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川端康成50周年纪念版》是一部描写爱情、孤独和生命的经典小说。主人公在雪国的世界中感受到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找到了爱与温暖。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这部小说让人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雪国——川端康成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篇一
「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
这是《雪国》的经典开篇,说它经典,不仅是因为《雪国》的名气和地位,这句话本身意涵就极丰富,令人析之不尽,回味无穷。
一、【开篇“夜底”之谜】
「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
(穿过长长的县境隧道,便是雪国。)
《雪国》的开篇,从进入雪国开始。
而接下来的一句,却颇令人费解:
「夜の底は白くなった。」
什么是“夜の底”呢?
日语中“夜”和“底”意思和中文差不多, 字面上看,无论中文还是日文,“夜的底部”都不好理解。因为“夜”并不直接指代某种物质实体,所以翻译时只能分析其实际所指,或引申义。
“くなった”表示变化的结果,即“变白了”。
但是,句中变白的“夜底”,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把两个词分拆来究其词源:
“夜”可以是时间的,即天黑到天亮之间的夜晚;
也可以是空间的,指夜晚的景色,即夜色。
“底”多是空间上的含义,指最下方,也可引申为深处,隐藏难见的。
当夜和底搭配时,自然指的是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下方”,即“大地”,这也是最传统的理解;但也可以是“深处”,一种更抽象的,对夜的“感受”。
过往译本也多将其理解为“夜空之下(的大地)”,如: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叶渭渠版本)”
或“夜空下,大地赫然莹白(高慧琴版本)”
二、【“夜底”是大地吗?】
尚永清在对《雪国》的译解中提到,因为隧道中地上无雪,一片漆黑,火车开出隧道,地上有雪,所以大地白雪皑皑。
但是,在黑夜里,即使雪光返照,亮度也有限,很难达到“白”的程度。在开篇之后紧接着,作者就提到“站长提灯走来”“远处宿舍昏黑”,所以,明显此时大地昏暗,纵然些微发白,也不可能“白”得足以用“白茫茫”“白雪皑皑”来形容。
这个解释要成立,较有说服力的一种可能,是火车开出隧道的瞬间,从黑暗中跃出的刹那,因为亮度的反差较大,即使实际上外面大地的白亮度有限,但还是让人在短时间内感觉到明显的“白”。
但是,这种假设成立的前提是,在隧道中必得是全然黑暗的,一丝光亮也无的,可隧道尽管黑暗,火车车厢中却不可能漆黑一片,极大概率还是开着灯,至少有些光亮,否则下文男主便不可能看清楚女孩儿的一举一动。既然并非全然黑暗,那么,就不太可能因为亮度反差造成刹那间的骤然变白了。
顺带一提,语言的节奏随情境流转,如果是描写瞬间的动态,作者不太可能在第一段连用3个句号,这显然会削弱动态的紧凑感。
三、【“变白”的真相】
既然这不太可能是瞬间的感受反差,那么,究竟是什么“变白”了?
川端康成遣词造句,甚至分段,都极为讲究,一段的内容应自成一体,何况首段只有三句话。这三句话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最后一句:
「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
(火车停在了线路所)
综观首段三句,描绘的是一个连续的动作:从火车出隧道进入雪国,到停在线路所。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东西变白了。
在万籁都歇,夜色暗沉之中,唯一明显地移动的,是火车;而与颜色相关的变动,大概率只有一种,就是:火车头灯。
是的,火车夜间行路必然是要开头灯,照亮前路的。
所以,变白的,极有可能就是被火车头灯照亮的一部分雪地。
前面提到“夜底”可以指代“夜的深处”,深处是聚焦的,在感受上不会与广阔并行。而同样的,火车头灯照亮的不是整个大地,而是黑夜中有限的一圈亮白。
那是黑暗中破开的一丝光亮,正如男主人公即将展开的旅程。从这个角度来看,《雪国》的开篇,才真正算得上是提纲挈领,统摄全书。
理解了“夜底”指代的实际意象,才能在译文中还原语境。再结合“变白”的动态,译文便可以是:
“夜的深处透出一片雪白。”
笔者翻译的2023年《雪国》新译本
雪国——川端康成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篇二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知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拜读他的作品就是《雪国》。拿到手中薄薄的一本小书,一天就能看完,但要看透,却需要很长时间。
“穿过县境的长隧道,就到雪国了。夜幕下的大地一片白色。”短短的两句话,虽不着笔墨,却能让人一下子安静下来。
《雪国》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日本北部寒冷而孤寂的温泉度假村的故事。主人公岛村是一个有家室、喜欢研究日本舞蹈后转向西洋舞蹈的东京男子,偶尔会翻译一些关于西洋舞蹈的文章,勉强称作文学人士。
他三次前往雪国,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以及叶子之间产生了情感纠葛。
驹子是一个清纯美丽、忠诚热情、执着而悲哀的女子,她全心全意地爱着岛村,却得不到他真正的回应。虽然身处低层,生活艰难,但她从没放弃自己的追求。写日记、看书、自学三味线……即使生活艰难,依然向往着美好。
在第二次去雪国的列车上,岛村被一个叫叶子的女子深深地吸引,他在黄昏车厢玻璃上偷窥着叶子,间或想起那个被指尖触觉记忆的叫驹子的女子。
岛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给不了驹子什么,所以他总说“一切都是徒劳的”。他一方面享受着驹子对他越来越炙热的爱,另一方面又在精神上对叶子充满着好奇与渴望。
就是这样一段发生在这三个人之间的说不上爱情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让人看得心碎。最终叶子从二楼看台上掉下来,岛村不相信她死了,只是觉得叶子这个生命换了一种形式,迎来了轮转的季节。
要读透一部作品,离不开对创作背景的熟悉,唯有此,才能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雪国》创作于上个世纪40年代,这部作品历经七十多年,依旧深受读者的喜爱,不由得感叹文字传承的魅力。
时光会流逝,记忆会变淡,唯有文字可以穿越时空,不会老去。
摘抄文中几段攀山越岭、跨越时空穿梭而来依旧直击我内心的文字:
“正当此时,她的脸上出现了灯火。镜像没能覆盖住灯火,灯火也没能覆盖住镜像。就这样,灯光在她脸上流动着,却没有点亮她的脸。那是一束远方的冷光。”
“不知为何,岛村想再大声说一遍徒劳,却没有说出口。他沉默着,如雪花飘舞般寂静,被女人吸了进去。”
“他凝望着映在列车车窗上的叶子的脸,寒山灯火从她脸后流走,灯火与明眸重合,瞬间点亮了他,他为这难以言语的美心动。”
“那一瞬间,仿佛映照出了与驹子在一起的岁月。难以名状的痛苦和悲伤正在于此。”
雪国——川端康成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篇三
合上川端康成的《雪国》一书,我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小说的前面有多细腻、甜蜜和美好,结尾就有多么悲痛和震惊!蕞后,银河仿佛哗啦一声一泻而下,涤荡的不是男主角岛村的全身,而是读者的心! . 因为我们太多的人与女主角一样,既使过着“低配的人生”,也要委屈自己,掏心掏肺地去爱别人! . 川端康成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太会写了。 . 夜幕下穿过隧道的火车,进入一片白色的雪国,一个关于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便随之拉开了序幕。像极了我们刚刚睡下,便开始在夜幕下绘制的美梦。 . 一个身为舞蹈评.论家的东京旅人“岛村”,来到一处有温泉的村子,与一个19岁的艺伎“驹子”产生了情感纠葛,心里却记挂着火车上遇见的女孩“叶子”。两个女人像极了男人心中的朱砂痣和白月光。 . 驹子一家9口人蜗居在陈旧得犹如柿树的树干的房屋里,用岛村的话讲,像是狐狸的栖身之所。 . 驹子每天更是周旋在不同的旅客和宴会之间,除了陪酒,陪笑还要弹三味线献艺,夜里两三点钟看到她的身影,一点也不稀奇。这就是“低配的人生”。 . 即便身陷泥沼,也难掩她对爱的憧憬。自从遇见岛村,她便全身心地、忘我地、不求回报地爱上了他,且一爱就是3年。 . 在招之即来的3年中,被忽视被贬低,且不吵不闹,变成了她自己世界的“贤妻”,只知道满足岛村,却从未正视过自己内心的声音。 . 在明知道岛村借口去看绉纱,是想离开她时,她仍满脸堆笑,站在村头像无事人一样眼巴巴地等着他。 . 当村里萤库着火后,她知道岛村不属于这里,而理性地阻止他进村。 . 当她抱着叶子的shi体时,或许她才明白,自己对叶子也很重要。也只有此时,她才不用顾及村民的脸色,不用管岛村的感受,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 . 书中有好多关于景物的细腻描写,美得让你恨不得全都划上线,川端康成文笔的厉害之处大概就在此吧,整本书里,没有一个字是废话,即便是景物描写,也都是心情或人物的暗喻。 . 其中岛村说驹子的嘴唇像水蛭的环节,我倒觉得他更像吸干驹子的水蛭。驹子无底线的“爱”和“奉献”,只会让他当作理所当然,甚至是讨好!不然他怎么会一直觉得驹子的爱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徒劳。 . 蕞后,叶子的意外身亡,让岛村踉踉跄跄中感觉,银河仿佛哗啦一声一泻而下,涤荡了全身。我深信,这是川端康成的设计,这不过是惊梦的一个激灵,似梦醒,似雪落又堆积在心底。 . 所以说,既使拥有“低配人生”,也要先学会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