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缝纫机是一台老式的手动缝纫机,虽然已经有些年头,但依然运转良好。它见证了家里每一个人的成长,每一件衣物的修补都离不开它的帮助。虽然不是最先进的电动缝纫机,但它的存在让家里充满了温馨和回忆。
第一篇
我家有一件珍品,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只有朴素的着装;它没有复杂的结构,只有简单的构造。它就是我家的缝纫机。
搬家以前,也就是上二三年级时,我一直没有注意它,到了新家,这台缝纫机才开始“大显神威”。每次当我的衣服破了,只需妈妈在我破的地方用缝纫机来缝,就能将破的地方修的“天衣无缝”,我太感谢它了。
说它的结构简单,其实也算复杂了。一般缝纫机都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也许你听不懂,但它给我的感觉就仿佛是一个机器人,千变万化,不知你会不会把它想象成这是一样落伍的东西?其实我觉得缝纫机是人们的好帮手,只要动一动脚,就能缝好衣服,多么简便啊!
缝纫机如母亲,给我们带来了温馨,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在简便的同时,也如母亲一般让我们的心温暖起来。
第二篇
在奶奶房间里的窗台下摆放着一台古铜色的缝纫机,它浑身散发着年代的气息。虽然有的地方已经生锈了,但每当阳光洒在上面,还能反射出耀眼的金光。
小时候,我调皮地踩着缝纫机的踏板,旁边的轮子旋转起来,发出“嗒嗒”的响声,我开心极了,越踩越来劲。这时,奶奶过来抱起我,“胡闹!这可是奶奶的宝贝,千万别踩坏了!”我好奇地问奶奶这是什么,奶奶娓娓道出了缝纫机的来历……
原来,这是上世纪70年代产的“蜜蜂”牌缝纫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作为当时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之一,缝纫机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当的高,谁家要是有这样一台机器是相当令人羡慕的。当时,买这样的大件都是凭票买的,我的太公手气不错抽到了票,于是在1976年的时候,花了150元买的,那可是他二个多月的工资呢。后来,太公将它作为嫁妆送给我奶奶,它陪伴着奶奶度过了42个春秋,这期间历经多次搬迁,奶奶一直不舍得将它丢弃。
时代更迭,科技日新月异,缝纫机的用处已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但我家的这台缝纫机却一直坚守它的岗位。每当家里的衣物破了,就看到奶奶坐在缝纫机前,不停地踩着踏板,随即破损的衣裤便会恢复原样;每当夏天到来,心灵手巧的奶奶便会买来布料,一件件合身的睡衣就穿在了我的身上。奶奶时常苦口婆心地教导我:“衣服破了补补就好,能做的衣服自己做就好。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我们小家到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不要忘!”没错,没有老一代人的勤俭节约,何来我们这代人的幸福生活?
阳光又投了进来,洒在我家的缝纫机上,“蜜蜂牌”几个字清晰可见,古铜色的身躯屹立在那,就像一座不倒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