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史話》這本書通俗易懂地介紹了量子物理的發展歷程,從古代的原子理論到現代的量子力學。通過對科學家們的生平和研究成果的描述,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了這個神秘而又令人著迷的領域。這本書讓人對量子物理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啟發了讀者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一)
我们的世界根本不是我们眼见到的这个世界。眼见为实这句老话已然被证明是错的,唯有数学才是这个宇宙的语言。《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让我再次体验到了宇宙的奇妙,人类语言这个东西太具有生物局限性,想象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人类的求知欲望永无尽止,从这点来说,我对人类的未来还是充满乐观的。我记得上次被这样震撼是看完《三体》三部曲之后,这本书理应得到三体地位。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二)
刚开始:语言是一大特色,个人觉得拿给路边随便一个人都能看懂。 任何真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继而回归简单,且并非颠扑不破的
12.12
读完以后看到后面的结束语发现作者以前只是随手写了几篇文章,不禁佩服。在我看来,这本书给了一个量子物理的系统发展脉络,虽然内中并未涉及过多,但贪多嚼不烂。
感谢作者让我看到了量子,平行世界,超弦等等~拓展知识面的书。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三)
喜欢物理的盆友,万万不能错过。这本书我花二十天读完,期间断断续续,即使如此此书的内容也精彩纷呈。虽然没有心理学书那样让我心潮澎湃,但也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漫长的物理时间上,多少天才被视为当时的疯子,可后来又正式天才的天才。幸运的能坚持到天才的那一天,大多数都被迫害或遗忘。
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论!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四)
同样是科普书,但感觉《时间简史》重在“科”,这本书重在“普”。虽然霍金写书时尽力的拉低自己的智商以便于书可以被普通人理解,但事实证明一个“装傻”的霍金也比我们都聪明太多。比起来,这本书时间范围拉的更广,从牛顿一直到本世纪初,把几乎每一个重大的物理进展都串联了起来。最重要的是其中基本没有推导没有公式!作者是中国人,文字亲和感与作者化繁为简的能力算是这本科普书的亮点。凡是能顺利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读起来应该都无压力。我们课本里的“科学”早已落后,当我们嘲笑有人竟然不知道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同时,殊不知我们也是别人口中的那个无知的人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五)
看完《三体》,怀揣着对量子物理的好奇,看完了这本《量子物理史话》。虽然对于我这样的学渣来说,并不能完全看懂,但是这两本书对于我的世界观冲击一样巨大。《三体》把世界拉向了宇宙、十一维空间,《量子物理史话》又把世界拉到了本我,世界是我们观测后映射在意识中,人类脑海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观测到的,真正的世界又是怎样,不得而知。按照哥本哈根解释,宇宙只是一团概率波,只有在有意识的观测之后,概率波会坍缩,变成实在的世界。也就是说,意识的存在反过来又创造了宇宙和历史……听起来如此唯心,对于我这种从小受着马哲唯物论熏陶的学生来说,真是巨大的冲击波。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六)
看了一些科幻小说还有一些哲学和宗教的书籍,不知道为什么自然而然的就看到了量子物理,说是物理,可是说到了宇宙和微粒,然后就带入了哲学的思考,就如哈佛公开课Justice一开课所说的那样,这样的思考是危险的,因为它颠覆了常规,让我们对现实世界产生怀疑。量子物理也是如此,从最基本的微粒入手,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哦,不对,可能是平行宇宙中很多个世界,目前我们还发现不了量子世界的秘密,不过这也是件好事不是吗?处在未知里,才有空间留给人类探索。而宗教之于量子物理,少了那份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所以在有的科学理论被证实以后,宗教会说看吧我们的神早就预测到了。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七)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对科学史,各类稀奇古怪的专门史一直很有兴趣。看到德布罗意波发现的那段。
这种文笔很能勾起人天然的好奇和冒险心理。感觉仿佛处于一个架空的鸿蒙未开的世界,亲眼见证魔法般的改变如何被触发,又如何揭开一个美丽新世界。能写出这样的过渡文字的人,你可以觉察到是由衷痴迷于这些科学理论的。也就是刘慈欣《朝闻道》里面那种热爱。作者是个中国人也确实比较难得,想想国人科普作品有多少是当填鸭教材写的。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八)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对科学史,各类稀奇古怪的专门史一直很有兴趣。看到德布罗意波发现的那段。
这种文笔很能勾起人天然的好奇和冒险心理。感觉仿佛处于一个架空的鸿蒙未开的世界,亲眼见证魔法般的改变如何被触发,又如何揭开一个美丽新世界。能写出这样的过渡文字的人,你可以觉察到是由衷痴迷于这些科学理论的。也就是刘慈欣《朝闻道》里面那种热爱。作者是个中国人也确实比较难得,想想国人科普作品有多少是当填鸭教材写的。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九)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从光的微粒说到波动说到波粒二象性,我们看到真理一直在变,世界观一直在变,这得益于无数科学家的求知欲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使我们不得不保持谦虚和学习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每一次改变可能带来的认知更新和升级!直到量子理论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认知,不是更新,没有升级,而是完全否定了世界的本质--即世界没有本质。你以为你看到事物本质的时候,本质已经发生变化!事情虽然已经发生了,但是在你开始注意到它的时候它又改变了!被记载下来的历史,早就不是真正的历史了!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信命!上帝是个掷骰子的家伙,没有命中注定!当你走上命中注定的道路时,就已经偏移了原来的轨道!也就是说,我们的宿命,完完全全由自己决定!有趣的是,量子理论传达出来的思想和中国式的圆滑外交有共通之处,且这种思想在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似乎都很受用!更有趣的是,当你以为你读懂量子理论的时候,你就没有懂了!近乎玄妙!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十)
这是个划时代的宏大理论,真的不容易写好。想写成科普,也是超级难。我理解。
我写这个书评,完全是因为感激你的努力。但是作为科普读物,我觉得不成功。
熟悉这个领域的,估计不会看。
不熟悉的,估计很难看懂。
我当时看这本书,起源于亚马逊推介时候的俏皮内容节选,其实看起来很辛苦。
我不想写了,为啥豆瓣要强制字数。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十一)
抱着朴实的科普级别来读这本书,可是作者似乎是有心要让你把量子物理学学通学透,他举例子讲解波函数坍塌这一章纵横文史,我从来没有比这一刻更清晰的认识到波函数的坍塌,从公式到形象,从物理实验到现实运用,醍醐灌顶,任罗贯中、海森堡谁捧起这本书不夸一声“绝”。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文理双绝的人,在书里的讲解深入浅出,用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提三尺剑立不世功名”、“经天纬地的巨构”,把史话的厚重感一一陈铺。
这本书更注重的其实是量子物理学的起源和学术辩论,里面有一节讲到了著名的“巫师会议”1911年的第一届索尔维会议、还有在物理书里看过的“物理学全明星梦之队”的世纪照片。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十二)
今天是电闪雷呜,万物复苏的一天。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连滚带爬上当受骗的读完了这本《量子物理史话》,谁说它不是一本物理学的书?谁说的?!骗纸!
其间大量的物理效应就不细表了,也无法表,因为根本没看懂。
我比较喜欢“量子意识论”和“多宇宙学说”或者说是“多历史学说”,也无心去探究到底谁说的是真相,科学与哲学甚至佛学,对我来说,都只是帮助我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些理论而已,谁对谁错,并不那么重要。因为认识世界,本来就是很主观的嘛。
也很喜欢那个概率论的说法。人本身也是由大量最基本的粒子构成的,人的意识也可以说是科学家们发现的最复杂的算法结构。注意到没有,人的意识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算法结构!!!最复杂的算法结构意味着什么呢,这么说吧,组成的所有物质都带有能量,也就是说,意识本身是一种非常非常强的能量。这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发现了上帝是谁?上帝tm就是人自己呀!!!我自己yy而已。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在宇宙之外有比人类更高维度的空间和生物的存在,因为这样,精神才有可依靠的地方。
读完这本书,发现只是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与神对话》这本书里的观点是正确的。《与神对话》里的神说,你现在的生活是你创造的,你想要什么,你都可以获得,因为人就是创造自己的过程。概括起来说,想法、话语、行动都是人向宇宙发出来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侓,它们最终都会回馈到你的身上。用佛学来讲,是不是就是那句,人在做,天在看 呢?
这样来看,想要财富自由,还是要努力呀。
虽然霍金说上帝常常把骰子扔到看不见的地方去,努力未必会成功,但至少意味着成功的概率会相对大一些些吧。也虽然不努力也未必不成功,只要我有个成功的爸就解决问题了,但这个概率也相对较小呀呀呀。
读这本书我最爱的是薛定谔的情史,而不是他那只猫。他的情史读起来要比猫容易多了。原来科学家也是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情人的,哈哈。
波尔和玻恩我根本分不清是谁。
那个出了十几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验室很牛逼 ,那位物理学家导师是培养人才的高手 ,但我不记得他的名字。
量子物理史話读后感(十三)
长大了要做科学家,这估计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我也曾这样想过,还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脑海里还没有“程序员”这种词汇。
科学家,多么有趣多么伟大的职业,能够探索自然,发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于是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一本叫做《奥秘》杂志,还有学校图书馆的天文学的书也看了很多(图书馆太小,其实没几本)。记得有本书里面有关于1986哈雷彗星记录,于是我算了一下感觉2061也有一次(书上有讲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是75年(精确点是75.3年),1986+75=2061),后来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下一次哈雷彗星到来的确切日期是2061年7月28日,和我算出来的年份一样(那时候还没有学过小数,没法算出具体的日期),这件事竟让我兴奋了好几天。现在看来,这种兴奋和科学家发现某种规律或者推导出某个公式其实差不多。
只是,和弹玻璃珠一样,今天你爱不释手,明天可能就被放到墙角不管不顾了。慢慢的,接触的东西多了,做个科学家这想法也逐渐被放到了角落。再往后,多少年都没在想起这件事。
若不是最近看了《量子物理史話 上帝擲骰子嗎?》,估计这种“遗忘”会一直持续下去,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再想起。所以,我说,如果再早几年看到这本书估
计都高考填报志愿什么的都会受它影响。但其实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因为这本书是去年(2014)3月份才出版的,很多事情,其实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量子物理史話》讲述了量子物理的大体发展过程,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开始,到经典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萌芽、发展和现状,可以完全当作一个量子物理的科普来读。也是在这本书里面我第一次听说“思想实验”,知道海森堡,知道薛定谔的猫……书里面的番外也刷新了很多之前的认知,比如伟人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完人,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只是当他们的成就足够伟大的时候外界的大部分人都只会在乎他们的成就了。
人类一直在探索,从两千多年前的阿基米德,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也正是因为这些杰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人类社会才得以快速发展。
整本书越往后就讲的越玄乎,到最后就是超弦(superstring)了,给人的感觉就越来越不像之前所认识的物理学了,很多事情变成随机的,而非由因而果。有个电影里讲“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或许就是这层意思。不确定性,科学家们开始考虑上帝是不是一个玩骰子的赌徒,而所有的事情都只是一个偶然。
最近和小伙伴的聊天话题也是从天南地北的会聊到这些事情上。人类的认知在不断的提升,同时也认识到我们所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少。于是,知识爆炸:几千年前,稍微懂点自然规律的人就可以是先知,到我们的父辈都还可以完全精通某个行业,而我们,很多努力也只是为了保持不落伍而已,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得不依赖百度Google。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父母的职业到底是什么的(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生、司机开车、医生看病……),而我却很不确定在我孩子十岁前是否能够理解TA父亲的工作了(程序员写程序?系统分析师?架构师?框架?类库?封装?);谈到人类发展的加速度:我们在农业社会经历了几千年,在工业社会经历了几百年,而在信息之后仅经历了几十年就得到了如此巨大的发展。每一次更新换代的间隔越来越短,摩尔定律,后摩尔定律。这种加速度对于人类来讲文明的一种标志还是一种负担?;谈到一个段子:出现一种知道故意欺骗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其实想想也是后怕;又联想到自举的可能性,人类能否创造出智力等于或者超过人类本身的机器,也就是某种东西是否能自发地创造出和他本身一样优异或者超过它本身的东西?想到编译器的自举技术可能例外:gcc能够编译出一个性能更好的gcc,但又突然想到这是因为gcc是人类创造的,而至少目前而言人类的智力是优于gcc本身的。
想想这些就感觉复杂,以至于让我在这深夜还写了一篇这样的口水书评(我又想多了,这些事情不是我该操心的)。到最后,我也开始相信上帝是个赌徒了,他擲了个骰子,我捡起来一看,上面写着“程序员”!当然,也相信有另外一个我做了科学家,他写了篇书评《其实我小时候也曾想做一个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