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原创摘要是关于一篇名为《忏悔作文》的文章,篇幅为800字,适合初三学生阅读。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种种错误行为的忏悔和悔过的决心,通过思考和反思,作者意识到自己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整篇文章充满了自省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一篇
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给自己一个忏悔的空间
------了解孩子拿钱的真正原因
教育系02级小学教育(2)班
张长巧 0209026216
作者email: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关注的是什么?随着教育的普及,答案几乎可以统一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了。但于我个人则认为,父母关注什么,是与父母自身素质关系十分密切的,就我的父母来讲,成绩也许占了某些位置,但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期望几乎不一样,我不怪父母什么,因为他们只是他们而已,两个老实本分的不识字的农民,做为他们的孩子我能期望他们怎么样,做为社会又能要求他们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拉扯长大成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父母仍有他们的教育方式,朴素真诚的期望:识字并且尽可能到大城市去!不说谎话、脏话;不与人打架!说这些与我的主题似乎没多少关系,跑题了,但却是为了引出我的主题。
不幸的浪津
浪津是我的小学同学,关于他的记忆很少很清晰,只是大概的记得些片段的并且是需要的内容,当时家里很穷,我们几乎吃不饱饭更别谈小店柜台上诱人的零嘴了,因为不可能会有,所以我连想也不敢去想。但是却有那么一天浪津忽然拿了一袋的饼干来班上,慷慨的分给大伙吃。之后一连几天我们都能吃到浪津带来的各种美味零食。可是有一天,他的父亲来了,把他连人带书带了回去,等到放学走在路上,已经听到浪津死了的消息,年幼的我只当是玩笑,并且狠狠的瞟了说话的人。但事实确实是事实,浪津离开我们走了,因为他拿了家里的钱,说是15块父亲发现了大概经过某些调查确定是他拿的之后,气愤的把他带回了家,就在他恨铁不成钢的拿起木棍想教训这个“不孝”子时。浪津在慌忙的逃跑中腹部撞上了一块木版。当场咽气(写这,我的手在发抖,心也在发抖,说不出的难受,似乎不忍心说出来)!而他的家人又怎么样了呢:奶奶晕过去,父亲在自责中成了沉默寡言之人,母亲一度搬出家门至今没有与他的父亲说一句话。曾经的一切已不再!!!浪津是家庭教育的极端悲哀,他是值得可怜同情的,而他的父母难道不值得的同情吗?没有了亲爱的孩子,没有了家!可是亲爱的父亲母亲,想过悲剧原何发生吗?如果是你,你的孩子拿了你的钱,作为父母亲的你们会在惊讶的同时愤怒吗?请冷静些给孩子点时间好吗?给自己忏悔的空间时间干吗用?请分析孩子、了解孩子。帮助他们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了解孩子拿钱的动机,是对钱的心理需要才促成了孩子拿钱的行为
人的行为表现受动机支配,特别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够强时,孩子就有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偷拿家里的钱则是孩子选择的自认为最具合理性的可以达到目的的方式。
第二篇
这次血腥的大屠杀并没有让我获得丝毫的喜悦,而是让我被深深的痛苦给攫住了,并且无法逃脱,最终迫使我走向了死亡……
几天前鹦鹉螺号碰上了一位不速之客——一艘主动向我们发起攻击的该死舰艇。要是放在以前,我或许会当作没看见,潜入水中,加快航速,几秒钟就可以甩他个十万八千里。但我一想到是陆地上的人类杀死了我的亲人,再加上我一连在印度洋和章鱼大战中痛失两名艇员,我所承受的伤心痛苦就全部转化为愤怒,一团团怒火在我心中不断聚集,怒火中烧,勾起了我强烈的报复心。
我因为不想将火撒在阿龙纳斯教授身上,所以在他心目中一向冷酷神秘的我便保持了以往的镇定与沉默。我和阿龙纳斯教授正在客厅里谈话时,突然传来了一声爆炸声。在他登上了艇顶平台后,我迅速赶到了驾驶舱,因为我清楚那爆炸声是炮声,我倒想看看是哪个不友好的家伙那么不长眼睛敢攻击我鹦鹉螺号!这是一艘大汽船,它竟然还在向我们靠近!没过一会儿,它又发了一枚炮弹攻击我们。我很快意识到陆地上的那些愚蠢之辈早已知道了有一艘威力巨大的潜水艇在海上称王称霸了,并且他们看来是想下定决心消灭我们。又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来。这声成功地勾起了我心中的怒火,我跑到平台上去。当我登上平台时,正好看见尼德·兰拿出手帕,欲图在空中挥动,于是我立刻上前制止并对他大声喝斥道:“混蛋!你是不是想在鹦鹉螺号向那艘船冲过去之前,先把你钉在冲角上?!”我没能像刚才在阿龙纳斯教授面前那样抑制住我的怒火,因为他这一举动是代表我的鹦鹉螺号在想那艘汽船示弱投降,向陆地上的人类示弱,向那些压迫我,杀害我亲人的人示弱低头!好啊,既然我把心中的怒火和接下来想做的事都在无意中透露了出来,那便没什么好隐瞒的了,还方便了呢,不用给他们喂带有安眠药的食物了呢,那就让你们观摩一下这场令人激动的大屠杀吧!随即我便把他们三人关在了舱盖下,插上了黑旗,冲着那艘汽船叫喊着,并顺便无视掉它发来的没用的炮弹,以显示无敌的鹦鹉螺号是多么坚强,它的艇长又是怎样的无可抵挡!我将我经历的在无意之中透露给了那个还在奉劝我不要攻击的那个阿龙纳斯教授,不过这也没什么了,因为我已下定决心要撞击这艘舰艇。
如我所愿,那艘该死的汽船最终没能逃过我鹦鹉螺号冲角的袭击,一点一点地沉没了。我呆在客厅里,目睹它沉没的全过程。看着艇上的人惊慌失措,拼命挣扎,我心中对他们呐喊着:这就是报应!罪有应得!我回到房间看着我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无声地抽泣着,顿时又觉得撞击船只是个错误的选择——艇上的人是无辜的啊,压迫我的又不是他们啊……
之前的伤心痛苦又在我心中出现,并且更加深沉,更加强烈。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我对这次因一时愤怒而撞击船只的忏悔,我只得沉浸在悲伤的管风琴乐曲中了。我在客厅里喃喃自语:“全能的上帝啊!够了!够了!”这声够了,不只是指屠杀,痛苦压迫,而更多的是指生命以及人世间的所有事物,够了!一切都够了!
……最终,我选择葬身在海洋的一个大漩涡中,同鹦鹉螺号永远地告别了人世……
第三篇
读罢这篇文章,我的心里酸酸的。这是一个引人深思、令人反省的故事: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的一位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迪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了起来。他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地很详尽,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老师。然而作业发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大大的“F”(差),并且把蒙迪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头小子,认真地说:“你这项作业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明白,你的父亲连一个固定的家都没有,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想拥有一个牧马场,是需要很多钱的。你能有那么多钱吗?”
蒙迪一向保存着那份作业。作业上的“F”很大很刺眼。可正是这份作业鼓励着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自己。多年后,他最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们走进这个牧马场时,他流下了忏悔的眼泪,他此刻才明白,当年他偷走了多少孩子的梦想啊。
可惜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成了一个“偷梦的人”,甚至根本就不容许孩子有梦。毫不留情地就掐去了他们梦的幼芽。
想想我的教学,类似掐去了孩子梦的幼芽的事情,我不是以前也经历过吗。
记得那是刚毕业的第二年,我班上转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当时,我正在上课,校长突然领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孩子,临走的时候,丢下了一句话:“他这是第三年来上一年级,你看着办吧。”说完无奈的摇摇头。我看着这位特殊的孩子,潜意识里立刻明白到这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是个不算成绩的孩子,当然是一个不需要管的孩子,也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顺理成章地没有理睬这个孩子(因为不算教学成绩嘛。
从来没有抽他起来回答过任何问题,从来没有给他批过一本作业,也从来没有和他正面交流过。甚至没有教他写过自己的名字。
而一次午睡改变了我对他所有的了解:那天中午,我照常和班上所有的孩子一齐趴在桌子上午睡,我正睡的云里来雾里去的时候,突然,一双小手在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肩膀,我抬头一看,是他,那个叫于超的智障儿竟然站在我的面前,他口吃清醒地说:老师,漏雨了。我朝窗外一看,可不是,淅沥的小雨正从窗外飘进来,窗台上已经有许多作业本被淋湿了。说话间,我看到于超已经向窗前奔去。一瞬间,我明白了我以前对他的做法有多么的荒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的确,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明的个体,是一个独特的人,是有着无限的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的人。既然如此,那又有谁能轻易地预言孩子的未来?要明白,即便是丑陋的毛毛虫,也终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花蝴蝶的。
我为我以前的无知而羞愧,我对我以后的教育生涯充满了信心。
第四篇
如今的我,大概可以说是一个富翁,但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那时,我住在沙漠边缘的一个小镇上。在靠近沙漠的地方,种着一排排高大的防护林,绵延千里。正是有了这些高大挺立的士兵的存在,我们这个小镇子才不会被沙漠吞没。
突然有一天,我听说砍伐的树木可以赚很大的一笔钱,这对于急于发财的我,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是无比的激动,因为我知道,只有富裕了才能过上好日子。可是,我又想到,如果我把所有的防护林砍了,镇子会不会被沙漠吞没呢?但是这不能掩盖我心中的无尽贪婪。于是我便带上了几个有和我一样想法的年轻人,不顾镇上人的阻挠,义无反顾的砍伐起木头。“砰!”不到五分钟,一颗碗口般粗的树被锯倒了。“砰!”又是一棵……,第二天,我卖掉了砍倒的树木,尝到了甜头。我又召集了一些人去另外一个山头。很快,满山遍野都响起了伐木声。
随后,用这些钱,我开了一间伐木场,销量十分好,我很是为自己当初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
可是好运来了,灾难也来了。因为我们将防护林全砍了,风把沙子都吹到了小镇上,没过多久,小镇被沙子给全埋了。男人们只好带着女人、老人、孩子们去别处生活,曾经的青山绿水再也不能看见了。
现在的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就不该乱砍乱伐,把自己的家乡搞得乱七八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从头来过。
我现在每晚都在做梦,好像看到了当时全村人撤走时,婴儿的哭泣,人们对我的责备、辱骂。如今我也卖掉了我的伐木场,在沙漠边缘种树,治理沙漠土地,但是我知道这远远不能弥补我的罪行,对于我的行为,我只能深深地忏悔。
第五篇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一直在读卢梭的《忏悔录》,它被归结为一种经典名著,可是我读过后感觉收获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为翻译成“忏悔录”,卢梭好象也没有什么值得忏悔的吧。从它的英语名称"The Confessions"来说,翻译为“坦白性传记”也许更恰当。
读这本书时,能支撑我一直读下去,并直到读完的是他与瓦朗夫人的关系进展。
卢梭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从小不得不四处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诸多流氓无赖习气的浪子,在他16岁生活无着、走投无路的时候,神甫蓬韦尔先生建议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说:“她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别人的灵魂从她本人已摆脱了的错误中拯救出来。”那时瓦朗夫人已经28岁,他称他为“妈妈”,其实他们的关系是情人关系。
在卢梭成长的过程中,瓦朗夫人无私地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钱财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卢梭,即使卢梭最不可思议的举动,瓦朗夫人给予的都是宽容。瓦朗夫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她利用一切关系帮助身份卑微的卢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瓦朗夫人无私的爱成就了卢梭。
在卢梭眼里,瓦朗夫人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位亲爱的姐姐、一个迷人的女友,他始终如一地这么看待她,在他的心里也只有她。就像书中所说:“所有别的女人受到我的钟爱皆因姿色使然,一旦没有了姿色,我的爱也随之消失;但妈妈却不然,尽管她会变得又老又丑,可我的爱却不会减退。”
后来卢梭厌倦了城市生活,同时他的健康状况颇令人担忧,瓦朗夫人同意与卢梭一起去偏僻的郊区生活,在瓦朗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卢梭的健康得到了恢复,在尚贝里郊外的沙尔麦特,卢梭度过了他生命中最为幸福的自由时光。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虽然他们俩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也没有走到一起。
可最后,瓦朗夫人因为交男友不慎,没有听从卢梭的劝阻,离开卢梭后生活很凄惨,所有的财产都被人骗走了,丈夫对她很粗暴,最终郁郁而终。
卢梭听说了她的处境,好象只是只是给她经济上一点资助,也没有去看她。但是,卢梭倒是去了好几次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
1928年,人们甚至按照卢梭的意愿,在她和卢梭相遇的地方竖起了黄金的栏杆,以纪念卢梭与瓦朗夫人相遇200周年,供后人瞻仰凭吊。
瓦朗夫人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恩人,作为一个人。
看完这本书后,眼前便挥不去黄金的栏杆,想像周围的景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有一天,我会不会在心中为别人树起一个栏杆?知与遇,很难,很难!在当前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感情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与拼搏,那么泪水与汗水的倒影中必会映出丝缕金黄,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拼搏吧。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面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我的《忏悔录》。
而今我再一次读着《忏悔录》,我的心跳得更加厉害。检视自己成人之后的将近十八年的心灵历程,我发现我更加无法面对卢梭这面镜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挡地向我涌来,几乎淹没了我。我徒然地挣扎,甚至甘心情愿地投入洪流的怀抱。犹如从恶梦中惊醒一般,我蓦地坐起,张开双臂,渴望拥抱光明与希望的抚慰。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真实地忏悔?
在告别尘世的那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安然地入睡?
就如今日在电脑前写着这些文字将要贴在博客上面一样,我还能够面对远朋近友,有足够的勇气对他们说:“这就是我真实的自己”吗?!!!……
卢梭,你让我再一次发出深沉的喟叹——唉!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先提前说一下,这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免得看我后面写的东西被误导了。卢梭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影响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感性、热情、真诚还有可怜。我也并不想说如果他不怎样就不会怎样了,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些,他也就成不了这个为我们写《忏悔录》的卢梭了。
早在去年学《欧洲文化入门》时就对卢梭有了很深的印象,书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对卢梭及他的《社会契约论》印象最为深刻(可能部门原因是里面有两个人写《社会契约论》同时他的名字发音和英国的罗素很像,为了把这些彻底区分开来,我多下了点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也算是浅浅地知道了这个大文豪简单而又平凡的一生吧!虽然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地简单与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却有意将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写!打个比方吧,法国国王的岳父荷兰国王写了篇文章,他觉得其中有不妥之处,就直接写了封信给荷兰国王为其指明了,虽然他反复强调写信的时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辞是如何委婉,生怕得罪国王云云,但是回头想想单就他有这胆量写信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况当时他还年轻并不是十分有名。
我还在其书上摘了一点内容下来,当然他的书能摘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懒嘛,也就仅摘了些特别能让我引起共鸣的东西。
其开篇他就写道“万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内心的一切伪饰,和你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无数的同类众生召唤到我跟前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缺陷而羞惭。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灵中的秘密,看谁有勇气说:‘我比这个人好!’”我是很赞成他的这种超强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书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来源,但是却不能完全认同。因为这始终是他自己的主观看法,我没有听到反方意见,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拥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点:天赋过人、敏感、细腻而又容易受伤;另一原因就是这只是他那个时候的法国人,就我所知,咱们国家的古人要是写出忏悔录来,比他更好更高尚的人还是蛮多的,特别是一群爱国之士如戚继光、文天祥、岳飞、杜甫等,我就不多举了,文学水平有限,怕说多错多。当时的法国社交界还真是一个蛮奇怪的圈子,那时的名流贵妇们是流行包养情人的,而她们的丈夫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包养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这不光是这本书里出现的,同期的其它法国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说这感觉很奇怪,也很变态。可能我看的书不多,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较少看到这样的,即使有写也相对比较隐晦,所以这也总是让我更认同英国的文化一些。
第六篇
2012年10月27日,我买回了一棵还没生根发芽的紫色风信子,我给她取名叫小花花。
小花花有一个独特的花瓶,给花瓶灌上水,让小花花的根部触到水就可以了,花店的姐姐说这种风信子很好养活,就这样用水泡着就能长大,于是我就信了……
刚看到小花花的时候我觉得她长得很搞笑,就像一个正在腐烂的洋葱一样,一点都不好看。所以我抱着恶作剧的心态,想看看这个长得这么丑的风信子以后能开出什么样的花,于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把她买了回来。回来后上网查了一下风信子的资料,看到那些图片,我才知道原来风信子长大后竟然是那么的漂亮,不由对我的小花花充满了期待,希望她长大后也能像图片中的那些风信子一样漂亮。我还搜到了风信子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人生。而紫色的风信子代表的是悲伤、妒忌、后悔,忧郁的爱(得到我的爱,你一定会幸福快乐)。这个结果让我有点吃惊,没想到那么美丽的花朵象征的却是这样的意义,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接受了。我的小花花是紫色的花中精灵,她如果顺利长大一定会很美很美……
过了几个星期之后,小花花的根已经长出来老长了,根根坚韧笔直,晶莹剔透,很惹人喜欢。我以为她会一直这样健康生长下去,直到根须遍布花瓶,直到长出嫩芽,直到结出花苞,直到花蕾绽放……我一直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可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花瓶里的水变得越来越浑浊,反复换水也恢复不了原先的清明,而且还有一股浓烈的腐臭味,小花花也变的很软,有的地方都已经空掉了。我很担心我的小花花,可是无论我怎么洗,怎么换水,她的状况都越来越糟糕,直到后来整个宿舍都弥漫着那股刺鼻的味道,舍友实在忍无可忍,对我说我的小花花已经死了,劝我把她扔了,我下不了手,所以就随她们处置了。
之后我看到空空的花瓶,才知道我的小花花真的已经不在了,由于我的照顾不周,导致她生病,最后还被我无情地抛弃了。曾经那么期待她长大的我,却已经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将她扼杀了。一直以来我都知道自己是个无心之人,冷淡,沉默,对待任何事物基本上都不会十分上心,所以我根本就没有精心照顾小花花,自以为不用做什么她都能长大能开花。可是这还不到一个月,她就已经失去生命了,就因为我当初心血来潮一时兴起的自私行为。明明知道自己对养花一窍不通,又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照料什么,却还把小花花拖入了我这个火坑,我这是在制造罪孽。。。如果小花花还安安静静呆在花店,绝对会被花店的姐姐照顾好的,或许还会被真正喜爱她的人带回家,或许她还有开花的一天。可这一切都已经被我亲手摧毁了,我对不起小花花,我要向她忏悔。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的生命都应该被肯定,被尊重。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虫鱼鸟兽,大自然都赋予了他们平等且宝贵的生命,我们虽然是所谓的万物灵长,也没有资格随意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破坏植物,伤害动物,早已是罪孽深重,无论怎样都无法弥补我们对自然中万物的伤害,只能在心里默默忏悔来勉强安慰一下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来生,我宁愿做一块顽石,无悲无喜,无爱无欲,就那样静静地存在于天地间,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都岿然不动。洞悉着人世间的种种因果,注视着生命的诞生衰亡,让自己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分崩离析,化为尘埃,在广袤无垠的时空荒原里,飘飞,浮沉,等待瞬间的永恒,静候岁月的轮回。
第七篇
读完故事,我想,老师当初的本意可能并不是要打击学生,只是认为他的梦想不够贴合他当时的实际状况,担心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而无法实现,也说不定就是不当初老师那个可怕的“F”激发了蒙蒂发奋学习呢?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比尔的一句话几乎把蒙蒂的梦想毁灭。从比尔忏悔的泪水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就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我们千万不要打碎孩子的美梦,而就应保护好孩子的梦,让美梦伴随孩子的一生,让美梦成真。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鼓励——信任,这个过程往往能够创造奇迹。但是当一个孩子跑来跟我说一个过于远大的梦想的时候,我能发自内心的相信吗?诚然,这种发自内心的鼓励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罗恩说:“我不想去打击任何一种可能性,不管这种可能性成真的概率是多么微乎其微。”可现实中的我总是习惯性地把这种微乎其微的概率直接和零划等号了,这天我意识到,这样的思维模式务必打破,所以,做为老师的我,时时反省自己很重要。
第八篇
“砰”的一声,我一把甩过门,跑出花园。身后留下一串剪不断的“滴??????”
怎么了呢?我也很迷茫。
迷茫着,奔跑着,却慢了下来,一滴水浮现脸庞,望了望天空,乌云忽如其来降临在我的头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要下大雨了!我急忙向四周张望,跑向最近的一个亭子。不过还是慢了一步,全身被淋成了落汤鸡。“呼???呼???”我慢慢平息下自己的气息,目光却在凌乱中定格了。一滴晶莹的水从天上跃下,在那一瞬间变换无数种姿态,可是,盯着落地那个地方,我疑惑了。那雨滴打在泥土上,不断击打出一个又一个的坑,雨水啊,就在那坑中一股一股地汇集起来。那,最后雨停时,他们始终会蒸发掉吗,不是吗?
想起城市中的雨水,却不是这样的。每一滴雨落在地面,都会顺着城市道路规划的路线流入路旁的管网,通过下水道,进入过滤器,进过沉淀,消毒,又会变成可以浇灌,甚至可以饮用。它的作用就比乡下的大多了,不是吗?
人生就像这雨,做事如果如那乡间的雨,就没有什么价值,那又何必做呢?做事就应如那城市中的雨,有边界,有底线,才会无悔,才会成功,不是吗?
我不再迷茫,想想刚才与妈妈争执,真是不应该。自己跑到乡下的家来玩,没有和妈妈说一声,妈妈一定很着急。可是到了妈妈得知我到了乡下,就在第一时间给我打来了电话,她那么关心我,我却那么任性,执意孤行,这又给我带来什么呢?自由,快乐亦或是什么吗?可能只有现在心中的后悔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遵守家规,只会后悔,不会成功。
掏出身上关了的手机,开机,还好没坏。在联系录中迅速的滑动,手不知为何在颤抖。准备按下母亲的电话,“嘟???嘟???”是爸爸打电话过来了,“喂”??????
爸爸一阵狂吼后就挂了电话,不给我说话的机会,就挂了电话,留下一片忙音,盯着手机屏幕,阳光反射入我的眼睛,刺得生疼,我却呆呆的,一点反应也没有,脑海中只有爸爸的那句话“你妈要着去看你,出车祸了,幸好医生说没事??????”我的心如被电了一般抽搐了一下,心中一阵阵的痛苦和后悔涌上心头。口水艰难地下咽,脸上分不清是残留的雨水还是泪水,躯体支撑的力量仿佛在那一瞬间被抽空,倚在一旁的木柱上,一阵阵颤抖。我真不应该那么做啊!我不能再那么做了!
用力地按下母亲的电话号码,等着电话。通了!我以一种几乎抽泣的语气喊道:“妈,对不起。”但,话立马被打断“你那里下雨了是不是,被淋湿了吧,回家洗澡??????”
抬起头,晴空万里,眯着眼,看那阳光照在身上,驱除了阴寒之气。
第九篇
读了《老师的忏悔》后,我明白了其实人人都有理想,只要能守住自己的梦,并且勇敢地走下去,就能实现自己的梦。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老师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理想,一个叫蒙迪的孩子写了七大张,老师却只给了个“F”。之后蒙迪经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老师因此留下了忏悔的眼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做一名发明家。因为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之后,觉得落后就会被人欺负,所以我要为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以蒙迪为榜样,坚强而勇敢地走下去。
“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拼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句话将会一向激励我实现自己的梦。
第十篇
选择艳兰,错过黄菊。
雄鸡群岁,金狗报福,阳春花市遍地开。按照惯例,那天晚上和家人去逛花市。花市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各种鲜花争妍斗艳。在微风下,华贵的蝴蝶兰向你招手,艳丽的玫瑰向你点头,平淡的菊花向你微笑……钟爱兰花的我在一间卖兰花的店铺前愣住了,那黄得可爱,红得淡雅,白得素朴的兰花深深吸引了我的视线。一阵微风吹过,华贵的兰花摆动着婆娑的舞,向人展示它那天使般的面孔,魔鬼的身材。它好像在微笑:“我才是花之娇子呢!”顿时,我发现一盘羞答答的黄菊花藏在身边,并不显人注意。那鲜黄的颜色,细长的黄瓣不在那么出众……
“兰花很贵又难养,而那平庸的菊花才是我们首选的应节鲜花……”无意间收到这句“电磁波”。顿时,我面脸通红,我忏悔,我选错了,最后还是忏悔……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间万物,复而苏生。人们在天底下忙碌地工作生活,握紧拳头而来,平摊而去,带来的是一阵“呱呱……”的哭声,带走的是一个平庸的灵魂。人生在世只不过是几十年的风花岁月,又何必去追求那高权的职位,出众的外表,镀金的心灵呢?
自从“呱呱……”出生那天,就注定我没有明星般的面孔,但我相信我有一个纯洁的心灵,经过时间的冲刷,一种“信念”在我身上积长,要出门有奔驰,进门有洋楼,伸手穿鳄鱼,张嘴吃牛扒……后来,直到今天,我才醒悟出玫瑰后的荆棘是多么的可怕。我选择错了,唯有忏悔……
茫茫人生路,滔滔长江浪。忙碌地奔波,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兰花的艳姿,玫瑰的娇态,水仙的笑容,其中隐藏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即使你没有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身材,但只愿你有一个平庸的心灵。追求于名,追求于利,到后来得到的是一场悲剧。红尘滚滚的人生路上,太多的诱惑吸引着你的虚荣心,或许你会选择默认,或许你会选择拒绝,无论你的选择如何,请记住你带走的仅是一个平庸的灵魂,莫让留给世间一些灰暗。
亲爱同学,愿你们平安地驾御人生之船,冲越激流,躲过暗礁,漫游人生,体验友谊,收获快乐!
第十一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孩子也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有些想法却显得天方夜谭,但是老师和家长却将他们的的理想扼杀在摇篮里,而是就应鼓励他、激励他,让他们明白梦想是需要一步步地、脚踏实地的才能实现。一位老师让学生们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一名学生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十分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想:拥有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马厩、跑道、种植园、房屋建筑,还有一张示意图。当他第二天交给老师是,老师却给他打了一个大大的“F”(差)并对他说建一个牧马场需要和多钱,你的爸爸是一个驯马师,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房子,你的愿望不可能实现,如果你拿回家重新写,我会思考重心给你打分。回家后,父亲说,你自己拿主意吧,这个决定对你很重要,你得慎重一些,最后他决定保存这份作业,并一步一步的创业,最后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当老师带领30名学生来到这200英亩的牧马场时,流下了忏悔的泪水,后悔当初当了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是啊,实现一个梦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毅力、勇气、果断和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成功的人,如李嘉诚、马云、比尔·盖茨等等······
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就应群众向他们看齐。
第十二篇
那是一个燃烧青春爱情的七月,点燃人生梦想的七月——彝族火把节。在这里,七月的火把节有个美誉叫“东方情人节”,是少男少女打情骂俏的节日,是俊男靓女约会的佳节。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阿木和阿果早就拉钩约好今年的火把节不见不散。
阿木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虽然长的不怎么样,但是他的风趣幽默赢得很多女孩的喜爱。而阿果温柔、善良、腼腆,属于萝莉型的,当然也少不了疯狂的追求者。
阿木和阿果相识于上一个假期,说来也巧,阿果有家远房亲戚和阿木家是一个村的。那天阿果来走亲戚,因为是第一次来不认识路,恰巧遇到阿木,就向阿木打听亲戚家怎么走,阿木把阿果带到她亲戚家。因为和她家亲戚是邻居,那几天阿木和阿果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样一来二去相互间便产生了爱意。
火把节那天阿木给阿果打阳伞,阿果给阿木拿外套,两人悠然地坐在火把场边的草地上一边看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一边嗑着瓜子聊着属于他们俩的话题,期待着夜晚期待着点燃火把。
这是他们第一次约会。
等到下午节目落幕,他们在去吃饭的路上,阿木遇到阿呷,阿呷是阿木的同学。阿呷硬要阿木陪自己回家吃饭,说她母亲早就把饭菜弄好,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回来。盛情难付,阿木只得答应阿呷并让阿果在火把广场等他,不要走开,一个小时以后他一定准时回来找阿果。
阿木来到阿呷家,没想到阿呷家这才刚刚做饭。天啊,一个小时能做好?阿木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来都来了又不好意思不吃饭就走。
1个小时过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手腕上的电子表走的很慢很慢。当阿木气喘吁吁赶到火把广场时已经不见了阿果的身影,阿木找遍了周围的饭馆、旅馆还是没有找到阿果。阿木坐在火把广场边,想起阿果第一次来县城,对县城不熟悉。她会去哪里呢?阿木越想越怕,可有什么办法呢!除了等。
1个小时过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5个小时过去了……天亮了,阿木的心绞着疼。
阿木想阿果肯定恨死自己了,因为自己食言,说好一个小时回来的。阿木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躺在床上感到失落、惭愧、自责,也带有几分怨恨。他知道阿果没有回隔壁的亲戚家,但也不敢去打听,想想阿果肯定回她自己老家了。
第三天,晴天霹雳的噩耗传来了——阿果死了,说是被人先奸后杀。天啊?!凶手被抓到了,是阿果的一个老师。阿木完全瘫坐在地上,差一点就昏了过去。
后来阿木听隔壁邻居在聊天时说:那个晚上阿果等她一个朋友等了很晚,可是她那个朋友还是没有来。她人生地不熟,又害怕,恰好遇到她的老师,老师说带她回去住还说第二天送她回家。失望的她只好跟着老师走。没想到,没想到的是这竟成了她在人世的最后一晚……
12年过去了,不管身在天涯海角,每年的火把节阿木都会回老家。火把节那个晚上,那个时间,阿木会在火把广场坐一个晚上,哭一个晚上。为了纪念,为了忏悔。阿木恨自己把阿果丢下,恨阿呷耽误了时间,恨阿果不多等一会儿,阿木恨的太多太多……
但是,恨有用吗?恨能让时间回到过去吗?恨能让阿果回来吗?不能。阿木只能用一生去陪阿果,陪她度过每年的这个晚上。
第十三篇
最美妙与奇特的事情,不过是在那个偏远、陌生的地方隐没着一座令人向往的故乡,在那座故乡中,我找到了归属于相伴的爱。
——题记
次年夏天,我离开了车水马龙、红灯闪烁的城市中心,回到了心神已久的故乡。故乡还是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用砖头砌成的石墙上又长满了几丛青苔吧,只不过是屋檐下又多了几个燕子窝;只不过是门前的那棵大杨树又长了几丛枝叶吧。一切的一切,都饱含着太多太多的回忆。
站立在这幢用砖头砌成的石墙前,仿佛看到了童年时,与我朝夕相处的玩伴的身影。我们在石墙那儿一起堵过老鼠洞,享受着童年的纯真;一起玩过捉迷藏,享受着童年的乐趣;一起观察过“蚂蚁搬家”、“蟋蟀弹琴”,享受着童年的美好。这石墙上的斑驳的痕迹,仿佛诉说岁月的沧桑,又仿佛是在与我谈天,谈着我小时候的回忆。谢谢你,石墙,谢谢你与我相伴。
走进一层层的青石台阶,伫立在门前,每次的第一件事不是推门而入,而是抬起头,看着这已经黄的发黑的屋顶上,是否又来了几只燕子“安居乐业”?是否又会唱起童年那清脆的歌谣?是否又会每年春天都来准时报道?望向那燕子窝,内心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我偷偷地将奶奶做棉纺的大椅子拿来,放在地上,然后踩在椅子上,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往燕子窝中掏一掏,总会欣喜地想象会掏出什么东西来。可这时,奶奶总会吼着嗓子大喊道:“宝儿,不许掏,再掏晚上会啄你的嘴巴咧!”
我总会吓得再也不敢去掏那个燕子窝了,只是会每每走到门前屋下,静静地欣赏一番生命的奇妙与美好。谢谢你,燕子窝,谢谢你与我相伴。
总喜欢在门前院子里的我,总喜欢在那棵大杨树下玩闹。与伙伴们玩着“捉人”的游戏,围着大杨树跑着,闹着,乐着,笑着。夏天,我喜欢在大杨树下乘凉,那树伸展着自己的绿叶与枝干,给我们带来一片清凉与舒心,让夏日的炎热都烟消云散了。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果真,在这棵大杨树下,不用扇扇子,就能感受到夏天的阵阵清风沁入人心。大杨树的树皮,皱巴巴的,但却又是岁月的痕迹,向我倾诉,倾诉着儿时的无知。谢谢你,杨树,谢谢你伴我成长。
不知不觉中,晚霞已经在天边燃烧起片片火焰。晚风微熏,夕阳照向大杨树,杨树的影子错落有致地映在地面上;燕子也忙碌了一天回到温暖的窝中;石墙在夕阳的渲染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大杨树,燕子窝,老石墙早已占据了我的心灵。谢谢你们,与我相伴;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相伴的爱。
第十四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天伴着磨砚的清脆,墨香的阵阵扑鼻,提笔写字的坚定悄然而至。我和春天,还差一个写春联的故事。
腊月二十五,鸟儿啾啾声声作响,溪水的潺潺流动,描绘着一天的好心情。我挽起袖子,捂着嘴呵了一口雾气,伸手向河水去探去。即使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河水还是逃不过那冰冷的温度。我急忙将手缩回口袋,转头向坐在岸边的爷爷笑了笑。我摸了摸头,拿着水桶向河里捞去,“噗”,水桶拍打着河面,打上一桶水,坐在岸边,和爷爷洗着带灰尘的毛笔,洗净后轻轻的将它甩干。当天晚上,整套的笔墨纸砚放好,心满意足地拍拍手。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
腊月二十六,坐在门堤上,我昏沉沉地阅读着一本陈旧的《春联大全》。啊!周公终于要和我约会了,正当我要与书面来个亲密的接触时,“啪”地一声,一个“爆栗”轻轻地落在我的头上,只见妈妈“怒目圆睁”地说:“你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啊!快点好好看,不然就把你藏在爷爷书房的零食收起来了。”说罢,扬长而去。空气中只留下我的一阵哀号。
腊月二十七,爷爷坐在椅子上,我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桌子上,原应是一副大展雄风之势,可是却变了样,“千”子再写大一点,那个“树”再向左边过去一点,那个“梨”下笔重一点,要抑扬顿挫!爷爷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敲拐杖,我俯身提笔在宣纸上“斗争”着,额头上冒着薄薄的细汗,宣纸换了一张又一张,成品却寥寥无几,我有些窘迫,爷爷心平气和地说:“写毛笔字追求一个静字”,心静,写出来的字就不敷衍,我们不追求速度,只追求质量。”恍然大悟,我关掉嘈杂的电视,关掉最爱听的歌曲,深深将心中的念想叹出,一遍又一遍,终于大功告成……放下笔,搬把小板凳坐在小巷子中,等待着风,静待着春天隆重地来临。
正月二十九月,爬上阳台,将写好的春联搞搞贴起,倒数着春节的来临,忽而之间发现阳台上的迎春花开了,春天来了。
我和春天还差一个未编写的故事。
第十五篇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1)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几》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几,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之呼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几还欠十九个钱那!”是啊,他的债谁帮他还那?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你们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有思想,耐人寻味,他让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们都清醒起来。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鲁迅一起呐喊,呐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呐喊》是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可以说它是中国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书中收集了许多我们所熟悉、津津乐道的文章,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即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所看到和听到当时一幕幕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为背景,文中较大篇幅叙写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如何的一丝不苟和对先生的欣赏,只是在鲁迅先生看来:学医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医学所能拯救的。文章从一个侧面描述了鲁迅先生强烈爱国意识的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文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依旧振聋发聩。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这篇文章遗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精神胜利法”的渊源,读者想必也能理解“自欺欺人”是如何的要不得!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