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龙博物馆》是一部描写中国恐龙博物馆的图书。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恐龙的起源、特征和生活习性,让读者了解恐龙的世界。同时,书中还介绍了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保护,引导读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这本书适合小学生阅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环保意识。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一篇
1987年,考察队在昆明意外发现一恐龙化石,消息传开很多人跑来看。一老乡却说:这有啥稀奇的,我们那多的是!
原来,老乡之前根本没听说过什么恐龙。但发现考察队挖出来一块块化石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家那个地方多着呢。而且比这里的还多。
然后,这个老乡就带着考察队来到了自己的乡下的一个村子里。在一个山沟里,考察队见多了一串串恐龙的脊椎骨化石。
没想到,挖着挖着,还有更惊喜的呢:这个山沟里底下,居然有两具完整的恐龙骨架,而且还是扭在一起的。
后来,经过考证发现一条是蜥脚类植食性恐龙,另外一条是肉食性恐龙。它们虽然是扭在一起的,但是并没有搏斗的痕迹。
学者推测,可能是其中植食恐龙不小心掉到泥潭里了,肉食恐龙就来捡便宜了。谁知,正津津有味吃着呢,自己也不小心掉进去出不来了。它们这一“沉睡”就睡了近两亿年。
这个发现非常了不得,其中的肉食性恐龙是我们目前找到的第一条完整的中国龙。
这个恐龙发现趣事,是青年古生物学者、科学家邢立达在他的新书《中国恐龙博物馆》里所讲的。
别看作者年纪轻轻,来历可不小呢。人家高中时期就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先后在加拿大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取得古生物学硕士、博士学位。
邢立达现在是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和翻译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书籍。而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是目前市面第一本囊括中国恐龙最全的书。
这本书为每一种中国恐龙都编制了一个档案和画像,向我们展现了最全面的中国恐龙图景。装帧特别精美,生动还原了恐龙这个曾经的地球霸主的风采。
一页一页打开,一只只栩栩如生的恐龙扑面而来,就如同走进了恐龙博物馆一样。最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具具冰冷的恐龙骨架,而是个耐心的“讲解员”。
它不仅详细地给我们介绍每个恐龙的专有‘名片’,还着重交代每个恐龙的特征。
最有趣的是里面还有各种“发现趣事”、“趣事笔记”,还有不同恐龙的名字由来,特别有意思。一边听着故事,一边欣赏着图片,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各种恐龙的名称和属性、特征。
我随便给你列一些感受一下啊:
古生物学家可以给恐龙看病,而且还特别有意思。
他们通过X光和CT扫描后,发现有只恐龙得了奇怪的牙病。后来,经过各种研究和比对,最终推断这只恐龙是因为意外咬到硬物受伤导致的。
建设气龙并不是爱生气才得名的。而是因为当时它在科目在寻找天然气建设过程中被发现的。泥潭龙是因为它们是在泥潭的大坑里发现的。将军庙龙源于一个神秘的传说。
恐龙除了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有天生飞的,树上爬的。而且直到今天,恐龙还没有完全灭绝,还长了羽毛,飞上了天。(对,你没猜错。鸟类的祖先是恐龙)
等等,诸如此类的逸闻趣事还非常多。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再去恐龙博物馆那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以前,我每次去各种博物馆感觉就只是看了个热闹,肚里没干货,讲不出什么东西给孩子听,完全浪费了门票钱。所以,我就特羡慕那些能一边看一边给孩子介绍的家长。
不过,有了这本书后,也不需要羡慕别人了。我们自己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甚至孩子作为小小解说员现场讲解给我们听。想想都觉得挺美的!
足不出户就能给孩子来一次博物馆之旅,真的特别精彩!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二篇
文/吴呱呱
嗨,你好啊,我是吴呱呱。
五一假期和朋友们约会,在商场门口等朋友时,突然听到一声怒吼,被这一个声音吓到了。
随着声音的来源走过去,我发现那里有一只会动会发生的模型恐龙,尽管是下雨天,可是恐龙身边还是围绕着不少小孩子。
旁边有个小孩子非常熟悉的和身旁的其他小朋友们介绍这是什么什么恐龙,它有什么特征,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它有什么故事等等
而旁边的其他小朋友,特别是小女孩都听得入迷了。
在我惊叹之余,脑海里闪现出无数个关于恐龙的问题:
为何已然消失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还如此受孩子们的欢迎?它们是如何诞生的?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它们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被灭绝的?
忽然想起前几天看到一本关于恐龙的全彩大图,完整地呈现恐龙的原貌绘本《中国恐龙博物馆》。
在没有看到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绘本之前,我一直觉得所有的恐龙都叫恐龙,恐龙都是来自外太空的,和我们很遥远,甚至还觉得恐龙并不存在,而是一种神话。
这种感觉大概就像在男生眼里,所有色号所有牌子的口红,都是口红一样,分不清也捉摸不透。
可自从看完这本绘本后,才恍然惊觉原来我们国家发现的恐龙大约有300个属于,是世界上发现恐龙zui多、种类zui为丰富的国家,而恐龙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本书一共给我们展示了100种恐龙,并将它们分成8类,分别是兽脚类、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鸟脚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恐龙。
而本书的作者邢立达不仅仅是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綦江龙等多种恐龙命名者。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成为首位获美国沉积地质学协会颁发的詹姆斯·李·威尔逊奖的中国人。
作者运用了自己对恐龙的了解,深入浅出地讲述中100只中国恐龙的特征,以及化石发现历程,和恐龙们背后的有趣故事,带领我们去了解恐龙的生存环境,探索不一样的世界。
比如长相较为可爱的建昌龙,从图片上看,它有着粉色系的外表,在辽宁建昌被发现的。
它属于兽脚类中的镰刀龙类,是体型比较瘦小的杂食性恐龙。
令人诧异的是它被发现时,几近保留了幼年的个体骨架,只是缺失了尾巴的末端。
它的前肢前上颌骨没有牙齿,上颌有27颗牙齿,下颌齿骨有25~28颗牙齿,这些牙齿非常细小。
还有其他99种有意思的恐龙特征,被发现的历程,和背后的有趣故事在等着你一起来探索。
如果你喜欢恐龙,那这本书无疑是你的心头好,如果你对恐龙感兴趣,但却对它们一知半解,如果你有小孩,想和他一起欣赏恐龙,抑或是想和对象一起研究恐龙,那这本书非常适合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三篇
消失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总是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大块头们是如何称霸了地球?又是怎么灭绝的呢?那么小的“鸟”竟然也是恐龙吗?
跟恐龙有关的故事和知识多种多样,他们的身上隐藏着太多的谜团,所以常常成为每个小朋友甚至是大人们都非常津津乐道的话题,可是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制作精良、选材和内容也很出色的恐龙科普书籍,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里面所介绍的也多是像三角龙、霸王龙这些“如雷贯耳”的恐龙。
这可能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误解,难道中国本土发现的恐龙不多吗?
其实正好相反,中国不但是目前国际上发现恐龙数量最多的国家,更是恐龙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经根据骨骼化石发现命名了322种恐龙,而且这个数字并没有停止增长。
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邢立达老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我们中国恐龙的相关知识,以及多年来中国学者在恐龙领域所作出的辉煌成绩,协同其团队以数十年、数百万字的科研资料及最新的恐龙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中国恐龙的科普知识更详细也更系统地呈现在《中国恐龙博物馆》这本书当中。
因为他想要做到一件事——让中国人,更懂中国恐龙!
如果说起中国研究恐龙的学者,邢立达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佼佼者,他不仅是綦江龙等多种恐龙命名者,更是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邢立达师从电影《侏罗纪公园》主角原型、大名鼎鼎的权威古生物学家Philip J.Currie院士,荣获过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非凡贡献人物”奖,更是首位获美国沉积地质学协会颁发的詹姆斯·李·威尔逊奖的中国人。
邢立达老师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恐龙的研究和发现都收录在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里,让恐龙不再是大荧幕和许多常见科普读物中那种固有的形象,而是将这100只中国恐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中国恐龙博物馆》让我们看到,原来,恐龙也有着这样五颜六色、艳丽多姿的毛发;原来,恐龙并不全是那样一成不变的庞然大物;原来,恐龙不是都有一副尖牙利齿和坚硬盔甲……
《中国恐龙博物馆》将这些在中国发现的最具代表性或最新的、最著名的恐龙,分成兽脚类、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鸟脚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和甲龙类八大类别来介绍,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独家档案。
每一只恐龙都以一张自己的“名片”,不仅展示了精美、清晰的“身份照”——复原图,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个人资料”,以及它们的特征、发现故事和与之相关的恐龙趣事,所有信息一目了然,非常的清晰直观。
每一篇的最开端都是恐龙们的“个人简介”,包括了拉丁名、拉丁名含义、食性、体长、发现地、年代地层、命名者和命名时间几项内容,所有的相关信息直观展现,非常方便查阅。
简介之后的“特征”部分详细介绍了恐龙的体貌、食性等具体的相关特征,深入浅出,小朋友读起来也很容易理解。
譬如“中国龙”一篇非常细致地描写了中国龙高大的头骨、半月形的脊冠、锋利的牙齿等外貌和体型,它们还长着非常特别的“头饰”,这样的与众不同也引发了学者们的多种猜测。中国龙的利爪非常强劲,甚至能直接撕裂猎物,是远近闻名的隐秘“杀手”!
最有意思的要数书中的“发现故事”和“趣事笔记”这两部内容了,科学家们发现恐龙的历程以及复原的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艰辛,也充满了各种乐趣,读过硬核的科普知识,再品读这些有意思的趣事,双管齐下,让小朋友们更容易接受,也会更乐在其中。
满足孩子们对恐龙世界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中国恐龙,有了邢立达老师的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国恐龙的谱系,大大拓展了恐龙领域的知识面,也会让孩子们的心中更加充满自豪感:我们的国家有着种类最多的恐龙!
抛掉《侏罗纪公园》里那种“霸主”形象的恐龙印象吧!走进这本纸上的“中国恐龙博物馆”,一览中国恐龙的五花八门和中国恐龙研究的辉煌成就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四篇
恐龙是很多孩子的童年梦想,哪怕是著名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不例外。
斯皮尔伯格曾经说过:“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恐龙对我来说就是一切。我在动物园看不到恐龙,只能看恐龙的画册。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三角龙,小时候第一次在宾州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看到三角龙的化石,我就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它。”
而正是童年对恐龙的兴趣,才有了之后《侏罗纪公园》系列经典电影的诞生,也让无数的小朋友、大朋友们在荧幕上看到恐龙梦想成真。
现在我的孩子也长大了,对恐龙也非常感兴趣,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展去过好多次了,恐龙太神秘,也太有趣,让小孩子们欲罢不能。
那么真实的恐龙到底是什么样呢?他们在历史上是如何进化发展的呢?
由青年古生物学者,博士生导师邢立达所编著的《中国恐龙博物馆》,就是这样一本汇集了关于中国恐龙百科知识的大全书,由浅入深地为孩子们从地质、历史、生物等各个学科建立起初步的恐龙知识体系。翻开这本书,曾经在史前的中国大地上漫步的那些奇美壮丽的庞然大物,跃然纸上,有关它们的知识尽在《中国恐龙博物馆》中,丰富多彩的图片,详尽有趣的知识,让恐龙迷们都能沉浸其中。
从生物学的分类来说,生物分为门、纲、目、科、属、种,恐龙相比于其他的生物来说并不算是非常多,但也有1500多个属,如果将这么多类型的恐龙全都介绍清楚,邢立达认为非常困难。但是将自己非常熟悉的中国恐龙为对象,写出一本《中国恐龙博物馆》来,他认为还是比较现实的。即使这样,所涉及的恐龙也达到了300个属,这是相当大的工作量。
全书分为8章,从不同的类型分别对恐龙加以介绍。这八大类分别是:兽脚类、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鸟脚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属,让读者们从最基本的分类上就能对恐龙有一个大略的了解。
在介绍每个具体的恐龙时,邢立达将之分为三小节,分别是恐龙基本概况、恐龙的特征、发现故事。
恐龙的基本概况介绍了拉丁名、拉丁名含义、食性、体长、发现地、命名时间等,从科学分类上清楚恐龙的来龙去脉。
恐龙的特征则是从该类恐龙的外形外貌特征,身体结构细节,生活习性等各方面详细介绍,涉猎范围极广,不愧“博物馆”的名号。
在发现故事这一节,介绍了这类恐龙的发现过程、发现地点,以及命名的过程,让读者了解了许多恐龙挖掘过程中的细节和趣事,也让读者对考古工作者们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翻开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多彩的图片,详实的文字,让读者仿佛直接与最庞大、最致命的肉食恐龙面对面,与身披优美羽毛的近鸟龙一起翩翩起舞,与巨大的鱼龙一起遨游海底……
在以后带着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可以带着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一边参观恐龙化石,一边按图索骥,学习恐龙的知识,想必一举多得,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恐龙知识。
印象中在自然博物馆中看过近鸟龙、永川龙、中国鸟龙、巨盗龙、小盗龙、中国角龙等,下次可以去寻找更多的中国本土恐龙。
书中还提到了近鸟龙,通过采集近鸟龙身上不同的的微小样本,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取样黑素体,成功地复原出了赫氏近鸟龙这种身披羽毛的恐龙标本,非常之漂亮,从羽毛的审美进化上来说,也提供了一种很重要的佐证。
这件标本在陪孩子去博物馆的时候看过很多次,孩子在看书的时候一眼就认出来了。但是却没有想到一件化石的背后会有如此多的故事与科学道理,真是让人感觉大自然的神奇。
邢立达的《中国恐龙博物馆》为读者策划了一场通往恐龙世界的时空旅行,书中包含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再加上风趣幽默的背后小故事,读者可以了解到各个时代生活的恐龙,以及恐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让读者们不仅仅可以学习到恐龙的知识,更是深深地沉醉在中国大地神秘的恐龙世界不能自拔,快来进入《中国恐龙博物馆》的恐龙时空之旅吧。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五篇
中华民族是相信龙的存在的,毕竟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不管龙到底有没有,但恐龙是真的有。
恐龙大概也算是一种龙,它与我们中国意义上的龙外形和特征不一样,中国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象征想祥瑞,古代的时候,一般皇帝才可以称之为真龙,庇佑天下臣民。
相对于恐龙,其实一开始,我也觉得它大概是类似龙的存在,不一定真实存在,对它不甚了解。后来在些书里看到过它的探究过程,在某某地方发现恐龙化石,或者在动画片里看到恐龙活泼可爱的形象,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比如霸王龙很庞大很霸道,比如甲龙,身上有很多的丁丁,可以搬运东西,还有三角龙,头上长着三个角。恐龙大多以身形特征命名,这样就能更好的区别和记忆。
最近新得一本邢立达的《中国恐龙博物馆》,看过之后,特别惊讶,原来中国也有这么多的恐龙,种类繁多,还有很多的探索趣事。本书主要介绍恐龙,把恐龙分为兽脚类、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和甲龙类,对于认知浅薄的我来说,光是看到恐龙的分类就已经很震惊了。
书中有上百种的恐龙介绍,每一种恐龙的介绍大概分为五个部分,介绍一种恐龙时,顶头的是恐龙标签,包含名字、食性、体长、发现地、年代地层等,接下来有恐龙的复原图,全彩的,生动形象的复原了恐龙的原貌,很是吸引人。
接下来是文字版的介绍,分为三类,一是特征,会根据出土的恐龙化石进行阐述,讲解恐龙的身形以及各方面明显的特征,二是发现故事,大概就是在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发现这只恐龙化石的,三是趣事笔记,与恐龙相关的有趣的事情。
此书条理清楚,分门别类地对中国恐龙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看起来很是轻松。可能是因为作者对恐龙的归纳很是到位,每一种恐龙的介绍都有头有尾,有理有据,特征方面也写得很细致,各方面配合衔接,完美整合成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
本书里介绍了上百种的恐龙知识,随便选一种,都觉得颇有知识性,在此就不例举恐龙,先来看看书本的前几页,单单前几页就可看出作者的用心程度。
前三页,大概写了作者的简介以及作者为何要写这本书的初衷,作者邢立达,他是青年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各种名衔加起来,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年轻的富有知识和才华的人物,并且在此之前他也是有主编过一些关于恐龙的书的,比如《恐龙真相》《把恐龙做成大餐》等,所以在他积一身才华之后,最想做的是就是对恐龙有一种总结性的归纳整理。
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恐龙,但属于我们中国的恐龙又有几人知道呢?中国恐龙有多少种?有什么特征?所以在这些基础之上,作者有了更好的动力做这样一本关于中国恐龙的科普书籍。
作者在前言里写到:我想要一张中国恐龙的全景图。于是,他便努力做到了。在这本书中,为每一种中国恐龙编制一个档案和画像,为读者们展现最全面的中国恐龙图景。相信看到这里,你就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心动,当你翻开这本书时,真的不会令你失望。
再接下来的是国际年代地层表,这是关于地层的介绍。地层是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相当于地球里面的土层,每一层都有一个年限,有某一些生物的存在,可能只有考古的学者对这些才会有深刻的认识。但在恐龙的世界里,我们印象最深刻的算侏罗纪时代,其实这是属于中生界的侏罗系地层,只能说这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了。
专家把每一个地层里发现出来的恐龙进行分类,从图表可以看出,恐龙的种类繁多,生存的年限也很长,这是对恐龙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作者非常地用心,知识点剖析得很清楚。
本书里的众多恐龙,大多是近现代专家们在中国领土里发现的恐龙,作者对此又进行归纳整理,最后装订成册,拿到手上沉甸甸的书籍,就是作者的心血和知识。
关于恐龙的知识,其实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经由时间的推移,我们总会在书里相遇的。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六篇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到了三四岁开始对恐龙“狂热”着迷,不分男女都一样,其实,孩子的这种强烈兴趣背后暗含心理学因素。
恐龙玩具、恐龙绘本、甚至恐龙衣服.....为什么 90%孩子会这么喜欢恐龙?相关研究表明,背后原因有三:
一、孩童天生就崇尚大而暴、神秘的东西。
孩子本身是弱小的,出于自身保护机制,他们喜欢强大的东西。恐龙巨大的体型优势,仰天长啸的嘶吼,无不是力量的象征;孩子喜欢恐龙,代表的是具有强大力量感和控制感的理想自我。 他们渴望像恐龙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变成“地球上最厉害的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二、恐龙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带给他们不受限制的想象空间。
恐龙作为一种已经灭绝的古老物种,没有人见过它。这无疑给天真的孩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再加上种类繁多,给了孩子广阔的想象和探究空间,满足了孩子在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穿梭的特点,因此更容易引起孩子喜爱。
三、帮助孩子探索更大世界。
为什么最大的恐龙可以长到13米,最小的恐龙竟然只有0.25米?
恐龙有羽毛吗?恐龙为什么在地球上消失?现在的鸟类就是以前的恐龙演化来的吗?
孩子在“痴迷”恐龙的同时,会发现更多有趣、新奇的领域在向他们敞开大门,比如自然、生物、太空等等。保持这种兴趣,他们将跨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听说国外有个小女孩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恐龙迷,她的爸比为了尊重女儿的喜好,亲手为孩子打造了一个侏罗纪世界! 这位爸爸利用投影仪和大屏幕将侏罗纪世界搬到了女儿的窗外,小姑娘欢喜得不得了。每当霸王龙出现的时候,小女孩都要躲在窗帘后面偷偷看。
多数我们无法做到像这个小姑娘的爸爸这么神通广大,但我们可以利用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书籍,带孩子了解各种恐龙知识。
你知道吗?从2009年起,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全世界发现恐龙属种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恐龙第一大国”了。
中国的恐龙化石埋藏丰富,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经根据骨骼化石发现、命名了322种各类恐龙!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增长!
提到恐龙化石,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青年古生物学者邢立达,他是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的第一人,电影《侏罗纪公园》主角原型、大名鼎鼎的权威古生物学家Philip J.Currie院士,就是他的导师。 作为导师的得意门生,他本身还是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探险家。
在地质领域获得过多项奖项:
在粉丝眼里,他是个集才华和有趣灵魂于一体的“科普网红”,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和翻译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书籍,多次接受CCTV国内媒体采访报道,为公众介绍古生物知识。
最近,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恐龙迷们了解恐龙知识,恐龙科普达人邢立达和团队精心编撰一本中国恐龙百科———《中国恐龙博物馆》,填补了市面上关于中国恐龙科普读物少的空白,可以说是目前最详尽、最全面介绍中国恐龙的百科图书了。
这本书以数十年、数百万字的科研资料及最新的恐龙研究成果为基础,重建中国恐龙足迹学谱系,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恐龙,包括中国龙、中华龙鸟、小盗龙等100只恐龙,涉及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基干新鸟臀类、角龙类、剑龙类、肿头龙类、甲龙类8大类别。
为每一种恐龙建立专属档案资料,包含:中文名、拉丁文学名、发现地、年代地层、命名者等。详细地介绍恐龙的相关知识,从恐龙的生存年代、恐龙化石出土、探索、命名以及恐龙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国恐龙背后的有趣故事。
随着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恐龙不再是侏罗纪世界中的单一色调。没错,恐龙和当今的鸟类一样,拥有五彩斑斓的明艳色彩,有些恐龙甚至长着彩虹色羽毛。
全书展示了100张全新科学全彩恐龙复原图,精准还原每一只恐龙的形象,细节纤毫毕露,形态生动灵活。
中国古生物学家恐龙领域知名专家徐星研究团队审阅,权威加持,更具说服力。
喜欢恐龙,怎么能不了解中国恐龙呢? 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提到恐龙,不仅仅局限在侏罗纪公园中的霸王龙、迅猛龙、三角龙、剑龙,而是特暴龙、永川龙、中国龙、小盗龙、中国角龙、沱江龙、马门溪龙等中国恐龙。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七篇
《小猪佩奇》中的乔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恐龙”,他的爱宠是一只绿色的恐龙玩偶,有一集他丢失了这个玩偶,为它还折腾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恐龙这个动物,虽然谁也没见过活着的、真实的,但去问每个孩子,都能够清楚地描述出恐龙的样貌和特征。
想一想,几千年前,它们是地球真正的霸主,统领着蓝色的星球,一遭行星撞地球,进入冰川时代,全员灭绝,只留下无限遐想,和通过骨骼化石复原出来的图像。
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就满足了所有对恐龙的好奇和想象,它是著名青年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刑立达所著。
2016年,他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为当年全球最受媒体关注的科学发现之一
2017年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六届质科技奖——银锤奖。
2018年获得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非凡贡献人奖”。
2020年,获美国沉积地质学博会颁发的詹姆斯·李·威尔逊奖,也是应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人。
有这么多奖励背书的邢立达,将带给我们怎样一个恐龙世界呢?
他曾出版与翻译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书记,并多次接受CCTV等国内外媒体频道。
带着期待来打开这本书,走入恐龙博物馆吧!
恐怖是世界演化史上的礼赞,也是孩子们的向往的萌宠。
它千奇百怪,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食吃和食草的,万般生物皆有恐龙进化而来。
当我们来到博物馆,面对那庞大、神奇的骨骼化石,所带来的视觉震撼是无法言喻的。
光是以恐龙为主角的电影,就有许多部。
《侏罗纪公园》、《博物馆奇幻夜》、《远古入侵》、《史前一万年》……这些电影中或凶猛,或温顺的恐龙,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而《中国恐龙博物馆》这本书中的记录,却让我们直观地接近了恐龙,刚一翻开书,女儿就叫出了好几个恐龙的名字,她居然都认得,看来,恐龙的科普早已从身边开始了。
其实恐龙化石的发现,对于我们中国还有许多深重的意义呢。
虽然恐龙已走入生活,但它的发现还不到200年,晚清开始,恐龙学才开始出现。
它的名字刚出现的时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的意思,引入中国后,慢慢引申为恐龙,而龙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是有着崇高地位的神兽,所以这个名字进入中国后,就深入人心了。
国人会将它当成神圣可爱的动物欣赏,慢慢的孩子们也是这样接受,并喜爱上的。
这本书从每种恐龙的特征、名称、食性、体长、发现地、年代地层、命名人等,全方位以科普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恐龙的全貌。
《开讲了》中生物学家俆星说,还有许多恐龙未被发现,能够发现新的恐龙,为其命名,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
有些恐龙的羽毛可不是为了飞翔,只是为了吸引异性,很令人怀疑,是否孔雀也是这样进化来的。
而大家一直认为会飞的翼龙,却不属于恐龙。
会飞的恐龙叫披羽恐龙,它们的羽毛都是一片片的,像鸟类后裔一般。也有科学家发现,有的恐龙翅膀却像蝙蝠一样生着翼膜。
原来恐龙的世界也是这样多姿多彩,值得探索。
有些恐龙的形态和今天的动物相似,不知可是它们的近亲?
一页页的翻看,我们又长知识了。
女儿的小脑袋里关于地形和恐龙的分布都对得上好,家里的一张地图,她在上面圈上了恐龙的发现地。
“我们中国居然有这么多种恐龙呀,电影里还有它们的复原。”她惊喜地叫。
培养孩子对世界奥秘的探索,是为未来对自然学科感兴趣打基础。
一本好的绘本,可以令孩子看后过目不忘,我的两个女儿捧着《中国恐龙博物馆》,看得津津有味。
贯通古今,重返远古时代,让我们与恐龙一起嬉戏在原始森林中吧。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八篇
恐龙作为这个世界曾经的霸主,它的高大、神秘,对孩子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关于恐龙的问题,我常常被5岁的娃难倒,因为对恐龙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不够全面。通常都是娃问了,发现不知道,然后去网上查询,再讲给娃听。所以很希望有一本关于恐龙的百科全书,但是这本书又不能太深奥,需要兼顾科学专业与通俗有趣。
中信出版社的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很好地满足了我这个需求。作者邢立达是著名的青年古生物学家,对恐龙有很深的研究,在高中时便已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后来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他说:“我想象中的中国恐龙百科,应该是基于骨骼证据且包罗万象的扎实干货,而且要做到持续更新……”为每一种中国恐龙编制一个档案和画像,为读者展现最全面的恐龙图景,是这本书的初衷。
的确如作者所言,翻开这本书,有上百张全彩、科学的恐龙高清复原图,每一种恐龙都配了一张小档案,小档案包括恐龙的名字、食性、体长、发现地、命名者、命名时间等信息。还详细讲述了恐龙的特征,它是怎么被发现的以及相关的趣事笔记。可以说很专业、很全面,同时又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看了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之后,解开了我内心的一大谜团:恐龙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
在恐龙的名字里,有一个非常熟悉的称呼:霸王龙!但是严格来说,应该叫暴龙才对。
恐龙的正式学名是拉丁文,如果是国内发现的新种,会同时起一个拉丁文学名和一个中文正式名。拉丁学名分为属名、种名两部分,在很多科普中,都只用属名来称呼各种恐龙。比如前面讲到的霸王龙就叫君王暴龙(Tyrannosaurus rex),严格按属名来叫的话,应该叫暴龙,霸王龙是属名和种名混在一起的译法,不够正规。
了解了大致恐龙的命名规则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里的中国恐龙们,它们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命名恐龙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恐龙化石在哪里发现的,就命名为什么恐龙。常规的如宣汉龙、永川龙、建昌龙、宁远龙、北票龙、义县龙、永靖龙、兰州龙、锦州龙、南宁龙等等,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发现地在哪个城市。
还有一些命名虽然也是以发现地为基础,但是演化得更有意思一些。比如金时代龙是以化石发现地所在的禄丰世界恐龙谷的最初创建公司——浙江金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命名的。气龙,全名叫建设气龙,它是寻找天然气的建设过程中被发现的,所以以此命名。雄关龙,全名是白魔雄关龙,它是以发现地附近的嘉峪关命名的,嘉峪关别名天下第一雄关,白魔是当地一种被叫做白魔城的白色城堡状自然景观。
隐龙的发现地刚好离《卧虎藏龙》的拍摄地很近,所以就有了隐这个名字。
搞笑又悲伤的是泥潭龙,研究员徐星回忆他们寻找恐龙化石的经历,在新疆的沙漠戈壁,突然下了一场暴雨,车子陷到泥潭里出不来,相当绝望。类似这样的事情,在1.6亿年前就在泥潭龙身上发生过。他们在考察的时候发现一个巨大的深坑,就是泥潭龙走过踩出来的,暴雨过后,这些深坑就成了致命的陷阱,泥潭龙陷在里面出不来了,化石在这个深坑里被发现,因此命名为泥潭龙。
奇翼龙中的属名和种名是目前已知最短的恐龙学名,意为奇异的翅膀,这是根据它本身的特征命名的,这个命名凸显了在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这一物种演化出的完全不同于其他似鸟恐龙和鸟类的翅膀。
还有树息龙,代表这种恐龙生活习性,喜欢栖息在树上。足羽龙,是脚步长满了羽毛。鹤形龙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像鹤一样的恐龙。尾羽龙则是得名于其短尾末端上长的一簇羽毛。冠龙,全名是五彩冠龙,冠是指它的头部有冠,五彩是指其化石产地吉木萨尔县五彩湾那些色彩绚丽的岩石。
伶盗龙,拉丁名的含义是聪明的盗贼。为什么称它聪明呢?是因为它的EQ值比较高,当然这个EQ不是指情商,而是脑化商数,也就是大脑容量和身体重量的比值,这是用来估算恐龙智力的主要方法。
恐龙还有一种命名方式就是致敬科学家或者名人。
比如耀龙,全名胡氏耀龙,它是致敬古脊椎所的古哺乳动物专家胡耀明,他对恐龙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惜英年早逝,于是同事们就用这个恐龙名字来纪念他。
左龙是在新疆吉木萨尔发现的,清朝军事家左宗棠曾率军打败侵略新疆的沙俄军队,维护了国土的完整,因此左龙的命名是向他致敬的。
还有例如何信禄龙是向最初的化石研究者何信禄致敬,赫氏近鸟龙是向首次提出“恐龙演化为鸟类”的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致敬。
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恐龙的命名居然是这么有趣的一件事。当然这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其他部分的专业科普,以及关于恐龙化石的发现趣事也是非常值得一看。如果你对恐龙感兴趣或者家里的孩子对恐龙很有兴趣,一定不要错过这部如此全面又专业有趣的恐龙档案。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九篇
文|程小亦
来源|程小亦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曾经灭绝的古生物那么多,唯独恐龙吸引了如此多的关注?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恐龙体积大、给人以视觉震撼,自然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也能让人津津乐道。
说到恐龙,相信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很多恐龙粉都会想起那部关于恐龙的电影《侏罗纪公园》,这部片子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是一位恐龙迷,他曾经谈到自己小时的梦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根据骨骼化石发现命名了322种恐龙。在科学普及中,恐龙一路遥遥领先,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古生物。
恐龙最早出现在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灭绝于6600万年前的小行量撞击事件中。
我们人类的老祖先到现在也不过是300万年,如今我们看到的恐龙化石几乎都是在某些大展馆里。
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四川省举办了一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暨四川地质瑰宝科普展览”活动,展会上展示了一具大型恐龙化石。
这只巨型永川龙张着血盆大口仿佛可以一口吞下参展的人,可想而知其体积之大。
4月23日,“海克尔,白垩纪与倭瓜”自然科学艺术展,展出了一只8米长的三角龙骨骼模型。
1938年考古学家在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首次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1939年出土第一具恐龙化石,之后陆续挖掘出数十具恐龙化石。
除此之外,有着“恐龙故乡”的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最早组装的恐龙化石,从这里出土的化石,已经被装成了10具恐龙化石骨架。
不得不说,中国是恐龙的故乡,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自然对恐龙有了神一般的敬仰和好奇,不仅因为大,更因为恐龙的传奇生活,这也是恐龙备受关注最大的原因。
一般恐龙按照其生活习惯可以分为:肉食性、植食类或杂食类恐龙。
(一)小盗龙
小盗龙是小型肉食性恐龙,长着四个翅膀的恐龙,是一种真正能飞的恐龙,属于兽脚类中的驰龙类,是恐龙界中的明得。
小盗龙属于树栖恐龙,四肢简直就是为了树栖而生的,身体小巧灵活,在树上上蹿下跳也能保持平衡,而且拖着两脚羽毛。
在《侏罗纪公园》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会飞的龙,那么恐龙和鸟有什么区别呢?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各地发现大量的带毛恐龙化石,比如小盗龙等。从此,恐龙和鸟之间的关系开始明朗起来。
有科学家推测鸟类的祖先可能也是小盗龙这副模样,后肢翅膀退化,鸟类才变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二)中国龙
再来说说,我们常听到的中国龙,中国龙是凶猛的肉食性恐龙,它最喜欢吃其它恐龙的内脏,因为它的尖嘴可以很容易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中。
中国龙可能以小群的形式出没在河流湖泊间的高地上或丛林间,追捕着䘵丰龙等植食性恐龙,他也可能喜欢孤独地生活,是远近闻名的隐秘SHA手,经常隐蔽在不易被发觉的地方等待时机偷袭猎物。
(三)永靖龙
永靖龙是一种大型植食性恐龙,属于蜥蜴类中的巨龙形类,2019年古生物学家研究后将其归入巨龙形类中盘足龙科。从已有的永靖龙化石中包括3颗牙齿、8个椎体、1根背肋等,从骨骼的愈合程度来看,永靖龙还未完成成年,成年之后会比我们所看到的体积要大很多。详见复原图。
2016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刑立达教授发现全国首例琥珀中的恐龙。
在我最近看的刑立达教授最新版书籍《中国恐龙博物馆》一书里,刑教授为我们梳理了曾经在大陆上生活的中国龙、始中国羽龙、天宇盗龙、中国角龙、二连龙、时代龙、巧龙、永用龙、奇翼龙、筒手龙、近鸟龙、将军龙等等300余种恐龙。
作者邢立达,青年古生物学者,綦江龙等多种恐龙命名者;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曾荣获得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非凡贡献人物”奖。
他花了大量的心血著成的《中国恐龙博物馆》共八章,分别是
每一个章节里都有不同类型的恐龙彩色复原图以及名字特征、食性、体长、发现地、年代地层、以及发现故事等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对于恐龙爱好者或是小朋友来说读起来不仅理解,而且还能加深对各种恐龙的认识,真正的掌握中国现有的300多种恐龙画像。
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恐龙科普书籍,书中为每一种中国恐龙编制一个档案和画像,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博物馆里。
书中,每一页为我们展现最为逼真的中国恐龙图景和学术发现以及学术研究,是恐龙爱好者的福音,不管是送人孩子、自看,又或是送给朋友都是非常的高大尚,很值得收藏哦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十篇
还记得小时候看《侏罗纪公园》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候,学校组织去看县城的电影院看电影。当时,大屏幕里跳出来很多恐龙,把大伙都兴奋坏了。
这些恐龙有的凶猛无比,有的傻头傻脑十分可爱,有的还能和人类做好朋友。
小孩子们尤其对这些超出认知的事物感兴趣。那时,脑海里总是在幻想,这些生物到底是什么时候存活在地球上的呀?为什么它们后来又灭亡了呢?为什么它们长得这么神奇呀?要是,我也能去一趟侏罗纪公园就好了。
恐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符号,在我的世界里留下了未知的秘密。
不过,今天我发现了一本有意思的好书,叫做《中国恐龙博物馆》。
《中国恐龙博物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
它不仅是一本恐龙的科普百科全书,也是一本中国的恐龙之书。
它不仅解决了我的所有疑问,它也给我的孩子带来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恐龙世界!
话不多说,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本好书吧!
一、简单解读一下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
恐龙生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时期。那么中生代时期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对应的时间节点是2.3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恐龙在三叠纪的中晚期、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活跃度最高。后来据说是因为6600万年前,有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亡了。不过,这也不一定是促成恐龙灭亡的绝对原因,只是一种说法。
而且恐龙在地球上大致生存了1.6亿年之久,我们人类的历史加起来也才300万年不到,这么 说来,恐龙才真正是地球上的老祖先,活得比人还久。
目前,人类对于恐龙的研究历史还不到200年,大约在1842年,恐龙学诞生。
恐龙这个词源自英文Dinousauria,意思是“恐怖的,大型的蜥蜴”。因为当时,人们在北美发现恐龙化石的时候,都非常惊奇,没有人见过世界上竟然有生物具有这么大的骨架。
后来,日本的学者把这个词引进过来,并把它翻译成“恐竜”。而“竜”这个词是“龙”的异体字,它到中国以后,自然就成了“恐龙”。
而且,不仅仅是世界上有很多种类的恐龙,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种类的恐龙。
据了解,目前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恐龙种类估计有300属。
那么接下来,就要讲到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中国的恐龙。
二、《中国恐龙博物馆》一书的来历
这本书的作者呢,叫做邢立达。他是一位年轻的古生物学家,看着这个头衔就觉得太不一般了。他从小就对恐龙有着极大的兴趣爱好,高中的时候,他曾经创立了一个关于恐龙的网站。
大学期间,他还出版过科普专著《恐龙之最》。后来,还在《三联生活周刊》、《文明》、《博物》等杂志书籍发表古生物科普文章。
其实,他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他对于恐龙的研究,几乎是出于自学的。再后来,他到加拿大艾伯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博士,最后成为该校的博士生导师。
他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重建了整个中国西南片区的脊椎动物古生态系统。他还写过科幻小说《御龙记》 ,刘慈欣亲自为他作序。
这位博士作家太厉害了,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可谓诚意满满啊。
邢立达也曾表示,自己很想写世界的恐龙史,但是目前能力还是有限,可是写一本关于中国的恐龙文化书,那还是鞥能够做到的,他也希望把中国恐龙的世界带给我们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三、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这本恐龙历史书。
这本书对于恐龙的历史可谓描述得非常详细,不仅仅有恐龙生存的年代表,还有恐龙骨骼示例图。许多有趣的恐龙案例图片。
恐龙生存年代表
恐龙的漂亮图片
每一个恐龙笔记都非常详细。
比如这个奇翼龙。
奇翼龙介绍
奇翼龙复原图
它是一种会飞的恐龙。身上有一片一片的羽毛,形体和喜鹊差不多。这种恐龙说明了当时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渡阶段。而且它的翅膀长得也很奇怪,和普通的鸟儿不一样,它像蝙蝠一样,翅膀上有一层薄翼,这个发现非常难得。
另外,这本书把中国恐龙分成了六个类别,分别是兽脚龙,蜥脚龙,还有基干新鸟臀类,鸟脚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等。
这些类别之下的恐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恐龙世界。想一想我们脚下面的这片土地,曾经竟然是恐龙的天堂,这真是太有趣了。
恐龙的漂亮图片
而且,这本书非常厚重,对于恐龙爱好者,还有小孩子们来说,那可是一本宝藏书。说不定,你也可以从中发现恐龙的大秘密呢!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十一篇
不论家有男孩女孩,父母们总会发现,自家孩子总会有一段时间,对恐龙沉迷。不论是恐龙玩具,恐龙书籍,甚至恐龙贴纸,都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兴趣。甚至有很多家长在网上好奇发问:“为什么自家孩子这么喜欢恐龙?”
这些存在于6000年前的远古巨兽,从未有人真正见过它们的真面目。留给后人探索的,无非就是骨架、脚印和模型。
那么,这些传说中的怪兽,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因为孩子喜欢恐龙,更多是渴望拥有它们一样的巨大的力量。而对于远古时代的未知,又给他们的想象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期印第安纳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针对4-6岁孩子的研究表明,越是喜欢恐龙的孩子,智力水平越高。
为什么呢?因为喜欢研究恐龙的孩子,会更有专注力,细节观察力也会更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越是喜欢恐龙,就越会下功夫钻研它们,比如记住各种拗口的恐龙名称,或是记住不同恐龙的生活习性。
长此以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智商提高也是顺理成章啦。
如果你家也有小恐龙迷,那么我强烈推荐这一本《中国恐龙博物馆》,绝对会给你和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全新体验。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青年古生物学者、“恐龙猎人”邢立达。他的研究生导师,就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男主角格兰博士的原型,而正是这部儿时电影开启了邢立达追寻恐龙的毕生梦想。
在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中,邢立达就给我们呈现了他眼中的中华恐龙世界,为我们看待恐龙,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书中重建了中国恐龙足迹学谱系,收录了在中国发现的最具代表性或最新的、最著名的恐龙总计100只,分为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等8大类别。
读过这本书我才知道,在恐龙的研究领域,早在2009年,中国就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世界发现恐龙种类数量最多的国家。不仅如此,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经根据骨骼化石发现、命名了322种各类恐龙!
很多最新发现,甚至打破了全球科学界对于恐龙的原有认知。
比如在1996年,中国发现了第一只带毛的恐龙,中华龙鸟。它的发现引发了鸟与恐龙亲缘关系的大讨论,也为恐龙演化为鸟类中间一环提供了最重要的事实依据。
而最大的科学意义在于,中华龙鸟的发现,让很多人认识到,羽毛不再是鸟类的专利了。
这样的例子,书中比比皆是。
在这本书中,邢立达深入浅出地讲述中100只中国恐龙的特征信息,化石发现历程及其背后的有趣故事。
但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光有文字堆砌肯定是不够的。看恐龙嘛,必须有高清大图才过瘾。
为了复原每一只恐龙之美,光复原流程就有四步:
1.确定体态结构、制作参考模型
2.综合信息绘制基础线稿
3.借由研究成果,进行基础上色
4.添加细节、光影,完成复原图
正是这样的严谨精神,这本书的恐龙美图,绝对可以用活灵活现来形容,全彩高清图,全方位地展示,别说孩子喜欢,大人都会爱不释手。
曲剑龙
江西龙
临河猎龙
有态度:
虽说是儿童读物,但是创作者丝毫没有降低品味要求。他们力求用小读者们听得懂的语言,通俗易懂地介绍恐龙们的特点。
每种恐龙,还会有相应的图表,介绍恐龙的拉丁名、食性、体态、发现地、命名者和命名时间,提供最真实的数据。
书中还有两处值得一提的地方,一是恐龙头骨与躯干骨骼图解,将恐龙的骨骼如庖丁解牛般一一介绍,方便我们给孩子做讲解时参考;二是提供每种恐龙的发现故事,让真实世界与远古恐龙有机结合,更具有代入感。
阅读是让孩子接近智慧的最佳方式。《中国恐龙博物馆》就是这样一本针对孩子的恐龙科普读物。学龄前的孩子,你可以带着TA一起阅读;等他们上学之后,就可以按按图索骥,去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神兽啦。
祝愿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和恐龙猎人“”邢立达一样,真正找到内心所爱,感受人生精彩。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十二篇
恐龙这种巨大而又神秘的生物,一直以来都非常有魅力,不仅大人喜欢,小孩子也很痴迷。就比如我闺女,让她挑玩具,要挑那种能挖出恐龙的化石玩具,出去买零食,也喜欢买附送恐龙的小零食,小小年纪,就已经认识霸王龙、腕龙等一些比较有名的恐龙了。
前不久给闺女买了一本《重返恐龙世界》的机关书,书非常精致,各种机关很吸引人,但就是知识架构不够清晰,找起各种恐龙来不太方
像我女儿这个年纪,好奇心旺盛,问题特别多,去外面玩看到个恐龙模型,就问你这是什么,或者随便听到某个恐龙的名字,就要你说出个究竟来,这时答不上来就很尴尬了。
好在最近发现了一本宝藏书——《中国恐龙博物馆》,这本书其实是给青少年或者大人看的,但我觉得把它作为一本中国恐龙图鉴,用来回答小朋友的各种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邢立达,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綦江龙等多种恐龙命名者;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
从只有喜鹊大小的奇翼龙,到10米长的永川龙,再到有4个翅膀的小盗龙,以及发现、探索恐龙化石过程中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青年古生物学者邢立达,透过100 张全彩、科学的恐龙高清复原图,一起追寻这些远古地球霸主的印迹,开启一段在亿年前蛮荒世界里的奇妙旅程……
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世界》的朋友,应该都对电影里的霸王龙印象十分深刻吧。
巨大的体型,超强的战斗力,虽然前肢比较短小,但一点也不影响霸王龙在电影里大开杀戒。
《重返恐龙世界》中也介绍了霸王龙,光看图片,就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霸王龙又叫雷克斯暴龙,是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中国虽然没有霸王龙,但却有已知最早的暴龙类成员——冠龙。
冠龙头部有冠,生活在1.6亿年前,比生存于白垩纪末期 (6800-6500万年前)的霸王龙还早了9200万年就已经在大地上四处猎杀了。
冠龙全长约3米,不同于霸王龙的小短手,冠龙的手臂很长,手上有三个大爪,可以抓住和撕裂猎物。
不同于暴龙类恐龙起源于北美的传统观点,冠龙的发现,意味着暴龙可能最先起源于中国。同时,冠龙的化石也向我们展示了暴龙是如何在约1亿年的时间里,由小型食肉动物,逐渐演化为电影中令我们闻风丧胆的大型凶猛恐龙的。
除了霸王龙之外,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世界》中还有一种恐龙也大出风头,那就是伶盗龙(学名:Velociraptor),电影中称为迅猛龙。
它还有许多别名,比如疾走龙、速龙、快盗龙等等,但它正式的名字只有一个——伶盗龙。“聪明伶俐”的“伶”,“盗贼”的“盗”,它的拉丁名意思就是聪明的盗贼。
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大火,使得迅猛龙广为人知,成为一般大众最熟悉的恐龙之一。但我们要注意的是,电影中对伶盗龙的形象及行为描述,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不科学和不准确的。
电影中的古生物学家在蒙大拿州发现一个伶盗龙的骨骸。事实上,伶盗龙只发现于中国与蒙古。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迅猛龙(伶盗龙)是群体恐龙,但就目前的研究情况,伶盗龙是不是成群结队捕猎尚无定论。
电影中将迅猛龙描绘得很聪明,甚至被设定比海豚、鲸鱼和灵长目动物更聪明,这更是毫无可能性,伶盗龙的智力虽然高于一般的恐龙,但仍比不上现代的猫科动物。
对于古生物学家而言,伶盗龙是种重要的恐龙,目前已发现超过10个伶盗龙的化石,是驰龙科中数量最多的。
而其中有一件化石特别有名,那就是“搏斗中的恐龙”,它是在1971年发现的,来自蒙古国,同时保存了一只植食性的原角龙和一只肉食性的伶盗龙。
现在这件化石被看作蒙古国的国宝。
说完了霸王龙和迅猛龙,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小盗龙。
小盗龙可是恐龙世界的明星,是已知最小的恐龙之一,身长55到70公分,也是发现的第1种长有4个翅膀的恐龙,还是已知的第1种真正会飞的恐龙。
2001年元旦这一天,古生物学家徐星研究员刚刚发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命名为赵氏小盗龙。赵氏小盗龙的标本并不完整,但也能看出有着非常发达的上肢和适于攀缘的下肢,适合在树上活动。因此徐星推测,小盗龙喜欢栖息在树上,是树栖恐龙。
2003年,徐星研究员在辽宁省西部得到了一块有趣的化石,乍一看和赵氏小盗龙很像,但个头要大一些,并且前后肢的外侧都能看到排列整齐的羽毛,也就是说它长了4个翅膀。这是一种跟赵氏小盗龙不一样的新的小盗龙,因此被命名为顾氏小盗龙。
顾氏小盗龙的发现帮助科学家确定了小盗龙是树栖的,给“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说起小盗龙的发现,还有一件糗事,或者说丑事。
1999年,当时赵氏小盗龙还没发表,美国一家恐龙博物馆的馆长从化石贩子手里买到了一件化石,这件化石很像一只长着恐龙尾巴的鸽子,这可是一件能证明恐龙和鸟类之间关系的关键标本。因此,这位美国古生物学家特别激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介绍了这具化石,还准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但是其它古生物学家提出他被骗了,这件化石是化石贩子用恐龙和古鸟类的化石拼凑出来的,真是好险,古生物学家差点就发表了一种不存在的生物。
最后,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本书。
书中共介绍了100种恐龙,每种恐龙都有对应的全彩、科学的高清复原图,介绍了每种恐龙的特征、发现故事,以及趣事笔记。
恐龙按照种类排布,结尾处很贴心地按首字母加了索引,方便迅速找到对应的恐龙。
中国是目前国际上发现恐龙数量ZUI多、种类ZUI丰富的国家,中国科学家在恐龙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发现对全球的恐龙研究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则汇集了近年来中国恐龙研究的前沿成果,是对中国恐龙的礼赞。
家里如果有喜爱恐龙的孩子,可千万别错过这书。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十三篇
经典美剧《Friends》里,作为老友记六主演之一的Ross,曾在博物馆工作。
作为古生物学家,Ross特别爱恐龙,当不得不在约会和恐龙之间做出选择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恐龙。
恐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 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复活了这个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
整个努布拉岛成为了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这样的“恐龙狂欢”,在全球范围都点燃了对恐龙的热情,许许多多孩子因为这类电影,开始对恐龙着迷。
许多爸爸妈妈也不得不跟着学习恐龙的相关知识。
可能因为这部《侏罗纪公园》的影响,许多人一直认为,关于恐龙的考古和研究,总是国外团队占得优势。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根据报道,早在2009年,中国发现的恐龙属种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
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以“中国”命名的恐龙化石被发掘,其中,以“中国”(中华、华夏)为名字的恐龙,已经多达20多种!
2020年12月26日,在“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1期演讲现场,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直言:“研究了20多年翼龙和恐龙,很多人羡慕我的工作,我觉得羡慕是应该的。”
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恐龙的知识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他们一点点挖掘,一点点复原,最终公之于众。这种亲自经历全程的体验,或许也是他们研究恐龙的重大心得之一。
因为中国恐龙的资源丰富,近几年,已经有很多别国的古生物学者,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想一睹恐龙的秘密。
在众多研究恐龙的古生物学者中,有一位青年学者,为中国恐龙的研究做了突出贡献。
可能很多朋友听说过他的名字,他就是——邢立达!
邢立达,青年古生物学者,也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副教授。
他对恐龙的痴迷,大概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
高中他就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获得李四光优秀学生奖,发表一批SCI论文;
目前,邢立达已经翻译并且出版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书籍,每年多达数十场科普讲座与日常社交媒体上数不清的相关科普信息,让他从冷门的古生物学界脱颖而出,成为大众心中热门的“恐龙达人”“恐龙猎人”。
邢立达对于恐龙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他是綦江龙、迅猛龙等多种恐龙的命名者,他在短短几年内,陆续发现了首枚首枚恐龙琥珀、首枚完整雏鸟琥珀、首例古蛇琥珀等重要的琥珀化石。
2020年,他还获得了美国沉积地质学协会颁发的詹姆斯·李·威尔逊奖,这是该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人。
近些年,邢立达和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填补中国恐龙足迹学中的空白。
为了让更多人,尤其中国人了解中国恐龙成就,邢立达花了2年时间,潜心编著了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
在书中,邢立达和团队成员,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恐龙建立谱系,分门别类为大家讲解了亿年前,在中华大地上的恐龙信息。
书中,为我们精细讲解了100只中国恐龙的故事——从恐龙的档案(名称、发现地、命名者),再到恐龙化石的发现故事,以及高清全彩的仿真恐龙复原图,栩栩如生的恐龙图案,相信能让恐龙爱好者们欢呼雀跃好一阵!
这是一本中国恐龙的赞歌,也是一场中国恐龙的研究和回顾之旅。
中国地大物博,恐龙的研究也并不落于人后,现在就跟着邢立达一起去探访中国恐龙吧!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恐龙的外形,基本都是泥土色、深棕色等不易出彩的色系。
但实际上,《侏罗纪公园》里的那些恐龙形态,已经OUT了!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恐龙其实和我们见过的鸟类一样,有着莫兰迪色系、脏脏粉等五彩斑斓的外形颜色,还有一些恐龙,其实还拥有闪闪发光的彩虹色羽毛!
是不是很出乎你的意料?
中国似鸟龙(颜色基于想象)
为了让恐龙们更加形象生动,邢立达联合恐龙复原师,全新复原100只中国恐龙,为大家展现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中国恐龙图像,刷新了大家对于恐龙的一贯认知。
复原流程经过了多重打磨:
我们可以看到,恐龙复原图里,每根毛发都非常精致细腻,每一个鳞片都清晰逼真。
线稿
上色图
最终图
除了复原恐龙形态,邢立达还根据恐龙的分类,为我们展现了共100只具有代表性的恐龙族谱。
其中包括中国龙、中华龙鸟、小盗龙等总计100只,分为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基干新鸟臀类、角龙类、剑龙类、肿头龙类、甲龙类8大类别。
让读者学习恐龙知识的同时,大呼过瘾!
1902年,中国黑龙江省嘉荫县,发现了第一条用于科学研究的恐龙化石。
自那以后,中国的恐龙研究,距今已经超过百年的时间。
我国的古生物团队和多方学者,前赴后继,为中国恐龙研究,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资深恐龙学者董枝明研究员曾说过:“在经过100年的恐龙研究后,中国恐龙已经成为世界任何一部恐龙研究著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章。”
其实中国人对于恐龙的意识,比我们想得要长远许久。
在中国传统经典《易经》里,就有关于“龙”的描述。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易经》
“龙”实际上,是我们民族想象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的生物。但是——恐龙,则是实实在在出现过的古生物。
《易经》预测未来,而古生物学者(恐龙研究者)则探究过去。
邢立达的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为中国恐龙立传著书,让世界认识中国恐龙,让中国人更懂中国恐龙。
随书夹页里,还超值附赠有邢立达老师的少年得到精品恐龙课程。
想让孩子在恐龙世界里尽情徜徉,不妨为孩子准备这本恐龙大全——《中国恐龙博物馆》。
孩子边看书边听讲解,全方位领略中国恐龙的风采。
让孩子学习古生物知识,了解恐龙背后的秘密,说不定将来还能接力传递,为中国恐龙再续辉煌!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第十四篇
文|凝妈
看到两位朋友的烦恼,很有代表性:
你有没有像两位朋友一样担心过,孩子太过痴迷一件东西,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喜欢恐龙或汽车、挖掘机、火车等,是支持还是限制呢?
其实,别担心!孩子痴迷恐龙或汽车,是好事,说明孩子拥有“强烈兴趣”,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脑袋也更灵光。
拥有“强烈兴趣”的孩子,就是对一件事物特别痴迷,容易沉迷其中,如饥似渴地探索未知,感到非常快乐。
像邢立达这样拥有“强烈兴趣”的孩子,一般具有下面这些特征,看看你家孩子是这样吗?
看到兴趣相关的事物就有一探究竟的愿望:比如孩子痴迷恐龙,各式各样的恐龙如数家珍,生活习性、性格特点都很清楚。还不到上学年龄,就缠着家长给他读恐龙大百科全书。
废寝忘食不舍得停下来:比如孩子只要研究恐龙玩具、看恐龙书、看恐龙动画,就特别兴奋,让他吃饭和睡觉,都有些困难。
反复不停地重复一件事情:比如喜欢恐龙的孩子,看到恐龙相关的玩具和书就拔不动腿,一个玩具、一本书不停重复看,书翻烂了还看不够。
很容易达到忘我的状态:比如孩子代入感极强,喜欢恐龙就把自己当做恐龙,把家人看作恐龙,每个人的名字都以恐龙的名字命名。
家长担心孩子太过痴迷影响未来发展,其实担心是多余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发现:对恐龙有“强烈兴趣”的小朋友可能有更高的智力水平。
因为孩子可能会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比如,毅力会得到加强,专注力会得到提升,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也会因此提高、能为解决未来生活问题提供参考。
对于那些痴迷恐龙的孩子来说,因为有兴趣,才会克服种种困难,去探索更多恐龙知识。单拿名称来说吧恐龙的英文名字又很长,能记住真的是对记忆力的考验。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先生说过:人的脑细胞网络是由出生后受到刺激,逐步发展完善的。恐龙来自远古时代,特征、生活习性复杂而特别,孩子理清楚这一脉络的过程,也是在刺激大脑神经发育。
很多喜欢恐龙的孩子,确实在智力方面表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优势。
2013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一个叫郭仕博的7岁小朋友特别喜欢恐龙,3岁就开始研究恐龙。在比赛中,他的造型都是恐龙,显得与众不同。他能流利地用英语介绍各种恐龙、以及恐龙的特点,让评委对他刮目相看,最终也取得了前几名的好成绩。
广东河源9岁小朋友张仰喆喜欢研究恐龙,在河源紫金桥边找石头玩,对于普通人不在意的一块石头,他却能意识到恐龙蛋。经专家鉴定,确实是66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
5岁小朋友杨哲睿喜欢恐龙,和爸爸妈妈老家度假,在深山里玩,对于普通人认为“鸡爪”印,他却意识到是恐龙的足印。专家鉴定,确实是1.3亿年前的恐龙留下的足迹。
这样看来,拥有强烈兴趣的孩子,在学习力、语言能力、观察力等各方面都很有优势,小脑底瓜确实很灵光。
当然,孩子的强烈兴趣也不一定会持续存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研究者统计发现,只有约20%的小朋友,能够将兴趣保持到上学阶段的5至6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兴趣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原有的兴趣保持三分钟热度。
比如,孩子上学后,学业任务增多,没有太多时间发展兴趣,对兴趣的熟悉程度降低,慢慢失去热情,而投身到学习中去。
比如,家长担心兴趣影响孩子的发展,对孩子不支持。孩子想买书、买玩具不给买,孩子想看动画片,不允许看。慢慢的,因为没有更多可以探索的资源,孩子的兴趣也就不再浓厚。
比如,孩子很喜欢恐龙,但是同学朋友不喜欢,为了交到更多朋友,追求和朋友有共同语言,不知不觉喜欢上更新鲜的事物,不再关注恐龙,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兴趣。
如果孩子自发地转移兴趣,并没有太大问题,怕的就是孩子被强迫做不喜欢的事情。一个没有强烈兴趣的孩子,会感到没有生活的动力,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像加拿大的一个小姑娘,她喜欢昆虫,但是被同学欺负,她变得很不快乐。好在她的母亲非常支持她,给她找很多资源研究学习,被更多人知道后,都很尊重她的兴趣,她又重新快乐起来。
所以,孩子的兴趣还是要好好保护的,不要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
就以喜欢恐龙为例来说吧,保护孩子的强烈兴趣,一般从下面几个方法引导。
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让孩子近距离观察恐龙复原图、恐龙骨架、恐龙化石、恐龙足印等等,建立直观的认识。
经常带孩子看一些与恐龙有关的动画片、电影,让孩子通过动态影像了解恐龙动作、习性特征。经常带孩子去听一些关于恐龙的讲座,深入了解恐龙知识。
给孩子准备一些和恐龙有关的玩具,让孩子利用玩具,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构建不同的场景,进一步了解恐龙。
给孩子准备一些恐龙科普书籍,让孩子在家随时随地了解恐龙知识,扩大知识面。
比如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是由上面提到的古生物学者邢立达编著,非常专业。当我拿到手的时候,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非常厚重,你和孩子肯定不会失望。
这本书将恐龙分为8大类:兽脚类、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鸟脚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共介绍了100种恐龙,刷新了对恐龙种类的认知。
每一种恐龙都有高清彩色复原图,形象逼真,同时搭配了恐龙骨骼名称图,让孩子大饱眼福。
每一种恐龙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拉丁名、拉丁名含义、食性、体长、发现地、年代地层、命名者、命名时间、特征、趣事、发现故事等等,让孩子大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