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森林》是一本描写女性心理成长与自我探索的书籍,通过主人公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困惑、挑战和成长的过程。书中的故事情节引人深思,让人感受到女性在追求自我认知和独立自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砺与成长。
女人森林读后感(一)
我是看了著名学者止庵老师的推荐才买的,也怪我自己,没看清楚,止庵老师一直强调只看49年以前的书,49年以后的书从未看过,也不打算看。他在微博上说这本书形式新颖。就概不言论了。买来以后确实形式新颖,内容是一塌糊涂,20多元钱买了一副扑克牌。它的新颖之处就是随书带一副扑克牌,让你看不下去的时候玩扑克。止庵老师的反话我当正话听了。
1/3页女人森林读后感(二)
工作原因,书看的并不深入,也不多,只能从一个体验者的角度谈谈这本可以“玩”的女性体验小说。颜桥,我是第一次接触他写的东西,一向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这次也不例外,可以说本书的创意算是在无数的陈列里脱颖而出了,它的“新、奇、特”至少很难让它藏于故纸堆里。可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一本书可以兼容“玩”的特性,也许对于文字,我们可以用“玩味”来形容,在这个浮躁的大环境下,单一、枯燥、平铺直叙的方式已经很难引起足够的猎奇和关注,但一本好书如果“内心”足够强大,似乎不需要用“额外附加”来提升实际价值,这个噱头貌似有点儿过了。
作者的视角很独特、语言很麻辣,把世间女子分门别类、依次排开,一张张名片看过去,群像毕现,很是生动。可见颜桥在生活观察中做足了功课,这个实属不易,然而,我的疑问是,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否也参杂了不少“男主人”的揣度和噫想?人的复杂性,不分性别,所以我想大胆的说,《女人森林》同样适用于男人,把内容里所有的“女”替换成“男”,照样可以博得男性的共鸣,因为诸如“惆怅、虚荣、犹疑、焦虑”已经成为都市男女的通病,甚至在某些方面男更甚于女。
借用汪涵一句话:“雨水之所以愿意落下,是因为它在天上,把满地盛开的雨伞,看作莲花。”那么,即使现在身边撒满了所谓的“房女人”、“花痴女”、“AA女”……我也更愿意享受因着她们的种种不完美才让生活更耐看、更值得品味。每个螺丝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螺帽,不必担心,不管“拜金”还是“恨金”,女人都不会放弃内心深处或大或小的梦想,现实残酷,一番磨砺过后,女人不得不穿起全副武装,保护自己,这没有错。
啰啰嗦嗦这么多,自己也看不出有什么主题,呵呵,见谅吧。每种女人,都是一种风景,用欣赏的眼睛去看,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顺便说一句,我也是个女人,兼具颜桥总结的各种“优劣”品质。哈哈……
本文作者为雨枫书馆会员 樊晓坤
2/3页女人森林读后感(三)
用了近一天,把整本书一气呵成的读下来,300页哦,我承认我有着书中HOW女士窥视、揣测他人生活的一面,只是没那么极致。但是有着这种癖好的女士绝对不在少数,否则青山七惠的成名作《窗灯》就不会那么有名,“对面的房间已经关了灯.那个女孩走了没有呢? 我像侦查似的盯着对面...”,自此开创了一类从窗帘、格子窗背后了解生活真相的群体代名词。How女士与之如出一辙,我想,这应该是显示了他们孤单、静谧的精神世界,如果能有温暖的身影进入这个群体的世界,应该不会沉醉于此。
就像张抗抗的序言所说,小说各种体已经被写遍了,写女人的小说更是难攀高峰,很难出新,而这篇的确在形式上自成一体,而且还能结合时下流行的纸牌桌游就更见功夫,好读又好玩的书,挺有趣的。
书中的每一种女人都不可谓不极致,我们身上某一点可能都具备,谁让我们是女人呢,感性的动物,但如此纯粹,如此淋漓尽致的女人很难不吸引我们观察同类的眼球,就像FRIENDS之所以那么火热,拥趸者无数,我的理解就是6人中每个人都有着旗帜鲜明的个性,比如MONICA的偏执,对于烹饪的自信和狂热,对于视线范围内的控制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比如Rachel对于爱情的期待,对于时尚的追求,生活中表现出的迷糊;再比如菲比神经的大条,举止动作的夸张。出彩的个性女人描摹成就了FRIENDS多年的经典地位,所以极品的女人才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波澜不惊的剧情往往吸引不到读者,而率性而为的人尤其成为新世纪的主流群体,否则时下火热的选秀和新闻热点中频频爆出的如“犀利哥”等人物不会赚尽点击率。。。
值得一提的是,男人观察女性的视角是很独特的,能够站在中立的角度去观察更是来之不易,尽量客观又尽量理解这种尺度非常不容易把握,所以我们从这本书中看什么?我觉得最值得看的就是这种近似客观近似公平的描摹,从诸多个性极致的女人中找到我们的影子,从描摹的现象中追索缘由,而最终保留率性的纯真,而与过去不幸福的一面作别,因为即便作者自己也说女人森林中的影响往往不快乐。
小说很好,因为总可以说这些是虚拟的,可以重新来过,可以被重新诠释,所以在小说读过以后,我们需要做的是窥视其它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现实境遇,汲取自己幸福的力量。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