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故事》讲述了数字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数字不仅仅是一串冰冷的符号,它们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和可能性。数字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同时也引发了隐私和安全的问题。文章呼吁我们要正确使用数字,充分发挥数字化时代的潜力,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读书成人,都离不开数字的引导,与其说是数字带领我们认识与记录许多重要的人和事,不如说是我们需要数字,在数字的便捷下,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现代化、智能化。那么,你又是否知道有关数字的故事呢?那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数字的故事》这是一本色彩丰富、内容精彩的绘本,其中所讲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数字的故事,从数字的起源、适用范围到数字的高级使用等,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既然这本书以绘本的形式出现在广大视野中,就说明这是一本适合幼孩及中小学生阅读和学习的书籍,书中含有大量丰富而多彩的图画,科学严谨的语言解释配上鲜艳明亮的颜色,带来的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符合小朋友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可以很轻易地抓住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除此之外,更加让广大家长可以放心的是这本书的内容绝不是只拘泥于书籍颜色的华丽,其内容更是无懈可击,充满了奇妙的科学知识。试问,为什么一分钟由60秒而不是100秒?为什么动物也会数数?古人是如何发明数字和更新数字的?多热才算热,用数字怎么来衡量呢?种种迷惑,书中自是有相应的解答,其解答形象生动,极具科学性,又不失趣味性。
几千年来,数字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计数系统、货币、时间的发明,到现代历法、度量衡的制定,人们利用数字构建了基本的生活秩序。既如此,那就让我们跟随本书,一起了解数字背后的故事吧!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二)
《数字的故事》,讲述了数字的前世今生。 从过去到未来。 从简单到复杂。 从实用到科学。 从有限到无限……
感觉数字真的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 他所涵盖的内容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举一些过去现在未来的例子来感受一下。 过去:除了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十进制之外,古代的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还采用过60进制。六十这个不同寻常的数字这让我们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六十一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可能在国外还有他遗失的兄弟呢。 现在: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让我们了解到了二进制。其实我们中国的阴爻和阳爻也是一种二进制,我们的八卦实际上也和计算机的原理相通。可惜我们的祖先只把这项发明用在算命上,真是太可惜了。 未来:通过对数学原理的了解,人们可以使用数字来探索世界。摩天大楼已经建起,人类已经被送上了月球,前几天我们还亲自收听了来自太空的授课,未来数学还将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知识的内容非常详实之外,绘本的画面也非常打动人,细节也很有科普绘本的诚意。比如印度、阿拉伯、中世纪欧洲和大部分国家的0~9的数字,绘者真的是精心一笔一笔勾勒,绝对不会犯那种小兔子的耳机挂在脑门上的错误。
绘本中的画面绝对不是文字内容的简单重复,绘本的绘制者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比如这张斐波那契数列,绘画者除了在画面上画出了数学家和他的数列,还有他提出的兔子繁殖问题的兔子之外,还特意画出了文字中并没有提到的向日葵排列规则。物理学家发现在生活中也存在着斐波那契数列,向日葵小花的排列呈现两组相向排列的螺旋形线条,一组是顺时针旋转,一组是逆时针旋转。两组向日葵线条的数字也是符合这个数列的规律呢。这个向日葵可不是绘者随意画在那里的,里面满满的都是知识点儿啊。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三)
提起数字,就是一个个的公式,一堆堆的题,要背要写要算,枯燥乏味,难怪有孩子哭着:太难了! 《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将数字融入我们的世界和生活里,让数字立体鲜活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探索数字的前世今生 没有数字之前,怎样计数?用手指、脚趾,或者在合适的物体上做记号,这点和他们的做法很相似,他会忍不住说,“这个方法,我也用过噢!” 另外,在这里有我们的古老文明“算筹”,我们的老祖宗会表示“变大”“变小”,当数字超过5后,还会用摆放位置来表示变大,让孩子不得不被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 数字又是怎么出现的?在大约1500年前的印度创造出表示0—9的10个抽象符号,经过传播和演变,成为了我们现在仍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这种追本溯源的前后对比中,孩子认识到了数字存在的必要性;在实际的运用中,孩子们又享受到了数字存在的便利和简捷,他们愿意把自己接触中的生活和世界转化为数字表达,在这种运用中会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 和小学数学建立友好连接 不管教育发生什么样的变革,但永远动摇不了妈妈鸡娃的决心,所以,在妈妈的眼里,科普书的含金量不能少。 在测量中,《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对孩子教科书中的知识作了深入的拓展,人们用肘尺、罗马步、手等测量单位来进行测量,这种很容易操作的方式让孩子忍不住跃跃欲试; 为了丰富对米的认识,《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中还增加了米的发明,这种孩子喜欢的故事,使他对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另外,一些地理名词如子午线等的渗透,为初中地理的学习也有帮助,也契合了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 数字里蕴含着有趣的现象 “动物也会数数”当孩子看到这个观点时,孩子很惊奇,不过,这还真是事实,比如,骨顶鸡,它能记住自己巢中产蛋的数量,如果有多余的蛋,它会把蛋踢出去,这样能识数的动物还有圆蛛、 雌食蚊鱼、斑鬓狗等,这是不是很有趣。 还有一些好玩的数字游戏,比如卡普耶卡发现的—— 第1步,选择一个四位数(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数字)。 第2步,将所有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然后从小到大排列。 第3步,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如果相减结果小于1000,则千位数补0继续算。) 第4步,重复步骤2和3-最多重复7次。 最后的结果都是6174,孩子一定会选择不同的数“一遍又一遍“验证这个永远成立的结论,也就不断地练习算理和算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是小学数学的必要补充,让小学数学知识更有故事,也让孩子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爱上数学。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四)
提起数字,就是一个个的公式,一堆堆的题,要背要写要算,枯燥乏味,难怪有孩子哭着:太难了! 《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将数字融入我们的世界和生活里,让数字立体鲜活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探索数字的前世今生 没有数字之前,怎样计数?用手指、脚趾,或者在合适的物体上做记号,这点和他们的做法很相似,他会忍不住说,“这个方法,我也用过噢!” 另外,在这里有我们的古老文明“算筹”,我们的老祖宗会表示“变大”“变小”,当数字超过5后,还会用摆放位置来表示变大,让孩子不得不被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 数字又是怎么出现的?在大约1500年前的印度创造出表示0—9的10个抽象符号,经过传播和演变,成为了我们现在仍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这种追本溯源的前后对比中,孩子认识到了数字存在的必要性;在实际的运用中,孩子们又享受到了数字存在的便利和简捷,他们愿意把自己接触中的生活和世界转化为数字表达,在这种运用中会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 和小学数学建立友好连接 不管教育发生什么样的变革,但永远动摇不了妈妈鸡娃的决心,所以,在妈妈的眼里,科普书的含金量不能少。 在测量中,《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对孩子教科书中的知识作了深入的拓展,人们用肘尺、罗马步、手等测量单位来进行测量,这种很容易操作的方式让孩子忍不住跃跃欲试; 为了丰富对米的认识,《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中还增加了米的发明,这种孩子喜欢的故事,使他对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另外,一些地理名词如子午线等的渗透,为初中地理的学习也有帮助,也契合了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 数字里蕴含着有趣的现象 “动物也会数数”当孩子看到这个观点时,孩子很惊奇,不过,这还真是事实,比如,骨顶鸡,它能记住自己巢中产蛋的数量,如果有多余的蛋,它会把蛋踢出去,这样能识数的动物还有圆蛛、 雌食蚊鱼、斑鬓狗等,这是不是很有趣。 还有一些好玩的数字游戏,比如卡普耶卡发现的—— 第1步,选择一个四位数(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数字)。 第2步,将所有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然后从小到大排列。 第3步,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如果相减结果小于1000,则千位数补0继续算。) 第4步,重复步骤2和3-最多重复7次。 最后的结果都是6174,孩子一定会选择不同的数“一遍又一遍“验证这个永远成立的结论,也就不断地练习算理和算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是小学数学的必要补充,让小学数学知识更有故事,也让孩子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爱上数学。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五)
今年过年的时候,小朋友开始自己收压岁钱了,一共几个红包,一共有几张毛爷爷那是数得清清楚楚,可能他现在还不懂具体的价值,但是对于数字那是相当敏感!
开学前问我还有多久开学啊?我回答他:7天。
开学前给他测量身高,记录在身高表里。他知道自己现在身高是123cm了。
一起出门逛超市偶尔会去体重秤上称一下,小朋友知道自己目前体重是23kg。
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朋友也会对生活中不了解的地方随时发出疑问。如何更好的帮助小朋友了解数字以及数字代表的意义,对于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绘本《数字的故事》对我来说就是很好的帮手。
《数字的故事》作者是伊莎贝尔·托马斯,绘者是丹妮拉·奥莱杰尼卡瓦。从人类发明数字的故事开始来对数字进行科普,培养孩子对数字的兴趣和”数感“,让孩子通过数字能更好地链接我们的世界万物。
数字,通用的语言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语言不通是常态。数字也是通过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尤其是印度发明的“0”这个数字,让数字系统发展为“十进制”,进而很快的普及开来。0-9是数字的基石,基本上可以表现我们能想到的任何数字,阿拉伯数字几乎在全世界范围类通用。
数字的起源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最早的测量方法来源于自然,比如肘尺是古埃及人使用的测量单位,用手肘来进行测量长度。罗马步是古罗马的长度单位,指的是一次跨步的距离,1000罗马步等于1罗公里。比如古中国人使用“算筹”来进行数量的统计。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测量方法是不规范的,很容易混乱。而且使用不同计量单位进行货物的兑换更是容易发生欺诈。
在经过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整个社会开始制定标准的度量衡系统。用数字对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的标准制定。
数字的运用
数字的出现和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现在被广泛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与生活相关,生活中基础的计数都离不开数字。我们的时间长度,数量计数,距离的远近和日常水电气的计数,都离不开数字的统计。
与经济相关,不得不提的就是货币的计算。古时候人们都是以物易物,到了现在所有人都认可了货币的价值,货币就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进行流通。
与发展相关,无论是科研,医学还是火箭的升空,对数字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一项内容都要精确到极致,才能不断的推进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创造。
《数字的故事》内容丰富,画风也很可爱,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有一些抽象的事物。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学习数字的发展和运用,帮助孩子理解数字是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给孩子无限的想象!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六)
现代社会是数字化社会,当然这里的数字化是抽象的数字。那么谈到具体的数字,你就能躲得过吗?
我们翻开《数字的故事》这本书,一个神奇的数字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首先颠覆我的就是动物也会数数。看来马戏团的小狗算数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吧?“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是不是有点低估猴子的智商了?看来在很多动物面前,人类需要谦虚一点了。
现在我们使用的数值可以用海量来形容,那么古代人如何计算大数值的呢?用手?用算筹?还是用“算盘”?中国人、罗马人、苏美尔人分别发明了各自不同的计数方法。
最早的计量标准来自于自然,有些来自于我们的身体,有些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这就能解释很多单位的起源。男子平均脚长是一英尺,迈开一千步,就是一罗马里。角豆树种子的重量惊人的一致,重量多在200毫克左右,人们用它来衡量钻石质量,最终演变成统一的标准。
历法和时间就和数字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过自己历法发展的独特历程。从一年四季到12个月,既遵循了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运行规律,又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国家意志下皇权的个人色彩。随着科技的发展,小范围的历法、计时也不断发展,逐渐扩大应用范围。比如格林威治时间,就是从铁路公司的应用开始,最终成为全球的标准时间。全球时区的不同也带来了很多故事。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每天离不开各种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帮助。我们的一切都在数字化,甚至有一天,我们的大脑都会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和计算机直接连接。而在计算机的背后,二进制数字独领风骚。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计算方式呢?
作为一本儿童读物,孩子可以自己阅读。对于较小的孩子,家长也可以陪着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本书色彩对比强烈,画面精致,极富装饰性,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七)
给孩子寻找一份既能让他们乐于接受又能增长见识的童书、绘本,寻找“浪花朵朵”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比如现在我手头的这两本,就是学龄前儿童最好的开胃菜。
《数字的故事》,当然就是从数字的前世今生来了解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在世界范围内通用、人类从古至今都离不了,甚至包括对动物都有作用的数字的故事。
《万物的尺度》是延续数字之后的部分,了解了数字还无法完全了解事物,还需要有尺度、有单位,而各方面的单位都不同。数字带我们认识现实世界,而尺度,则带我们进入物质世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绘本的版本,这些绘本都不是编剧凭空想象出来,也不是为了出书而创造的,这都是在世界范围内经过验证,经过时间检验,经过其他国家小朋友使用证明能够接受并认真阅读的经典版本。《数字的故事》是由英国出品,而《万物的尺度》来自于日本,都是优中选优的版本,值得信赖。
再看绘本的印刷,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看绘本呢?第一来自于感官的刺激,色彩要艳丽、饱和度要高,这才能吸引到孩子们。我给孩子们买的这两本绘本都是满足要求的,艳丽又没有粗糙之感,孩子拿到手中就已经不肯放下了。
至于内容,这是绘本的重中之重了,《数字的故事》包括了关于数字很多内容,比如数字的起源、演化过程,数字从古到今的计算方法,比如数字的应用:时间、单位、认识自然世界的方法,等等。《万物的尺度》中有着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质量、时间、速度、与光有关的、与电有关的、功率、能量、压强、声音强度、频率、温度、分辨率、数据等单位。很多可能对于父母都并不一定完全知道呢。
关于阅读,从我的角度来说,任何绘本都不是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工具,不是把绘本丢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玩的方法。
绘本是亲子阅读最好的媒介。而在这个过程中亲子之间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套绘本还有着大量的文字,这是给父母准备的,这是让父母可以和孩子互动的最佳路径, 让孩子们良好的发展,给他们需要的知识仅仅是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以亲情和关爱,让这套绘本同时来完成这两项工作,让父母和孩子们一切来阅读这套绘本吧。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八)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为了上课不迟到,需要按时起床;为了买到合适的衣服,需要测量身高体重;为了获得均衡的营养,需要吃种类不一的食物……
因此,帮助孩子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恰巧这时,《万物的尺度》和《数字的故事》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前者可以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看得见的度量单位,比如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等。后者则通过讲述数字塑造世界的历史,告诉孩子各种度量单位的由来。
一群小学生,正在校园里寻找1米长的东西。当孩子跟随着这支“探险队”出发,就可以认识不同的度量单位。
1米究竟有多长?手指指尖的面积有多大?光在1秒中传播的距离有多远?面对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答案。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有些不经常出现的度量单位,孩子是没有概念的。不过没关系,在本书中,它们都被换算成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或者现象。
以声音为例,10分贝相当于人的呼吸声,60分贝相当于学校的铃声,90分贝相当于狗的叫声。这种参照是具体的,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的认知。
没有数字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毕竟它的存在能够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那么,数字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
原来,数字是被古代人创造出来的。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有被称为“几何之父”的欧几里得、创造阿基米德定律的阿基米德、第一个女科学家海巴夏等。
最早的数字,是以图像形式呈现的。后来,才演变成人们所熟悉的由从0到9这些基础符号组成的阿拉伯数字。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数学,度量单位出现了。像以米、分米、毫米为主的长度单位,以克、千克、吨为主的重量单位,以年、月、日为主的时间单位,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阅读这两部绘本,孩子很容易发现:度量单位与数字之间存在着复杂多变的关系。一个你中有我,一个我中有你,当两者结合起来,就能产生1+1>2的惊喜效果。
《万物的尺度》用写实性的照片和图画,介绍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度量单位。《数字的故事》则通过借助历史,还原度量单位的出场。
毫无疑问地说,它们的叠加能够满足儿童对数学启蒙的需要,也能够加深孩子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和认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实用的数学知识。这样优秀的科普绘本,人间值得!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九)
世界上的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好奇宝宝,面对未知的一切,他们喜欢用充满了求知欲的探索精神去看待世界万物,宝妈们通常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会择优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绘本科普书籍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集数字、科普、历史、物理于一体的绘本呢?
经过筛选我特别为孩子们选出由浪花朵朵推出的《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这两部绘本来组成科普数字绘本书单推荐给所有的宝妈们。
在《万物的尺度》一书中作者丸山一彦用高清大图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小朋友介绍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却不懂得“单位”,用形象且生动的语言,各种拓展小知识以及有趣的实验来加深孩子们对万物尺度的认知。
1米、1码、1平方米、1升、1千克、1秒、1马赫······这些分别代表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质量、时间、速度的单位以尺度的视角带孩子看待每一个事物,让抽象的尺度单位变成具体的感知,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字、物理等学科的兴趣。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没有数字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在《数字的故事》一书中作者以认知数字为序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你知道动物也会数数吗?古代人如何记数?0~9这10个数字是如何发明的?计算机是如何利用数字工作的?
在过去的数千年中古代人在算数中大多使用手指、石子、绳结数数来进行计算,但是这种算法显然只适用于少数物品的计算,当面对大量将士时,这个绳结法便无法发挥计算的作用了。
直到从0到9的10个符号被数学家们创造出来后,数字的发展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作者从贸易、测量、货币、历法、计算机、密码学等多个方面,呈现数字发展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数学常识,培养孩子思维的拓展,让孩子们对数字的世界充满探索欲。
对于科普大绘本来说,这两部科普绘本的知识面非常广泛,特别适合亲子阅读,书中的一些尺度单位、数字的发展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都很陌生,不如陪同孩子一起在推荐书单《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中遍识万物,感受数字的魅力吧!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十)
6174。这是卡普耶卡常数。
选择一个四位数,至少有两位不同的数字,将数字从大到小排列一次,从小到大排列一次,然后用大数减去小数,结果不够1000的话,就用0补。重复这样的排列重复相减,最多7次。你会发现,无论从那个数字开始,你总会得到6174。
是不是很奇妙?最近在给儿子读科普绘本《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发现不读不知道,数字真奇妙。原来数字背后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数字符号、度量衡、货币、温度、历法、时间和二进制等等,数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失去数字,世界将会怎样?翻开《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一起进入奇妙的数字世界,感受数字的神奇吧!
01 这是一本讲述数字前世今生的科普绘本
无法想象失去数字的世界?本书带读者回到了数字出现之前人类的生活。古代人是如何记数的呢?书中介绍了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古中国人、古罗马人所使用的不同的数字系统,包括手、算筹和算盘。那么0到9这几个数字是如何发明的呢?在大约1500年前的印度,数学家们创造出了10个符号。经过改进和传播,最后形成了几乎世界范围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书中讲述了数字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涉及多门学科。书中详细介绍了天文学中的历法,还有地理课上学习的时区知识,而且书中还有很多和数字相关的冷知识,比如一秒内或发生什么事情?大脑能处理眼睛看到的近77张不同的图像、地球绕太阳转动约30千米、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可以跑10.4米、太阳光在太空中传播约30万千米、蜂鸟煽动翅膀10多次,同时心脏跳动21次、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可以进行415.5万亿次计算。
这是一本讲述数字前世今生的科普绘本,讲述数字的起源及数字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揭示数字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的推动作用。在读过这本书后,我家不爱做口算题卡的口算题卡的儿子竟然爱上了数学计算。
02 这是一本讲述数字和生活关系的故事集
书中讲述了奇妙的数字故事和数字常识,真的是不读不知道,数字真奇妙。
书中从身边的日常出发,轻松易读,讲述了各种有趣的和数字相关的故事。比如现代测量方法的诞生,和法国大革命后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新的通用的测量和记数方法是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这套“公制”系统在世界各地传播。现在大多数国家使用公制度量衡。书中还讲述了法国科学院测量米的故事以及法国科学家制定新的质量标准千克的过程。
这些数学故事,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讲述数字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基本生活秩序,推动科技发展的。
03 这是一颗给孩子种在心里的数字的种子
读这本书,可以让孩子爱上数字。我儿子就是在读完之后,对每天做计算口卡再也不拒绝了。那些数字的故事和数学家的经历,就像是一颗种子,让孩子们对研究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中涉及到了好多位科学家。发现6174这个奇妙的常数的印度数学家卡普耶卡;创造数学的聪明人欧几里得、阿基米德、海巴夏和婆罗摩芨多;历时六年多完成测量米的任务的两位科学家皮埃尔·弗朗索瓦·安德烈·梅尚和让·巴蒂斯特·约瑟夫·德朗布尔;发明华氏温度的德国科学家丹尼尔·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被认为是最早程序员之一的数学家埃达·洛夫莱斯等等。这些人在书中均被讲到,他们的故事激励和感染孩子们爱上数字,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去不断探究。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未来,你会有什么发现呢?”就像一颗有魔力的种子,开始孩子们用数字探索世界之路。
写在最后
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真的了解书中吗?几千年来数字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翻开《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这本书,跟随本书,一起了解数字背后的故事吧!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一)
嗨,小伙伴们好!我又来为大家分享一本集科普、数字、历史于一体的书籍——《数字的故事》。 首先,让我搜寻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与数字相关的物品呢? 此时,我手中拿着一根自动铅笔,上面的规格显示0.7毫米;同时在我打草稿的笔记本背面,显示着厂家联系电话、条形码和生产标准批号;还有正在分享的这本书上面的页码、标价以及书中有很多关于数字的知识;我还发现脚上穿着37码的鞋子;墙上的钟表滴答滴答,用数字记录着每分每秒流逝的时间;此时,手机中传来一条短信,显示我的快递已到驿站,编码为B4703…… 可以看的出我们的身边充满了数字,试想:如果没有数字,我们还能如此精确时间、型号、价格、速度、温度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数字,我们更不可能走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宇宙空间的探索之路。 那么,你知道数字是怎么来的吗? 在这本书中就阐述道:数字最初只是人类简单计数的工具,比如来记录饲养的家畜的数量;记录互相交换物品的数量。后来,随着人类饲养家畜的数量增多,以及交换物资越来越频繁,聪明的人类就发明创造了各种符号或者计数标记,最初他们只是图像,但很形象且有用。 在大约1500年前的印度,数学家们创造出10个符号,用于表示数字0~9。印度人最伟大的发明是0,一个用于表示“空”的数字——想象一下碗里没有了糖果。这种数字系统被称为十进制,并很快普及开来。 当计数符号与交换物品更多的发生交集时,钱币便产生了。在不断的演化后,由笨重、不规则、不方便携带的钱币,逐渐转变为如今的纸币。 由此可见,数字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而且不断推着人类文明走向更复杂、更智能的探索中去。 你知道一些创造数学的智者吗? 书中提到思维数学智者:被称为“几何之父”的欧几里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阿基米德、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女数学家亚历山大城的海巴夏、提出在加减计算中,0的使用规则应和其他数字一样的婆罗摩笈多。他们喜欢研究数学模型,并且最喜欢无解的难题。 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字的故事等待着小可爱们去本书中解读,比如:多热才算热?科学家提出的测量温度的“酷”方法;夜以继日:为什么有时区?0和1:为什么计算机只用两个数字? 本书非常适合作为孩子们的数字启蒙读物,内容通俗易懂,而且从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入手。其中包含了计数系统、货币、时间的发明、现代历法、度量衡的制定等等科普知识,而且提到数字怎样推进人们建造摩天大楼、设计计算机,甚至将机器人送到外太空。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二)
6岁的某天,妈妈带我去二外公家玩。二外公看我闲着无聊,就让我叫双胞胎表舅起床。我开心地跑过去,结果舅舅们说一人给我出一道题,我做出来他们再起床。一个舅舅让我算1加到10等于多少。既然我能从1数到100,所以我很快算出来这道题了。但是另一个舅舅顺势让我从1加到20。我卡壳了。最后也没人告诉我怎么做这道题(或者告诉我了,但我太小没记住)。
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是让我们从1加到100,5分。我感觉一个个数字加起来太傻了,但我的大脑突然卡壳了,我想不出来更好的方法,于是我空着了。最后我考了95分,隔壁班的某个同学考了98分。后来班主任讲数学试卷的时候,讲一题就瞪我一眼(他可能怪我不争气没拿到年级第一,但我觉得能考班级第一就很惊喜了)。
当我在高一下学期学到了等差数列,我终于弄明白解决困扰我十年难题的原理。这就是我和数字的一部分故事。其实我从小就喜欢数字。这种喜欢可能和我爸妈早期的因材施教有关。当我两三岁刚能利索说话的时候,他们就以我喜欢吃的东西引导我学习,数数的例子务必形象,比如1个苹果,2个梨,3个糖。
等我稍微大一点,总有人拿着两位数的加减或者乘除来考我,我都顺利通过了。我很喜欢数学,我的喜欢可能比不上《三体》里的杨冬(叶文洁的女儿),她说“数学的公式好美”,而我只是觉得数学的公式很妙。每当我学习了新知识,就感觉自己大脑里某个线路被激活了。
如果你的孩子过了10岁还没喜欢上数学,你不妨带他看看《数字的故事》。这本书讲了数字有关的冷知识或者热知识,连10岁零252个月的我也被吸引了。
这本书先从一个神奇的小实验开始。步骤1:选择一个四位数(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数字)。步骤2:将所有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再从小到大排列。步骤3:再次将排列的大数字减去小数字。步骤4:重复步骤2和3,最多重复7次。
接下来就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猜你最终得出的数字是6174。不要问我为什么猜得这么准,问就是我是一个能猜出别人想法的聪明人,不 ,从这本书里学的。
都说鱼只有7秒的记忆,但人家可不是傻子,它会数数。
我们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是怎么演化来的呢?
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是大家熟知的与数学有关的古代智者。但你可能不知道,一千多年前有另外两个数学家也很有名,其中一个还是女性。
有些朋友去新疆以后说,晚上七点天还亮着。可能你也猜到了,尽管中国跨5个时区,但中国所有地区都使用同一个时间。
更多关于数字的故事,大家自己去看书吧,我就不剧透啦!祝朋友们阅读愉快!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三)
我手头的这本《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自然科普作家伊莎贝尔·托马斯(Isabel Thomas)与斯洛伐克知名插画师丹妮拉·奥莱杰尼卡瓦(Daniela Olejníková)联手打造的科普绘本。
作者伊莎贝尔·托马斯是一位科学作家和儿童作家。她曾在牛津大学学习人文科学,并接受过记者培训。她为青少年写了140多本书,并入围ASE年度科学图书奖、皇家学会青年图书奖和蓝彼得图书奖。国内出版过她的作品《长长的贴纸地带》等。
绘者是来自斯洛伐克的知名插画师,也是《小蓝马的旅行》的绘者,她因《昆虫书》和《在逃》的插图,在2017年的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中获得金苹果奖,深受孩子喜欢。他为本书设计了漂亮的版式,搭配了具有艺术感的演示图、场景图等,让整本书美观易读。
他们的联手合作,保证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而且,整本书的趣味性都很强。
比如,书的开头就用「卡普耶卡常数」引起小读者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用「骨顶鸡能认出自己巢里的蛋变多了」,「雌食蚊鱼能分辨并加入更大的鱼群」……用动物对数的敏感来给孩子们讲解什么是「数感」;让小朋友们在趣味中学习数学。
这本书是站在在极其开阔的视野中给孩子讲述数字的:带孩子们了解——古代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是如何计数的;世界各地数字的起源;如今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是怎么来的;种种测量的方法和单位是如何发展至今的;不同的历法及现代历法的发明……
还介绍了一两千年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阿基米德、海巴夏、波罗摩笈多……等创立了通用数字运用规则的数学家及其成就;
同时,书中内容涉及到历史、地理、天文(不同历法)、经济、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而,在极大的时空背景下讲述,不仅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书中的很多内容都结合了小学生的生活,比如为什么数字在交易中必不可少,而交易是这个世界上最基础的规则之一;比如货币、历法、时区等概念的普及,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语言的进制概念。
还专门用两页的篇幅来列举一秒钟可以发生的事,比如,「跑得最快的人能跑约10.4米」、「蜂鸟扇动翅膀达70多次,心脏跳动21次」「人的大脑可以处理眼睛看到的约77张图像」……不仅让孩子可以更加容易理解时间的单位,也在培养孩子们珍惜时间的观念。
它不令是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在培养珍惜时间、有充沛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面向未来的少年。
其实是和符合儿童数学启蒙的规律的。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不仅仅是教会孩子数数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理解「数字」与「事物」的对应关系,教会孩子在生活中理解数学、学会数学、运用数学,并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
所以,巧妙地把数学融入生活和游戏中,对孩子的数学启蒙来说,是聪明并且高效的方法。
这本书非常多地结合了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学校班级里的计数,比如两个小朋友如何用糖果来换巧克力棒。
对量的认知隐含了孩子对物体「属性」的认识,及对物品进行分类能力。对比和测量思维是基本的数学思维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用身体部位「手」「手臂」「脚」作为天然的测量工具是自然又方便的事儿,我们在培养儿童数感时也常常使用这样的方法。
书从从古埃及人使用的「肘尺」、古罗马人使用的「罗马步」切入,讲到现代更科学、更方便的测试系统,及不同的标准单位的来源。有趣、有料、有用。
《数字的故事》一书,正如其副标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让孩子在有趣的场景中了解世界背后的数学原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十四)
每年到寒暑假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许多语文老师会列出一个个清单,让孩子们自由挑选完成书籍的阅读任务。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成为了孩子们假期的必读好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间,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们都认为进行延伸性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专用方式。 但其实在推广全民阅读的当下,借助阅读延伸自己的学习思维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专用方式,这个方法适用于每一门学科,数学也不例外。 所以今天围绕数学,围绕思维开拓,重磅安利一份轻松有趣的书单(书籍由浪花朵朵出版),这份书单帮你解决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实际问题,更是能够切实的帮助孩子用游戏的方式理解数学,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更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务,从而让孩子爱上数学,进一步的理解数学思维,将数学思维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TOP 1 《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 小朋友在初次接触单位的时候,总会迷糊的张冠李戴,闹出了不少的笑话。但其实,这个现象正是反映出了很多孩子在学习单位这个数学问题时的方法不太正确。而这本《万物的尺度》则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用对比及实际测量的手法,让孩子得以进行实地探访,真切的转换了自己观察某一物体的视角,真正做到理解从而达到单位的准确量化。 就拿我们每一个上学时都会经历的一个问题来说吧,一米有多长呢,伸开手臂就是一米长。老师们在讲解时还会义正言辞的跟上一句不需要理解,牢牢记住就好。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身高臂长会进行变化,这个伸开胳膊一米长的定论也会随着时间不攻自破。
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单位探险队对于同款长度的其它物体的探测,比如50枚一日元的硬币连起来也是1m长,鱼缸的长度也是1m,6个跳箱叠起来同样还是1m。在多种物体的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1m的这个意向变的更加具体了一些。 随后书中还对于和米相关的单位进行了等价代换,让单位的立体感更加直观。比如1m等于100cm,就相当于100个成年人指甲盖的距离连起来的长度。而大于1m的单位有1km,相当于人们步行15分钟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可以陪伴孩子们进行实际的测试,让孩子真切感受到1km,m,cm之间的不同。 除了米这个单位,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关于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文字类的单位36种,每一个单位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知识的延伸,并将单位的相关小知识进行了科普,让孩子在了解具体单位的同时,也进行了知识的延伸。
TOP 2 《数字的故事:数字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在没有具体的数字以前,人们通常是进行物物交换的。这样的交换方式既不公平,也无法精准衡量两方物品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砝码等计量的仪器,数字的概念也真正融入了千家万户。 而这本《数字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数字带给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这本书的开篇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向每一个读者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发生怎么样的剧变。
在这个前情问题的索引下,作者带领我们了解了在没有数字以前古人的计数方式,结绳记事,以及手,算筹和算盘的使用方法。随后为我们着重讲解了从0到9这10个符号诞生的过程。以及全新的测量方式诞生之初,数学家们的思维方式。 随后作者依次为我们呈现了米,千克,摄氏度,月份,年龄,时区,货币等不同类行的测量单位,让我们了解了这些单位背后的迭代过程。 这两本数学绘本,每一本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将游戏互动贯穿其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实践方式,让孩子加深了对于数学思维的理解方式,更在无形之中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边界,加深了对于历史资料的认知感。
《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五)
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上学那会,数学和物理就让我头秃了一半。但是现在的小朋友真的很幸福,想学什么都很便利。最近,浪花朵朵出了两本科普绘本《万物的尺度》与《数字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在家就能学到各种数学知识。不知道早点带孩子看起来,是不是就能培养出孩子学习数理化的兴趣,让他以后不必像妈妈那样对着各种数理关系焦头烂额了。
《万物的尺度》:学好“计量单位”的助攻
毫米、厘米、分米、米、平方米、码、海里、加仑、桶、磅、秒、焦耳、安培、坎德拉、开尔文、点、字节……OMG,别说孩子,我也被这些计量单位绕晕了。
可是单位的作用既微小又宏大,几乎无处不在,小朋友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必须先感知单位的存在。现在“计量单位”的一些内容已经纳入小学课程,学习“计量单位”更是势在必行。
但是计量单位十分枯燥,理解起来又困难,孩子要怎样学才不困难呢?《万物的尺度》用照片和图画的方式解释“单位”的定义,再用生活化的场景加深小朋友的理解,这样一来,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一厘米有多长?差不多成人中指指甲盖那么宽。
1码指有多长?约为二到三岁儿童的身高,约0.9144m。
1立方米的空间容得下几个小朋友呢?根据小朋友体形大小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能装8人以上。
1千克有多重?约为苹果4个,或菠菜58棵。
马力是什么单位?马力就是指一匹马的力量。1马力有多大?意味着1秒内可以把75千克重的物体提高1m。
摩尔是什么单位?摩尔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的量。如果把1个原子看作一颗沙粒,那么1摩尔的原子有30座富士山那么多。
……
是不是形象多了,看了这些,我的脑子里已经动起来了,开始计算身边的物体了。
《数字的故事》:数字无处不在,但你真的了解数字吗?
几千年来,数字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记数系统、货币、时间的发明,到现代历法、度量衡的制定,人们利用数字构建了基本的生活秩序;基于抽象的数学原理,人们能够建造摩天大楼、设计计算机,甚至将机器人送到外太空。
数字无处不在,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方便。你能想象一个没有数字的世界吗?数字很可能是我们最重要的发明。没有数字,我们就会回到原始状态。
手、算筹和算盘:古代人如何记数的?
从0到9,我们用做数字的10个符号是如何发明的?
创造数学的智者有什么故事?有什么成就?
你有没有想过,最早的测量方法是什么?
质量单位、重量单位、长度单位、时间单位……是怎么出现并成为今天常用的单位的?
0和1:为什么计算机只有两个数字?
数字竟然能转换成信息?
……
这本书干货满满,创意插画也给绘本增加了很多趣味,是一本帮助孩子们了解数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