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利文沃兹案的读后感大全

利文沃兹案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5 12:25:28
利文沃兹案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4-05 12:25:28   小编:

《利文沃兹案》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一场离奇的谋杀案。故事中,一位年轻的女子被发现被杀害,而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神秘的富商。小说通过揭示人性的复杂和扭曲,引发了读者对罪与罚、道德与欲望的深刻思考。

《利文沃兹案》读后感(篇一)

或许小说的作者离现在年代有些久远,感觉是很早很早的事情了,小说似乎悬疑意味不是很强,倒是有些浪漫意味。看过了,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每个人欣赏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只要是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好小说,当然这个排不上了。

1/7页

《利文沃兹案》读后感(篇二)

只能说作者有写作的能耐却没有完成推理小说的功力。

本来想给三星的,但结尾的解密推理部分实在有点好笑和无聊。

时代感是小说唯一有点魅力的地方,马车,药粉,绅士,小姐,婚约,这些属于上个世纪的名词带着那时的安闲让人遐想,只可惜却了福尔摩斯。

2/7页

《利文沃兹案》读后感(篇三)

两朵鲜花,各有各的美,采花的人儿又各怀心事。

像利文沃兹这种案件中的凶手的爱让人恐怖,幸好,鲜花爱的是其他人,要不然,这个世界都要陷入疯狂了。

把人杀了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3/7页

《利文沃兹案》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创作于1887年,是世界上第一本由女性作家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不过,她在书中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背后却是一个男性角色,并且侦探也是男性。女性在书里的确是主要人物:死者利文沃兹的两个侄女,玛莉和埃莉诺,她们相爱相杀,围绕玛莉的婚姻和所要继承的遗产,在这桩命案里成为了主要的嫌疑人。

女性作家通常都比较有浪漫主义的气质,尤其是注重对人物的刻画。这本书中,她就用大量的篇幅用他人叙述的方式,还原出一个为爱执着的女孩,在面对爱情和家人的反对时,所做出的选择。同时,书中还有一位帮助过她的贝尔登夫人、一直处于失踪状态的女仆汉娜等女性角色,也都展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尽管这也让她们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

如果论诡计,反倒并不是这部小说所要表现的重点,而是在不断误导读者之后出人意料地指出凶手。为此,侦探还用了“引蛇出洞”这一招,反倒把凶手给诈出来了。我还觉得这非常像《嫌疑人X的献身》,在暗恋和自我牺牲精神的驱使下,能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一场大案的核心人物。★★★

4/7页

《利文沃兹案》读后感(篇五)

《利文沃兹案》拥有只属于十九世纪的小说美感:古典、浪漫、优雅。说这部作品深深影响了阿婆是毫无疑问的,阿婆的大部分作品都有跟这部作品很像的英式古典浪漫主义。本作还是世界上第一部女性作家创作的长篇侦探小说,从研究角度来看意义非凡。

本作的故事很简单,富翁在家中被杀,没有密室也没有华丽的谜团,甚至嫌疑人都少得可怜。对于作者安娜•凯瑟琳•格林来说似乎创作一件惊天谋杀案并不是目的,她把绝大部分的笔墨用在了情感和人物的塑造上,她笔下的年轻律师谨慎又青涩;玛莉小姐高傲又带着些许的神经质;埃莉诺小姐冷静却平易近人;哈韦尔秘书宛如机器又歇斯底里……出入利文沃兹家的管家、厨娘、女仆等都在安娜的笔下有了很丰满的形象。这种不追求感官刺激而着重于情感酝酿的小说也许在这个一味猎奇的快餐推理时代属于不被理解的三流作品,但是你从缓缓流淌的文字中还是能够真切感受到作者自身赋予故事那种高贵的气质和优雅的格调。

喜欢莎翁剧作的朋友一定很喜欢这部作品,里面的很多语言极具舞台感和形式美,排山倒海的情感宣泄和富有浪漫气息的遣词造句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举个例子:

——她将脸贴在她死去的恩人那毫无生气的眉毛上,亲吻了黏土般冰冷的嘴唇。动作先是轻盈,然后狂热,接着变成愤怒和痛苦,然后起身以压抑而凄厉的声调大叫,“如果人是我杀的,我敢那样做吗?我的呼吸不是会因此停止吗?我的血液不是会在血管里凝结吗?我的心脏不是会因碰到尸体而停止跳动吗?你身为人子,应该会深爱和敬重自己的父亲。你相信一个双手染血的女人,能够做出亲吻尸体的动作吗?”

这段亲吻尸体的行动很像是戏剧的桥段,而且宣泄的话语也很戏剧化。像这样的话语文中很多,但这些浓烈的词句是不会跟一颗浮躁幼稚的心脏产生共鸣的。如果你习惯了电影的画面,你会无法接受这个节奏拖沓的故事,如果你喜欢话剧的优雅,你可能很喜欢这个故事缓缓道来的感觉。

不过毕竟是十九世纪的作品,放在今天也许这个故事150页就说完了,当年却硬是写成了360页的长篇大部头,尽管文辞优雅、人物饱满而且最后还有反转,但是从审美角度来看可能不太符合当下的口味。

5/7页

《利文沃兹案》读后感(篇六)

也许是时代的不同,也许是看惯了law and order,明明有探长在现场,却是法医在勘察并一一询问嫌疑人让我感到异常违和。。。至于弹头还有手枪的辨识还要专门请厂商专员过来,让看惯了博学多识涉猎广泛的侦探形象的我一面感受到作者的严谨,一面又禁不住觉得很囧。其实我的槽点是,这样的专业人士居然是可以用当时的交通工具---马车就能马上找到,难道在那个时代,满大街都是枪支制造厂分店,一有案件发生,警察乘着马车去叫就随传随到?

事实上,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主角。先说说主角的身份,死者家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也就是说与死者是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主角还是义无反顾地前往现场,对事件表达了一千万份的关注和热忱,并积极投身调查工作。先不说他的调查工作其实都是捡现成的,退一步讲即便主角真的是头顶英雄光环的正义化身将揭露真相视为己任,但他作为律师,真的不需要事先或者在故事进展的某一个过程中通知一下他的合伙人么?死者怎么说也是人家的客户啊?!

而且这个律师根本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性格特点又不突出。作为主角,哪儿都少不了他的影子,可似乎哪儿都用不着他,甚至由于透过他“主角”的身份透露出了对某人过分盲目的信赖,反而使重要疑犯之一过早被排除,降低了悬念。即便故事里的侦探是那位探长,主角也只是凑个热闹去听故事的,但是铺天盖地爬满各个角落刷存在感却没有多大作为的主角还是让人有些神烦。

不过其中Q的设定还是很有趣的。基本上所有线索都是他找出来的,其能力和行动力让人叹为观止。而且,这位勤勤恳恳的Q搜刮了所有的证据然后拱手把成果和功劳都让给主角,实在是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社会好公仆。

说了半天,其实这本小说在很多细节上都显示了作者的所谓日后侦探小说奠基石的影子。譬如作者很好的掌握了侦探故事的走向,真凶的设定也完全合乎当代侦探小说的标准:犯人既是已知人物,同时又不是嫌疑重重的疑犯,不乏意外性。而侦探排除嫌疑人的证据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合情合理让人信服。那种“99个证据都指向同一个人但是唯有1个却不是,那我就有理由相信犯人另有其人”这样大胆又严谨的理论更是让人赞叹作者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里边有一个片段让我感到有些似曾相似,就是犯人处理书信的手法。仔细一想原来是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也出现过。所以不止范达因或艾勒里奎因,也许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自己的处女作中也受到了她不少的启发。看来“酵母”呃不,“教母”这个头衔并非是浪得虚名。

6/7页

《利文沃兹案》读后感(篇七)

《利文沃兹案》

【学术意义】

A 注意年代

这篇小说 创作于1878年。是早于福尔摩斯的一部,很标准的长篇小说。我读起来感觉很像《筒仓陈尸》,庄园谋杀,铺平垫稳。我以为是模仿的《筒仓》,结果一查才知道,作者是1888年出生的。

可想而知,在那个几乎没有鉴的年代里,作者就是负责开天辟地的“盘古”。

调查的逻辑性,叙述的误导性,结果的意外性。所有黄金时期作品应该具备的特点,在这部作品里都能数出来。不容易。

B 侦探的初衷

这部书里,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侦探的水平明显比警探低一大截。这与后来的,福尔摩斯也好,亚森罗苹也好,还是黄金时期的侦探也好,明显不是一个套路。

我认为,这体现了一个侦探小说诞生时的意义——彰显司法正义。就是说政府还是很聪明 很用心的,碰到不平的事要相信政府。至少这本书了可以说明。

【文学意义】

A 想起了《大宅门》

跟大宅门里那个白敬业的女儿好像啊~也是大家族,也是为了遗产。牺牲了自己好多好多东西。牺牲了婚姻,牺牲了自由。

其实作者屡次借玛丽的嘴说出的什么“从小受金钱教育”实在是败笔。她不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要不然,早追着爱情去了。

郝云那句咋唱来着“钱是王八蛋,长得真好看”

B 诡计的继承性

我感觉,其实人家欧美的文学,更能体现出继承感。这里面的庄园谋杀和误导读者的手法(除了中间部分秘书的那个梦),我都是见过的。换句话说,都是或多或少的学习过《利文沃兹案》的。

而我们现在呢~前两天在看那个华文推理小说获奖作,日风居多,欧美风也有。我们自己的呢~

【个人感悟】

也算长见识了~原来那个时代外国人,没文化的写印刷体,有文化的写书写体。那为毛我从小到大碰到的外教,都是以印刷体教学呢~是被骗了吗。。。。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绝不能在爱里忘了自己。如果放弃自己的尊严与底线,是换不回爱情的。

【吐槽及其他】

太长了点啊。。。都妄图放弃一次了~后来还是坚持读完了。。

7/7页

还剩4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