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第一课》是一本启发性的投资指导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投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读者可以了解投资的风险和机遇,学会如何理性地进行投资。这本书不仅适合投资新手,也能帮助有经验的投资者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一)
关于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当我们认同我们买的股票是对公司资产、负债及收益的一种权力与责任凭证时,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如何分辨替我们赚钱的公司和让我们赔钱的公司。
股票不应该是我们资产配置的全部。还有其它的资产种类可以让我们的财富保值与增值。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二)
如果可以打零分,绝不打1分,买这本书浪费钱,看这本书浪费时间.
完全是东拼西凑起来的书,毫无系统性,
没有丝毫有用的东西,就纯粹是为了出书而出书,
估计出书的作者都不知道投资是啥玩意,投资都不知道亏了多少钱,也好意思出书祸害别人
投资赚不到钱只能出书赚钱,
希望大家不要上当受骗了,一毛钱都不值。
还是看看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书吧,那种经久不衰.
这本书用四个字形容就是“一无是处”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三)
值得肯定的是内容满满的诚意,没有凑字数之嫌。
但除了关于“个人资产负债匹配”的内容比较耳目一新以外,其他内容主要还是将经济、金融、管理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投资里需要考虑到的因素进行解析。所以作为一个学金融的人而言,收获不算特别的大。对于非科班出身的人,可能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就像那句名言所道:“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太多,没有哪一个数值、公式能够给我们答案。作者在文末罗利了几十条投资注意事项,却还是缺乏一点画龙点睛的核心思想。可能这就是高手与大师的差距吧。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四)
14,技术分析的缺陷:并不是所有因素都反应在市场价格里;历史不一定会重演;用过往的交易统计作为研究对象,是“以果导果”;无法将新鲜元素包含在内,无法囊括未来消息面的影响。“刻舟求剑”;技术分析图形容易自我实现,也容易产生偏差而不自知;模棱两可,近乎玄学;技术指标不能指导熊底牛顶,难以分辨反转反弹,只在单边和震荡行情时有效(已经很了不起了);容易后视镜和幸存者偏差,“后视正确性”,把技术分析拿到现在时点预测未来,只会对错参半,但套到过去走势,则很容易得出各种技术分析无比正确的结论;技术分析研究群体,样本数量越多越好,个体差异可以相互抵消,易得出公允数值,对庄家控制的小盘股完全失效;技术分析正确次数越多,积累的风险也越大。 69,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必修知识。如房地产的预售制度使得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确认均比销售额延后;海洋石油开采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钻井,且对应不同的开采成本;一些行业还有自己特定的税收政策,特别是资源行业。
95,隐蔽资产所能带来的收益,已经被囊括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之中。而不能产生收益的隐蔽资产,对投资来说实际属于无效资产。例如一家15倍pe的上市公司,持有某经营性投资商业地产,账面价值2,500万元,市场价值1亿元,每年的租金收入为250万元。那么,成本价静态租金回报率为10%,成本价售租比(相当于市盈率)为10倍。市价静态租金回报率为2.5%,市价租售比为40倍。相对于成本价来说,10倍的售租比低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这个商业地产属于相对高效资产。相对于市场价来说,40倍的售租比远高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属于低效资产。这块商业地产的租金收入,已经被计算在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之中,是PE的e中的一部分,已经被纳入估值考虑的范围,如果重新考虑市场价,相当于重复计算。
108,买入参考值的计算公式。
122,净资产收益率最佳区间15%-25%,低于10%和高于30%,都不可取。低于10%,处于平均线下。高于30%,则何德何能,有何优势?不可不知。是行业普遍优势?还是负债率提高产生的财务杠杆放大了收益?那样的话也会同样导致亏损,不可不防。还有是否涉及一次性收益,那将不可持续。还有种情况是资产账面价值低估,使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偏离。这样roe公式中的净资产(分母)降低,从而拉高roe数值。会计做账有很多使得数据亮眼的手段,比如加速折旧,把以前的收益留到当下使用。或者费用资本化,将研发经费或者成本计入非流动资产,不但减少当期成本,反而推高当期利润。这样也是不能持续的,——以后的折旧和分摊压力山大,等于寅吃卯粮。另外,还有强周期行业遇上周期景气时,比如造船业、航运业等。
158,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再融资是一剂利好,各种新投入项目的光明前景,各种利于公司发展的消息迎面而来;而在股市行情低迷的时候,再融资(特别是大额再融资)又变成了一剂利空,背上“圈钱”的恶名。
162,现金分红的特点。一、是加杠杆行为。分红和企业创造利润,增加净资产从而降低杠杆率正相反,是减少净资产从而提高了负债率。二、如果企业利润的再投入所创造的收益率低于现时的资产回报率(roe),那么随着留存利润的增多,企业的roe会被逐渐增多的留存利润摊低。如果留存利润所能创造的价值过低(如过多的活期存款),还不如将其分配给股东。再者,如果留存利润过多,资本找不到出路,管理层或许会盲目多元化。
173,奇葩的钟薛高。低成本的最好标识就是价格,价格会说话,客户可以从价格上轻易识别。——真的假不了。但是高品质却需要一个品牌来标识,并非企业标出一个更高的价格,客户就会认为这是高品质并为之买单。——假的真不了。
184,护城河误区。
192,多元化并不美丽。
249,大多数情况下,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熨平周期,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所以宏观调控多为逆周期调控——即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台刺激政策,在经济过热时期出台紧缩政策。
264,行业要走出萧条周期,归根结底还是长期供求关系的逆转。最终归结到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量减少,即在萧条中完成优胜劣汰,将过剩的产能淘汰(比如保险业在不景气时裁撤代理人),二是需求量增加,这可能因为宏观经济转好(比如保险业发力人口老龄化,寿险订单持续增加),也可能是消费升级(比如拥有特许牌照,具备金融属性的险企挖掘存量客户)等因素造成。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五)
1.股票涨跌的原因 供求变化,价值决定价格,无法预测,追随机构
2.技术分析靠谱吗?不靠谱 依靠过往数据无法预测未来,具有后视正确性
3.期限配对与仓位 根据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三个指标配置自己的资产,对于股票买入并长期持有防止资金链断裂,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现金流应急或补仓,合理布局仓位投资产品合理配置,进行价值投资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选择集中或分散持股
4.价值与估值 根据盈利模式生命阶段周期性等特征分为四种投资标的的选股方法:①稳定价值型 上涨动力来源于盈利增长和估值的提升,收益相比稳定但难以维持长期回报,②价值成长型 处于生命周期在成长期的行业或竞争能力高于行业内的企业,外围资本趋利流入加剧市场竞争,业绩不稳导致收益波动,③高速成长型 明确高增长率的确定性和持续时间,找到企业的竞争优势,不确定性和风险最高,④困境反转型 一定要等到基本面完全反转,同时对应极低的估值否则再投资。不要介入正在走下坡路的企业
5.发现上市公司的隐蔽资产并合理估值 耐久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或合并进入报表的子公司,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存货
6.估值以价值中枢为标准,根据市场和个股价值不断摇摆
7.预估上市公司业绩 行业,公司自身,竞争对手,上下游关系,消费者喜好,宏观经济
8.所有竞争优势,最终都将体现在降低客户的获取成本,提供更高品质的享受和提供差异化的体验上。而竞争优势和强弱,主要体现在可持续性以及对手仿效的容易程度上
9.常见的竞争优势 绝密配方,专利权,品牌,自然资源,规模,转换成本,领先的技术水平或生产工艺,卓有成效的管理
10.多元化 企业增加新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盈利增长,如果多元化的主体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产销结构,并且可以利用共同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那么多元化可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如果企业战略跨越了两个或以上的不同领域,且不能产生协同效应,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11.多元化的恶果 进入不熟悉领悟竞争力弱,经营经历分散,管理机构臃肿荒废主业,收购多元化收购价面临过高,多元化后使用同一品牌战略导致定位不明丧失客户基础
12.价格上涨和需求 ①替代效应 人们倾向于购买替代品,②收入效应 导致人们购买减少
13.销量价格的关系 ①销量上升表示需求在上升,此时如果公司成本也上升则利润减少,②销量上升价格下降导致需求上升,③销量下降价格上升多表现在农作物产品中,④销量下降价格下降说明需求已减少,原因可能有替代品的出现 流行元素的更迭 耐用品的需求已被大量的满足
14.销量与存货的关系 ①销量上升存货下降说明企业生产不足以满足需求,企业库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补充,销量上升会结束,②销量上升存货上升警惕僧多粥少,③销量下降存货下降 很少出现,可能是周期行业萧条的尾声,许多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行业供求会转好,④销量下降存货上升 正常现象
15.垄断超额利润获得途径 通过减少供应提高售价,价格提高后会抑制消费者需求,需要减少产量和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利于企业资金周周转
16.垄断和盈利 垄断不代表盈利能力,要看垄断企业是否具有定价权,绝密配方,其盈利模式如何。否则盈利会因通货膨胀而利润缩水或利润空间薄弱等
17.理想和周期股买入条件 股市低迷,行业低谷,寻找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并解释理由 宁可错过不可过错,确定该行业仍能走出低谷并耐心等待行业复苏
18.无差别产品在竞争只能以更低的获取成本上取胜,寻找地成本上市公司并了解其如何获取低成本以及低成本的延续
19.周期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在萧条期才有比较价值
20.全行业亏损时,产品价格低于停止营业点之后企业仍然生产导致价格下跌和大面积亏损 ①降价来源于处理库存,②关停生产或重新开工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③债务压身不得不清理固定资产和库存
21.转换成本与护城河 ①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②学习成本,③网络规模效应,④搜寻和尝试成本,⑤交通运输成本。PS转换成本不等于盈利
22.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①产品服务差异小竞争对手能够提供类似产品,②初始投入大固定成本高,③没有转换成本客户容易叛变,④竞争者多竞争充分无法行成价格联盟。 解决办法 ①做大规模行成制定价格的垄断者,②用互联网模式使用广告费和渠道费盈利,③以互联网为工具帮助其它企业盈利后分成,④提供无法替代能自主定价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
23.强大定价权的企业特点 ①不以价格和低成本取胜,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②价格上升不影响市场需求强劲,③产品差异化大,其他产品难以满足,④企业可自主定价无需部门批准,⑤行业集中度高数量少,则对上下游定价权高,⑥同行业中规模大,⑦客户对品牌的信赖度高
25.议价能力强的企业特点 较高利润率,较多预收款项,较少应收账款,较多应付账款。PS应在同行业中比较
26.技术与贬值 ①影响大的行业 高新技术行业,医药和生物行业 ②影响小的行业 服务行业如旅游业等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六)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发表书中文章的首发地著名股票交流平台-雪球早已闻名已久。打开这本书是在一次漫长的赴会路上,对于北京交通略有了解的铜子都知道,坐地铁走上20几站的道路在欧洲可以相当于跨越几个国家了。
因为是坐地铁,处身于一种浮躁的环境,当然也要搭配一本内容偏浮躁的书才成。于是,这本讲股票与投资的书便成为我的首选。
对于投资,我是门外汉,对于股票,我更是一点不懂。但是,在这个要努力,那怕是假装努力,也要变成一个通才的时代,对于大家所关注的,就算做不到深入了解,起码也要大概知道吧。
更别说股票这种多年占据话题排行榜前三,没点常识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的内容了。
因为是外行,所以老实不客气说,书中大约38.75%的内容,我都没看懂。对于一个财经小白而言,略专业一点的财务知识更是看的一脸懵圈。
譬如说吧,书中作者以调侃的语气提到一个有趣的例子,某家公司发债,4.5%的收益, 搞到的钱拿去买了5%收益的银行理财。
这么一个简单案例我硬是在车上反复看了几遍才理解了作者的意思。可见个人财商的无药可救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看完这本书。
许多书,我们不一定要全部看懂、吸收、消化。硬要将一本书吃的干干净净,渣子也不能剩下那种。个人的阅读方式,更接近于随心而行,随兴而至,随力而止。有些内容看不懂,没关系,很正常。
在自家看来,能在那些看懂了的内容中有所得,有所思,有所益,有所获,有所喜,有所趣,就已经很好很好的了。
比如作者说:
我们身边充满了诈骗电话和短信,这些骗局都是利用人们的两种心理,一是短期内就能捞到大钱,二是机会难得再犹豫就没有了。如果此刻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与其他人相比我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何这个大钱我能赚到别人却不能,就不会上当了,受骗的过程令人享受,但受骗的结果却是令人痛苦的。
牛市中后期,一些初入者什么都不知道,甚至连k线都不认识,却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些市场上赚大钱,此时人们有两大心理意识,短期内能够捞到大钱,二是再不买就又涨上去了,有没有发现这种心态其实普遍存在?
除了垄断经营外,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体现在给客户带来更低的获取成本,更高品质的享受,差异化的体验上,这三点如果企业一个一点也没占据,那么除非行业的供求关系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否则终有一天企业会步入衰亡。
身为一名股市中的老兵,作者在书中也是耿直的厉害,而真话通常也是不太好听的话。
在‘不要抢了上帝的活’一章中,作者说,许多人梦想中的仓位管理就是在牛市顶部空仓,在熊市里不满仓,逃牛顶,抄熊底,但是这是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做到的。
在牛市盛宴最疯狂的时候,往往10个倒有9个赚,也正是所有人都能赚到钱的时候,却是我们应当加倍小心的时候。
技术分析正确的次数越多,最终积累的风险也越大,纵观国内外著名的投机交易者有过辉煌也有过破产,正是因为人性的贪婪所致,每一次技术判断正确,都会加强技术分析者的自信心,同时也产生早知道正确为何不多压住这儿驻马的后悔心理,最终会使得技术交易者的仓位和杠杆越来越大,除非技术投资者能一直正确下去,否则最终会输在全押的一把上。
过时么,上面这些话,只怕不但在今天没有过时,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因为几千年来,人性始终不变。
或许有人说,这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而已。
没错,就像小时候家长都会说吃多了会很撑,穿少了会冻到生病一样,但是只有你真正亲历过吃撑、冻病之后,才知道个中滋味,才会长教训。
此书作者所写,也恰可归进此类,我们可以说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刚炒股就赶上530的倒霉鬼,也可讲这货一入股市就被硬生生设定成“天降大任”的HARD模式。
真正的勇士,是看透人生后还热爱生活的人,作者是不是生活的勇士,尤未可知,但你说他是越挫越勇也好,挣钱的心太盛也罢,总之作者是在现实的重击下迎头奋进、抵砺前行了去。
但是,可能也因为被股市摔打的次数太多,教训太过深刻,经的见的也太多,所以吐起槽来不是一般的有料。
而当作者将自己之前在雪球上发表的各种吐槽帖、研究帖、分析帖凑在一起,按照文章内容分下章,定个位,再进行一番编辑整理,增添删减,就变成一本《投资第一课》。
或者有人说,原来出书那么简单,一堆帖子印在纸上就算。对此外行如我表示呵呵,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在这种涉及挣钱的领域。2015年出版,2018年第五次印刷这事儿已经表明,起码一部分读者,或者说相当一部分读者,对于此书内容是颇为认可的。
当然,在个人看来,要想取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最好起码还是要有一定的炒股知识,不然怕便如个人这种喜欢围观热点的吃瓜门外汉一般,书中若干内容都看不懂,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另外,如果是精于炒股,或已在股市沉浸数年,经历过多次危机,深知个中惊险的老股民,读此书至多也只是略有收益,或直接付之一哂而已。这也是应有之义,或者,最适合读此书者,还是那些对于炒股一事初窥门径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