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九诗心》读后感锦集

《九诗心》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2 01:50:23
《九诗心》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11-12 01:50:23   小编:

读完《九诗心》,感悟颇深。作者通过九首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爱情、友情、家庭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其中的每一首诗都充满了力量和温暖,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真实。这本书让人感觉到了诗歌的力量和魅力,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九诗心》读后感(一)

看目录,应该是晓丹老师四年前在“一席”上讲课内容的扩充版,当时第一时间就下单了这个系列的课程,记得线下还快递了一个精美的小笔记本。后来用手机投屏到电视上,在深夜,一集一集地,用心听完了,还把每个视频下边的文字版收藏在手机笔记里,过段时间就翻一翻。 一开始知道晓丹老师,是从她那本著名的《诗人十四个》开始的,这本书我每年春天都会认真看一遍,现在书里边已经勾画批注得密密麻麻了,后来还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专门写过一篇书评。之后,又看了她的《陶渊明也烦恼》,仍是一样地好看。 不过,相比于书,我更喜欢晓丹老师的演讲,不管是一席上的“随时间而来的真理”,还是后来买的系列课程,看着晓丹老师温柔可亲、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的自然和灵动,文雅和清婉,真觉得她就是我最羡艳和爱慕的江南文化中熏染和成长起来的理想女性。

《九诗心》读后感(二)

本书的雏形是我于2020年春天在“一席”录制的课程《与诗人一起梦游》。项目刚启动,封城就开始了。我问策划张畅,还有必要备课吗?她告诉我此时人们更需要诗歌。这是我想要用古典诗歌回应时代变局的开始。

2022年——2024年间,我对讲稿进行了两年的修改,扩充了三至四倍的篇幅,共得九章,形成本书。我经常在江南大学田家炳楼东南角的古代文学教研室里写作。我的同事们沉静而坚毅。他们中有的决心把退休前的七八年时间全用来完成一部年谱长篇的初稿,有的长年进行辛苦的文献考证而从不被任何时髦主题动摇,有的住在其他城市,坐火车通勤,却欣然接下早上八点的课程。他们承受非升即走、房价涨跌、照顾病人的压力,面对学术,却没有人说过“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他们维护了我对学者职业的理想化,是我期待的星光在现实中的投影。

另一些人直接促使了本书的问世。乐府的涂涂最早支持我出版本书。后来两位理工男艾萌和仁猪充当我的第一、第二读者,一位每等我写完一章就仔细阅读、感动不已,另一位则从不看明白就予以夸张的表扬。他们都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本书的编辑赵欣为书稿核对了上千条文献,改出了几百个错误;徐兴海和方军帮我审读书稿,进行史学方面的把关;更要感谢的是那些以学术著作和论文启发了我的学界同行。他们在史实和文献上进行的考索耗去的是数以十年记的岁月。我借助他们的成果进行文学的遐思。

写作进行到一半时,AI时代来临。我目睹了大量语料在人工智能下自我复制,网络充斥着虚假的史料。因为担心在不久的未来,文本和史实都将受到“何为真实”的更大冲击,我在本书的后半段增加了大量的注释,希望能将本书写作时段可见的文献证据固定下来。

一种个人化的阴影一直追逐着我。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教授张晖去世,年仅三十六岁。维舟所写的悼文《平生风义兼师友》给我隽永的感动。2023年,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徐晓宏去世,年仅四十五岁。陈朗所写的悼文《请君重作醉歌行》给我强烈的震撼。陶渊明笔下那些死亡的催促时时显现,反复警告我,学者未必有时间去完成他的写作计划。

定稿时,我感到那是我的才华和努力全部实现了的瞬间。我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全局,既没有因外在的不得已而折损,也没有因内在的不努力而保留。唯其实现了,我才知道它们竟如此之少,但我却因驱除了对自己的想象中不现实的部分,而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确定感。

《九诗心》读后感(三)

本书选择了九位诗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身处于大变局的时代,用文学转化生命的痛苦,完成伟大的创造。

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情感上,本书都会涉及一些艰难的主题。为此我选择了更为文学化的语言,想让语言的优美陪伴读者越过这些艰难。希望这是一本不在深度上打折,但又易于非专业读者阅读的书。

十年前,我在温哥华见到叶嘉莹先生的很多学生。他们中有艺术家、工程师、律师、金融从业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主妇、正在攻读学位的理工科学生。他们的阅历、智识堪称丰厚,希望与古代诗人在生命深处对话,却被古典的文献、典故、词语阻拦。当叶老师耐心地帮他们移除最后的障碍,就把一枚枚金针交到了每个听课者的手中。古典文学因此成为他们可以利用的思想资源。近年来,我也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读者。他们意识到自己亲身触及与古代诗人类似的生命问题,因而对古典诗歌产生了亲近的愿望。

文学应如何回应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实问题,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和启发性的答案?在本书中,我做了三点尝试:第一,通读每位诗人的全集,提取诗人生命历程中复杂的细节和内在的矛盾,用丰满的生命故事代替靠代表作构建的扁平形象;第二,将文献校勘、文史互证等学术方法服务于“知人”的目的,还原出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现场。第三,对文本进行细读,解释在文学的坩埚中,生命到底经历了怎样奇异的转化。

书中写得最顺利的章节是文天祥,写得最困难的章节是李陵和吴梅村。我很多次感叹,英雄就是英雄。无需复杂的分析和写作技巧,只要从文天祥的诗歌中选出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呈现,生命的光辉即不言自明。欧阳修也给我类似的感受。但李陵和吴梅村,在阅读之时,我虽被他们更接近凡人的软弱和屈辱打动,但阐释起来就万分困难。原来凡人生命中微弱的光亮需要经过更复杂的折射和过滤才能呈现。

我想请求我的读者借古代诗人的眼中之光重看一遍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允许自己去向往文天祥和欧阳修那样的光亮吗,我们有能力去发现自己生命中如李陵和吴梅村那样的微光吗?

正书名中的“诗心”一词来源于《文心雕龙》的“文心”。顾随先生曾想作《诗心篇》。他认为“诗心”是作诗的第一念。诗的根本不是格律,而是生命精神的注入。人可以不作诗、不懂诗,但不能没有无伪、专一的诗心。在本书中,九位诗人投入到不同的时代和生命问题中,其真诚无伪的“诗心”焕发出各色光彩,组合成绚烂的光谱。

副书名“暗夜中的文学启明”来自于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中的illumination一词。它使我我想起电影《指环王》里的“暮星”。即使是在最幽深的黑暗中,暮星的光芒也永不衰退。那首咏唱它的主题歌《May It Be》,曾在最艰难的时刻被我们默默传送,给彼此抚慰:

May it be an evening star

Shines down upon you

May it be when darkness falls

Your heart will be true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