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100字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9 04:35:33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6-09 04:35:33   小编:

《现象式学习》是一本深入探讨学习本质的书籍,作者通过案例和实践经验,阐述了现象式学习的概念和应用。他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这本书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适合家长,教师,学生阅读的书,芬兰作者,科丝婷.罗卡,全球知名教育家,曾获得芬兰总统颁发的白玫瑰一等骑士勋章,为全球数万名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教育方面的启发 这本书为读者揭示了这个国家的核心教育秘密。席卷全球的芬兰教育新理念。 芬兰学生不仅成绩好,创造力也强,还快快乐乐没有压力,不培训,不内卷,不鸡娃,不焦虑,它究竟做了什么?,同时有将教育做的如此强大呢?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本有趣,有料的书不但给出了精彩的答案,而且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深刻洞见。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她们未来的发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积极的公民,建议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读这本书。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二)

芬兰的教育体系举世闻名,每十年进行一次大的教育改革,2016年的教改中令世人瞩目的就是现象式学习。

今年8月,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了《现象式学习》一书,其作者是全球知名教育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科丝婷·罗卡博士,她也是现象式学习这一创新学习理念发起及推广应用的关键人物。

现象式学习就是针对具体现象,培养学生们协作、跨学科、应用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重点分析了现象式教与学的方法,论述了七大贯穿能力,即学生们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未来应具备的七项技能。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正向的、全面发展的、具备创造力的人才。现象式学习或将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选择与经验,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同样也具有借鉴意义。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三)

当时买这本书应该是因为太多大咖老师们推荐了:各大学教授、各重点学校校长、各大教育创始人、各书籍杂志的撰稿人;另一个原因是对芬兰教育的好奇:芬兰一个在19世纪才有自己的语言的国家,一个曾深陷欧洲两大列强时间斗争的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但却在2015年的PISA考试中排前四,且普遍认知高绩效、财富和生活满意度常常不会共存的情况下,芬兰是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庸作者的话说,他们国家的孩子是在没有课外辅导班,玩耍和享受生活的同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作者因为是教育心理学教授,教师学会创始人,所以书的主要部分是对芬兰每十年一次的国家课程标准的最新版本进行的解读。但作者没有不是为了告诉我们要考什么,要学什么,而是从更系统的角度和更广阔的视角分析了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的特点和阶段的关系,说明了如何学而不是如何教的观点。为了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在漫长、寒冷和黑暗的冬季生存,人们需要具有创新力并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书中有三个特点亮眼的点:芬兰对教育的投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共存和学习过程透明化。另外对数字化一代如何学习和如何应对未来挑战有特别新颖的说明。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四)

现象式学习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它综合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通过协作,研究某个现实中的具体现象,其目的不是取代科学学习,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直到最后现象式学习的领军倡导人物罗卡教授才说明了什么是现象学习。本书主要介绍芬兰的教育,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国内的很多教育方式和芬兰还是很相似的,比如义务教育,翻转式学习(学生首先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视频、教育游戏或书籍)了解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和考试以及同学的合作对那部分知识进行细化、应用并完成各种任务)。 智慧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拥有灵活、聪慧和创新的思维。这包括采取各种途径来解决世界上棘手的问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要切实开展促进智慧的思考项目,融合不同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学习如何共同创造新的解决方法。通过现象式项目,我们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新的学习工具。智慧的学习还意味着使用学习分析法来重新定义什么是好的学习,好的学习要素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实现。在解决我们这个时代一些结构混乱和棘手的问题时,具备全局性的和跨学科的思维非常重要。学习各种学科主要是学习各种学科的思维逻辑。学习不光是获取内容性知识,更多是学习如何学习和探究世界,最终看到的是模式和系统,而不仅是现实的零散片段。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五)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国内教育思潮正在转型中。但转型中的阵痛可不仅在校外的培训机构,之前奔波在各大培训机构的家长们,压力似乎更大了,如何对抗“内卷”焦虑,回归教育本质?

全球知名教育家科丝婷·罗卡写的这本名为《现象式学习》的书,把我们脑海中理想的教育模式清晰地刻画和展现在我们面前。

何为现象式学习?正如罗卡博士所说,它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综合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们通过协作研究某个现实中的具体现象,其目的不是取代科目学习,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新的学习模式。单纯这个定义就深深地打动着我。

作为全球教育的标杆地,芬兰的现象式学习着眼于对未来国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敏锐地捕捉到了面向更为复杂的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应该具备的七项横贯能力。

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他们未来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倡导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调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但如何去做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本《现象式学习》,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带来不同的视界和启迪。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六)

作者是全球知名教育家,科丝婷·罗卡,来自教育大国芬兰,曾荣获过白玫瑰骑士勋章。何为现象式学习?书中的解释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新的学习模式。本书侧重学,而不是教。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芬兰的教育方针竟然可以是“每十年进行一次大的教育改革”,因为我们(至少是我及身边的人)接触的教育模式就是单纯地老师讲课传授知识内容,而芬兰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最近一次改革的核心是“从教什么到怎么教和怎么学的转变”并且“强调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现象式学习”诞生了。 “怎么教”强调教师工作的焦点从教授学生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 “怎么学”强调让学生从只会通过考试的人转变为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 书中还提到“翻转式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它需要把学习的头尾颠倒,与传统的在学校课堂上传授某门学科知识,然后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反向而行,学生首先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视频、教育游戏或书籍)了解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和老师以及同学的合作对那部分知识进行细化、应用并完成各种任务。这样一来,宝贵的面对面时间就不会被浪费在简单的知识陈述上。目的是创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的学习文化。学校不再是执行机械性任务的场所了。学习的概念不仅涉及获取事实,而且涉及改变及格式化之前的思维模式。 我很赞同这种思维模式,非常推荐大家看一看这本书。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七)

芬兰著名教育家,教育心理学教授,白玫瑰骑士勋章获得者科丝婷·罗卡博所著《现象式学习》一书,是曾作为一名老教师的父亲向我推荐的。这是一本适合全球教育工作者、决策者和家长开卷一读的书,书中用朴实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指引芬兰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教育理论,穿插了很多访谈和具体案例的小板块,让读者明白优秀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卓越和公平。 “现象式学习”就是把学生界定的某种现象作为探索学习的核心,本质上是一种项目式学习。它主张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将校内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书中以针对六年级学生“世界各大洲”为主题的现象式学习项目为具体事例,介绍了如何在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如果对先进的教育模式有兴趣,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芬兰作为全球教育的标杆地所提倡的现象式学习着眼于对未来国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面向更为复杂的人工智能时代,现象教学法是为了培养学生面向新世纪的七大能力:思考与学会学习能力、文化感知、互动沟通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照顾和日常生活技能、多远,识读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参与影响并构建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以跨学科知识为基础,确定现象主题,制定操作手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国内的现象教学主要是在学科内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渗透程度不高。正因如此,在目前中国“双减”政策落地,教育思潮转型回归教育本质的背景下,这本书带来的教育新理念新成果,对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的演进是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的,值得国内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深入学习并借鉴。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八)

不培训,不内卷,不鸡挂,不焦虑,成绩还第一呢?为什么能快快乐乐学习 ?因为她们是这样学习的,《现象式学习》将会告诉你, 这是一本适合家长,教师,学生阅读的书,国内教育专家,知名中学校长,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名人联袂推荐,芬兰作者,科丝婷.罗卡,全球知名教育家,曾获得芬兰总统颁发的白玫瑰一等骑士勋章,为全球数万名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教育方面的启发,什么是现象式学习,简而言之,现象式学习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它综合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们通过协作研究,某个现实中的具体现象,其目地不是为了取代科目学习,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为读者揭示了这个国家的核心教育秘密。席卷全球的芬兰教育新理念。 芬兰学生不仅成绩好,创造力也强,还快快乐乐没有压力,不培训,不内卷,不鸡娃,不焦虑,它究竟做了什么?,同时有将教育做的如此强大呢?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强调了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老师根据孩子们求职需求,结合当地的特色实施教学,在这一背景下,现象式学习就成为一种现成的,可以迅速推广的学习模式,目前,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对学校的归宿感,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小心谨慎,我们出色的教育体系将会成为历史,这正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目地,——放眼未来。 2019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教育体系造成很大冲击,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得以幸免,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教育模式,例如利用通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学习,在这次疫情期间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学习环境,乃至整个学习生态的变化,加速了教育界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这本有趣,有料的书不但给出了精彩的答案,而且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深刻洞见。我们从芬兰学到的经验是,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作者说如果没有芬兰的产假制度,公立幼儿园,学前班和免费的教育,我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名教授,它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而平等和对女性的教育是社会繁荣的关键,教育是人类从赤贫走向繁荣与和平的必经之路。这本书帮助你获得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全局性和跨学科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数字时代,如何进行自我约束能力,积极主动终身学习能力, 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她们未来的发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积极的公民,使他们能够应对全球诸多棘手的问题,此外,未来教育依然是幸福和繁荣的关键,建议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读这本书。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九)

“双减”了,作业减了,考试少了,辅导班没了,但是好些家长更焦虑了。担心孩子的成绩会不会下降?空出来的时间干什么用?

如果我告诉你。其实孩子可以不用埋在题海中,也可以不浸泡在补习班中。就能够成绩好、创造力也强,还快快乐乐的,没有压力。你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吗?看完这本《现象式学习》,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这本书适合焦虑内卷的家长、学生们和在双减大环境之下试图探索新教育思路的老师们阅读。

《现象式学习》是2021年从芬兰引入的重磅教育书籍。18位国内教育专家联袂推荐。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评价:“我们一直在倡导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调要让学生发展个性,愿意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但如何才能去实现这个目标?芬兰著名教育家的这本《现象式学习》,为我们中国的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了一份很好的研究样本。 ”

或许你不知道,芬兰以前也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它曾经一直处在瑞典和俄国之间的争夺中,直到1917年才获得独立。独立之后的第二年,又卷入了惨烈和血腥的内战中,接着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如今芬兰发展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孩子有着全球第一的好成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芬兰在短短的50年内从赤贫走向繁荣与和平,靠的就是教育。

众所周知,芬兰女性的地位很高。这本书的作者科丝婷.罗卡也是一位女性心理学家。她说:“如果没有芬兰的产假制度、公立幼儿园、学前班和免费的教育,我可能永远都不能成为一名教授。”她认为: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而平等和对女性的教育是社会繁荣的关键。

科丝婷.罗卡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心理研究工作。她十分注重情绪、兴趣和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芬兰,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待教育的主导思想由来已久。现象式学习的重点并不在于告诉你如何教,而是告诉你如何学。它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综合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们通过协作研究某个现实中的具体现象,其目的不是为了取代科目学习,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理念下,芬兰的学生更多是在情境中学习。确定一个主题,在真实的场景中边实践边学习边运用,更容易理解并记忆新知识。比如戏剧教育就是一种创举。它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以一种轻松的氛围,为儿童的想象力和内在动力提供了支持,使儿童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被强化。

总之,现象式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支撑新教学计划的概念。细读这本书将帮助你获得: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全局性和跨学科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数字时代如何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积极主动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论是为孩子、为学生或是为自己,都很值得一读。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十)

今年9月14日头条新闻报道了一位合肥安徽城市管理学院有一名男生从宿舍跳楼自杀,学校方面证实该生常年处于抑郁状态。事发前将室友全部赶出寝室,辅导员随后对其进行思想疏导,但是还是发生了悲剧。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就不禁感觉到心痛。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孩子们患上抑郁症呢?我想不外乎是教育上的一些问题。 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高压式教育,学校以高分数评判学生的方式,都无疑给孩子们心里压上了两重大山,时间久了,谁能保证他们的心里上会起什么变化呢? 抑郁症,近年来已经成为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现在国家也努力为学生们减负,但减负就能改变中国教育的环境与现状吗?我认为,首先改变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和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忽视孩子是否能成为社会的实用人才。 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基本原因都是学无所用。单一的学科毕业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对21世纪新型人才的横贯能力的培养,我们不得不承认,芬兰的教育体系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学习的典范。这几天读完了一本关于学习与教育的书,他就是芬兰的科丝婷•罗卡写的《现象式学习》。 读完这本书,终于知道了人家的教育体系为什么举世闻名。尽管芬兰人口稀少,历史又充满了贫穷和战争。但是自古以来,教育在芬兰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作者科丝婷•罗卡,全球知名教育家,曾荣获芬兰总统颁发的白玫瑰一等骑士勋章。她曾在多个大洲的许多国家工作过,为芬兰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创想和理念。她也是一名国际研究院和主题演讲人,为全球数万名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教育方面的启发。她福利撰写以及编写的著作包括《顿悟学习》《人的思维》《渐进式探究型学习》等。 《现象式学习》这本书获得了芬兰驻华大使肃海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作序推荐。还受到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等十六位教育精英联袂推荐。 这本书从芬兰的历史讲起,从自治到独立,讲述芬兰国家的由来。从芬兰语的特点到全民人人平等的教育机会,讲述芬兰的教育史。让我们从芬兰的过往中了解芬兰教育理念的由来。作者在书中从教育心理学讲述关于记忆力,关于知识运用,关于情绪、兴趣和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作者由此给我们展开了全球都要面对的棘手问题:战争引发的难民问题、气候变化、能源的可持续性问题。她界定了芬兰人在21世纪应当具备的能力:思考与学会学习;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多元识读;信息及通讯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以上这些正是书中介绍的七项横贯能力,这是面向未来的全球教育的新的学习模式,被称为现象式学习。 正如罗卡博士所说,它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综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们通过协作研究某个现实中的具体现象,其目的不是取代科目学习,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象式学习已经成为芬兰教育的骄傲。在全球兴起的STREAM教育运动,综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课程。而芬兰的现象式学习则更进一步,因为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目标是塑造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人才,使他们能应对并有能力解决全球诸多棘手问题,诸如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这样前所未见的关系到人类共同命运的艰巨挑战。 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教育是使人类从赤贫走向繁荣与和平的必经之路。值得全世界学习的《现象式学习》真的值得我们阅读和借鉴。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十一)

一、什么是现象式学习?

书中给出的概念是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

它的思想基础是: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校内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学生应当学习如何在协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即引导学生来界定某种现象作为探索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以多方面、多学科的视角分析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开发出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也是对一个人现有理解的积极重建。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利用学习和发展专业知识时的自然的模式,让学习者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帮助他们监督和规范自己的学习。

回想大部分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笨办法,但是随着所接触的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死记硬背的方法就不再适用,需要融会贯通,找到知识间的关联,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内容库。

不管是知识的应用还是学习环境,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类的认知总是植根于一个社会环境、文化及其工具的历史的连续体。彼此间的互动是一个思维碰撞,互相获取知识的最佳路径。

兴趣很重要。它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涉及到认知方面的专心和专注,当对一件事情表现出兴趣时,就会更愿意投入对应的时间,激发积极的学术情绪。

动机,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为任务本身而去做,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或其他。而外部动机则是受到一些外部的影响力,

通过【内在动机】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或者通过【外部动机】来产生积极影响,都是一种激励学习的方式。

参与式模型的三个迭代过程: (1)诊断当下的知识和激活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以激发兴趣并帮助学生设定新的学习目标;

(2)浏览并为各种询问提供便利,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知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保持下去;

(3)评估学习成果以使参与者加深学习兴趣并促进学习和探究的周期。

书中详细展开讲了目前芬兰的新课程标准,界定了芬兰人在21世纪应当具备的能力:

1.思考与学会学习

2.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

3.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

4.多元识读

5.信息及通信技术

6.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

7.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从七个方面切入,详细介绍了每个能力所需要具备的一些核心内容,通过这些,将浮于表面的学习转化为深度学习,从而将学生引向长期记忆、整体性和分析性思考,甚至是准备好解决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十二)

随着“双减”“5+2”出台,有拥护者,也有穿新鞋走老路者。作为老师或家长,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境:老师一个人要面对几十名学生,教学进程不能停,又顾及不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实施“双减”后补不了课,学生跟不上了怎么办?“5+2”看护的2小时依然是一个老师面对多个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得不到个性化的辅导怎么办?那有没有好的方法和参照呢? 这就不能不提到《现象式学习》这本书了,多名中国教育家联名推荐,作为教育者、家长或学生,都该关注怎么去学。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参照:在芬兰,除全科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外,还有特殊教育老师和全科特教老师,他们都拥有硕士学位,一旦在早期注意到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特教老师会及时进行恰当的辅导,学生也不会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如果还未能解决,还有学生福利小组成员——由校心理医师、校辅导员、校护士、班主任/单科老师、特殊教育老师及时采取行动,包括校长和副校长也是小组成员,并且这种辅助和支持是个性化的,定期和长期提供的。真可谓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到了实处。 无疑,芬兰在教育上走在了我们前面!一个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三个江苏省,人口只有江苏1/15左右的小国,曾经的殖民地国家,一个上学时间短,中小学都没有考试的快乐学习的国家却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连续名列前茅!这引起了全世界对芬兰学校和教师教育的兴趣。无疑芬兰的教育也走在了国际教育的前列!那么秘诀是什么呢? 那应该就是重视教育了!我们常说“科教兴国”,芬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荷兰重视教育到什么程度呢?在芬兰,国家财政大力投入教育,小学到高中一直提供免费的午餐,教师是最难考的职业之一,全科教师要本硕连读,以及上面提到的特殊教育,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发展为真正的问题学生…… 你以为这就到此为止了吗?既然芬兰教育这么优秀了还需要改革吗?当然!对优秀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基于对教育的重视,针对学生创新力不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弱等问题,《现象式学习》的作者科丝婷·罗卡女士提出了“现象式学习”又为我们提供了未来教育的借鉴。 科丝婷·罗卡罗卡是芬兰也是世界顶级学府赫尔辛基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曾荣获芬兰总统颁发的白玫瑰骑士勋章,1986年开始从事心理学科研工作,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和开发新的激励学生的方法,后又转向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她曾在多个国家工作过,写过20多本阐述教育和学习的书,这都为她形成《现象式学习》的理念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所谓现象式学习,就是基于现象的学习,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校内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强调学生间协作和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并不是为了取代科目学习,而是为了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现象式学习超越了单一的学科界限,由学生界定的某种现象作为探索的核心。作者打了一个比方,说西方科学类似筒仓结构,将世界切割成一片一片,但人类的思维和世界都不只是一个切面,自然需要整体思维。 最好的例子是乔布斯iphone/ipad现象,从表面看美术、科技、音乐、计算机、动画、娱乐游戏、编程、移动设备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但乔布斯却把所有这些不同的领域整合在一起。而未来,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思维的人才,那么学校如何培这样的人才?也就引出了“现象式学习”的理念。 《现象式学习》还提出了通往21世纪的七大技能:包括思考与学会学习、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自我管理日常生活、多元识读、信息及通信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等,让我们看到了更好的教育方向,它将高深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说得通俗易懂,又引入了接地气的案例故事,把理论变成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比如故事创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家长都可以从中获益去实行。 这确实是一本既高大上又实用,又有趣又有料的书。

现象式学习

8.0

【芬】科丝婷 ∙ 罗卡(Kirsti Lonka) / 2021 / 中信出版集团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十三)

Basic info Author:Kirsti Lonka Class:教育 Abstract:

芬兰作为一个存在感并非很强的国家,却有着非常令人惊叹的教育成果。这背后除去整个国家的时运、国际时势的变迁,也离不开国家内教育从业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基于“现象”的学习,便是贯穿芬兰教育体系中融合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理念] 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而平等和对女性的教育是社会繁荣的关键。教育是使人类从赤贫走向繁荣与和平的必经之路。

[融合] 从很早开始,芬兰的教育体系便把教育心理学纳入了考量。教育心理学的启示,促进学校改革。

[7个基础能力]

7项能力总结的既精炼又全面。想想现在的青年们总是心浮气躁,夹杂着焦虑,其实还是跟自己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有关。因为有缺失,从而感受到未来的不确定就会缺乏自信。其实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笃定的信心一定是缘自自我的认可。

(1)思考与学会学习

(2)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

(3)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

(4)多元识读

(5)信息及通信技术

(6)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

(7)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学习者视角] 不得不说,在现行的以科目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框架内进行“现象式学习”是一项挑战。 时至今日,芬兰已经形成了从学习者的视角看待教育的主导思想:学习者的角度不仅包括个体的角度,也包括社会文化的角度。 [教育心理学的启示] 芬兰的新课程标准很多元素本身就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并且需要跟情境充分联系,因为专家们坚信——我们的思维如果脱离了情境就会没有内容。 掌握大量事实性信息并不是成为专家的充分条件,本质上来说专家和新手的心理模式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情绪。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十四)

说起教育强国,你会想到哪个国家呢?想必芬兰肯定榜上有名。芬兰教育是公认的全球顶尖。芬兰奉行自由、快乐、自主的教育,孩子们上学时间短、家庭作业少,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没有考试。学生没有学业负担,但他们的学科能力非常强,芬兰中小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连续名列前茅,这一突出的成绩引起了全世界对芬兰学校和教师教育的兴趣。

是什么样的教育体系造就出这么斐然的成绩?

《现象式学习》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对芬兰现行的教育趋势一探究竟。它介绍了芬兰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及具体的实践,而且穿插了很多访谈和具体案例的小板块。

芬兰每十年进行一次大的教育改革,最近的一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从教什么到怎么教和怎么学的转变,他是基于芬兰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并于2016年颁发施行了《芬兰新国家课程标准》。正是在这样不断积极的探索中现象式学习诞生,被纳入国家新课程标准之中并迅速推广。

本书作者科斯婷·罗卡博士是芬兰著名教育家,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曾在多个大洲的许多国家工作过。她为芬兰的教育带来了最新的想法理念,曾获得芬兰总统颁发的白玫瑰骑士勋章,她也是现象是学习这一创新学习理念发起及推广应用的关键人物。

芬兰的教育系统已经如此优秀,为何还要进行改革呢?“为什么要修补还没有破损的东西呢?”

作者认为应放眼未来,紧跟时代变化发展,不断创新以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本书一共分成四部分。

第一章简述了芬兰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芬兰从16世纪被殖民到自治、独立,到发展成今天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可以说是历经坎坷,而教育是使这个国家从废墟中崛起来的关键因素。

芬兰实行全民教育,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芬兰从1972年开始实行九年义务基础教育制度,而从2021年开始实行12年义务教育,成为全球第一个提供免费高中教育的国家。

芬兰的教育系统完全依赖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群体。在芬兰所有全科教师都被要求接受本硕连读的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是他们教育系统的有力支撑,而教育心理学是师范教育的基础。

在第二部分前半段就介绍了芬兰教育背后的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支持和依据,即学习和知识的社会构建理论。只有认识人类学习的基本原理和人类认知的架构,才能更好地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怎么教和学,从而制定更优质的方案。

“我们的理解永远存在于他被学习的那个情境中......知识需要被转化成有意义的教学性的内容,学习被视为一个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再生的过程。”

这部分还讲述了学习的发生机制、学习者的相互作用、学习环境的对学习对影响;以及情绪、兴趣、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动机和学习部分作者讲到了特殊需求教育。他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他是芬兰教育系统的秘密武器之一。芬兰特殊教育源于积极心理学,他的目的是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优点,但并不意味着对问题视而不见,它强调对问题的早期干预。芬兰的小学到高中都配有特教老师,他们和全科老师及单科老师紧密合作,为后者提供咨询和辅助。他们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为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辅导,比如移民芬兰不久的外国学生。

讲述完教育心理学的入门知识之后,作者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在芬兰新课程标准中的七个广泛的横贯能力。这七个能力被列为芬兰基础教育的目标。他们不仅是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意愿,还意味着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分别是:

1、思考与学会学习。

2、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

3、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

4、多元识读

5、信息及通信技术。

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在书中被多次提及,它们的应用也是现象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大差异之一。芬兰如今的“翻转课堂”“可移动教室”都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这也是应对智能信息时代必须做出的改变。

6、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

7、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新课标是围绕培养具备这七大技能的人才展开的。作者认为这七个技能是面向21世纪生存需要的基本技能,是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的,而且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获得的,幼儿、青少年时期是最好的学习时机。

本章每个技能板块下面分几个相关的主题论述,针对每项技能他们都设置有各项不同的主题教学项目。

新课标强调互动、协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施行的现象式学习,是一个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教学,将不同科目、不同技能整合在项目里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扩大知识量,“在做中学”,在共同完成各项项目的同时掌握学科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当中,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体验式的沉浸式的学习。

第二章末尾附有有一个六年级学生开展现象式项目的案例具体解说,帮助读者理解。

第三部分讲述点题的现象式学习。

现象式学习,是基于某一现象的方法来进行学科的学习,它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综合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将校内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在团队协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现象式学习有助于学生以多学科的视角分析世界上的各种现象,不仅是对相关内容的了解,而且也是对一个人现有理解的积极重建。当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各种方式来触及问题时,他们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以及面向未来所需的七项技能也得到了发展。

那现象是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如何开展现象式教学项目?

首先是激活。现象式学习的理想开端是学生的一个问题,或者是他们思索现实生活的一种现象。比如“课间休息有何价值?”“为什么我们有不同的时区?”这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定义要研究的对象,需要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疑问,进行充分的讨论。确定现象之后,接下来就是设定共同的学习目标(与老师一起设定),安排参与者的分工,项目正式开始实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见解或因发现问题需要对工作进行调整,因此学生除了结合不同学科扩展知识进行创新,还必须要学会团队合作,学会了给予积极的反馈,建设性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互动中遇到的挑战。同时注意到他们的同伴为项目成功做出贡献。

现象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的协助性作用也很重要,老师要确保学生有学习目标,要提供跨学科的细致的指导,加深学生兴趣,帮助项目进展顺利。在过程中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同样没有消失,学生仍然需要学习和记住很多科目的内容将其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有助于长期记忆。

结果展示与总结。项目的最后是与他人分享发现的成果。在这里要学习如何准备展示和如何展示。这也是技能培养的机会。

案例总结会有数位老师和众多学科被包含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工作量的分配和如何面对互动。

最后还有评估。

它的形式有自我评估,互相评估和老师评估。评估是整体性的,会对整个团队评分而不是看个人评分;不仅仅是评估结果还涉及从最初的想法开始的整个过程。评估也是多维度的,例如问题与假设是否吻合、对现象理解的深度广度、工作方式是否有意义、理乱分析推导等,还有七项技能也会纳入考量中。

评估可以帮忙发现问题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最后一章作者列举了一些她对芬兰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教育没有完美的模版,我们必须在探索中的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全世界的教育系统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新的教育模式,比如利用通信技术手段进行远程学习就在疫情期间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这些改变都加速了教育界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本书给我们打开探索教育的新视角。我国推出素质教育多年,目前正值双减政策落地,如何在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质量,培养21世纪的综合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芬兰在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理念和经验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世界在变,教育也在变,相信国内的教师、家长、学生、教育界人士和教育决策机构都会从这本书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并在实践中直接受益。

现象式学习读后感(十五)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于芬兰的全部印象大概只有,位于北欧的中立国家,数以万计的大小湖泊,北极荒原上爱基斯摩人的冰雕小屋以及享誉世界的圣诞老人村。当然还有就是被誉为“世界幸福指数第一”的国度。而在本书阅读过程中,我却惊奇地发现,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与世无争的国家,却在教育本身的研究与发展上,有着领先于一整个时代的创新与开拓精神,和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因为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各项测试中名列前茅,芬兰的教育第一次获得广泛关注与质疑,这样的教育是否真如看上去的美好?它是否真的存在可移植、可复制性?正是出于这些外界的疑问,著名教育家,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科丝婷·罗卡书写了本书《现象式学习》来作为解答。

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现象式学习。这个特有的名词由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于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第一次被提出,并于两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从大纲中明确的规定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在沿用传统分科制教学的基础上,向“跨学科学习模块”转变,以培养学生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具备的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

简单地说,“现象式学习”就是让学生以某种现象作为探索学习的核心目标,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项目式的学习方法。它主张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扩大学生的经验世界,增强他们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横贯能力”。

在我们过去传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往往被切割成各个学科而独立存在,学生仅仅能应用它们去解决各自科目中的应试难题,或者在各个科目领域中思考问题。这对于如何去理解当下瞬息万变的外在世界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学以致用,就需要学习者拥有一种更加全局,更加能够突破知识壁垒的眼光去看待周遭所发生的一切。而这就是芬兰教育者想要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正如同本书中介绍的那样,芬兰最近一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从“教什么”到“怎么教”和“怎么学”的转变,也就是把教育的重点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内容转变成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哈梅琳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在我看来,因为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重新思考有关学校的一切事物,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和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可知,芬兰始终将学校教学紧跟于世界变化,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个性化的时代,又同时是人与人之间高度合作沟通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既要满足学生们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又要有足够的团队合作意识来增加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并且如此的教育方式还能够满足个人之于社会工作中的能力需求,其中包括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这两个方面正是芬兰提出“现象式学习”最初的动机。

作者在本书中还花费了大量的篇幅罗列出学生通过“现象式学习”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七项核心技能(横贯能力),分别是“思考与学会学习”、“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多元识读”、“信息及通信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思考与学会学习”,在芬兰的新课程标准中会把如何教育出文明和开化的人放在首要位置。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很好地规避了仅仅获取知识而不具备批判性的思维或者创造力的弊端。在教育者看来思考的能力才是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特别到了“后真相”时代,人们很难区分眼前信息的真实还是虚假,这时候就需要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信息爆炸的今日,学会学习对于保持大脑运转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自我调节和具备评估自己思维的能力,即元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开辟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并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工具。认清自己的优点、习惯和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思考能力并学会学习。

“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在自动化、全球化、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广泛被应用,并且逐渐替代人类重复性工作的今天,个人存在于世界的价值将受到巨大的挑战,而他们如何能够发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社交情感技能,成为了不可被机器所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多元化的接触还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身的文化认同,从而培养社交和情感技能,以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建设一个充满爱心的社区。

“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想要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公民,学生必须掌握诸如处理好日常生活的琐事和照顾好自己这样的重要技能。教育者认为,每个学生的最终目标都是学习技能和养成好习惯。其中的基本社会技能包括时间管理、消费意识和数字时代的自我约束技能,还要培养那些能够促进福祉和健康的习惯,还包括如何促进日常安全、在危险情况下怎样采取行动和保护个人隐私等。

“多元识读”,是指具备理解、创造和评估语言的、视觉的、听觉的、手势的、空间的和多模态的通信与信息的能力。其终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利用多种媒介和平台进行研究、应用、编辑、交流和呈现信息。在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仅仅具备阅读文字知识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具备针对各种类型的内容和多元识读能力,以便掌握成功驾驭自己生活的必要技能,并获得一份有意义的职业。

“信息及通信技术”,一日千里的“数字化飞跃”加大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差距,能否熟练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是成为一名积极的社会公民的必备技能。在现代社会,如何不能使用先进的技术,人们几乎不可能完成旅行、购物或处理银行的事务。所以所有优秀的教育者都应该将“数字化”融入到学校工作之中。预计到了本世纪中叶,计算机思维会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学生需要有平等的机会掌握和开发编程的能力。

“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目前的全球形势相当动荡,我们难以预测未来,因此,芬兰的新科标准也要为这种不确定性做好准备。学校鼓励学生对工作和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并支持学生去学习那些可以应用于不同情况或学科的技能,以此来增加学生获得被平等对待的机会。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工作生活和创业技能的理念基于一个“未来人类需要解决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的假设,所以创作力、自我管理、社交和感情学习和自发性动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教育者看来,儿童是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使他们获得自主参与的积极体验,这也是鼓励他们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在于他人交往中发展个人身份认同感,让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就需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其发挥主动性并学会做出决策。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现象式学习”正是传承了这一理论,让学生在研究合作中学习沟通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周边现象进行自我方式的批判,而这或许才是更加适合于当下世界大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

据说,当芬兰教育者们得知自己的教育成果在PISA评测中成绩优秀时,第一反应竟然是“质疑和批判如此严苛的测试方法。”因为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是对儿童进行测试。正是这样一个每十年都会对将教育模式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国家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去引领着世界教育的方向,给予世界教育以惊喜。他们与时俱进,放眼未来,居安思危,求新求变,努力把宝贵的教育体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因为他们始终相信,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而平等和对女性的教育是社会繁荣的关键。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