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莉上尉》是一部描写一名女性士兵的小说,通过她在战场上的勇敢和无畏展现出了女性的力量和坚韧。小说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考验,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人性的向往。通过主人公罗莎莉的形象,作者呼吁人们珍爱和平,珍惜生命。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一)
一部关于战争的儿童小说,文字虽然不长,但是却很美,美到你在看的时候会忍不住想念出声来。 它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却仍能让人从文图中深切地感受到战争所带来伤害和悲伤。但我想说的是,这绝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儿童小说,它里面所蕴含的儿童视角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特殊环境的亲子关系时。 当面对战争,面对失去亲人,以及其他的很多不好的、可怕的事的时候,大人总会想到用隐瞒来保护孩子。“校长总是告诉我们好消息,从来没有坏消息。”因为在大人眼里,孩子是脆弱的,无法理解和承担这些沉重。罗莎莉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她用各种方式为罗莎莉维持着生活的如常,可她不知道的是,孩子是多么的敏锐和聪明,一切早已露出端倪…… 其实,相对于所谓的“保护”,孩子更需要的应该是陪伴和共同面对吧。这就进入了另一个话题,也是我经常在思考并和朋友讨论的:孩子都可以读哪些书呢?或者说真的有那么多的主题是不能为孩子去展开的么?我们应该用童书给孩子呈现一个怎样的世界?我的观点是:表现世界真实的样子,可能会有挫折、有破损、有无力感,但是它仍然是向着美好的,仍然是值得期待的。这样,孩子才会变得更加有力量,他的生命也会更加地有韧性吧。这是我理解的生命教育,也是我希望看到的儿童文学。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二)
前天读《罗莎莉上尉》的时候不太明白为什么罗莎莉不喜欢听妈给她念爸爸的信,后来想到她可能感受到妈妈在读信时候的不真实感。这让我想到儿童(或其他群体)视角,不是“我想象中的儿童(或其他群体群体)应该有的视角”,而是“我站在儿童(这个群体)的位置我会看到感知到什么”。比如前面的不明白是想象中一个“想念爸爸的小孩”怎么会不喜欢听爸爸的消息呢?后面的猜测是我想罗莎莉,可能感到妈妈疲惫的样子时感觉离她更近更真实,听妈妈故作愉快地读信时,却觉得离妈妈的内心比较远,而且她不是看见明明信只有一小段,妈妈却念了很久吗?觉察到对方的不真诚的时候也许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排斥、距离,当然就不喜欢了。
前面提到“想象中的儿童应该有的视角”让我想到小学生时期和小伙伴玩过家家扮演“小孩子”的经历,我们觉得“小孩”比自己这个小学生矮小所以就蹲在地上走路,我们觉得小孩说话嗲声嗲气,所以我们把“爸爸妈妈”的发音改成“biabia miamia ”,当然后来想起来就觉得好笑了:好像再小的小孩也能比较准确发出“ma ma ”,而且a 这个元音比ia 这个音简单。但是我们没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小孩或者认真回想我更小一点的时候在干什么想什么,我们就只是表演我们认为比我们更加小的小孩应该有的“幼稚”。
如果把小孩当做真实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想象力的道具,也会看到大人对小孩的安排,和小孩自己的感知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当我共情罗莎莉的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孩,既要自己承担战争与贫穷还要保护小孩的心灵,看到校长帮她托管女儿时,我觉得这个安排是好的人与人之前是同情支持的,看到校长同学以为罗莎莉走丢了了尽心尽力都帮忙寻找,我觉得大家都是关心爱护罗莎莉的。但是罗莎莉自己的感受不一定就只能是“感激、幸福”在教室里,她不是学生,只是被托管的小孩,所以她坐在教室后面,像一个家具一样被大家挂的衣服遮蔽,其实不遮蔽也鲜有人注意她,学生和老师再去寻找她之前从来没有喊过她的名字,在这种被忽略的位置上罗莎莉给自己想象了厉害的的头衔和任务,在想象中给自己选了下属,来弥补自己在现实中经常是不起眼和独自一人处境。在家里妈妈陪她她玩闹、讲故事、读儿童“应该听”的版本的信,但是不会把她当做可以交流、对话的对象,她是家庭成员却又被排除在家庭重要的信息之外,直到她默默学会了认字,用行动和语言都表达了“我想知道”,妈妈才把她当做可以平等对话、分享的家人,而不仅仅是“甜蜜的负担”。
我想这可能就像是“长大”的资格证,父母觉得我“长大了”才有和他们像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对话的能力,但其实那是他们划定的“资格”。在达到之前,只有应该做什么不应该的要求和审查,我是的到了几年才回一次家时期才听爸爸妈妈讲他们经历的时代和故事,外婆、奶奶的故事…然而,在朝夕相处的童年少年时期,在爷爷奶奶辈还在世的时期,我也是能听懂这些故事的,不然我怎么能读那么多世界名著里别人的故事呢?但是我是听不到这些故事的,也不了解我的这些家长们,也许在现在看来这些不了解是我的遗憾,但是那时,在我眼里他们是“管束”的符号,也许在他们眼里我也是“小孩”的符号吧。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三)
作者: [法] 蒂莫泰·德·丰拜勒 著 / [加] 伊莎贝尔·阿瑟诺 绘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天略图书 原作名: Captain Rosalie 译者: 程雯
爸爸上了战场,五岁的罗莎莉开始了一个秘密任务,故事的开始在母亲哀求校长的情况下终于答应让罗莎莉上了学,上学的第一天罗莎莉开始有了一个任务暗中观察,随时注意有敌方偷袭,她手中有一个笔记本,随时可以在这里画画,来做自己的观察记录
在学校里认为罗伯特是她所认为的好的士兵,罗莎莉每天都是上学与回家的路上两点一线的生活,当她回到家中,母亲有的时候会讲述远在战场上父亲的来信,那里是遇到的多么多么的美好,突然有一天母亲收到了几名士兵送来的一封蓝色的信,看到这里母亲就哭了起来,当时的罗莎莉一点也不懂
等到有一天她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回到家中看看那封蓝色的信,等回家了她发现了那封信,信上的死亡,牺牲等词汇让罗莎莉难以想象,之后她翻遍了每封父亲的信件,根本没有说那个那么美好之类的话语,太遗憾,悲痛,然后是爸爸的名字。 然后是八个字,在行动中为国捐躯
一天上学大家都没有看到罗莎莉,之后作为唯一关注罗莎莉的好友埃德加说出罗莎莉说她去磨坊旁边的小河那,之后大家就开始分成小队去寻找了,原来是萝莉自己一个人锁在家里,看着那些一封封父亲寄来的信。故事的最后妈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蓝色的包裹,打开包裹后看见了一枚配着条纹绸带亮闪闪的同志勋章。像一条小鱼活在了罗莎莉的手心里
一场关于战争带来一个家庭的五岁的罗莎莉的影响,战争很残酷,失去了亲人,而家人每天都在胆战心惊的生活里,尤其对于小朋友来说,战争带来的后创也是无法磨灭的,书中的罗莎莉是勇敢的
她在最后知道这一切,她知道这些无法改变,但是她去适应以及坦然接受,知道真相的她没有放弃生命,而是释怀,失去了父亲的她还有母亲,还有同学,还有那些在乎她的人,我想这也是人生活的意义,除了自己也还有身边人希望你存在,书中的暗色调也在映衬着罗莎莉和母亲彩色的人物形象,保持着希望,拥有爱与勇气,没有人想要战争,愿战争只存在于过去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四)
小女孩罗莎莉的爸爸上了前线,妈妈去了工厂工作,而五岁的她也开始了一个秘密任务,她称呼自己为“罗莎莉上尉”。
罗莎莉照常在学校里读书,父亲经常往家中寄信,妈妈每次认真地读给罗莎莉听,但她却对信中对内容充满疑问
直到有一天,一封蓝色的信寄回,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罗莎莉知道自己的任务来了,她想方设法找到那封神秘的信……
这些情节出自蒂莫泰·德·封拜勒的《罗莎莉上尉》。故事不长,却是一波三折。
书中的插画以黑、白、灰三色为主,细腻朦胧的水彩隐隐给读者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唯有罗莎莉一头如火焰一般橙红色的蓬松短发,格外耀眼。
这本书的背景是残酷的一战时期,而文中提到的“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最惨烈的阵地战,英法联军与德军双方伤W共计130万人,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Y”。
文中的罗莎莉从妈妈口中听到爸爸写的信,充满对家乡的想念和对家人的眷恋。事实上,父亲的文字中其实都是对战争的无比恐惧与担忧,他说“这里的雨是由金属和火组成的”,根本没有母亲所讲的那些无聊的小河、鳟鱼和磨坊。
母亲撒了谎,也让罗莎莉受到了震撼。那封蓝色的信,其实是爸爸的S讯。
书的最后,身穿一袭黑裙的妈妈捧着一个蓝盒子递给罗莎莉,罗莎莉和她一样拥有一头橙红色的头发。盒子里是一枚勋章,就像一条小鱼,活在罗莎莉的手心里。
这只是战争下一个小小的缩影,作者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家庭发生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战争的残酷,永远残酷。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五)
这本书能够帮助孩子了解战争的真相,在孩子心中种下和平的种子,成长为维护和平的力量。
爸爸上了战场,妈妈要去工厂上班。五岁的罗莎莉每天坐在大孩子教室的最后面。但她是一名“上尉”,她有一个秘密任务。
妈妈经常为罗莎莉读爸爸从战场寄来的信,可信的内容却让罗莎莉心中充满疑问。因此,她正在为自己的计划做着准备,等她完成任务,一切就会真相大白……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以儿童的视角娓娓道来,绘者用简洁细腻的插图、明暗结合的色彩,以文字之外的角度表现着这个温暖、悲伤又充满希望的故事。文字与图画的巧妙结合,让读者合上书后也久久难以忘怀。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以罗莎莉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以一种儿童易于接受的水平,处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难于处理的主题。但同时,作者也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他没有隐藏结局的悲剧,而是展示了一个孩子成长于战争中的令人心碎的经历。文字直击心灵,让人不由地沉浸在其中,跟着罗莎莉一起“伪装”、一起揭秘、一起痛苦、一起平复。
对于孩子来说,得知真相是残酷的。但我们的孩子对真相有着他们的探寻,也应该有面对真相之后的恢复能力。
罗莎莉胡萝卜色的头发和妈妈鲜红色的头发,在冬日村庄灰色的光线中闪闪发光,也暗示着生活中的温暖。我们始终都要向前看,即使是面对失去至爱的可怕现实。-
有一条媒体评论最让我感同身受:
年幼的罗莎莉讲述了这个关于失去、恢复的心酸故事,还有一个孩子对真相的需要,即使是令人痛苦的真相……德·丰拜勒的文本充满了留白,罗莎莉的执着闪耀其中。阿瑟诺充满感染力的插图中的色彩斑点,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细节上:罗莎莉明亮的红色头发,命运攸关的蓝色信封。
——《号角书杂志》
希望这个温柔而揪心的故事,能够帮助孩子在面对复杂、充满困难的世界时,保持希望,从阅读中获得健康成长的力量。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谈论战争,可以试试从这本书开始。
作者:[法] 蒂莫泰·德·丰拜勒/著
[加]伊莎贝尔·阿瑟诺/绘
译者:程雯
罗莎莉上尉读后感(六)
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些文字的呢,原谅我无法准确地描述此刻的心情。如果说是“惊喜”,我认为并不合适。但真的,从昨晚睡前读书开始,到此刻——次日上午九点,我一直想着这本小书。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本书的名字——《罗莎莉上尉》,也不知道作者蒂莫泰·德·丰拜勒的名字,甚至当小恩昨晚睡前把这本书放到我手里让我读时,我还在想:
这是什么书啊,书名也不好记。
小恩躺下来,偎着我,翻开第一页,我开读:
我有一个秘密。当我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挂衣钩下方的小长凳上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我正忙着在笔记本上画画。他们都以为我正做着白日梦,等着夜晚降临。校长给学生们听写时走过我的身边。他拍了拍我的头。但是,我是一名执行任务的士兵。我在暗中监视着敌人。我正在为自己的计划做着准备。我是罗莎莉上尉。
什么意思?教室?执行任务的士兵?上尉?我的眼睛在看,我的嘴巴在读,但我的脑子里将这些信息一闪而过。好像不那么吸引人啊!此刻,已经是晚上9:50,因为晚上小伙伴约小恩去公园玩,洗漱完上床时已9:50。她让我读书给她听,我说“太晚了,不读了”。她说“就读一点”。所以,当刚读个开头时,我有一点点的犹豫,要不要再读下去,还是赶紧睡吧,她也不一定能听得下去。正在这时,我听到小恩问:什么是上尉?我回答:就是军队里的一种职务,比如妈妈在公司什么职务,一种军衔称号。她说:嗯,我明白了,接着读。好吧,继续读。谁曾想到,这一读,一直读了下去,竟读完了整整一本!我知道时间已晚,但我停不下来,我很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想知道罗莎莉上尉怎么了,很想知道罗莎莉去打仗的爸爸最后是否回到了罗莎莉的身边……小恩听着,从沉默,到发出小声的啜泣,再到沉默,再到挨着我越来越紧,直到抱着我。我从开始的犹豫要不要读下去,到读到停不下来,读到哽咽,读到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时,小恩直接跳下床,说:“我要去拥抱一下爸爸。”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想起看表,此时已经22:50。读了整整一个小时。
我听到她在客厅给爸爸复述这个故事,之后,她回到床上开始边哭边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战争?为什么要抢来抢去?他们不会买吗?他们抢别人的抢完了别人怎么办……我不想让爸爸去打仗……”我安慰她:“这就是你佩戴的红领巾的意义。之前我们的祖国打仗时多少个爸爸都牺牲在了战场上……你应该换个角度想,我们现在要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待她闭眼睡去,我还在回想着整个过程,虽然前后也只有一个小时,但在短暂的时间内,从浅浅的质疑,到完全地投入,再到深深地爱上,这样美妙的体验也只有书能给予了。而这次读的这本《罗莎莉上尉》,不过64页。和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一样,背景是战争,却对战争的场景几乎没有任何描述,只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便将战争的残酷真实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封面上写:
爸爸上了战场,五岁的罗莎莉开始了一个秘密任务。
五岁的孩子会执行什么秘密任务呢?执行得顺利吗?最终完成这个秘密任务了吗?我不想剧透,因为好的阅读是读者跟随着作者的文字,进入到书里,成为主人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同身受。罗莎莉期待时,你会期待;罗莎莉从学校跑出去时,你也跟着跑了出去;罗莎莉执行秘密任务时,你希望不被发现;罗莎莉哭时,你也会跟着哭;甚至你会跟着人群在小河边大声地呼喊罗莎莉的名字……一直到最后,你或许会同罗莎莉一样打开手心,看是否真的有一条小鱼活在手心里。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读它。读这本名叫《罗莎莉上尉》的书。它不长,两万多字,整页整页的灰色调墨水和水彩插图也很精美,但我估计你第一遍读它时会忽略这些插图,因为你会和我一样急切地想读下一句文字是什么。6-10岁孩子均可读。可作为桥梁书自主阅读,也可亲子共读。建议先亲子共读,因为书里的妈妈经常为罗莎莉读爸爸从战场寄来的信。不管是妈妈读信的场景,还是爸爸写信的内容,感人至深的亲情贯穿全书。好的书,爸爸/妈妈给孩子读完,孩子肯定会自己再看一遍的。今天早读完英语,小恩早餐也不吃了,便又拿起《罗莎莉上尉》翻看起来,直至我提醒她“要吃饭了,快迟到了”,她还头也不抬地说“马上,看完这一页”……
吃饭时,我问她对这本书的评价,她说:“太好了!太感人了!”我说:“我要谢谢你,昨晚刚开始读时,我想着你可能不会耐心听下去,但你那么安静认真地听我读,是你的认真倾听和引领,我们才读到了这么好的书。”也谢谢爸爸。如果放在平时,那么晚还没睡,他肯定多次提醒我们到睡觉时间了,不要再读了。但昨晚他一直未阻止,一定是他听到了我的哽咽不忍心打断吧。还有一种情况,应该是他也在偷偷地听,完全地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读到了一本好书,晚睡一次也无妨。毕竟这样美妙的阅读体验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书名|《罗莎莉上尉》
作者|[法]蒂莫泰·德·丰拜勒
绘者|[加]伊莎贝尔·阿瑟诺
译者|程雯
出品|天略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