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喜与悲》是一篇描写工作中矛盾情感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工作中喜悦和痛苦的描述,表达了对工作的矛盾情感。文章既有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的抱怨,也有对工作中的成就和满足的感悟。工作带给人喜与悲,让人在矛盾中寻找平衡。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一)
8位主人公,8个普通上班族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好像真正发生在生活中的一样,或许它们也真的是发生过,只不过不是在我的身上。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二)
《好好过》里,韩国职场上的那种假惺惺的彬彬有礼,还有私底下涌动的闲言碎语,足够写实。其实美娜姐没什么错,无意群发邮件也好,留长发也罢,群体的偏见主导了是非和对错,使组织和社会变得固化。
作者把自己的见闻用文字的方式记述了下来,好像是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写下的文字,所以对人物内心的纠结,还有无奈的境遇,描写得很细腻。好的作品是一种力量的传递~然而不知道为什么,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身心更累了~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三)
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真的是非常日常的生活工作,一个个短篇故事,结尾都很开放。比如那个请清洁阿姨的故事,说到底是因为雇主没有请人打扫卫生的经验,还是阿姨渐渐怠慢工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云里雾里的。
如果是为了了解韩国职场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可以当闲书读一读,不然感觉读完读了个寂寞。
每个故事情节平平淡淡,像水一样寡淡,当小说不像,当写实,好像又没写完。读了一半,已没有什么动力断续了...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四)
不造是不这两年美国或其他西方译著拿不到批号的缘故,突然读到好几本韩国小说集。不同于日式的清淡、物哀,韩国有种被精准试点殖民过的文化气息——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宗族父权,又因为日占过,对日本欲拒还休想承认爱很羞辱想说恨又结巴,再加上美国爸爸的影响。一个试点民主东亚自治区哈哈哈。
刚读完的这本韩国小说,作者在互联网公司上班,这是工作间隙攒的文。
有篇辛辣嘲讽了假模假式的韩国互联网公司,说要学人家硅谷的“敏捷”工作法,但人家是围一圈迅速15分钟开完会,他们只改成了站式晨会而已,老板一个人还是能霍霍20分钟。
又学人家用英文名互相称呼,但不能直接叫老板David,而是要在后面加上韩语里的尊称“께서”,就是类似“大人”的意思。于是对话就变成了“David大人”,“David大人您怎么看...”哈哈哈哈哈哈哈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五)
工作的喜与悲
8.0
[韩] 张琉珍 / 2020 / 中信出版社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六)
整本书并不值得读第二遍。一些零散的小说和零碎的琐事,人们不就生活在这样的每一天里?所以小说的最后,书评家洋洋洒洒书写了整篇的“阅读建议”。虽然我不觉得自己应该被教育“如何阅读”,但确实从他的解读里,读出了自己没有体会到的事情。所以我的问题变成了:难道我没有体会到的就是最大的体会吗?
这就要来谈谈阅读的意义。我阅读是一种习惯,至少在人生的前25年里都是这样的。后来我走错了2-3年路。
人生的路是这样走的:一条笔直向前的大道,地形不明,但是有岔路口,很多岔路口;有时候会是一条捷径(不过应该不存捷径的),大多数时候是错路;走错了路可以回头的,但是回头之后,大道就不是大道了——你可以理解一下,走回头路的时候,方向还是向前的,会走到原来的大道的某一端,但是错失的路你没有经历过,其实算不上说好与坏。这样来看,我走错的2-3年,到底是需要20-30年去弥补,还是2-3个月去尝试,结果未定。
于是回来再谈阅读,就可以说服自己了。只要自己开心,怎么读都是自己的体会。
书评家是专家,专业评书的,他的评论可以吸引我,也可以让我嗤之以鼻。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在工作里。或许有天我喜欢工作,也或许有一天我想逃离。
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故事。
我的一位同事离职了,算起来相识一场大约3年,离别的礼物,我想挑一本书。先挑了一本,小王子,愿她永远有童话;再挑了一本,城南旧事,忘了原因,但是觉得她想做的事或许符合这种气质;最后,是买给自己的纸质版《工作的喜与悲》,临时决定送给她。所以一共送出了三本书。
这件事情,说起来,就真的这么完了。
想起来,工作的喜与悲,大抵就是这样的感觉。如果我想要从工作得到什么情绪的话,那大抵是喜与悲,均在其中了。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七)
我原本对这本书没有期待,是微博上一个常年关注的博主推荐,微信读书上正好有,就看了个开头,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看得我或笑或骂,竟然被牵动的情绪起伏。我喜欢这个作者的轻巧,敏感和锋锐,她像路边一个毫不起眼的女生,看着来往的人间故事,脑子里全是一针见血的吐槽。读她的书没有压力又津津有味,像一盘虾仁莴笋,清清爽爽的,轻松吃掉一盘儿。
《好好过》看得我有点羞耻。我在女主和彩娜的身上仿佛都看到了自己。女主上进,努力,圆滑周到,她一边心里吐槽彩娜的不识时务,看不懂眼色,一边比较着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怎么做。
“我这样做,是为了教她,教她做人的道理。想要得到三百元,她就得先掏三百元钱才行。她只拿了七十元,就只配获得七十元钱的祝福。她恐怕不懂这个道理,但这个世道讲的就是这个理………如果像长发飘飘的迪士尼公主那样,总是接受人们的善意却不付出任何代价,那么其他人就会像债主一样虎视眈眈地盯着她,哪怕只露出一丁点的破绽都会被抓住不放。我这么做,就是在告诉她这个道理!”
这段话既像我说的,又像在说我。那种两面受到击打的感觉可真是太令人羞愧了。
她们最后的和解,对我来说,更像是期待中能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的自己与实际生活中拙于世事的自己的和解,我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说,好好过,没关系的。
《我的福冈导游》这篇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里面的男同事简直可笑油腻至极,对女性的轻蔑和渴望,让他的形象看起来十分立体,栩栩如生,非常讨骂。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智友问他:“你觉得我们很聊得来?”“对。”“嗯……那不是因为我很会说话吗?”哇,这句,这句简直是对那些自以为是的男生的又狠又准的一锤。一个感想是自以为是的男生真的会错过爱情哦(笑),他们喜欢的女生看到那些伎俩会感到很可笑吧。另一个感想就是,当你觉得在一段对话中你非常的放松又快乐,很有可能是对方在迁就你哦。(哈哈哈这篇真的读起来开心)
其他几篇也都各有妙处,《帮手》就是一个外行被内行糊弄,连自己的善良和教养都被算计在内的故事,读起来仿佛看到自己,一个自以为懂行,自以为体谅,自以为优渥,掌握主动的,懵懂无知的,涉世未深的,肥羊。《凌晨的房客》讲“女性真的要匆忙步入一段婚姻吗”这个话题,但其实这件事只是信笔带过,却细致的描写了那些荒诞的午夜,门外慌张的男性的脸。《坦佩雷机场》有点感动,我好喜欢那位老人,衰老和疾病无法伤害他的精神世界分毫,他总会调整出舒适的姿势接纳美好。如果我是主角,那么对我来说,那段经历就是死水般生活中的一圈涟漪,如果我没有变成清澈的湖,就无法面对曾经的涟漪。《工作的喜与悲》中很喜欢里面那位“乌龟蛋”。好像有举重若轻的力量,让自己在荒诞的剧情中快乐。《偏低》和《第一百零一封简历和第一天上班的路上》描写的是很俗套的故事或是很短暂的一瞬,但是读起来并不乏味,很厉害。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八)
昨天读了张琉珍的《工作的喜与悲》这本书,心里有了小小的震动。
这本书由八个小故事组成,是短篇小说集。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在韩国资本主义社会下,普普通通的公司职员,有的甚至没有工作。他们都不是多么有钱有权的贵族,但是却踏实工作,热爱生活,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打击之下,仍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们。他们就是每一刻都在为了生活打拼的我们。
我最爱《偏低》这个故事。主人公章宇写了一首冰箱歌,上传到网上意外走红。于是有很好的音乐制作公司找到他,女友劝他去见面商谈一下。可是,见了面之后,章宇因不愿特别商业化的就此出一首冰箱歌单曲,而与知名制作人擦肩而过。回来之后,女友怨他对成功和走红不够向往。在对生活感到拮据之后,女友也离他而去。后来的剧情没有反转。章宇花了大价钱买的狗狗死了,女友也没有再接他的电话,只有去世的父亲买的冰箱在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陪着他。这个故事是本书中为数不多的很艺术化,很感性的故事。没有成功的好的结局,只有主人公一个人独自孤独。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一方面是心里有的对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觉得孤独才是我们人生的常态。我从小喜欢画画和唱歌,但是都没有系统的学习。小学的时候,借来同学的美少女战士的画册,自己用本子一张一张的印着画过来,父母不给买,我就用这样的方式自己制作了一本一模一样的,也不在乎耽误学习。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有了点条件,在公园有画画班,母亲让我和妹妹去学,但是我觉得自己年龄太大,早就过了打基础的年龄,而且上画画班的大多是小学生,就没有去成。但是有时不时的自己画一些小卡通图画。上学大学,经常和寝室的舍友一起去KTV唱歌,在休息的时候,跟着电脑上的音乐软件一首一首的唱流行歌曲,那时候几乎没有我不会唱的歌。直到现在,听音乐电台的时候也总能跟着随机播放的歌曲哼上几句。我就是保持了一个普通人对艺术的喜爱。所以,看到主人公在对自己的音乐梦想有种近似固执的坚持时,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候我对很多事,包括所谓的学术,都有着一样的执拗。那是只属于年轻人的。
孤独其实才是人生的常态,所谓的热闹不过是一群人的孤单。你是否常常在人来人往中感到独孤?当一大群朋友或同事一起聚会唱歌时,你是否时常感到不知所措,仿佛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热闹只是一时的相聚,而一个人的独处才更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一个人回到家里,打开灯,或者在黑暗中,静静的坐一会儿,听一首老歌,喝一杯红酒,你的心是不是也会随之变得安静品格?终于得到片刻的休憩?有的人说自己耐不住寂寞,总是想要朋友或爱人的陪伴。可是他却不知道,没有人可以陪伴你一生,即使是父母和爱人,也有下车的时候,人生的路总要你一个人去走。没有朋友可以一直陪着你,他们往往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你不要心生怨恨,也不要试图去挽留。因为总会有新的朋友重新出现在你的生命中,陪你走下一段路,然后再离开。我们要适应这种常态,因此我们要学会适应孤独,并与孤独做朋友。这是何炅的话。
《坦佩雷机场》这个故事很温暖,也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热爱现实的力量。主人公是个梦想着做一名纪录片导演的年轻女孩,去芬兰打工的时候,在坦佩雷机场与一名退休摄影师相识。她给对方留了地址,然后不久收到了对方寄的明信片和信件。但是女孩正为了学业和工作忙的焦头烂额,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力去给老人回信。当她为了生存终于放下年少时候无法实现的梦想,而成为一名会计之后,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时间点上,看到了那被放置在抽屉里的明信片,她终于拨打了明信片背后被她忽略的电话号码。很欣喜的是,老人的妻子接了电话,老人正在睡觉。她很开心,原来老人没有去世,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故事相较于《偏低》而言,没有陷入一味遗憾梦想无法实现的结局,女孩怀念着和百岁芬兰老人的超现实相遇,同时拥有冷静的自我觉察,感受到四大保险,年终奖,年假,医保这些词带来的温暖踏实,对现实有充分的认知。这正是支撑起张琉珍小说的特有的平衡感。这也是这本小说贯穿始终的主题。
读了这本小说,让我对现实,对工作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年轻时,总是不禁陷入理想化的梦想中,有点不食人间烟火,活的不怎么接地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了解到了很多人情世故,社会现实,发现生活真的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样子。我也终于不再和母亲口中的那些话题相悖,而是慢慢的认为母亲说的其实就是这个社会的真实样貌。不管是朋友,还是亲人,能够有一个爱你的,懂你的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并非是亲人就一定要爱你,一定要懂你,没有这样的一定。有了就感恩珍惜,没有就自己一个人走夜路。这样想着,就不会怨恨生活,不会抱怨生命,心里充满了独立与感恩。
作者的写作让我明白,在社会中行走,准确客观的自我认知,轻巧敏捷的行动力,以及懂得珍惜小确幸的心,是给我们信心与勇气的武器。无论是做工作,还是与人相处,你有多独立,就有多幸运。稻盛和夫说过,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一颗为他人的心。曾国藩认为,只有先满足了他人的利益,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懂得权衡利弊,有一颗为他人的无私的心,才会越走越顺,越行越远。有人说,我想成就大事,那我选择做一个好人行吗?行,但是还不够。任何关系都不是攀附而来的,而是要看你自身有多大的价值。所以,一个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好好的投资自己,只有你提升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你想要的朋友自然会被你吸引而来,你追求的事业和理想自然会更顺利的能够实现。真正的高情商不是让自己高兴,而是让他人高兴。一张巧嘴说尽天下事,一张巧嘴快乐一群人。让他人喜欢自己的能力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红楼梦》中有一张伶牙俐齿的王熙凤,她的一张巧嘴总能将老夫人哄得眉开眼笑。
在第一个故事《好好的》的结尾,主人公在心里对彩娜姐说,一定要好好过。这句话不仅是送给彩娜姐,更是这部小说集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的祝福:会的,我们会好好过,好好地过下去。
人生实苦,但总有人爱着我们。一定要相信美好。
《工作的喜与悲》读后感(九)
“你在公司哭过吗?” 这是一个每个上班狗都不想被问到的问题,因为一旦被问到就勾起内心山呼海啸回忆。 我是极少哭的人,而且一直觉得值得自己哭的事总该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疾苦”,不过说起我因工作而哭的经历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借此讲一讲我对过往工作经历的印象吧。
1.新东方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杭州新东方做老师,这是一份身心都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工作,所有小伙伴都保持着12分精神,使出浑身解数做到高效。因为只有高效才能充分休息,才能继续高效。我们明确地知道目标是什么、接下来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自己差什么、怎么提高。我们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专注于磨课,专注于学生,专注于“老师”本身。 最值得一提的是同事之间的友谊,那是我当时留下来的主要原因,大家可以在有一定竞争关系的情况下不放弃任何一个伙伴,只要团队中有一个人还没有熟练,所有人都愿意留下来把自己的心得分享出来帮助他通关。我觉得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算是难能可贵,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老师这个职业高尚的原因。
那段经历,累,但是爽。因为真真切切感受得到自己的价值。 我当时有一个学生,是个很文静可爱的女孩,优秀内敛,人如其名。但是她从不在课堂上说话,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几乎无法和她对话,哪怕是回答问题。我通过她的眼睛看得出她听得懂,学得会,下课她会过来打招呼,我知道她的意思是“老师再见”,但很犹豫张口,我赶紧主动和她摆手,她也笑着摆手。某种程度上我们一直在交流,但是是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我觉得惊奇又美好。我不知女孩不说话的原因,但出于保护孩子情绪的心理我小心翼翼,那时老师经常会采用叫一列学生依次回答问题的方式,有一次我不留神点到她所在的列,马上轮到她我猛然想起她会因为轮到自己又不想说话而手足无措,又不能临时换一列学生那样她可能更局促。只好借着踱步讲题的机会,在轮到她时刚好走到她身边,俯身让她用手指出认为正确的答案,然后对大家说:“xx告诉我答案是C,大家觉得对吗?”一切终于自然而顺利。 后来我不断尝试和她沟通,尽量控制每次沟通不会让她局促和犹豫。终于有一次她用小小的声音和我说了一小句话。 我确定那时我听到了天籁之音,抬起身时我背过学生擦了眼角,总不能在学生面前哭啊,但是那天的阳光好亮眼。
所以我在教培行业冬季仍异常坚定地相信老东家应该不是没有原因,也不单单因为俞敏洪的个人魅力,而是曾经真诚投入过后熬出来的感情与意念。 也缅怀新东方让我看到的那个了不起的自己,让我在面对今后许多无力时重获力量。
2.化物所
在化物所的日子平和温暖 那里有一座可以感知四季的山 当时我记录了很多花花草草,有幸认识了很 多老师和同事,我的性格偏要强些,这还是人生第一次做最菜的菜鸟却做的很开心 可能是和身边人差距大到无法超越的无奈吧 这里的老师们是真正的阳光简单 我在后来的公司学到“阳光简单”这个词 用在这里正合适 我刚来不久有幸认识一位老教授,因为当时 我在参与筹备展览的任务,有幸听他讲一些专 业知识,我惊叹他这么大年纪头脑如此清晰,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我当时在想“一辈子做一件事”原来这么神圣精彩。 后来突然得知他去世的消息, 眼泪就断了线 记得那是个周末 可是听他给我讲故事真像昨天啊
当时做了一组朋友圈”化物春秋“记录了很多那座山一年的风景
3.象屿
来象屿之前曾真正为梦想奋斗过一次,跳出舒适区尝试了梦想的编辑职业,虽未继续却永远难忘,那是我真正为工作内容而生出热爱的一段时光。 在象屿哭是被烦哭的,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内容由于一位离职员工的不配合花了一年才解决,过程中不断的催,不断的想办法,追溯了好几个层级的人,让他配合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好几次眼看就要成功了,又节外生枝。 人越到要成功那一刻越在乎得失。 最终只差一点,就可以不扣支部的分数,然而终于是差了一点,以前凡事我尽力就不会觉得遗憾,这次也尽力却觉得委屈无力,在走廊烦躁地崩溃哭了一回,后来想想无甚意思。也就过去了。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而我们生而丰富热忱 工作永远填不满整个人生该有的精彩 工作能给我带来收入 我却不愿止为收入而投入热爱 因为总有些东西 值得毕生追寻 愿你我历尽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 人生海海 愿我们至死是满腔热情的少年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