然还是保留、遵从为宜”,可以视作对罗氏表在希腊神话译名领域的背书。古希腊历史人物及拉丁人名或许有讨论空间,但希腊神话无疑应沿用罗氏表。
iii.顾氏表规则(3)“派生词兼取形式和含义”的表述有问题。顾氏举例 Tusculanae disputationes 作“图斯库路姆”而非“图斯库拉奈”,其实是按所编流程图中“恢复原名的词典形式”,还原成地名Tusculum再转写。一般所说“兼取形式和含义”,或者说“音译兼意译”“音译意译结合”等等,是指选字既接近源语,又有实际含义,例如Jeanne d’Arc作“贞德”。“图斯库路姆”明显是纯音译,“路姆”(罗氏表修订版lu作“卢”)只是后缀音译,谈不上“兼取含义”。
1.双元音。古希腊语七组双元音(不分长短)中,罗氏表全收,其中αι、αυ、ευ、ου四组单列,ει、οι、υι译法同单元音ε、ο、υ。顾氏表单列三组αι、αυ、ου,其他四组根据顾氏表规则(4)拆开音译,亦即单列三组合译,表外四组拆译。在遇到双元音后附元音时,根据习惯罗氏表一律在双元音后断开,顾氏表则视情况处理在双元音中间或之后断开。例如Ἰσαῖος,两表均作Ἰ-σαῖ-ο-ς(罗:伊赛俄斯;顾:伊赛欧斯);ποια,罗氏表ποι-α(坡亚,根据罗氏表修订版注释1,“阿”在字尾作“亚”),顾氏表πο-ια(珀雅)。再如Μελίβοιος,罗氏表Με-λί-βοι-ο-ς(墨利玻俄斯),顾氏表Με-λί-βο-ιο-ς(美利波约斯)。
2.分音符。结合顾氏表四组双元音拆译的做法,规则(4)有关分音符的说明略有些反直觉。一般来说,分音符表示须与前方元音分读,即要在两元音间断开,按顾氏表的规则,无分音符ποια拆分作πο-ια,有分音符ποϊα拆分作πο-ι-α,实际效果看起来就像是分音符要与后方元音分读一样。此外,分音符最大的作用在于和双元音作区分,但按顾氏表拆译,则表外四组双元音不论有无分音符,实际效果均完全一致,例如Κηϋξ不同于Κηυξ,按罗氏表,分别拆分作Κη-υ-ξ(刻宇克斯)和Κηυ-ξ(叩克斯),按顾氏表,均为Κη-υ-ξ(刻玉克斯)。
3.鼻化元音。顾氏表规则(7)仅表示视情况处理,且λαν/lan翻译作“兰”,除此之外未给出鼻化元音选字,降低了实际可操作性,例如γαν/gan,应作“干”(罗氏表)还是“甘”(新华社现代语言译音表)就不清楚。再如quin,按罗氏表辅音qu,元音in(昆),按顾氏表应作k-vi-n(克维恩)或k-vin,如果要翻译作k-vin,同样不清楚应该是“闻”“文”“温”还是其他选字。
4.顾氏表称“双辅音”。ζα/za,罗氏表“扎”,顾氏表“孜达”;qui,罗氏表“奎”,顾氏表k-wi(克维)。此外,顾氏表虽然未提到,但根据顾氏Tullius译作Tu-l-li-u-s(图珥利乌斯)的做法来看,重复的辅音字母也拆开分译,其实是有些反直觉的。
综上所述,顾氏表和罗氏表的最大差异其实不在选字,而在于音节拆分等字外因素。总体来看,按顾氏表转写的译名要更长,表外四组双元音ει、οι、υι、ευ多一字(后附元音时可能字数不变),“双辅音”ζ、qu、ll等均多一字,φιν多一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