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逐光之旅》读后感摘抄

《逐光之旅》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4 00:50:12
《逐光之旅》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8-04 00:50:12   小编:

《逐光之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追寻光明的旅程中经历的磨难和成长。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主人公始终坚持勇敢前行,最终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坚定。这部小说让人深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逐光之旅》读后感(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30余年里,在书与人的际遇流转中,一对父女间失而复得的亲情故事和两代追梦人殊途同归的成长之路。

主人公文睿自幼得父亲宠爱却不被寄予厚望,因爱生怨,自此与父亲的人生选择背道而驰,迷失于欲望的洪流。多年后,站在触手可及的“幸福”面前,文睿却犹豫不决;而此时的父亲早已被命运的阴差阳错击垮,当年的梦想亦弃之一隅。一场突如其来的恶疾让生疏的父女再次靠近,身陷即将失去父亲的巨大痛楚和恐惧中,文睿这才惊觉,原来自己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他的爱,没有一天不渴望重返幼时的家,正是在那里,嗜书和写作如命的父亲让她看到了追逐梦想的美好,为她筑起最坚实的精神家园。后来,文睿为病中的父亲整理旧日稿件,第一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多年的误会得以化解,来自于父亲的勇气与爱让文睿决心踏上“成为自己”的梦想之路,并试着用同样的爱去唤醒父亲的生机。

作者以质朴中略带凄美的笔调,穿梭于现实与回忆之间,讲述着困扰两代人的难解宿命、不灭的爱与热爱。故事的背后,是美与丑、梦想与幻象、背叛与救赎以及个体与时代的百转千回。作品借个体撞击时代的怆然之音,向逝去的精神家园发出呼唤,向几番倾覆的梦想之舟致敬,轻声浅唱着至亲间的寸草春晖。

这部小说脱胎于时代演进中的阵痛。在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快速推进中,身处其中的现代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如何看待和弥合由此引发的伤痛,是这部作品在时代和社会层面试图探索的问题。小说塑造了一个近乎悲剧性的人物——父亲,在刻画他精神世界垮塌的过程中,充盈着一股悲情,但小说所要展现的不止于此,而是在废墟中寻找出路的人——女儿,她必须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从过去的伤痛中汲取力量与情感,将希望延续到未来,由此,时代的螺旋式上升与个人成长中的曲折在作品中融为一体。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作品也可以视作北京本土作家撰写的一部“北京往事”。位于北京近郊、有着一座白石桥的小乡村,是“父亲”的家乡,后来也成了“女儿”精神上的“家乡”,这座青山绿水、民风质朴、孕育了“父亲”这一代北京人的小乡村,扩充了北京在世人眼中作为首都、皇城根儿或现代化都市的印象与内涵,呈现了北京人的精神根基,在有关北京的作品中,第一次书写了身在北京的北京人的乡愁。

《逐光之旅》读后感(二)

小说把我带入了最熟悉的场景,最沉重的亲情忆长。

必经之路。长大的过程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无数次的模仿、学习、推翻、反复、创造与正视自己的过程中,确认了存在的意义。“我停止坠落,漂浮在黑暗中,像一块太空垃圾。”我有数不清的瞬间有过相同的感受,那是在无数次人情世故里被交糅粉碎的理性所能感受到的最真实的镇痛剂,是解脱,也是遗憾人生的所有解释权。

但当我慢慢醒来,最深处的温情被勾起,家庭记忆里的美好浮现,哪怕再微弱的光亮洒下来也会满心希望,逐光前行。它照亮的是未来,而非过去。《逐光之旅》正是这样一本填满内心空缺和煦的阳光。

书中父亲做过的事都留下了或浅或深的印记,对于他最重要的部分都写在了书里,这是作者最深刻接触到父亲内心世界。以一种书的方式来打开父女之间的情感系带与心灵沟通,看似忽视的亲情里蕴藏了深沉的爱与寄托。在中国式的原生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有缺失的,那一部分总是被埋很深,也正如父爱的感觉一样并不热烈反而低沉。作者的人生光亮点是在父亲的背影中闪烁着,那并非是事业与财富能占据的心志,而是一个人定格的自我圆融与笃定的状态。

有很多场景落入市井的凡俗,生活的琐屑,家庭本归如此,这是这本小说最真实触动到读者的地方。一些再普通不过的而又感觉熟悉的人,有着涤荡人心的灵魂,却是无尽平凡。这是每一个人真实镜像,在善良可爱中被一种生存的原始能力所抑制,彰显出不可侵犯的自主与保护。最后写到父亲的形象难免让人心酸,那是每一个子女都不愿意看到的更不愿意承认的父亲模样,而过去的经历在之间的落差中,再一次进驻黑暗,无数的认知都将成为谎言而变得失去意义。

在人生中我们无数次的与自己和解,原谅或是怠惰了自己。然而对于亲人却总有些时候失去了和解的能力。每一个最亲近的人总会展现不一样的人生状况,会磕碰到彼此的生活。那些许持续碰撞出的火花总会溅伤到彼此,却也总会绚烂了彼此漫长的道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伤痛中找到人生最珍贵的价值,也不会总能在失去或是不易的时候看到磨砺的锋芒。父亲的执念也总能代表着承接的希冀,这在作者看来也是莫大的心愿。

读一本书,也像是照了镜子。看看自己,回想了过去,那在记忆中的父亲。合上书也合上眼,有时候内心感受的力量真实的强大与让人敬畏。

《逐光之旅》读后感(三)

今天把《逐光之旅》看完了,前前后后历经半个月读完,在工作之余拿出来翻阅几页,了解这段父女之情。

今天是端午节,书中并没有提及到端午佳节的故事,我们从小说中看到了平凡人家的点点滴滴,有一家人吃饭场景,有一家子聊天场景等等,如果作者写一家子包粽子吃粽子,那也不错啊。作者通过第一人称来讲述这段故事,同时频繁采用插叙手法,让现实与过去交错进行,我们从中读出对父亲的爱。

相对与作者对父亲的好感,我无法理解女主的思想,同时我也不明白作者是在怎么样的环境或者心情下创作这部小说,正如作者自己说,那就是虚虚实实结合,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许并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了吧。

比如,女主睿睿对男友尔同的态度可以说无法理解,也许站在男生的角度无法理解。睿睿一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面对男友多次表示求婚的时候,无法给出真实答案,尤其是男友想买一辆面子上说的过去的车,女主因为父亲平时省吃俭用,就买了一辆老款车,甚至还在售车大厅说什么没有安全气囊都可以的话语……学汽车专业的人表示,没有安全气囊这种话语真的感觉很可怕,就算是气话,也最很可怕的。面对男友的好意,无法理解女主的行为,只是单纯为了赌气买老款车吗?有没有认真选购一款车!还有,就是女主去男友家,可以说很随意就穿了尔同的睡衣,既然都可以在一个房子里,应该是做了不可描述事情,还是对男主半推半就的求婚态度,这就无法理解了。一边说已经听倦了的“给点儿时间”,一遍莫名其妙说一些情话。在面对闺蜜好友的询问下,自己也无法给出正确合理的话,感觉活得精致的尔同也许也会难受甚至是倦了吧,所以我们在书的后半部分没有看见尔同的出现。

还有,书中的女主睿睿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人,可以说这个人设是带缺点的。子不嫌母丑,但是睿睿嫌弃自己家穷,虚荣拜金,而且欺负嘲笑疯子女儿等等,而且还说出不喜欢爸爸这种话语,而且还不懂事情,对于奶奶的态度就是因为老封建的重男轻女就嫌弃奶奶打呼噜,甚至奶奶离开家之后还有一种洋洋得意的自豪感。还有就是对于男友的态度,不理解。

但是,作者还是在后半部分表达了对于父亲的愧疚,通过“书”来表达出作者对于父亲的爱,并且还描绘了很多乡村故事,福利政策分房等一些比较真实的事情吧,整体小说还是可以看的吧。

《逐光之旅》读后感(四)

我们总是到后悔不已的时候才会想起了解身边的亲人,在刘颖的小说《逐光之旅》中,爱好写作的父亲对女儿文睿并未寄予厚望,只想让她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可年轻叛逆的文睿心里却并不想顺着父亲设定的路走下去,父女之间产生了嫌隙。这像极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一方只想远远的飞走,一方却紧紧的攥着绳子,两代人就这样被这根细细的情感线困扰着。父亲的一次意外,令文睿有机会走进父亲的内心,翻开父亲的档案袋,整理他呕心沥血写下的文字稿件,文睿才真正理解父亲的倔强与梦想,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小说开始文睿和男朋友在超市购物,满满的购物车里都是特价商品,这让她想起父亲在夏天拖回来的网兜里装着的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生西瓜。 读《逐光之旅》的时候,老是想起我的父亲。这一幕像极了我的父亲,夏天,父亲会屯一大堆别人不买的小西瓜放在井水里,冬天腌几大缸酸菜一直要吃到春天,现在生活好了,可习惯还是改不了。有时候我去超市、在网上会买一些特价而无用的东西。

家庭往往会塑造了一个人,也影响着一个人。 小说中的父亲热衷写作,家里的书堆成了山,父亲的梦想就是出一本书,而这在外人看来,表面上大家佩服不已,暗地里却满是嘲讽。父亲一头扎进自己的梦想,两耳不闻窗外事,错过了陪伴孩子、赚钱养家,大家开始在背后、当面议论父亲的“书呆子”“装清高”。长大后的文睿亦是爱书,在爱情之中难以被取悦。想起我的父亲虽然学技术出身,可他对文字敏感,文笔也好,在单位是写材料、写通讯稿的好手,也曾在市里的报纸上发过几个豆腐块。他嗜书如命,可又舍不得买书,常常会熬夜把一本本书抄在纸上订起来。后来有一年搬家的时候,要把一些废书旧报纸卖掉,整理的时候才发现父亲的笔记已经写满了几十个本子。

小说中,父亲面对疾病,似乎已经放弃了自己,面对无情的岁月,父亲不再看书了,他也在极力地忘记自己曾写下的文字。以前那个充满梦想,以文字对抗世界的倔强的父亲已经“死去”,他以放弃自己的姿态来报复岁月对他的伤害:

他受困于生活编织的幻象,试图以文字刺破生活,但在时代的洪流下,只是疲惫而可笑的挣扎。

小时候,父亲是我心中的英雄,世界上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他;长大以后,越来越看不懂沉默寡言的父亲,极力想挣脱家的束缚,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离家千里的一所大学;成家有了小孩,注视孩子的时候,觉察到孩子身上有着我的影子,不由想到我和父亲在性格上的相像之处,才慢慢理解父亲。

《逐光之旅》是一部与父亲和解的书,也是一部追光者的独白,在现实与回忆中我们才能慢慢读懂父亲。

《逐光之旅》读后感(五)

一开始被吸引是因为这是一本与父亲,与书有关的书。就想看看,作者想讨论些什么呢? 开篇作者写到,当别人谈及对父亲的恨,她才意识到受伤的绝不止她一人。我想,这是所谓的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吗?好奇让我继续读了下去。(此处有剧透!) 文中的父亲于她而言是一个英雄,可就是这个英雄,给了她无尽宠爱,却偏偏不给她期望。 年少的小孩儿,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呢?我想是目光吧。为了博得在意之人对自己的赞赏的目光,她可以很努力很努力的去做这件事情,即使自己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 手风琴于睿睿而言,也许只是一场梦,不太美好的梦,可为了父亲的目光,她违心的说,想要学习,想要参加培训班,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我其实不笨。 可之后事与愿违,当父亲发现睿睿并不适合的时候,那美丽的肥皂泡在父亲的眼中破碎了。 之后像是失去了父亲的信任吧,费心画的画,努力作的诗,父亲都以为是拓的,抄的。她想不明白,为什么父亲的目光,从不曾在她身上多停留一会儿,她不明白,为什么静静躺在信封里的纸,就比她这个女儿重要呢? 她不理解他。 不理解,为什么家里这么穷,为什么不能给她买一条带有商标的裙子,为什么不能换大一点的房子。仅仅只是因为那些躺在邮箱里未曾发表的稿子吗?她不理解。 此后,她离他越来越远,远到想要和他过相反的人生,证明自己是对的,以此来安慰童年受伤的自己,我是对的,我值得被爱。被期待。 此后过了多年,睿睿有了完美的男友(此处有吐槽,太像玛丽苏了。。),自己追寻多年的幸福,唾手可得,可她却犹豫了,原因连她自己也说不上来。 直到后来,父亲生病,癌症晚期。同时,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稿的父亲,告诉睿睿,不再读书,不再写文。 她似乎察觉到父亲的放弃,想要拯救他,想要了解他,而对父亲稿件的整理,也渐渐让她理解了这个看似有些顽固的男人。最终,他们也终于和解。 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去了解他的过往,了解他的成长。 书中采用了大量现实与回忆穿插的方式,在我看来有些散乱,甚至觉得,开篇关于男友,朋友的描写,称得上败笔,前文提到的人物,在后来居然一点戏份也没有,人物太多单薄。 可喜的是,我极其喜欢作者关于回忆的描写,村里的四婶儿,河捞儿,闹事三部曲,父亲给她讲的小故事,还有那个李副主编,包括只肯给她半个咸鸭蛋的奶奶,鸠占鹊巢的三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甚至看到最后我还在期待,能允许一个丈夫一辈子与写书为生,用现在的话来说,一个无欲无求佛系的丈夫的女人,是该有多豁达呢。 故事中乡村发生的事情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画面感极强,甚至恍惚让我觉得,这些事情就在我眼前发生。 我想,这就是感情真挚了吧。 写到最后,三点五星吧。欠缺的一部分就是恋爱婚姻这一方面,和对于现实的描写吧,我理解作者是想体现父亲对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可是处理的不太好,让人觉得用力过猛。 好的方面,就是也让我思考,与父亲的关系,成长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理解就会有偏差。 同时也感慨一下,写书的人的生存环境是多么的堪忧。 最后文末呢看到她与父亲的和解,我挺高兴的,至少可以说,两个人终于都能坦然的面对自己了,睿睿也终于能理解父亲了。

《逐光之旅》读后感(六)

《逐光之旅》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莫名想到岑宁儿的这首《追光者》,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成长过程中,跌跌撞撞,追着父母的脚步,亦步亦趋,他们像我们生命里指路的灯,而当我们越长越大,越走越远,渐渐离开灯的照射范围,而他们带来的光亮,始终在身后,沉默不语着,默默祝福着,到他们再也发不出光亮的一天。

其实说起来,我从小到大是有点矫情的女生,为了不被人发现我的矫情(笑),我会选择闭口不谈,减少和人的接触,或者是写在日记里,只是自己最隐秘的心事,当我发现居然有人能把这些小女生的心情都写成了书,还出版了,觉得真有些了不起……(这里真的是夸赞的意思。)

那些阴暗的,可怕的念头,做作又矫情的自己,不是不去看就代表不存在,我一直都知道的。

《逐光之旅》

当我看见作者的稚嫩的自尊心,幼稚的行为,有些作的小女生心态,被人宠爱、被人宽容,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的时候,感觉仿佛是在照镜子,而区别是,真实的自我是作者描述的那个样子,那个被隐藏的我,被作者拖到光天化日之下,仿若凌迟,所以越看越让我觉得难受了。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痛苦,因为你知道,人性并不美好,自己也并不如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好,而这一认知甚至让我觉得自己有些虚伪。

而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刘颖的人生经历,和漫漫人生路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步一步更了解父亲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和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她名字的由来应该是父亲希望她天资聪颖吧。

哈,我想起我父亲知道我是个女孩后,随意看了眼电视给我起得名字,我知道自己不该陷入过往里出不来,可是那些细枝末节一直让我觉得自己的出现并不被喜欢和期待。

在我们的小时候,父母亲仿若天神一般的存在,能解决我们所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天神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喜好憎恶吧,所有人都值得被理解,只是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的苦难。

那些被误解的,委屈的心情,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而文字轻而易举把我们拖进回忆里。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似乎都是苦乐参半的吧。

长大之后,再回顾曾经,更多的是感慨,怎么父母就老成这样了呢?只希望时光再慢些吧,这几十年的光阴,何尝不像是一场盛大而虚无的幻梦。

――End。

《逐光之旅》读后感(七)

1.

最近,黄磊儿黄多多又因染发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众多网友觉得黄多多活成了自己小时候羡慕的模样,可以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做想做的事。

小小年纪的黄多多已经可以设计礼服,T台走秀,参演话剧,翻译多部外国小说,黄磊鼓励黄多多自由发展,用心陪伴,给予厚望。这种开放信任尊重的别人家爸爸让众多网友羡慕不已。

我们大多数人的父亲是怎样的呢?

可能是《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强硬地让女儿按着自己规定的方式生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差错,却也暗含着良苦用心;

可能是《胜者为王》中的父亲,满含热泪地告诉你,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应该想着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去结婚。

可能是《都挺好》的父亲,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却仍然不忘给女儿买一本练习册。

2

对于父亲,我们与他的距离,似远似近,他身上承担着多重身份,却也不过是这世间最普通的平凡人,有着自己的梦想。

近日看的小说《逐光之旅》中,便记载了这样一位父亲,也是众多父亲的缩影。

他对梦想执着,渴望能够出一本书,从而立之年,写到老人迟暮,书房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却初心未变,日复一日地和梦想较着劲。

他用手里的笔,和这世界对抗,即使伏案写稿多年,甚少得到回报。

他从书中学到道理,也坚守着这些最正的准则,勤俭安于一方之地,歌颂着女儿文睿眼中已经过时的道理,不容许自己,也不容许别人来破坏。

他一生纯良,心宽仁厚,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物质要求低,只关心自己的写作事业,却也因此变成别人眼中“不顾一家老小的生活。”

他逐渐活成了邻里街坊眼中的笑话:“老顽固”、“装清高”、“自不量力”。

对于父亲,书中的女儿文睿的感情很复杂:当她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爱父亲,崇拜父亲,喜欢缠着父亲讲故事,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被父亲期待;

慢慢长大,拮据的生活让文睿仇视父亲,她怨恨父亲为什么不能给她买一条带商标的裙子,为什么不能让家人能够住一个大一点的房子,认定他此生都是失败的。

成熟之后,文睿却发现,自己继承了父亲的绝大多数特质,成为了另一个“父亲”。

她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无数次想换工作,又无数次临阵脱逃安于现状。生活不算拮据,但物质欲望极低,不挑牌子,爱打折、爱优惠,也和父亲一样爱读书。

当初试图逃脱的原生家庭烙印,如今一点一滴地记载在自己身上。

然而关于父亲的记忆,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由少时童年的崇拜变成长大后的埋怨,是远远望着背影的凝望与一声叹息,可是却张不开口,说一声“爸,我想你了”。

3

比起母亲,父亲似乎更容易被忽视。就像李宗盛在歌里唱得,“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忡忡,是啊,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刻意拘谨的旁观者”。

但是如果你明白 “天下父亲多数都平凡得可以,也许你就会舍不得再追根究底”。

去年,李宗盛发表了一首《新写的旧歌》,抒写他和父亲的往事情感,沧桑而富有感情的语调下埋藏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当忙碌的日子悄然而至,却忘记了对父亲的陪伴,甚至没能陪他失去呼吸。

这世间多得是来不及,最怕想到你时,已经无能为力。

已步入暮年60岁的李宗盛写下一首旧歌来解答这个遗落半生的父子关系命题,而作家刘颖用《逐光之旅》,给予父亲一段迟到的告白。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去理解父亲的呢?

是从父亲已经老得像陈年泛黄的旧报纸,是从病魔将相处的时间变得已经来不及,才开始用尽一切办法将时间停留,去珍惜在一起的时光,翻看他数年伏案写就的故事。

她从未料到,父女一场,第一次了解父亲竟是以读者的身份。全心沉浸在父亲的文字里,女儿文睿感觉自己时而变成当年执笔之人,时而又变成了书桌旁的小女孩儿。

我们多数人的父亲,大多不被别人所羡慕,但却小心翼翼地表达着自己笨拙的爱意。如同当女儿文睿放下埋怨,去理解父亲,才发现父亲如细水流深般的爱意。

每次掀开书架的布帘,总能看到最喜欢的几本书,很久以后才明白,是父亲一直在依据自己的年龄身高,把书放在正对女儿视线的那一层,就像他故意留在桌上的发条青蛙。

与父亲相同,女儿文睿的关心,显得倔强又别扭,在某次去医院的路上,文睿很想问问父亲疼不疼,但最终冒出来的却是“晚上就回家了,您带那么多东西干嘛”。她很想关心父亲,但出于倔强和面子却始终没有把关心的话说出口。

这种互相很少说出口的爱意,又何尝不是众多家庭的缩影?

《逐光之旅》关于尘封的往事,关于自我与原生家庭的救赎与和解,读懂父亲,也是读懂我们自己。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