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锦集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01 11:20:57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11-01 11:20:57   小编:

《福楼拜的鹦鹉》这部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与一只聪明的鹦鹉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鹦鹉的聪明和机智成为主人公的心头肉,但最终主人公的贪欲导致了悲剧的结局。作品通过对人与动物之间微妙关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的欲望和道德沦丧。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一)

这本小说,本质上可以认为是福楼拜的传记,但虽然我从来没有看过人物传记(《福楼拜评传》更多的是书评),但我觉得应该没有一本传记是这么写的,全书15章,每一章的形式都不一样,其中有正常的小说,历史年表,文学评论,回忆录,词典,问卷等等,从形式到内容上要比正常的传记有趣很多。

作者以鹦鹉为起点,以寻找真正的鹦鹉为线索,以鹦鹉为终点,把与福楼拜相关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糅合到了一起,比如年表就有两分半年表,一份是外人眼中的福楼拜的年表,一份是真实的福楼拜的年表,还有半份是露易丝·科莱收到的信。比如黑福楼拜的几个人,萨特,花了10年写家庭的低能儿,而他自己在小时候却非要看《包法利夫人》。某英国女作家,认为福楼拜不严谨,对包法利夫人的眼睛颜色描写前后多处不一致,而她自己写的福楼拜传记里开头关于福楼拜的肖像,却是布耶的,当然,作者重新翻了一遍《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没搞错。某诺曼底人,坚持认为福楼拜是自杀,而福楼拜可以被证明是中风而死。

到了最后,哪个鹦鹉是真正的鹦鹉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小说已经写完了。

”现代主义小说之父。浪漫主义的屠夫。连接巴尔扎克和乔伊斯的浮桥。普鲁斯特的先驱。秃顶面赤的梅毒感染者。“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二)

15年读过巴恩斯的10又1/2世界史,当时就觉得巴恩斯的写作风格很特别,今年终于有时间把他最有名的一本书看完了。果然比世界史更杂糅,但也更有趣。也许是因为福楼拜本人比圣经更有意思吧,也许更因为作者对福楼拜比对圣经更有感情,因为这是“一个小说家写给另一个小说家的旷世情书”呀!我对福楼拜没什么了解,看完很想接着把福楼拜的作品再看一遍。也许到时我会发现本书的很多内容是借鉴与致敬,会降低评价,但等了解更多后也许又会更加喜欢巴恩斯。也许是因为这本书是解构福楼拜,所以有很多关于艺术,人生的观点,而我阅读的时期正好处于失业找工时期,很多感觉比较微妙。也许换个时间阅读,感受又会不同。书中很多句子很有哲理,多到让我来不及标注。但有一句也许会长期适用于我的心情,“生活不提供任何解释……书让生活合理化。唯一的问题是,它们所弄明白的生活,不过是别人的生活,从来都不是自己的。”,以及还有一句,也许有生之年未必能做到,却不妨努力“假如你懂得对黑色深渊的凝望会带来平静,那么你就不会跳下去。……有些人对着黑色深渊希望到底;有些人视而不见;那些总是不断瞥望它的人,变得难以自拔”。

不管怎样,巴恩斯已成为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打算有空就把全套作品都刷一遍。希望有生之年有时间或机会二刷或三刷。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三)

还是在微信读书读的。以前就看过别人推荐,一直说好。这回在微信读书看到了就读了。

对朱利安巴恩斯了解不多,看过一些人写他,只是没读过他的作品,没什么感受,大致知道是个学识丰富的英国作家吧。这是我读的他第一本书。福楼拜大名鼎鼎,读过《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大致记得故事,因为也看过同名电影。其他就是知道他只到过莫泊桑很严苛。

这本书是读者朱利安巴恩斯化身一个读者写了一份福楼拜传记,从福楼拜曾经描写过的意志鹦鹉开始,有福楼拜年表还三份儿一份正经的有纪年有事件的传主年表,一份儿是福楼拜有关人等的年表,一份儿他在每年曾经说过的话。然后作为资深粉丝他反驳了别人对福楼拜对爱玛的眼睛颜色描写不一致批评的文章,然后他深挖福楼拜和朋友和母亲亲戚情人的交往。真是见识到粉到深处自然黑的粉丝本质啊。这时候他就不计较爱玛的眼睛颜色了,我说爱豆长短都可以,别人说不得,那是吹毛求疵。当然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出处的,都不是来黑爱豆的。作者旗帜鲜明的一直在说这一点。当然跟着他我们可以见到福楼拜在鲁昂在芒特在埃及在克鲁瓦塞。他挥霍父母的财产,他对待情人恶劣。他这个外省人。各种小细节,隐藏在字里行间,非常有趣,也带着英国人特有的狡猾刻薄,我这么看到的,他们是这么交往的。那些材料烧掉了啊。这里有两只鹦鹉标本,他们都站在福楼拜的书房里看着他写作吗?他们和书里一样吗?生活和艺术是一致的吗?

阅读体验非常棒,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一千个福楼拜。题材非常多样,还有词典,或者化身他的情人对他的回忆,这是另一个版本的福楼拜故事,再写一个简化版纯粹版本的爱玛故事,爱玛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还有探寻那只鹦鹉。我觉得作者也是福楼拜的鹦鹉,他从福楼拜的字里行间撷取他想说的有关的话,重复福楼拜,也在表达朱利安巴恩斯。阅读真的妙趣横生。

可惜我读福楼拜不过囫囵吞枣,如果更熟悉福楼拜应该能得到更多的乐趣。这个作家是有趣的聪明的读者。一锅乱炖福楼拜。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四)

“世界进步了吗?或者说世界只是像一艘渡船一样来回往复?”

“认认真真地生活,是光彩的事呢,还是愚蠢的事?”

读了五天才读完 我觉得可以给出“从来没读过这种类型的书”的评价

因为这部小说看似有明确的的故事起因发展动机 以及后续的故事线 但却是一个杂糅了传记评论年表等各种文体的大杂烩 很多地方的问题和语言风格我读着都有一种“这是不是最近才”才写完的小说的疑问 但刚刚读完翻一翻资料才发现这是四十年前的小说… 我真的无比震惊

说实话对福楼拜了解不多 好像只读过他的最著名的小说和很少的其他作品 更多反而是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轶事中会看到这个名字 但是读完这本小说后对福楼拜形成了清晰到离谱的认知…

我只能说朱利安很明显是福楼拜的狂热粉丝 虽然在小说中他嘲讽福楼拜生活、冷眼评论福楼拜性格、写他的私生活并加以夸张… 但你就是能看出 他一定是福楼拜的狂热粉丝 完全是爱到深处自然黑 他只允许自己“黑”福楼拜 根本容忍不了别人对福楼拜进行攻击 甚至还会一一辩解…

福楼拜特别擅长用比喻 朱利安在书里也不遑多让 无论是借福楼拜之口还是自己 比喻都信手拈来 而且绝不俗套 是真的能从比喻中看出作者/福楼拜那种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视角/状态 有两个比喻真的离谱到我初看都有些错愕(甚至不能在这列出来 绝对的敏感词

前面也说到小说里涵盖了大量独特的文体 基本上每章都是不一样的风格(其实也很多章看得比较吃力 我读得最投入也最喜欢的是露易丝这篇 真的将露易丝的形象从最开始的情人塑造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独特的女性 也将从一个完全相反的角度给福楼拜的人物形象又添上了一笔

以及这个结尾我真的好喜欢… 简短有力又充满着荒诞和一种无所谓的松弛感… 将小说变成了一个头尾完整的故事 只不过中间经历了意识海的漫游 想象不到比这更好的结尾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五)

文/吴情

不知从哪里听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作家传记中不好书写的部分,不妨用小说的形式间接表现,毕竟,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这句话,针对法国作家福楼拜来说毋宁十分恰当。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竞相争夺文学话语霸权的时代,福楼拜几乎是异常寂寞地经营着自己的小说花园。《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三故事》,不可多得的精品。然而,对于福楼拜本人,我们的了解却似乎远远比不上对他作品的谙熟。这是否称得上遗憾,或者完全毫无干系?

《福楼拜的鹦鹉》(Flaubert`s Parrot),英国著名小说家、布克奖得主朱利安•巴恩斯著,正式出版于一九八四年。退休医生、业余福楼拜研究者杰弗里•布拉斯韦特意外得知,两处纪念福楼拜的地方各藏有一只鹦鹉标本,据说是福楼拜创作《一颗质朴的心》时所借之物。然而,到底哪一只标本才是真品,哪一只纯粹赝品?杰弗里展开了自己的追寻,或写信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细致阅读福楼拜的作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或对比自己的人生联想。在经历重重探索之后,杰弗里最终依旧未曾知晓所谓的真相。尽管如此,却没有失落之感。

米兰•昆德拉曾说,乔治•奥威尔的作品是伪装成小说的政治宣言。那么,巴恩斯的小说,恐怕称得上是伪装成小说的文学随想录。只是这份随想,不局限于文学文本本身,而是关于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与作品的内外联系、文学批评的范围界限、传记文学的可靠性等。福楼拜曾在一八七二年致厄内斯特•费多的信中写道,“当你为朋友立传时,应该写得像是在为他复仇。”《福楼拜的鹦鹉》,乍看之下仿佛为福楼拜立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为福楼拜、也为部分文学家复仇。形式上,它糅合了传记文学、哲理小说和文学批评,兼用语言试验和别样反讽,令人耳目一新。

当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总倾向于了解读者本人。作品和作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是文如其人,还是文归文、人归人?我们对作者的兴趣,是一种猎奇的心理作怪,还是寻求某种程度上解释的尝试,比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作品本身是否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如果不能,它果真需要依靠作者的生平经历作为背景补充说明?作者的生平经历,在怎样的层面上可以用于作品的解读活动中而不至于过度诠释,甚至错误诠释?福楼拜跌宕的一生,充满了各式的谜语和可能,比如他幽微的情感世界、创作中的难易,吸引着一个又一个读者,也为《福楼拜的鹦鹉》的建筑提供了丰富材料。

再说文学批评和传记文学的可靠性。对福楼拜的批评,有的学者如牛津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伊妮德•斯塔基(《福楼拜:成为大师》的作者)从小说中的只字片语否定了福楼拜的伟大。在叙述者看来,这是见木不见林的谬误。且不说只字片语其实有另一种解读,单就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而言,福楼拜便无多少可指摘处。文学批评,究竟是完全着眼于所谓的现实本身,还是应该允许在现实的基础上原谅一定的事实谬误而专注于审美感受?至于传记文学,它的合法性是建筑在对事实的真实描绘之上,还是选择对未知的部分有所保留,正如生活本身?毕竟,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多少都希望对外界有所回避;完全将真实的想法往外曝晒的人,很多其实并无深度。最后,问一个笔者自认为有趣的问题:朱利安•巴恩斯为何会为福楼拜写作一本近乎辩护意味的虚构小说呢?是自己遇到了相似的情境,还是纯粹偶所得而为之?我没有听说巴恩斯对此做出解释,但这妨碍我们阅读《福楼拜的鹦鹉》并从中各有所得吗?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六)

1、《情感教育》的结尾。弗雷德里克和他的伙伴德洛里耶回顾自己的一生。最后,他们最钟爱的记忆,是多年前一起去逛妓院,那时,他们还是学生。他们对此行做了精心计划,特意去卷了发,甚至还给姑娘们偷了花。但是当他们到了妓院,弗雷德里克却没了胆子,两人便逃之夭夭。这就是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2、“语言就像一面破锣,我们在上面敲打出曲调,让熊跟着起舞,然而一直以来我们所渴望的,却是去感动星辰。”

3、1851—1857年《包法利夫人》。写作过程是痛苦的——“写这本书时,我就像一个手指关节上系着铅球的人在弹钢琴”——而诉讼则令人震骇。在后来的日子里,福楼拜渐渐憎恨这部杰作带给他的持久声名,这让他在别人眼里成为了靠一本书成名的作家。他告诉杜康,假如他在证券交易所交上好运,就会“不计代价”买下市面上所有的《包法利夫人》:“我要把它们全部烧掉,再也不想听人提起。”

4、“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东西,不是吗?它就像是漂着很多根头发的汤。但你必须喝下它。”

5、“你的才华让我目眩。十天就能写六个故事!我无法理解……我就像是那种古老的导水渠:有太多垃圾堵塞在我思想的堤坝里,所以水流缓慢,只能从我的笔端一滴滴地淌出。”(35)

6、写书和造人不一样:它们就像是建金字塔。要有深谋远虑的规划,要把一块块巨石摞在一起,要经过耗时耗力的卓绝苦役。(35)

7、但有时候我非常疲惫,觉得自己就像一块陈年的卡芒贝尔奶酪,正在渐渐融化。

8、在他二十五六岁时的秋天,他对露易丝· 科莱讲述往事:“我生命中最棒的事情,就是在特鲁维尔海边思考、读书和看日落,还和朋友(阿尔弗雷德· 勒· 普瓦特凡)一连聊上五六个钟头,可他现在已经结婚,不属于我了。”

9、“民主的全部梦想,就是把无产者的愚蠢提升到资产阶级所处的水准。”

10、“艺术家必须想方设法让后人相信自己从未存在过。”对有信仰的人来说,死亡摧毁了肉身,却解放了精神;对艺术家来说,死亡摧毁了个人,却解放了作品。

11、艺术家不应该再出现在自己的作品里,就像上帝在自然中的存在那样。人是微不足道的,艺术品才是一切。这种对作者离场的要求还有更深的含义。一些作家表面上赞同这个原则,却暗地里从后门溜入,用高度个人化的风格去棒击读者。这样的谋杀进行得完美无缺,只是遗留在犯罪现场的棒球棍上沾上了指纹。福楼拜不一样。他相信风格;比任何人都信。他兢兢业业地写作,追求美感、宏亮、精确;他追求完美——但绝不像王尔德那样的作家,追求形式花哨的完美。风格是主题的一种功能。风格并非强加于主题之上,而是从中生发出来。风格如同思想中的真理。正确的单词、恰当的短语、完美的句子总是存在于某个地方;作者的使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它们。对有些作家来说,这不过就像是去一趟超市,往筐里装满东西;对另一些作家而言,它意味着在希腊的平原上迷路,陷入黑夜和雨雪,只能通过某个独门绝招,譬如学狗叫,才能找到所寻觅的东西。

12、“一本书的作者应该就像宇宙中的上帝,他无所不在,却又无处得见。”

13、“人们总是有些天真,以为太阳的作用就是为了帮助卷心菜生长。”

14、通奸是超越凡俗的最凡俗的方式。——纳博科夫

15、你无法改变人性,只能了解它。

16、幸福是一件鲜红的斗篷,它的衬里全是碎布。

17、爱人就像是连体婴儿,两具身体,一个灵魂;但假如其中一个先死,活下来的那个就要终日拖着一具尸体。

18、关于生活的真谛,只有当一切都已覆水难收时,才能讲得出来。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七)

文/吴情

对一个人来说,记忆有多重要呢?我们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育、与人交际……记忆,当事情处于完成时后的残留、片段,有时连细节都很清楚,有时涉及具体人物都忘却姓名。人们常常说“活在当下”,殊不知,我们最终能够拥有的,只有记忆。记忆构筑了一个人以独一无二的身份特征。法国著名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便著有《追忆逝水年华》七卷本,试图以复活记忆的手段寻找精神上的救赎和人生的皈依,足可见,记忆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长篇小说《终结的感觉》(The Sense of Ending)出版于二零零一年,旋即为作者,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摘得当年的布克文学奖。布克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通常都有些“暗黑”色彩,通过书写生命中的暗黑、灰色来表现深层次的人性,《终结的感觉》也不例外。《终结的感觉》是一部融合悬疑小说和严肃文学两方面特征的作品,讲述了一桩青年时期因嫉妒、促狭、恶毒而(有意无意)导致他人自杀的故事,让人见识到语言的暴力,以及我们颇以为然的某些记忆的不可靠性。

安东尼·韦伯斯特、科林、亚历克斯三人就读于一所高级中学,是“铁三角”,后来加入了一位艾德里安。艾德里安聪慧机智,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非凡见解,从政治历史到哲学。四个人相处甚欢,直至进入大学彼此分离。艾德里安进入牛津大学,安东尼进入布里斯托尔大学,虽偶尔通信,但关系日渐疏远。安东尼在学校交往了女友维罗妮卡,将她介绍给艾德里安、科林、亚历克斯认识。不久去了女友家拜访,归来后不欢而散,第一段恋情无疾而终。然而,维罗妮卡后和艾德里安交往,在维罗妮卡的坚持下,艾德里安写信征求安东尼对他们交往的看法,安东尼却以一封长信恶语相向。收到来信后艾德里安很快自杀,留下维罗妮卡和一个遗腹子。数十年后,安东尼和维罗妮卡,这对昔日的恋人再次见面,一个请求原谅,一个却不愿回想不堪往事。

《终结的感觉》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书写安东尼、科林、亚历克斯、艾德里安等人的社会交际和校园生活,有着青春成长小说的部分特征。有青年人的无聊、狂妄、自命不凡,有急切成熟的热望和焦虑,也有别致的关于时间的体悟。第二部分主要描绘数十年后的事。安东尼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已经退休,却意外被告知将收到前妻母亲留下的两份遗产:五百元英镑和一本艾德里安的日记(被维罗妮卡保管)。莫名其妙背后,暗藏着隐秘和未知。安东尼向维罗妮卡多次索要未果,直至维罗妮卡将安东尼写过的恶毒信复印件亲手交付。

安东尼这个人有着所谓的“自我保存原则”,生活在自我的圈子里,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偶尔被逼到绝路,也会奋起反击。不过,在他自己建筑的记忆宫殿里,他可不是这副模样。他记忆中(或想象中)的自己,敏感而脆弱,忠诚于友谊,对待爱情坚贞不二。在他看来,“历史就是胜利者的谎言”,却没想到,自己这个(想象中的)老好人也为自己炮制了谎言。他对过去的记忆很多都不可靠,他的叙述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可靠性。他有时避重就轻,有时歪曲事实,有时过多猜想,有时大加暗示,将简单的人生复杂到近乎无法辨认的程度。

小说《终结的感觉》中,艾德里安有一段话颇让人深思。他说:“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就是历史。”个人的生命也好,宏大历史叙述也罢,都充满了缝隙、未知和谜题。我们自以为可靠的过去与记忆,很多情况下是自我杜撰、人为附加意义的历史。这样做似乎无可厚非,但必须明确,主体终会面对残缺的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惊惶和无助。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八)

朱利安·巴恩斯是一个让我爱恨交加的英国作家。

从《柠檬桌子》和《脉搏》开始进入朱利安·巴恩斯的文学世界,你会觉得他是一个会使点小伎俩但还循规蹈矩的英国绅士。特别是《柠檬桌子》里的那些篇章,呈现的男人和女人都老得各有各的不可理喻, 但朱利安·巴恩斯为他们的人生黄昏配上了特别合宜的古典音乐,这些故事读来就让人有沐浴在绚丽的晚霞里的自得。

于是,大胆地继续读他的作品。

《10 1/2章世界史》给了我当头一棒。表达的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表现手法上每一个章节极度自说自话的小说,还能称为小说吗?不过,我还是读完了《10 1/2章世界史》——就算是各说各话,朱利安·巴恩斯的世界史颠覆得好玩似乎也很可信,蹒跚开始的《10 1/2章世界史》,是在按捺不住的欢喜中读完的。

《终结的感觉》又让我抓了瞎。一堵看不见的墙竖在我和文本之间,我不知道《终结的感觉》在说什么。我居然不知道一本小说在说什么!假如那是一本哲学书、物理书、数学书,我会立刻放弃阅读。在一本小说面前败下阵来,我不甘心。硬着头皮继续阅读,我还是不明白朱利安·巴恩斯在说什么,就到到处询问怎么才能得到个中三昧。作家朋友回应,“每一次都是读到半途放下,但每年都会把《终结的感觉》翻出来读一读”,那么,我也明年再读吧。

《时代的噪音》简体中文版问世后,我抵挡不住诱惑又一次踏上阅读朱利安·巴恩斯之旅。朱利安·巴恩斯就是这样一位魅力作家,刚刚把你折磨得不得不铩羽而归,一本新书来了,你又会飞蛾扑火一般扑将过去。

这一回,朱利安·巴恩斯选择了最传统的叙述方式,呈现的又是我深爱的苏联伟大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故事。熟悉的人熟悉的音乐作品,这一次我在朱利安·巴恩斯的引领下重新靠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古诗竟然在这一刻特别让我心领神会。

放下《时代的噪音》,我想,该读一读他的《福楼拜的鹦鹉》了,那是他的成名作。

又一次陷入迷茫中。

《福楼拜的鹦鹉》完成于1984年,这就非常能理解了。朱利安·巴恩斯的本意是要为自己所崇拜的法国作家福楼拜写一本传记,但在求新求异的文学表达甚嚣尘上的时候,他选择用特别前卫的文本来展示一个他认知里的福楼拜。

传记,是最容易让读者沉浸其中的文本样式,因为可读性强。传记比小说更早地成为我喜欢阅读的文本,尤记罗曼·罗兰先生撰写、傅雷先生翻译的三本人物的传记,《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和《贝多芬传》,给了少年直至青年时期的我极大的精神鼓励的同时,也暗示了我传记的规范写法。

用罗曼·罗兰先生三本传记的格式去套读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恐怕我只好又一次丢盔弃甲了。如果不跟“怎样的文本才是规范的传记”这句话较真,平心静气地、心悦诚服地跟着朱利安·巴恩斯去了解《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之外的福楼拜,我们能体会到,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采用了沉浸式的写作方式。看似文本前卫得令读者摸不着头脑的《福楼拜的鹦鹉》,我们拨开文本这一“迷雾”就会发现,《福楼拜的鹦鹉》从头至尾都潜伏着朱利安·巴恩斯想要成为像福楼拜那样伟大作家的愿望和努力。

年表、寓言集、指南、辞典、考卷等等章节,都是朱利安·巴恩斯以己度人的福楼拜创作的心路历程——再眼花缭乱的表述都经不起时间的贯穿,我把朱利安·巴恩斯乱云飞渡的表述用福楼拜的创作年表重新排序,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为文学的扬弃,条分缕析。

福楼拜苦吟一部作品煮字疗饥的故事,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听语文老师讲过,福楼拜书房里的灯光是塞纳河上船夫的航标灯,更是难忘的桥段。就算朱利安·巴恩斯如玩扑克牌一样重新编排了福楼拜的创作生涯,从福楼拜那耳熟能详的成为《包法利夫人》作者的过程里,我聆听到了朱利安·巴恩斯的“野心”。

倒是“路易斯·科莱的故事版本”,将福楼拜文学道路上的绊脚石、他的情妇路易斯·科莱,还原成一个血肉丰满的交际花、文学爱好者、诗人以及福楼拜的爱人,等等。那么多侧面塑造成的路易斯·科莱,血肉丰满,那是不必多言的,只是,朱利安·巴恩斯为什么要塑造或者还原一个比《福楼拜的鹦鹉》文本更加前卫的女性形象?

以路易斯·科莱为主角的章节,在《福楼拜的鹦鹉》里有两处,一是11章“路易斯·科莱的故事版本”,一是12章“布拉斯韦特的庸见词典”中的一条“路易斯·科莱”。毋庸置疑,“路易斯·科莱的故事版本”是朱利安·巴恩斯的虚构,在虚构中,朱利安·巴恩斯让路易斯·科莱这个福楼拜的女人至情至性,她的善解人意不仅让福楼拜释放了生理上的苦闷,更是在其小说创作陷入困境时给她灵感的知心爱人。虽然章节的标题特别标注了是路易斯·科莱的故事版本,假如不认同或者不是部分认同,朱利安·巴恩斯不会在他的成名作里如此大张旗鼓地宣扬路易斯·科莱的自我表白。可为什么接踵而至的,就是词典式的关于路易斯·科莱的词条?200来字关于路易斯·科莱这个人物的释义,朱利安·巴恩斯将其分成了两段,一段褒一段贬,作家难道是要客观地告诉我们谁是路易斯·科莱吗?不,不。不然,他不会在第12章前特意安排一章“路易斯·科莱的故事版本”。朱利安·巴恩斯的安排,毋宁是为了我们多少能体验到,福楼拜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一个有才华的女人,多么冷酷和残酷。

“福楼拜的鹦鹉”,鹦鹉所指是谁呢?那可是对福楼拜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对象。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篇九)

考生必须回答四道问题:第一部分的两题必答,第二部分选两题作答。评分依据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课堂报告或答题字迹不计入成绩。回答问题时戏谑玩笑或过分简短都将被扣分。时间:三个小时。 第一部分:文学批评 第1题 近年来,考官们开始发现,考生愈发难以区分艺术和生活。大家都声称明白其中的区别,但解读却千差万别。对有些人来说,生活丰富而滑腻,它是依照古老的乡村食谱,从纯天然物产中酿造而成,而艺术是一种寡淡的商用甜品,主要由人工色素和调味品构成。对另一些人而言,艺术是更加直实的东西,它充实、热闹,可以俗情,而生活比最糟糕的小说还要差劲:没有叙事,里面的人要么无聊,要么无赖,缺乏智趣,充斥着烦人琐事,结局总是意料之中,毫无悬念。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喜欢引用洛根·皮尔索尔·史密斯 的话:“人们说生活是根本;但我更喜欢读书。”建议考生不要在答题时引用这句话。 依据下面任意两个陈述或情形,思考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a)“前天,在图克河附近的树林里,在一眼泉水附近的迷人去处,我不小心发现了一些雪茄烟蒂和馅饼屑。那儿曾经有过一次野餐!十一年前,我曾在《十一月》中描述过一模一样的情景!那时这纯榨是想象,但不久前就变成了活生生的经历。你所发明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你要相信这一 点。诗歌是如同几何学一样精确的学科……我可怜的包法利,此刻肯定还在法国的二十处乡间受难、流泪。”—一致 露易丝·科莱的信,1853年8月14日 b)在巴黎,福楼拜坐的马车门窗紧闭,为的是躲避露易丝·科莱的察觉(也可能是引诱)。在鲁昂,莱昂租了一辆车门紧闭的马车,用于引诱爱玛·包法利。在汉堡,《包法利夫人》出版还不到一年,人们就可以租到用于性活动的马车,它们被称为“包法利”车。 c)(当他的妹妹卡罗琳弥留之时)“我自己的眼睛如大理石一样干涸。奇怪的是,小说中的忧愁让我打开心闸,情感奔涌,而在我心中,真实的忧伤依然坚硬、苦涩,它们刚一出现,就会变成结晶体。—一致马克西姆·杜康的信,1846年3月15日 d)“你说我认真地爱过那个女人(施莱辛格夫人)。我没有:这并不是真的。只有当我给她写信时,凭着我以笔生情的能力,我才会认真地对待我的对象:但那只是当我在写作时。许多东西,当我看见或听到时,能够淡然处之,但是当我自己去谈论它们,或者——尤其是一一当我写到它们时,会变得热情、烦躁或痛苦。这就是我江湖骗子本色的一个体现。”——致露易丝·科莱的信,1846年10月8日 e)朱塞皮·马尔科·菲耶斯基(1790-1836)因为卷入刺杀路易·菲利普的阴谋而声名狼箱。他曾住在邓普尔大街,并在人权社两个成员的帮助下,制造了一台“地狱机器”,它由二十个枪筒组成,可以同时发射子弹。1835年7 月28日,当路易·菲利普和他的三个儿子及众多随从乘车经过此地时,菲耶斯基对着王族众炮齐发。几年以后,福楼拜搬进了邓普尔大街相同地点修建的一栋房子里。

(f)“是的,没错!这个(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时代将给一些伟大作品提供素材。也许,根据世间万物的和谐之理,政变及其造成的各种后果不过是为了向少数文人才子提供一些有趣的场景。”——杜康《文学回忆录》中福楼拜的说法

第2题 分析福楼拜在下述引言中对于批评家和批评的态度是如何走向成熟的: a)“这些都是真正愚蠢的事物:1)文学批评,不论是好还是坏;2)禁酒协会……”——《私人笔记》 b)“宪兵身上有着某种极为怪诞的本性,让我总是对他们忍俊不禁;这些法律的捍卫者就像律师、治安官和文学教授们那样,总会在我这里制造出一些喜剧效果。”《在河滨和田野那边》 c)“你可以根据一个人树敌的多少来计算此人的价值,也可以根据一部艺术作品受到攻评的程度来衡量它的重要性。批评家就像是跳量:它们喜欢干净的棉麻衣服,钟爱各种着丝花边。”一致露易丝:科莱的信,1853年6月4日d)“文学批评在文学的等级制度中居于底层:就形式而言,几乎总是如此:就道德价值来说,其底层性无可争议。它甚至还不如押韵游戏和离合诗,后者至少还需要一点点创新。”——致露易丝·科莱的信,1853年6月28日 e)“批评家!永远的平庸之辈,靠着诋毁和利用天才为生!一群甲壳虫,它们将艺术中最精美的篇章撕为碎屑!我已经受够了印刷术以及人们对它的滥用,假如皇帝打算明天废除一切印刷行为,我将跪着一路爬到巴黎,亲吻他的屁股作为感激。”——致露易丝·科莱的信,1853年7月2日 f)“文学感是多么稀罕的一个东西!你以为知道一些语言、考古和历史之类的知识就会有用。但压根无济于事!一般说来,那些受教育的人在处理艺术问题时正变得愈发无能。他们甚至连艺术是什么都不懂。他们觉得注释要比正文有趣。他们重视拐杖胜过腿脚。“—一致乔治·桑的信 1869年1月1日 g)“那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批评家实在是太罕见”——致欧仁·弗洛芒组的信,1876年7月19日

h)“他们受够了老套的批评方式,就去找一些新法子,请人去报纸上写成剧评论。多么自信!多么顽固!多么缺德!态作遭到侮辱,庸作受到吹捧!那些所谓的学者犯下多少大错,那些所谓的智者是多么愚蠢!”—《布瓦尔和佩库歇》

第二部分 经济学 福楼拜和布耶读同一所学校;他们有着相同的思想,共享同样的妓女;他们有着一致的美学原则,相似的文学野心;他们都曾试图将戏剧作为第二体裁。福楼拜称布耶为“我的左睾丸”。1854年,布耶在居斯塔夫和露易丝常去的芒特旅馆住了一晚上:“我睡在你们的床上,”他说,“在你们的厕所里拉了屎(多么奇怪的象征手法!)。”诗人总是要为生计而忙碌:但小说家从来不必如此。请思考,假如两 人的经济状况颠倒过来,会对他们的写作和名声有何影响?

地理 “没有一个地方的空气比这里更令人昏昏欲睡。我怀疑福楼拜之所以工作效率低下,与此有莫大的关系。当他觉得自己是在和语言作斗争时,其实他是在与天为敌;也许,在另一种气候下,当干燥的空气让他精神振奋时,他也许会不那么急躁,或者能不那么费劲地达到自己的目标。”(纪德,1931年1月26日,写于海滨塞纳省库佛维耶镇。)请论述。

逻辑(与医学) a)阿希尔-克莱奥法斯·福楼拜在和小儿子争论时,让他解释一下文学有什么作用。居斯塔夫将问题扔还给了他的外科医生父亲,让他解释一下脾脏有什么作用:“你对此一无所知,我也不知道,只是我们知道,它是我们身体器官不可或缺的,就像我们的精神世界少不了诗歌一样。”福楼拜医生被打败了。 b)脾脏由淋巴细胞组织(或称为白髓)和血管网络(或称为红髓)组成。它的重要作用是从血液中移除衰老或受损的红细胞。它积极制造抗体:脾脏被切除的人抗体也较 少。有证据显示,一种被称为促吞噬肽的四肽源自脾脏中产生的蛋白质。虽然脾脏被切除(尤其是在儿童时期)会增加 患脑膜炎和败血症的几率,但它已经不再被视为必不可少的器官:移除它不会明显影响个体的健康程度。你由此可以得出何种结论?

传记(与伦理学) 马克西姆·杜康为露易丝·科莱拟的墓志铭是:“长眠于此的她曾伤害过维克多·库赞,嘲讽过阿尔弗雷德·德·缪塞,设骂过居斯塔夫·福楼拜,还试图刺杀阿方斯·卡尔”。愿灵魂安息。”杜康在《文学回忆录》中发表了这篇墓志铭。谁更因此受益:露易丝·科莱,还是马克西姆·杜康?

心理学 E1生于1855年。 E2部分生于1855年。 E1有过幸福的童年,但成年后有精神危机的倾向。 E2有过幸福的童年,但成年后有精神危机的倾向。 E1在思想正统的人眼中,过着非正常的性生活。 E2在思想正统的人眼中,过着非正常的性生活。 E1猜测自己会陷入财务困境。 E2知道自己会陷入财务困境。 E1吞食氢氰酸自杀。 E2吞食碰霜自杀。 E1是埃莉诺·马克思。 E2是爱玛·包法利。 《包法利夫人》的第一个英文译本是由埃莉诺·马克思翻译的。 请论述。

心理分析 请对1845年福楼拜在拉马尔戈记下的这个梦做一些猜测性分析:“我梦见和母亲一起在大森林里散步,那里到处都是猴子。我们走得越远,猴子就越多。它们在树枝上又笑又跳。它们越聚越多;它们变得越来越大;它们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它们一直盯着我看,我害怕了。它们绕成一大圈包围住我们:其中一个猴子还想轻轻摸我,还抓住我的手。我用来复枪击中了它的肩部,它鲜血直流;它开始发出可怕的嚎叫声。然后我母亲对我说:‘为什么要伤害它?它是你的朋友。它对你做了什么吗?你看不出来它爱你吗?看不出它长得和你一样吗!’这只猴子正看着我。我感觉到灵魂被撕裂了,然后梦醒了…感觉我与这些动物融为一体,和它们亲密无间地处于一种温柔的、泛神论的心灵交流中。”【为什么我想到了乔治奥威尔的猎象记?】

集邮

1952年,居斯塔夫·福楼拜出现在法国邮票上(面值为8+2法郎)。这是一幅无甚特色的“仿E.吉罗”肖像,画中的小说家——面相上看有点像中国人——被加上了不太相称的现代衬衫和领带。这张邮票在为“国家救灾基金”筹款而到低为序)马奈、圣桑、普恩加菜、奥斯曼和梯也尔。 龙沙“是首位出现在邮票上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肖像则在1933年和1936年之间出现在三种不同邮票上,还有一次出现在为“失业知识分子救助基金”筹款而发行的系列邮票中。阿纳托尔·法朗士的肖像在1937年被该慈善机构用于筹款;巴尔扎克的肖像则是在1939年被使用。都德的磨坊于1936年登上了邮票。贝当时期的法国用邮票纪念了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和司汤达。圣埃克苏佩里、拉马丁和夏多布里昂在1948年登上邮票;波德莱尔、魏尔伦和兰波在“颓废派”浪潮盛行的1951年登上邮票。同一年,集邮爱好者还在邮票上见到了阿尔弗雷德·德·缪塞,他在福楼拜之后成为了露易丝·科莱的床上伴侣,却比福楼拜还早一年出现在公共信封上。 a)我们该替福楼拜感到不值吗?倘若如此,我们是否也应该多多少少替米什莱(1953年)、奈瓦尔(1955年)、乔治·桑(1957年)、维尼(1963年)、普鲁斯特 (1966年)、左拉(1967年)、圣伯夫(1969)、梅里美和大伸马(1970年)或戈蒂埃(1972年)鸣不平? b)请估计一下路易·布耶、马克西姆·杜康或露易丝·科莱出现在法国邮票上的可能性。

语音学 a)福楼拜1850年在开罗住过一个叫尼尔的酒店,它的一位共同产权持有人叫“包法”(Bouvaret)。他第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叫“包法利”;他最后一部小说其中一个主人公叫“布瓦尔”(Bouvard)。在他的剧本《候选人》里,有一个人叫“布维尼”(Bouvigny)伯爵;在他的剧本《心灵 的城堡》中,有一个人叫“布维纳”(Bouvignard)。这都是刻意为之吗? b)福楼拜的名字最初在《巴黎评论》上被错印成“福拜”(Faubert)。黎塞留大街有一个杂货商就叫“福贝”(Faubet).《新闻报》在报道《包法利夫人》的官司时,称它的作者为“富拜”(Foubert)。马丁娜,乔治·桑的闺蜜,管他叫“福莱包”(Flambart),住在贝鲁特的画家 卡米耶·罗吉耶叫他“富尔拜”(Folbert):“你懂得这个笑话的微妙之处了吧?”居斯塔夫给母亲写信说道。(什么笑话?也许,它指的是用两种语言表达的小说家自我形象:罗吉耶正称他为疯狂狗熊。)布耶也开始叫他富尔拜。在他 过去常与露易丝见面的芒特,有一个咖啡馆叫“福莱拜”(Flambert).这都是巧合吗?【想到了本杰明巴顿奇事里面那个场景】 c)按照杜康的说法,包法利这个名字中的“。”应该发短元音(就像是bother这个词)。我们应该听他的吗?如果应该,为什么?

戏剧史 请评估以下舞台说明在实践中的技术难度(《心灵的城堡》,第六幕,第八场): 炖锅的手柄已经变形为翅膀,飞升到空中,翻了个身。炖锅变得越来越大,似乎已笼罩在整个城市的上方,而从里 面倒出来的蔬菜——胡萝卜、萝卜和韭菜——仍然悬在空中,变成了璀璨的星群。

历史(与占星术) 请思考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如下预言: a)(1850年)“我觉得用不了多久,英国很可能就会控制埃及。亚丁已经到处都是英国军队了。这再容易不过了: 跨过苏伊士河,在某个晴朗的早晨,开罗就会到处是英国军人。这个消息几周之后会传到法国,我们都将大吃一惊!记 住我的预言。” b)(1852年)“随着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他们也变得日益退化。当一切都沦为经济利益的算计和平衡,美德如何还有一席之地?当自然被人类征服改造得原貌尽失,造型艺术该何去何从?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与此同时,世界将变得非常暧味不明。” c)(1870年,在普法战争爆发之际)“这将意味着种族冲突的回归。用不了一个世纪,我们就会看见数百万人在一瞬间遭到杀戮。东方反抗西方,旧的世界反抗新的世界。不是这么回事吗?” d)(1850年)“我不时会打开报纸看看。世界似乎在以令人晕眩的速度前进。我们不是在火山的边缘,而是在厕所的木座垫上跳舞,而在我看来,这个垫子已经严重腐烂。很快,社会就要一头栽进去,淹没在19世纪的粪堆里。到时候,会有不少人大呼小叫。” e)(1871年)“共产国际的成员是未来的耶稣会会士。”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