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本色》经典观后感1000字

《本色》经典观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6 15:45:22
《本色》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7-26 15:45:22   小编:

电影《本色》通过展现主人公在犯罪世界中的成长与蜕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黑暗面。影片以震撼的画面和深刻的台词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残酷和无奈。演员们的精湛表演和导演的独特视角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引人深思的现实主义作品。

本色观后感篇一

在欧洲和美国有不少这样的虚无主义蔓延,我和不少欧洲的独立艺术家合作,自由、独立、疯狂,但是没有男主这个虚无和lazy,这种人在欧洲也是有但是不多,毫无生机和生命力,青春期的好奇和导演构思的叛逆和自由又背道而驰,太多情绪占据了内容。当然艺术家的个人情绪是非常敏锐而又美好的,但是角色的情绪并不能容忍和放肆就可以了,中间穿插了一些新闻、政治、及lgbt问题,这个比成长的内容要巧妙,当然过度美国主义,尤其是感恩节那场,在美国过度的虚无世界没有人在意这些生命的消逝,但是加强的升格,和闪回特写,也一些讽刺。看到第七集了、真是受不了,写一个。

本色观后感篇二

大概是看欧美剧看多了,见到他们“堕落放纵”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我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剧情背后所想表达的东西上了。

意犹未尽,看到结尾两个孩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由自在,很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本色是怎样。另外“女主”应该不只是简单的女跨男,因为在几次女生亲吻她后,她最终选择洗掉假胡子,大概因为她也认为自己并不完全对男性的身份感到舒适,或许我们的身份的确就是这样捉摸不定,不只是性取向和性别,其实大可不必给自己贴上明确的标签,我们就是我们自己。

有一点剧情我不是很喜欢,结尾处我更希望他们可以继续保持灵魂伴侣的友情,或者变成爱情的样子,可以归结为青春期荷尔蒙过盛吗?哈哈

我不知道瓜导是否在迎合政治正确,但我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刻意的平权之类,剧情没有着重描写小众群体的“惨”,而是像剧名一样着重描写青春成长中对内部,对自身的探索。的确是这样,很多青少年都会开始注重自己本身的变化等等,他们也许会在这样的剧里找到答案!尤其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有些大胆疯狂的剧集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在演技方面我完全是业余,不过孩子们的表演都让我感觉挺舒服的呀,尤其即兴表演的部分真实而奔放,无比羡慕俄罗斯别墅里乌托邦式生活。两位主演也因此获奖,本色更是被评为2020最佳剧集前50名,个人认为实至名归。【看不懂的话,B站有搬运幕后采访】

不过如果完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思想评判这部剧,大概只能得出“这都是些什么垃圾人”的结论吧。对于正能量宝宝们,还是更推荐看《觉醒年代》哦,毕竟东西方思想有很多冲突的地方,无法接受很自然,不强求。

总之,很和我胃口,还发现宝藏歌手血橙,收获颇丰,没get到爆火的cmbyn反而沉迷这个不太火的怪异的剧

本色观后感篇三

文章首发于深焦DeepFocus,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色 | 欢迎来到无性别时代

作者:特洛伊

微博/豆瓣:@dasisttroy

卢卡·瓜达尼诺导演的镜头是流动的,充满诗意且感官性十足。在三年前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瓜达尼诺将年少爱情的纯真感和意大利盛夏的炙热感相结合,配上轻快而又浪漫的钢琴曲,让时间穿梭,把我们带回到属于每个人的17岁夏日。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剧照

电影中画面和音乐跟随男主角埃利奥的情绪变化而改变,或许前一秒电影的背景乐还是因为在阳台上焦急等待而响起的后现代摇滚乐,下一秒画面则跳转至花园中的水池,映射着埃利奥满心欢喜的笑容。这前后一秒之间相差的画面和情调,碎片式的分镜头看似难以捉摸,实则是埃利奥情感的真实写照。瓜达尼诺打破了“人物情感塑造”的以往规则,他结合人类的多种感官和感知,从听觉,视觉,嗅觉,甚至采用人物周围其他物品作为固定意象,真实直接地为人物描绘了上下起伏的情感写真,与之同时发生的,也就是我们内心的波澜起伏。

如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着重刻画的是年少时期对爱情的渴望和追随,在今年的《本色》里,对爱情的追随成为了媒介,对自我的探索成为了核心。

《本色》 剧照

弗雷泽,来自纽约的古怪男孩,痴迷于时尚,沉迷于文学。跟随母亲搬至意大利的某个美国军营,初来乍到的他,因为个性十足的穿衣和让人捉摸不透的行为,成为了军营中的“焦点”。对于严规守纪的部队,弗雷泽的出现就像一场小型风暴,隐性地攻击着军队中的传统,让不少士兵感到诧异而又害怕。生长于一个缺乏父辈形象的家庭环境中,弗雷泽逐渐对自己的真实身份感到困惑 - 自己究竟是像母亲一样的同性恋?还是只对艺术或者文学这类人文学科感兴趣的无性恋?原本不合群的他偶然认识了凯特琳,在凯特琳的带领下,弗雷泽慢慢习惯了与纽约相差甚远的生活,与凯特琳一起,踏上了一个未知的旅程。

不同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已知的身份认同,在《本色》里,身份认知和性别认同成为了未知,这两个充满现代哲学性的问题,从故事开头,便伴随两位主人公的故事同时进行。对未知的探索是多维度的,特别是在年少时期,对于弗雷泽和凯特琳这类具有敏感感官的青少年,任何动作或者言语都有可能成为转折点,而在瓜达尼诺的镜头下,这段探索被改写为一场巨大的实验。他成功地构造并捕捉到青少年时期那些细微,甚至几乎被忽略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是肢体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瓜达尼诺将肢体上的微变化锁在流动的分镜头里,每一个动作被赋予了原因和生命,而不仅仅作为人物表达的一种客观语言,更多的作为人物的一种内在诉求,体现着人物在不同镜头中的心理状态,串联在一起后,塑造出取自多方面但又发自单方面的主观动作。

这些镜头通常简短,因为人物内心导向的肢体语言在现实当中并不会停留许久,瞬息之间的细节便能展现一切,无论是弗雷泽半夜躺在床上反复播放乔纳森的语音,还是凯特琳坐在餐厅里观察一名男子剃头,这些“三秒”细节无不是对人物内心的放大。心理上的建设则更加微观,对环境的要求和背景的氛围更为严格,因为它缺失来自人物的正面回应,需要从侧面出发,打造一个立体的心理多面体。瓜达尼诺同样是一个敏感的导演,通过运用丰富的自然元素,比如风和雨,侧面传达着主人公在不同时期内在的转折。风代表着不安,而雨诉说着哀伤,风起雨落之间,单集和人物的情感基调似乎已经被提前写好,为这段未知的探索旅程涂抹上另一种颜色。

《本色》 剧照

“我是谁”或者“我爱谁”这类主题设置在近十年的剧集中已不陌生。无论是《广告狂人》中逃离朝鲜,盗用他人身份的广告公司创意总监 - 唐纳德·德雷普,还是《风骚律师》里被哥哥排挤,自创身份的犯罪律师 - 索尔·古德曼,这些剧集始终围绕着身份探索,讲述着一个又一个违背现实,但又无限接近于现实的哲学故事。

尽管这个话题似乎已被好莱坞导演和编剧滥用,但《本色》出众的原因在于它与当下的同步。“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喜欢你衣服的原因,因为他们是快时尚,两个月后你就会把他们仍在垃圾桶里,我在寻找一些有价值,能够被长久保留的东西”,在第三集里,弗雷泽对凯特琳说到。出生于后消费主义时代的新一代们,在60年代兴起消费主义逐渐褪去的21世纪里,他们正迫切地在社会中寻找着一个新的群体身份。以往存在于资本中的价值或许已经不足以构成一个标签,正如弗雷泽所说,当下的新一代在各类事物中寻找着属于他们的价值。对于价值的定义,是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件设计新颖的外套,可以是80年代的朋克音乐,也可以是一首简短的诗,这些作品中的价值被采纳来体现个人价值,而不同于过去,利用物质价值来定义个人价值。

性取向和性别认同这类以往被视为敏感的话题,在当下,也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之一。弗雷泽和凯特琳则是新一代的代表。虽然弗雷泽时常搭配女装,喜欢与比自己年长的男生交往,但他仍视自己为男性,正如他的时尚,性取向只是他的一部分,他让这些非同寻常的特质与他的本我共存,共同体现他所追求的真实价值。凯特琳则是一名新时代的革命者。剃头发,粘胡子,这些看似叛逆的行为实则是她寻找真我的过程,在否认原本外表的基础之上,她发起了一场来源于内心的革命,努力为自己追求的身份和价值传递新的力量。

对于弗雷泽和凯特琳,或者其他间接代表的当代年轻人而言,当下时代是无性别时代,性别和性取向已不在是判定准则,在时间和意识地推进下,他们成为了可以和内心价值共存的特质,让更多人拥有了选择的权利,成为自己的同时也能拥有第二肌肤。

《本色》 剧照

《本色》中的时尚和音乐也成为了新一代的文化标签。中性、加大的设计宣扬着当代年轻人不受束缚,追求自由的时尚理念。性别在时尚中逐渐变得模糊,因为在《本色》里,时尚成为了价值的展示品,每一件单品都述说着人物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弗雷泽喜欢的超大号外套,还是凯特琳常穿的polo短袖,这些在性别上模凌两可的时尚单品,都侧面体现着两位主角的精神追求。

音乐是瓜达尼诺的强项,在以往的作品——《我是爱》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音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物和故事的一部分,通过运用音乐特有的感性功能,让观众与之产生共鸣。《本色》在音乐上的选择是广泛的,前后跨度接近五十年,纵向地展示出音乐在年代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以大卫·鲍伊(David Bowie)、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这类现象级歌手/乐队为首的70年代摇滚,结合摇滚和迪斯科,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克劳斯·诺米(Klaus Nomi),具有21世纪嘻哈乐代表性的肯德里克·拉马尔(Kendrick Lamar),和在《本色》里被重新演绎的英国流行乐歌手血橙(Blood Orange),这些分别具有不同意义的歌手和音乐作品纷纷为人物和故事加上另一个文化符号,让不同年代的文化流淌在人物的特质里。在时尚和音乐的选择上,《本色》在具有广泛性的同时又不忘其背后的代表性,呈现出只属于当代年轻人的文化教科书。

《本色》 剧照

通过构建虚拟的浓缩版的无性别群体,展示着新时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大胆宣扬着独一无二的时尚观念,运用极具感官性的镜头语言,配上来自不同年代的代表性音乐,2020年的《本色》似乎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灯塔,引领着他们去探索深藏在内心的自己。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