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为怪物那天》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在某一天突然变成怪物的经历,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对不同的态度。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引起了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我成为怪物那天》读后感(篇一)
想象力都太丰富了,有点烧脑,有的不太喜欢,看不下去……
不过我非常喜欢第一个故事,《灯塔少女》,本来种种迹象都表明,少女的爸爸是杀人凶手,而自己此刻也正面临危险,也许下一步就是被爸爸灭口,而当看到爸爸“杀人”的视频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是他的孩子,只是他上一个孩子蜕变而成,就在这时爸爸出现了,我天,我感觉自己就在现场一样,好担心她就这样被杀害了。事实证明,你所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真相,少女不是爸爸的孩子,而是爸爸的女朋友蜕变的,正是依靠了爸爸的生物研究才让得了癌症的女友生命得以延续,而如今却被误会成杀人凶手……一部想象力和叙述方式极佳的科幻小说,非常赞!
《我成为怪物那天》读后感(篇二)
"现在的很多人,就是被上述的外在的异化力量主宰着,我们无奈地顺从它的摆布,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或者说我们没有自由拒绝它的奴役。这种力量如此任性,如此强大,它几乎是毫不费力地就将强人变成弱人,好人变成坏人,把英雄变成小人。见义勇为几乎成了傻瓜和弱智的代名词。生活中很多人都成了这种无稽之谈的受害者。因此受凌辱、受伤害的深刻记忆,直到今天仍然折磨着那些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好人的心灵。" ---当代作家•殷谦《棒喝时代》 《我成为怪物那天》分为【基因异化】【灵魂异化】【社会异化】【情感异化】【城市异化】【道德异化】【感知异化】【身体异化】,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撕开人性和社会的伤口,暴晒在阳光之下。故事+作者访谈+插画的方式,一个又一个的脑洞小故事,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喜欢上这本书,每一个故事都有新的温度。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迷人眼球的内插设计,排版,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我成为怪物那天》读后感(篇三)
郭敬明已经火了很多年,国内几乎每个人都听闻过他的大名,我也是慕名而来,之前没看过他的任何一部作品,本想这次有机会接触,发现原来他只是个主编,故事本身是由其他几位作家写的,虽然有小小的遗憾,但是也过了一次科幻隐。这本《我成为怪物那天》主要以异化为主题,共八篇小故事,每则故事都讲述了一种独特的异化。分别有基因,灵魂,社会,情感,城市,道德,感知,身体的异化,真的是五花八门,但各有千秋。
书中还有很多唯美的插图,光看封面就能发现本书的设计费了不少心机,故意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在书中随处可见郭敬明亲手写的话,可以看出本书满满的诚意。虽说是科幻,但实则不属于科幻,所谓科幻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之上,至少是在书中营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并且要与现实生活有衔接,这本书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一个个二次元的故事。
多年未看这类文章,感觉有些生疏,近几年一直在看艺术类书籍和名著,偶尔看一看这类书放松放松也是不错的,并且很少有这类题材的书能够反映出实际道理的,感觉这本书中的几位作者还是蛮有才的。
第一篇《灯塔少女》的写作形式很独特,就是以全篇日记的形式叙事,也就是说故事的主人公要以第一人称叙事,文中也有对话,不过以这种形式来营造悬疑的氛围我还是头一次见,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对比全篇来说,这篇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在本书第一章的原因,总之之后的几篇看下来都找不到这种紧张的感觉了。
《熔炉玛丽》讲的是机器人相关的故事,机器人本身给人一种冰冷,没有感情的印象。在故事中,人类显得更加无情,玛丽的工作就是处理那些没用的机器人,后来机器人开始有了人类的思想,这个时候一切都变了,机器人的人字明显与前两个字的比重不同了,但是这个时候人类要面临的问题就更加严重,它们还是应该被人类摧毁吗,人类还有这个资格吗,这是对道德的一种异化。
这本书虽然是虚构,但是反应的很多问题不是不存在,这种异化有时甚至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当它变得像书中讲述的那样严重时,再去想办法改变什么,可能已经来不及了,由此看来,本书还是有一定含义的。
《我成为怪物那天》读后感(篇四)
之前读了小四主编的《我喜欢奇怪的你》,然后又系列追捧着最近的《我成为怪物的那天》,说起来我对郭敬明的支持,可是从初中就开始了,当时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文字里的悲凉与青春的绝望,那种调调虽然矫情,却对我来说,影响极深,正因为他字里行间的感染力,所以我才能如此热爱阅读,如此深爱写作。
这本《我成为怪物那天》,讲了八个精彩小说故事,关乎八种奥妙异化概念。有基因异化、灵魂异化、社会异化、情感异化、城市异化、道德异化、感知异化和身体异化,在离奇想象的故事中,作者的目的是映射现实,正如此书开篇所写那行小序所示:每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是造物者的疏忽;每一个卑微的异类,都是世界的眼泪;每一次凝望,都有一声呐喊;每一次互换,都得不到答案。
这个世界上的异类其实很多,这个世界上病态的怪物也很多,有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有成长所受的伤害,有现实世界的冷漠残酷,有身而为人的愁苦烦恼。导致我们成为怪物的原因虽不同,根源却不尽相同。或许,是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世界,造就了病态的我们。
我依然如少年时期那般深深喜爱着郭小四主编的丛书,还是原来熟悉的味道,还是那么深入人心的感动,虽然成年人的世界更喜欢现实,更喜欢理性,可我偏偏独好这一口略矫情也温情的一行一句。
书里的插画是小四主编丛书的特色,唯美而深情,让人赏心悦目,并被画面代入其中。虽然,故事中带了科幻的元素,但是科幻并不是这些故事的内核,而仅是包装。相信《我成为怪物的那天》更想给读者带去的是现实意义的思考和判断吧!
其实,原本很多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下,就变成了一个有点古怪,有点神经的“怪物”,只不过变怪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的人因为不参与众生的普世幸福,而被他人视为不合群的大龄剩男剩女;有的人因为职场的个性与自我,被同事看为有能力没情商的怪家伙。总之,我们离不开社会,却也因为社会而造就了某些特定的古怪和另类。
所以,这么多的故事,这么细腻的文字,无非是要告诉我们,当我们成为怪物的那一天时,如何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获得心灵的救赎,拯救自己。
《我成为怪物那天》读后感(篇五)
文/小灰龙
其实在看到这本书是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的改版时,我的内心对它是有些抗拒的。但收到后翻开大致阅览了一下,发现虽然插画和配的文字有很浓重的郭氏矫情,但执行编辑是痕痕,前言写得很是真诚,全书集结了不少当红国内科幻写手的短篇,唯一的共同点是固定的命题——异化。这才开始认真对待这本书,因为我深知这样一本书对于作家和编辑都是一个挑战。我看过几本世界科幻大师的短篇集,编辑尽量集结了较为接近的主题的短篇,作品和作者可能跨越了不同时代,作品或是得奖,或是被提名。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刻意让一群新锐作家围绕一个命题创作有新意的、又具备可读性的作品,是不容易的。
以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去评价这些短篇的话,它们并不都算“科幻”,科学的成分并不多或是只在背景设定上靠点边儿;同时,大部分作品并不完美,或是故事平淡,或是基本功并不扎实。但这都不能否认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没有一位作家能够不经任何挫折,或是不付出任何努力和长期的训练就能够一鸣惊人。相信这样的平台能够最大程度上选拔有潜力的新锐作家,能够激励我国对幻想类题材有兴趣的作家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开创我们自己的幻想世界。
开篇宝树的《灯塔少女》以独特的日记体裁描绘了一个拥有神秘恐怖氛围的故事,虽然结局的反转并没有出人意料,故事也缺乏新意,但整体结构起承转合还是很饱满的,无功无过吧。
《虎爷》我一直没有读进去,可能不是我喜欢的题材。
阿缺的《咀嚼》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题材非常特别,隐喻非常有深度,取名也够独特,尤其是在故事的高潮直接终止,非常令人惊喜。
《捏脸师》的开局是精彩的,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许多神话和远古人物的出场略显生硬,有一种硬是把神话故事和未来世界的揉在一起的牵强感,对于舞蹈、艺术、文字的美的描述浮于表面。
迟卉的《熔炉玛丽》很巧妙地用玛丽的视角描绘了很多具有情感和智能的机器人的故事,我觉得她是这本书里最会讲故事的作者。
张冉的《赵师傅》讲述了时空穿越或是并行世界的悖论,这个题材是科幻大师们喜欢的题材,这篇文章已经是这本书中最具有科学元素的作品了,但作者并没有试图去寻找这个悖论的答案,而是聪明地以开放式结局留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
《漠里拾荒人》《我成为怪物的那天》两篇都比较荒诞,有一种穿着科幻外皮的小言情的感觉。
《我成为怪物那天》读后感(篇六)
这个世界是不是本就是一片荒漠,我们不过是几许尘埃,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本书的许多故事,平实而别有深意,奇幻的设定,却又好像可以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在给你讲她自己的故事,读后却引发了我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思考。
我们看到了精致、完美、无可挑剔的自己,这是我们想把自己打造成的样子,却也是个苍白、单薄、没有质感的自己,我们每个人带着面具,在这世上来来往往、庸庸碌碌、聊此一生,最终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到了后来,甚至无法面对真实的别人。
书中的许多故事都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终是真的不敌假的,或许不是我们黑白颠倒,只是这世间不过是个灰色度的荒漠罢了。有时想想也是,网络光纤、电话里的情未必就是假的、不纯粹的,只是速食、易变得多罢了。想想古时鱼传尺素,何等美好,在他乡的,对故乡、故人又是何等眷恋。一切缘由不过是从前慢。我们看来,这些情感更真挚、纯粹、强烈,在古人看来,我们现在的世界也确有不可思议之美妙吧。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到我们站在这儿,却找不回原地,爱上了自拍,却看不清自己的模样。如今科技飞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也加剧着人的“异化”。基因异化、灵魂异化、社会异化、情感异化、城市异化、道德异化、感知异化和身体异化,不同的故事架构,其相似的内核,以及充满悬疑和反转的手法,
本书最令我动容的是,高速社会下的种种问题和困境好似统治着整个社会,但作者的笔触又是很有温度的。《漠里拾荒人》描写冷漠和隔阂在世间蔓延,但是每一个情感受伤被驱逐流放的“失心人”那心碎的状态却很是令人黯然神伤。我们偏爱有温度的故事,却总会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光芒。每个少年都会远去,而我们曾鲜活过的面孔还在灯火阑珊中。
成长是勇敢面对已发生的事并坦然接受,而不是去辜负这世界的美好。
对八零九零后来说,郭敬明并不是个陌生的名字。曾经看过一个段子,我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喜欢郭敬明,另一个阶段是吐槽郭敬明。虽然是调侃,但小四的文字也堪称是一代人的记忆啊。作为年轻的文学创作者,我们也不能将用从前的老目光去看待,比较,郭敬明在担任杂志主编的时候,也很有慧眼识珠的眼光,为青春文学市场,带来一股新鲜的血液。
本书中,不但文字优美动人,弥漫着一股谜之文艺气息,而且书中的插图也很是应景,精美的图文相搭配,去阐释异化主题,是再合适不过了。
世上的成长千万种模样,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消耗着自我,也自我提升自我认识自我救赎。本书关于救赎和生活的许多情节,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透过文字,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也有独到的一面。
《我成为怪物那天》读后感(篇七)
非常喜欢看X战警系列电影,真的觉得世界上存在着像金刚狼、万磁王、X教授等等那些异化的变种人,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曾改变了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这本由郭敬明主编的《我成为怪物那天》,邀请联合报文学大奖得主、台湾小说家吴明益,七位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获奖作家宝树、迟卉、张冉、阿缺、吴霜、赵咏真、梦人,以“异化”为主题,从基因、灵魂、社会、情感、城市、道德、感知、身体入手,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现实及不远未来的异化故事,探讨了“什么是异化”、“异化带来什么”、“异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异化与我们的关系”,看过之后,让人不禁深思异化也许此刻正在发生。
我们身处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环境急剧恶化,旧文明正在衰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未因便捷的信息技术而拉近,反而渐渐疏离,一切看似正在进步,实则背道而驰。
吴明益的《虎爷》回归传统文化——舞狮,屏仔被虎爷附身逃避了舞狮的任务,但果子狸为了逃脱牢笼假死的暗喻,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异化还是现实。宝树的《灯塔少女》以现实中的灯塔水母为出发点,探讨了人类的基因异化:我们在情感上能否接受克隆后的亲人。迟卉的《熔炉玛丽》中讲述的科幻亘古不变的话题: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在人类开始拥有副本的未来,机器反而变得独一无二,那我们是否应该赋予机器以情感,是把机器当做工具还是亲人来看待。张冉的《赵师傅》意味深长的开放性结局模糊了时间旅行和感知异化的界限。赵咏真的《漠里拾荒人》的中人类失去情感将被流放在荒漠之中,要得到救赎只能吞噬别人的情感。梦人的《我成为怪物那天》让我们不得不去想到底是怪物还是人才是异化的存在。
阿缺的《咀嚼》的吴霜的《捏脸师》是书中最喜欢的两篇。《咀嚼》有一种警示的意味,人类适应社会的生存,身体开始发生异化,人可以拥有两幅面孔、两条舌头、26个手指,而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自然进化、环境恶化,而是人类无限贪婪的欲望。《捏脸师》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有对未来的幻想:核战争之后人类的生存;也有对现实的映射:狂热的追星文化,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想象瑰丽,文字简洁,也许因为作者是一名编剧,文字读来画面感也很强。但最重要的是吴霜文字所营造出来的真实感,寥寥几笔勾勒的未来世界,有着自成逻辑的架构体系和细节,让人沉迷于她的幻想之中。
科幻故事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想象背后的真实,在这些狂野的想象下,蕴含着现实的另一种可能,异化正在发生,选择成为怪物还是人,决定权还是在你自己的手里。
《我成为怪物那天》读后感(篇八)
这是一本关于“异化”选题的合集书,看到主编是郭敬明,会觉得应该不错,爱屋及乌吧,关于科幻小说,之前我很少读,因为胆子小,爱做梦,看到一些有些惊悚或者吓人的情节,就会总想着,所以关于鬼怪科幻的故事,我都会避而远之,我不想自己吓自己。但是最近科幻小说真的是太火了,我不能固步自封的选择回避。科幻小说为什么能够畅销,那或许是真的靠想象勾画出的世界,又要合情合理,又要不落于熟套,那是未知的世界,但是又可以让你感受到它或许真的存在。
文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出自获得科幻小说奖的作者之手,文章都有不同的主题,但是都是围绕异化的这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来阐释什么是异化,灵魂的异化、社会的异化、情感异化、城市的异化、道德的异化、感知的异化、身体的异化、多角度、多主题的异化,预示着异化与我们之间的联系,异化正在发生,或者即将来临。
文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道德异化的一篇文章,《熔炉玛丽》,玛丽的工作是将犯了错误的或者无用的机器人做最后的处理,将他们格式化,做报废处理。但是,她要进行五分钟的临终关怀,与他们聊天。当冰冷的机器人开始有了人的思维思想之后,还只能把他们当作简单的工具,随意的迫害、丢弃、甚至摧毁吗,人类的道德底线受到了拷问。
文中的排版合计,很用心,更像是一本杂志,插图也很漂亮。故事的背后,会带个人一种思考,如果真的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你会怎么办。真的会无动于衷吗,或许不能。好的作品就是要带你去体会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不同的温度,这一本很有想法的书,不会让你一眼就能猜到结局,但是又不是那么的偏离实际。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自己,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每晚都会做梦,第二天起床的时候,会清晰的记得,我做的梦。但是隔天就会忘记。有时候,知道自己在梦里,不愿意醒来,或者去趟卫生间,可以接着之前的梦。每晚会做几段梦,是完全不相关的梦。每晚的梦,都让我第二天不愿意起床,或者是睡不醒。
梦对我来说,最近两天的梦,都跟考试有关,可能是前几天看了两本关于数学的书,考试都是考数学,因为数学一直没学好,一直是个弱项,很怕考数学。所以梦里面的我,总是没准备好,就进了考场,有一次梦到考试过程中自己睡着了,醒了之后看到同桌已经翻面了,我赶紧去抄他的答案。前天的梦,是高考的数学,教室没有重新摆放桌椅,而是跟日常的座位一样,发卷子的时候,我在最后一桌,等到考试的中间段时,我到了第一排,而且自己什么都没有答,急急忙忙的看同桌的答案,但是又被老师给看到了,老师过来把我同桌的卷子拿走,但是老师并没有检举我,而是拿着我同桌的卷子,也开始抄起来。是不是很有趣。还有昨天的梦,依然是数学考试,我把准考证,忘在了家里,等我拿回准考证的时候,考试已经结束了,说是今天不考了,心情很开心。
再往前数几天,我梦到了我的奶奶,梦到奶奶去世了,然而我的叔叔隐瞒了这个事,没有立马告诉我,当我知道的那一刻,我哭的撕心裂肺,在梦里我已经哭的上不来气,已经窒息了,那种心痛的感觉,真的是太真切了。然而这一切都是梦,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好难过,因为奶奶已经去了快6年了。但是在梦里她根本就没有离开我。随后头疼了一天,因为梦里哭的太过伤心,没有休息好。经常会梦到奶奶还活着,那是一种埋藏在心里的思念,很希望她还在,也只有在梦里,才能够看到她。
我的梦,天马行空,前两年的梦,经常会梦到打日本鬼子的情节,但是我是很少看相关题材的电视机和电影。在一些烂尾楼里,有时候我是警察,有时候我是卧底,有时候我是俘虏,有时会躲起来,装死,不让对方发现,有时被抓走命悬一线,有时候将对方抓获。
学校里面的事,应该是最经常梦到的场景,有时候在大学里,学习,然后又要备考,但是后来发现我已经上过大学了,长长的舒口气,有时梦里也很紧张。
很多时候也会梦到很多与现实发生的事相重合,有一些地点和场景感觉似成相识,在哪里经历过。那或许就是梦里。
我不失眠,但是我多梦,而且不易醒,白天总会觉得自己不精神,这或许是一种病,但是我可以在梦里体会另外一种生活。一种在现实社会不曾体会过的生活,这或许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