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强调了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让他们安心做自己。作者认为父母不应该过分干涉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而是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未来的道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快乐成长。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一篇
20240924读完,图书馆借阅。 这是一本读起来觉得很温暖的小书,细节处感动到我会落泪,同时,我的脑中会自然浮现出坤珊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时温馨的画面,毕竟现实中的坤珊老师一样的温柔亲切,我确实见过,在今年8月份的学习课堂上。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书名也散发暖意,做坤珊老师的学生,真是幸福。他们被看见,被温柔的对待。了解孩子,给他们时间、空间,让他们安心成长,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大人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耐心、爱心,要去尊重、同理孩子,大人也得到了成长。
养育孩子,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重新养育。坤珊老师在书中说到自己当小孩时的故事:国语课上,小坤珊和同桌开玩笑说:“这个作者李鸿章,可能是我的曾曾曾曾曾曾祖父!”老师听到小坤珊的偷笑声,被当众叫起来责问,老师最后不屑的说了一句:“你也配!” 。
这个故事最后,坤珊老师写道:“那刻的羞辱,三十几年了,仍刺痛着”。多想抱抱小坤珊。
自己淋过雨,便想着为别人撑把伞。小的时候,在我自己的一些模糊经历中,我曾经就想过“我一定不会做这样的父母”,看到让我羡慕的家庭,我会想“我将来也可以这样对我的孩子”。孩子现在4岁了,我做到了,重新养育了一遍自己,我也拥有了跟孩子一样快乐的童年。
这本书里面写的是李坤珊老师在美国幼儿园当老师时候记录的小小孩们的成长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简单易读。这些小小孩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性格,其中也有一些世俗认为比较“特殊”的孩子。
把孩子的今天跟昨天比较,我们就能够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是怎么发展的。
关于英语学习,我摘录了一些认可的观点: 给孩子一个充满语言的环境,让他去探索,他就可以从中自行归纳出语言的运用方式。--儿童语法 常和孩子共读,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把书中的情节、句子和单词用出来。 --这个方法我用过,并且受益。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二篇
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成人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当今社会,家长们生活、工作压力都特别大,这种压力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心情不好、工作不顺的烦心很容易就爆发在孩子身上,孩子稍微不听话,家长的暴脾气就上来了。我想每个家长和孩子之间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过后就在想,为什么要冲他发脾气呢,看着他委屈的样子,自己真的很后悔。
台湾《亲子天下》专栏作家、美国波士顿幼儿园李坤珊老师所著的《让孩子安心做自己》通过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与孩子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很多经验和做法,让我受益良多。
学会尊重孩子。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做出某个行动之前肯定都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因为好奇,也许是觉得好玩所以才做出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可能会让大人十分的抓狂,但是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在不知道原因之前发火,心平气和地告知孩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而不要劈头盖脸的训斥一顿,孩子在委屈的同时也根本无法理解你的歇斯底里。
学会换位思考。有时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会十分强调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你是小孩儿,我是大人,你必须听我的,这是很不好的思维模式,成年人很少用孩子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不理解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其实有的时候他们闹,就是想强调一下,我不高兴了、不开心了,你能不能陪我玩儿会,他们只是不会像大人刻意地压制一些想法和不快而已。
学会欣赏与陪伴。现如今的各种压力和电子产品的诱惑,导致家长们回到家后一有时间就想玩玩手机、玩玩电脑,让孩子自己玩儿游戏,很惭愧,我也是其中一员,有时就想躺一会儿,玩一会儿放松放松,工作了一天下来真得很累,可是孩子呢,一天都没有跟家长玩儿了,从幼儿园回来之后就想跟爸爸妈妈玩一会儿,这个想法有时都不能够被满足。有的时候还会被家长唠叨这不会那不会,我小时候也会被父母如此说,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种什么都不会、没有一点比别人强的自卑感到现在还依旧存在着。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适时称赞的重要性,陪伴的重要性,这会让孩子更加快乐、更加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尽管他们还小,还是未成年,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引导,而不是控制,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跟自己的孩子相处。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三篇
文:薇薇爱阅读
孩子安心做自己, 其实挺难的。
我家有个上小学的孩子, 最近时间里, 我发现在两个事物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 她会觉得很难选,让我选择的时候我想让她选自己愿意选的或者喜欢的。 但是她还是纠结。 有时候我在想, 这是不是我跟她说一样的东西只能买一个造成的呢? 之前听朋友说选择恐惧症的时候, 我也在纳闷, 这应该不是选择恐惧症吧? 后来我觉得其实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了。 并不是选择遇到的困难, 而是担心选择的跟我选的不一样的时候我会生气。 究其原因, 一定是之前的某些事情上我表现的过分尖锐了。
后来我会给她一些自主的空间, 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可能有很多个原因, 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 家长给予的鼓励和支持,都能让这种状况有所改善。
步入小学之后,有时候会有小测验或者考试, 每次老师总会发汇总的成绩到班级的微信群里面, 孩子放学之后我会给她说说你今天考试了, 她觉得很惊奇, 然后跟我说说她考试的成绩的事情。 无论是满分还是没有得满分, 我都没有说什么。 因为一次的成绩代表不了什么。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反而值得在平时注意观察。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有着多年的幼儿教学的经验, 针对不同的情况, 给出了很中肯的建议。 当孩子怎么都不肯听从家长意见的时候, 这时候往往束手无策, 然后我就会发脾气,只是这样给孩子的印象也只能是, 因为你是大人, 所以我就得听你的。 沟通过程没有效果, 目的虽然达到了, 但是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 似乎仍然无解。 我们蹲下来聆听下孩子的心理感受, 让孩子明白这样的原因,用同理法让孩子感觉,为什么事情要这样做才对。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但是有一点也是出发点,是要尊重孩子。 用孩子的眼光观察孩子的行为, 发现、找到他们的需求, 然后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父母是终身职业, 但孩子却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他们是有自己思维方式,有自己思想, 并且需要父母尊重的家庭中的一员。
给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让他们安心的成长, 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 在需要放开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给予信任, 我想这样才是孩子真的需要的。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四篇
自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陷入本领恐慌之中,怕自己做不到一个好妈妈。我庆幸我是一个爱阅读的妈妈,从对幼儿的各种担心到从书中寻到答案,一点点变得淡定。
我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焦虑的父母,他们焦虑,不是其他,就是对比,就是无知造成的。第一次为人父母,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如惊弓之鸟般,时刻警醒自己,生怕万一。要理解这些,就要认同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也没有真正的参考标准。我们的孩子不是别人,只能是他自己。
这本《让孩子安心做自己》的书,是由美国波士顿幼儿园老师,台湾《亲子天下》专栏作家——李坤珊著。她早年从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毕业,现任美国波士顿教师训练中心和蒙台梭利体系幼儿园老师,与幼儿每日相处,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代表作有《带你长大》《让宝宝爱看书》《小小爱书人》《童书非童书》等。
爱孩子就从尊重和理解开始,所有的爱都是一种回归,即发现自我的不足。育儿的过程不只是为孩子提供生理上的满足衣食住行,还应该有精神上的,社会上的。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别人眼中成功的孩子,是适应社会,在社会上如鱼得水的孩子。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教给孩子面对挫折,学会爱,认识生命的多元价值,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正确的世界观。
针对孩子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书中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体现一种不强迫,尊重孩子的天性,用正确的方法回应孩子的一些问题。孩子的问题,大部分就是家庭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我们不要一味责怪孩子,而是更多的从大人身上找原因,在处理平常和孩子相处的一些事情上,我们是不是做得不对,以至于孩子变成了我们错误引导的种子越长越大。
书中还探讨了孩子该不该学书法,怎么创造英语环境,创造孩子的自信和创造力等。虽然讲得不是很深入,但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思考方向,大人们可以遵照这些方法加以改动,创造符合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只是借由你来到这个世界,却不会是你的。
育儿的过程,也是对父母的考验过程,做聪明且让孩子喜欢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我们各自成长,相互学习。孩子也有我们大人需要学习的,放低姿态,和孩子交心,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五篇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说谎”这件事着实让我很头疼。明明没有去过某个地方,偏偏会说自己去过了,明明是嘴巴馋,偏偏会说肚子饿了,明明不存在某个事物,偏偏会说得有模有样……
孩子这么小就学会说谎话了,那长大了还怎么办啊?岂不是要谎话连篇?有时候,孩子跟我“说谎”,我会很严肃地让他再想想,甚至会忍不住动气,直到看到《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一书中的观点,才有所顿悟,原来是我过于焦虑了。
“五岁半以下孩子的说谎原因,通常可以简单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编造不曾发生过的事,另一种则是希望自己没有做过某些行为,以逃避惩罚或者想要达成某些目的。” 就拿吃东西来说,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零食,每次吃过之后还想再吃,就会“说谎”说自己没有吃过。现在看来,他这一行为大概属于第二类,即他确实已经吃过,但是等他还想吃的时候,他一方面会忘记自己已经吃过的事实,另一方面会因为自己特别想吃而认为自己之前并没有吃。因而,如果家长揪着事实不放,不仅不能让“说谎”的状况有所改善,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当然,“说谎”的第一类情况,也时常发生在我儿子身上。他特别喜欢坐公交车,经常会说自己乘公交车去了哪里哪里,而那些地名事实上并不存在。《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一书上写道:“三到五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所以当他们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并不是刻意说谎,而是认为想象世界是存在的。”在孩子年龄尚小的阶段,他们还未能清楚的分清楚现实与想象,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在“说谎”,只是天马行空,说出自己想象的世界。
诚然,孩子说谎的确是一件不正确的事情,不过作为家长也不必过于着急,只要时时留意孩子,了解孩子“说谎”背后的原因,再加上有效的引导,我想,等孩子再大一些,自然就会明白说谎的坏处,也不会一直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言语。
当孩子年龄超过五岁后,他们的心智已经越发健全,可以分清楚现实与想象,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还是经常说谎,那家长则需要有所警惕。当发现孩子说谎后,大多数家长会立刻责骂孩子,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害怕,越发想躲避责骂越发容易说谎。那应该如何处理呢?家长一是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切莫用批评的口吻,二是要用直述句切入说谎事件,就事论事,《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中讲到:“让孩子知道,要对自己做的行为负责,同时学习如何处理。”三是要引导孩子,并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知道不会因为说出事实真相而倒大霉。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六篇
随着年龄渐长,宝宝的生活圈开始有了幼儿园,多了才艺班……他们面对外在感到不安害怕,却又不知如何清楚表达;大人不理解他们说不出口的无助与困难,往往以“又在闹情绪”了一言以蔽之……真的是如此吗?
拿到这本书时便迫不及待地用最快的速度一口气看完。会让我如此着迷,部分原因是我很欣赏李老师叙述的方式,透过详细说明与实际案例,更能掌握执行的细节,书中不讳言地指出自己在扮演妈妈角色上的失控处,让读者对自己的失败与错误也感到释怀;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部分,其实是李老师的自序,其中提到她本人是一个充满缺点的小孩、学生、妻子、妈妈,提到她的父母、老师、先生、小孩是如何地相信、期望、不放弃、一起学习长大。
要有多少自信可以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又要有多少自信可以承认自己孩子的不完美?
彷佛全世界都在担心孩子该学哪个、该会什么、比较高矮、发展快慢、情绪稳定或不稳定时,有没有勇气回到你与孩子的小小世界里,仅仅以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比较,欣赏孩子所会的和他表现出来的小小成就?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不小心便会露出破绽,给孩子带来伤害。所幸有这本书,让你可以时时翻阅,提醒自己作为一个父母的“基本功”。
教养的目标:是让孩子安心当他自己、是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相信自己”的种子、是不放弃地引领与盼望、是让孩子的生命因我们而不一样。了解孩子需要看见世界的完美和不完美!让他在失望中学会忍耐,在希望中学会感恩。
孩子,我要你安心做自己!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七篇
爱孩子,需要父母毕生地修行
每一位孩子都是降落在人间的天使,是父母手心里捧着的宝贝。孩子甫一出生,父母便倾注了满腔的心血和爱,爱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可如何去爱,却是天下所有父母需要毕生修行的功课。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毕业的李坤珊,多年来在美国波士顿教师训练中心和蒙特梭利体系的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深谙幼儿心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通过质朴温情的文字,从品格、情绪、安全感、发展与学习四个大的方面入手,梳理发现孩子最真实的内心需求,结合自身日常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反复思考,从而归纳、总结出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家庭教养法,给迷茫的父母们点亮了一盏心灯。
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整个社会的教育气氛越来越急迫,越来越焦灼,我们惊慌失措地学习那些五花八门花式新颖的教养方法,但这就可能让我们以自己熟悉的操作方式套在新观念上,甚至导致断章取义的文化移植。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偶然间读到这本书时,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基本涵盖了父母在平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头疼状况,譬如:孩子无理取闹怎么办?孩子说谎怎么办?孩子情绪失控怎么办?该不该学写字?看英文绘本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书里寻求到掩藏在表面现象下的真实脉络。
爱,首先要学会从了解开始!了解孩子 的人格特质和特殊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孩子的特殊成长和挑战,了解孩子需要看见世界的完美和不完美。只有充分了解孩子,身为父母才能够从容面对亲子关系中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而不至于焦头烂额,捉襟见肘。而了解,也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就如李坤珊老师在新书《让孩子安心做自己》的封面,写下的这段话:“爱从来都不是个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去爱。所幸,只要你了解他,如何爱他就有道路可寻。
以信任、接纳甚至欣赏孩子的能力为前提,以”尊重孩子“为价值观,建立亲密的对谈关系,帮助孩子成为他(她)自己。在人类成长的第一步里,我们是从学会依赖,进阶至独立;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其他的人。大人应该避免被情绪绑架,把所谓的”负面情绪“看做是正常的一部分,在处理上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有在被了解和接纳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安心的了解自己。
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孩子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学会面对生活,面对世界的方法,而我们,要教会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八篇
孩子的心就是天堂——读《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有感(1020字)
作者:苇眉儿
教养,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的一个词儿。
对父母来说,教养是信任,是接受,是悦纳,更是了解、尊重和呵护;对家庭来说,教养就是爱,是支撑和维系的根本和基础。如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从而安心做自己,就成为父母的必修课。
说实在的,孩子的成长每天都有故事发生,每天都有精彩呈现,每天也都有让父母担忧和焦虑的元素交织。这些突如其来的大事小情,会让父母瞬间情绪失控、暴跳如雷、歇斯底里甚至短暂丧失理智对孩子乱吼乱叫指手画脚一通。诸如孩子的品格问题上,说谎了怎么办?不肯听话一意孤行怎么办?见了亲朋好友、邻居不肯主动打招呼怎么办?在情绪问题上,如何有效疏通孩子的坏情绪?在安全感问题上,怎样才能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棵信任、风趣与感谢的种子,以有效保障孩子能自信、阳光、快乐地长大?怎样克服孩子心底的恐惧和不安,让他勇敢迈出和做到人生中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和第一次?在发展与学习的问题上,怎样挖掘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
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育儿话题和建议层出不穷、接踵而至,很多的家长也因此焦头烂额、筋疲力尽,更有甚者在亲子关系中两败俱伤,发狂、打骂这样的事情和举动也就司空见惯了、见怪不怪了。但孩子身上和心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和延续,甚至愈演愈烈,不断升级。一本《让孩子安心做自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方法用对了,孩子安心做自己,大人安心做大人,每一个人都能安心做自己的时候,教育勉强可以算得上成功吧。
欣赏孩子的创造力延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信任孩子的处事方式,接纳孩子身上不完美抑或缺憾的地方,切实蹲下身子,用心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孩子的角度审视和警醒,来一步步尝试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所作所为。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天使,孩子是个谜,谜底需要家长父母在每一天的朝夕相处中一探究竟。读完此书,我想我找到了谜底,那就是——爱。
润物无声,爱在一切不言中。方法对了,不用吼不用叫不用跳不用气,一篇篇实例文章用字里行间的感性理性彰显爱的途径爱的方法爱的感受爱的浸润,只因为你爱孩子,教养就会有路可寻。教养的路漫长而又艰辛,长路漫漫,爱始终相伴。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的品格、习性和素养方面的优势就像春天的小芽芽,正在积蓄力量蓄势待发,我们当然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但是做人这一课我们
没有给孩子落下,孩子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走在阳光和明媚的路上。
如此,孩子的心就是天堂,因为父母给了满满的爱,可以安心做自己。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九篇
孩子出生以后,我的身份转换为一名父亲,面对每天都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常常手足无措,有时候孩子还没有哭闹,我已经大吼大叫,情绪失控了。
读李坤姗老师的《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越读越脸红,越读越羞愧,那些错误的教育方法正是我用过的,那些不合格的家长中就有我的影子。读过之后,深感非常幸运遇到了李坤姗老师的这本书,检视和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有了新的认识。
大多数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不自觉地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想法,就是:把孩子当大人,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特别是中国的家长,在被媒体和社会灌输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后,个个争先恐后,赶着孩子向前跑,殊不知这样给孩子造成了无形而巨大的压力,对于有些孩子会揠苗助长,对于有些孩子会造成内心的自卑,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还有,当带着孩子遇到朋友的时候,家长会引导或强迫孩子和朋友打招呼,有时孩子害羞往后躲,家长就会说孩子“没礼貌”,孩子被说“没礼貌”,内心会产生一种挫败感。
相信,天底下应该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在如何去爱上家长们出了问题。“以‘尊重孩子’为内涵的教养,是从信任、接纳,甚至欣赏孩子的能力前提出发,从孩子的‘需要’来理解他们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李坤姗老师告诉父母们应该蹲下来,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孩子,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李坤姗老师是一线的幼儿教师,“尊重孩子”是她在多年的教学积累及和孩子每日相处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她从品格、情绪、安全感、发展与学习四个方面,从孩子学得慢、怎么让孩子打招呼、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等十八个问题入手,帮助父母们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难题。比如,在孩子学得慢这个问题上,家长们需转换思维,没必要过多担心孩子不会什么,而是关注孩子“会什么”,家长应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欣喜,这就是以“尊重孩子”为价值观的教养,是以欣赏孩子的能力为前提的。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肩负培养孩子的重任。家长学会聆听,孩子才敢于表达;家长理解孩子,孩子才能建立同理心;家长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孩子才会建立信任环境,信任他人的安全感,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家长爱的举动。这样的“生活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应该做的事。
“真正持久的教养,从爱出发;真正的爱,从了解开始”,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只有了解孩子,爱他的道路就有迹可循,快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吧!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十篇
育儿,是一场相互成全的过程。孩子,成全了父母的付出和愉悦,父母,成全了孩子的长大和别离。相互成全,意味着这过程中间,谁都不该抱着“谁欠着谁“的思想包袱,我们之所以选择成为彼此的支柱,皆出于一个字——“爱“,一切起于爱,也应当忠于爱,再终于爱。
李老师这本《让孩子做自己》,就是帮助父母走出以往的教育亲子的桎梏或误区,习得更好的家庭关系模式,更加享受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再重温一遍父母当年的成长之路。父母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或许能看出我们曾在原生家庭中所习得的教育模式的误区,对改善将来自己的教育模式有诸多启发,这也是为人父母自我习得必不可少的功课。
《让孩子做自己》,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这就是自我认知,通俗点说,可以是自尊,自我保护,自我界限感。
“自我“是一个贯穿一生的过程,不分时段和年龄。婴儿时期的“自我“是“自我中心论“,孩童时期的模仿父母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模拟和学习,青少年的“自我“是一种自尊及骄傲,成年人的自我更多是面子和成功。母亲也有自我,除了妈妈这一身份,还须成为自我。
自我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允许犯错与习得,允许纠正和尝试,允许怯弱与害怕,允许一切在长大的我们看来是“负面“的情绪。
自我不一定会带来叛逆,也不意味着难以约束到失控,更不代表着对峙和反驳,自我成长可以是温柔的,舒适的,体贴的,只要为人父母,学会用对了方式。方法并非天生就会,没有谁天生就会父母这一岗位所需技能,这项技能会在孩童时期从父母处习得,再经由生活和学习不停地锻造和锤炼。李老师的这本《让孩子做自己》,便是指导父母如何通过学习锤炼自己的父母的岗位技能,所有的技能最终都只为一个目的,让孩子成长为自己。
贯穿全文有几个关键词——了解,欣赏,成全。
我们习惯于接受表彰和赞扬,对于辩驳和解释理解为是一种负面的,不被接受的,且作对的,这种表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中不鲜见,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设定中,对这些与预期或期待不符合的结果理解错误。我虽不赞成莫名其妙的“挫折教育”,但在孩提时候,培养对“不得”,“失败“或”恐惧“的正常接纳,更加有助于心理稳定成熟的发展,也算是提早开始”社会实践“的心理建设。
养育孩子的过程从来被看做是一个父母上交答卷的过程,尤其是中国大家庭合力育儿下尤其如此,使得孩子的一举一动格外颤动着父母的心思,甚至有些时候,我们的
李老师在“指导父母正确面对的建议对我颇有启发,比如在”不逼,也能教会孩子打招呼“,不止正面强调了“礼貌”如何正确养成,更重要的其中一段反驳“逼迫招呼”的深层次原因——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十一篇
文/王大宝
前阵子在家里跟亲戚争论关于结婚生子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在我看来,他们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出了问题。受制于特殊的经济情况以及社会情况,从现代的眼光看,他们当时并没有给孩子更加合适的教育,导致孩子在性格、职业、婚姻等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
但是作为六零后的他们,一致认为,我给了孩子我的所有,我已经问心无愧了。我又能说什么呢?
直到我收到了这本书。
1.
大舅是老工人,国企干部,参与了三峡的建设,当过船长,退休后被返聘。他一直认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成功,让表弟拥有了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
当年表弟初中毕业,准备考高中,大舅不知道听信谁的建议,强行让表弟进了一个职中的委培班,学习如何制作中药材。委培班是定向招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制药厂当工人。
日至今日,表弟已经在制药厂工作七年,工资仍然低于该城市今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
家族有打牌的习惯,而往往伴随着打牌的是抽烟与酗酒。这是我们家族不可改变的沉疴。然而家族的很多人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言传身教中,表弟也学会了这两样东西。同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2.
二姨是一个老好人,同时也是勤劳的典范。二姨的很多观点都很朴素。以至于我根本无法反驳。
她无法说明白为什么要生儿育女,只觉得这是每个女人的必经之路。她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女儿那么懒,脾气那么差。女儿不待见她,她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让女儿学高护,因为妹妹的女儿以前学的高护,现在工资据说有七八千。然而女儿并不愿意做护士,只安于买化妆品的两千多块钱。
只看《故事会》和《知音》的二姨有很多困惑,我并没有办法回答她。
3.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教育子女是一件技术活,起码在现代社会是这样的。
上篇说到关于阶层固化的问题,农民的孩子只能是农民,工人的孩子只能是工人,因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因为教化的作用固化了未来的道路。而他们的天赋被这种不恰当的教育禁锢了。让他们无法成为建筑师、音乐家、诗人、工匠等等。
这本书里面提供了种种思路,教会我们如何引导子女进行学习与发展。孩子被动被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如果他们因为我们错误的教育而经历了不幸福的一生,那么这就是为人父母的罪恶。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自由的生活。
以上……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十二篇
从出生开始,我们便不断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事、物,这些外在的人、事、物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不断的认识了外在的环境,进而认识了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慢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这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我们会遇到太多的事情,无法被我们控制。
随着教育的关注点逐渐向低年龄转移,现在关于教育的好书真是越来越多了阅读这些书,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书籍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你慢慢来》和这本《让孩子安心做自己》,第一本书,真正的教会了我耐心与等待,而这一本书,让我明白的东西,更是太多了。
在选择阅读教育类的书籍时,我偏向这三个方面:一线教师经验实录、为人父母教养记录和专业教育工作这的理论阐述书籍。而《让孩子安心做自己》的作者李坤珊老师,很巧妙的将这三方面融合在了这本书当中。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一线幼儿教师和教师训练师,她有着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学位。这三个身份,都让我艳羡不已。而且,我在教学过程当中,很多的疑惑,都在这里找到了明确的答案和实施范例。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这本书由四个方面组成。每一部分都以其中一点为核心,按照儿童身心发展为顺序发散式阐述,阅读之后总览全书,又能发现四个部分又是互相补充的,统领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理念,便是尊重。这观念的树立与实践与作者在蒙台梭利体系幼儿园工作有着非常大关系的。
尊重孩子,是蒙台梭利的核心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中,成人作为观察者语合作者,为孩子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尝试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与孩子往往也不会是同一个气质类型。所以居高临下的指导与规划孩子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也很难收获一个幸福的结果。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欢迎。但也有一些家长矫枉过正,把“尊重”变成了“放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如何解决这些状况,依靠的是孩子已经建立成的经验与原则,而这些的建立都要依靠我们成人的指导。
相信很多家长与老师都为管与不管,帮与不帮中徘徊纠结过。在书中,李老师设定了相关的标准。“我们爱他是没有条件的,但他的行动却有‘合适或不合适’的区别,而行为是可以改变和选择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态度上,要直接的表达出我们对孩子的爱,为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并且也直接的指示出什么事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做,并给出做与不做时,可以有哪些选择。也就是说,原则是我们直接给孩子的,做法孩子可以进行有限制的选择。而我们在理念是,要认真思考并坚持住对孩子的尊重,划分清楚指示与强制的界限。
本书详细的解答了很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不知,有你想要的么?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十三篇
有一次,我在接孩子的时候,老师问我,你在家教孩子吗?他指的是背三字经,我说没有,因为我自己都不会背。老师说,我教了小朋友,只有他一个能背得出,当时我还很平静,但放学路上,我还是显得比跟平常更热情了些,准许孩子买了个零食。并且回家后跟孩子爸爸分享了这个消息,甚至在回老家与父母团聚时也分享了这个消息,孩子能看得出,我们因此而开心。
之后不久,老师又告诉我,他在班上讲故事,站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讲得最好。我好吃惊,这点虽然我没有奢望过,但我内心还是希望他要比我们活波主动才好。我很开心。之后过了很久,没有了老师转告他表现好的消息。有一次他自己告诉我,又一次,他在小朋友们面前讲了个故事。我问,为什么老师没跟我说呢?孩子迟疑了一下,说老师可能忘了。
之后,很久不再有讲故事的活动了,我就问孩子,为什么没这个活动了呢?孩子说,早就没了,只讲过一次。我说不对呀,你都被夸两次了,怎么会只有一次活动呢?一次是真的,第二次是我骗你的。我当时好失落,尽管孩子很诚恳,他说他只是想让我开心,可是他并不喜欢在小朋友们面前讲故事。我当时虽没说什么,但是我记住了孩子已经开始讨好性第骗我了,我觉得发现了新问题。我想知道这个根源在哪?
读《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这本书时,我读到这样的内容:三到五岁会出现虚实部分的阶段,这是孩子说谎的原因之一。我虽然还没有为孩子的说谎乱了手脚,但我想知道真实的原因,是不是孩子为了讨好我才这样做的。我能看出孩子很担心我因此批评他,这让我想起了孩子更小时候,我希望他建立跟人正常打招呼以及回应别人习惯,真的是费尽了心思,忍住我得着急,忍住我的担忧。最终我看到他见到了自己熟悉的面孔会摆手示意,这是他的方式。我接受了,总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作者李坤珊在书中也提到不逼孩子打招呼。我庆幸自己没逼孩子,我不想做那样的父母,常常我会处在,担心因为自己没有在必要的时候,起到到推动作用而使孩子失去培养出好习惯的阶段。就比如刷牙,从两岁开始,我就引导,直到前几天,他自己主动开始刷牙,并会为赶时间而省去刷牙步骤而内疚。这让我欣慰好几天,也许我若天天逼他,反倒不能更快唤醒他的觉醒。
书中关于过节,我特别想借此修正下我的不爱过节的习惯。尤其是孩子对节日的渴望总是聚焦在礼物上,常常让我觉得抓狂。而幼儿园却在这个环节教育的很好。弄得我躲都躲不过去,因此,节日经常是躲躲闪闪中熬过,毫无快乐可言。但我忽略了节日对于家庭的调剂,作者写道:因为有人特意张罗,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家庭记忆。的确,现在我多少能够体会到节日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了。
关于自信,作者放在最后,在品格、情绪、安全感、发展与学习这些方面的基础上,更利于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要让孩子意识到,挫折像影子一样,会跟随我们一辈子,要学会与它相处。对我而言也还没有完全学会与挫折的相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因孩子也不断修正自己,成长自己。所以,尽力放手让孩子在宽松,平等的爱和呵护理里成长,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是父母最荣耀的努力。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十四篇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你不努力向前就会有被别人淘汰的危险,所以现代人的换焦虑综合征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深受其影响。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何时起,这句话开始在父母间流传,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提前,有的从胎教甚至备孕期间就开始了。从怀孕时要听什么音乐,出生后要给孩子报什么早教班,入托时要选择哪家幼儿园,上学后要报什么特长班……在父母眼中,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处处充满竞争,每一步都不可以走错,决不能让自家的宝贝落在别人的后面。
在刚刚升级做妈妈时,我曾经给自己定下教育孩子的三条准则。
第一要锻炼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第二要树立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什么考第一,学特长,这些都是浮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啊!人世间最怕的就是一个“比”字。
隔壁家的苗苗四个月就长牙了,我家的孩子六个月了咋还没长?是不是缺钙啊?
同事家的佳佳不到两岁就会背唐诗了,我家的孩子两岁半了一句整话还不会说,是不是语言发育迟缓?
同班的西西遇人就大大方方打招呼,小嘴可甜了,我家的这个见人就躲是不是性格太内向,需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
诸如此类的问题与比较不胜枚举,相信许多家长和我一样,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自觉的为孩子、为自己设置了各种无形的竞争。这让家长自己变的焦虑无比,同时也将这种不安的消极情绪传递给了给孩子。
我们往往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却忽略了这其实从一开始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家长无法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孩子也无法融入成年人的世界,在无法相互了解的情况下就会引发冲突。这势必会造成家长与孩子的共同焦虑,将各种问题变得犹如火上浇油,变得更加的糟糕。
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重要的是如何去爱孩子,怎样的爱才是正确的爱。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这本书是台湾人气教养专家 资深幼儿教育顾问李坤珊,所著的一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全书从品格、情绪、安全感、发展与学习四个方面入手,用十八个小节来告诉你如何化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教你如何去正确的爱孩子。
全书的主题其实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那就是“尊重孩子”。
当你看完此书,将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之时,你会发现原来之前很多让你焦虑的问题突然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严重,心情一下子平复了许多,之前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变得风轻云淡。
爱孩子就请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开始。放下心中的焦虑,让自己安心做父母,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读后感第十五篇
“孩子,你应该这样,孩子,你必须那样。……”
这是挂在很多家长嘴上的一句话。美其名曰“掏心掏肺为了孩子好。”,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自从为了父母后,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凡事都为孩子尽心尽力而为。唯恐孩子走弯路,唯恐孩子落后于别人,唯恐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职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但是,我们想过没:我们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孩子真心愿意接受这样的爱吗?
这般问自己?转念想想,如若换我们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需要父母太多的约束吗?我们小的时候,有哪个能记住父母念叨的众多规矩?有哪个希望父母管七管八管着自己?如此一换位思考,就知道孩子到底想要什么了。
孩子要的并不多,孩子只想要做自己。不管路途是否会有荆棘,只有自己磕磕破破过后,再爬起来,大胆地往前走,才能真正体验完整的充实的成长。
读过李坤珊老师的这本《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我颇有感触。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包办、让孩子按我们的意愿成长,那样的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该书作者李坤珊老师身为教育博士、美国波士顿教师训练中心和蒙托梭利体系幼儿老师,她兼具理念和实务经验。她将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以及亲自实践的教养方式方法与我们分享。文字朴实,基于现实,教我们读懂孩子的心。
全书从孩子的品格、情绪、安全感、发展与学习四大部分来分析分享。真正的爱,从了解开始。我们往往会埋怨孩子动作慢、磨蹭、不听话、太顽皮。那是因为我们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忘记了他还仅仅是个孩子,忘记了孩子的发育还没达到我们预期的那个规格。速度、效率,那是成人世界的衡量标准,还有大方、分享,孩子不是天生就直接到达高情商的境界的。有的孩子不爱与人打招呼,并非他不懂礼貌,而是他也有怕生的过程,如果这个时候强迫孩子做一个所谓受人欢迎的懂礼貌的孩子,那就特错大错了,这样的逼迫只会让孩子更有压力。而作者的观点是让孩子在被尊重中学会有礼貌,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叫不叫人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对方是什么人,并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眼光去识别分辨、继而选择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与尊重的关系,孩子自然就会愿意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礼貌与尊重。
该书所解答的各式问题,正是许多家长最常问及的教养难题。我自己也有此类疑问。例如,孩子会胆小恐惧,害怕自己一个人上厕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一味地将孩子推开或是不去理会他,而是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但同时也不剥夺孩子经历畏惧的过程,不挡住孩子面对害怕的选择,可以与孩子一起来面对这些过程,当经历过后,孩子的勇气才会真正得到加强,内心的自信才能提升。
书中言之有理之处甚多,可以借鉴可以学习可以尝试。书里有块有趣的内容,是关于幼儿该不该学写字?如何学写字的,令我受益匪浅,还是那句话,不强迫,让孩子安心做自己,各种学习和发展视孩子的发展、兴趣和成熟度而定。
书的主题很明确:尊重孩子,让孩子放心做自己,家长多放手,孩子行走更稳当。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