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100字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2 15:20:43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1-12 15:20:43   小编:

《医生的修炼》这本书讲述了医生在医疗事业中的修炼之路。书中强调了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和人文素养。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医生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意识到医生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一篇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预设一份豁达,才能体验技术征服、超越后的愉悦;才能体验到医术是心术,不可先知、不可全知的不确定性。

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起学医好友的导师所写的一篇随笔——《摆渡人的彼岸》,“医生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非常有限,医生仅仅是摆渡,病人想着彼岸,我们渡他或她短短一程。“深深觉得该导师和葛文德医生一样,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也深具慈悲心肠和人文情怀,文笔一流,为好友有这样的好老板而高兴~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二篇

医疗一直伴有各种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也一直是医疗的本质,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竭尽全力.

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三篇

最近常常能想到刚开始实习的那段日子。带教老师把一个病人直接让我看。当时的我连最基础的也不懂。病人怒气冲冲的把我骂了一顿。回头冲带教老师发火。带教老师当着满屋子的病人和大夫的面骂我是不是猪。我一声没吭。去接着给病人取模型。我边取模型边哭。被取模型的老奶奶一直安慰。让我别哭了。现在想起这段我还是想哭。刚工作的时候给病人打麻药。我拿着麻药的手抖的太厉害。幸亏病人是闭眼的。可能每一个刚步入社会的服务行业都要经历这些吧。读这本书能满满体会到作者的成长。有时候病人把医生太神圣化。其实医学有时候是那么的不确定。希望自己能成长的快一些。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四篇

想给三星半。

这本书让普罗大众够着了医学,细胞、生物、学术性、精密仪器,让大家总觉得他很神圣如同神龛。但其实他也有不确定性,医生也无法选择,也焦虑,也不知如何是好。

这本书也把医生的圈子的可笑、可怜、有些可恶也撕开了一个口子。我们害怕被看到的那面:我们无法抉择时手足无措最后孤注一掷;我们的失误却只对家属说一句:我们尽力了;我们当中也有一些败类,他们置患者生死已不顾,我们却不去接发;我们也有一些灰色交易;其实想想这本书直面于这些,作为医生也要直面这些事。不要一味卖惨,也不要一味的权威不行。只有跟大家都一样,人性,才会有更多理解吧。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五篇

RT

懂质量管理的都比他思路清晰。

我不是很喜欢他在写一个故事的时候装作很cool的样子插入另一个病人的故事最后又最后面又跳回来继续故事的写法。

推荐给猎奇的同学看里面的奇奇怪怪的故事。

mindmap 图片..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六篇

书的作者葛文徳是个职业医者,但可以看出他对历史、社科均有所涉猎,在不同主题的叙事中,都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不同的疾病,哪怕是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均代表了未知,医学的最大瓶颈和本质,也在于此。人类也永远都走在探索未知的路上。幸运的是,在这种未知中,不仅仅有白衣、药丸和冷冰冰的医疗器械,也不止有像坏死性筋膜炎(书中最后一个医疗故事,很震撼)、经胸腔内窥镜交感神经切断手术、胃绕道手术这样各种闻所未闻的疾病与治疗手段,更有人性的光辉,美好的愿景。医者,已经不再是单方面做出决定的那一方,患者,也不再是只能听取医生意见的被动一方,在医患关系中,沟通、思考、合作,缺一不可。面临危急时刻甚至是死亡的时候,谁会做出更理智的决定?医生还是病患?但无论是谁,都不能保证一定能够以一种最好的方法死去。两者的密切沟通才是最智慧也最温暖人心的抉择方式。我想葛文徳另外两部作品——医生的精进与最好的告别,应该会对此有所思考。期待一下。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七篇

很好的一本书。

上个月,一位长辈麻醉手术出了意外去世了,我们都很愤怒,医生这么不负责吗?

然后看到了这本书。

作者是有经济学、哲学和医学学位的外科医生。我们时常不能理解,精确的现代医学怎么会出各种各样的失误,耽误各种病情,做出各种误诊呢?是医生不负责任,还是病人太计较?看了这本书,略微了解了哪怕是现代医学,也是个在不确定性中追求完美的过程。不确定性,产生于人体的复杂多变(皮肤下还是很大部分黑箱),医生的年资和经验(总有新手总需要练习),医学的发展进度迅速导致新药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应(老医生学新东西),医生当时大脑中的思维(每个人都会有的,记忆偏差、惯性思维、乐观主义、直觉等),最后,是概率和运气。

在这样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不相信医生,却又要相信医生。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情境中为自己和家人做出最好的决定,需要我们对医学、医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更好的认知,本书就是帮助我们提高这个认知。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八篇

我是看过这本书作者写的“无声的告白”这本书的。无声的告白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最后医生和病人的选择,而本书作为刚入行医行业到成为一个老资格这期间病人和医生可能会遇到的很多问题。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些共性问题,所以本书和这个作者的作品才会这么的备受推崇!他用言简意赅、现实丰满的故事向我们抛出一个个问题并写下了他自己的思考。包括医生的职业操守、医学的未解之谜(病例本身或新兴技术,药物)、医学的不确定性等等问题。

这是一本有思考的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读来思考一下!我想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1.基本了解一下医学,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因为我们即使内心再顽强也不得不屈服于肉体,所有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才能笑到最后啊~~2.再次反思人的选择,我们做任何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最后想获得怎样的结果?(我有次看LED演讲里面那期说,我们要事先在脑内预演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这样 我们真正遇到这些糟糕的事情时就不会惊慌失措做出让自己后悔或明显不明智的选择。)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九篇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孰能无过

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作为一个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的医学生,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阿图医生从一只小菜鸟成长的轨迹和不断的思考。他思考着练习的意义,错误的来源,纠纷的发生,交流的意义和人性的变迁,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临床医学作为经验学科,需要的是不断的练习和总结,然而吊诡之处在于,每一次练习都可能攸关生死,其间的平衡难以把握。医生作为医疗行为的实施者,一念救人一念杀人,不可避免的失误和事故,界限又在何处。在很多问题上,我们似乎永远也得不到标准答案,因为当健康和生命放在天平的一头,无论另一头放什么都是无力的。

所以,虽然“人非圣贤”的话广为传颂,医生却是一个“不能有过”的群体。背着沉重枷锁的我们,扮演的是普世间最高尚而低微的角色,与死神赛跑,与上帝乞命。患者的眼中医生翻手为云,而只有医生知道病魔和死神面前人类有多渺小。

我开始质疑我学医的初衷和能力,我能否面对这样的期待与无助间的巨大落差。实话说,我不知道,但愿未来临床的经历能给我答案。

第二部分:难解之谜

主要在讨论医学的局限和渺小,很多症状,现在还没有解释。未来,或许会有吧。

第三部分:世事难料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十篇

这是一本优秀的医学认知科普书,又名“阿图医生第1季”。

现在我们的社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以为我们的医疗和科技足够发达,但可能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沃比根湖效应,医疗中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像过去的每一个时代一样伴随着我们,并依旧是最具挑战性最难研究透彻的课题。

当我们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诊,把所感受的症状用尽可能清晰的语言向医生表达,我们以为专业的医生可以迅速确诊并对症下药,然后可以尽快的离开这个鬼地方并期望以后再也不来。事实是,在跟医生有限沟通的时间里提供的讯息,并不足够全面以支撑一个医疗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工具和仪器进行了全面检测,以期望获取更多的信息和依据。对于很多疾病,经验丰富的医生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实际情况是很多情况下,留给医生判断和决策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还有很多人在排队,还有手术在等他去做,还有更紧急的病人在等他去救援。撇开客观因素不说,医生也是人,也会有认知欠缺,也会面临理论和实践的差异问题,也会有疏忽和遗漏。因此,在这样的综合因素作用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当我们被误诊、被耽误,我们经过治疗反而情况更糟的时候,这个责任在谁呢?这能说是某一个医生的问题吗?美国尚且如此,何况医疗机制和医疗水平差很多的中国呢,这可能也是医患矛盾的一个根本原因吧。医者应该不断修炼提高医术和医德,患者应该提高医学认知,国家应该不断优化改革医疗机制机制,社会矛盾的体现一定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群体的问题,解决这个矛盾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十一篇

轮科时一位我非常敬重、喜爱的教授的推荐。一次性买了整系列3本。

第一本是从葛文德医生当住院医生八年的见闻、故事,有的病例非常精彩,比如急救气切的故事,还有最后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不得不说,葛文德医生是擅长的悬念制造者。精彩在于故事本身,他的讲述多少还是缺了点文学氛围,再读直译的中文版就更令人觉得无奈,湛庐出版社这套的纸张和印刷也实在是差强人意。不过更应该将葛文德医生看成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卓越的外科医生,同时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他的经历与成就实在是很令人钦佩。作为一个“行业内”的读者,读来也丝毫不觉得幼稚尴尬(比如某些医疗剧),同时也让我对医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譬如医学的不确定性,人文的缺失。对所谓“医疗过失”有了全新的看法,过分放大医疗过失,将其视为不可饶恕的错误,这种扭曲的氛围造成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敌对,也让医生几乎不可能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恶性循环让关系更加地剑拔弩张。

再如“医学中最常遇到的瓶颈就是不确定性。病人因为无法确定病症而备受煎熬,医生也由于不能确诊而左右为难,医疗费用因而节节攀升。大多数人可能认为,如今我们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有相当透彻地了解,所以他们常常忽视不确定性引发的问题,也不知道它有多么深远的影响。然而,从医之后,你会发现治疗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病症的未知性,而非如何去治疗。医学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实在是非常透彻的领悟。

葛文德医生不只是叙述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是站在整个行业与更大的层面上思考,未来道阻且长,感谢此书给我的力量。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十二篇

大家在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大多都有怕去医院,怕打针,怕医生的经历。读过这本书对于理解医学和医生都很有帮助。这本书是葛文德医生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题是“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从医生的角度讲述医生成长的过程,重点强调了医学的不确定性。读后如下收获:一、医生确实是一个熟练工种,需要不断练习,“外科手术像其他事情一样,技巧和信心是人经验中累积的”)——尽可能挂专家号。二、医生也有七情六欲,医生会犯错误,医生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马,而且不容易清理——尽量远离这种医生吧。三、患者做决定可能延误治疗,也可能过度治疗,而医生全权决定又往往可能让医生承担过多的责任——尽量与医生充分沟通后授权医生作决定,毕竟他们更专业。四、经验可能误导医生,技术可能让医生失误,医生自身能力不足,这些都可能造成误诊,很多正确的诊断也是运气使然——让自己多积累一些医学知识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时我们将医学看得过于完美,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神奇。”医学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对此充分理解会更好。我最近一次去医院只是补牙,我仍然选择5点钟早起去排队挂某著名口腔医院的专家号,看牙时多与医生沟通交流,毫不犹豫选择相对较好的材料,在治疗过程中还是挺痛,于是尽量去忍受,整个过程仿佛顺利了许多……

附录:小知识:1、人的疼痛与器官病变没有关系,甚至截肢的人也会感受到断肢的疼痛,而人的忍痛能力确有不同。2、黑色星期五就象是得州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只不过是先开枪,后画靶子而已。3、呕吐是人体正常的反应,整体看怀孕害喜程度比较严重的孕妇要比程度轻微或者不会赛百味喜的孕妇的流产率低一些。4、脸红可以通过切断胸腔某些神经来解决。5、人类经过长期不断进化,可以忍受饥饿,却无法抵抗美食的诱惑。6、有些误诊只能靠尸体解剖来发现。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十三篇

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学科,而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系统。它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它确保持神秘,充满不确定性。有时,我们将医学看得过于完美,其实,它并没那么神奇。

一 孰能无过

医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试炼,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有可能犯错。作者坦诚地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菜鸟医生第一次做中心静脉导管手术过程中的惶恐与彷徨,既不敢也不愿意去做,但又必须去面对和克服 。从硬着头皮面第一次拿起手术刀,到要处理突如其来的变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错误切开病人气管这样的失误,这些对医生的心理和应对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

二 难解之谜

即使通过多年的历练成长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还是会在行医的过程中遇到许多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难以解释的现象。如慢性疼痛与心理因素、妊娠呕吐与意志力、胃绕道手术的复发率等。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要如何去做,就要看医生和病人的智慧了。医生既要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做出判断,又要在人文关怀上引导病人。

三 世事难料

医学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有时候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罕见的疾病。作者例举了一个自己的亲生经历。病人的症状看起来和普通的蜂窝感染无异,主治医生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作者在查房的时候,根据病人的情况觉得有可能感染了一种噬肉菌,虽然概率只有5%,但是这闪现的想法在作者脑子里挥之不去。在他的坚持下,重新给患者做了切片检查,发现了噬肉菌的感染,及时对患者做了治疗挽救了一个生命。这种需要一些运气的成功救治并不多见 ,外科医生更多时候要面对死因不明的病例。无论医治成功还是失败,医生都要总结提高,不断探索和理解这些复杂情况 。所谓技术可教,刚毅难学。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十四篇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告知了我医学的不确定性。虽然身为一名医生,我知道医学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作者的逻辑,让我重新对医学的不确定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说,“从医之后,你会发现,治疗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病症的未知性,而非如何去治疗。医学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要如何去做,就要看医生和病人的智慧了。”我想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句话,很多时候,如果知道诊断如何,我们其实是知道治疗的,但是从一个病人到医生的面前,再到诊断明确,这一段时间中,其实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其中,我们应该还要承认,医生不是神,不是完美的,他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可能会犯错。甚至有时候医生其实知道应该怎么做,却力不从心。我在内心深处默默的祈祷,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医学的不确定性,那么是否就会少些医患冲突?美国也会有医疗官司,病人也会失控,同样存在很多医疗官司并不是因为医疗过失而引起的。当然他们研究错误的专家认为,如果出错,应该仔细检讨、改善过程,而非检讨个人的过失。他们更在乎的是怎么改善其中的过程,发现环节 出错在哪个位置,而进一步来改善可能出错的环节。每周,每个医院的外科医生会有一场讨论会,而这场讨论会是所有的外科医生都必须参加,讨论的是在这周当中出现医疗问题的案例,医生会提出一个病例,检讨为什么会出错,并告知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必须站在台上去接受所有外科医生的责问,而且这样的会议内容是保密的。当然所谓的保密可能也是避免来自医疗官司的烦忧。美国的医生在发生错误的时候,也有无法站出来承认错误的时候。但是他们学会对事不对人。其实在发生医疗过失的时候,只要是医生,我想都会感到羞耻的感觉,有的甚至有种罪恶感,一直在心中蔓延,并跟随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会觉得每个人都看到你做的“好事”,讨论你的做法。这是身为人的基本感觉吧?在这里,我只想呼吁一下,中国的医患关系如此恶化,我只是希望现在的病人家属能够更理性的看待医学,明白医学的不确定性,你可以针对医生所犯的医疗过错提出你的质疑,我相信每个医生都会对你的医疗质疑表示尊重和理解、、、、、、因为那样作为病人或家属的你可能才会好过一些,可能才会重新开始生活,也有助于医生今后对待每一个病人进行改进,但是请停止对医生的人身伤害,因为那样除了多一个伤者之外,对于事情并没有任何的帮助,暴力下的屈服并不是精神和心灵的救赎。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第十五篇

从外科医学生到住院医生总是要经历很多,像是第一次手术时,需要实践学习过的理论,手术刀的对象从标本变成活生生的人,内心有多少动摇和不安?到了医院后直接面临生死,从震撼到接受要经历多久?医生平时工作和生活的压抑有多少人了解?

《医生的修炼》作者本人就是一名战斗在一线的外科医生,本书记录了从学生、实习、正式从医等过程,让读者看到冰冷冷的白大褂后医生真实的经历。

医学,从人类历史记录以来就一直发展的学科,毕竟所有人都会生病、受伤,到了现在,医学行业知识繁多并且有大量分支,再优秀的医生也只能精通某几个领域。同时,学医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技术知识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体系,加上医学本身对医生技术的极高的容错要求,也提高了医学的门槛,试想:你在报考医学前想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但你可能得先解决有你身高那么厚的书籍资料,到了实操环节,血淋淋的人体组织是你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解决心理问题后,你要面对后面漫长的手术,每台手术都是对你能力、判断和体力的考验!

只要从医的时间够长,总会遇到毫无头绪的病症,人体是如此复杂,而个人在这个系统出错时又是那么得无助,医生们在不断总结和尝试中解决了很多病症,但没有哪个医生敢保证知道精通的领域里所有病症的原理,这很无奈但这是现实。

每天,外科医生都要面对变化莫测的情况—-信息不充分,科学理论含糊不清,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永远不可能完美。即使是最简单的手术,医生也不可能向病人保证术后状态一定会比原来好。

一般人也许常常认为,必须要有一双完美的手才能作外科医生,实际上天赋这种东西也是存在的,但医生们更欣赏苦干、实干的人 —- 细心、认真、努力,日日夜夜、经年累月地勤练同一套技术的人。

医学界已经大量引入医疗机械化设备,毕竟电脑比人更接近“完美”。人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此外,看事情的角度、最近的经验、注意力的分散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都影响着医生的判断。一个好的电脑程序则不一样,它总是自动而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因素。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