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三侠五义》读后感摘抄

《三侠五义》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5 06:25:24
《三侠五义》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05 06:25:24   小编:

《三侠五义》是一部关于义侠精神的传奇小说,主人公三侠在抗击邪恶势力的过程中,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丰满,语言优美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书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值得一读。

三侠五义读后感第一篇

蒋平是可以被塑造的形象,神来之笔。

艾虎的形象是个败笔,感觉很屌丝的形象。

展昭写着写着被写没意思了。

严查散的位置不如给蒋平来做?

韩张的形象很好,有点外国影片《杀手来昂》男主的味道。有点儿故事的。

不喜欢白玉堂,过于幼稚。

包拯的年龄和地位有点儿不符,感觉很难把握的一个形象。

欧阳春蛮有趣。

三侠五义读后感第二篇

都说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我是从听林晁明粤语评书开始关注的,评书听了n遍,这个月终于买了这本书。写明是作者口述,后人加工创作,但是文字功底非常不错,情节跌宕起伏,层层设置悬念,有案中案,比起现在当红的网络剧和网络小说也毫不逊色。全书的基调是浪漫主义的,虽然有白玉堂英雄英年早亡,但灵魂人物蒋平自出场以来就非常活跃,很惹人喜欢。善恶有报也贯穿全书,书中看到了宋代,更广泛的说是古代官场现形,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也很有鲜明特色。百度后才知道续作远不如此书精彩,后面的也不打算再看了。

90年代香港包青天电视剧就以此为蓝本收获了超高收视率,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的元素可以挖掘再拍。像颜查散与白玉堂就可以单独写个剧本了。本书闲时看一下也是非常浪漫的。

三侠五义读后感第三篇

听评书《三侠五义》,看电视剧《包青天》,从小耳濡目染下,让我对南侠展昭、锦毛鼠白玉堂等英雄侠客钦佩不已。他们劫富济贫、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的形象深入我心,成为我头脑中抹不去的记忆。但他们的真实文学形象如何?是否与评书、影视剧的描述一致?除了这个书名外,还有《七侠五义》,《小五义》,这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此书。 原来,《三侠五义》是清朝评书家石玉昆所作,他擅讲《包公案》,遂将其重新整理成120回的《三侠五义》。而《七侠五义》是另一位清朝学者俞樾将《三侠五义》的第一回狸猫换太子改了一改,后面纹丝没动,重新装订的书。《小五义》等是后人根据石玉昆的手稿创作而成的。三侠五义中的三侠指的是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和丁氏双侠,五义是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而七侠五义,将丁氏双侠,一分为二,并加入了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成为了七侠。小五义则是本有的小侠艾虎,外加五义的后辈,即钻天鼠卢方之子粉子都卢珍、彻地鼠韩彰义子霹雳鬼韩天锦、穿山鼠徐庆之子山西雁徐良、锦毛鼠白玉堂之侄玉面小专诸白芸生。 从行文用墨上来看,《三侠五义》语言精炼,人物形象生动,叙事自然和谐,将包公,颜查散,三侠和五义的一众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锦毛鼠白玉堂,行侠仗义,却心高气傲,为了一个御猫的称号,智盗包公三宝,活捉展昭于陷空岛,而后帮包公办案,身陷囹圄,惨死铜网阵,让人刚刚喜欢就不得不挥泪告别,颇为惋惜。 《三侠五义》虽说有那么多豪杰义士,不过侧重点主要放在包公,展昭,蒋平,白玉堂等人身上,这也是电视剧中其他人物出场不多的主要原因。 在这部小说中,狸猫换太子,包公智获三铡刀,五鼠闹东京,乌盆案等经典故事均出自此。想一探究竟的书友推荐一观。 备注:《七侠五义》只有首章不同,可以对比看看。除此之外的《小五义》,《续小五义》等续作,语言粗糙,叙事啰嗦,除非想了解故事发展,否则不推荐阅读。唯有这本《三侠五义》,经典中的经典,一定要读一读。

三侠五义读后感第四篇

这本书里面有一个章节讲的是穷书生严查散和他的书童雨墨去进京赶考的路上与白玉堂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里面前后吃了三次饭,这三种吃法正好代表了三个世界的人。

第一次雨墨和颜查散刚刚出门,因为雨墨知道他的主人严查散家境贫寒,要想用手里的几十两银子顺利到达京城,只好精打细算,他们第1次住店,选了一个价格最低的房间,然后要了几个馒头,两个人勉强吃饱。我姑且给这种吃饭的方式命一个名叫做无产阶级的吃法。这类人吃饭只求吃饱,而没有过多其他的奢求。

第二次则是雨墨和他的主人遇到了一身穷人打扮但实际上出身豪富家庭的白玉堂,严查散请白玉堂吃饭。其实请了两次,因为程序都一样,点的菜也都一样,所以就算做一次吧。白玉堂点菜,点了12两一桌的上等酒席,10年的陈年绍酒,二两一条的黄河红鲤鱼,有意思的是菜上了之后,白玉堂只夹了几筷子红鲤鱼,喝了几杯酒,其他的都不吃。我姑且给这种吃饭方式命一个名叫资产阶级吃法。这类人吃饭只求高兴而不求吃饱,当然也不在乎花钱。在这两次饭桌上,作为无产阶级的雨墨看到资产阶级的白玉堂用他主人同样是无产阶级的严查散的钱这样点菜和吃饭,简直是欲哭无泪,就吃两次饭,就把严查散一路准备的盘缠都给吃光了。

第三次则是白玉堂和严查散结拜为兄弟之后,书中说这次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点一大桌子吃不完的上等菜,而是点了几碟刚好够吃的菜。我姑且给这种吃饭方式命一个名叫做中产阶级的吃法。这类人吃饭讲究的是追求性价比,花不多的钱,吃到最满意的饭菜。大部分城市的白领吃饭都是这种吃法。

这篇文章想说的是,处在中产阶层的都市白领经常会误以为追求性价比的这种吃法就是世界上唯一正确的一种吃饭的方法。然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正确的点菜吃饭方法,你如何点菜仅仅是取决于你身处社会的哪个阶层。你如何点菜的习惯也能让别人看出你是处于哪个阶层。这个世界太多的看不惯和不理解,仅仅是因为你和他并非同属于同一个阶层。在你这个阶层看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别人的阶层里看起来就觉得很荒谬;同样的你看起来很荒谬的,是在别人的阶层却是天经地义。

我们看起来似乎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是实际上这个大世界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小世界,或者更多。

三侠五义读后感第五篇

看到包拯上任初期的一个案子。这个案子有点魔幻色彩,那么怎样让鬼魂开口说话为自己申冤,而且还要让读者接受这样的设定?这就要再写作之初,问上一些问题。首先,如果鬼魂能开口为什么不直接找包拯,或者托梦或者附身到活人身上?再者,虽然只是一个小案子,但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才能让案件发生的合情合理,让读者找不出逻辑错误?最后,怎样让读者的心随着正邪的较量而跟着一波三折最后皆大欢喜? 这个小插曲的主人公是一个代表着人心善的一方名叫别古的老人。书中是这么描写的“且说小沙窝内有一老者姓张行三,为人梗直,好行侠义,因此人都称他为“别古”。与众不同谓之“别”;不合时宜谓之“古”。原是打柴为生.皆因他有了年纪,挑不动柴草,众人就叫他看着过秤,得了利息大家平分。开局用寥寥数笔就把即老实忠厚又侠肝义胆的人物形象描写的丰富又形象。这样一来,后面他的嫉恶如仇就合情合理了。具体是怎样表现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作者的炒笔生花了。特别是别古三次上公堂为冤魂伸张正义。第一次,乌盆悄无动静,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本来一个物品开口说话就违背常理,读者心里也和故事里的其他人一样,笑笑就算了。第二次,别古再击鼓鸣冤,本来事先说好,也贴了神符,结果乌盆还是叫唤不应,这是大家就认为别古是在捣乱,认为鬼魂这种东西不过是人在装神弄鬼。别古被包拯下令打了十大板,这也算是为支持无神论的人出口气,想必读到的人必是拍手叫好。第三次别古还是要再为乌盆出头,这时别古的行为才响应了开头介绍人物赋予他的外号也符合任何一个正义之士的表现。看看第三次他又是多么狼狈。他却又不敢伸冤,只得从角门溜溜啾啾往里便走。只见那边来了一个厨子,一眼看见便叫:“胡头儿!胡头儿!那老头儿又来了"。这里作者安排了衙门里的一个厨子这么个角色,从侧面反应出了别古来的次数太多,闹得人人皆知,另一方面这个厨子称呼他为那老头儿,也写出了众人对他做法的嘲笑。读过让人又好笑又心酸。就这样,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波折,读者从开始的质疑,期待,失望,愤怒,急躁,到现在的无可奈何,心生不忍都被作者的笔杆子给搅和出来了。我认为这是写鬼怪故事也是一切虚构故事的制胜法宝。你想让大家接受石头开口说话,神像款款下神台,仙姑爱上贫苦小子,就得让大家在心理上一步一步自我说服。故事人物是假的,可是读者的心理活动是真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到读者火冒三丈,气急败坏,痛心疾首,咬牙切齿,心生恻隐,紧张不安,无处发泄,五迷三道时,已经是愿者上钩了。 读到这里有感而发,是以记录。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