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探索星空的孩子的读后感大全

探索星空的孩子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4 04:00:20
探索星空的孩子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04 04:00:20   小编:

《探索星空的孩子》是一本启发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启蒙读物。通过主人公小明的故事,展现了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读后让人感受到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和无限的可能性,激励人们勇敢追求梦想,探索未知的星空。

《探索星空的孩子》读后感(一)

记得抬头望向群星,而不是看着脚下。尝试去理解你所看到的,并思考宇宙得以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 ——斯蒂芬·霍金

《探索星空的孩子》读后感(二)

今天,秋季卷“佳作丛谈”为大家带来的是馆员推荐之《探索星空的孩子》。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宇宙又是如何诞生的?快和馆员老师一起跟随传奇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的追梦之旅探索星空的奥秘吧!

记得抬头望向群星,而不是看着脚下。尝试去理解你所看到的,并思考宇宙得以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

——斯蒂芬·霍金

《探索星空的孩子——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的故事》描绘了星系天文学之父埃德温·哈勃坚守理想、探索真理的人生故事。惭愧的是,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位传奇天文学家的认知只停留在哈勃太空望远镜以他为名,却对他发现河外星系并论证宇宙膨胀理论的卓越贡献知之甚少。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对于全人类而言,也一样如此。因此,作为星系天文学的创始人和观测宇宙学的开拓者,埃德温·哈勃的故事值得被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梦开始的地方:爷爷的望远镜

当听众和读者是一群孩子时,哈勃的故事又该从何说起?本书的作者伊莎贝尔·马里诺夫通过研读《哈勃传:星云世界的水手》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他将镜头拉回到这个对满天繁星充满热爱的天文学家的童年,聚焦到同为宇宙爱好者的爷爷为小哈勃亲手打造的八岁生日礼物——望远镜。这个望远镜让爷孙在凛冽的星夜,在远离城市灯火的密苏里的山上畅游星海,为早早就种在小哈勃心中的星空之梦打开了一扇窗。这份生日礼物与人生梦想碰撞出的火花与惊喜,很容易引起小读者的情感共鸣,也与本书的封图形成了奇妙的呼应——爷爷送的望远镜是小哈勃梦开始的地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星空逐梦人

哈勃的逐梦之旅并非一帆风顺,他遵从了威严的父亲的意愿,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研读法律,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和篮球教练。但哈勃对天文学那始终不渝的热爱却不曾褪去,在父亲离世之后的一年,他重返校园主修天文学,正式踏上了追梦的旅程。作者马里诺夫借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又是从何处来的?”这三个久久萦绕在哈勃脑海里的疑问,巧妙地将哈勃对天文事业的挚爱与执着具象化地呈现在小读者眼前。这三个萌生于童年时期的疑问,以亮银色的字迹反复出现在哈勃人生故事的画面背景中,贯穿了这位传奇天文学家的一生。

在哈勃辉煌灿烂的一生中,有许多值得被铭记的瞬间,本书作者马里诺夫从中选取了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重点描述——发现河外星系和论证哈勃-勒梅特定律。正是哈勃的这两个重大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宇宙远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得多,并且它还在不断膨胀变大。正如作者在书末后记所说,哈勃的发现“是一个既极端鼓舞人心,又令人生出无限谦卑之心的想法”。人类、地球乃至银河系只是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面对这样一个宇宙,我们应放下傲慢与自大,心生敬畏。

此后,哈勃追梦的脚步并未停止,他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口径光学望远镜——海尔望远镜的首位使用者,并用它拍下了他最喜欢的天体——NGC2261彗星形状的星系照片。海尔反射式望远镜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马山天文台上,自1949年建造完成后,一直是世界最大口径的光学望远镜,直到1993年才逐渐退居为世界第三大望远镜。它以发现太阳黑子磁场的天文学家乔治·埃勒理·海尔的姓氏命名,在历史上贡献了诸多天文学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中就有埃德温·哈勃的身影。

在几近尾声处,画面又把我们带回到哈勃8岁生日的那个晚上,回到他梦开始的地方。在密苏里郊外的山上、满天繁星下,站着一个裹着灰白条纹围巾、仰望夜空的少年。这幅跨页与书封和第四页形成首尾呼应,将一个天文学家不忘初衷、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外化在这个少年哈勃的身上。一种“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情怀感在这一刻被拉满。

蓝、黑、灰:一个天文学家的清冷世界

如何将哈勃逐梦的一生画在纸上,本书的绘者黛博拉·马赛罗女士用丙烯颜料、水彩颜料、素描铅笔和墨水,勾勒出了一个属于这位传奇天文学家的清冷世界。

正如本文作者所说,马赛罗女士“完全抓住了”哈勃人生故事的精髓。绘者以蓝、黑、灰为主要色调,努力还原哈勃那个时代的特质与氛围,营造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同时,蓝、黑、灰也是一个忘情于浩瀚宇宙的天文学家世界的主色调。如书中描述,天文学的重大发现的背后是一个个寒冷孤寂的暗夜里的执着与坚守。“埃德温想彻底解答这个难题。不知道多少个夜晚,他冒着严寒,拍摄仙女座星云的照片。思考。质疑。测量。计算。有些日子,他的手指和脚趾被冻得失去知觉,睫毛也被眼泪冻在望远镜上,但他不为所动,决不回屋。”

在描述哈勃发现了河外星系的故事里,绘者用了一张巨幅跨页展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与无穷无尽的纵深感。漫天星海中,地球乃至银河系只落在跨页的一隅。这也与哈勃去中心主义的宇宙观保持了一致。

在这片蓝、黑、灰渲染下的清冷世界中,我们也看到了几抹暖红、暖黄的亮光。这种暖色调被用于刻画哈勃爷爷的支持、哈勃发现仙女座星系造父变星时的欢喜以及哈勃空间望远镜折射的太阳的光芒。1990年,以哈勃名字命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正式投入使用,它犹如夜空中的一颗明星,照亮哈勃以后的天文学家们的逐梦之旅。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抬头看了看这片美得令人窒息的宇宙,看看天上的星星……

(本文作者:陈小凡

图片来源:奇想国童书)

《探索星空的孩子》读后感(三)

很多生命的奇迹都是从“好奇”开始的。一个孩子对“天空”产生好奇,他开始追问天上有多少星星?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又是从何处来的?正是在不断寻找答案的路上,他推开了一扇叫做「理想」的门。

很多故事的开始都写满了疑问,而后所讲述的精彩篇章,便是人们不断寻找答案,天空和宇宙亦是如此。它神秘而夺目,令人们着迷,想要不断走近。但这却又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天空那么遥远、那么宽广,宇宙美得惊艳,却又充满未知,不可捉摸。在深邃无垠的宇宙中,生命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渺小如我们,又如何抵达心中的那片星海?

然而“梦想”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怀揣热爱之心,迈出坚定的脚步,即使这一路艰难而辛苦,但前方总有我们想要的答案。毕竟,我们都曾是那个,对“天空”好奇的孩子。

那个对天空产生好奇的孩子,叫做埃德温·哈勃,也许仍然有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他曾在天文学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埃德温·哈勃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美国科学院院士。他发现了仙女座星云的12颗造父变星,以此确认仙女座星云是和银河系一样庞大的天体系统,成为了星系文文学的奠基人。1919年,埃德温·哈勃发现了“哈勃定律”,也因此成为观测宇宙学的创始人。

童年时的埃德温是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他喜爱书本,也喜欢追着小鸟奔跑。他热爱星辰,会独自坐在家门外,仰望星空。

埃德温的爷爷也是一个对宇宙充满好奇的人,他送给小埃德温一架自己亲手打造的望远镜。遥远的星星,在埃德温心中点亮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也许理想的萌芽就是在一系列对星空的好奇与追问之下而产生。

好奇、提问、思考、寻找答案,小埃德温知道的越来越多,对于天文学便越来越着迷。可是想成为天文学家的埃德温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于是这个脑海里装满星星的男孩,不得不寻找人生的新方向,他在大学研读法律,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和篮球教练。

曾经种植在心中的理想,似乎只能在遥远夜空与他“遥遥相望”,直到25岁那年,埃德温才终于回到自己内心渴望已久的领域——天文学。他在天文学领域深耕,最终将内心那份热爱编织成最灿烂的朝阳。

传记故事不同于虚构作品,它本真便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力量,在这样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真实人物的成长,并感受梦想的真实力量,它不是为造梦而创作,更多是为了与真实世界中真实的我们,产生内心深处对于坚持理想的这件事的深刻共鸣。

一本简单的图画书当然无法将人物一生的轨迹尽数呈现,但在埃德温·哈勃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对于迈向理想之路所需要的热爱、勇气、执着等精神,都充分体现在字里行间。而故事所给孩子带来的,也许不仅仅是唤醒沉睡在心里的遥远梦想,更是无数个可能激发人们行动力的“疑问”。

当我们开始好奇并思考,当那颗看似微小的种子悄悄埋下的时候,所有会生根发芽的理想,都变得清晰可见。

《探索星空的孩子: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的故事》一书的文字作者是卢森堡的作家伊莎贝尔·马里诺夫,儿时便开始编写故事的她起初并未走上“作家之路”,同样是在从事过其他职业之后,回归了自己毕生热情的所在。

在这一点上,伊莎贝尔可以说和埃德温有着相似的经历,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故事外的每一个读者都能意识到,追逐理想是一件从来都不会晚的事情,相信你也听说过那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于是在这本书里,文字之外所流淌的作者个人赋予故事的情感,也许正是那份相似经历带来的亲切与真诚。

如今,伊莎贝尔·马里诺夫为孩子和成年人写作,包含图画书、小说、剧本,还是纽约南安普顿石溪大学的儿童文学研究员。仿佛像是告诉每一个翻开这本书的读者,所有的理想都有归途。

绘者黛博拉·马赛罗是英国作家、艺术家,她喜欢使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比如毛笔、钢笔、铅笔、水彩、水粉、彩铅,木炭和数码。关于这本书的创作,她曾提到——

“我使用丙烯颜料、水彩颜料、素描铅笔和墨水,尝试在热压水彩纸上,刻画出埃德温找到自我、进入星辰的人生之旅……选择数量有限的色调来表达哈勃那个时代的氛围和特质。我从为数不多的几张作为参考的黑白照片中,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以蓝、黑、灰为主要颜色的画面中,我在几个地方用了暖色调的亮光,与凝重的冷色形成差异,比如夜空下遥远的小屋和月全食,在安静阔大的场景里创造出纵深感和戏剧效果。”

正是在这样的不断尝试与创新中,宇宙的深邃和美,遥远星空的诗意皆浮现于纸张,宛如一枚“星空标本”。绘者将茫茫宇宙的幽静与浩渺,淋漓尽致地于书中缓缓铺开,似乎只要翻开这本书,茫茫宇宙便定格在指间,而那份幽深与浩瀚,并没有被有限的画面所局限,在视线无法抵达的地方,想象力延续了眼前仿佛伸手即可触摸的美。

而图画书的“美”与传记的知识性亦是相映得彰,令人们在看到其审美价值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硕士、前北京四中天文教师叶楠先生审订,可见其在内容方面亦注重知识的严谨性。

也许,读过这个故事的你会发现,繁星点点的夜空也许不是最迷人耀眼的,但一颗朝向理想的心,一定璀璨又光芒四射。我们曾以为不会走向那片星辰大海,曾以为儿时的理想总是遥遥无期,但时间哪条路的起点,不是在此刻,不是在你的脚下呢?一点好奇、一点热爱和思考、一点勇气和坚持,那片曾仰望的星空,也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

(5.29)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