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学短》是一篇通过对“念楼”这一特殊现象的描述,揭示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忽略和忘却的现象。作者通过精细入微的观察,唤起读者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文章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引人深思。通过描写微小之处,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哲理。
《念楼学短》读后感(篇一)
《念楼学短》(上、下),钟叔河著,岳麓书社、后浪出品,2020年4月第1版。作者自述读了很多笔记,确实如此,否则如何能摘出几百则不满百字短笺。形式上,一页百字内原文,一页译解加感想,很整齐。原文短则感想多,原文长则感想少,总要凑满一页。看得出,作者很喜周作人,提到知堂不啻七八处;很不喜独夫,当与其在史无前例十年前后坐牢有关,随处可见暗讽,时人当可会心,后人未必了然,且过多联系那段经历有些失去读书本义。译的部分不是纯翻译,加了解释,有助于对背景了解,也有过度解释之嫌。另外,很多主题都选了十一则,不知为何不是十则整数。书浩如烟海,择其一小主题也可读一生了。
(公号:行云楼)
《念楼学短》读后感(篇二)
买了有一段时间了,一直作为孩子晨读文言文的素材。陆陆续续读完了论语、孟子、礼记,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庄子的选篇,后面正在艰难的攻克之中。读了五十多篇,我个人并不推荐《念楼学短》作为文言文的启蒙甚至入门读物,除非伴读者有钟叔和先生的学养,或者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做选文的注释工作。理由很简单::念楼学短对选文的的编排和译文太费爹。 首先,《念楼学短》的选文是很好的,至少从已经共读完的几十篇、目录中体现的选文目录,以及我自己读的后续上百篇来看,《念楼学短》的选文很有代表性。 第二,短不等于简单,《念楼学短》罕有故事性的选文,大多数是散文性或者议论文性的选段。这类文体本就远远比小学生接触的叙事性为主的选文无论是在文本理解还是在背景衍生上都要困难的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念楼学短》可能要比《世说新语》更难。 第三,《念楼学短》没有注释,其译文即所谓的《念楼读》部分更倾向意译而非直译。加上《念楼学短》是今人作的选文,所以更不可能出现系统性的对念楼学短进行注释和翻译的选文(涉及著作权保护)。所以在理解《念楼学短》时,可能要更多的接触工具书。 第四,《念楼学短》的评议部分即所谓的《念楼曰》明显私货很多,更多是钟先生的个人意见。对孩子理解文本帮助并不大。 基于上述情况,伴读者要么能找到源文本更权威的译文,或者就是借助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工具书做出正确的释义和译文(除非中文专业背景出身大多数伴读者可能还翻译不对,我感觉自己最多只能翻译对个五成),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需要花那么大的精力进行前置工作,那还不如直接去读有更权威的翻译的经典注释本比如《古文观止》《世说新语》甚至《史记选》 我从各个平台找了很久,罕有《念楼学短》的辅助阅读资料。如果一定要以《念楼学短》作为孩子的文言文入门,我觉得三联中读的一个自制音频《常方舟,古文素养必修课》是值得推荐的,常方舟是古代文学博士,该音频中的100多篇选文都是来自于《念楼学短》,她对选文的注释,解读和翻译都非常精到且细致,但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该课程是收费音频,且找不到免费资源。 我觉得这本书《念楼学短》可能更合适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读者,扩展自己的中国经典的知识面,作为一个引子。但是实在不适合孩子文言文精读。
《念楼学短》读后感(篇三)
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要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杨绛 . “念楼”是作者锺书河先生的书斋名字,《念楼学短》,意为“向古人学短”的意思,从简短的文章入手,学习文中的智慧。 . 后浪出版社的《念楼学短》(上下册),布面装帧,手感非常好。里面的内容排版更是舒适,疏朗有致。 “念楼读”是原文翻译,“念楼曰”是作者的感想和评论,右侧的竖版是原文内容和出处。 . 锺书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出版家,也是知名的历史学家,他精选的这5 3个主题共有530篇小短文,题材广泛,内容精辟,充满作者的充满真知灼见,素有“百字版《古文观止》”之称 . 虽然看起来厚厚两大本,但是每篇只要三五分钟便能读完,不管是作为小学生的古文启蒙、写作素材,还是大人的枕边书,闲来翻阅几页,总能有所收获。 . 因为是作者写给小孙女的古文启蒙,所以字里行间充满了长者的温情和关爱,也浸润了先生的智慧和人生哲学。 . 在《中山狼》中“念楼曰”说到我们教小孩子唱打倒野心狼是无用的,人是人,狼是狼,价值判断不同,道德标准又怎能一致呢?这种思想我们的学生读物中很少提及,我觉得是很有必要让孩子接触到的。 . 《谈读书》中先生说:读书本是纯粹属于个人的事,是寂寞的事啊。深有同感。 . 《脱钩》读的是苏东坡的《记游松风亭》,“念楼读”的原文解释很有意思,将“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翻译成我们人的一生,身心之间的关系,即使身子不允许休息,心灵也不妨暂时脱钩,享受一点自由。深以为然,东坡先生写的“累”,指的虽然是爬松风亭的腿脚,但是注意的是心灵。 . 这些文言文小短篇,韵味无穷,我们古文的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是应该被一代代传承的,而不是作为应试的枯燥工具,跟着锺叔河先生,一起体会古人的智慧、人生哲学和风雅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