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无障碍改造设计》一文详细介绍了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通过改造住宅环境,使得残疾人和老年人能够更方便地生活和移动。文章提出了一些实用的设计建议,如增加无障碍设施、优化空间布局等。这些设计理念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也体现了社会的关爱和包容。
住宅无障碍改造设计读后感篇一
抱着研究适老空间设计的目的读此书,适老和无障碍之间有很多重叠,也有很大的不同。这本书的内容相当的详实,针对住宅的无障碍改造事无巨细,细节丰富,的确,适老改造设计必须细致入微,原则很简单,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需要从各个层面考量,寻找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现在我们把养老作为一个产业在做,居家养老的适老化改造有人研究,但缺乏公共资源的支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机构养老中,平时的工作涉及的也多是这类设计,高成本高投入的会所化的机构的确可以解决一部分高端人群的养老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我们的尊老爱老如何渗透到更多人的平日生活中?
日本作为老龄化早我们几十年的国家,其居家养老的比例也高达96%(2012年厚生劳动省数据),其住宅的适老改造由社会保险承担了一大部分。再加上日本设计原本就注重细节,擅长小空间的特点,这本书真的非常有学习价值,对实践有相当的指导作用。
只是,日本老人的生活习惯、日本的建筑形式和我们还是有很大不同,比如:沐浴习惯,单体自由建筑,榻榻米等。日本的建筑多是装配式或梁柱结构,适合灵活的布局,可拆除墙体较多,且浴室多做降板处理,我们很多普通住宅没有这个改造条件,所以道理虽然都懂,但是适合国内的情况,还需要有不同的方法。
另外,我个人从小就不习惯看漫画类书籍,对于这似手账类的排版很不习惯(纯属个人偏好)。
住宅无障碍改造设计读后感篇二
1.《住宅无障碍改造设计》
2.《无障碍改造的设计与实例》
3.《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详解1》周燕珉
2022年因为外公衰老,感觉后面父母养老鸭梨山大,加上自己本身做装修,找不到家居适老化方面教材太少了。机缘巧合搜到这本书。
后面又因亲戚家长辈老年痴呆,补了补知识,现学现卖。农村其实这类型需求挺大,老房子翻新,但是实际老人适老化改造方面非常少,这方面知识传播,不知是不赚钱,还是广大市场没有受教育。
适老化设计里面非常细致。第一篇就说日本护理保险与住宅改造核心问题在此也期待国内长护险尽快全面普及!
阶段性思考
1.确认生活方式,更换家居布局
2.思考能否利用辅助器具
3.思考更便于辅助器具的住宅改造方式
4.思考住宅改造方法。并无从花费的方法开始想办法,住宅改造则是最终的手段。(自己思考,自从外公过世后,感觉留有遗憾,脑海一直循环我要做养老,做养老防摔,从开始鸡血满满,到今年更聚焦自己父母问题,比如我妈冬天手脚冰凉,琢磨这方面解决方式。比如我爸牙齿不好,琢磨以后低成本换牙齿,无牙老人食谱等等)
列如洗浴难情况下,是老人想洗浴,还是家人想让他洗浴,解决方法因此不同。如果老年人没有进行该生活行为的意愿。住宅改造便也没有任何意义。
无疾病普通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化分析
国内很多宣传文案,卫生间改造装扶手,这本书说扶手安装多高,各种细节
对于光源设计
根据老人不同阶段,使用辅具
有装修基础,基本上拿这本书做参考资料。成体系适老化改造书籍。从老年人日常动作,生活的无障碍化设计以及具体无障碍住宅改造内容走,坐,握,看等身体机能衰退变化,到卫生间,卧室,进餐各场所无障碍设计。
除了漫画风格看电子书确实看着有点累。纸质比较好
还有不同日本居家改造跟中国居家改造完全不同,中国东南西北差距不一样。需要进行各地改良。起码有个参考框架,自己微改需要注重现场用途,其实最好就是进行模拟(我之前想过,模拟就是自己有膝盖,脚踝炎症直接摸活络油,再去现场实际感受!)
住宅无障碍改造设计读后感篇三
读时明显感觉到,自己对老年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困难,有了一定的觉悟。
《昨日的美食》,男同的觉悟
这本小书,讲的是日本的住宅适老改造,
从房型、生活习惯、费用制度,好像没有切实的参考价值,
但看着看着,发觉了它的好。
咦,家里的浴缸居然外深内浅,出浴脚踩不稳,不行;
厨房的照明有点暗,天黑切菜看不清,不行;
怎么有突出地面的移门轨道,会绊倒啊,不行不行……
对照着小书,自查家里,发现了不少“老年家居隐患”。
年老,会面临哪些机能退化,书里一开始就很详细地科普了,
读时明显感觉到,自己对老年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困难,有了一定的觉悟。
年老的人,行走动作会僵硬,脚尖无法充分抬起,一点小高差就容易绊倒;
这就需要用到拐杖和扶手,做“第三只手”。
有时,即使只为消除心理上的不安,也应考虑安装扶手。
《耀眼》一夜变老的少女,心里是崩溃的
坐下的时候,身体容易晃动,需要扶着结实的扶手,慢慢地坐;
握也握不紧了,小东西越来越难抓住,手的力道也大不如前;
看呢,不戴老花镜,光线明暗之间,只能眯眼猜了吧。
人老抓握不住细柄的勺子,只能借助整个手掌的力量
书中最多的是各个生活居室的改造案列,以及错误做法。
归纳一下,住家的适老改造,依据以下4点来考量:
这里包括:
1. 使用者日常的生活习惯,平时在家会如何行走、动作,整个“生活流线”的详细掌握。
不能只是询问,而要实际观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进行拆解,并由使用者确认。
比如,洗澡这一个日常事件,可以分为:1. 走到淋浴间;2. 脱衣;3.打开水龙头;4.跨进浴缸;5.坐下;洗完,这些动作还要倒放着来一遍。
其中,需要考虑的适老改造有:行进的地面有无高差,是否防滑;浴室内外的温差大小,照明是否足够;如果有轮椅,使用空间够大吗;水龙头的开关方便使用吗?浴缸高度合适吗,缸底有无防滑垫;扶手安装的位置顺不顺手;若发生意外,浴室里有紧急呼叫装置吗?浴室地面的材料方便清理吗?……
事无巨细,不一而足。
浴缸外高在400mm比较合适,缸缘最好能坐,辅助身体平衡
不必跨的浴缸,或直接改淋浴
2. 考虑辅助器械的使用。
若坐轮椅的话,门开多大能进;需要有人在旁护理帮助,空间预留多少?
这些是要考虑的问题。
考虑轮椅使用的梳妆台,下部需空缺
3. 事前充分的解释说明。
住家改造需遵从使用者原先的习惯,但改造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需要使用者配合、接受;
改造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使用者理解、接纳。
在老年人与家人意见不一致情况下进行的住宅改造,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
这种不一致,可能是改造便利了使用者,但对家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妨碍;
或家人意识不到使用者的不便,不支持改造,
不管如何,家人和使用者必须达成一致的愿景。 设计方面,更需要合理、全面的考量。
考虑到一个变动可能带来的其他改变,是更方便还是反而造成了额外的问题?
以后若有新情况,现在的改造可以随之做出变动吗?
我们的政府在努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但明确“ 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
担照料责任 ”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养老机构的高额费用,以及老年人顾家、念旧的习性,
居家养老会是多数选择,家人这一点,必须顾及。
是自有房产、公寓、租房?房屋结构、房龄、所在楼层?
会牵扯到邻居、公用面积吗?
信息知晓越多,改造越顺利。
如今身边,动静比较大的老公寓加装室外电梯,也是种适老设计,方便楼顶的老年住户。
往往涉及一栋楼的住户,需要一一交涉好。
日本有《护理保险法》,从2000年实行至今。
我们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称其“落实、衔接到位”,“减轻了家庭护理负担”,“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生命质量”。
日本的适老住宅改造可以提交申请,在完工后凭发票等证明返还实际改造费用的90% 。
但每人能享受的支付额度有限制。 涉及法案、费用筹措的部分,可以参看这篇文章。
本书建议,从无须花费的方法开始想办法,住宅改造是最后的手段。
若预算过高,超出额度,可以进行部分要紧的改造,以"费用效果比"的视角解决问题。
看完全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书里的改造透露着这样的动机:
—— 尽可能,能长时间地维持使用者自立的生活,
即便借助器械,在如厕、洗澡这些私人的事件上,让使用者尽量做到自理,
保有作为人的隐私和尊重,生起“我还行”的念头,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年老的人,多会产生被社会遗弃、被家人忽略、自己无用的感觉,
怕麻烦别人,怕讨人手脚,
若适老改造,能解决年老带来的生活不便,
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自尊、老年生活的质量,以及家人的负担、家人的生活便利,
那真是太好了。
只是,年老就真的没有一点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