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很高级地说“不”》是一篇启发性的文章,它教导我们如何拒绝他人的请求而不伤害彼此的关系。作者提到了几种高明的拒绝方式,如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困难、提供替代方案或寻找共同的解决办法等。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刻认识到,拒绝并不意味着冷漠或无情,而是一种成熟和善意的表达方式。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一篇
简要记得:说“不”不用解释;提前准备scenario,提前准备好回答;设定界限是重复的练习和工作,界限也可以改变,提前想一下得失,再决策;设定界限是自我的事情,需要关注的也就是自我的感受;自私也可以是优点。
可以再看一遍,说不定还会有新的感受。
////////////////////////////////////////////////////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二篇
看书名,我以为是教我们怎么表达拒绝的书。但书比我想的要深入,探讨的是自我界限的设置。
书中的案例比较多,文字也很多,但主要方法就那么些,反反复复地说,看得有点累。方法还是很实用的(冥想部分,我没有看,我不太信视觉化和冥想的作用):
1. 用自己的负面情绪来了解自己的界限在哪
2. 界限分三种:锦上添花式,最好拥有式,不可逾越式,也分成低级、中级、高级
3. 新手需要从低级到中级到高级逐步建立自己的界限
4. 设置界限的步骤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三篇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碍于人际关系或是什么其它缘故,都不喜欢说“不”,拒绝他人。我们经常会选择妥协,选择接受,但这其实是不适宜生活的。 我们从书中解读界限这首诗中,了解到界限是一种生活的标记,也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态度,在我们的生活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的界限都是不一样的,自己的界限只能靠自己去维系。我们只有设立了界限,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界限是什么?界限有哪些种类?设定界限的益处有哪些?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应该去设立界限?等一系列问题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的作者是南希.莱文,畅销书作家、莱文生活训练学院创始人,致力于指导、培训人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并设定界限,对他人说“不”。 本书主要是作者通过自己的长期经历,积累了很多经验与方法,然后通过10个部分也就是10个步骤,来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地设立界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减少甚至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与冲突,让我们自己控制把握好自己的界限。 首先第一步我们就是要承认侵犯自己界限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我们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就不能纵容自己,让这种越界行为发生。只有当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选择,才能改变游戏规则。 其次,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界限,设立我们能够做到并且应该去做的界限。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会很顺利,我们要适应这个阶段的不适。同时在此期间,也要克服病态互依症,发现自己的自私和内疚。 然后,我们要展望未来、撰写脚本,设定目标,在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完成它。同时要设立“入门级”界限和“底线式”界限,维系这些界限,就是在朝着胜利的方向一步又一步迈进。 最后,我们要重复设立界限,成为界限达人,最终实现自由。我们可以通过冥想练习,重新审视自己的愿景,坚定成为“界限达人”的信念。 当然,设不设立界限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们要明白设立界限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用,对我们生活的帮助有多大。 总之,设立界限的最大作用就是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慎重做出选择。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四篇
小的时候,被他人评价“听话”的小孩,总会得到大人的称赞。 我就是其中之一,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小孩”。 为了更符合大家的期待,我选择不在关系中设立界限,默默忍受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希望通过取悦他人来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 当我做得越多,却越招来旁人的误解和不满时,我知道,肯定有哪个环节出错了。 于是,我开始学着什么也不做,然后静观其变。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我什么也不做的时候 ,周围指责我的声音反而消失不见了。 原来,当我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时候,身边的人才会把我当回事,并清楚地知道彼此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母亲是一个最容易失去界限感的身份,我曾无界限地管理我的孩子,大到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做哪些课外作业,小到明天穿什么衣服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他却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体恤我的用心,珍惜我的陪伴。 随着年岁渐长,有一段时间他开始对我很不耐烦,把我所有的付出都视为理所当然、 多管闲事。 一时之间,我的心都凉了半截,觉得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 后来,我开始设立界限,把孩子的管理权交给他自己。 而我,只需要负责管理好自己就够了。 当我和孩子之间设立好了明确的边界,他开始反思,并学着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负起责任。 以前,我为他做得再多,他都会有借口接受或者不接受,因为这件事情不是他自己做的,他就会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置身事外之感。 当我开始做“甩手掌柜”,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自己承担后果,他才会考虑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随后才能将心比心考虑到父母的付出。 所以,这本书的中告诉我们的设立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的第一步,承认侵犯自己界限的就是我们自己,非常关键。 我们把设定界限的权利交给了他人。 要知道没有人会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得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们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那么,就会遭到对方的理所当然地无度索取。 当你心烦意乱、身疲力竭的时候,你有权利对任何人说“不”,不管他是谁。 因为只有你能照顾好自己的时候,你才有能力照顾他人。 当你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感到焦头烂额、心力交瘁的时候,你有权利告知你的孩子和他们的父亲,你没必要忍气吞声。 因为一个家庭的建设,需要家庭成员中每一个人的付出。 如果我们不设立界限,不让他人了解我们的界限,我们的需求就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开始勇敢说“不”,并心安理得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我再也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和我一样的“听话”小孩了,我希望他也能设立自己的界限,学会说“不”。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五篇
界限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几种有身体界限、情感界限、精神界限、精力界限和物质界限。明确了界限,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而一味只知道取悦他人、无法拒绝他人不合理要求的人却更容易产生愤怒、怨恨、无奈或无助的感受,这些其实就是良性的警告信号,说明你的界限出现了问题。
但实际上很多人却不敢在人际关系中设立边界与规则,问及原因,要么是因为担心如果设定了界限,别人就不会喜欢或接受自己。要么就是认为界限一词听起来就冷冰冰的,毫无人情味。其实这都是掉进了对界限的认知误区。
有关界限的常见误解如下:
·既然爱,就无界限;
·只有自私的人才会设定界限;
·一旦设定界限,就会遭人讨厌;也就没人愿意和我交往了;
·我没法设定界限,因为只要我提出要求,必然会引起争吵;
·如果我只考虑自己的需求,他人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
·有了界限就有了限制,就没有了自由和弹性;
·界限一旦设定,就大功告成,无须再设。
如果你也对上述内容深信不疑?或许可以看看《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设定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这本书,看作者如何在书中推翻以上每一条谬论,重新建构人们对界限的认识。
本书作者是来自美国的南希·莱文,她是一名作家,也是莱文生活训练学院的创始人。致力于指导、培训人们学会自爱并设立界限。在相关领域的多年工作与杰出贡献获得了国际知名心灵导师露易丝·海等众多心理界名人的支持与肯定。
她发现很多情况下人们完全意识不到界限的存在,更意识不到界限什么时候被冲破了。曾经也饱受这一问题的困扰的她决定将自己的改变经历写成一本书。
她在书中详细讨论导致这一现象的多种原因。讲述了自己作为“受气包”和只知道取悦他人的“女超人”的真实经历,也分享了她最终为了激励自己改变而创建的这套方法体系。让我们了解到设立界限不仅是我们的责任,这个过程也是在教会他人用什么方式来对待我们。
书中列举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帮我们明确自己放弃了哪些权利,了解哪些界限遭遇了跨越。并设计了大量实践练习,帮助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的结构框架,再通过循序渐进的十步法,学习化解问题的实用策略,建立成功且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六篇
这本书让我非常受益。本文主要谈谈操作层面的事儿。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有边界的人,还是建议先看看这本书,让自己从意识和体验层面有一个感知,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提出这些方法。以下是书中提到的界限用语指南,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首先,让我们记住:1、话不在多,应恰到好处,说清楚自己需要设立的界限即可。2、“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与他人设立界限时,语言表达模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你做X时,我感觉Y”,然后直接提出要求。2、“要是你不X,我就Y”。这两部分是一个递进关系,优先采用第一个句式去明确告知对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如果对方没做到,再采用第二个句式告知对方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为维护界限始终是自己的事,而非别人的事。举例:你不洗碗,我感觉你不顾及我的感受,我很难过。以后你可以自己把碗洗干净吗?。。。(如果对方不愿意或者不能接受你的要求)要是你不洗碗,我就用家庭基金购买一些纸盘子,这样我就不用给你洗碗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部分我们计划采取的行动,是经过思考、自己真正能够做到的事情,避免出现“狼来了”效应。
此外,在设立界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最后,作为鼓励和自我勉励,想对那些在设立界限时感到内疚的人说,“这其实是件好事!表明你终于打破了旧的行为模式,敢于尊重自己的需要了。”另外,想强调的是,过分照顾别人其实也是不尊重别人的界限,是在把别人弱化或幼稚化,甚至是一种自恋。但事实是,其实每个人都在以“为自己好”的方式活着,只是说这个“好”或许是外人不认可的!但毕竟这是别人的人生啊,允许自己做自己的同时,也要允许别人做别人。记住,“从本质上说,界限就是你驻足而另一个人启程的地方。”对换也一样。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七篇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
作者:[美]南希·莱文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做一些事,因为那只是别人想要我们做的。
但是却不好推脱,有时候硬着头皮、耐着性子做了,反而是让自己不开心,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就连说一句“我不要”都做不到。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热搜,说的是别人要她做什么,她回复一句“婉拒了哈”。
既在明面上拒绝了别人,也让别人和自己都不至于尴尬和不舒服。
那么到底如果高级地对某些人或事说“不”呢?
1你必须认识到,入侵自己界限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常常有人吐槽室友没有边界感,婆婆喜欢管自己家的事情,手伸太长...
但是让他们这么做的人,是你。
在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就委婉地阐述自己的感受,让别人知道,ta这么做是在伤害你,如果你连说都没有说,那么对方更加不会在乎你的感受了。
2找到自己的界限感
先去找到自己最容易设立并维系的界限,再逐步去盘点自己迟迟没有设定的界限,仔细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忍受,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你可以创建一份【可怕后果清单】,看看如果你设定了界限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也许你会发现,这个后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比如你的朋友一直让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你担心拒绝ta后会失去这个朋友。
在你说明自己的感受后,如果你的“朋友”还坚持,那你就应该明白,失去这个朋友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后果,反而是你可以找到更好的朋友的契机。
3设定“入门级”和“底线级”的界限
像养成习惯一样,“入门级”的界限能帮助你逐步建立起信心,让你明白,合适地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是多么棒的一件事。
而当你越加在这个界限中受益,就会越来越感受到轻松。
不用担心这么做是不是“自私”,你并没有侵害任何人的利益,真正的自私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
关于“底线级”的界限,拿配偶来举例再恰当不过了
一个好的配偶,经济条件、外貌、学历高低只是一个“入门级”的界限
但如果ta 家暴、习惯性撒谎、出gui、三观不正......
绝对就是“底线级”的界限
当然每个人的界限不一样,你可以自己设定
最重要的是,为了自由,你一定要反复去设定自己的界限,不要害怕承担某些后果,结果委屈了自己,你的价值由你决定,不由你帮助的人决定。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八篇
小的时候,被他人评价“听话”的小孩,总会得到大人的称赞。
我就是其中之一,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小孩”。
为了更符合大家的期待,我选择不在关系中设立界限,默默忍受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希望通过取悦他人来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
当我做得越多,却越招来旁人的误解和不满时,我知道,肯定有哪个环节出错了。
于是,我开始学着什么也不做,然后静观其变。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我什么也不做的时候 ,周围指责我的声音反而消失不见了。
原来,当我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时候,身边的人才会把我当回事,并清楚地知道彼此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母亲是一个最容易失去界限感的身份,我曾无界限地管理我的孩子,大到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做哪些课外作业,小到明天穿什么衣服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他却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体恤我的用心,珍惜我的陪伴。
随着年岁渐长,有一段时间他开始对我很不耐烦,把我所有的付出都视为理所当然、 多管闲事。
一时之间,我的心都凉了半截,觉得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
后来,我开始设立界限,把孩子的管理权交给他自己。
而我,只需要负责管理好自己就够了。
当我和孩子之间设立好了明确的边界,他开始反思,并学着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负起责任。
以前,我为他做得再多,他都会有借口接受或者不接受,因为这件事情不是他自己做的,他就会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置身事外之感。
当我开始做“甩手掌柜”,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自己承担后果,他才会考虑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随后才能将心比心考虑到父母的付出。
所以,这本书的中告诉我们的设立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的第一步,承认侵犯自己界限的就是我们自己,非常关键。
我们把设定界限的权利交给了他人。
要知道没有人会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得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们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那么,就会遭到对方的理所当然地无度索取。
当你心烦意乱、身疲力竭的时候,你有权利对任何人说“不”,不管他是谁。
因为只有你能照顾好自己的时候,你才有能力照顾他人。
当你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感到焦头烂额、心力交瘁的时候,你有权利告知你的孩子和他们的父亲,你没必要忍气吞声。
因为一个家庭的建设,需要家庭成员中每一个人的付出。
如果我们不设立界限,不让他人了解我们的界限,我们的需求就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开始勇敢说“不”,并心安理得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我再也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和我一样的“听话”小孩了,我希望他也能设立自己的界限,学会说“不”。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九篇
前段时间王传君拒绝宋丹丹的片段爆火,才知道原来大家都很难说“不”,不仅仅是社恐。
说“不”是一种能力,不仅需要敢于说出的勇气,还得拥有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既守住自己的底线,又避免产生激烈的冲突。还记得在那段视频里,并不是只有王传君一人表达了拒绝,但最后坚持下来并且能良好沟通的就只有他一个。
说“不”的能力,在心理学当中叫做设立人际关系的心理边界。这本书出的很应景,看完真的是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纵容别人侵犯我的人正是我自己,原来不会说“不”是一种不自爱的表现。
学会设立心理边界总共有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心理界限都哟哪些:情感界限、精力界限、精神界限、物质界限
2 承认侵犯自己界限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这部分内容作者写的很精彩,用了自己和几个咨询者的亲身经历举例,也是对我触动最大的地方。想想其实没错,除了遇到暴力胁迫性质的情况,所有的妥协的确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我们并不是受害者,而是放任自己讨好的责任人
3 盘点自己的界限
想一想哪些界限是自己可以轻松设下的,哪些是还未设下的,根据这些界限的必要性把它们分类:底线式界限、最好拥有式界限、锦上添花式界限
4 克服病态互依
通常来讲,难以设下良好的心理边界的人,都有病态互依的情况。病态互依说的是先考虑他人情绪、他人观点,根据他人来调整自己的习惯。病态互依人一般都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希望通过和别人一致来保护自己,掩饰自己
5 挖掘潜意识
作者指出很多时候我们表面的讨好行为,背后有着错误的潜意识在支撑,而这些潜意识是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形成的。这部分的逻辑稍微有些绕,根据作者的举例来看会更好理解
6 适应短期不适
大部分讨好型人格在刚开始设立界限的时候,都会有强烈的内疚感。作者在这部分介绍了克服内疚感的方法,不过她也提到,如果实在克服不了,就告诉自己,内疚说明自己正在做对的事
7 展望未来
想象并写下设立心理界限后,生活会有怎样好的改变,想做什么事
8 撰写脚本
提前构思要如何告知对方自己的边界,而不是对其指责。想象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想好自己该如何应对,以便对话发生时可以妥善沟通
9 接下来就是由简到难设立边界,不断维护自己的边界。这一部分也介绍了一些小技巧,就不再一一详细列出
一点摘抄:
我们自己的需求不一定与别人的需求相悖。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可以帮助他人以你为例,以同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真正需求
如果我过得不快乐,我身边的人也不会快乐
设立界限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对他人表现出冷漠无情或不尊重,也不是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而是意味着我们不再把身边的人当成幼稚的孩子,意味着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十篇
设立界限与自爱
设立界限,或许也只是自我的外在表达,坚持自我,并不是大恶,或者更直接地说,不是恶
设定界限,无法让我们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至少会改变不理想的状况
有效设立界限,坚定意志,不断维护…设立界限后,还要维持,并坚持,而不是被各种条件去牵制或者改变…
忠于自己,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需要……关系中,别人没有义务对我们的需求负责,接受自己选择的结果,并承担,不论好坏……其他人,不应该,也不是你的辅助承担者,即使对方无怨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设立界限的时候避免限于假想结果,而应该用更多精力去面对真实发生的结果
在这本书里,重新认识了自爱这个词,自爱的百度解释是指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但是这个只是浅层表面的自爱,更深层次的思维自主,思想做主,掌控自我的一种表现
界限感的设定,以自己的需求为准,界限感的模糊,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判定对或者错,在自私高尚道德标准上徘徊…人的界限感,就一定是自私吗??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的负责,而不是要旁人照顾自己的情绪,这么说或许有点自私,但是不论是成长方面,还是经验累积,还是自控能力,皆理应如此
听从自己些许自私的内心,顺从一下不至于罪无可赦的私心
历史文化中尊崇的牺牲精神,是存在缺陷的,但是牺牲精神是一种美德,不能作为行为准则而去维持
自我价值感,是导致我们经常不能对别人说不的一个原因
避免潜在可怕的思维,别人一定需要你的帮助,或者,你可以帮助别人…还有,避免好人思维,别让“好人思维”束缚你
失望,人之常情,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接受失望,接受任何人的失望,关键是跨过失望
不要害怕关系中的潜在威胁,和睦相处,不是维持关系的准则或者选择,互相舒服,最关键的自己舒服…
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选择对别人的影响,其实有时候可能只是自己的臆想,对别人根本没有一丢丢的利害影响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可能会导致不适,但是不会致命,所以,不必担心后果,后果必定在可承受范围内
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分歧,不满必定存在,但是重点怎么处理
不作为,对选择,对本件事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只是延缓,拖延了本应该怎么样的发展的趋势
本书用足够多的案例回答了面对与自己的界限冲突的时候怎么选择,选择前后的心态对比,来告诉人们,带着情绪去勉强,于自己他人都不利,即使是帮助人
在认可懒惰的积极意义那一小节,懒惰,放松也是可以的(这里,在书里用了悠然自得的词,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只有觉得懒惰和悠然自得这两个对比并不那么贴切,在整段内容中可以理解作者想表达的)
反思自己的一直以来与朋友的相处,自己好像很清楚地明白,我想做的,不想做的,可以勉强做的,对于不舒服的,不想要的关系自己就会撤离,不纠结,但是,面对与家人的界限的一直存在问题,比如自己不喜欢的,但是置身于家庭环境,有些总感觉没法拒绝……这个需要,迫切的改变…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十一篇
同事口中孝顺的小A,平时无论是凌晨5点,还是周末,只要妈妈打过来的电话,就会马上出现在妈妈面前。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天津当地老房子居多的情况下,他住在租金便宜的房子里,只为了离公司近一些。(他心里并不想妈妈干预他,所以分开住)
而妈妈租房子,却要新装修,不可以有深色桌子,不可以是铁床,哪怕要他在夏天38摄氏度,也要他在中介那找7-8套房子选一个最好的,租金哪怕是一个月2200,比自己的贵,他也全部答应。
日常里他哪怕公司裁员,自己没有工作,担心妈妈担心也会和妈妈说自己赚1万多,让妈妈自豪。
妈妈习惯了他的顺应,就在他和女朋友想要结婚的时候,却因为妈妈不想为他以后一起住的房子掏一分钱,并在订婚现场翻脸,大闹一场之后,被他训斥。
最后的结果就是,妈妈和他僵持12个小时,不允许他喝一口水,吃一点东西,并且要求和四年的女友立马分手,在女友和自己之间做出选择,不然就断绝关系。
是的,两个小情侣就这样分手,这个姑娘的四年青春变得一文不值,这个男的嘴上说的爱,却没办法只能舍弃。
-承认纵容他人不断越界的其实一直是你自己。
单纯的分析这件真实的事情,首先A妈妈的行为,少不了小A的纵容,哪怕最后错失真爱,他也确实有错。
-克服病态互依症(都不太习惯表达自己的需求)。
小A曾被这件事气得事气得大哭,但是他只是在我面前。当我给了他建议,让他和妈妈说明自己的处境,自己也很累。他却拒绝了,说自己可以承受。
其实我能明白,他是单亲家庭,他的感受时说了就是伤害,自己并不重要,妈妈的感受更重要。作为旁观者,我觉得有点同情。
因为他作为真实的自己,也并不是不尊重呢,家人之间不更应该坦诚相待。最起码在真正应该做出抉择时可以不伤害更多人。说到这,我想问,那个想和她结婚,谈了四年的女孩不可怜吗?
-挖掘潜意识。
看到这部分,其实我决定买一本送给这个朋友,当然这本书我要留一本,以防自己也这样。
挖掘潜意识中自己的借口,有些事情的想法只是避免沟通的借口,并非真实的想法。
-适应短期不适。
这好比你习惯了12点睡觉,但熬夜并不健康,你需要十点半上床,其中肯定还想拿起手机刷几个钟头。
但请给告诉自己,这是为了更健康地活着,享受更多美好。这个短期不适,请慢慢来。
-开始设立边界,并重复设立,直到实现自由。
01 初级界限,小事开始。比如说同事再把他的工作让你做,你可以选择拒绝。你的妈妈每天半夜9点给你打电话,让你换头像,你可以委婉拒绝。
02 底线是拒绝。你的亲戚,觉得你的对象不合适,觉得给不起彩礼就开始贬低,请亮出你的底线:是我结婚还是你?
我们有时候被各种世俗关系绑架,让自己喘息不了,却还不肯说出自己的需求,这是恶性循环。
我们设立界限,反而可以迎来更多的平等对待,这是作者通过很多案例来证明的。从此刻,人生从设定界限开始。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十二篇
小的时候,大人如果对着我们吼,我们的内心其实是很害怕的,担心自己即将被抛弃。因此,身为小孩的我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做错事,而长大后的我们,大部分人仍会延袭小时候带来后遗症,对同事、对领导、对家人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让别人不舒服。
可是,慢慢地,你会发现,好人没有好报,你对别人再好,别人回馈你的可能是恶意。他甚至会一步一步地踩着你往上爬,而你在大家面前表现得却像小丑一样。这时候,如果你不懂得还击,周围的人,也只会笑你无能、懦弱,很少会觉得你是出于善意。
其实,纵容他人不断越界的,一直是你自己,任何关系都需要设立边界与规则。如果我们自身不作出改变,到哪里,都会陷入同样尴尬的境地。不要以为那只是危言耸听,因为现实将会证明这一切。
请记住,善良和软弱是两回事。对于任何越界的人,我们应该说“不”。如果我们的内心感到不舒服,请允许我们自己对别人说不。
当然,拒绝别人,并不是简单粗暴击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怒火,有些成人甚至会像小孩子一样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使人近而远之,或者处处树敌。
拒绝别人,更重要的是把我们内心真实的困难或者感受通过合适的方式传递出来。如果有什么不方便的原因,也可以找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搪塞过去。有时候,会有些不好意思,但只要是对的,就不必心生愧疚,我们应该谅解自己“说不”的这种行为。
在工作中,很多人会拿着各种事来找你帮忙,即使那不是你的工作,人家也会拿着“都是为了公司”这顶大帽子给你扣上,使你无力招架。如果你接了,还做得不好,人家又会指责你影响了别人或触犯了公司的利益。真是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遇上这样的情况,千万不着急接收,哪怕看似很简单,脑子里都要先为自己想想,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有私心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本职工作究竟是什么,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如果不是,等领导说了话再行事,免得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如果领导直接帮你挡回去,那是最好的,当然,他也有可能让你把活接下来,那你在工作时间做这个事,领导肯定不会说你,相反,有些事,没有领导同意,你接了,领导说不定还要指责你,为啥,因为你做错了,可能会影响到他。
还有那么一些人,今天请你帮忙,你帮了,明天又请你帮忙,你也帮了,好吧,你已经可以想到了,你的后天、大后天,往后的好多天,他也会找上你。
千万不要等到别人来找你第二次,其实我们在第一次的时候就应该降低别人的心理预期,设定好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让别人明白,人与人之间是有界线感的。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十三篇
鲍勃的老板对他说:“上级领导刚刚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说需要一份电子表格,你填好后明天发给我。”鲍勃查看老板转发来的邮件时发现,这封邮件上级领导几天前就发了。显然,老板并不是“刚刚”收到这封邮件。 星期五是鲍勃的休息日,于是他对老板说:“周四下班前我会填好交给您,如果需要修改,请于周五上午10点之前返给我。”老板表示赞同。 可是在下午1点左右的时候,鲍勃收到了老板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要求他修改表格中的内容。鲍勃回复:“我们之前约定好了,如果需要修改,上午10点之前发给我。现在我不在办公室,无法修改。” 你猜老板怎么回复的?鲍勃这样拒绝老板,是不是会换来老板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呢?事实上是这样: “你说得对,我确实承诺过。我会处理的。祝你周末愉快。”老板痛快地放过了鲍勃,自己处理了问题。 这就是很高级地说“不”,设立界限,为自己赢得主宰生活的自由,恢复精力获得幸福。在南希·莱文的新书《如何很高级地说“不”》中,她给了我们许多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并设计了大量实践练习,请你按照南希的指南行事,让自己的强大起来吧! 一、设立界限,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 一味地退让,只会让别人认为:你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的,你不需要有自己的需求。 其实,你也想休息,也想有自己的空间和安排。那么,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要给别人打破你底线的机会。 只有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这样做才能让生活中的每个人受益。南希鼓励你追求梦想中的生活,并采取行动,实现梦想。 二、以优雅的方式,带着爱意与他人设立界限。 很多人只是想表达自己的需要,结果却导致与亲人发生争吵。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马歇尔·罗森博格(Marshall Rosenberg)提出了非暴力沟通(NVC)的沟通方法,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守门员,分享多少由我们自己决定。但是就设立界限而言,分享的信息越少越好。你没有义务向他人解释自己,说完该说的——然后闭嘴! 就这一步的内容而言,请记住以下两条: 话不在多——应恰到好处——说清楚自己需要设立的界限即可。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如果你选择了说“不”,就不要因为害怕冲突或得不到认可而多做解释。过多的解释只会增加他人的越线。 三、建立界限的具体方法 1.避免使用责备他人的语言。 2.聚焦自己和自己的情绪。 3.避免自责,只有真正必要时才道歉。 4.避免自以为是。颐指气使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你只需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5.不要自我解释。你无须向他人解释你为什么要设立界限。 6.勿虚张声势。 若要创建理想生活,南希·莱文的新书《如何很高级地说“不”》中的指南必不可少!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
7.3
[美]南希·莱文 / 浙江大学出版社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十四篇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有很多人在有意无意的挑战我们的底线,让我们天天围着他们旋转,把生活中的各种本应该他们承担的琐事,把各种负面情绪,把本不应该我们承担的责任,一股脑的丢给我们。 但在现实中也有着一群人,他们就是不习惯拒绝别人,甚至还以帮助别人为荣。但这些本不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会给个人生活带来无限烦恼。
这些人之所以不会拒绝,之所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担心。担心自己不受欢迎,担心自己失去最重要的亲密关系,当然更为重要的其实就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边界感不清晰,无限的容忍着对方践踏自己的界限。
南希·莱文,美国畅销书作家、“莱文生活训练”学院创始人,致力于指导培训人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而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必然要把自己作为第一位的,设定界限也就是他们最为重要的功课。把那些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从生活中剔除;对那些给自己带来不好感觉的“友善行为”坚决说不。需要怎么做呢?
南希的这一本《如何很高级的说“不”:设定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就是用理论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设定界限,让我们可以更勇敢,更坚决的为自己而活。 设定界限是否会真的失去自己最重要的关系人呢?如果对方实在不接受自己的界限,那么他们就是不在乎自己的一群人。不在乎自己的感受,那这样的关系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失去反而是最好的选择。比如在职场中就是有些人故意的去寻求别人帮助,让别人去解决本应该由自己完成的任务,甚至有些都发展到了职场PUA的程度。那么这种关系最好还是把它剪断的好。
真正认为自己重要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界限而失去。比如亲情、友情,设定好界限反而能够让对方更好的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反而能够更和谐的相处。这在亲情中非常明显,父母往往为了孩子着想而过多的干涉孩子们的生活,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困扰的存在。设定好界限也就让他们明白,这是他们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那么他们必然就会遵守。
那么对于界限感模糊的个人来说,怎样完成边界感的设定呢?首先要识别自己的边界感,到底什么样的界限对自己是最为重要的?哪些突破界限的行为让自己深感困扰呢?而这就需要作者提出的“界限金字塔”帮我们梳理我们的思维。“界限金字塔”从最下层往上分别是的“底线式”界限、“最好拥有式”界限、“锦上添花式”,对于在生活中界限模糊的个人来说,从上往下循序渐进的建立边界感是一种比较好的训练方式。
“锦上添花式”界限是入门级边界感建立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损害更多的情感,也更容易经过训练而完成,能够让个人体会到边界感建立之后生活的秩序,培养建立界限的信心。然后再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边界感意识,直到最终建立“底层式”边界感,能够对于突破边界感的行为坚决说不,完成自己幸福生活秩序的建立过程。
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读后感第十五篇
你是不是常常感觉自己的生活几乎没有隐私?
你会不会因为抹不开情面,就轻易答应别人对你的所求?
有人伤害你或欺骗你时,你是不是总是缄口不言?
你是不是认为如果自己提出要求,必然会引起争吵?
由于他人的行为,你经常感觉自己像一个受害者?
你是不是也认为将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是一种美德,而试图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卑鄙自私的行为?
……
如果你中了以上的某一点,说明你该为你的人际关系设定界限了!
我们对人际关系之间的界限,似乎存在着一定误解!我们会认为:
界限似乎成为了某一种禁忌话题,尤其是对于情侣而言,很多人会因为害怕对方离开自己而无法说出自己的内心诉求,以至于对方疯狂地越界,让人苦不堪言。
什么是界限?我们又该如何设定界限?这本《如何很高级地说“不”》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我们常常说要“爱人如己”,却忘了爱人的前提是爱自己。其实我们越是尊重自己的需要,因为界限问题产生的冲突就越少。我们也不用担心别人会因此而不喜欢自己。
就界限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界限,也无论他人需要什么,爱自己意味着我们清楚我们有权维护自己的界限。
特别是那些只知取悦他人、拯救他人、帮助他人和想他人之所急的人来说,更需要把自己置于优先地位,首先关注自己的需求,先让自己感到舒适、舒服!
在这本书中,你会了解到其实很多时候侵犯自己界限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让他人毫无顾忌地踏入了我们的禁区,所以我们只能自己难受,却无能为力!
这本书的作者南希·莱文告诉我们设立界限的步骤分别是:
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慢慢设立属于自己的界限,并且重复设立,直至自由!
设立界限并不是自私,而是让别人更了解你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讨厌的东西,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当别人在了解我们的界限后,别人反而会更自在,而我们也会更加自由!并且你要相信,真正的朋友或者爱你的人并不会因为你设计界限而远离你,反而在设立边界和规则后,大家的冲突会变少,关系也会更和谐!
(毕竟我们的不快乐,大多数都来自于人际关系间的冲突或者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