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的读后感大全

《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9 02:30:47
《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3-29 02:30:47   小编:

《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是一本关于教育的启发性读物。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幸福感。只有成为好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文章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从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读后感(一)

当了十五年老师,教案都翻到卷边,粉笔灰呛哑了喉咙

就在课堂渐渐变成机械重复时

我遇见了这本让我彻夜痛哭的「教育救赎之书」‼️ ——王开东《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

1/3页

《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读后感(二)

好教师的样子 ——读王开东《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 作者 谢伯康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教育观点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让许多一线教师显得有点迷茫。在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这本书中,王开东老师给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这本书分为“教师的修炼”“教育的法则”“培优的诀窍”“工匠的精神”等四个章节,分别对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教育情怀、教育对象、教师的职业精神进行了阐释。 好教师要对孩子有一颗敏感的心。“敏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孩子们是敏感的、脆弱的,需要鼓励和赏识。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孩子们的变化,能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赏识来促进他们进步,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第一个章节里,王开东将老师称作“大骗子”,阐述“当老师不能刻板、停滞、守旧”的观点,他认为,老师就应该“满嘴抹蜜,能拐就拐,能骗就骗”;他说优秀老师要做“大猴子”,为小猴子“铺路”,引导小猴子采摘果实,让小猴子变得无拘无束。这里的“骗”,并不是“欺骗”的意思,“大猴子”带领“小猴子”采摘也不是玩,而是用一些较好的方式方法引导和促进孩子们自主去学习。 好教师要拥有一份无法舍弃的良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份职业注定不普通,它需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它需要一个“大爱”的情怀,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不应该将学生当作容器、车间,更不能唯分数论。王开东老师认为,教育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充盈的、感性的、灵性的、有温度和湿度的,而不应该是干巴巴的教条和冷冰冰的制度。因此,在孩子们成长的路途中,教师要帮助孩子们树立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本书读完后,又给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在职业的道路上该怎么样自我成长、在教学中该怎样进步、该教学管理中该怎么科学的运用。这本书对青年教师、对家长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3页

《为幸福而教:好人才有好课》读后感(三)

"教育不是雕刻石像,而是唤醒种子里沉睡的春天。" 作为每天周旋于作业、兴趣班、成长焦虑的妈妈,这本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被 "优秀" 绑架的育儿观。 这本书表面虽是写给教师的书,但是作为孩子陪伴最久的“老师”——父母,更应该读读这本书。 书中 "教育的容错率" 理论点醒了我:当我把 "完美作业" 看得比 "学习兴趣" 重要,早已背离了教育的初衷。父母更应该全心全意的为孩子的“幸福”、“无忧无虑”提供庇护,让孩子对未知和未来世界充满兴趣。 "幸福不是终点,是带着焦虑起舞的勇气"—— 现在的我依然会为作业抓狂,但学会了说:"妈妈需要冷静三分钟,我们一起深呼吸好吗?" 当他主动给我递纸巾时,突然明白: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是两颗心的相互治愈。 父母都觉得自己是爱孩子的,当然,这没人可以否认。但是否这份爱变成了“拿来交换学生成绩”的工具?我们付出的爱是否在心里暗暗标好了孩子应该付出的价码?这份爱需要是“对等的爱”、“真挚的爱”、“真情的爱”、“平等的爱”。 之所以父母注重孩子的成绩,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对优越感的追求,孩子优秀仿佛比自己优秀还开心,同时默认孩子也希望自己未来是优秀的,提前设定好了目标。但是有没有发现,我们追求优越感、追求完美实在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或孩子不够优越或者完美,造成的结果是自卑感和攀比心!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正效攀比:羡慕——亲近——学习——超越。 教育不是雕刻完美,而是守护童真;不是追逐远方的成功,而是珍视此刻的温度。当我们学会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会发现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耀着幸福的微光。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