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商:如何评估理性思维》一文阐述了在商业决策中如何评估和应用理性思维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理性思维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避免主观偏见和情绪干扰。文章强调了理性思维在商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评估和培养理性思维的方法。
理商:如何评估理性思维读后感第一篇
这本书从理性评估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智能的框架,包括认知的框架和流程,以及理性和偏见,在这个框架下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评估。最有意思的事情在于当我们将其用于构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时候,本书的观点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理性的智能体Agent),如何让其更加具备可信度和可解释性。在基于大模型(LLM)的智能体构建上,这本书应该非常有价值。
理商:如何评估理性思维读后感第二篇
当下认知心理学领域最重量级的两位人物,一位叫丹尼尔卡尼曼,另一位必然是基思斯坦诺维奇!前者已经站上神坛了,而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其畅销书《思考快与慢》获得圈内及圈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后者对这个领域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斯坦诺维奇为读者献上了相当重要的作品:《对伪心理学说不》、《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敏的人也会做蠢事》、《机器人叛乱》以及这本《理商》!
本书中许多方面都引入了“启发与偏差” 领域的研究,这正是丹尼尔卡尼曼等人的主要研究方向,该领域源于1960年保罗霍夫曼开创的俄勒冈研究所,这个地方后来诞生了一大批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包括像爱德华兹(第一个将贝叶斯规则导入心理学的人);阿莫斯特沃斯基,也是爱德华兹的徒弟,正是阿莫斯特沃斯基将丹尼尔卡尼曼带入这个心理学研究领域,二人才会书写之后的传奇故事!当然,加拿大人斯坦诺维奇虽然不是从俄勒冈研究所出来的,但他认识这个地方所有心理学家,也了解他们的论文和研究内容。斯坦诺维奇与丹尼尔卡尼曼也是挚友。很多人可能对理查德泰勒更熟悉,但有一点别忘了,理查德泰勒是经济学科班毕业的,正是因为跟随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才剑走偏锋改行去研究心理学,后来他凭借“禀赋效应”、“心理账户”的心理学研究获得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后接替卡尼曼成为行为经济学(BF)领域的一哥。我似乎觉得加拿大这个国籍有点吃亏啊,否则本书作者可以走的更远:)
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的核心也是依托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启发与偏差”的研究,可参见《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与偏差》。但《理商》这本书解决了启发与偏差未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启发与偏差只能用于研究群体而不能研究个体,而CART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谓是认知心理学的里程碑!
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斯坦诺维奇,甚至连卡尼曼和理查德泰勒都没听说过,却会沾沾自喜的说CART里的这些题目都是出给小学3年级以下孩子做的。当你公布正确答案的时候,确实非常简单,因为只要IQ在90以上的人,就没有不会做题的。但为什么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都会做错这些题?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曾经在经济学家聚会上令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都汗颜,更别说这些题目曾经难倒了无数斯坦福、哈佛大学的研究生!所以那些吹嘘题目非常容易的跳梁小丑是真的像他们自认为这么聪敏吗?斯坦诺维奇的三重心智理论告诉我们,当你把这些题目当做考试题目来做时就非常简单了,因为这些题目不是测试IQ的,而是测试理商的,不是测试认知的最大程度,而是测试认知的典型性。但生活可不是学校,考试属于良性环境,而现代生活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恶性环境;只有当你开启反省心智时,才能沿着正确的思维路径去思考,斯坦诺维奇称其为“认知去耦”,如果没有反省心智,就无法开启大脑的“系统二”,只会沿着“系统一”进化模块思考问题,又或者曾经挣扎反省过,但反省心智持续压制失败了,于是进入“带有焦点偏差的串行联想认知”去思考问题,正中别有用心之人的下怀!
最后,建议看本书之前,先阅读《思考快与慢》和《超越智商》两本书,因为《理商》这本书更像是一本CART测试体系的说明书,而其核心内容基本上都在前面两本书中。
理商:如何评估理性思维读后感第三篇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的作者,斯坦诺维奇教授去年出了一本新书——《理商:如何评估理性思维》。 一、定义理性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理性思维综合评估测验”(简称CART)。CART用于测量一个人的“理性程度”,类似智商用于衡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斯坦诺维奇教授是国际理性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他一贯的核心观点是:理性与智力有相互重叠之处,但属于截然不同的认知领域。类似于一个人“块头大”和“力气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本质上是两个概念。
本书对理性的定义是:用最佳手段实现目标。 理性又可以分为:认识性理性和工具性理性。 认识性理性是关于“何为真”的,即“信念与现实相符”。 工具性理性是关于“做什么”的,即“行为有助于实现目标”。 比如,一个人认为幸福生活的最低门槛是年入百万,然后投入大量资源买彩票。前半句是认识不太理性,后半句是工具不太理性。 认识性理性与工具性理性相互交织,高效的行动需要以正确的信念为基础。但在实践中,很难直接评判信念有多真或者行动有多妙。好在学界已经证明了一条“选择公理”,可以更容易地衡量人们的理性程度:理性人应对决策情境中的每个选项具有稳定的偏好,即偏好不受无关背景的影响。 比如,你正在一个才子和一个富豪之间犹豫不决,这时又来了个小财主,然后你立马选择了富豪。不管你这个决策能不能带来幸福,首先它肯定是不理性的。“犹豫不决”说明你还没有确定“才华”和“财富”这两个偏好的优先级,而小财主是个无关背景。小财主的出现导致你选择富豪,说明你的偏好被无关背景影响了。 相较“选择公理”,CART在测量理性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测试包含了若干方面,整个框架的基础是人类认知功能的一般模型——“三重心智模型”。
二、三重心智模型 在这个理论中,心智有三个层级: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思心智。
其中自主心智类似于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的“系统一”,帮助我们本能地执行大量的诸如人脸识别、威胁监测、情感反应、颜色感知等信息加工操作。它的个体差异不大。 算法心智和智商的重合度较高。而反思心智,也叫做思维倾向或者认知风格,是更高层次的模型,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目标管理、价值认识和自我认知调节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对形成和改变信念的态度。 比如一个老是钻牛角尖的聪明人,就是算法心智高而反思心智低。 简而言之,理性的概念包括两个要素:思维倾向(反思心智)和算法层级的能力(算法心智),而智力的概念主要反映的是后者。 所以极简地表示:理性=思维倾向+智力(自主心智也有贡献,但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大)。 大量的实证证据表明,个体在思维倾向和智力方面的差异的相关性并不大。智商与某些思维倾向,如积极开放思维、认知需求等只有中低等程度的相关,与其他一些思维倾向,如尽责性、好奇心、勤奋性的相关系数接近0。 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理性要求一个人有精准的信念(认识性理性),并依据这些信念采取适当的行动(工具性理性)。这两方面都是反思心智(思维倾向)的特征。而由于思维倾向和智力水平的相关性并不高,因此存在高智商,但思想封闭、不负责任、缺乏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懒人也就没什么太奇怪的了。 理性人肯定不笨,但聪明人不一定就理性。理商和智商之间有中高程度的相关性。
三、思维倾向 综上所述,反思心智(思维倾向)是理性思维的心理基础。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思维倾向的水平越高越理性,其中应该有一个平衡点。 比如,“高谨慎性”是一种好的思维倾向,但一个人不能无限度地扩大思考的范围,否则他就会迷失在没完没了的思考中,永远不会做出决定。同样,一个人也不能无限度地提高“信念灵活性”,因为这样的人最终可能会陷入病态的不稳定人格之中。 因此,思维倾向虽然非常重要,但它在CART中只是补充测验,而不被当成直接测量理性思维的方法(因为不是得分越高越理性)。我粗暴理解就是,中上就很好了。 CART选定了四个不同的思维倾向进行测量:积极开放思维、审慎思维、未来取向和情绪分化。一共包括了74道选择题。可惜我在网上搜了很久也没找到CART的完整题库,应该不是免费公开的。不过,在这本书的附录里有17道例题,我把它们做成了一份问卷。然后把得分按比例缩放后,再同书中的几百名大学生受试群体的成绩进行比较。 必须强调的是,这份阉割版的CART思维倾向测试的题目只有完整版的1/4不到,样本太少会导致标准差过大。可能你在哪道题上一哆嗦,总成绩就从上游变成了下游。所以测试的结果并不具备严肃意义,权当图一乐,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可以进入测试: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周工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