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寻芳》是一部描写大自然美景与人情温暖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山野风景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作者通过描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之情。这篇文章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力量。
《山野寻芳》读后感(一)
草木爱好者们想必不会忽略一个名叫“小山草木记”的微信公众号,阅读其中的每篇关于草木的文章,欣赏每一张图片,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小山老师对于草木浓厚的热爱,从中可以收获满满的草木知识。公众号的许多优质文章也集结成了装帧精美、内容优质的图书,《山野寻访:浙东草木游记》便是最近的一本,是小山老师继《甬城草木记》、《草木清欢》之后出版的又一力作。和《草木清欢》一样,《山野寻芳》亦是小山、窗前伉俪合著,夫妻于草木、山野可谓志同道合且文笔俱佳,实在是令人艳羡。
在《甬城草木记》里,作者主要介绍了宁波城市里的常见植物,是一种单物种书写。《草木清欢》则重点是“清欢”二字,心有草木,清欢处处,讲的是从草木中获得的欢乐。而在《山野寻芳:浙东草木游记》中,作者以四季为轴线,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带领读者穿梭在浙东,主要是宁波地区的山野间,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草木秘密,感受那些令人心动的自然之美。
全书一共38篇“刷山”游记,什么是“刷山”?作者说刷山是花友们约定俗成的专用词,意为像刷子一样“刷”过每一寸山野。这个形容非常贴切,花友们在刷山的过程中寻找有颜值、价值、趣味的草木,加上在青山绿水徜徉,兼有徒步驴行之乐,心灵得到升华,友谊得到巩固,家庭更加幸福。
38篇游记,就是38条路线,涉足范围,除了一条是诸暨的滴水岩,其余都是在宁波地区。宁波襟山揽海,有山脉、丘陵、平原、滨海湿地多种地貌,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条件。阅读此书,仿佛被一股清新的自然气息所包围,带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草木世界。
开篇《春动四明,檫木花开鸟语催》,作者以详实的笔触记录了驱车从亭下湖进入四明山去看擦木的过程。路上还邂逅了漂亮的鸟儿和惊艳的单叶铁线莲。初春的檫木,是一树耀眼的鹅黄,如同身着一袭黄色春衫,此树到了秋天,则换上火红的衣裳(见《秋归何处?看取山间风物》),绚烂醒目,令人驻足赞叹。在《依稀少年滋味》这一篇中,作者则以优美细腻的笔触描写他们在鄞州狭石岭古道邂逅山莓和蓬蘽,如孩童般雀跃,仿佛进入了“美食一条街”。读这些文字,感受作者欢乐的心情,连带着我也馋了起来,真想马上到山野中去,一饱口福。《寻找秤锤树》这篇,作者来到慈溪考察了一种叫秤锤树的珍稀植物。在文字和图片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秤锤树清雅可爱的小白花,宛如点缀在丛林间的精灵。长得像秤锤一样的果实,提醒人们大自然的可爱。
书里记录的像秤锤树这类我没见过的草木有不少,令我大开眼界。我见过草木也不少,然而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例如在《松石岭的南五味子》这篇文章中,我发现原来南五味子就是我小时候在山里吃到过的“糯饭团”。我只见过和吃过成熟的南五味子,作者则把观察到的花和幼果都介绍了。因此,阅读这本书,让我有种重新认识老朋友的感觉,是一种新奇的阅读体验。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作者的用心,草木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观察植物,春华秋实,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
在后记中,作者表达了一个观点:“不记录,无观察。不表达,无成长。”正是坚持了这点,作者才能够从一个草木小白,成长为圈内专业级别的领路人,受到了很多同样热爱草木的人的关注和喜爱。其实,阅读也是一样。当我们翻开这书本,我们就开始了与作者和山野草木对话。然而,如果仅仅是停留在阅读的层面,不去主动思考、不去输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那么,这段阅读经历就像是一段没有留下痕迹的旅程,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
《山野寻芳》读后感(二)
一直是小山老师的死忠粉,自从2019年通过微信公众号结识《小山草木记》以来,小山老师就一直是我的导师和偶像。每一篇推文我都认真拜读,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把学到的山野知识用于实践中,每次外出徒步必带望远镜,每次观察所得也会用图文的方式记录。小山老师在宁波,我在无锡,虽然无锡的物种资源不及宁波丰富,但是同在江南,跟着小山老师的脚步在无锡寻觅,也寻到了一些“好东西”。
心心念念宁波的草木,疫情结束后的2024年春节终于有了宁波之行,在宁波的山野中寻到了一些无锡未见过的草木,深感宁波风景之美,物种之丰!回到无锡,立马下单小山老师去年的新作《山野寻芳》,一口气读完此书,感觉非常美妙,有了这本图文兼具的工具书,二刷、三刷宁波就有了更多可能!
《山野寻芳》依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宁波的物种。首篇小山老师的《春动四明,檫木花开鸟语催》与三十二篇窗前老师的《秋归何处?看取山间风物》同写两棵顶天立地的檫木,一春一秋,一黄一红,不仅惊艳了我的眼睛,也滋润了我的心灵。小山和窗前老师总能在檫木最美的时候去拜访老朋友,该是八年来坚持的缘故,否则怎会精确地知道檫木的花信和秋信呢?自从在公众号里认识了檫木,我也在无锡荣氏梅园找到一棵檫木,每年都会去看看她,一边看一边向旁边的游人介绍这棵树,希望有更多人抬头仰望檫木,热爱檫木!
本书介绍的江南早春信使,既有抬头顶天立地的檫木,也有脚下柔弱纤细的“二爷”。第二篇第六篇小山老师都介绍了二叶郁金香,读来特别有共鸣。为拍花朵五体投地、摸爬滚打的人儿一定是爱死了二爷的!只有这样的一群人顾不得游人的耻笑和鄙夷的眼神,趴下来跪下来为花倾倒,给花拍照,只为呈现一朵花的“仙”!因了公众号的缘故,我在无锡军嶂山遇到了常见的老鸭瓣,不曾想今年在梅园距离檫木不远的地方又偶遇了它,它从一堆枯叶和络石丛中坚强地伸展开来,小香葱一样碧绿的嫩叶,花瓣上带着粉紫色整齐干练的纹路,非常美丽地绽放了。看到它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掏出手机,选择各种角度为她拍照,留下她的芳姿!这种跟老朋友不期而遇的美好,只有草木爱好者才懂得!
读到《探访槲寄生》这一篇,不禁向小山老师竖起大拇指。能一次性拍到雄花、黄果,甚至还有传播种子的橙腹叶鹎夫妇,更难能可贵的是,拍到了鸟拉㞎㞎这样的生态镜头!造访槲寄生,一次就能看到它的生命循环周期,真的是“惊喜连连”呀!“似乎真正的乐趣在于探寻事实,而非得知事实。”小山老师在观察中探寻槲寄生种子传播的过程,一定比直接拍花拍果的收益良多吧!正如作家查理德·贝尔所说:完美的故事不能打动我,我喜欢有故事的植物!我今年春节宁波游,在蔣氏故居武岭门走出来也用望远镜拍到了模糊的黄花,因为网上看到的都是槲寄生挂着黄色果实的图片,自己不太确定所以咨询了小山老师,多次叨扰,老师总是耐心解答,这次也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读到小山老师的这篇文章,我对槲寄生的感情又增加了几分,想来宁波一次游远远不够,还要有更多次才好!
窗前老师的那一篇《恰逢一朵花新》中对药百合的描写太精妙了“六根雄蕊向四面张开,花药绛红色,俯视时像飞行器的起落架。这使得药百合仿佛即便离开枝头,也随时可以安全着陆。”当作者想到当地村民可能会忽略这样美的药百合时,觉得会白白辜负了它的美,转念又想“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去年在恩施鹿坪苑绝壁上看到的一株明黄色耀眼的“湖北百合”(咨询小山老师得知),崖壁上水滴飞溅,抬头望去,百合明媚鲜妍,像一道光照亮游人。沁凉冰透的水滴
《山野寻芳》读后感(三)
一川烟雨,满山花事,读《山野寻芳》过诗意生活。 小山老师和窗前老师是一对神仙眷侣。 两年前开始对身边的一些花花草草发生了一点兴趣,在查找植物信息时,看到小山老师的公众号——“小山草木记”,读了一下里面的推文,第一时间关注了,这也是我关注的第一个植物类公众号,把里面的许多推文都看了一下,可以说小山老师是我识别草木的良师益友。 小山老师一直说“不记录,无观察,不表达,无成长”。作为一个小白,写观察记录还需要些参考书,那就先读读小山老师的书吧。书拿到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阅读,一直想找到感觉以后再读。2023年12月31上午开始读,读着读着,居然读出了感觉,那个感觉是全方位的,2024年1月1日晚读完了,这个两天居然实现了跨年,写下一些文字作为本书的读书笔记。我习惯依据书里文字顺序边读边记,所以我的读书笔记,更像是读书心得的流水账。 小山老师说“周末或节假日,花友们总是有一些时间是留给山野的,留给集体“刷山”,也因此刷出了友情,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 看这本书时有种回到课堂的感觉,一边是复习,一边是学习新知识。书中有些植物南京也有,恰好我又认识,这就算是复习。那些我没有听过,或者说是没有见过的植物以及相关知识,就是学习新知识。读着优美的文字,轻松惬意不烧脑,文中列出许多刷山线路,感觉在看一本自驾游、徒步旅行的白皮书,心生向往。浙江文旅可以把这本书,作为推广浙东深度游小红书,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浙东自然风物。 小山老师为摩柱峰几株“旗树”——湖北山楂动容、感佩,为它们留下笔墨。 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与采纳小山老师对秤锤树的保护建议,南京幕府山作为秤锤树模式地已无野生秤锤树,这个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我要为小山老师为植物呐喊、记录、传播而点赞,浙东地界上的植物有小山老师真幸福。 小山老师在《宁海摩柱峰赏花看云》章节中,引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文字——“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觉得意义深远,不仅是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槲寄生种子含有非常黏稠的物质, 纵使经过小鸟的肠道排出,依然非常黏稠,这个特性有利于它们牢牢粘住寄主,这是植物的智慧,是种子的胜利。今年学着观察种子,力争写出一篇两篇观察记录。记住杏花白花红萼,花开成簇,萼片反折,就不会认为明孝陵梅花山只有梅花了。 在《宝庆寺西府海棠》一文读到“此时的它们,花枝舒展,摇曳生姿,花朵已经绽放大半,枝头胭脂点点,清淡浅红,与周边古朴庄严的大殿长廊,飞檐翘角,白墙黛瓦正好一动一静,一新一古。庙宇赋花一份底蕴,春花回赠一丝灵秀,二者相得益彰,意蕴无穷。”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去寺庙拍花。不是他们矫情,而是我不仅缺乏审美能力,还没有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只会孤立赏花。把手机倒转过来,镜头更贴近地面,这个拍摄技巧我得用一下,拍拍宝华老鸦瓣,让它也能有个蓝天做背景。 看到《桐花开处,愿与君同》,脑海中蹦出的是“情书”二字,往下一看是窗前老师的作品,那不就是小山老师说的“刷家庭幸福感吗?”。 读到“树梢上花朵攒聚,风起处,簌簌飘下几朵”,品到了词的味道。 读到世上最大经济间谍案当事人几乎以一己之力打败中国产业的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四次来到中国,一半为盗取茶苗茶种,一半为猎取植物种质资源,胸中一股怒气喷涌而出。 铁线莲国际协会发布的3000多个品种里,几乎没有我们国家培育的品种,真的很遗憾。听说南京中山植物园科研人员,正在培育一批以《红楼梦》十二金钗命名的铁线莲新品种,我相信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更多更好看具有中国元素的铁线莲走向寻常百姓。 窗前老师说“安心做自己,这大概也是世间草木给人的启示”,是啊,现在的人离大自然太远了,都找不着了自己,成为了别人。 读了几篇窗前老师的文章,感觉自己能品出窗前老师的诗意词味的风格。“秋归何处,看取山间风物”,是何等潇洒快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明艳,“晓来谁染霜林醉”的迷人,“风物向秋潇洒”的清气,可以把皱巴巴的心熨帖得如丝绸般的舒展,这样的自然山野没有人会不爱,邂逅即幸运。 “秋尽江南果犹好”、“山野又清秋”满是坦然、乐观、平和、接纳的心态。读着“荻花风起醉流年”眼前全是荻花摇曳生姿于田野的画面,庆幸自己见过并认识荻花,不然解不了那个风情,岂不可惜。 这些有着说不尽的无穷好的山色,吸引花伴侣一次次徜徉在山野之中,对着一朵新花,一片溪云,欣赏渊源深处的妙景,寻觅四季芬芳,回味少年滋味,他们过上了让人艳羡的神仙生活。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就在自己到达的山野中。我要把小山老师的金句“自然观察和写作起点是喜欢,基础是观察,关键是记录,核心是表达”,作为我自然观察记录的指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