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议,帮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强调了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他们的未来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一)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菊池洋匡(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现为明星小升初辅导学校“伸学会”的董事长),但我拿到书的第一时刻并没有反应出来这本书是一个日本作者所著,还以为是我国哪个教育学专家的著作,因为每个家中有小孩的中国家长都非常关心小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直到看到书中的插画这一明显的日本书籍特征之后才发现,传闻中的东亚内卷三国真是名不虚传,全世界的家长在幼升小、小升初这个阶段关注的点真是大同小异。
那么到底要如何在小孩学习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书中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维持现状”是让我们生存下去非常有效的战略,我们的头脑更愿意命令身体一直重复同样的行为,改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那么如何才能战胜头脑中“维持现状”的强大力量呢?
首先要明确“目的”。所谓“目的”就是“想要获得的理想状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需要自律性(有自主选择权,将跟学习有关的选择权尽量交给孩子)、良好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达成感(目标不要设置得过高)这三个重要因素。但是目的可能很遥远,所以在行进过程中,过程中的小目标也很重要,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要是具体的;可以测定的;具有关联性;设定期限;内容的可实现性。
然后要迈出第一步。根据已设置的过程中的小目标,我们开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及每一步都需要简单易行,让孩子长期简单重复,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诱惑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诱惑,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诱惑。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情,就要提高做这件事情的门槛。当诱惑不可避免时,就可以采用“if-then”计划(事先制定好理想的应对策略)。
然后则是不断强化养成习惯。习惯养成的背后有很深层次的心理学原理,习惯的养成最艰难的时候再最初的时候,而一种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2-3个月的时间,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及时反馈(最好是正面反馈)”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生来说,荣誉奖励更有效,对于初中及以上学段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更有效。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一定要记得要用“频率”为习惯化加速,一天可以做完的作业,平均分成4份,一周内分四次完成比一天完成的效果要好。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心理学实验叫做“棉花糖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年少时自控能力越强的孩子未来更容易成功。后来,人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持续跟踪,发现自控能力更强的孩子往往家境越好,从而得出了原生家庭的好坏与孩子取得成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说到,在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父母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换成我们熟悉的语言就是:养孩儿这条道路上,费爹妈!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二)
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学习习惯终身受用,所以最好是从小学开始便养成。
大多数新升级做爸爸妈妈的家长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概念,不知如何下手。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通过有20几年教培经验的作者循序渐进的具体可操作指导,引导家长逐步理解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普遍心理、难点和技巧,帮助毫无头绪的家长们清晰明确地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作者基于习惯的养成步骤,从找到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到迈出第一步,以及不断重复使习惯养成的全流程解析,传授各个步骤的关键要素和秘诀,并指出促进和阻碍习惯化的因素,帮助家长在孩子习惯养成过程中加强心理应对能力。
作者的整个指导内容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研究成果为支持,方法科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被许多小学生验证过的具有普遍效果的习惯养成模式。
作者将习惯养成的方法和过程逐一拆分,不漏掉每一个必要操作步骤,全面连贯地构建起习惯养成模型,读者理解起来更直观,运用更加方便,从而使指导孩子的手段更加恰当。
具体来说,作者通过厘清目的与目标的区别,让读者了解理想的状态与到达理想状态的检查点之间的不同;同时区分结果目标和行动目标,引出行动目标5个规则:具体、可测定、相关联、设定期限和能实现(简称SMART目标管理法则)。
行动目标设定好以后,迈出第一步的难度常被低估。关于顺利迈出第一步的技巧,是所谓“if-then”开关,即使用“如果……就……”的思考设定模式。
换句话说,就是用“如果……就……”的模式来触发开始行动的时间,经由一个日常习惯顺利进入第一步行动。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设置一个“一回到家就把文具从书包里拿出来”这样的if-then开关,就能够跨越“孩子回到家后不愿意马上开始作业(对把文具从书包里拿出来感到为难的心理)”的行动鸿沟。
另外迈出第一步也意味着抵抗诱惑的干扰,诀窍是将诱惑“收起来”(不容易看见),避免接触诱惑;还有一招是用if-then开关来防范,一旦接触诱惑时启动抵抗诱惑的行动。
至于习惯养成前的不断重复如何做到呢?关键词是即时报酬。
即时报酬是行为重复的根本动力。通俗来讲,即时报酬就是成就感的获得。比较典型的,游戏就是根据成就感来设计的,一般会满足“任务、时间限制和得分”三个条件增强获得感。
把握这三个要素便可以用来满足孩子做一件事情对成就感的需求。
比如把写字当做游戏的例子,可以给出一项任务,要求孩子写字不能超出格子,并规定写完一版的时间,同时按写合格一个字得一分给出每次写字的总得分。
即时报酬将孩子的行动和结果联系起来,所以是能够提高孩子积极性的方法。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系统化的习惯化技巧,将家长们逼孩子苦读的思路改变为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致力于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学习习惯化。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三)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好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于日本的小升初专业辅导学校“伸学会”的董事长菊池洋匡先生,由日文译者郭勇先生为我们翻译。书中为我们讲述了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很多方法,拒绝拖延症,让孩子们爱上学习、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样家长们就很轻松了,再也不用为孩子们的学习发愁了,也会经常看到孩子们优异的成绩单。
这本书共分为六章三十二节内容,向我们介绍了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促进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养成好习惯中需要抗拒的东西、在孩子们养成好习惯之前家长们要做好准备。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己独立自主地学习,不用家长去多加干预,虽然这很难,但是正因为它的难度大才更加具有挑战性,也更容易激起我们的奋斗欲,而当我们成功之后心中就会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我们都希望孩子们的生活比自己更加轻松快乐,不要经受我们曾经吃过的苦和受过的累,但是孩子们并不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想要好好学习就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不只是时间和精力上的努力,还要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如果无法理解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家长们有的时候也可以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只要孩子们能够找到练习题中的规律,再加上能够理解知识点其中的内涵和重点,相信解题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那么同类型甚至更难一点的题都能够很容易就找到解题方法,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慌张无措了,夺得高分的希望也就变得很大了。
孩子们要清楚自己是否想要学习得更好、自己为什么想要学习知识,才能够为了自己想要学习的原因而努力,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不能够想清楚自己的原因,相信孩子们很难能够塌下心来全心全意地学习。而当他们想清楚以后,学习也就会更加主动了。
养成好习惯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能够掌握技巧、抓住学习内容的重点,那么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轻松很多,相信孩子们也会很快爱上学习的。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四)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好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于日本的小升初专业辅导学校“伸学会”的董事长菊池洋匡先生,由日文译者郭勇先生为我们翻译。书中为我们讲述了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很多方法,拒绝拖延症,让孩子们爱上学习、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样家长们就很轻松了,再也不用为孩子们的学习发愁了,也会经常看到孩子们优异的成绩单。
这本书共分为六章三十二节内容,向我们介绍了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促进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养成好习惯中需要抗拒的东西、在孩子们养成好习惯之前家长们要做好准备。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己独立自主地学习,不用家长去多加干预,虽然这很难,但是正因为它的难度大才更加具有挑战性,也更容易激起我们的奋斗欲,而当我们成功之后心中就会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我们都希望孩子们的生活比自己更加轻松快乐,不要经受我们曾经吃过的苦和受过的累,但是孩子们并不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想要好好学习就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不只是时间和精力上的努力,还要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如果无法理解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家长们有的时候也可以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只要孩子们能够找到练习题中的规律,再加上能够理解知识点其中的内涵和重点,相信解题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那么同类型甚至更难一点的题都能够很容易就找到解题方法,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慌张无措了,夺得高分的希望也就变得很大了。
孩子们要清楚自己是否想要学习得更好、自己为什么想要学习知识,才能够为了自己想要学习的原因而努力,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不能够想清楚自己的原因,相信孩子们很难能够塌下心来全心全意地学习。而当他们想清楚以后,学习也就会更加主动了。
养成好习惯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能够掌握技巧、抓住学习内容的重点,那么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轻松很多,相信孩子们也会很快爱上学习的。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五)
一流的精英,是一群“会努力的孩子”。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长远的目标看,与天才相比,努力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更大,父母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更努力的人”。
那么,“会努力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孩子呢?《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 》一书的作者菊池洋匡认为,是“自控能力强的孩子”。
但很多孩子,甚至成人,面对“诱惑”都很难控制自己。
因此书中针对此事,分享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功的方法:
先制订战略性行动计划;
再将好的行为变成习惯;
最后将好习惯烙印到性格中。
第一步就是先设立一个“小目标”,降低行动的门槛。
具体来说,就是将大的目标拆分成为一个个的小目标,逐个完成。
这一点,孩子的学校也是深谙此道的。假期的作业看起来还挺多,老师们拆解为十五天一个小目标,定期检查,孩子居然还能略微提前完成任务,也不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了。
书中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if-then计划”,将“做什么”“做多少”“何时做”都列举详细,能够帮助孩子更加坚定的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具体行动中的何时不一定非要是固定的时间,可以约定为具体的行为之后。
比如“吃晚饭以后开始学习”,让孩子吃完晚饭就能意识到该学习了,使得学习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难免孩子会遇到各种“诱惑”。
最好的办法是不让诱惑靠近,提高做这件事的门槛。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事先制定好理想的行动方案,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培养需要两至三个月,为了让孩子能够坚持到底,家长可以适当的给予“报酬”。
特别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物质奖励还是更加有效的。
孩子对于这种方式得到的奖励也会格外珍惜。
“即时报酬”,还有一种方式是“表扬做得好的部分”,这一条很多育儿书中都有提到过。
自控能力强还体现在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上,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和“共情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同样,想要改变孩子,家长自己也要先做出改变,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信心。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六)
作者: 菊池洋匡 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 郭勇
书中讲述的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共分为了六个章节。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目的目标的差别及其各自作用,迈出第一步的秘诀。养成习惯之前不断重复的秘诀,加速和阻碍喜欢画的东西,支持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应做的心理准备。
首先只只有需要长久的坚持,才能改变那些不良的习惯。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对于维持现重要是保持喜欢的。他讨厌改变。了解我们大脑中的原理,这样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去改变培养好习惯。
控制自己行为。并在不断重复中养成好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在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的同时,也保持一副健康的体魄。
第一章则是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成功人士所具备的一些共同特征。成功人士尤为重要的是勤勉。我们这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计划。将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将好习惯烙烙印到性格当中
第二章做上了解目的与目标。清晰的把握自己的目的,目标以及当前所处的位置,然后激发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实现结果目标而设定行动目标。其中就包括了五个规则。具体的,可以测定的,具有关联性的,设定期限,内容的可实现性
第三章则是介绍了控制自己行为的方法是?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的提高实现目标的概率。第四章则是讲述了如何养成习惯前的重复锻炼,然后了解习惯形成的原理。在这里也有背后动机,心理学做理论支撑,如何加速和阻碍习惯下的东西。讲解了使可以使习惯化加速的小技巧以及阻碍习惯化的小陷阱。了解他们可以让我们更加养成好的习惯。
书中还有相对应的专栏,漫画,都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在与孩子养成,教会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作为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长,保持良好的习惯,这适用于任何一个人。
每个章节讲述都会有一些关键点讲述,之后将知识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习惯,让自己找到方法窍门去学习,成为一位自律的人,越自律越自由,先一小步一小步的开始,逐渐累积,之后将会是大的跨越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七)
本书介绍的方法是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首屈一指大学的研究机构的实验、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的,任何人都可以再现,泛用性非常强。全书结构严谨,从心理学原理层层加码,助力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
要想取得好成绩,先从改变习惯开始
很多小学生家庭搞不好孩子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和孩子都不了解“习惯的原理”。人的行为,很大一部分会受到习惯的支配。
比如:到了一定的时间,我们的肚子就会饿,我们就想吃饭;到了时间就该洗澡、刷牙。再比如:有些人明明知道冰箱里没有吃的,还会不自觉地打开冰箱门看一看[说的就是上小学时的我(大笑)]。还有的人明知道现在电视上没有自己想看的节目,还是会不自觉地打开电视看起来没完。
人对自己经常做的事情,会不自觉地重复做。重复同样的行为,自然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先打开冰箱找食物的人,不会瘦下来。每天放学回家先打开电视看的学生,成绩不会好到哪儿去。 因此,如果想“改变现在的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那么就必须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 “培养好习惯”是有窍门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的方式教会大家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在不断重复中养成好习惯的简单方法。
为了让孩子找到自律的感觉,要将跟学习有关的选择权尽量交给孩子,进展不顺利时再根据情况帮他修正。
目的地太远,就要在过程中设定多个阶段性目标。 把“结果目标”落实为“行动目标”,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 行动目标要设定为“具体的”“可以测定的” 设定数值化的行动目标,让父母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持 与“不能做”的目标相比,“应该做”的目标更好。
习惯中也蕴含“惯性法则”,只要坚持2—3个月,基本上所有行为都能形成习惯。
要培养好习惯,需要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某种行为开始。如果我们能让每一次的行为都变得简单易行,而且可以让孩子长期重复实行下去,不就逐渐形成习惯了吗?
把孩子的好行为转化为长期习惯,让他们获得即时报酬是关键,为此要制定让孩子有成就感的具体规则。即使是非常小的成果,即使很难看出成果与行动有什么联系,作为家长、老师也要尽量将这个成果放大,突出它与行动之间的联系,并让孩子看到这个联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努力学习与收获成绩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延迟,考试后的总结和复盘让行动和结果的“联系”看得见,才能让孩子持续努力。
拖延症是养成好习惯的大敌,用“频率”为习惯化加速。避开妨碍习惯化的陷阱,减少“做,还是不做”的纠结,将“每天都做同样的事”作为一个规则。
通过这本书可以学到培养、改变习惯的技巧,只要将其应用于实践,坚持一段时间,好的习惯就会变成您的习惯!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八)
“我也想当一个温柔、不发脾气的母亲,可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这让我陷入自我厌恶的恶性循环。”
这段话在社交平台上经常看到妈妈辅导孩子大发脾气,既愤怒又委屈,我自己当妈妈之前认为,辅导孩子很难吗?我以后肯定不会对着孩子发脾气。可是只有真正当妈妈后你才会知道,不只是做作业,从小到大的日常生活,真的是会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孩子心里又过意不去,但是想忍住确实不易。
真是一种痛苦的状态。对成年人而言,改变自己的习惯都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不过,当你看完《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校好喜欢》这本书后,这些烦恼都可以在今天画上句号。
那应该如何培养好习惯呢?总结几点我觉得让我受益匪浅的方法。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
很多孩子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呢?”往常父母答案就是你可以过一个很好的人生,或者你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是很多孩子明明知道努力学习的好处,那为什么还会对学习产生不满情绪呢?只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并没有真正明白。
家长这个时候就可以问孩子,你以后想干什么职业,有的孩子说“我想当一名医生”。那么考一个好的学校,好好学习就是你实现目的的手段。如果能够让孩子具有“目的的认识”,那么肯定会事半功倍。
二、执行几乎完成目标
书中推荐了一个“if-then计划”,这个计划可以让孩子在暑假里的学习量增加2倍以上。
要想将if-then计划”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必须把学习的状况设置得尽量具体详细。
举例来说,请大家看下面这个学习计划:
1.到了周四下午5点,我就开始做计算练习。
一般来说家长给孩子制定的计划就是这样,这样的计划对于学习已经非常有效,但如果加入具体细节,将会更加有效。
1.到了周四下午5点,我就从自己的房间中把练习册和笔记本带到客厅,开始做计算练习,并仔细地画图、列算式。
像这样的预先制定好详细具体的学习计划,孩子头脑中就能清晰地确定执行任务的时间和节点,从而不迷茫,不拖延的付诸行动。
三、有效使用奖励
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用来应用孩子学习不是件好事,但是因为对奖励有一种消极的印象,但是与其让孩子为了遥远的目标,而努力,不如用眼前的奖励,鼓励他们行动起来。
奖励的正确使用办法:
1、要奖励就要做好长期连续奖励准备
2、奖励,一定要及时
3、给奖励的频率很重要
我相信,只要给对奖励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内驱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以前,您只是不知道培养、改变习惯的技巧,所以才会为无法改变自己而困扰。如今,通过读这本书您已经学到了指养、改变习惯的技巧,只要将其应用于实践,坚持一段时间,好的行为就会变成孩子学习的习惯。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九)
赢在起跑线,考出好成绩,争做人上人,是现在很多家长的超前愿望。他们把更多精力、更多金钱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希望可以达成自己现在或是以前未完成的计划,满足自己内心对孩子成功的需求,甚至满足自己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面子需求。于是,在周六日、寒假、暑假的这些本是孩子假期的日子,给孩子报了各种文化辅导班、琴棋书画等兴趣班、专注力提升班、夏令营、冬令营、研学营等,有的还会全家总动员,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齐上阵,你接我送,你辅导这个我辅导那个,莫衷一是。家长心情可以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呢?但即便是这样,很多孩子也未必会按父母的计划发展,也未定就会成为父母希望的样子,这也令很多家长焦虑、紧张、无奈、愤怒,有时会因为孩子的成绩爆发家庭内战。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就是帮助家长们解决孩子学习困惑的一本好书。从人的发展心理角度和家庭教育层面,用理论结合自己多年办学辅导的实践及与家长一起实操的形式,与家长朋友们分享培养和改变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达成优秀学习成绩的目的,尤其是在小学生阶段,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会助力孩子形成强劲的内动力,拉动奋发进取的学习劲头,不断完善自己,日新周新月新,积累自信,快乐成长。
这本养成习惯的好书,从成功人士的特征开始分析,带动家长们一起见证“棉花糖实验”所传达的自控力的作用。最初的 “棉花糖实验”让人们记住了自控和忍耐的品质会帮助人走向成功;后来的“棉花糖实验”又告诉家长们,良好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们的自控和忍耐力,这种后天影响或传承,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家长要象自己期待孩子成功那样,自己努力奋斗,养成良好习惯,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环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有了良好的品质还不足以使人走向成功,还需要有清晰的目的和可以分步完成的目标。目的就是我们想要获得的理想状态,例如:我想当科学家,我想考重点学校,我想当医生等。而目标就是在完成“我想当医生”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分阶段有步骤的的计划,如先考上重点高中,再考上医科大学,再找个医院的工作,这就是分阶段要达成的目标。家长要知道,更要让孩子知道目的与目标的关系,用现代心理学知识说,就是要做生涯规划,把自己的生涯做好,我是谁?要到哪里去?怎样去到那里。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形成自律的品质,把结果目标落实为行动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达成感,完成阶段性任务。这就需要家长配合孩子制定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及时做出反馈,肯定、鼓励、奖励,让孩子有驱动力,有坚持力。
孩子迈出第一步时是困难的,家长改变固有观念时也是困难的。解决好“最初的一步“是建立新的、适合的、好的习惯的关键所在,书中介绍了”if-then计划“,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假期提高2倍学习量。实施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事先决定”只要OO就□□“,如:只要到了周一三五,早上在学习之前就做30分钟体育锻炼。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类型的习惯,是不是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呢?
坚持就是胜利,但是刻意坚持会消耗很多能量。作者向家长展示“惯性法则“,做了事情之后感受到快乐,或者体会到有意义,就会让人继续做下去,有就有动力,坚持2到3个月就会形成习惯,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做出某种行为,就能用最少的消耗做最平常的事情。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有适当的及时的看得见的对孩子的肯定,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哪里做的好,为什么能做好,在他的意识中确认成功,这就是即时报酬。
家长是孩子密切接触的养育者,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创造者,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客体,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可以模仿。同时家长也要亲身示范,体验自己养成或改变一个习惯的过程,这样才能感同身受,才会共情到孩子学习的苦恼和快乐。家长要相信自己努力可以改变环境,相信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养成,未来可期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十)
习惯成自然,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安于现状,所以一旦养成习惯了,就很难改变这个舒适的发展轨迹,除非有重大变故,否则它就会按照既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持续运转下去。
关于习惯,其实具有两面性,如果我们没有养成某个好习惯,那么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就会经历很多的痛苦,而一旦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变成了一种习惯,想要改变这种习惯就会变得困难起来。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把一种好的做法持续下去,就必须要长时间地刻意练习,这个长时间至少得两三个月,直到两到三个月的特定动作变成了我们思维定势的一部分,那个时候就会发现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我们自觉执行的一部分。
同样的,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
学习并非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把不会的吃饭、行走、语言、洗漱、跑跳等等变成了自身的行为习惯,之后的玩耍、零食也慢慢成为一种习惯,虽然一种是经历过痛苦的练习、一种是尝试到了甜头的坚持,不过这两者恰恰印证了《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书中的观点——让行动和结果“联系”看得见,就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长期的坚持后,就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在前期的成长中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或者坏习惯之后,面对学习这个“新事物”,如果不能让孩子发现学习可以带来的“甜头”,孩子自然是不乐意去主动改变现状的,而如果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了不好的体验(苦头),他们会更加不乐意去改变。
这种局面是大多数家长在发现孩子不能主动学习时最不愿意面对的情况,此时可以采用《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书中作者提供的几种方法来降低孩子对学习这种“苦头”的排斥情绪。
第一种方法:把学习和孩子已经养成的某种习惯联系起来,利用习惯的“惯性力量”,连带着把学习带动起来。这种行为习惯需要家长结合孩子自身情况去寻找,可以是在孩子某种兴趣爱好中掺杂一些学习方面的内容,让孩子慢慢体会到学习其实也没那么难,慢慢地改善孩子对于学习的抗拒心理。
第二种方法:讲学习与孩子的愿望结合起来,然后结合愿望达成的各个步骤将学习的内容加一分解,比如孩子想当医生,那就对孩子说医生给人看病,首先得知道病人的哪些症状对应着什么样的病(可能有很多,得学会分清病人得的是哪一种病),治疗这些病的方法也有很多,该选用哪种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看过之后给病人开药,成千上万种药该用哪一种呢,不同的药吃了病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学习之后才能掌握,有些知识的学习又需要那些学科知识来做准备,基础知识学习中又要掌握那些技能,比如认识字,会算术,而认识字之前可能需要先学好汉语拼音。如此之类的,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对小目标再设置一些奖励标准,把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努力,让孩子清晰地知道我学这些有什么意义,学了这些我离目标还有多远,等等,把家长的督促变成孩子的自愿,慢慢的,学习就变成孩子习惯的一部分了。
《原来孩子这样养成学习好习惯》读后感(十一)
本书是一本化繁为简的工具说,为孩子(事实上成人也可以使用书中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在眼前的学业和未来的人生中游刃有余,为家长解决督促孩子学习的困境。
作者从一开始就指出了学习的真相:人类的大脑其实也不喜欢“改变”,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其实也非常喜欢维持在自己的舒适区。大脑其实喜欢一直重复的动作,“不动脑子的重复”。但,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所有的难题,只要是我们养成好的习惯,那么一切都变得简单多了。
大部分孩子都是不喜欢学习的,尤其是在完成常规学业后,更不会主动去努力学习课外班的知识。对应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实际上最本质的不仅是眼前学业的高分,更多的是未来在社会上成为一位“成功人士”。
事实上针对科研人员的实验结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习惯,而这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更多的时候靠的是不断重复的后天努力,正如心理学家安德森·埃里克森的“1万小时法则”;通过对韩国顶级围棋选手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平均智商值甚至低于普通人的智商值。所以,后天养成“努力的习惯”是普通人迎接成功的法宝。
作者的很多方法都是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有名的大学的研究机构的实验、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的。培养好习惯是有窍门的。研究能够养成好习惯的人与不能养成好习惯的人之间的差异,对我们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启发。
书中用了非常浅显易懂又有趣生动的方式教会大家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在不断重复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步:不要和诱惑正面战斗,制定战略性性行动计划。比如,在养成面对“棉花糖实验”这样的诱惑实验时,可以学会锻炼自己暂时转移对诱惑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对于想看动画片玩电动的小孩子来说,则为他们制定短期目标,比如完成作业后可以观看一定时间的电视或娱乐;规定在每天的洗漱时间、睡觉时间,不断的重复操作,坚持2-3个月就可以形成习惯,变得非常轻松起来。
第二步: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就可以轻松的不断重复。切记这种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一开始的部分,只有把这个阶段坚持过去,后续的坚持难度就会减小。对,一定要长期坚持,很多孩子可能上学的时候早起早睡,努力学习坚持的很好,但是学期结束后,放松要求后,很多好习惯就半途而废。仔细观察周围减肥的人也不难发现,身材一直很好的人其实是因为长时间坚持了固定的饮食习惯,因此比起突击轻断食减肥的人来说,他们的减肥难度更小。
第三步:按照理想的性格培养习惯,将好的习惯烙印在性格中。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又有研究发现性格似乎会受到基因的影响,但后天环境和各种生活际遇的磨练人的性格是会变化的。即使是双胞胎,进入军队训练的一个后续的性格中会变得沉着和坚毅;而小孩子的性格影响变化较大,即更容易塑造,因此也会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习乒乓球来锻炼专注力。
完成以上三步,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自律的,有序的人了。
本书从序言和目录开始就循序渐进,将作者的理念娓娓道来,一步一步。同时在每一节的开始都配有有趣的漫画,将生活中的难题和场景展现出来,再通过理论和方法步骤为读者提供解决方案。重点内容都做了加粗标记,全书字数较少没有长篇大论,都是实际的操作步骤,简单易读,不仅适合家长培养孩子,对大众读者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也很有启发。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