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第四十一经典读后感有感

第四十一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9 19:45:34
第四十一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9-19 19:45:34   小编:

《第四十一》是一篇描写青年人内心矛盾的小说。主人公因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举步维艰。在面对困境时,他不断寻找答案,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思考和挣扎,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人生的矛盾感。

第四十一读后感第一篇

她是一名红军战士,性格急躁,出身渔民,没读过书,却是一个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他是一名白军中尉,温文尔雅,彼得堡大学文学系的学生。 他有一双比海水还要湛蓝的眼睛,那片蓝,充满梦幻遐想,跳到里面,真要淹死了。 两人在孤岛相遇,相爱! 暴风雨和大自然的天灾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整整三个月,他们像鲁滨逊和星期五一样生活。 当海上泛起了白帆,面对即将到来的救援。红军女战士想起了自己的职责, 为了革命, 为了布尔什维克, 为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她亲手打死了自己的爱人! 这是她打死的第41个白军。 子弹从后脑穿过,把他的眼珠和脑浆打了出来。 那像海水一样蓝的蓝眼珠带着血色的纤维像水母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连同他高挑瘦弱的身躯一起倒了下去。 他死前,转过身来,呼唤着爱人的名字——马柳特卡,似乎不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海水将他的尸体冲到了岸上。 红军女战士哭着抱着爱人的头颅:我的亲人,我干了什么?醒醒吧,我的蓝眼睛。

第四十一读后感第二篇

整本书对于女主的塑造是远远成熟于男主的。不同于现在的小说总是纠结于男女性角色数量的配置比,只有女性角色强于男性,只有女性角色多于男性,才能算作某种大女主。这本书严格来说只有女主一位女性,但女主的角色弧光可以说是远胜男主的。甚至可以说,男主只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而女主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

女主是个拥有理想,热爱写诗,在情事青涩大胆的女孩。她敢于为自己的立场发声,所以打了男主一巴掌,亲手结束男主的生命。她热爱文学,坚持写诗,她可能不明白革命的含义,但她知道只要革命胜利,她就有机会去教写诗的学校读书,而这在革命发生前是绝无可能发生的事,于是她自小就坚定的选择加入革命队伍。所以说女主的行为动线是及其合理的。

再反观男主,男主代表的是贵族,贵族是“聪明”是“博学”是“善良”。而可笑的是,这种博学善良正是建立在无数底层民众被剥削,被鞭挞,被折磨的基础上的。就像女主所说的一样,男主邀请女主过的“躲进小楼成一统,那管春夏与秋冬”的所谓平静日子,“每块糖饼上都沾满了血”。革命好不容易把清白还给了底层群众,今天富人又和善良划上了等号。

不乏有读者批判女主粗俗男主文雅,既如此,女主还有什么理由不从了男主呢?但在我看来,这种思维太离谱了,用2023年的流行词来说,就是太“性缘脑”了。但凡见了一对男女便要搓成一对。要是这男人长得帅,那女人便得义不容辞的嫁了。至于什么信仰,什么家国情怀都忘了。

《红楼梦》作者借贾母写了一出“批谎记”,用来讽刺一些戏文中的思想:公侯小姐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便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佳人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成想,到现在还有女性读者被这种思想骗了,甚至还更严重了。只因为一个男人有着“蓝眼睛”,只因为他说了一句“爱”,便能毫不犹豫的跟着他私奔,投敌,回到大别墅,吃着糖饼。

女主杀了男主,是为了让更多的女孩子不再囿于杀鱼,让她们都能走进那所教写诗的学校。男主愿意在救命之恩的前提下教女主识字,但不见得愿意真的打心底帮助穷人。

第四十一读后感第三篇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听老师讲这篇中篇小说的大致情节,吸引了我,篇幅也不长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的主线很简单,讲的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苏联十月革命背景下,女红军玛柳特卡在押送白军中尉的过程中被困小岛,在相处时两人互生情愫,然而终于有一天船路过小岛,却是白军的船只,玛柳特卡想起政委“不给他们留活口”的嘱托,端起枪,亲手终结了她的蓝眼睛的生命,小说在玛柳特卡抱着中尉哀诉中结束。

说实话,最初被这篇小说吸引着去读,是因为他的爱情主线。那就先谈谈爱情的部分吧。玛柳特卡是一个没有念过什么书、从小捕鱼杀鱼,写诗全是感情没有技巧的女红军,满嘴“遭鱼瘟的”;中尉则是一个有文化有学识,追求精神财富的白军。无论从背景、身份还是追求,可以说两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把这样不同的两个人放在孤岛这样一个环境中摩擦碰撞,竟生出爱情的火花。两人初次相见时,中尉说:“在这样漂亮的女将手里当俘虏,真是受宠若惊了。”玛柳特卡也说中尉大海一般的蓝眼睛“一见面就钻到人心里去了”。二人第一次谈话,是玛柳特卡写诗被中尉发现,二人谈起诗来。文字把本素不相识、经历不同的两人联结起来,中尉读懂了编辑部的人没有读懂的情感。尽管玛柳特卡的诗里没有中尉认同的章法,中尉仍然鼓励她“一望而知是真情的流动”。当中尉受冻生命垂危,玛柳特卡先是“我怎么去对叶甫秀科夫说呢”,继而温柔怜爱地抱着中尉的头抚摸中尉的头发低语“我的蓝眼睛的小傻瓜”。与其说是先后,在我看来不如说是心理学合理化的防御机制,玛柳特卡的骄傲和战争敌我水火不容的伦理准则,让她避免直面自己对他的爱,不然怎会把自己的诗给中尉卷烟?让自己的诗化作烟弥漫在于刚刚命悬一线又柳暗花明的心上人的身体里,对玛柳特卡来说应该是一件幸福的是吧。在小说的高潮部分,玛柳特卡与中尉发生争执。中尉的理想是埋在书堆里同思想碰撞过安闲幽静的生活,他邀请玛柳特卡与他一同,躺在理想世界的安乐椅里,不理会身后的战火纷飞。这一番深切的发言反而激怒了玛柳特卡,她大骂他“软体动物”,只会享福而不顾别人的汗水泪水;他则责骂她粗野,只想歼灭敌人与野蛮酒鬼一起厮混送命。最终高潮以玛柳特卡的一耳光落幕,而小说也步入了尾声。二人终于等到船只路过小岛,终于熬出重见天日的机会,却不想是白军的船。玛柳特卡一下从押送俘虏的女将成为即将落入虎穴的羊羔。敌我的意识又占了上风,玛柳特卡大骂他“白党坏蛋”,拾起枪对着中尉的后脑勺就是一枪。霎时间中尉脑后轰响,世界安静下来,玛柳特卡脑袋空白下意识地跺脚。敌我的意识已经被玛柳特卡这一枪消灭,只剩对爱情的向往,玛柳特卡跪倒在她的蓝眼睛身边,小说到此就结束了。甚至都不知道名字的中尉,是玛柳特卡生死薄的“第四十一”个,也是她处女的爱情薄上的第一个。

最后玛柳特卡内心挣扎到射死中尉进入小说结局,仅仅三四面,令我意犹未尽。我不禁思考玛柳特卡和中尉究竟是不是爱情。或许是战争背景下压抑的情感释放?二人被困小岛同呼吸共命运的惺惺相惜?还是二人刚相间时就窥见到的外貌吸引?在二人对理想追求的争执中,我们会怀疑二人并不是思想共舞的灵魂伴侣。但争吵过后二人仍然相互吸引。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碰撞攻击针锋相对,最后中尉说她改变了他,不想再像水上漂的一根木头那样东摇西晃了(尽管在我看来有主旋律鼓励革命斗争之嫌),这又何尝不是爱?如果所谓灵魂的爱就只是一模一样的思想,那反而味同嚼蜡,先不说是否会存在思想完全相同的两人,即便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灵魂是无法面对面左手握右手地起舞的。不过,之所以这段爱情故事令人深思,正是因为它架设在这样特殊的战争背景当中,以中尉的死为悲剧结尾。如果在和平时期有足够长的时间供两人感情线发展,可能不免落入俗套。正是这篇小说的特殊背景造就了它的深刻意义。

存在决定意识。在高潮部分的两人争吵,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玛柳特卡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却有坚定勇敢的意志,她有直面的勇气为她追寻的真理拼命。中尉泽是因为家族的荣誉天职名望才投身战争,“人类真正、唯一的祖国就是思想。我想起书籍来,我想埋头在书堆里,向它们请罪,同书籍在一起生活。为什么人类、为祖国、为革命,为什么鬼东西,都去它的吧。”两人刚刚认识时,中尉趾高气昂地说“你不懂。文化修养不同。你是肉体控制精神,我是精神支配肉体。我能让自己不感到是在受苦。”事实上,我发现自己好像更像是中尉一类的人。认为思想的价值高与一切,蛮化的战争都是人类贪婪的索取,不如隅于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思想在书籍中遨游。或许也因为我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前,以第三人的角度,我竟然认为中尉是自私的,读过很多书却不如不懂诗法的玛柳特卡有气魄。所谓的读过很多书有文化修养,反而让中尉成为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似文明化了却在某些方面不如“野蛮”的玛柳特卡。或许二人的追求都没有错,根本不存在哪一种比另一种高贵。不过,当两种思想碰撞时,确实摩擦出了更多的思想火花,也引发了我对我本来想法的思考,或许这就是书籍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