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图解》是一本实用的时间管理指南,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解,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番茄钟来提高工作效率。作者提倡集中注意力进行短暂工作,然后休息一段时间,以此循环提高工作效率。这本书不仅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任务。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一篇
试用了一个月左右的番茄工作法,确实让自己更有目标更专注更高效,对工作的节奏也掌握得更好。一本经典的书,相见恨晚。分享下我的读书笔记,上面还附有我自己使用的工具和执行的流程可供大家参考:高效工作摆脱拖延的神器 --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二篇
1月1日番茄训练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三篇
简单而有效!
以前一直觉得番茄工作法就是单纯的控制25分钟的工作,直到看了这个《番茄工作法图解》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在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内专心工作,不仅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还有效的治疗了我的拖延症!以前总是觉得一天也没闲着,但是看不到干了什么活儿,忙忙碌碌却没有效率,属于那种“忙不见功”的类型!使用了番茄钟就不同了,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今天完成了几项事件,每件事花费了几个番茄钟!简单而明了!特比适合办公室杂乱的工作!赞!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四篇
番茄工作法,我认为是为了帮助人集中注意力的一套工具箱。正如万维刚所说,注意力和意志力是对现在代人最重要的东西。从这个层面来看,番茄工作法就是一个有意思也有意义的工具。
这个工具里有代表休息休闲用的小丑帽,有代表全力工作的军帽,也有代表思考的王冠。通过平稳的节奏,包括计划-工作-五分钟休息-完成两个以上的循环-再长休息一次-晚上完成自省,实现pdca循环。将自己所设定的大目标拆解成可持续完成的小目标。这个小工具要义就是“工作的投入休息的充分”。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五篇
个人认为这本书观点只有一个,却花了128页的篇幅来介绍它,略显累赘。
工作中我们是否经常被其他事情干扰中断?是否经常由于工作堆积如山而无从下手?是否经常由于一件事情拖沓太久未解决而无法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番茄工作法:罗列活动清单—选出今日待办—记录总结,然后专注于完成今日待办事项,并设置一个时长为25分钟的闹钟,25分钟内尽量屏蔽一切内部外部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完成今日待办,25分钟结束,起身休息一会儿,以此保证你的高效率运转。总结记录并改善这个流程。直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六篇
一直被人推荐说这本书多少多少好,网上下载很简短的扫了一眼
坦白的说,什么番茄法什么工作法都是扯淡,这种东西本质上说就是作茧自缚,看上去效率提高了,只是提高的都是成就感,而不是效率
你要想专注做事,只有一种办法
不要带有任何目的性,只是单纯的做事,
大部分人都是被读书的时候搞坏了
做事,最忌讳带目的去做,因为你一旦带有目的,时间一长,不能完成目标,你就会焦虑,进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对,接着就想放弃,最后直接去玩手机。。。。
这个思维,大概是太极拳给我的思维吧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七篇
作为一名坚持十多年时间管理的人,我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比如,每年每月每周我都会设定计划;我每天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想一下今天该怎么安排。挑出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时间管理的核心是规划、计划、执行、优化。随时会变通,适应力,应变力也都很重要。
这本书偏执行层。所谓的“番茄工作法”适合学生时代的读书和安排业余时间。不适合在真正工作场合也坚持用番茄工作法。
时间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没必要把自己弄得很死。如果25分钟内被打扰,作者认为这个番茄就不算。工作中,一直有人打断你,尤其职位越高,一天被打扰的事情越多。长期被人打扰,心里会b自己番茄越来越少,,不利于人的正常社交、工作和心理健康。
建议目前效率低下,拥有充足的时间,且想要短期让自己完成一个目标的人,可以尝试番茄工作法。
建议安卓手机的人可以下载“爱今天”管理时间的软件。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八篇
对于番茄工作法早有耳闻,这本书能成为畅销书真不是盖的,之前自己也看了很多人讲解番茄工作法,我也自以为懂了,看完书后,才发现,高手就是高手,他把一件事情讲得如此简单、清晰、明了,而且,对于重点,一再重复,让你不在错过它的要义。
这本书,或者番茄工作法,并不会是你人生的救星,它更像一个扩展插件,是生活碎片化的人必工具,但是,如果没有自己形成的一套毛糙的时间管理体系得人,会觉得很鸡肋,学完以后,生活依旧。看这本书籍前,先要确定自己有一套体系,就像买汽车配件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有辆车,然后才是去提升各个部件。
这本书,我觉得正适合现在的我,对于学生们,很难觉得有多大用处,教一个没有多少自由时间的人去学习时间管理,就像是教一个没多少储蓄的人去理财,那点成效无关痛痒,也没有学下去的动力。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九篇
这本书对于拖延症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人,可以尝试下番茄工作法,说不定能够有很好的效果。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非常重要,让每分每秒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也非常重要,人生就三万天,好好珍惜每一天。长期注意力专注在某件事情上,长此以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十篇
1.确立目标,把目标翻译成可执行的具体任务。这个翻译工作,很重要。没有翻译工作,目标永远是个目标。 2.如果具体任务耗时不长,40分钟左右可完成,一口气干完它,不中断。 3.结束后酌情休息倒计时几分钟(我一般选择4分钟),开始下一项具体任务。 4.如果任务耗时较长,至少1小时以上才完成,看情况酌情分解为几部分完成,各部分之间固定休息倒计时4分钟。如果状态好,也欢迎一口气好几个小时不休息完成它。 5.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书中的方法,每25分钟休息5分钟,不用费力思考分成几部分。 6.我有三个榜单,一个是集合所有待办事项的“候选榜”,一个是集合所有下一步待办事项的“等待上榜”清单,最后一个是当前要做的三件事“当前三件事榜”。 7.“当前三件事榜”的任务完成后,“等待上榜”清单里的任务便推上去。由此,永远清楚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8.创造专注环境,跟别人商量好,告知自己的计划,尽量减少外部的打扰。而内部,有想法有念头赶紧记录下来,清空大脑。 9.完成任务或一段任务一定要休息,且休息一定要倒计时。要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要倒计时是为了休息不会变成沉迷娱乐。 10.还有一种玩法,预估工作时长与实际时长对比,锻炼预测能力。因为一旦工作,你以为的困难没那么难,你以为的简单没那么简单。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十一篇
一个月之前,读了一次,于是买了个番茄钟开始每日吃番茄,不过偶尔也忘记。
上周慢慢的又看了一遍,发觉自己以前对番茄工作法的理解还未透彻,说是吃番茄,其实仅仅是利用番茄钟来吃掉青蛙,并未对青蛙所需番茄钟数量进行预估以及每日做回顾。所以,对给自己自封的“番茄工作法实践者”嘲笑了一番,哈哈哈哈……
未来还需要认真实践。 以下为上周阅读后做的笔记: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十二篇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图解》
这两本书提供了一种让工作学习更有效率的方法,即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图解》是对《番茄工作法》更具体的解说和运用虽然作者不同,但是方法是一样的。
目标
番茄工作法的目标是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和任务,同时提高工作的效率,通过建立设定时间一次完成一个任务的模式,来实现高效完成任务。
方法
番茄工作法设定一个时间段为一个番茄,例如30分钟。在这30分钟里完成一个任务。30分钟结束表示完成一个番茄。设置多个任务完成多个番茄会很有成就感。
番茄工作法设定两个时间表,分别是“今日待办事项表”和“活动清单表”。平时有任务就写在“活动清单表”上,每天早上从“活动清单表”的任务里选出更加紧急的、今天要做的写在“今日待办事项表”上。已经完成的任务就从表里删掉即可。
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设置一个番茄钟的时间,比如30分、1小时。这两书里提供了一个比较有效率的番茄时间,即30分钟一个番茄,25分钟集中精力完成任务,休息5分钟。接着开始下一个番茄,3到4个番茄完成之后,可以休息更长一段时间,例如15到30分钟。
一个番茄只有一个任务,如果碰到复杂的任务,例如一个任务可以分为5到7个番茄,可以把任务再细分。如果遇到不需要一个番茄钟的很小的任务,可以把几个小任务合并成在一个番茄钟里完成。
中断
在番茄钟里会遇到别的事情导致中断,分为内部和外部的中断。
内部中断是自己突然想到别的要做的事,例如打电话给朋友,这时可以把这个突然想到的任务写在“今日待办事项表”里面的“计划外的紧急事件”下,然后继续完成这一个番茄钟,这时不要中断番茄。
外部中断则视情况而定,如果中断事件紧急,不要在这个未完成的番茄钟里面继续做中断的事件,应该选择放弃这个番茄钟。中断的事件可以另设番茄钟去完成。
调整
在一天结束或者今日待办事项完成之后可以设一个番茄钟来检查反思今天的任务。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更新预估,例如番茄的时长多久合适、一个任务需要几个番茄钟。
运用
番茄工作法的时间比较固定,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任务,可以很有效率地完成任务。在这段时间里面投入地、认真地工作,很容易完成目标。回头去看完成番茄的个数时也会很有成就感。
因为番茄工作法的时间规定得很死,其实并不适合很自由地读书。
现在有些手机APP也在运用这个方法,例如番茄土豆,番茄运行时可以屏蔽手机其他软件的使用。手机控使用这种软件可以远离手机关注专注于学习和工作。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十三篇
时间管理的书汗牛充栋,我往往敬而远之,因为读过几本之后,发现别人的方法终究是别人的方法,看书的片刻激动之后,回到生活中,该浪费的还是浪费,该拖延的还是拖延。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自己也慢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别人看可能简陋可笑,但对我自己却真实有用。往往能够把自己从空虚漂浮中拉出来,让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去完成一件事情。我的方法就是坚持记录每天的“有意义”事情的时间,通过目标和长时间的积累鼓励自己,原理很简单,但和番茄工作法一样,有很多的细节,保证了这套方法能够持续有效。
不过,我无意推广自己的这套方法,因为自己当个宝的东西,可能别人眼中连草都不是。同样,对别人的方法,我想我也很难直接拿来就用。所以,《番茄工作法图解》中关于具体管理的种种细节我基本跳过,尽管我相信那才是精华。
本书对我最有意义的,是一些原理上的论述,和我自己平时的一些感悟颇有共通之处:
1、“在快速眼动睡眠(指人在睡眠中眼球处于高速转动的阶段)期间,大脑的一小部分重放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像。这部分被称为海马体,因其形状而得名。……大脑还会在所收集的各组记忆之间找出新的联系。“脱机状态”——即大脑没有考虑问题的时候——能为我们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这一逻辑进程在大脑的后台运行,它不光在睡觉时,也会在我们清醒着但无所事事时,即脱机状态下工作。短暂的定期休息,能够促进融会贯通的能力。”
如果陷入到一个困境中,费尽心力仍然无法突破的话,往往停下来,休息,第二天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境界。
2、有一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流”,它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标、集中、专注、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扭曲、直接和即时反馈、能力水平与面对挑战的平衡、个人控制感、工作本身的内在奖励、行为与认知的合一。
这是最佳的工作状态,是一种投入的、忘我的工作状态。我觉得时间管理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把人从无所事事、漂浮、浮躁的状态,引导到这种工作状态。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后,人就会像上了高速公路一样,自行狂奔,无需再考虑如何提速了。
3、“激励是一种生理活动加剧的状态。我不需要巅峰,更不想要低谷,我想保持一个可持续的步伐。”
“在休息期间,思考上一个番茄钟或下一个番茄钟的工作是不允许的。不要打重要电话,不要写重要的电子邮件。让大脑充分吸收过去25分钟的脑力激荡。 如果让压力系统一直工作,而不借助心智休闲进行调节,一些症状会找上门来。脑干的思考系统会受到影响,包括边缘系统的感知能力,甚至破坏你的生物节奏。例如会造成失眠。 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工作记忆能力和集中力下降。从而使工作的快乐变成焦虑,灵感变成敏感,还更容易发怒。”
我一直觉得,每天的生活有点像打游戏,没有体力不行。除了体力,还有一样东西同样重要,就是精力,如同游戏中的“神”值,高效投入工作及其耗神,当工作完成后,想要再干点重要的事情,往往无力为之。而充分休息后,就又可以完成了。所以对于如何管理好精力值,是个需要关注的课题。
4、番茄工作法的计划也很有效果。我感觉,精神有“焦点”。当失去焦点时,就体现为一种浑浑噩噩,啥也没干,还感觉特别累的状态。而有“焦点”的时候,尽管忙忙碌碌,身体疲倦不堪,但整个人其实又是轻松的。
那怎样才能让精神“聚焦”呢?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写下来!早上,在日历上记下“1、看书2小时;2、跑步3公里;3、绝不看股票”此类的念头。那这些念头就像紧箍咒一样,已经存在在脑子里了,这一天都会提醒自己。我自己减肥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控制得好的时间,就是每天早上坚持量体重,记录的时间,因为关注,就会想办法多运动点,少吃点。而失去关注后,往往以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在过着。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十四篇
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市面上有很多,不过这本书实操性比较强,尤其是对于时间管理方面做得一般的人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以下是我做的读书笔记,大家可以参考。
一、 活动清单制定
相当于制定月度计划、周计划。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
制定规则
1、 活动清单中的数目切勿太长,并且要切合实际,一般保持在25-30项左右。
2、 在活动清单中,预估好每项工作需要的时间,然后给予该项工作相应的番茄钟,如果单项工作需要的时间超过7个番茄钟,可将该工作拆分成数个小活动,然后再进行时间预估。如果某项工作所需时间小于1个番茄钟,可将该工作与其他工作进行合并。
3、 制定完成后对活动清单中的工作进行优先级评估。
4、 然后将优先级高的活动列入到“今日待办事项”的表格中,开启工作。
二、 番茄钟进行前
1、 每4个番茄钟为一组,之后可进行阶段性的休息(15-30分钟),期间可以做一些浮浅的工作(例如不需要高度集中的工作)或者休闲类活动(例如看新闻,朋友圈),切记做一些类似于回复重要邮件/电话等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
2、 番茄钟的时间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时间越长的番茄钟,休息时间也要相应延长,劳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番茄钟的时间不可频繁更改(不利于培养习惯),并且每次更改过后,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至少一周至两周的时间适应。
3、 表格内要设置好番茄钟的数量,以便了解某项工作具体需要多少个番茄钟,为今后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三、 番茄钟进行期间
1. 番茄钟进行期间,如果有内部中断(自己分心造成的)、外部中断(外界打扰:如同事咨询工作上的事情),切记要记录在表格,以便每日回顾时进行分析。
2. 在表格中添加“计划外紧急”列表,以便记录。
3. 将表格中的预估时间跟实际所需要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对比,改进。
4. 假设某项活动的番茄钟用完之后,工作任务还未完成,则该对此项工作进行重新评估,然后给予相应的番茄钟。
5. 外部中断的处理方式:
(1)告知对方能否推迟处理,一般都是可以,如果不行,就直接中断番茄钟。
(2)记录在表格,留在下一个或者其他时候的番茄钟进行处理。
6. 原子性:指的是不可抗力因素(例如着急去洗手间),如果在此时进行番茄钟,必须直接中断,然后再重新启动。
7. 如果某项工作在番茄钟进行期间完成,那剩余的时间可用于复习,不要停止时间或者转移到其他工作上,避免打乱节奏。(当然,在制定今日事项的时候能准确预估时间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 番茄钟结束后
对今日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总结,主要分析以下几点:
1、 分析今天给每一项工作分配的番茄钟是否合理。
2、 番茄钟期间遭到哪些干扰(如内部中断、外部中断),分析哪些干扰是可以避免的,然后加以改进。
3、 看一下“计划外紧急”列表,有哪些是自己疏忽的工作?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第十五篇
“番茄工作法不就是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吗?我试过,没用!”
——番茄工作法近年来非常火热,但有些小伙伴对他了解不够,就草草实践,然后匆匆下了否定的结论,真是有点可惜。
我作为《番茄工作法图解》的阅读者和实践者,想和大家说说我的感受:
“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是番茄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番茄工作法的运用,以天为单位,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
运用好了番茄工作法不但可以培养专注力,而且还会提高我们对时间的掌控能力,加强自我管理。下面,咱们逐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把近期需要做的事情列一个“待办清单”——研究表明列清单可以减少大脑对各种事情记忆的工作量,在心理上减少压力。
然后再从清单中将今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写出“今日清单”,并设置好番茄数。
不要小看这个工作,我们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情都有很多,所以它的意义在于:迫使你每天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去做。长此以往,对于选择困难症是一个特别好的锻炼。就拿我来说,才开始执行番茄法时,做计划一个番茄都不够——因为事情列出来以后,选择很费心思。这个过程在最开始,真是痛苦,太纠结了。不过,相信我,坚持下去,每天做这样的思考练习,现在从清单中选择对的事情来做,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关于25分钟的时长,从书中来看,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它是唯一有效的时长,只是作者及其后的很多人通过实践证明,这个时长最适合。建议初学者也以此为准。如果尝试到少两周后,感觉不合适,可以自行调整。至于5分钟的休息,建议严格执行。
我的经验是,计时会让你发现5分钟真的很短~,上个厕所,倒杯水,时间就差不多了。过长的休息时间会让你再次专注时花费很多的时间,得不偿失。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开始时都觉得25分钟太短。我曾经写一篇微信文章,连写带排版,一共6、7个小时,没动地儿。结果,文章发出去了,腰酸背痛,大脑迟钝。
为什么要“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书里有一个比喻特别好,人生好比马拉松。长跑大家都知道,因为是持久战,所以参与者都会合理分配体力,没有人一开始就冲刺。人生几十年,并不是只有几天,几周,几年。所以,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我们的精力,体力,不能为了一个紧急任务,卯足劲儿玩命干,过后就是身体的透支疲惫和精神上的失落空虚。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爱护自己的身心才是万事之本啊。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番茄过程中有可能被打断。无论是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如有突发事件,除去马上必办的,请根据优先级列入今日清单或者总待办清单,然后继续工作。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的专注力持续,又不会把临时事件忘掉。
在每天结束后,要对照当天的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复盘,看看自己是否完成计划,预估的番茄数是否合理,在番茄当中是否专注,被打断次数是多少等等。复盘的重点,各人以自身情况而定。
复盘总结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
我在最开始时,一天给自己定了8个番茄,完成四件事。刚开始凭着新鲜劲儿还能坚持,到后来就感觉非常疲惫,甚至根本做不了8个番茄,而且通常只能完成两件事。这让我意识到,定计划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脑力体力状况,另外,我定计划时没有留白,所以,只要一有临时事件,肯定完不成番茄数。再有就是,我对于时间的预估总是过于乐观,实际花费时间远远大于计划。
当一个人无法在自己的计划期限内完成事件时,就特别容易焦虑。难怪我总是焦虑,自己的计划根本不现实,所以总是觉得自己完不成工作,一再自我否定,挫败,更焦虑……在这个死循环里出不来。
所以,长期坚持复盘总结,可以增加我们的计划能力,为自己预留充足的时间,从而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对时间的掌控,减少焦虑,增加成就感。
总结一下:
我强烈建议大家按照完整的步骤再来实践番茄工作法,做自己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