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讲述了作者在唐诗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故事。通过诗歌的陪伴,作者感受到了唐诗的深邃和魅力,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唐代盛世之中。在孤独的漫步中,作者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受到了与古人的心灵交流。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一)
从第一篇就开始大段的抄,一字不改,这么无耻,真是表碧莲。从第一篇就开始大段的抄,一字不改,这么无耻,真是表碧莲。从第一篇就开始大段的抄,一字不改,这么无耻,真是表碧莲。从第一篇就开始大段的抄,一字不改,这么无耻,真是表碧莲。从第一篇就开始大段的抄,一字不改,这么无耻,真是表碧莲。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二)
本书清晰地描写了唐代每个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处事态度。每章用一个个小标题的形式,简洁明了地凸显主题,让我不再看完一本书还没有看懂,浪费时间。这还可以让我更加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真正领略唐诗所蕴含的哲理。作者还用小标题言简意赅的写出每首诗的韵味,感受到诗背后诗人最真实,也是最真诚的真情实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希望与向往。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三)
读完这本书,想去了解更多那个时代的文学历史风物人情,更重要的是,这种平淡的写作手法,让我第一次觉得,历史上那些诗人,那些诗歌,也是曾经活过,有血有肉的人,也和我一样有开心,有悲伤,有得意,有挫折,而不是一个个死板的词意解析。很喜欢这种带着感情写的书,虽然比不上大家的洞见深明,但是却却更贴近普通人的心理,好像真的可以把诗人当做遥远的朋友,或者有见识的师长,可以谈心事,可以分享快乐。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四)
从唐诗的江山,到张小飞的诗词大冒险,一直追着夏老师的书在读。
如果说唐诗的江山,是一个高中语文老师跟他的学生的分享之作,那么这套张小飞的诗词大冒险就是夏老师送给所有小朋友的礼物。
张小飞是个背不了诗词的小学生,估计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经验:读不懂,背不会,囫囵吞枣。在经历了一次大冒险以后,张小飞就变了。
这里头有夏老师对诗词教育的教育观:身临其境,融会贯通,与时俱进。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五)
天涯
—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晚唐
斜:xia 二声
————————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知花不如花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六)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它向我们阐述了从初唐四杰展开的唐朝的绚丽的诗章到中唐唐朝时的逐渐败落,再是安史之乱后的晚唐。每个诗人都是一个故事,他们可能仕途并非很顺利,可能创诗环境并非很舒畅,可能时代并非很安逸。但是这并不会影响诗歌的发展。在李白徘徊矛盾之时,做出《行路难》的千古绝唱,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是荡气回肠。在柳宗元被贬官时时,吟唱出《江雪》以示心声,最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示出自己的信仰,自己的高洁。在生活无依无靠之时,登高望远,无奈写出《登高》这一旷世之作。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七)
一眼看到花朵满是的封面,不由稍疑这书风是否正端。不知竟是如此历史描写,将各诗的诗骨突出,特别是在讲边塞诗的时候,男儿敲鼓也难展其壮烈,几个轻文小字便已写出其绝代风华。只有拍手称赞的意思了。最喜欢的莫过于岑参,是战争,便不可能躲避其残忍暴戾,也不必要将这种耗人命的东西渲染的那么高大上。他对战争直白的描写,正合我的口味。不遮不掩,不躲不避,直将人心写的完善。风萧萧兮易水寒,一滴在大海里的水,许比一个人过得长久。认清这现实与理想的差别,才能将短暂一生过得圆满。自然,世上,又怎么会有完美的人生,完美的历史呢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八)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意境之优美,对仗之工整,音韵之铿锵,节奏之和谐,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唐诗的美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二者的完美组合将唐诗艺术推到极致。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作者起先把唐诗放回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读,以唐诗发展的轨迹为线索,突破传统,结合音乐、电影等审美对唐诗进行知识性解读;每篇又从诗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作诗缘起及影响等角度,对诗人进行中肯而不失趣味的介绍,最终撩起时代的面纱,让诗人从悠远的作品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九)
我脑海中的诗歌是有画面的。
讲台上,一个老学究,手捧经书,大声朗读。
讲台下,一群小屁孩,摇头晃脑,齐声跟读。
有动作,有声音,这也算是我的诗歌启蒙。
其实在中国古代,最初诗、歌、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只是后来它们各自发展,自成一体。
诗与歌,以入乐与否来区分,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现在统称为诗歌。
由此可见,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诗歌和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也许,摇头晃脑,正是为了保持节奏。大声朗读,就是为了寻找旋律。
追根溯源,触类旁通。
通过合乐,在诗歌身上,找回失联已久的音乐属性,从而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我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奋进,时而徘徊。
千里莺啼绿映红,满架蔷薇一院香,无边落木萧萧下,北风吹雁雪纷纷。
读着读着,我仿佛漫步在风景绮丽的宫殿里。
与大唐帝国同呼吸,与璀璨诗人共命运。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如四季轮回,交替上演。
每一个季节,我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致。
每一个时代,我都能感受到诗人不一样的情怀。
唐朝,真心无愧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最高峰的称号。
就让我们回到唐朝,徜徉在唐诗中,一发不可收……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十)
若以中国文化为璀璨的星空,则唐诗一定是那片最闪亮的星群。当人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群星闪耀之处,必然会被其深深吸引,如入黑洞不能自拔,唐诗就是如此的魅力。
作者一定是唐诗的粉丝,而且资深,只有痴迷于唐诗的魅力才会有愿望和能力写下这样一篇篇文字 。作者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着手,或辨析诗文,或介绍诗人,让我们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诗句,更向深远处拓展,将话题延伸至诗人的人生乃至于整个唐朝,不仅谈诗歌的意境,也谈历史,谈人生。
当读到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时,我们往往被诗人的才思所折服,而容易被忽视的是,在诗句意境的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如卢照邻的困顿,宋之问的负面人生,被误读的元稹,欲言又止的李商隐。可以说,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可叹可悲可泣的离奇人生。而在千年之后,春风化作秋雨,诗人的人生凝结成一段段诗句,永存于中国人的血液中。骆宾王变成了鹅鹅鹅,贺知章化作离乡老者,王之涣仅余下玉门关的绝句,陈子昂也只剩下幽州台。悲耶?喜耶?
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文章让诗人们从诗句后面走向前台,让更多人了解他们,使诗人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或骄傲或悲戚,或成功或短命,形象重归丰满。而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对诗句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限于篇幅,作者无法就诗人们的人生进行更多展开,这也是让人略感遗憾之处。不过对于爱好唐诗的人来说,这本书无异于打开一扇通往诗人身后的大门,让我们对唐诗本身和这些诗人们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知道,在群星闪耀的背后,也有非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十一)
唐诗,从两三岁接触的《咏鹅》、《春晓》,到后来接触的《望岳》、《春江花月夜》等,处处可见唐诗对我们生活的深入。虽然在诗中,一些事物被美化,但是并不代表诗人的现实生活就是美好的。读完《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后,我看到了诗歌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以及情感。
唐代诗人是才华出众的。有些虽科举不中,仕途不顺,诗却流芳百世。初唐时期的王勃、骆宾王,盛唐时期的李白、张九龄,中唐时期的李贺、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科举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一种二次证明法,真正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不需要这些!唐代诗人大多如此。
唐代诗人是轻狂奔放的。在我们眼中,他们的诗句是狂傲的,他们的日常言语举动是狂傲的,似乎他们的生活态度中只有一个“狂”字。是他们自我造就的吗?不见得。当然有才华,有抱负,自信高傲是难免的,但更多的正如书中所说,为“失意而狂”。过多的命运不顺,自己满腹的才华,抱负没有用武之地,对当局,对朝庭的失望。
唐代诗人是重情重义的。用现在时下流行语说,叫“情商高”。但“酒肉朋友易寻,知音难觅。”往往同样情操的诗人更能和知音情投意合。有同样仕途经历的诗人更能彼此鼓励,成为生死之交。
唐代诗人的心大都是孤独的,无助的,他们只能以酒为消愁之物,借诗来吐露心声。世态之状,他们看到了,体会到了,却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唐代慢慢由盛走向衰弱……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十二)
这本书读的很慢,陆陆续续读了两个月时间。
本来当做是是注解或是意译来看,后来觉得反倒是作者把唐诗拿来给自己的文字做注,为他想表达的在漫长历史中的孤独做解,读来甚有体悟。
书按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气象梳理诗人和他们的诗歌,把诗和诗人的命运和他们所处的政治时事环境结合起来,真倒是让稀里糊涂读了那么多年唐诗的我看到了一条明晰的脉络。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如何讲述了诗文表面之下诗人遗世而独立的内心,那种苍茫大地无处遁形的或狂放或孤独或悲天悯人……那种隐藏在简短文字背后的大段大段的内心变迁。
稍有点遗憾,即便晚唐诗歌的昌盛随着整个世道的急转直下已确实没落,但是对晚唐诗人的描写也未免着墨太少,还好有我最爱的李商隐,才得以一弦一柱思华年。
还会去读这个语文老师写的《温和的走进宋词的良夜》,毕竟宋词的世界里还有一个我最爱的词人——苏轼,我要看看他如何释义“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摘抄习惯了,附几段分享:
——但是,宦途的失意在这个帝国实在太常见,太普通了,个人的悲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很快被冲淡,被遗忘,而在自然中,诗人更是无法找到疗伤的良药:自然太大,自然太长,如蜉蝣一般的人生际遇,在这无限的空间和时间面前实在渺小得可怜,渺小得滑稽。
——这钟声已经不一定来自遥远的寒山寺,而是来自唐朝的那个秋夜,来自发黄变脆的书简,那秋夜和书简,已经被深深埋藏在人们的内心,只有当钟声再次响起的时候,那扇隐秘的大门才会“吱呀”打开,容纳所有的欢喜,所有的悲哀。
——秀美的江南在公元九世纪与失意的诗人猝然相遇了。
——以悲剧情绪投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是两种意义的人生态度。两种人生态度都在估定人生价值,悲剧的人生态度是肯定超越平凡的人生价值,而幽默的人生态度则是在平凡人生里肯定深一层的价值。
——诗人和政客的不同在于:诗人是用心灵思考,而政客是用心机思考;诗人最高的维度是善和美,而政客终极的目标是利益。诗人的眼光应该是超越于政客的厚黑学之上的,可是,这种超越,其代价往往是孤独。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十三)
“菊花古剑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嚣的庭院,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的月亮,开元盛世令人神往。”这是《梦回唐朝》的歌词,也是这本书的开头,歌词中的“剑”、“酒”以及我们所熟知的“诗”成为唐朝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而这三个关键词融入了一个极具蕴含的词——唐诗中。正如余光中说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这三个关键词里,我对“酒”的感触最大。从我们开始学唐诗到现在,发现很多诗歌都离不开酒,比如说在十里长亭之上,少不了要喝一杯离别酒,于是就有了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比如节日的时候要酩酊酬佳节,于是就有了杜牧的“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就连在生死一线的边疆战场,都要饮酒,于是就有了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但最负盛名的还是诗仙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等等诗歌,都离不开酒这个字。 也正如夏昆在第一章所说“在中国诗歌史上,要找到一个不喝酒的诗人,估计要比找一个不吃奶的婴儿还难。或者说,酒就是诗人的乳汁,只不过,这乳汁维持的不是诗人生理意义上的生命,而是他们艺术层面上的激情,或者说,梦想。于是,诗歌的长河一边滚滚奔流,一边也散发出浓浓的酒香。” 于是文章便从一个酒徒——王绩掀开。王绩嗜酒如命,所以大家送他一个雅号叫“斗酒学士”,他主动请求当太乐丞,因为当时的太乐署史焦革善于酿酒,而他最后辞官是因为焦革去世,无人送他酒喝。王绩除了爱喝酒,还研究酒,他著有《酒经》《酒谱》,总结了前人酿酒的经验。 另外一个爱喝酒的是可爱的老狂人——贺知章。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把他排在首位,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而他自己也说“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在贺知章的醉眼里,落花似乎都带上了醉意。 我们熟知的一个诗人——高适也爱饮酒。高适早年过着“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的放浪生活,他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经常“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 因此,酒成为了唐诗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唐朝既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酒神翩翩起舞的黄金时代。 这本书,还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诗人,或者说,带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诗人。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盛唐诗人李白,大家可能都会第一想到的就是“狂”“浪漫”这些词,这些好像成为了贴在李白身上的标签,而作者却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李白,他认为李白是“孤独于神灵和人群之间”的。再比如岑参,我们一般了解的他是边塞诗人,但是作者却认为他是“好奇的浪漫诗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好奇宝宝,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有初见般的惊喜和激动。 248页纸张,47位诗人,夏昆给了每位诗人极具特色的介绍,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看待诗人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诗人身后的大门,让我们对唐诗本身和这些诗人们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知道,在群星闪耀的背后,也有非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十四)
当欧洲还在茹毛饮血蛮族入侵,当中亚信仰之火刚刚点燃,当波斯文明正式被阿拉伯文明所代替,古老的东方,已孕育了足以令千年后世界为之精彩的文明——唐诗。就算后人再也无法体会到盛唐气息,但从传延至今的唐诗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对唐朝的崇拜和向往,不仅仅是因为四方拜服的天可汗称号,也不仅是因为曾经有一段“东亚病夫”的不堪历史,更有二百九十年间诞生的不朽唐诗,他将那个时代的浪漫与潇洒,自信与豪放,诗人哲者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都荟萃其中,让我们得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得以在世界舞台上走出独属于唐人的骄傲。
说起唐诗代表人物,都知道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可是很少人知道唐诗是从“酒鬼”王绩开始的。《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可以说他打破了齐粱文化带来的脂粉气,也可能酒喝多了喝出了男人味,唐诗开始有了男儿气。
王绩的故事还没完,“唐初四杰”之首的王勃,其实是他的子侄,这位“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狂少年,不仅写出波澜壮阔的《滕王阁序》,更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博大心胸。英年早逝带给人遗憾的同时,也引领了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等人继往开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不只影响着唐朝诸位先烈,更在千年之后影响着我们。“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身处一个大时代,独领风骚的永远不可能只有几个人,所以尽管初唐四杰已经很拉风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的陈子昂一出场也是惊叹四座,就算只是出来打个酱油的张若虚也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传世名句,更有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几首儿时便学习背诵的名诗。初唐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独特的率性与真实,还有解放般的潇洒自由,更有种刚出红楼梦的大观园,便一头钻进水浒传大碗喝酒的男孩儿味。
原谅我只能暂时用男孩儿味来形容初唐的伟大诗人们,因为只有经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几个轮回,先贤们的男人气息才会真正爆发出来。
王维号称诗佛,无论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画面感十足,又有些淡淡的禅意其中。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先哲们,无一不爆发着自己的小宇宙,将才华最大限度的展现给世人,或许他们仕途些许不顺,可是文坛的高度足以令所有后人仰望。
原谅我中间略过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们,因为我已经迫不及待跟着书来膜拜酒仙人李白了。在作者的眼里,李白介乎于神灵与人群之间,但是他不知李白早已在各种小说里描绘成谪仙人、青莲剑仙,更在我眼中有着侠客、挚友等多重身份。我会向往着与他对影成三人,想象着与他一起飞在青云端,呼来白玉盘,也会在异地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肉体或许还在尘世间,灵魂早已自由翱翔在天际,天地同寿,日月同辉。因为他的大不同,所以尘世间的皇帝容不下他,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暂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永恒的。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做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云帆济沧海;一日同风起,更有扶摇九万里。在我心里,他永远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最伟大仙人。
读到这里,我合上书,庆幸可以遇到同样爱好古诗词的作者,庆幸这本书带我重新回味千年唐人文化,庆幸可以重新领略先哲们的文化魅力。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诗者留其名。
今宵酒醒无梦, 沿着宿命走入沉思, 梦里回到唐朝。
12月14日凌晨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十五)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说到唐诗就不得不提下唐朝的发展史。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唐朝全盛版图东至日本海,西北到达咸海,包括今天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全部或一部分,北境直抵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包括蒙古全境及俄罗斯的部分,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岛,领土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 ,为汉人王朝版图最大。
而唐诗更是在这样强大的历史背景下诞生而出。随着唐朝的兴盛衰退,唐诗在这对应的4个时期,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唐时期和晚唐时期,亦是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本书亦是遵循此规律,分别讲述对应时期的诗人的生平事迹及所著作的诗歌。
初唐时期,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终于摆脱了齐梁时期的卑微和猥琐,摆脱了臣妾式的献媚和调笑,突破了宫体诗,转到更广阔的空间,来到了自信,骄傲,尊严,同情,潇洒,乐观的时代。
而盛唐时期,经济昌盛,国家繁荣,所以这个时期的诗人,自信乐观,潇洒骄傲,敢言别人不能言,敢为了自己的清高买单,这个时期的诗人太多太多,而最著名当属浪漫诗人李白和现实诗人杜甫,韩愈曾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当然这个时期还有王维,贺知章,王昌龄等为代表的田园诗和边塞诗,都达到了顶峰。
到了中唐时期,随着安史之乱的钲鼓,大唐盛世戛然而止,初唐时期的诗人也被打回了现实,从雄心万丈,豪迈高蹈,转入了深深的忧虑和悲哀,这个时期以大历诗体为主,并出现了大历十才子,分别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和夏侯审等人。之后是韩愈和孟郊的韩孟诗派,后有贾岛,李贺等苦吟诗人,贯穿了整个中唐时期。
而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已成为朝政三大痼疾,所以这个时期的诗人也多是描述自己人生的悲剧为主。譬如柳宗元的《江雪》,刘禹锡的《戏赠看花诸君子》等,通过自己的人生际遇直指当时的社会现象。当然这个时期最为人们所知的当属”小李杜“。
本书共46个小章节,分别对43个诗人单独列出一章,从他们的简介开始,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对他们所做的每首诗的由来,经过,以及意境进行了描述,借由作者的笔,我们了解到很多我们所熟知,甚至是朗朗上口的诗歌,其背后真正的意义。
譬如: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乃是骆宾王七岁所作。作者说,唯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感悟美,才能用这么简单的字,勾画出一副有声有色的看鹅画面。
而《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初看诗的话,描写的是郎情妾意未能在一起,并且最后一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传诵为千古名句时,后人也多从男女情爱方面来玩赏,可实际上是“寄懂平李司空师道”,才知道是作者张籍想委婉的拒绝李师道的拉拢,他不愿同流合污。
根据一些史实,就剖析出每位诗人当时的人生际遇场景,我想如果不是对唐朝,唐诗熟烂于心,是很难做到的。
反过来看看作者的简介,
夏昆,七零后,早生一年就成六零后,本想做音乐,因考了师范而只好当老师,毕业后开始教一群七零后。现在成天跟一群零零后厮混,于是发现教育最浪漫的事就是孩子长大我变老。爱看电影,爱听音乐,有时间也写字。写了不少文章,出了几本书,多染指教育、历史、音乐、电影、诗词,但最想出的不是书,而是专辑。
也就不难理解能够写出如此通俗易懂的,深入浅出的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