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从心出发》是一本令人深受启发的读物。作者通过自身经历,探讨了人生中的转折点和成长之路。书中强调了重视内心声音,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读后让人思考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激励人们在35岁之后重新出发。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一)
一周之前读完的,零零散散想写点什么,却懒于动笔。
书中的干货分享还是蛮棒的,关于100天冲刺高考历程那段实属震撼,逻辑思维清晰,方法精准有效,18岁的年纪能有如此思维,应离不开他的家庭向上引导,作者的姥爷、爸爸妈妈都属知识分子管理层,两代人的托举在无形中也给予了他认知和力量。想对比于自己,爸妈初中毕业后务农,虽物质上无缺,但在知识及见识上的引导可谓几乎没有,我是怎样考上的211?答:蒙进去的,再加运气好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二)
退出后的生活:每天冲浪,瑜伽,健身,看股票和数字货币分析金融数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国内月均收入低于1000的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说有六七亿人还在这样的低收入水平上挣扎。高考前三个月,自己离考上北大还差100分,冷静分析自己不同科目的差距,该把握的把握,该放弃的放弃,最终获得成功,很了不起。大学毕业找工作时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横向对比,看不同的公司和行业,要纵向对比看自己的师兄师姐。选择了在大公司之后目前的发展。自己无论是当初考大学还是大学毕业找工作都没有这样的考虑。其实是那些顶级的运动员和模特,他们都很自律,但也不是完全的忌口,比如说他们会在早上10点之前吃甜的,油的,热量高的食物,但绝不多吃,这样一天的运动就消耗掉了,每次可以喝酒或吃甜食,但都是一点点,既不影响社交,又不影响自律。有的人跑到丽江,大理,鼓浪屿,甚至我们冲浪的海边,终日游手好闲,标榜所谓的自由,其实他们是城市城市里的失败者,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才离开。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三)
1.梦想的生活
很多年轻人,刚刚毕业,迷茫,焦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从没有设想过自己的dream life是什么?先设计生活,在设计工作,是书中给的建议。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我相信每个人更想要的是前者,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再去围绕做工作设计,才不会更迷茫和迷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去海岛隐居,但是你理想的5年后10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是每个人值得花时间去思考的。
2.金钱观
钱很重要,但钱不应该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钱是一个工具,它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和价值。比如马斯克,他很会赚钱,但赚钱并不是最终目的,打造飞船去火星,创造脑机接口才是终极目标,目标是提升维度,为整个人类去考虑。不要看不起钱,也不是神话金钱。
3.整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时间
健身、学习、良好饮食。保持好健康对身体才能开心的生活,保持好奇心,去探索新事物才能让自己永远不会感到无聊。有趣的事情如此多,世界那么多地方去旅行,那么多运动去尝试,音乐,艺术,文学,每一个品类都值得花时间去探索和学习。
4.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竞争力)
入门--精通--才华 学习几门技艺,通过练习让他变成你的才华。书中提到了一个时间概念,作者做了一个算数,50年有多少个小时?438,000个小时,如果利用好其中的10%,每天2小时,你有4万个小时,如果利用好其中的20%,8万个小时,按照1万小时理论,你可以打造8个核心技能。分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技能,你需要思考你想要打造哪些优势和哪些技能?
5.退休计划
对于已经有足够实力去实现退休的人,退休的生活计划是什么?如果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要做的事情,那么退休了也会无聊和空虚。如何实施退休计划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作者分享他的退休决定很突然,在退休的途中很多事情并没有处理得好,并且和从前的生活断了联系,如果可以提前计划,他希望他当时做得更好一些。
---------
书中的概念和想法比较多,虽然讲的不够深度,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人生故事去着手说明,但不得不说每一点建议都是非常实际且受用的。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人生和生命个体都是非常独特和美丽的,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是多元的。我并不想要宣扬哪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生观是正确的,它没有是非对错,最重要的是能否无愧于心,能否在生命尽头回顾我们一生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燃烧了我的生命,我探索了我想要探索的,我以自己喜欢和热爱的方式度过了我的一生。最后,推荐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也是书中所提到的)一本书《原则》--Ray Dalio,如何探索和定义你想要的人生。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四)
35岁,你在干什么?在一成不变的生活工作轨迹中轮回?还是在一个新的岗位上精神百倍准备大显身手?亦或刚刚从一个糟糕的团体中抽身出来?还是依然愤世嫉俗为找不到机遇而迷茫彷徨着?
无论怎么看,35岁,都应该是一个被定义为开始的年龄。可是,真的有人在35岁退休,选择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隐退。
苏禹烈,北大中文系毕业,吉他手,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天使投资人,能冲浪、潜海、驾驶飞机,瑜伽士和冥想者,创业家、音乐人,巴厘岛形象大使,环球旅行者,知名博主……不知道还有多少头衔等着他,35岁赚到盆满钵满,提前挣到后半生要花的钱。为什么他的三十五年能过好几个人的一生?
在《35岁,从心出发》里,他无比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他的答案。
一,你会思考吗?
在“赚到梦想基金”这个篇章里,作者看来,人人都在消费,遍地都是机会,怎么会赚不到钱?如果仔细观察经常觉得弯腰捡都捡不过来。所以他说隔开贫穷和富有的鸿沟就是思考。不想劳心就一定劳力。
思考力就是始终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与洞见,用大脑指引自己的行为,发现各种商机;思考可以规划审视行动,让自己的每个劳动都有价值。思考力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与聪明与否、学识多少不直接相关。只要不能长期保持足够多的专注思考时间,都没法拥有思考力,即使是那些思想极有深度的人,一旦停止思考,思考力也会快速退化。所以日常务必要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拥有了思考力,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
我们能不能明确地列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多数成年人会羞于说出口,也许有人能说出工作目标,而忘了我们活着的本真就是生活。苏禹烈对目标的强烈追寻令人印象深刻,他用一百天考上北大的故事更是励志,有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行进,脚踏实地的去实现,哪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二,练出精英能力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各种物质、能力和才华,都是用时间换来的。而把时间换成能力,才能再用能力创造物质财富。为什么我们许多人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一万个小时,也没有达到理想水平?而作者却能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尝试了众多新领域,且都做到了极致。“交叉学习”、“交替学习”、“持之以恒”、“传球理论”……苏禹烈在用各种智慧策略用好自己最宝贵的资产——时间。
除了对时间管理的高度有效,精英能力还需要自信、坚持、坚定目标、高人引领等等。自信力是练出来的,缺啥补啥;意志力也是练出来的,身体或者思想休眠一段时间后,都会变得迟钝。每天的计划和总结,会让人的思维和行动始终附着在这条线上,新的事情在不断发生,如果不及时整理就会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向,走着走着就偏离了轨道。
纵观作者的梦想也是这样实现的,它们也在一根绳子上,每一段有一个小目标,每天沿着这根绳子不松手,顺着爬一点,爬一点,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的高度。这是一本可以复制粘贴的成功样本Follow your heart,but take your brain with you.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五)
比较喜欢的段落,意志力是奇迹的底色,是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的勇气
朋友赠书,本来觉得和我自己的路子不太符合,不过事实证明是我望文生义了。
一开始看到这种“35岁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的开篇设定是很拒绝的……总觉得有种贩卖焦虑的感觉,而且距离苦逼加班党来说,35岁退休,听起来太过于奢侈了。
而且也确实是有点先入为主的想法,觉得35岁实现财务自由,应该还是家大业大经得起折腾吧。
不过整本书看下来还是很务实的,作者与其说是个“追梦人”,不如说是个“磕磕绊绊的追梦人”,里面有很多现实的苦楚和自己走过的弯路。比如大学的时候追求梦想,北大中文系听起来也是天之骄子了,但却因为爱好音乐而选择了去英国留学学音乐
结果明明通过面试,却被告知本科专业不符,所以要重修音乐本科
因为4+2时间太久,只好放弃……毕业证也没有按时拿到,花了七年才拿到毕业证,不得不说,当时一定也是承受了很多异样的评价和压力的。
作者说自己不是一个让家长省心、放心的孩子,还说自己有些异想天开,看到这个,我是信了。
再比如,大三的时候眼看着进修、毕业都不行,干脆休学创业,但是第一次创业就失败了……
不过这个创业模式倒是还不错,就是带着外国人在中国“研学旅行”。后来因为08年之后经济环境变化,外资对中国市场更加有兴趣,中方的创业者也需要出国交流,于是优化了一下模式,改成带着中国人出国研学旅行,商业旅行。
作者自己也承认,除了个人努力,时代大势也起了很大作用。这些都是很务实、很理智的客观判断,通篇倒也没有自吹自擂,自抬身价,反而显得比较谦逊可爱,读起来并不会引人反感。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他即使在实现财务自由后,也没有放弃自我提升,依旧热爱音乐,依旧热爱生活,他只是不再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但不代表不发展自我,当物质的富裕达到一定程度后,精神的富足才能决定一个人真正能走多远。
35岁退休,不是青年得志的自满自大,赚到盆满钵满后放任自流,而是探寻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度过仅有一次的人生。
其实45岁,55岁,65退休,也一样如此,你永远有资格做追梦人,追梦之路也许曲折也许顺利,但以一颗念念不忘的初心,才能听到命运馈赠的回响。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六)
35岁,是每一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节点。
因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关键时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有的人在职场正面临被辞退的危机,有的人在家庭中正面临婚姻的危机,有的人则刚有了孩子,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35岁,似乎在一点一滴中流逝,这是一场超重力的低空飞行,有压力,有幸福,更有甜蜜。
在这本《35岁从心出发》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35岁的种种,分享了他35岁成功退休的种种缘由,让我们意识到或许我们不应该被年龄所限制,我们应该明白想做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太晚。
作者苏禹烈是中国最年轻的天使投资人,入选《创业家》杂志中国天使投资176人榜单;是北大学府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是一个环球冲浪的音乐人,酷爱各类运动,在不同国家间感受不同文化的熏陶。
然后,在他事业的巅峰期他选择了暂停这一切,选择了退休。就像他所说的那样,35岁退休并不是赚的盆满钵满,而是追随自己内心,开启另一次人生的新篇章。
综合来讲全书分为了四个篇章,从赚钱的思维,到生活的方式,在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度,让读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另一种生活的选择。
从赚钱这个事情来说,作者和马云有同样一个理念,钱从来都是过手的一个数字而已。尽管他35岁退休,但他的生活从未退休,他依旧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每天的一日三餐,每天高强度的规律运动,每天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锻炼,时刻关注投资市场,关注股票的涨跌趋势。他从来都没有放弃都自己的高要求,所以,对他来说赚钱也从来不是什么难事。反观我们自己,是否能做到这样高程度的自律呢?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性的无效工作并不会拔高我们的才能,但是有意识的去思考和落实却能从底层逻辑上支撑我们更好的前行。
从个人生活这个角度来说,苏禹烈说了一种新一万小时理论他从个人的锻炼心得角度出发,让读者明白,所谓重复,所谓自律其实都是一个伪命题,所有的自律都是建立在不断的重复基础之上的,我们的身体形成了一个肌肉记忆,所以才会机械系的去做一些事情。从个人爱好来说,小时候我们总是在父母的授意下去上一些兴趣班,父母从来没有问我们是不是真的喜欢,只是单纯的告诉我们应该去学一些东西。作为成年人不妨花一秒钟问问自己,自己究竟喜欢的是什么,在受够了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夹击之下,去捡起自己的爱好短暂的休憩一下也是一份不错的选择,别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过上了七老八十的生活。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媚的远方,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生活的方向,这就是35岁最大的成就。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七)
读完《35岁从心出发》后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让我不停地去思考当下的处境。曾经有人在我耳旁说过要35岁退休,所以我特别好奇本书作者写的退休生活,但看完本书我才明白朋友口中的“退休”非作者笔下的“退休”,两者有着天大的差别。
作者苏禹烈从赚到梦想基金,练出精英能力、找到你的生活方式,断舍离四大部分书写了他的人生。 苏禹烈所讲的“退休”,就是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过自已喜欢的人生,并不断获取可以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
作者苏禹烈6岁开始学琴,高三通过100天的奋战考上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创业,爱好文学,更沉迷于古典音乐,会多种乐器,因为对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让作者认识到走投资这条路更能积累到财富,为以后玩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事看来这一切都在作者的掌握之中。
赚钱就是玩游戏。 “退休”后的生活除了玩冲浪,玩小时候念念不忘的古典乐外还会看各种金融市场,分析数据。通过长期研究金融市场,长期关注世界宏观经济,各国政策,同时会对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产生价值联系,从变化中看出一些规律来寻求赚钱机会。
读完本书我觉得除了培养自我的理财习惯外更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让孩子走出去多见识外面的世界,培养孩子的兴趣。作者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原生家庭对他的支持和培养。
没有任何借口不思考 我是一位全职宝妈,突然想走出去工作可还是很忐忑,正在这个时候我看到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很受启发:“一个人如果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时间是在按照别人的指令做事的话,那就可以认为他可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出去上班不正是在听命于上司的安排吗?上班者大多是为了完成工作领取到属于自已的薪水,但很少有人会去多思考一些关于工作的问题,久而久之还是会被社会淘汰。
当我们真正想出去工作想出去找事做的时候,更应该多思考一下,到底想要什么?是要一份工作还是想成就自已!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告诉自已,虽然当下很需要一份工作但我更需要成就自已,认真思考出路,做长远计划才不致于浑浑噩噩混过一时,浪费一生。 边读书边思考收获的不止是书中的知识而是作者的眼界和睿智。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八)
读完《35岁从心出发》后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让我不停地去思考当下的处境。曾经有人在我耳旁说过要35岁退休,所以我特别好奇本书作者写的退休生活,但看完本书我才明白朋友口中的“退休”非作者笔下的“退休”,两者有着天大的差别。
作者苏禹烈从赚到梦想基金,练出精英能力、找到你的生活方式,断舍离四大部分书写了他的人生。 苏禹烈所讲的“退休”,就是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过自已喜欢的人生,并不断获取可以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
作者苏禹烈6岁开始学琴,高三通过100天的奋战考上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创业,爱好文学,更沉迷于古典音乐,会多种乐器,因为对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让作者认识到走投资这条路更能积累到财富,为以后玩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事看来这一切都在作者的掌握之中。
赚钱就是玩游戏。 “退休”后的生活除了玩冲浪,玩小时候念念不忘的古典乐外还会看各种金融市场,分析数据。通过长期研究金融市场,长期关注世界宏观经济,各国政策,同时会对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产生价值联系,从变化中看出一些规律来寻求赚钱机会。
读完本书我觉得除了培养自我的理财习惯外更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让孩子走出去多见识外面的世界,培养孩子的兴趣。作者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原生家庭对他的支持和培养。
没有任何借口不思考 我是一位全职宝妈,突然想走出去工作可还是很忐忑,正在这个时候我看到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很受启发:“一个人如果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时间是在按照别人的指令做事的话,那就可以认为他可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出去上班不正是在听命于上司的安排吗?上班者大多是为了完成工作领取到属于自已的薪水,但很少有人会去多思考一些关于工作的问题,久而久之还是会被社会淘汰。
当我们真正想出去工作想出去找事做的时候,更应该多思考一下,到底想要什么?是要一份工作还是想成就自已!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告诉自已,虽然当下很需要一份工作但我更需要成就自已,认真思考出路,做长远计划才不致于浑浑噩噩混过一时,浪费一生。 边读书边思考收获的不止是书中的知识而是作者的眼界和睿智。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九)
《35岁从心出发》苏禹烈
2024年1月1日
21:47
作者是1985年的,比我大9岁,我在2024年第1天,花了5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认为这这本书还是值得的,作者的一个人生十年的总结,也是一个有高认知水平的人如何选择自己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读书的过程中我没有做笔记,因为要做笔记的话可能我今天就看不完了,乘着刚读完的热乎劲,我可以写一写读书的感想。既然已经花了5个小时读完这本书,一本凝结了对自己35年人生思考的书,并且给了我诸多的启发和参考,我想花费半个小时时间写一写还是值得的
当我与作者同龄的时候,我完全无法想象同龄人是如何做大这么炫目的成绩的。
我先不看书回忆去写触动点吧,这样也许可以帮助我消化其中的观点和方法。
1、关于金钱:
毫无疑问,作者是一个投资的天才选手,刚毕业以后能够在三十岁以下就变成天使投资人,并且还是从北大中文系跨行专业完成这样的成绩。我想得益于他的思维方法,而不是专业知识。他有分享到,作为专业投资者,在3天之内,接触到几十个创业项目,对于各个行业需要有非常快速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现象看本质,看到这个行业的趋势、运行逻辑、价值点,从这样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的多维度思考,或许就是他制胜的武器。
金钱对于现在这会就像是空气一样,不可缺少,需要正确看待金钱。能够看到金钱的流动,看到人们把钱花在哪里,就能够把我住赚钱的机会。会赚钱的人赚钱并没有那么难。
他比较推崇美国一档富豪谷底翻身,用100美元重新创业的真人秀,里面的商业逻辑与他不谋而合。我们缺的不是金钱,而是赚钱的能力
2、关于学习
分享了100天从倒数,直接冲到北大的方法。
他将一套真题进行解构,看整个考卷的分值分布,制定拿分策略。哪一些是必须全部拿分,哪一些是可以舍弃的分数,哪一些是高投入低回报的分数。制定好考试的时间安排,平时做考卷完全按照真实考试的心态进行训练,100天每天如此坚持学习,把握好做题时间的分布。在此期间屏蔽所有不相干的,分散注意力的人和事。
总结起来我认为是“刻意练习”,目标拆解。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不过真正执行起来,就出现了千差万别。
作者提到,这个学生时代的方法,也奠定了他以后学习的思路。并用这一套方法变成了冲浪运动员、出音乐专辑、写作出书等。
学习这件事情没有止境,可以不断前行。
3、遇到贵人
不要混圈子,让自己变成磁铁,自然会有同频会接近你
给朋友的三点建议:保持运动、多读书、学习英语,这样就能提高遇到贵人的几率。说白了想要遇到贵人,自己需要变得更好,或许也能变为别人的贵人。
向高手学习,抓住学习的机会,不断前进。遇到好老师,能够让你少走很多弯路。里面提到了三个这个领域的人进行咨询找到这个行业的好老师,比如他学习吉他不是去路边的吉他店学习,而是通过自己朋友、玩吉他的弟弟、网络综合进行筛选,找到了一个好老师——这点不得不佩服
一个月感受,感兴趣的坚持;3个月入门,不断练习,不断纠正提升;3年在整个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度。
每年要求自己接触3-4个新的感兴趣的领域,至少2个领域能够有所建树
4、关于精进
给自己培养更多的兴趣,让自己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注意休息和健康,每天冥想,让自己保持好精力,能更快更好的处理问题,深度思考,从而更快提高(思考的快与慢)
书中提到一个踢足球的理论,大概的意思是:在持球的时候会顶着压力,总会想着早点踢出去,要多坚持一会,坚持做完手头的目标任务,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一点又一点的进步中快速进步的。——有点游戏化思维了,将目标设置的比自己能力范围多一点点,获得新流体验
5、关于27岁提前退休
作者在27岁那年,一次完美冲浪以后,回头的一秒钟,看到了广阔的天地,找到了自己人生想要的生活,在那一秒放下所有。相当于放下来所有的资产净身出户(普通人大概是做不到了,作者本身足够优秀)。
要退休,至少给自己赚一年钱的本领。作者平静的说,他可以通过当健身教练、冲浪教练、音乐指导等自身的才华,让自己获得想要的基本生活保障。——我在思考自己有没有除了自己本专业领域之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能够养活自己的本事。
一个人会被自己已有的资产限制住自身价值的判断,在潜意识里面把自己的价值和所拥有的资产做对标,也就是认为自己的价值约等于自己所拥有的净资产。
当一个人开始认为自己的价值就等于一套房子或一份工作的时候,那这个人的价值也基本就是这个层次了。同时他们的内心会形成一个舒适区,让自己理所当然的认为自身价值就是如此,这种价值观会使人远离真正的成就。
这段话有点给我敲响了警钟,即使我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6、关于梦想
他有一个游戏,叫做梦想A4纸,我尝试着做了一份。我想有些想做的事情现在就可以开始做。
这份清单每天都需要看,让目标可视化,具象化。这个道理我明白,可我从来没有认真去使用,我打算尝试一下。
我想梦想清单里面想要实现的内容,实际上也可以成为我自己工作之外能够生存下去的本领,让我可以走到哪里都能够生存下去。
当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别人提供的高价值的事情的时候,不需要为金钱烦恼。因为努力提升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别人提供社会价值,找到这样值得去做的事情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十)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心怀理想的人,总是更懂得拼搏的意义,所以也更会享受生活。选择35岁退休的青年作家苏禹烈,在自己的新书《35岁,从心出发》中写道:“赚钱是个游戏,找到你的生活方式。”
苏禹烈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天使投资人”,能冲浪,会潜水,是极限运动的爱好者。35岁,放下一切光环,从心出发,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一、赚钱是一种游戏
有朋友评价苏禹烈说他的人生像水,让人无法定义。
苏禹烈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名校毕业,躬身入局投资圈后取得了令人耀眼的成绩。热爱运动,有一群优秀的朋友。
身为作者的苏禹烈,在书中这样形容自己:“有一天我在酒店房间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样子,令人厌恶。”这样的厌恶,是作者对当时状态的一种摒弃和不忍。为了项目杯酒交错,为了成功费尽心力。虽然收获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但是回望自己的初心,似乎又有什么东西被丢失了。
赚钱是一种游戏,作者的这个观点也许会被很多人诟病。但是作为一名职场人,就是会在很多时候发现不同的机遇。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产业都,订单减少,止步不前。但是也有人通过线下转线上的改变,把自己的产品远销多地,增加营收。也有人在家中隔离时,喜欢上了做饭,从而成为了美食博主,发现了一展拳脚的新大陆。
信息化的时代,给了每一个普通人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赚钱不只是一种技能,还可以是一种游戏,用于尝试,敢于实践的游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只要你学会观察、不断学习,就会发现适合自己的机会,重塑自我。
二、给自己制定目标
目标是一颗种子,只要种下去,就会在心里生根发芽。目标也是内心的灯塔,心有目标的人,都不会轻易迷茫。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怎样给自己画像、制定目标,实现理想生活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怀疑自己。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三个问题展示了一个人对自己全面的不了解。
这个世界并不复杂,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期待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你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想什么你就会拥有什么,一个人面临的所有,就是你灵魂的模样。你生动则日子生动,你迷茫,则生活无序。
学会给自己画像,也就是追问自己的本心,照着镜子问自己,你满意吗?有什么方面不满意,爱美你就调整作息,爱钱,你就努力工作。喜欢的人就去表白,大不了被拒绝,但是只有说出来,才知道结果。
行动是一切的开始。
人生很长,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作者分享说:“知彼”就是目标。这个“彼”是指你的心中所想。,了解目标的标准、通晓抵达的途径、规划自己的时间。这些都是“知彼”。
目标=问题,计划=答案。任何一个目标只要“知彼”,就能百胜。
三、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人说,所谓天赋,不过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喜欢,所以愿意付出更多,做到更好。
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经历过多次濒临死亡的瞬间以后,会对人生有不同的体验。生而为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不负此生,不负自己呢?
一位作家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做自己喜欢的事,心生愉悦,不同的成就感会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要是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就是美好的一生,也是有意义的人生。
安徒生从小就有一个写剧本的梦想,他喜欢讲故事,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写的故事能在王宫的内殿演出。
出身贫困的安徒生被家人劝解,被旁人嘲笑,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热爱。14岁离家外出,到大城市推销自己的故事。16年后,终于有人愿意帮他出版。然后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安徒生童话》自从面市,被翻译成不同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它的印刷量仅次于《圣经》。
这就是热爱的力量,坚持热爱,就能创造奇迹。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意义。
有作家说苏禹烈的这本《35岁,从心出发》教会我们的,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把财务自由当做目标,通过你的热爱,找到你自己的最大可能性,才是正经事。
人生的的意义,不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才能和热爱。追逐自己的梦想,发挥自己特长,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且记得要坚持不断的努力。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十一)
文/石墨杨
Be water,my friend. 人生如水,我的朋友——李小龙
苏禹烈的人生如水,让人无法定义,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他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天使投资人”北大中文系才子,极限运动员,冲浪音乐人,救人英雄,十年纵横七海。《35岁从心出发》是他的倾心力作。
这是一本讲述一个成功创业者在人生辉煌的时候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去追寻自己向往的生活的励志故事,书中写下了他向死而生的人生经历,并总结了一套他认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他标榜的“35岁退休”的人生理想提供了一条有迹可循的路径。作者总结的这些人生道路上的方法很通透,对世人有一定借鉴意义,即便很多人无法实现真正提前退休去过想过的日子,但书中的一些经验是可取的,学习作者的方法,并为之坚持,相信人生都会有一些新的起色。
苏禹烈用精彩的人生经历讲透了什么是底层逻辑,掏心窝子告诉你独家秘籍。教你学会思考,抓住本质,不懈努力,让你与过去迷茫的自己说再见,写下你梦想的生活,改变,从现在开始。
这世上没有比清晨迎着日出的第一缕光,顶着惺忪的睡眼,抱着冲浪板爬下悬崖,跳进蔚蓝色的世界,在迎头大浪上驰骋后回到海边的咖啡馆,一边拨动吉他的琴弦一边吃着早饭更惬意的人生了。这就是,苏禹烈送给自己的“退休”生活。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不思考。隔开贫穷和富有的鸿沟,就是思考。活着就要勤于思考,不劳心就一定会劳力。
《孙子兵法》中《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自画像,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该干什么。
很多人在漫长的时间里都没有进步,原因是他们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反而抓不住关键问题。其实就是“缺啥补啥”。你想减肥,就少吃多运动;想变聪明,就多读书;想赚钱就和和气气;想要团队强大,就把最拖后腿的人开除。
意志力也是练出来的。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不练就会软下来。无论你是运动员或是军人,无论你曾经多么坚强,一旦陷入舒适的生活,很快就会变软弱。顺成人,逆成仙。
不断探索未知。未老别先衰,不断探索未知是抵抗衰老,保持年轻心态的利器,人活着,就要不断尝试。
别被“已知”限制了人生。删掉困难和不可能。人要多去尝试自己从来不接触的领域,直面自己的短板,而不是一味地在相同领域积累。德智体美劳;身体,心灵、头脑,商业、艺术、运动、哲学、宗教等方方面面,我都应该探索并学习。越是看起来容易的事,越值得去尝试。几次成功之后,“做难题,闯难关”就会变成你的家常便饭。
35岁退休真的可以吗?谁适合阅读这本书呢?
No.1 学生,当你还未踏入社会,甚至不了解这世界上有很多人过着不平凡的精彩人生,但却向往拥有乘风破浪的人生旅程。
No.2 毕业生,如果你刚刚毕业,面对未来的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
No.3 职场新人,如果你刚步入职场,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平衡,不知如何实现自我。
No.4 打工人,工作超过十年的打工人。如果你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依旧感到焦虑,心底始终向往诗和远方,却失去了勇气。
一位逐浪四海,环游人生的大男孩给出的内心建议,他的活法为都市人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的示范,让我们跟着他一起从心出发。
这是一本从25岁写到35岁的书,写了整整十年,人生有多少十年,他确实有着不同于旁人的十年。
曾经是“中国年轻的天使投资人”的苏禹烈,少年时代就梦想着35岁“退休”,去追求自由的生活。他在27岁时偶遇冲浪,接连三次在海中遇险,救人并自救的濒死经历使他彻底领悟了人生的真义。
他当即放下在商海中挣扎而扭曲的自我,提前“退休”,远走世界尽头,回归冲浪、音乐与自然。多年来他在风浪中重塑自我,“退休而作”,开创了崭新而自由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无数身边人也开启了“随心而活”的人生旅程。
如今他把这一路得失、起伏,自我救赎和蜕变过程中的对与错,惊心动魄抑或浪漫神奇的故事整理成这本书,但愿它能让每个梦想改变,勇于追求自由人生的灵魂在探索的路上不再感到孤单。
自律自律自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人生不可有一刻松懈,自律也是练出来的。自律是快感不是禁锢,只要开始都不晚。
遇见一本好书,墨杨与你分享!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十二)
作为一名普通人,如果有人跟你说35岁就退休,你会不会觉得是天荒夜谈?甚至嗤之以鼻。
但是如果告诉你,有人通过10年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去教你如何“退休”,你会不会心动呢?会不会觉得可能我也可以试着努力一下?
曾是“中国最年轻的投资者”苏禹烈,少年时就梦想着35岁退休,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在《35岁从心出发》这本书里,告诉我们:所谓“退休”,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喜欢的人生,并不断获取可以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而他也的确 做到了。
他是如何从25岁定下目标,到35岁达成所愿的呢?我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
一、搞清楚你喜欢的日子长什么样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当你去问他:你想要什么样子的生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回答不出来。
所以要先搞清自己的梦想或者目标是什么,你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你自己喜欢怎样的生活。视觉化你想要的日子:
1、弄清你想要什么。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2,详细描述你的想象。好像画画的轮廓一样,把所有你的想象先勾勒出来。
3、开始视觉化你的想象。往你的图画的轮廓中添加细节。例如想要一个房子,那房子是怎样的,周边有什么、里面有什么、和谁一起住、墙面什么颜色等等。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去填充。
4、每天不断完善。想象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全部想完,需要不断地完善。就像某个阶段可能你只想自己一个人生活,但是某个阶段你的想象里会有另一半、会有孩子。
5、面对挑战。哪怕自己的意识也会存在难以控制的时候。可能会坚持不下去,会想东想西不知道自己到底想什么,但是没关系,随着内心走,坚持下去。
很多伟大的创造,都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幻想。我们的未来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去想象,去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二、做喜欢并擅长的事
“一个人终其一生去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儿,一定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出成绩的。可如此简单的逻辑,真正能理解的人却不多,能过上这样生活的人就更少了。”
大家都忙于生活的时候,你会觉得比你厉害的人比你更忙,但是他们却好像是不怕累,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过的是自己喜欢的日子。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才会发现生活不会那么无聊,即使很累,你的生活仍然很有意义。
说来不怕你笑话,我的工作很忙,也没有赚到很多钱,但是我喜欢这种忙碌,真的很累,但是可以让我全情投入去做一件事情,可以画一个个的原型和流程图,我就觉得很满足。
而且我也喜欢阅读、写作、画画等……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我觉得我的生活很有意义。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也可能你也想找到自己的兴趣却无从下手,那你可以试试,选3-5个不同领域的项目去尝试,然后尝试1个月,如果之后不需要逼自己也愿意继续做的事情,可能就是你的兴趣所在了。
三、让兴趣最终变成才华
“通过努力把兴趣爱好变成技能,而后随着岁月流逝融入生活和精神,最终成为才华用自然生长的热情,去创造心有所相的目标。”
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何让自己从零到一成为高手呢?需要经历以下八个阶段:
1、初体验。两周到一个月刚开始的时候呢,一切都会觉得很新鲜很有挑战,不要刚接触没感觉就想放弃,试着坚持一下。
2、兴奋期,一个月到三个月。这个时候呢,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很容易就能够取得进步的成就感,就会很享受像热恋一样。
3、初次量变期比较漫长,可能要一年有些门类呢,甚至要三年。这个时候,需要慢慢地不断向前。
4、入门,三年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是业内人士,这项技艺或者本领,我们已经掌握了。
5、机遇期,三到七年。现在,我们已经入门了,就会出现一些机会,例如一些比赛啊,或者遇到一些好的老师等等,我们就要抓住这一个机会,开始了就不要停,要不断地去通过这些机遇让自己取得更多的经验。
6、精进期,7到10年,这是第二个量期。这时既要靠勤奋和坚持更要靠贵人,我们那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专注度和耐力,让自己成为高手。
7、瓶颈期。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即将成功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有瓶颈期,认清现状,然后闭着眼往前冲就对了。
如果无法逃过瓶颈期,那把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一遍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8、靠机缘或者悟性。我们最终是否可以突破,就看技能是否真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有点玄妙,需要自己参悟。但是可以说,能达到这个层次了,真的可以靠才华养活自己,过想要的生活了。
四、写在最后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经历、机遇都不一样,可能我们努力一辈子也无法像苏禹烈一样提前“退休”。但是《35岁从心出发》这本书,教会我们的是不断追随内心和不懈训练。
希望通过本书,让你从心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活得更自由、更精彩。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篇十三)
随着社会节奏逐渐加快,很多人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应酬中奔波挣扎,留给生活和自我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
有些人无法忍受这样的日子,干脆辞职去看世界。可还没等潇洒几个月,干瘪的钱包就让他们被迫终止了旅行,灰溜溜地重新找份工作,继续重复之前的日子。
还有些人以“等到退休就好了”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坚持下去,但日后真退休了,却发现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早已无法满足当初的爱好或追求,只能带着对梦想的遗憾,继续过着平淡乏味的生活。
在大多数人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向现实妥协时,苏禹烈却在35岁时就实现了财务自由,顺利退休,去做一切自己喜欢的事情:冲浪、潜水、驾驶飞机、瑜伽和冥想、做音乐......他把别人梦想中的场景一一过成了现实。
在羡慕之余,我们也不禁好奇:苏禹烈是如何在年纪轻轻时就实现了很多人终身都遥不可及的目标呢?他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除了北大才子的身份之外,苏禹烈还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天使投资人,提前退休后又成为了全能极限运动员,环球旅行的经历还让他当上了知名博主和巴厘岛的形象大使。
他把自己经历的一路得失、起伏、自我救赎与蜕变的过程写成了《35岁从心出发》一书,希望每个充满理想又缺乏勇气的年轻人,在追求灵魂自由与探索人生的路上都不再感到孤单。期待这本书可以给读者带来启示,让更多的人能够梦想成真。
01 提升认知,你会发现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
大部分人不敢提前退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无法应对未来的风险或疾病。除非自己积攒下了一笔巨款,否则总是会觉得缺乏安全感。
之前许多人对苏禹烈提前退休后去环球旅行和玩极限运动的做法都不看好,他们认为这些爱好都太烧钱了,这么早退休还不知道节省,肯定用不了几年就会把从前的积蓄消耗一空。
可现实上呢?苏禹烈虽然退休了,但却从来没有停止赚钱。他会在每天上午的冥想和瑜伽结束后看各种金融市场的数据,分析经济趋势;作为巴厘岛的形象大使,有需要时,他会参与旅游局的政策制定与产品设计;如果有创业公司找他制定战略或融资,他也会欣然充当顾问。
用苏禹烈自己的话说,他从曾经公司拥有者的“国王”角色退出,转变成了在他人有需要时提供服务的“骑士”角色,可以随着自己的状态和心情,选择性决定自己要做的事。退休对他来说并不意味着失去,反而让他挣脱了束缚,拥有了更广阔的世界。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为什么处在相同的环境中时,有的人会很快发现商机并赚到大量钱财,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关注到眼前的事,无法发现或把握住潜在的机会呢?原因就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在理财界有一个公认的规律:每个人的财富水平都是其认知能力的体现,人们很难赚到自己认知水平之外的钱。即使偶尔被幸运女神光顾,如果认知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升,那么凭运气赚到的钱,最终也会凭本事亏掉。
就如同苏禹烈的司机一样,因为认识水平的局限,看不懂未来发展趋势,拒绝了苏禹烈数次给他提供的机会。
他先后错过了共享出租车的红利期、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爆发期和冲浪客栈的起步期。这些机会中他抓住任何一个,都能实现人生的彻底转变,可认知的局限却让他把送到眼前的机会推之门外。
拉开财富差距的根源,就是思考带来的认知差异。身体上的勤快无法代替思考力的训练,想要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我们必须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02 坚持自律,你会打造出更优秀的自己
在退休初期,苏禹烈长期居住在风景宜人的度假海岛上,世界各地的朋友来此休闲时都会叫上他。短短三个月内,他就招待了52拨儿来岛上的朋友,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说,还三天两头就要喝醉一回。
运动时气喘吁吁的状态让苏禹烈意识到,自己的体能已经开始了大幅下降,必须马上改变这种生活状态。
于是他严格控制社交频率,推掉了一些不太熟朋友的邀约,还把好朋友聚餐时的喝酒改成了喝茶,并定期参加冲浪、潜水、瑜伽等运动。这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一直被贯彻至今,他也因此保持着身体状况的最佳状态,和同龄人在一起时,常被不知情的人认成是对方的晚辈。
在拍摄《男士健康》杂志时,编辑人员都惊叹于他的逆龄生长,因为长期运动的苏禹烈看上去完全就像一个二十多岁的运动员,阳光而充满活力。
《国语》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好很难,学坏太容易”。生活中的诱惑无处不在,一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们就会逐渐偏离原本的状态。自律,是每个优秀者必备的品质。
在培养自律意识的初期,我们可以从日常入手,把好习惯融入每天的生活中,慢慢形成自然,给身体和心理都争取一个缓冲的过程。比如每天学5分钟英语、做5分钟健美操、听5分钟专业讲座等。
等这些习惯变成自然,做起来毫不费力时,再把时间延长到10分钟,之后再变成30分钟,一个优秀的习惯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自律带给我们的价值,并非立竿见影,而是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当然,自律也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所有可以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只要把握尺度,不过度沉迷就好。就如同那些顶级运动员,他们也会在早上10点之前适量吃些甜的、油的、高热量的食物,既可以解馋,又给自己留足了消耗糖分和脂肪的时间。
自律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而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只要适时适度,自律的同时也可以保留乐趣。
人生潜力无限,任何时候开始自律都不算晚。也只有自律的人,才有能力和资格享受真正的自由时光。
03 探索内心,你会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向
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很忙碌,但繁忙中却又夹杂着茫然。我们被加速度的社会节奏裹挟着向前奔跑,却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真正感到快乐的时光似乎只集中在6岁以前,自从开始上学后,就陆续被各种兴趣班、课外辅导班、升学压力、工作压力包裹着,为了满足父母的期许和社会普遍的衡量标准而努力奋斗着,即使再苦再难也要咬紧牙关撑下去。
苏禹烈在27岁之前也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从小努力学习考上了北京大学,步入社会后投资人的身份又让他在工作与应酬之间穿梭奔波。虽然收获了很高的社会认可,但却距离儿时当作家或音乐人的梦想越来越远。他更像是一台机器,被标准化的节奏控制得无法拥有自我。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悄然而至。27岁那年,苏禹烈在海里多次遇险,他曾成功自救,也曾救过他人。几次濒死的经历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巨大触动,让他开始回顾自己以往的人生经历。如果生命真的不幸在半路终止,那时他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他人生的意义何在?在这世间的经历都有哪些收获?
这次对内心的探索之旅让苏禹烈找回了沉寂在灵魂深处的渴望:他喜欢写作、喜欢音乐、喜欢极限运动,还喜欢松软的沙滩和咸咸的海风。
于是苏禹烈重新给自己制定了人生规划,并用了近10年的时间去完成。在35岁这年,他终于成功摆脱了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把自己放逐到最喜欢的海边,每天做着各种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后半生随心而活。
苏禹烈体悟到,“只有经历过生死体验,才有机会跳出来回顾自己人生的全貌,那时,你的一切疑问、迷茫和痛苦都将得以解脱和释放,你也因此拥有更高层次的自由”。
生命虽然美好但却短暂,几十载岁月转瞬而逝,如果没能在有生之年做些心之向往的事情,那样的人生多少会有些遗憾。惟有听到内心的声音,找回内心的力量,才能找到理想生活的最终方向。
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在为别人而活,早就忘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和喜好,那不如放慢前行的步伐,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自己的旅途或他人的经历中探索,早日找回自我。
写在最后
为生活不停奔波的我们,就像是一只只迷途的羔羊,找不回来时的路,也不知自己最终要去向何方。
成长的过程不可避免会伴随着伤与痛,我们在得失之间不断抉择,奔向了各自的方向。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都能重新找回那些与生俱来的梦想,肆意舒展那些深入骨髓的天性。
无论你是在为不知该怎样赚钱而苦恼,还是想成为精英却苦无方法,亦或是人生迷茫不知该何处安放,这本《35岁从心出发》都能给你指引,带你提升自我,早日实现财务自由,过上心之所安的理想生活。
35岁从心出发
评价人数不足
苏禹烈 / 2021 /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