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读后感锦集

《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6 22:15:18
《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5-06 22:15:18   小编:

《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揭示了厌食症患者内心的困扰和挣扎,深入探讨了其心理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和专业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现代人心灵困境的真实画面,并带领人们探索摆脱厌食症困扰的方法和途径。

《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读后感(一)

“我要是再瘦一点,那就更好了。”说这句话的人,有时候也讲不清楚“好”在哪里。“也许我会被更多人喜欢吧?”即便当事人早已意识到“可我已经够瘦的了!”

在厌食症患者的观念里,进食这一举动上升到了道德问题。“人为什么会主动抗拒生存本能?”大多数人类已经摆脱了饥饿,也无需向哪个神证明自己信仰的忠坚,被列为七宗罪的也是暴食而非进食…我们无法在人类的文明上找到厌食的影子,这也显得精神分析学派各种隐喻上的解析有多么牵强附会。在中产家庭里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缺吃也不缺穿,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啊呀,都是她们自愿的啦。”

“金色牢笼”便像是预判一样回答了这个问题:“被避之不谈的,没有安全感”。

厌食症患者的家庭中有一种诡异的完美,身在东亚的读者想必能相当理解,患者们不约而同的表示“我吃穿住行用的是家里的,我能活到今天确实靠着是家里的。家里人已经够辛苦了,我自己的问题还是我自己来解决吧。”便展示了问题的根源:

“爱是需要我努力,我有价值,我与众不同才能获得的。”

我们能意识到,平等的关系本就不应该有迁就。也就是说,是否被尊重、被注意,本与绝大多数的事情没有因果关系。而这一点在患者与患者的原生家庭里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人很难去怀疑自己呼吸的空气是有毒的。“我生在这个家庭里,吃靠家庭,住靠家庭,我不敢说我离开这个家庭后我还能存活下去。但无论我怎么刺激我的感官我都无法填补我内心在回避着的一切。”这个问题无时无刻地,伴随着呼吸,像是寄生植物的根扎进患者的思考里。而剥开这一点伴随着的剧烈痛苦,会让窒息显得无比温柔。

厌食症显得像是患者个人的选择(自愿),几乎离不开当事人几乎都有在表示“没有厌食症,我们家庭仍然是那样完美无缺的。”但追根溯源后,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早已命中注定,厌食症只是开幕前的那张晃眼的探照灯,美好与和睦只是泡沫般的假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此生就此没有出路,也不意味着患者只能够等待奇迹(爱)降临才能被拯救。当思考从“我还要做到哪些?”转到“没说不行就是可以做。”的那一刻,一切将开始属于你。

厌食症是当事人意识到矛盾时产生的结果。“我希望我的生活在我的控制中,我希望被爱能被量化成任务与条件。”但,若人能控制住人的本能,究竟是人理智无比还是疯狂无尽?

祝每个人能从惩罚中脱离出来,没有爱就是没有爱,没有爱人类也能作为自己活下去。

《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读后感(二)

作者是走在那个时代厌食症治疗的先驱者,敏锐地在厌食表征下察觉到患者真实的需求,探索出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厌食症患者大多家境优渥,显得这个病像是一个“富人病”,患者家人基本都觉得自己的养育职责履行得极好,家人关系亲密无间,患者仿佛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然而这些家人在参与家庭治疗的过程中会无数次回避核心问题拒绝袒露自我。这种自私自负造成了患者与家人间不健康的依恋关系。患者大多是讨好型人格,没有发展成完善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女儿的患者,一般极度依恋母亲,但又隐约同情母亲厌恶成为母亲那样被困在家庭中的角色。女儿是完美家庭的完美齿轮,齿轮“坏了”,整个家庭的完美假象跟着分崩离析。作者很少描述父亲的角色,更多描述母亲对家庭的强硬控制,似乎对母亲们更苛刻些。

初学心理学的时候,看到弗洛伊德说“人的一切问题都是性的问题”,我就十分困惑怀疑。后面逐渐意识到,人的一切问题都关乎权力。

性关乎权力,厌食症也关乎权力。控制进食保持消瘦,对患者来是权力的象征。厌食症患者通过饥饿对抗家人的控制,通过饥饿退行为儿童拒绝进入成人世界。饥饿让她们上瘾,在饥饿中她自以为获得了独特性与优越感,幻想自己是胜利者,代价是她们的健康岌岌可危。

厌食症的患者比例里女性高达90%多,作者讲到了家庭对女儿的压抑与规训,可惜很少描述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当然,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被家庭剥夺自我的患者很难面对更大的社会。患者们在厌食前都普遍被评价为顺从、懂事、乖巧、听话。这些词汇大概每个女性都听过八百遍吧。

在社会规训这块,序言里谈到

逛社交媒体就能感受到,在外貌焦虑上,女性的身体会以毫米计被拆解分析。对比那些“完美”的身躯,分析着身体上多的一丝纹路,少的一种特征,轻则徒增焦虑,空耗时光,重则如本书案例一般,坠入死亡边缘。

厌食症的死亡率高达5%-20%,比抑郁症还高,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即使在现在也没有对应的特效药可以进行高效治疗,想让患者康复往往会动用到多层面跨学科的治疗方式,复杂度远超想象。让患者吃下食物是目标但不是唯一的重点,心理因素不解决,患者有一百种方法在背地里催吐。这其中,家庭的不配合,患者的假意顺从与背地反抗,对医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从序言能看出,本书成书的40年,厌食症的治疗仍然是艰难推行,有进步,但进步有限。

本书描述了大量案例,是很好的了解厌食症的材料,但是这些案例看起来区分度不高,后期阅读略为乏味。这本书可能更多考虑面向大众,希望能让普通人看到厌食症患者的所思所想,能学着理解她们 ,帮助她们。

《金色牢笼:厌食症的心理成因与治疗》读后感(三)

此刻,你对自己如此瘦弱感到非常自豪,以至于你为之牺牲了其他一切。要想恢复健康,你需要新的、更大的牺牲——放弃这种不自然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算不上什么成就。关于本书:本书原版于 1978 年出版,中文版于2023年2月第一次引进。本书作者希尔德 · 布鲁赫被认为是现代“神经性厌食”概念的主要塑造者。本书的三位译者都曾是神经性厌食的亲历者,她们现在分别是进食障碍的健康传播者、应用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跨学科人类发展学的硕士研究生。本书的宝贵之处除了作者提出的正确理解神经性厌食的方式,还包括她在书中加入的大量鲜活案例以及患者自述。这使得不论是阅读此书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患者亲友还是普通读者都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Image from jopperbok via Flickr

说明:以下仅是我个人对我认为是主要观点的总结,部分引用原文,可能与最精准的原意有冲突。

Image from Rebecca Spencer via Flickr

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对神经性厌食症的全新理解。在过往,我一直认为它只是一个有关低自尊以及讨厌食物或肥胖的疾病。

正如刺鸟栖息地的小卡在推荐语里所说:“好的精神健康书籍,会在最受困扰的人群和最不了解这类现象的人群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人们能够从里面通过大量的细节获得准确的洞察,同时读到极其个性化的经验和作为人类所面对的普遍困境。” 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

如同所有精神障碍,神经性厌食症是复杂的,不能被简单化理解,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也不应被简单化对待。祝福所有正在被进食障碍所困扰的人们,希望你们能如译者寄语所言,“挣脱身躯带来的枷锁,冲破牢笼,感受这个真实而美丽的世界,自在地体验生活中的爱与美好,过一个值得过的人生。”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