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介绍了连老师的写作课,强调了用第二支笔写作的重要性。通过对比第一支笔和第二支笔的不同功能,作者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变写作方式来提高写作质量。连老师的教学方法引人深思,值得学习借鉴。
《连老师的写作课——用第二支笔写作》读后感(一)
中学生究竟要怎样学写作? 作为中学生家长,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高考,面对需要“慢功夫”的写作和亟需提高的成绩,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 我一边读连老师的《心中还有一支笔》和《用第二支笔写作》,一边给自己上了一节长长的写作课。 《心中还有一支笔》主要讲三个部分:一是对写作的再认识;二是考试作文的应对策略;三是写作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写作不是简单的方法套路,写作更是对自我生命的唤醒与确认。没有唤醒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怎么能有高分?《用第二支笔写作》从如何真正提高作文质量和分数的角度深度剖析,有理有据,大量的事例说明,让人受益良多。 连老师的每一篇分析,都让我心有不甘。如果当年我也能遇上像他这样的语文老师,如果今天有更多像他这样的语文老师,作为学生该是多么幸运与荣幸!我为文中青黛的精致“小本”兴奋,为她失去连老师的课堂遗憾,如果她能高中三年跟随连老师学习,未来会不会不一样?如果千千万万的学生都拥有一个“连老师”,他们打开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会不会不一样?我们希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没有连老师,我们也能拥有连老师的写作课。连老师的写作课,不是简单的一节课,是对生命的启发和延伸。过去读过许多写作类书籍,只是干货太干,缺少对人性的感知。听连老师讲述写作,叙说写作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生的关系,感觉生命顿时有了活力,灰白的生活有了丰富的颜色。 此刻,用我的这支笔,写连老师的那支笔,里里外外都显得干枯,我要与孩子们分享这份收获与喜悦,助力中高考,助力崭新的生活。
《连老师的写作课——用第二支笔写作》读后感(二)
每年高考的各种作文题,一时都成为社会热点。阅卷后流传的满分作文,人们更是津津乐道。作文分值高、难度大,写得好就成为高考旗开得胜的标志,为后面的考试顺利鼓足了勇气。一些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运用市场上流行的各种高分作文技巧。然而,学生作文中有质量、有个性的作品还是较少。它们要么生拉硬拽一些事例、牵强附会一点假而空的套话,观点简单、见解低幼;要么一味卖弄辞藻,言不达意。总体模式化、应试化倾向明显。要打破目前作文的困局,先要问学生为什么写作?靠短平快学些提分套路,高考完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怎么表达?一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招聘中国学生时,收到很多国内顶级名校学生的简历,它们大多没有个性特色,格式化雷同化。他看不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科研发自内心的热爱。写作从来就不只是一个“技术活”,它和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是作者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只有把自己与现实联系起来,表达独特的感知和思考,文章才会打动人。写作是人文意义上“人”生命构建和成熟完善的过程。连中国老师的两本新书:《心中还有一支笔》、《用第二支笔写作》,总结了他多年对高考作文的思考和一线教学经验。他特别关注“人”的培养,重视学生内在的精神成长和生命体验,辅导学生真实表达他们丰富而深广的情感,用心中的第二支笔写作。他激发学生呈现朗润活泼的生命状态,结合考场作文普遍可行的作文技巧、技法,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在2003年北京高考中,连老师取得骄人的成绩,他教的班级四十几个学生,出现6个满分作文。他说,将写作和学生的生命关联起来,是获取作文高分的真正捷径,是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成长都有益。书中,连老师指出作文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剖析了近年高考作文题三大主题:回望历史,重塑民族观;构建自我,注重人文性;激活问题,强调思辨性。这些都与考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紧密相关,空洞的作文技巧岂能轻松应对。连老师强调:只有沉入扎实的课堂、潜心的阅读、真实的思考,才能使高考作文有核心的提升。书中有他精心设计的教案实例,有学生高考、课堂练习的范文和点评,有多年探索作文方法的干货。这两本都是适合学生、老师、家长阅读不可多得的作文好书。
每年高考的各种作文题,一时都成为社会热点。阅卷后流传的满分作文,人们更是津津乐道。作文分值高、难度大,写得好就成为高考旗开得胜的标志,为后面的考试顺利鼓足了勇气。一些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运用市场上流行的各种高分作文技巧。然而,学生作文中有质量、有个性的作品还是较少。它们要么生拉硬拽一些事例、牵强附会一点假而空的套话,观点简单、见解低幼;要么一味卖弄辞藻,言不达意。总体模式化、应试化倾向明显。要打破目前作文的困局,先要问学生为什么写作?靠短平快学些提分套路,高考完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怎么表达?
一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招聘中国学生时,收到很多国内顶级名校学生的简历,它们大多没有个性特色,格式化雷同化。他看不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科研发自内心的热爱。写作从来就不只是一个“技术活”,它和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是作者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只有把自己与现实联系起来,表达独特的感知和思考,文章才会打动人。写作是人文意义上“人”生命构建和成熟完善的过程。
连中国老师的两本新书:《心中还有一支笔》、《用第二支笔写作》,总结了他多年对高考作文的思考和一线教学经验。他特别关注“人”的培养,重视学生内在的精神成长和生命体验,辅导学生真实表达他们丰富而深广的情感,用心中的第二支笔写作。他激发学生呈现朗润活泼的生命状态,结合考场作文普遍可行的作文技巧、技法,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在2003年北京高考中,连老师取得骄人的成绩,他教的班级四十几个学生,出现6个满分作文。他说,将写作和学生的生命关联起来,是获取作文高分的真正捷径,是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成长都有益。
书中,连老师指出作文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剖析了近年高考作文题三大主题:回望历史,重塑民族观;构建自我,注重人文性;激活问题,强调思辨性。这些都与考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紧密相关,空洞的作文技巧岂能轻松应对。连老师强调:只有沉入扎实的课堂、潜心的阅读、真实的思考,才能使高考作文有核心的提升。书中有他精心设计的教案实例,有学生高考、课堂练习的范文和点评,有多年探索作文方法的干货。这两本都是适合学生、老师、家长阅读不可多得的作文好书。
《连老师的写作课——用第二支笔写作》读后感(三)
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我告别高考作文已经十年,离教学生写作文也有数年之遥。
刚拿到这套《连老师的写作课》时,我认为这两本书对现在的我似乎没什么用。
但在持续吸收了更多小说写作理论之后,我再回过头来看这套书,忽然意识到之前想错了。
连老师倡导突破对应试写作的认知,用心中的那支笔通往更深更广阔的世界。
用大白话说就是,你写的东西,不能浮于表面,得有深度,有主题。
写作文需要扣紧主题,写小说也需要有内线。
内线这个概念是我在jj碧水看干货的时候get的,剧情线是外线,故事的主题是内线。(致谢jj五星太太一兔飞天!)
主题是故事所有情节的出发点。
一兔飞天太太举的例子是“勇气”,主角面对社会、亲友和自己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就能延伸出三段主线大情节。
另一个反直觉写作作者,大口喝阔乐太太,也提到故事需要一对正负核心矛盾。她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举例,“是服从家族命运,还是追求自由爱情?”
在这个天平之间来回摆动,每一次拉扯会产生一个事件。
反过来看,你的所有事件,将会全部扣紧主题,凝聚力强,也更能打动人心。
没有主题的作文拿不了高分,没有内线的小说相当于空洞水文,续航肯定差。
而这个主题/内线/核心矛盾,它从一些永恒母题里诞生,需要我们去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和生命的价值。
这套书里有一篇文章,谈的是作文训练的六个环节。
1.度人量己 2.倾尽全力 3.探究深化 4.不厌其改 5.内化积淀 6.有效重复
乍一看高深莫测玄之又玄,高高在上不知道具体在讲什么。
其实也是干货。
比如【度人量己】
我们常说的写小说要反套路,发掘创新点,就是这个“度人”。
世界上的大众核心梗那么多,你拿到一个首先要调查市场上的写文套路,预判别人会怎么写,然后反过来“量己”。
你的文风是什么,擅长什么,能不能把你的特点渗透到别人的套路里,写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度人量己做好了,吸引读者的创新点也就有了。
比如【探究深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写一个实验室的无限流副本,那你当然要去了解实验室的布局、规则,还有实验人员的职位。
你查资料就是在探究,你写完这个副本,实验室就深化成了你自己的素材。
写小说不可能一夜起高楼,平时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建立自己的专题素材库真的很重要。
篇幅有限,我不赘述了。
最后是劝学时间。
中学生们好好上作文课,多动脑子思考那些听起来特别玄的写作理论,指不定你以后想写小说就能用上。
祝大家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