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摘抄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4 22:25:19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1-14 22:25:19   小编:

小说《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讲述了一个现代人在午夜十字路口遇见了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梦境。在梦中,他和弗洛伊德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类心灵和梦境的对话,引发了对自我认知和内心深处的探索。这个梦境让主人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带给了他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一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杨照

第一次与这本书相遇,是在去年的钟书阁。当时,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就吸引了我,立刻就记了下来,准备之后再买。于是一拖再拖,终于今年把这本书买到了手。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解读弗洛伊德的理论。其中在自序中,作者说到“我陪大家读《梦的解析》,希望因而有一天弗洛伊德会进入大家的生命,陪你们去读出自我内在最深奥、最丰富的底层流荡。”当时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觉得作者这话说的很大呀。看完的时候,觉得作者是做到了,真的是带着我思考了很多。特别推荐!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二

如果让你静下心来,重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恐怕很多人都会摇头说“不”。但如果让你读这本《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来一次速食阅读快餐,相信你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弗洛伊德改变了人与自己的关系,可能你总是觉得很了解自己,但是读完这本书,相信你的自我认知能有一定变化。在弗洛伊德之前,谁又能怀疑对自我的了解?弗洛伊德怀疑任何事情不再能作为原点,甚至引发出动机以及无意识和潜意识,这些事我们自己无法了解的,但却对事件的发展非常重要。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让我们的心理结构变复杂了,而且任何事物就变得更加抽象,人变得更复杂,也更加麻烦了。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中,人呢原来就是个主体,以自己为出发点,以自己为大前提,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去研究这个外在世界。

那么,我们究竟有多了解自己呢?《梦的解析》随机跟进提出一个重要概念,人是需要被解析的,自觉的自我也好、不自觉的自我也罢,人都是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自己。尽管《梦的解析》距离我们已经一百多年了,外在的现实世界也在不断变化着,但是关于无梦安睡和记忆碎片等还是有直接的切身感受。

弗洛伊德理论都是有关联的,可能仅仅阅读这本书,我们也无法吃透,但通俗地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让我们找出看待自我的多元性,还是很有益处的。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三

通过弗洛伊德读懂自身

——读《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有感

文/看书起舞

弗洛伊德是一个如雷贯耳名字。他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同时他也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但是支撑他巨大声望的,还是这本《梦的解析》。

但是,历史往往都会和人开一些小玩笑。1900年《梦的解析》出第一版时,只卖了三百多本。那时候的人还不大明白弗洛伊德所说的“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意义。但是忽然之间,这本书又红遍了整个欧洲,直到影响到大洋彼岸的每个角落。

杨照先生《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是对《梦的解析》精华的再现和在提升。比如他指出,弗洛伊德是“世纪末”维也纳的产物,也是19世纪末维也纳的一项标杆。他和尼采一样,都对解放当时人性和欲望做出了自己贡献。又比如,弗洛伊德改变人于自己的关系,他之后,人不得不多有一份谦卑——不要再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了解自己。

杨照先生是台湾著名作家,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和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等方面很深造诣,读他对于《梦的解析》的解读,如同一位武林高手,一招一式清晰可见,又高深莫测,的确有醍醐灌顶、豁然开阔之感。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四

作为《人学三部曲》尾篇,杨照先生用课堂互动方式描述出19世纪末的大震荡→当然是由《梦的解析》带来的。进而开始讨论那个年代的特定氛围,从而让我更完整知道这部书对今天的影响。

身为难懂的经典,作者也曾错过这本书多次,但当他有所收获后,再把精髓传递下来就格外生动。

书中的弗洛伊德矛盾固执又小聪明,可他的成就无法被低估:对人性的剖析,对现实的记录。在那个时代来说,堪称惊世骇俗,这也导致这本书快速扩散,传播的基础→常年压抑的人们需要用它来发泄~

除了弗洛伊德外,作者在书中加入尼采的比较,也让本书增色不少。同处于那个时代的两人,对世界的看法却如此不同。对比阅读,实在很有看点。

当然,弗洛伊德也是人,必然会被周围环境影响,书中收据了不少他个人发生的事来佐证《梦的解析》当中的论点,这样的做法不论当时还是现在都需要莫大勇气!幸好他成功吸引了当时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了未来人类的走向。

除了精神医生这份职业,弗洛伊德还创造除了一种文章写法,开创出20市里的艺术形式。不得不承认,假若没有这部经典,如今很多艺术家都会被关进19世纪末的监狱。

这套“人学三部曲”完整的从不同角度说明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认知与发展,短小的篇幅异常丰富。杨照先生直接使用授课方式传达他关于经典的解读。不会刻意删减,也不会介绍太多。这样刚刚好,剩下的,就是我自己阅读经典后,是否会跟作者共鸣的疑问了。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五

前几天在图书馆偶遇此书,想起了那本《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有了点兴趣。但印象中讲弗洛伊德的很多,能讲好讲对的少。

此书是杨照先生的讲课纪录讲义,从弗洛伊德的时代背景讲起,以《梦的解析》为主要内容,并延伸到精神分析对20世纪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影响。简单明了,虽然没有系统地解释精神分析,但也能让人对相关术语和理念有所了解。

书中有句话说得好,否定弗洛伊德,比肯定弗洛伊德容易。就我自己而言,是被弗洛伊德招进心理学的。进了学校之后不论其他,发现弗洛伊德几乎是人人都可否定批判,但真正懂得精神分析理论的又有几人?在有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等之后再看弗洛伊德,的确很多理论粗糙荒谬。但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弗洛伊德会提出精神分析,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精神分析长盛不衰?

没有压抑虚伪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泛滥的流行病歇斯底里,也就不会有弗洛伊德。除了精神病学,《梦的解析》中通过梦让人明白了自我种存在不自觉成分,从此自我成了精神分析的战场。经验是什么怎么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主观认识为什么与客观事实相差?这个扭曲的机制又是怎么来的?文明始于对性欲的压抑,把压抑的原欲能量拿去学习进化。潜意识是个地牢,关着我们所有的黑暗面,有时有些线索会改头换面偷溜出来,顺着线索也许能发现点童年阴影。而俄狄浦斯情结与唐璜情结、男性欣羡与童年恐惧、谈话技术与自由联想,精神分析多么有趣,引人深思。

本书开头结尾对我的帮助很大,更全面的了解,中间对精神分析的论述我就当复习了…与我本学期的课程内容有重复。

摘录几段特别喜欢的(毁三观的)概念:

1.爱是压抑以后有限度的解放,是能够合法合理呈现出来的性欲。

2.你能直接简单地意识到的自己,要么是谎言虚伪,是文明给你的面具,要么只是线索,要拉着线头一点点耐心敏锐地寻找,才能找到迷宫那边的出口。

3.梦是什么,梦是人被压抑的愿望的变形实现。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六

1899年11月之前《梦的解析》在莱比锡和维也纳两地出版发行,在1900年1月6日刊登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篇书评,使世人知晓了这一本书的存在。可谓是20世纪第一件思想界的第一件事情,这样的精神分析改变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方式。如今,已经115年过去了,精神分析法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已经全面开花,很多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如果问起为什么恐怕大多还觉得原本如此没为什么。

作者一直相信并主张“现代人应该要了解现实生活的来历”那些现实生活的根本现实“却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从19世纪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现代”意识、“现代”价值。”作者在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本书写出来的原因,是上学时读了弗洛伊德的书之后对他大加批判,是的,相信每一个已经有现代精神分析基础的人去看弗洛伊德都会觉得妄负盛名漏洞百出。他的老师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弗洛伊德真是如你形容的那样,是一个拙劣的写作者,那《梦的解析》为什么会变成一本重要的经典著作?为什么发挥了那么大的影响力?”

这就是作者一直惦记着的无法回答的问题,所以才会有这样一本书呈现在我们面前。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只读《梦的解析》显然无法获得答案,而必须从那么年代的整个形势读起,作者正是做了这样一件事,帮助有着同样的疑惑的我们“知其人论其世”。

作者从十九世纪末的开始生长的思想讲起,尼采的“个人”帝国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兴起,那时的艺术特点、经济水平、对“欲望”态度的历史以及那个年代的流行病“竭嘶底里”;概括分析了弗洛伊德的几个主要说法,梦的性质,性欲的压抑、人的黑暗面的由来;拓展到精神经济学、精神病症及其治疗;理顺弗洛伊德的方法的崛起到流行;及至后来的文学作品叙事的影响;最后讲到现在该如何看待弗洛伊德以及他的著作。

这本书不仅是搜罗了当时的人和事,也糅合了后来的精神分析的动向和方法,作为弗洛伊德著作本身的补充和注解是相当好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靠近大师,也更好地理解我们现在所遵循的一些现代概念的由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七

大约是9年前,有幸听了一次萧延中教授讲座,有一个讲犹太人的段子至今难忘,萧教授说,有三个犹太革命者他最佩服,一个是爱因斯坦,跑到了宇宙闹革命,颠覆了牛顿力学;一个是马克思,颠覆了资产阶级学说;另一个就是弗洛伊德,跑到人的精神世界内闹革命,发现了潜意识。这个段子,在我读杨照“人生三部曲”的时候被想起,因为萧教授讲的段子,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杨先生同样是在研究这三个关系,只不过人与自然的案例被换成了达尔文。而人与自身的例子,已然是弗洛伊德。对于弗洛伊德,上过大学的人应该都不陌生,尤其是喜欢装深沉的骚年们。犹记得宿舍一哥们儿用利用聊弗洛伊德,成功推倒了某女,一时传为佳话。

但是,人与自身的关系,是很难探讨的。很多人也许会说,弗洛伊德的理论还管用吗?他的徒弟荣格都不服气他。何况,心理学如今已经获得大发展。其实不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是有开创之功的,那是心理学的起源,在心理学远不成熟的今天,没有任何理由数典忘祖去淘汰弗洛伊德,多角度的解读与推演才是王道。本书就是杨先生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精要解读。虽然杨先生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但却从一种宏观的文化视角,对这本书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尤其对于弗洛伊德特殊的叙述方式进行了解读,对歇斯底里、俄狄浦斯情结、原欲、婴儿的性倾向、潜意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但又不完全明白的术语进行解读,你会发现,原来弗洛伊德是如此的原创,其想象力是如此的疯狂,几乎近于病态,不是常人所敢想象的。所以,《梦的解析》1900年第一版六年之间只卖了300余本,很多人都惋惜这个销量,但如果你读了这本书的内容,再想想那个时代特征,你可能会变得惊讶:居然能卖300本?!其中有不少都是被亲朋好友感情买走的吧?

不过,虽然115年过去了,但时间并没有冲洗《梦的解析》的晦涩,借助于杨先生的解读,你可能会更加深刻的理解弗洛伊德,但也有一种危险,即:你读到的是杨照理解的弗洛伊德,谁能保证他和弗洛伊德之间的距离?所以,阅读此书,最好还是先读《梦的解析》原文,然后再互相参详,互相印证,估计收获会更大。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八

近日,魔都首届“精神病展”开幕,引无数观众纷至沓来。作为好奇又神经质的女同学,自然欣然前往,虽然大部分展览精髓难以消化,更像是参观了一场小型艺术展,光怪陆离,一头雾水。但该展的理念仍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只差了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这一思路与杨照先生分析弗洛伊德理论时可谓异曲同工。他在《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中这样写道:“20世纪的艺术基本上是疯狂的艺术,是一种精神分裂式的艺术。”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精神病展,都像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艺术家与精神病患暧昧不明,正常与疯癫一步之遥。

解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将其经典之作《梦的解析》一遍遍解构分析,不少注疏之作甚至比原著更为晦涩如迷,让人眼花缭乱。而杨照先生这本《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则以浅白的语言,为读者打开了理解弗洛伊德的一扇窗。作为“人学三部曲”中的第三本,在通过达尔文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籍由马克思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了弗洛伊德,则梳理了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通过弗洛伊德与尼采的比照,杨照找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支点,对自我的理解,成为真实自我的反证。“本我”与“自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超我”,反而更接近于病患与疯狂。

弗洛伊德用“病理学”的方式研究人心,通过审视“精神病人”的眼光发现了更接近真实状态的人性。在他的理论中,无论是泛性论,还是歇斯底里症候,都解释了人之初,本压抑的精神状态。通过弗洛伊德,我们能更理解自己的疯狂,也能理解情感的本质。弗洛伊德教会我们,爱是欲望的替代品,失恋并不能让人发疯,唯有压抑自我逃避失恋的痛苦才是罪魁祸首。然而,压抑尽管让人痛苦,却同样是文明的元因。杨照如是解读:“压抑就是让人有机会去做性以外其他事的重要机制,在弗洛伊德的架构中,文明是从压抑出现后才有的。”青春期的延后,让我们个体的竞争力得以增强,也让我们的情欲更为成熟理性。当一个“精神病人”能够控制自己,与疯狂的潜意识和解,他的个性才能够得以觉醒,他与自己的关系方能达到圆融与和谐。

世人皆是精神病,但幸好,还有弗洛伊德,让我们不至于病无所医。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九

总算第一次对弗洛伊德有了初浅的认识。弗洛伊德是一个精神分析师,他面对的是歇斯底里症患者,这名字怎么听都觉得好没专业感。而这个病的由来是维多利亚时代那重重礼教束缚下被压抑的人性爆发。他从这些患者身上发现了人有为自己所不知道的一面。从此他改变了人对自身的认识,原来人有自觉和不自觉的部分,有显意识,潜意识,还有无意识。当然后面两个好像我也还分不太清楚。显意识是展示出来的,而真正解决我们是谁的是潜意识,显意识是为社会接受共性的,而潜意识才是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就是说,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自己。而为什么人会有潜意识,是因为人性受到了压抑,而弗洛伊德更直接的认为所有的压抑都是性压抑,压抑就是文明,文明又会促使新的压抑,他甚至认为一次大战就是19世纪欧洲文明高度发展后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个我个人是觉得牵强了。但一次大战所引发的关于集体的压抑、精神扭曲和集体歇斯底里的思考却绝对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拓展。另外弗洛伊德发现并实践至今的,谈论疗法,近一百年来完全改变了医病关系,还有对于童年创伤的认识,弗认为童年是生命的精神之源,所有关于童年的梦境都是重要的,直到现在大家也仍然认为非常有道理,因为童年的恐惧是彻底无望无助的恐惧,不然也不会说人不好时常说“他童年肯定不幸。”

弗洛伊德改变的还不仅于此,还有对艺术文学的深层影响。他的《梦的解析》里有很多不断重复甚至矛盾的段落,因为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对梦的解析也一样,没有所谓标准答案。在19世纪,作家对作品是有完全的权威的,读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作者的看法,而作家本身对作品也一定是有很成熟的看法,但《梦的解析》则彻底打破了写作的五大原则,进入20世纪后,作者终于从写作的道德责任感中摆脱出来,作品本身成为主角。弗洛伊德并没有整理出一个完整的系统,甚至并不见得有经得起严谨推敲的逻辑体系,但是他却建立起了一个为人认可的权威,给了整个文学和艺术以更大的空间,当然并不见得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的功劳,但肯定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

弗洛伊德改变的还有很多,这本小册子就是弗洛伊德作品的导读,把作者和作口的背景及意义从各种方面说给你听,弗洛伊德可能在很多方面都不见得是对的,但他真的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这是我读这本书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十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看了不少弗洛伊德的书,在我的书架上佛洛伊德的作品有一大排,基本上都全了,还有很多解读佛洛伊德的书,还有荣格的、阿德勒的、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关于催眠术的等等等等,可是真没太读懂。正如作者所说,作者在高中时,从图书馆借出来厚厚的《梦的解释》,囫囵吞枣匆匆读过,却没记得什么内容。说得很实在,对于名著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一定的阅历,你是很难理解到名著的真谛的。应该说多数名著并不是写给普通人看的,普通人很难能够认识到名著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后来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去研读《梦的解释》,终于把这本书当作一门课程,搬到了课堂上,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对弗洛伊德思想的阐释。

不仅仅是在讲述弗洛伊德的这本书,而是在讲述弗洛伊德的思想,讲述弗洛伊德为什么如此重要,站在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上讲述弗洛伊德思想的意思。

那些梦啊,性啊,催眠啊,语言疗法啊,潜意识啊,原来后面还有这么深刻的社会含义,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好多年没读过这么解渴的书了。

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把一切都归结于性,这也是他最被别人所指责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呢?性其实是人类繁衍的动力,这种力量要多强大有多强大,因为不强大的话,人类根本就没法生存下去,更别提发展了。可是人类却要发明了文明,文明正是对性的压抑,把这种欲望压抑下去,是文明最重要的基础,而人类的文明使得人类超出了环境的限制走到了今天。被压抑的性通过爱情、艺术等等方面表现出来,不过这种压抑也造成了人类无数的精神疾病,这也是文明的一种代价。

书中说到,佛洛伊德认为正是十九世纪文明成就的太辉煌,必定积累了大量的压抑,所以最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种巨大压抑下的一种发泄。对一战的反思是每个人必须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内在的黑暗,越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人,越容易成为毁灭文明的罪人。比如希特勒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极高,不嗜烟酒,不好女色,可是却成为文明的对立者。

书中类似精彩的内容比比皆是,读过一遍感觉不过瘾,于是拿起铅笔再翻一遍,把精彩之处画下来。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十一

梦,是我们每日的经验,它如同家常便饭,每天潜入深夜陪伴我们,但形形色色的梦,特别是我们解释不清的奇特梦,加上各种解梦的书,与网络上的各种“奇谈”或“科学解释”增加了梦的神秘感。越是神秘,我们对梦越是好奇,梦,到底是什么?它预示了什么,还是揭示 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位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于1899年出版了一本有关解释“梦”本质一书-《梦的解析》,这位作者就是众所周知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然而,我们对他及他的这部著作了解多少呐?我带着对那些解梦的书一样的心态选择了这本《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一本可以做为《梦的解析》导读的书,希望在《梦的解析》中能挖掘到我想读到的那份“神秘”,满足我那一点点的猎奇心理,但开始阅读时,我才为之前的无知和八卦心里感到羞愧,《梦的解析》绝不是用来提供茶余饭后无聊调侃的材料的,而是用科学解释人本性的一本书,当然,这句话还远不能概括《梦的解析》的深刻内涵,如同,《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作者杨照先生回忆过去所受的思想史训练的基本信条-“读其书,须知其人并论其事”,因此,他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弗洛伊德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思想潮流、科研、艺术成就及文化主流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专业训练与犹太身份,这也影响了他的研究方向,弗洛伊德的犹太身份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从而给他的晋升造成很大阻碍,这也给了他很多压力,因此也做了很多梦,弗洛伊德就是从揭示自己的梦开始写《梦的解析》的,这在那个封闭,对“隐私”避而不谈的年代还是很不易的。

在这本书中,我们了解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及其理论根据,梦的性质,其与现实的关系,婴儿性倾向、原欲、本我、自我、自体等该概念,这些使得非专业读者理解、把握其理论、概念比较困难,甚至产生质疑,所以,有这样一本解释《梦的解析》,诠释弗洛伊德本人的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杨照先生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如何走出无厘头的迷宫,同时体会弗洛伊德特殊的叙述方式,进而补充历史资料,解释这样的叙述方式,他建议读者都《梦的解析》,要将一个问题随时放在心上:什么是自我?自觉的自我与不自觉的自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个主题是理解弗洛伊德理论突破的关键之处。《梦的解析》一层层地探索出深奥的自我,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我们不曾发现的另一个神秘世界。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十二

对弗洛伊德“梦”的学说,杨照在研究生阶段就选择了反对立场(杨照在position paper 的课上以反方立场做了论述)。当时的杨照,认为《梦的解析》“行文七零八落,逻辑漏洞百出”,各种“算计”和“野心”都暴露出来了。当时的杨照,对《梦的解析》进行细读之后,发现弗洛伊德的种种写作问题,并且在创作抱着“成名”的野心。因而,以一个初识弗洛伊德的年轻学者的眼光,《梦的解析》的是失败的,至少弗洛伊德不是一个合格的写作者。但,杨照当时的评价本身也存在很大的漏洞:一来,他没有从学说本身的角度来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著作;二来,《梦的解析》即使“拙劣”,却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甚至成为经典,与“拙劣”的判断相左。学问总是无止境的,讨论课结束以后,老师给杨照留下了非常好的问题:“如果弗洛伊德真是如你形容的那样,是一个拙劣写作者,那么《梦的解析》为什么会变成一本重要的经典著作?为什么会发挥那么大的影响?”

杨照被老师的问题触动,《梦的解析》也一直是他研究中不可略去的题目。而他亦从老师的点播中,顺流找到自己的方向。学者做学问,向来先预设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攻下所有的图书资料,寻求答案,修订预设,最终完成课题。杨照不仅回答了老师当年留下的问题,而且,在这本学说里,不断地抛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供读者思考,也成为串联本书的逻辑线索。

作为社会思想史的学者,杨照自然不会从医学抑或是的角度去重读《梦的解析》,在他看来,《梦的解析》是西方现代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正因为此,这个易读的本子中,才有更多的,是对《梦的解析》创作背景的调查。也就是所谓“读其书,须知其人并论其他”,而弗洛伊德所处的世界,则是杨照所言“19世界欧洲辉煌文明的尾声”,“乐观进步态度”逐渐被“世纪末”的颓废与不安所取代,个性发展的氛围突变了,而中心主义丧失了以前的地位,加上维多利亚女皇统治的欧洲,压抑的现实生活遮盖的真实自我的存在,社会渴望重新认识自我。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下,从事歇斯底里研究的弗洛伊德想要“成名”,则“天天时地利人和”了。

对历史环境的溯源,很好的帮助杨照解读《梦的解析》的内容,因而其产生的影响,则更加方便解释。不难看出,杨照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崛起”和“流行”都来自于他对欧洲历史和思想史的熟悉和洞见。而弗洛伊德在文学叙事上的影响,肯定是极大的。杨照对于弗洛伊德的学说,从源头上追问,理论上阐释,延承上论说。比起艰深难懂的学术巨著,这一本,实在是好读多了。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十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大家对他记忆最深就是他的代表作《梦的解析》,能够在维多利亚那个充满各种禁忌各种礼法的时代背景下发表出如此“大胆”的作品,可以说弗洛伊德的勇气杠杠的。在那个时代,人对于欲望看管的那么紧,对于什么叫做礼节、礼仪,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本书《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的作者五读《梦的解析》然后创作此书,此书从弗洛伊德的背景时代,弗洛伊德巨著的解析,作品的影响以及弗洛伊德写作此书的叙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叙述。

梦是什么?每个人都做过梦,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讲得出梦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历史上对梦的解释大部分偏向于玄学方面,认为梦能够代表吉凶,古时皇帝做恶梦等都会找相应的大师(道士等)进行解梦,现在社会上还流行一本书《周公解梦》,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从理性角度,从人的精神层面上对梦进行了分析。当然弗洛伊德整本书贯穿始终的焦点就是压抑,其中关于性欲的压抑这一小节作者杨照进行了通俗性的讲解,并且在这其中还将弗洛伊德与达尔文主义联系起来。例如:<性欲的压抑是文明的开始>一节中讲述弗洛伊德的“原欲”理论是,就说到:“达尔文主义(不一定是达尔文自己的理论)主张物种要传留下来,必须强大,而且必须不断生产,再繁殖。能不能在环境中取得有利条件进行繁殖,是生存乃至于进化的基础。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弗洛伊德大系统的前提就是:人作为一种生物,我们最原初也是最重要的欲望就是繁殖,就是与繁殖有直接关系的性欲。”这样的解析方式,对于我们系统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很有帮助。

本书也对一些我们很容易困扰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例如:“精神能量的经济”首先对“经济”进行了解释,然后对弗洛伊德“精神能量”的“经济”进行了解释(书中正文71-72页)。并且由此说明压抑是必要的,然后进一步引出弗洛伊德的中心主张:所有的压抑都来自性压抑,都与性有关。也指出弗洛伊德一生理论的核心——性压抑。我们把握住这一核心论点之后,再去阅读《梦的解析》相信就容易一点了。

本书最后还对弗洛伊德所处时代的传统叙事守法进行描述从而引出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颠覆性的写作手法——它打破了19世纪主流的叙述霸权,挑战并扬弃了19世纪关于叙述应该怎么说,叙述应该怎么建设的内在规定。所以,我们阅读杨照先生这本书不仅仅可以更容易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还可以从中感受到19师姐文学写作手法的一些知识,建议大家都可以去看看。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十四

对经典的解析无外乎上下左右七七八八地将它打碎重组一番,原本秉承英雄莫问来路的信条的我,现在越来越被“出身”两个字笼罩,术业有专攻,严格的系统的学习无论如何会让一个人身上沾染某种类似印刻般的气息。所以,当得知史学背景的杨照先生要对弗洛伊德——这位即使在心理学界也被刮噪了若干年的精神分析鼻祖品评一番的时候,禁不住心下好奇。在一位打量人类历史的学人眼中,弗洛伊德究竟要被归为何方神圣?

果不其然,杨先生真的没按牌理出牌。弗洛伊德先生居然被他斜着砍了一刀。

杨照先生说的是大实话——“否定弗洛伊德,比肯定弗洛伊德容易”。推翻容易建设难。当我们混在众口纷纭的人流中对弗洛伊德指点批驳的时候,易如反掌。然而,我赞同的是杨先生的观点,究竟为什么弗洛伊德能在刀枪剑戟中站立这么多年?在各种流派纷杂的迷局之中,杨先生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言说路径——《梦的解析》是怎样被书写的。在难以被实证主义所精确查考的逻辑面前,《梦的解析》是以怎样的切口展开,又以怎样的表达说服他人的?这样的视角,从书写、文字的层面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另一番探讨,也就是说,当我们关注弗洛伊德是怎样自圆其说的时候,也就对他的理论展开了另一种视野的梳理。不得不说,这是杨先生的高明所在。

如何写?是杨先生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当不能取信众人的时候,弗洛伊德先把自己摆了一道,把自己摆在自己理论的手术台上,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理论将自己切割,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来讲,属于自我暴露。这是勇气,也是智慧。当然,也是他老先生的高招。

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是杨先生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弗洛伊德就是世纪末维也纳的产物”,因此,在浪漫主义巅峰时期,挑战理性与抽象也成为人们心底蒸腾的岩浆的出口所在。弗洛伊德从压抑的冷漠的僵硬的荒漠里,开掘了一口让自由和人性流淌的泉眼。可谓应运而生。

对于精神分析某些概念的理解,杨照先生的诠释也是精当的。比如,“精神分析学真正的目的就是要研究那个扭曲的机制。”“人的黑暗面才决定你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光明面都差不多。”

尤其是处于种种禁忌被打破的今天,回想弗洛伊德对当时那个时代的影响与贡献,自是感慨万千。在前赴后继的对弗洛伊德的批判中,也必定终将伴随人们发自内心的由衷钦敬。所谓大师先贤,终是高山仰止。

杨照先生这一刀,砍得自有其妙。

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读后感篇十五

读完这本《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后,杨照先生的人学三部曲就全部读完了。

对杨照先生的叙述风格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喜欢了。他的文字偏口语化,而且是带点台湾腔的口语,这不但不构成缺点,反而让读者觉得像在听他讲课一样,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他的叙述逻辑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而且论据常常来自生活,非常生动有趣,让原本艰涩的经典作品变得通俗易懂。本书也具备他一贯的叙述风格。

众所周知的“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性欲的压抑”、“潜意识”、“童年的创伤”、“说话疗法”等等,这些名词会时不时地从各种途径如书、电影里蹦出来,而它们其实都来自弗洛伊德的理论,可见弗洛伊德对我们影响至深,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细细品读此书。

书中杨照先生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流行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对后世的影响力、叙事手法等几方面,帮我们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了全面而又清晰的梳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通读此书可以了解弗洛伊德理论的来龙去脉。而对于研究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梦的解析》的导读本。

弗洛伊德生活的时代大背景是世纪末,浪漫主义发展到极致,人类的关注从抽象转移到个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起始于研究和治疗歇斯底里症的弗洛伊德发表了《梦的解析》。通过梦的解析他试图揭示被掩盖的真实个体,并提出了性欲是人类的原欲,文明就是性欲压抑而产生的,以及人的潜意识或者黑暗面才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他不惜违反当时严格的社会规范,通过援引自己和朋友的梦,以至于暴露自己和朋友的不堪,来试图说明梦是有意义的,是潜意识、深层的自我表达,而人是复杂的,是需要被解析的。他的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也帮他的理论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弗洛伊德理论在欧洲流行。荒谬的战争使得原来那个文明的欧洲消失了,毁灭了一代年轻人,欧洲开始反省,而弗洛伊德的原欲、性欲和攻击性理论恰好可以解释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开始流行。

弗洛伊德划时代的意义在于他改变了人与自己的关系,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复杂性。尽管弗洛伊德以雄辩的姿态提出的性欲论等遭受到很多批评,但是弗洛伊德向我们开启了一个认识自我的大门。从此,我们才开始意识也许自己就是那个最难了解的陌生人,而且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了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后,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运用精神分析法。比如当电影中重现主角童年的遭遇片段,就会想到这是运用了“童年的创伤”的理论。还有爱情电影或小说里,当看到谁和谁无法在一起时,如果运用“爱是欲望的替代品”理论分析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