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杂谈》读后感: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其中的道理和启示。通过阅读,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能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这本书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经典之作。
《经史杂谈》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讲述古老东方智慧的书,作者用复古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刚开始读起来可能有些困难,这源于作者复古的写法。但是坚持读完几章,你会喜欢这种类似史记的语言风格,慢慢领会到作者的古文功底,并激发出在书中获得东方智慧的欲望。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能跟随作者的思想,用这样一种复古的方式来领悟我们文化中的智慧,并将这样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也是作者写书的初心吧。
《经史杂谈》读后感(二)
书拿到很久了,因为忙碌,花了好久才拆开,断断续续的读,然后又过了很久,才来分享一下感受。
第一次发现,居然需要个题目,那就和大家聊聊留白吧。
关于作者,祖籍周至,生于天水,有着西北男儿的质朴,惜字,能一个字讲完的绝不多半个词,加上科学家的严谨,将言简意赅赋思想于事件发挥的淋漓尽致,写事实而无主观评价,一副任由各位客官自行品味的态度与架势,没有说教,没有我觉得,感受自己领悟,见仁见智,各自感受,就很美妙。
关于内容,就真的很简洁,写三皇记,写的是:“盘古氏,文明始于混沌。天皇、地皇,形成对天地的朦胧认知,包括日行纪年、月行纪月、地行纪日。人皇,人之所以谓之人……就这样简洁的展开,开启华夏文明,用最简洁的文字来讲最厚重的史实,留给我一个整浮想联翩。浩子说前面不好看,可以挑后面感兴趣的看,吸引我的却是这些简洁文字留下的想象,就像水墨山水,寥寥数笔,勾勒出轮廓,其余各自感受,对简洁与留白的欣赏与喜欢,或许也是刻在秦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在不知道的某个时刻被唤醒,会去好奇,那些我喜欢的岁月,那些遥想过的文明,在这个作者笔下会是怎样的述说?读到了,”原来可以是这样呀……“心满意足。
关于排版,因为惜字,版面的留白就很适合偶尔想写点什么在书上,某年某月,我曾经读过这段,想写点什么给自己。
就,都很好。
《经史杂谈》读后感(三)
我大约于2020年的特殊时期开始使用智能机,错过了微信加好友的最佳时期,诸多老友因此处于半失联状态,处事多有不周到之处,还请谅解。
部分已经拿到书的读者亲友们以及未来看到书的读者亲友们,你们会发现书的文字很复古,承蒙厚爱你们肯定不厌其烦的试图读一读,然而翻了两三页之后有可能就放弃了。这里我借鉴先贤的话:“如果你们想我,请读我的书;如果你们厌我,请读我的书。(孔子说:后世知我者以《春秋》;后世罪我者亦以《春秋》。)”为此我有几点小小的解读。
我的书虽然文字复古,但更似先秦的古文朴实无华,不似唐宋以来的古文那般华丽,与现代文的隔阂唯有“简朴”二字。另外,写作形式受到编年体史书的影响,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确实不如纪传体那般故事性强。至于,借用经书的经典表述,如《道德经》、《易经》等,我又难以注疏的地方,就请随缘莫强求吧。
亲友们或多年龄如我或年长于我,已然不惑甚至知天命,深知人在历史大势中的无力,必然好奇先贤们在历史的浪潮中如何自处、如何进退。那就不得不脱离鸡汤故事,将人物和事件放归在历史的时空尺度下去观察,这样才能去其轻浮,观其厚重;舍其短浅,取其长久。
从三皇五帝到西周初期这段历史本就晦涩无趣,就像很多人想读《史记》,却梗阻在《五帝本纪》(不如跳过“本纪”,从“传”开始看)。所以亲友们不妨从自己熟悉的历史阶段开始,比如两汉或者三国;再或者从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开始,比如汉武帝、刘邦、曹操、诸葛亮。如此这般,晕染开来,逐渐熟悉了文字,阅读也就流畅了。
《经史杂谈》于近日在各大电商平台正式上架,定位是小众书,一共印刷1000册,所以定一个小目标——实现第二次印刷,应该不算太过的奢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