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拿起笔,制造光》读后感精选

《拿起笔,制造光》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30 01:10:17
《拿起笔,制造光》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6-30 01:10:17   小编:

《拿起笔,制造光》这篇文章深刻探讨了写作的力量,呼吁人们勇敢地发声并传递希望与温暖。作者通过比喻将笔视作制造光明的工具,鼓励每个人在黑暗中拿起笔,书写自己的故事,照亮他人的心灵。文字的力量在于传递情感和思想,唤起人们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拿起笔,制造光读后感篇一

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拿起笔,当越来越多的普通女性写下她们的日常所见和所得,那才是真正的女性写作之光。这是一句多么令人振奋的话语。

张莉教授主编的《拿起笔,制造光》女性系列主题书,以女性文学、女性文化为核心,汇聚了众多文学与艺术界的璀璨星光,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力量的女性世界。

首先,这套丛书所邀请的作家阵容堪称豪华。从著名作家周晓枫、徐小斌,到著名演员陈冲,再到舞蹈家冯秋子、插画师默音,以及青年写作者草白等。光听这些名字,就已经兴奋不已了。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女性,用她们各自的视角和笔触,为我们揭示了女性与艺术、女性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她们的作品,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女性文学世界,她们的文字让我好生喜欢。

其中,周晓枫和陈冲的作品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雌蕊》和《把回想留给未来》中,她们自己的经历为感,讲述了自己与文学、与电影的生命交织。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艺术领域中的坚韧和执着。而徐小斌和冯秋子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于女性与美术馆、与舞蹈的相遇,她们的文字非常有生命力,让我非常感动。

除了这些知名作家的作品外,这套丛书还特别邀请了二十一位90后青年女作家进行同题回答,她们分享了自己五年来的文学成长之路,以及对女性生活际遇的理解。正如主编张莉所说,这些新鲜而充满力量的文学面孔,正是真正属于我们时代的女性文学的春之光。

在《拿起笔,制造光》这套丛书中,这些女作家们用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风格,用笔作为自己的权杖,主宰自己的命运,篡改一个原本并不由她们掌控的世界。这种勇气和力量,正是张莉主编这套丛书所要传达的核心精神。

总的来说,《拿起笔,制造光》这套丛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力量的女性文学世界,也让我感受到女性自我表达和探索的勇气和力量。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也想写下自己内心的文字,去制造一些属于自己的光彩!

拿起笔,制造光读后感篇二

“拿起笔,制造光”,毫无疑问,我是被这名字给吸引过来阅读的,多美的名字啊!

“拿起笔,制造光”,书中说,“我们书写生命中所遇到的光,感受它的明亮,同时,我们也拿起笔,制造自己的光。”

什么是光呢?

对于作家来说,写作是光;对于舞蹈家来说,舞蹈是光;对于导演来说,电影是光······

每一样他们生命中所热爱的事物都是光!

《拿起笔,制造光》很特别,它书写的是女性的光,是一本以女性文学,女性文化为主的女性主题书。

书中分为几个篇章,分别是作家周晓枫,徐小斌,著名演员陈冲,舞蹈家冯秋子,插画师默音,青年写作者草白,她们每个人都拿起笔,讲述自己与“光”的碰撞,讲述在与“光”的碰撞间那些日常的所见所得。

她们讲述与文学的交织,与电影的相遇,与舞蹈和绘画的纠葛。

或许是因为相较电影以及绘画,个人对于文字,对于文学更加感兴趣,也与文字接触最多,所以,几篇篇章中我着重读的是周晓枫的“雌蕊”,这一篇也是整本书中占据比重,篇幅最大的一篇。

“笔,就是灵魂的步态。”很喜欢这句话。

文字是一种表达,有时候文字的确会骗人,但是更多的时候文字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在输出的文字上面撒谎,事实可以被文字篡改,内心却无法掩饰。

在“雌蕊”这一篇章中,周晓枫写了很多的女性文学家,写她们的创作,写她们的独特的表达,写她们与文学的相遇以及对待文字的态度。

在这一篇章中,我认识了很多很多以前未曾听闻过的女性作家,或者只闻其名却无半分了解的作家。

我认识了十八岁成名的法国美女作家萨冈,她挥洒肆意,离经叛道,周晓枫却说她的文字“轻快,易读”。

我认识了诺冬,认识了杜拉斯,认识了茨维塔耶娃。

我喜欢茨维塔耶娃对待写作的态度,她说:“我写作的时候除了作品什么也不想;写完以后——想念你;发表以后——想所有的人。”

我想,对于写作者来说,这才是最正确的态度:

写作时除了作品什么也不想,写作时专注于作品,全身心专注于作品本身。

我喜欢静静地看书,拿着手机每天每天的看着书,各种各样的书,小说,历史,名人传记,如痴如醉,但有时也觉得有点没劲;我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拿着一本纸质书静静地品读,这会让我感到心灵的平静。

有时,我看着书,也会想要创作故事,就像是那些女性作家一样拿起笔,制造光,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却总是不可得。

张莉在《拿起笔,制造光》中说:“在这里,我们书写生命中所遇到的光,感受它的明亮,同时,我们也努力制造光——拿起笔书写,制造自己的光,哪怕只是微小的光。”

我的光是什么呢?

我喜欢阅读,脑中总是不可名状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故事,那些故事啊,一直存在在我的脑海深处,总是不得见光。

我的光在哪里呢?

我在寻找,我暂时没有看到。

或许也可以制造光,让脑海里的那些故事得见天光?就算书写出来之后变成最垃圾的文字?

那也是光!是对于我来说,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光!但光就是光!或许我可以试试制造光。

拿起笔,制造光读后感篇三

过去的五年来,中国文坛崛起了一批新的女作家,尤其是90后写作者,她们之中有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得主、“《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佳作奖得主,也有入选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的写作者,还有几位女作家的作品在包括《收获》年度排行榜在内的诸多排行榜上受到关注。这批新锐青年女作家深受文坛瞩目,代表了中国文坛的新生力量。2023年10月,针对2018年以来成长起来的90后青年女作家,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她们进行了一场有关生活、阅读、创作的同题对话。通过这一对话,我们对于这二十一张文坛新鲜面孔有了总体认识,也得以了解这些青年女作家的阅读与创作兴趣。我提出的问题是:

这二十一位90后女作家分别是丁颜、三三、王苏辛、王侃瑜、叶昕昀、杜梨、李嘉茵、杨知寒、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陈各、武茳虹、庞羽、胡诗杨、修新羽、栗鹿、顾拜妮、曹译、渡澜、焦典、程舒颖、蒋在。(按照姓氏笔画排列)

当然,我也要特别提及,作为问卷调查的第一个读者,在展读诸位青年女作家的回答时,我非常感慨,尤其是看到她们对于近年来对女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时,我在内心常常与她们对话——这些回答直接、坦率,有着新一代青年写作者的朝气与态度,是属于女性文学的“春之光”。

——张莉

丁颜

有,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阅读习惯一直没怎么变,但人是容易被新的东西吸引的,阅读的选择早发生了改变。以前闲时阅读随心所欲,到学校时阅读的重点只能放在与专业课有关的书上面,没有太多时间做太多选择。近几年创作小说,在杂志或别处了解到之前几乎一无所知的作家或者写作方式,会搜索回来阅读,一直阅读一直受影响,并不仅仅是对于写的影响,还有从不同维度看世界的方式、思考的方式,甚至生活的方式。

三三

阅读发生了一部分变化,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

一是出版时间层面,过去,我的阅读没有时间观念。兴之所至,翻开任何一本想读的书。而那些作品,往往都是经典,在很早以前就已被出版。近年,我会浏览各种榜单、推荐,关注最新出版的书籍,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来阅读。在我豆瓣最近读过的十本书里,有六本是一年内出版的。

二是就性别观念而言,我在阅读时有了“女性写作”的观念。我并不会把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分为“男性写作”与“女性写作”,这个虚设的分类是全然不正确的。但是,我会察觉到某一本作品似乎具有女性写作的特征——补充一句,并不是说女性作者写的作品,就一定会具有女性写作特征。

综合上述两个层面,我在豆瓣最近读过的十本书里,既有一年内的新书,又有关于女性主义的作品,如德博拉·利维三部曲(自传体小说,我把它们算作一本,分别是《我不想知道的事:论女性写作》 《生活的代价:论女性与家庭生活》《自己的房子:论女性与私人财产》),孔慧怡《五四婚姻》,上野千鹤子《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在性别观念上,相比阅读,我自己创作的变化反而比较小。至少,我并没有因为观念的清晰化,而在写作题材上刻意倾向于去书写女性。多年前,我曾说对“被时代进步所抛弃的人”感兴趣,如今,依然不拘泥于性别。但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自己更擅长书写的还是女性。我想,我还需要一些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王苏辛

阅读上有所转变,从不太关注新书到渐渐关注新书。尤其是比较有开放性思维的新书,从中学习目前讨论度比较高的议题。生活上没有发生非常明显的改变。

王侃瑜

这五年来,我的阅读和创作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五年前的阅读可能更多关注同代人的写作,无论是纯文学作品还是科幻作品,会想看看其他人在写什么,想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那时候刚模糊找到了一个方向,从比较青涩的阶段走出来,摸索到科幻与纯文学之间大概要怎么平衡,作品主角也开始从少女转向比较成熟的女性。五年来,无论是大环境还是我的个人生活都经历了很多变化,如今的阅读主要集中在中国女性科幻作家和性别、生态议题相关的作品上,因为我的博士研究关注中国科幻中的性别与环境,想要重点研究女性创作者。创作方面,现在写作的视野会更宽广,除了之前就比较关注的科技在近年来对于人类生活和情感的影响以外,还会有一个序列着重关注女性处境,另外有一个序列采用非人类中心视角,关注生态议题和多物种共存。

叶昕昀

发生了蛮大的改变。我刚好是从2018年开始进行小说写作的,当时是为了考北师大的文学创作专业,在复试的前两个月赶了七八万字的东西。五年时间,我的创作渐渐成形,可以被真正地称为小说。但直到今年,我才觉得创作可以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我觉得这是一个走向自觉的过程。小说创作是一件偶然进入我生命中的事情,在这之前,我很少阅读,从未想过写作。进入北师大创作专业,最初只是为了逃离不喜欢的工作而寻找的一个缓冲带,但这段平静的逃离时光真正让我从前偶发而散漫的阅读变得自觉,在我渐渐成形的阅读谱系里,我知道了好的小说是什么样的,知道了小说发展到如今形成了怎样的面目,也知道了自己所期待的小说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就好像在前几年,我还很喜欢麦克尤恩的小说,但现在已经完全不喜欢了,不断阅读使我看到了麦克尤恩走入狭窄的写作,而与此同时,我清楚地看到了那些我钟爱的作家如何将小说变得无限而宽阔。在这些阅读中我明白,小说和生命一样,都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走向宽阔,而非陷入狭窄。这个小小的例子可以总结这五年的时间里我的阅读所发生的改变。也正是这些阅读的积累,让我对自己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思考,从前那种偶发的灵感捕捉式的写作已经不再使我感到满足。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认为一个好看的故事就足够了,但后来我意识到,小说不仅仅只是故事而已。在故事延伸开的方向,应当意识到米兰·昆德拉指出的“那后面的某地方”:“如果诗人不是去寻找隐藏在‘那后面的某地方’的‘诗’,而是事先运用某个众所皆知的真理,如此,诗人就是放弃了诗自身的使命。”当我真正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才认为我的创作走向了自觉,也正是这个时候,我才觉得写作开始成为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

拿起笔,制造光

暂无评分

张莉 主编 / 2024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