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摘抄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20 21:55:23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8-20 21:55:23   小编:

《见字如面(第二季)》是一档真实感人的节目,通过信件的方式让不同背景的人相互了解并产生共鸣。节目中的情感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节目,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一

1、爱与不爱的热烈与绝决:如于凤至写给赵四小姐同意她与张学良结婚的信充满暗示:“当你听我说要把孩子抱回大帅府,由我代你抚养时,你感动得嘴唇哆嗦,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你叫了一声“大姐!”就抱住我失声哭了起来……”

2、生离死别的巨痛与隐忍:如抗日英雄的妹妹写给与哥哥同归于尽的敌人之妻的信令人感慨万千:“我们的母亲,她只有感伤地仰望着漫不经心的江水和惨淡的月色,让惨痛的回忆敲打着她年老将断的心弦。然而青春多情的你,片片的樱花,也会引动相思……”

3、令人喷饭的奇趣逸闻:如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辞职信大骂“北京是个臭虫窠”:“无论何等高尚的事业,一到北京,便都染了点臭虫的气味。我已经染了两年有半了,好容易逃到故乡的西湖、鉴湖,把那个臭气味淘洗干净了。难道还要我再作逐臭之人,再去尝尝这气味吗?”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二

2018年10月22日,我拒绝了糟糕的企业文化,放弃工作,满腹失落也斗志昂扬的到闺蜜家寻求安慰,她说,正好,送你本书。于是我拿到了这本见字如面第二季。 常规的读法,目录,梗概,重点,目前还没看完。但是这本书到我身边的时机真是恰到好处,让我在秋季突如其来的降温中如同坐在篝火边上,被照亮,被温暖。关老师在序言里写,总要坚持点儿什么。而这本书里选的书信,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坚持,自我,气节,爱情,亲情,甚至生命……有些可以读到坚持的内容,有些可以读到坚持的原因,有些可以读到坚持的方式……不一而足,却都让人动容不已,值得迎着晨曦开启这一天,也值得挑一盏夜灯慰藉自己。 这点坚持,也许不足以称之为信念或者信仰,但一定是莽原上一点可见的星星之火。这点火也许不足以成燎原之势,却能够在生命的某些时候成为全部的力量。我们常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而就是这样复杂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艰难的时刻,在那一刻,这点坚持的光芒就能照亮你整个的人生。

听过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那是因为那些道理不是自己的;看过那么多坚持,不要觉得遥不可及,不要让自己的生命沉沦在混沌的世界里,不要放弃找寻自己的坚持。找到ta,你就找到了足以支持一生的温暖。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三

《见字如面》(第二季)分为生死、挂念、苦情、爱恋、知行、锋芒、热血、古韵八个章节,虽各自独立,但读来感觉各有交融。看过这一电视节目的观众对内容肯定格外熟悉,这本书就是运用另外一种方式将这些书信及解读进行呈现与保存。每一篇书信短小简洁,内容在情感和历史上却都很厚重。

“人在写信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发表,而是具有特定的交流目的,信息真实有效的成分比较多。”《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在序里这样提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于某些信件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好奇心,除却窥私欲作祟,还有就是在特定情形下信息的真实性。

虽然序里说写信的时候不是为了发表,但其实书中所涉及的书信,有很大一部分,书写者在书写的时候有抱着公开发表或是允许公开的态度在撰写,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写信时所扮演的角色不单纯是生活中的他们自己,更多是背负着自己所独有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角色在进行书信往来。多封书信为古时统治者与“敌对者”或是今人借古讽今,模拟与古人进行书信交流,那封信本身就是他们的武器,又怎会不公开“亮相”,以达目的呢。

在每篇书信的背后,都有摘录每场节目的嘉宾对于书信里的人物及背景环境等背后的故事进行更多的补充与注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单纯一封信是不太可能将一件事或一个人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虽是短短一封信,但铺展开来,却能看到书写者某个时段的某一些投影,因为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所以很多信里的希冀,你是能够知道最后实现了没有。那些爱恨情仇征战掠夺待到最后是怎么样一个结尾,说不定只看了标题,你就已经知道答案了。所以相对来说这不是一次轻松的阅读,或者可以说会比较沉重。

和小说不同,这本书可以随意跳读。每一篇文章就是一封独立的书信,很多读者可能会想要先看自己感兴趣的那几封信。所以除却总目录以外,在书中为每个章节设计了独立页面,以深蓝色为底,这样从书籍侧面(书口这一边)能很快进行定位,进行特定章节的阅读。这一设计真是大大方便了读者的选读跳读。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四

不仅仅看了这本书,还看了这个综艺节目,真的是感慨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这是需要有深厚情感的。这是一本书信集,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用心去阅读的书。这让我们感受到书信的温暖。在我们这个到处充斥着电脑手机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是那么的不真实。所有的感受都是通过手机去获取,很多的工作也基本上不用去书写,感情的表达也变得那么的脆弱。同时,很多的字大家也都不会去写了,也不认识了。这本书信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书信里有家国大义:甲午海战开战前,经远舰二副陈京莹预感到人生将尽,在家书里解 释,“一直拿着国家的俸禄,也就没有了退路。”经远舰在甲午海战中 遭到四艘日舰围攻,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阵亡后,陈京莹毅然接 过军舰指挥权,最终不幸中弹牺牲。舰上水手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仍 然坚守岗位,继续向日舰发炮还击,直至经远舰沉没,全舰二百七十多 名官兵除十六人获救,其余全都壮烈殉国“那天你父亲哭得就像个娘们儿,花园的草看到了,你父亲可以拔掉;树也看到了,你父亲没办法,他们受《植物法》保护。杀人的心都有,却奈何不了一棵树。力拔山气盖世,时不利兮树不逝”。

书信里有爱情故事: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故事。而通过他们之间的书信,不仅看到了他们炽烈的爱,也了解到陆小曼的心境。她在那样的情境下,下定决心离婚,与徐志摩在一起,也是鼓足了勇气。她对徐志摩说:“在我不认识你之前,我的思想,也同她们一样,我也是一样没有勇气,一样的预备就此糊里糊涂地一天天往下过,不问什么快乐什么痛苦,就此埋没了本性过它一本子完事的。自从见着你,我才像乌云里见了天,才知道自埋自身是不应该的,做人为什么不能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呢?”这是陆小曼追求心中所向往的勇气。

书信中有致歉信:这封信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相关报道中,那篇“范跑跑”报道的作者向报道当事人范美忠的致歉信。吴聪灵的这封致歉信,或许是为了治愈他人,更重要的是,她是了自己一个治愈的机会,这也是一种认识错误,并愿意改正错误的勇气。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五

循着纪录片的曙光,我渐渐爱上了这种过时但不过气的沟通方式——书信。曾几何时,我们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有的只是这种一两张纸的信息传递方式,将满腔的热爱与关注挥洒在这种遥想之中,信的这一端是父母、朋友,信的另一端是自己,尤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笔一划书写的是对对方的无限思念。 见字如面,这四个字经常被用在书信体中,正如小时候被教导的“字就是你的门面”,有了门面,你就可以抛头露面了,就可以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通过自己的双足立于地面上,即使在一去不复返的潮流中,你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清醒与独立。 儿行千里母担忧,在这本书中我体会最多的仍然是人皆称颂的母爱,也许母子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千山万 水都无法隔绝的,就算你我不是迷信之人,也相信在千里之外,母子也是有感应的,感应天感应地感应你的父母。尤其在那烽火连三月的季节里,你的一封信哪怕是猴年马月寄出的,也表示着当下你是平安的,你对故土是依恋的,你对时光是敬畏的。当然,我们不主张每个人都将有限的时光用于遣词造句,而是有话当面说。 虽然已经过了鱼雁往来的时代,但是我们仍然发现天涯渐远是不可逆转的。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下,我们即使有了电话、有了网络、有了手机,但沟通方式仅限于口头,很少有书面形式的庄重与考究,特别是对于上一代人,他们本来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往往口述,以秀才、举人的文笔进行润色,由此起到了文化传播、延续的客观效果。 相比于《见字如面》第一季,第二季在选择书信上更突出了“牵挂”,此处不仅有苛刻的挑选标准,而且有文化大咖的助阵,让更多的人看见、读到,而不是局限于寄信人与收信人之间,体现的是对人文的关注,启发了受众的深度认知,如果由此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则是皆大欢喜的意味。 全书不仅有白话文,而且有文言文,涉及了孔子、司马迁等历史大牛,他们的作品比起当代而言,更是穿越了几千年,流下的都是精彩,流下的都是经典,我们读之感觉到先人的智慧与勇气,那些从心里流出的文字必然回流到更多读者的心中,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我们的文明烛照整个时代,不也是功德一件吗?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六

人在写信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发表,并且具有特定的交流目的,信息真实有效的成分比较多。把这种心编辑成书,一定是一本有价值的书。——关正文 如今电视台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嘻嘻哈哈赚取观众爆笑的同时也取得了超高收视率。但,也有一些综艺以静制胜,没有喧闹的内容,只有满满的深度与内涵,它们的诞生不是逗笑观众,而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见字如面》就是如此。身为前两季节目的重视观众(我全家都是忠实粉丝),出了书籍版是一定要收藏一本的,随时随地拿出来看一下! 我想说,在第一部分“生死”中,就埋下了一枚巨大的催泪弹。开篇就是周迅阅读的太平轮脱险旅客周侣云写给父母的信。一九四九年承载近千名乘客的太平轮沉没,船上932人遇难,仅有38人生还,周侣云正是其中一员。这封信是她获救次日写下的,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女孩亲历这场浩劫的惊慌无措,哪怕周侣云获救后,也并无喜悦,因为在信里我们知道了,帮她找到救生衣、教她游泳的表哥死在了这场灾难中。“我看到功哥的父亲走来,他要哭了,但我有什么办法安慰他呢”,这种内疚与无助让观者听者无一不留下热泪。梁文道先生也深度解析了周侣云的心理,其实她和很多灾难的幸存者一样,没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因为他们会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死了,我却能活?尽管幸存者没有任何责任,但他们却会被负罪感牵绊。但,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人性的意义,我们有情感,我们与他人有着感情上的通感与共鸣,此刻只想紧紧拥抱着小姑娘,和她说:逝者如斯,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你的人生还很精彩还很长。 还有白血病患者李真写给母亲的催泪之信,嵇康写给山涛的离别之信,简媜写给孔子的奇妙又现实的信…每一封情真意切,引发读者的无限思考。书内贴心地放置了二维码,扫码听名家朗读,还有更多背景史料的延伸,专家的深度解读,绝不仅仅只是一封信这么简单,信中,有着写信者与收信人的悲喜人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沉下心,认真阅读,去感受。 我想以我最中意的郁达夫写给王映霞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最重视的,是热烈的爱,是盲目的爱,是可以牺牲一切,朝不能待夕的。此外的一切,在爱的面前,都只有和尘沙一样的价值。 真的说到了我的心里,好书,要推荐给每一个人。相信在书中你也可以找到说进你心里的话。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七

因为收看过几期《见字如面》,所以我对这个节目还是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正如这套节目推出的初衷般,它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为观众们打开历史节点,见证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触碰那些人物的情状社会风物,领会蕴藏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喜欢于这个节目中关于人性情感的剖析,我在看到《见字如面》第二季---永不消逝的挂念这本书册时迫不及待地投入了阅读。“朗读众生甜苦,重温肝胆真情”。冲着这个主题,我于书中的字里行间捕获着写信之人想要借助信件表达的感情。尽管书册文字的内容没有了现场视频播放时的直观立体,但是文字蕴藏着的深意也让书籍诠释解说了《见字入面》视频中很多无法激发的读者共鸣。尤其是书中还增补6封未播出信件,恢复被剪嘉宾访谈,49封珍贵书信,涉及54位历史名人------无疑,它有着别样的看点耐人寻味。

生死,挂念,苦情,爱恋,知行,锋芒,热血,古韵这八个章节的相应书信集锦带领着我们书外的读者迈步于曾经的过往。看写信人的情感流露,品书信背后的背景历史。其中的书信既有着跨越历史长河的帝王将相,也有着今时今日生活着的平民百姓。虽然每封信的书写者有着不同写信心境,但是书信中的文字却自然而然地流露着她们书写信件之时的真情。酣畅淋漓地读罢全书,我还依然心情起伏跌荡,感触满满,联想多多。对于我们今时今日的读者,我们在读着《见字如面》时可以非常鲜明生动地捕获着写信之人的所言所想。因为书中不仅仅有着信件文字的分享,书中还有着写信之时的时代背景介绍,主持人对于信件内容的感悟分享。事实上,书中还针对于古人的信件有着相应的翻译解析。所以我们哪怕对于原文信件无法真正地内容把握,也可以借由着译文有了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理解。

在这本书中,我觉得我对其中的好几篇信件印象深刻。类似于陈难写给美惠子的那封信----我现在应该以什么来安慰你?这封信是一位中国护卫英雄的妹妹写给敌方妻子的信件。虽然她们素未谋面,但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让她们借由着书写搭建起了情感的桥梁。没有仇恨,有的只是对于和平的渴求,有的只是对战争的无声抗诉。信中情真意切,引领着我们感受当事人流泪的伤痛和对战争的痛斥。

以信为媒,直抵人心。《见字如面》引领着读者感受信中的真情,信中的想念,信中的递升------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这是唐陈玉兰《寄外征衣》中的诗句;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这是宋陆游《渔家傲》中的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唐杜甫中的诗句;“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这是唐刘兼《征妇怨》中的诗句……这些古人遥寄书信或等待书信时写就的诗句,让人体会到等待回音的无奈与焦心。

中国古文化越来越不受重视,虽然近几年也不断看到学校组织学生举行“拜孔子”,但这种流于形式地推崇古文化起不了任何作用。但最近中央台有两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诗词大会》及《见字如面》,是我戒掉综艺之后仍愿意为之花费时间的两个节目。观看《诗词大会》时除了会对参赛者渊博的知识艳慕之外,对中国古诗词的美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见字如面》则是请知名人士朗读古往今来的一些信件。当然朗读前后都有会介绍信中人物及背景,促使你对书信更能感同身受。

这本《见字如面》是第二辑了。本书共分为生死、挂念、苦情、爱恋、知行、锋芒、热血、古韵 八大版块。每版收集四到七份书信,每篇书信都附有二维码可以倾听名家的深情的朗读。

本书中收录在苦情版块中的于凤至写给赵四小姐《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让我不禁动容。张学良在父亲张作霖地安排下与富商之女于凤至成婚,彼时于凤至年仅18岁,张学良只有14岁。于凤至既是妻子也是大姐,随着张学良年纪、视野渐涨,对这桩婚姻越来越不满,但于凤至凭着自己的贤良淑德赢得张家上下一致好评。 后来张学良遇上赵四小姐,从此张学良的世界多了一个赵小姐。于凤至对于此事的隐忍大度让张学良感动不已,三人相安无事。直到张学良被软禁,于凤至因为疾病赴美医治,为避免张以探亲为由出国,于凤至只得写信声明与张学良离婚。但婚后一直以张夫人自居。

这封信是写给赵四小姐的,心底里对赵四小姐是有恨的吧,但不能小家子气,心里泣血却不能表露出来,所以那句“那天沈阳大雪纷飞,我从汉卿言语的偶尔流露中,得知你已产下一子。”这话说得云淡风轻,赵四小姐看到此处估计心里在呕血,但是换个角度想,面对赵四小姐她还能拿出大家风范,确实是值得人钦佩。

信件其实是很私人的东西,因为写信人当时不会想到会公之于众,也将写信人的心理暴露得最彻底。也让我们从另个方面了解写信人。这是绝佳床头书,适合反复翻阅。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九

在这个信息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信件似乎成了人们用来感怀时代变迁的一个不起眼的,已经半只脚迈入历史行列的的物件。

你,有没有给谁写过信呢?记得高中时期,因为与最好的朋友考取了不同的高中,手机还不像现在的学生一样人手一只,公用电话也并不能聊些太私人的事情,每周一封信,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最佳选择。到了大学,虽然手机开始变得人手一只,但由于朋友学校的严密,手机出现在她手上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们还是一直保持着写信的习惯。至今我们仍各自保有所有的信件,即使天各一方,少有联系,但我们两的情谊,早在那一堆信件中变得无比牢固,无需多言。

《见字如面》,初时遇见,便是满心欢喜。书信时我们在现在通讯发展迅猛前,最真诚的沟通工具。一封书信,承载着写信人对家中父母妻儿的牵挂,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一封书信,写尽了“生死”、“挂念”、“苦情”、“爱恋”、“知行”、“锋芒”、“热血”,一个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一个朝代兴起而又陨落的历史,一段段更为鲜活真实的历史,就这样在书信或柔软或刚硬的笔触中,变得丰满起来。

关文正,《见字如面》的节目原创人,《见字如面》的主编。是他带着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条通往鲜活历史、直抵人心深处的道路。我相信每个对《见字如面》节目痴迷的观众,必定也是人手一本《见字如面》。因为这样的有温度的文字,适合放在床头,时不时地细细品读,一遍又一遍。

要说第二季中,最触动我的一封信,应该就是台湾作家黄春明写给儿子黄国峻的那封寄往太难过的家书《国峻,我知道你不回来吃晚饭》,在节目里第一次听李力群老师读这封信的时候,内心已是心潮澎湃,也早已泪流不止。那一句“我们知道你不回来吃饭,就没有等你,也故意不谈你,可是你的位置永远在那里。“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便从目录中翻找到了这封书信的位置,想着再次阅读。文字呈现在眼前,李力群老师的声音也犹如在耳。在书信的结尾处,还有二维码供你扫描,让你再次回温,读信人的语言,赋予这封书信更多的深意。

《见字如面(第二季)》中共收录了42封书信,等待你去一一拆开。最后借用关文正老师的话作为结尾。

“把这种信编辑成书,一定是一本有价值的书。”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十

《见字如面第二季——永不消逝的挂念》这本书是现代著名的人物的书信,由大牌明星朗读。这些书信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尘封已久的故事,岁月沧桑,人生几何焉。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往往来的不容易,天涯渐远,来日方长,这些民国时期的书信已经成为远去的回忆,看着这一封封感情真挚的信笺,仿佛看到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宛如就在眼前。民国时期的女子,在烟水迷离的江南走来,满身的荷风细雨的清雅,感情细腻,情真意切。他们与艰难的乱世寻找爱情,风尘喧闹,爱恨相拥。是一生一世的情牵,在最好的年纪爱上最爱的人,姻缘始终,命里注定。

通过他们当年的情书,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展现出一幅生动、细腻、感人的民国爱情画卷,演绎出时代的烟尘、命运的迁徙、爱情的悲欢。通过这些真挚热烈内容的书信,为我们全面提供了在那个纷纭动荡的年代,男女之情爱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那个年代,青年人奔放的思想,在书信中倾注了无限的情愫。

在年轻人的感情世界里,一段与爱情有关的记忆,就在这一封封情书之中,寄托着一份纯真感情,多么美好的思念。读他们的感情故事,回味爱情的美好,感悟自己的人生。在这些情书中有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并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满怀憧憬和期待。

这些书信展现出民国时期人的情感生活画卷,能够引起我们现代人的共鸣。鱼书早寄慰相思,你安然无恙乎,愿你依然快乐如意。

《见字如面》第二季以“生死”“挂念”“爱恋”“知行”“锋芒”“热血”“古韵”为八大主题,汇集了四十九封珍贵书信,仿若在沧桑岁月里又重新走了一遭,从中体会到一种最诚实的感触与情怀。

其中的书信真挚感人,台湾作家黄春明写给自杀身亡的儿子的信:妈妈知道你不回来吃饭,她就不想烧饭了,妈妈什么事都不想做,连吃饭也不想。我们知道你不回来吃饭,就没有等你,也故意不谈你,可是你的位子永远在那里。”

李叔同看破红尘,放下了世间的一切,成为一代宗师的弘一法师。他对找他来的日本妻子说:“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积累的声名与财富。”这是觉悟与慈悲的对白,是独特的认知与体悟。

通过《见字如面》中的每一封书信,我们读到一些最本真的故事,了解到藏在文字背后的一个个故事,每一封信都是写信的人用感情书写的,那些真挚感人的文字,说出了无限的思念。

这是一本值得我们阅读珍藏的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精神的收获。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十一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书信的书写格式还有如何填写信封。老师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然后把信寄给他人。 就这样,刚开始接触书信的我们兴奋地给爸妈、小伙伴、老师写信,我们向爸妈诉说着对他们的感恩和爱,我们跟小伙伴分享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我们向老师传达着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市里举行“我是小小作家”活动,我很开心的报了名参加,在活动中我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笔友,因为有共同的写作爱好,所以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学校里读书,但是我们经常书信往来,那时候收到对方信件时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那时我们一周要通两次信,一直到了大学,我们都有了手机,有了qq有了微信,可是我们的沟通却变得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 以前每一封书信里都饱含情感,但是现在聊天工具中,一个个表情和简短的问候话语,让我们有时候不知道如何回复下一句,只能丢过去一个表情避免冷场的尴尬。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见过书信了?你是否一直沉浸于快餐式的娱乐节目中?你是否一边喝着毒鸡汤式的公号文一边骂着社会如此浮躁?

《朗读者》在众多视频节目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哗众取宠的伎俩,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底蕴和内涵。给人更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让人慢下来思考,慢下来直面自己的内心。 而把这些饱含深情的书信整理成书籍,更有它独特的价值,书籍《见字如面2》与大家如期相遇。 本书共分了“生死”、“挂念”、“苦情”、“爱恋”、“知行”、“锋芒”、“热血”、“古韵”八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真挚的向读者传达着深刻的感情。 读公元102年班昭写给汉和帝的信,“整整三十年了,骨肉至亲生生离别,就是见了面彼此也不会相识了。当初跟着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经先后死去。”读到这里泪流满面,一个伟大英雄的妹妹在老年抑制不住内心对亲人的挂念,提笔给陛下写信,请求陛下在班超残年余生里准许班超活着回到故乡。 读白血病患者李真写给母亲的信,感慨生命真的好脆弱,原来到了生命最后一刻我们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骨肉至亲。“我可以坦然接受病魔带来的一切苦痛,甚至死亡,却真的不敢看您和姐姐抱头痛哭后那无助而又无神的眼眸,那真是比用刀碎心头肉还要难受啊!”读到这里心里异常的沉重,原来我们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好好活着陪在他们身边,不让父母担心就是最大的孝心。 《见字如面2》中共收录了42封信件,等你一一阅读,它会给你带来心灵的冲击,带来情感的升华,让你更深刻的理解人性理解生命。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十二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我收到最后的一封信上朋友写下的,从高中到如今,相识也有十几年的光阴,那个时候电话刚刚普及,可是习惯用文字交流的我们高中分开后经常通电话,但是偶尔我们还是选择这种最原始的交流方式。或许一封信,写的时候是一种思念的心情,身在远方的朋友何时才能看到写封信,而多久之后才能收到对方的回信呢?想起那首诗“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能够爱一个人。”或许,因为遥远,书信承载的感情更为沉重。

《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或许这样的旋律想起的时候,是一种久违的温暖,那些流传千年的文字,那些曾经最为私密的信件,经年已过,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却也不仅仅是书信本身的意义,更多的是一段历史,一段被我们忽略的历史,一段我们曾经遗忘的历史。见字如面,那些隐藏在芸芸众生之中的酸甜苦辣,那些埋藏于心中不敢言语的故事,终究有一天会与世人相见。书信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的时候它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而更多的时候那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信仰。

《见字如面》收录了百篇从古至今的书信,这些书信有我们所熟悉的沈从文先生写给张兆和女士的,那里记载着最美好的爱情“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所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爱情便是如此,今生有幸能阅读这样的一封信,也便相信爱情。很喜欢这本书收录的另一封信件,便是《与妻书》,多年前曾读过一段,也是念念不忘,或许因为这样的文字,是作为丈夫内心最深处的最真挚最温暖的独白,对他深爱的妻子最好的告白。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这里也记载了太多,《见字如面》这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挂念。

很喜欢这本书,收录的不仅仅是一封又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而是心中人们对爱情,对未来的渴望与珍惜。《见字如面》第二季一经播出,便深受观众的喜欢,不只是我们所熟悉的演员声情并茂的朗诵来传递这这份感情,更多的是我们的感同身受。在每一封书信的开始都会有一段简介,是对写封信的一段诠释,而每一封信后都有我们所熟悉的人对这些信件内容的理解。最喜欢的是,在自己看书累了的时候可以选择扫码听书,那些感动仍在。

《见字如面》,无论时间的长河怎样的流逝,那些曾在记忆中出现的人,那些值得的回忆,总会让我们念念不忘,见字如面,虽往事经年,回忆浓成诗篇,揉碎了思念。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十三

在现代化通讯手段兴起之前,中国人是很爱写信的。盖因古代社会里因出仕、游历、学习、战乱等因素众多,传递消息唯有书信一途。譬如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者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在纸张发明之前,写信是用竹木或帛,因此又有尺牍、尺素、尺书等多种称谓,比如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信件还有“锦书”“鸿雁”多种雅称或代称。比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信之所以重要而特别,还在于一点,现代化通讯手段传递的信息,多为即时信息,说过了就说过了,发出去就可以当时看到;而信件却具有某种延迟性,需要一字一句地写下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也有一定的时间来思考要写什么。所以即使是在今天,一封信件所承载的信息传递以外的东西,仍然无可比拟。能写信的时候,还是写几封信,只有信件才可以真正留存下来,并且足以把包括时光在内的很多“言外之意”都凝固于其中。

电视节目有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读信节目,邀请艺术家来完成对古今信件的演绎、述评,赋予信件以新的生命力,给当下的人以某种启迪或者影响。《见字如面(第二季)》可谓是这档节目的纸质版。这些书信的书写者,古今各异,家事、国事、天下事、私事都有,但共同点却在于,从信件中似乎可以瞧见写信人的神态、内心——所谓“见字如面”,大概就是指的这一层意思;而同样都是信息传递,现代化通讯手段比如电话、短信甚至于QQ、微信,却较少这方面的功能。二者还是不可同比的。

虽然没有看过《见字如面》这档节目,但是从《见字如面(第二季)》这本书的编写却可以想见很多。艺术家们不仅是在“读”信,而且还有讨论,还有附加的一些相关背景资料,对于信件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有利于读者对信件的内容、对写信人作更多的了解和更到位的把握。《见字如面(第二季)》收录了“生死”“挂念”“苦情”“爱恋”“知行”“锋芒”“热血”“古韵”八大主题的四十九封信件,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信件的内容多为私事,写信的时候一般只是为了和对方进行交流,所以多半能体现写信人的内心所思所想。当然,也正如《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所言:“人在写信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发表,而是具有特定的交流目的,信息真实有效的成分比较多。”这句话比较公允——但这指的是一般情形,而应排除的别有用心者。

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在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已经较少写信了,虽然有现代化通讯工具快捷方便的助力,但其实也不乏懒散的成分。信件的用途已经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等用途。不过,细细想来,虽然即时信息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但与信件相比,到底还是难免缺少了一些信息传递之外的深意。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十四

由实力文化团队打造的《见字如面》系列节目,在距《见字如面》第二季播出一年后,同名书由中信出版集团倾力打造徐徐面世。

书籍《见字如面》第二季(下无特别说明,余文用《见字如面》替代)紧扣同名综艺的主题,将甄选信件分成“生死”“挂念”“苦情”“爱恋”“知行”“锋芒”“热血”“古韵”八大类,在节目原本的基础上对信件做了增减处理,同时每封信配有“原音诵读(二维码承载)”“嘉宾对谈”和“资料增补”,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写信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地体会个中情绪。

在节目中,音乐打底,搭配嘉宾满怀赤诚的诵读,将一份份私密的情感恰到好处地投放至观众心头。而此次将视听语言转化成文本,是希望大家能更细致地品读这些有趣的“自说自话”,或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原本就存在于这世界上的一份私人诉说,它们并非“故纸堆”,而是曾真真切切地记录过某君的某个当下。书信的独特在于它自始便有着特定的投递对象,所以书信的文字或许细碎,却更真切,它们作为时代横切面的佐证,虽然参杂着些许个人情绪,可也忠实地记录了写信人对发生在身边大小事件最原本的记忆和最动人的感触。将这样的东西集结成书,呈现在观众面前,它必定是有价值的。一封封信件,勾勒出一个个背后故事,串联起写信者、读信人和读者间虽不密切却真实存在的联系。但愿这本书能是那蝴蝶的舌头,带你辨别百味,吸取最香甜的一抹蜜, 做你情感最恰当的安放。

“经典前奏已落下,故事又回到现场”。《见字如面》中的每一封信都有这样的魔力,将我们抽离进特定的时空,把他人的情绪融进我们个体的经历,回忆起某片眼泪,已各有各色彩寄居。

几年前,随着电影《太平轮》的热映,将这逐渐沉去的历史一隅重新打捞至大众面前。而在《见字如面》中,一封周侣云写给父母的信又将读者拉回那个黑暗、喧哗却沉寂的海面。全信没有让人感受到一丝劫后余生的喜悦,只剩“一闭上眼,就觉着身体漂浮在水里,渐尖往下沉、往下沉”的恐惧,这是灾难嫁接在幸存者心理上的负罪感与压力,是漂浮在茫茫大海中“闭上眼数三二一,睁开眼,失去你”的生离在记忆中刻下的血痕。而透过信件,在这艘相逢又别离的太平轮上,是时代的齿轮肆意的碾过,战乱支离了小人物的悲欢,破碎了他们试图紧握的梦。

对爱情的描绘往往都能较为容易地引起大家的共情。我们或浅浅哼唱,或用眼眶定格似水瞬间,或用文字在信纸上缱绻。情书就像那夏日的第一枚樱桃,承载着写信人所有的甜蜜,化作个个音符,在唇齿间流动过一整个夏日的奏鸣曲。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书信中,便顽固地传递着这份真情——“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郁达夫写给王映霞的信件中,亦热切地拥抱着这份赤诚——“我最重视的,是热切的爱,是盲目的爱,是可以牺牲一切,朝不能待夕的爱”。这样的语句,既是迫不及待的情感流露,也是奔渤相拥的散文诗。这些情书,未被时光磨成碎屑沙漏,这些情感,却被年岁沉淀成熠熠琥珀,温柔、炙热。

透过《见字如面》,我们眼越千年,看爱情的花样,怀凌云的壮志,叹时代的无奈,尝难尽的甘苦……在感知他人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自身的认知。我们时常叹息生活太过千头万绪,社会太过喧闹浮躁,何不翻一翻这些温润了你我的信件,透过信纸去触摸斑驳的时光影子,去细看多元的历史百态。

见字如面,从心底泼开的墨水,在纸间绚烂成花。

文/张延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后感篇十五

记得前阵子“没有人会在微信上求婚”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大多戏谑的调侃男生精神大条,直男好像不懂浪漫。高科技确实让沟通变得便利,但是也让语言失去了它本有的魅力,我们都曾遇见这样的状况,你有一天想要在纸上写点什么却提笔忘字,生活在现今时代的你还会写信么?

书信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直是人们联系的纽带,那时候相隔很远的人只能依靠着一封封长信表达相思,交流观念。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一个故事,若干年后当你手捧书信重新品读,依旧能体会写信人当时的心情,书信是一种古老且有韵味的文化。

《见字如面第二季》由关正文撰写,关正文是一位一直都坚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导演,他先后策划了《见字如面》、《一本好书》、《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高收视的综艺节目,让观众能够重新感受汉语的魅力。

《见字如面第二季》详细的记录了节目中的所读的信件原文、译稿以及点评嘉宾的精彩评论,此外还补充了很多因为节目中没有提到的背景故事。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良好口碑,还邀请了新的嘉宾,本书共收录了8个主题,42封信件,每封信都很细腻深刻,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思考良多。

【有关生死】

人们常说:“人生除死无大事。”当死神降临,所有人都会变得很无助,无一幸免。以前一直觉得死者是在灾难中最可怜的,因为他们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见字如面第二季》所选择的的几封信却让我看见了生者的悲伤。当太平轮脱险旅客周侣云看见表哥的父亲,当黄春明将儿子的死说成不回家吃饭,当陈难描述哥哥的死亡……生者的哀痛让所有读信的人为之落泪,这些多年前的信件直到今天依旧保存着写信人的哀伤。

【有关挂念】

信件最普遍的用途就是寄托思念,诗词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论何种年代,一封家书都是最珍贵的东西。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看重的家人和朋友,若不能日日相见,总是要想知道他所在的地方天气怎么样,过的好不好。

【有关爱恋】

爱情是千古不变的重大话题,在爱情中的情侣最是想要时刻保持联系,情侣们所邮寄的信件定是满载情谊,甜的如糖如蜜。《见字如面第二季》收录了一篇不一样的信件,是徐妙锦写给永乐帝的拒绝信,她不愿嫁于皇家,宁可于青灯相伴。爱情中有两情相悦自然也有爱而不得,在封建时代敢于拒绝皇帝的追求,徐妙锦也称得上勇敢。

看完《见字如面第二季》我突然很想念那个能够写信的年代,你曾将思念写在纸上,而我读着你信,仿佛看见你伏案写字的样子。微博热搜说没有人会在微信上求婚,是因为微信的便捷显得这件事情有些草率。那如果是一封长信呢?女生也许会觉得是一种小浪漫,当两鬓斑白的时候还能拿出来仔细阅读,可以一起怀念青春中最重要的决定。

书信拥有着温暖的力量,能够静下心来给你写信的人一定是很重要的人,看完这么多别人的书信,我突然想要自己写一封,也许写给家人,也许写给朋友,或者可以写给未来的自己。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