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设计的意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设计的意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6 18:30:24
设计的意义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8-16 18:30:24   小编:

《设计的意义》这篇文章探讨了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文章指出设计不仅仅是外表的美化,更是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一种方式。设计可以激发创造力、传达信息、提升用户体验。通过设计,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实现更多可能性。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一篇

我能说什么?大师就是大师,对需要多的问题看得很深,加上暗搓搓的吐槽,我觉得做他的学生应该会非常的有趣吧,只不过这种说设计书避免不了的就是会讲几个案例,然后案例会说是怎么想的,但是这个甲方和乙方的博弈过程是非常的有意思,可惜居然没说出来,我还在想他是怎么说服乔布斯接受他设计的logo的,也没写,非常的可惜,但是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一读的!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二篇

最初就是被Paul Rand 所吸引的,封面的设计也让人欣喜。书里有关于艺术概念的分享,艺术哲学的思考,但让一般人最感兴趣的肯定是Paul为Next,The limited,IBM等等所做的设计案例的设计过程。里面穿插的插画也很是让人欣喜。但是感觉行文没有特别流畅,应该更多的是翻译的原因。

开始的序言总是很有意思,两类人:一类把水壶当作便壶,另一类则是把便壶当作水壶。美学就在生活当中,人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发源泉,对生活的真正理解等同于美学享受。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设计的美学追求形式美。文中还探讨了普通市场调研或者设计调研的缺陷,以及设计者与管理层的关系对作品的影响等等,利用计算机设计的优缺点等等。

案例分析里字体样式的选择,字体大小的变化,布局,连字的设计,立体空间的展示,颜色的组合,排版的设计,重复的利用,13条或8条横纹的使用以及倾角的设计,字体的组合变化和形象化的组合等让人感到奇妙欣喜。

这是一本看着很舒服的设计书。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三篇

保罗•兰德是20世纪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师之一,被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毕加索”,他设计NEXT、ABC、IBM、UPS等商标,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这样一位设计界的大师来谈谈设计的话题和意义,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什么是“设计”,大师有比较独到和深刻的洞见。在他看来,设计是这条贯穿于绘画艺术、建筑、工业和平面设计的共同主线。同时我们还要理解形式与内容在复杂的设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认识到,设计也是评论、是观点,是一种视角,是一份社会责任。

要对一门学科的进行比较深入了解和运作,立足于对学科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思考。关于“什么是设计?”这个设计学这门学科最为本质的话题,保罗•兰德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层面的探索。在他看来,设计就是一种关系,一种介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名设计师和问题或者说和客户之间,永远存在矛盾和冲突,设计也是如此,只不过设计体现的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冲突。这就是设计的意义:“设计就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正是设计的实现”。

在一些外人看来,平面设计没有什么花头,就是简单图案、文字或是字母的组装、排序,抑或是编辑。但设计过程其实是一个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它需要去阐述、简化、厘清、修饰,去锦上添花、引人注目,去说服,甚至可能去取悦。一个过程其实并不简单。设计就是把散文变成诗歌。一个过程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设计增强我们的洞察力、加深我们的体验,并拓展我们的视野。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四篇

成功标识的设计真是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甚至现在奉为经典的LOGO,在设计之初还是受到很多口舌之争的。最终来说,企业做大做强了,什么样的商标都是成功的设计。商标和企业产生了联想功能,定然增加了民众对商标与设计的认可度,或许有时候会有不觉明历感。

当前成功的企业凤毛麟角,每个领域的佼佼者,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能够记住的LOGO不会超过10个。所以本书的设计原则与思路还是值得设计师们学习与领会的。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五篇

我学过导演,学过表演,学过唱歌,学过多种乐器,在高中的时候学过跳舞,直到我大学毕业工作了一年之后才发现,我竟然不会画画,我是不会让我的人生抱有遗憾的,所以我立刻辞职开始学习绘画。现在都流行斜杠青年,这种既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够活得充实有乐趣的生活实在太适合我了。那么学习绘画除了给别人画像赚钱以外,就是设计了,其实在我看来设计和绘画有着很大的区别。绘画的基础当然是必备的,直到我有一天发现我除了临摹和写生之外还没有画过任何属于我自己完全原创的东西的时候,我才发现设计师的厉害之处。

在设计师的身上,好想什么都是新的,你能够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现很多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事情。这本《设计的意义》之所以在业内这么出名,正是因为作者有着十分专业的权威性。绘画和设计师相辅相成的,但如果想当个艺术家,那么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观察生活,同样是画一个苹果,要怎么才能够脱颖而出,让人们一眼就记住,还不能表达不出来主题,这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了。在我身边有着很多想要走设计道路的同学,他们学习绘画只不过是学习一些基本的透视关系,设计是纯理念的东西,现在科技发达,已经很少有人手绘了。

很多人不看这本书会对设计本身产生误解,设计是并不仅仅是好看就行,还要贴近主题,并且帮助提高实用性。最近特别火的黄海,他的作品大都让人惊艳,因为仅凭一张图片就能够让观众对这部毫无了解的影片产生兴趣,过去电影都是靠宣传片宣传的,靠海报宣传还真是开创了先河。电脑软件上可以找到无数好看的素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靠基本的模版就能够让人看了眼前一亮,人们不知道那些设计大师一开始大多数都是用手绘的,只是后期为了直观与方便才使用电脑绘图。

我很欣赏作者的一点就是他把设计的初衷设定在值得被宣传的作品上,这是一种职业道德,你不能够把宣传做的天花乱坠,最后发现成品完全不是这回事,这样一来信誉也会出现问题。设计和产品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很多广告都在运用一种洗脑的方法,可是产品不好依然没有人买,这和生活中很多道理也一样。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六篇

在中文语境中,设计是个自带高大上光环的词汇,门槛很高,甚至是高冷艺术的代名词。比如,问:您做什么的?答:搞设计的。说者会自带傲娇,听者也会苏然一惊,因为设计,好像融合了艺术和技术,是高端技术,也是高端艺术。但实际上,设计又是无处不在的,小到平常喝的饮料,瓶身、logo,大到像鸟巢、水立方这样的建筑,都是设计。我一直认为,设计就是凝练的思想表达,总是要表达思想的,只是思想本身有高下之分,所以,才有大师,也有打字店的小职员。

设计大师保罗.兰德《设计的意义》一书,似乎也印证了我的观点,不过他的表达更加深邃和理性。在《设计的意义》一书中,保罗认为,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组装、培训亦或者编辑,设计的过程是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赋予价值和意义,其实就是思想的表达,比如苹果logo,被咬一口的苹果,不管是纪念图灵,还是表达叛逆,表达的思想就足以让多人解读,一个简单的苹果,引发了思想的风暴,当然,把华为的logo戏说为切了苹果,就是网友思想的联想了,这说明设计的联想功能,一旦作品诞生,就有被结构或重构的几率,这也说明,你的设计必须具备了深邃的思想,作品才具有一定的反解构和重构能力,不然的话,就难逃被调戏的命运,比如某电视大楼,就被嘲讽为大裤衩,而很多摩天楼,又被解读为男性生殖器崇拜,所以,设计的思想表达,又需要换位思考,还要结合语言环境,确实是高大上的工作。

总而言之,设计是用来表达思想的,但是,设计要面临商业化,因此,这种思想又被蕴含在企业或者产品的使命或者愿景之中,因此,设计表达思想,又是在枷锁中表达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者必须是个思想家,这是设计的根基,有了思想,设计才会显得具有感召力和生命力,进而将产品思想注入到目标客户心智中,所以,在具有思想家素养的前提下,还要具备战略家的洞察力。这些内容,《设计的意义》通过大量的案例如NEXT、ABC、IBM、UPS商标,一一展示,因此,了解设计的本质,此书确实是难得的入门之书了。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七篇

翻开《设计的意义》,在扉页上发现了一张小小的照片,照片的旁边写着“献给天鹅”。保罗·兰德这位被誉为20世纪杰出平面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的作者,果然创意非凡。为什么会献给天鹅呢?莫非是因为天鹅的体态优美、叫声动人、行为忠诚,而且是纯洁、忠诚、高贵象征?不得而知。

把书献给天鹅的意义无从猜测,正如“设计”本身之于普罗大众,也常常只能尝试去欣赏与解读它的美,却又总让人捉摸不透。何为设计,如何去理解设计,怎样看待设计的形式与混沌中的创新等等,都是想要了解设计应该知道的一些知识。保罗·兰德尝试用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来展示给读者关于创意、审美、直觉、与客户的关系、LOGO设计等一系列设计相关的重要问题,帮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一切设计,发现身边的普通事物如何带来美学的享受。

就书的内容来说,引言部分只重点强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生活的真正理解等同于美学享受。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处处需要设计感,需要美的装扮。接下来的一章,作者就理解形式与内容在复杂的设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诠释,试图告诉读者设计也是评论、是观点,是一种视角,是一份社会责任。

或许正是因为设计需要一种确定的“观点”,设计师才与客户之间产生了源源不断的争执与角力。“难以伺候的甲方”与“达不到要求的设计”共同反映着“好的设计”是艺术与实用的平衡。保罗·兰德围绕市场调研等问题阐述了设计在市场中的运用与困境,也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设计人员艺术追求与职场生存的不易。

尽管如此,设计师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创意缔造者,他们的工作依靠直觉,充满冒险与尝试精神。Logo、旗帜、路标,产品包装、室内装潢、广告创意,等等领域都活跃着设计师的身影。在“设计案例演示”部分,保罗·兰德详细的演示了几个经典的设计案例,例如,通过对几组简单字母的反复设计,最终创造出令众人过目难忘的IBM品牌标识;又如,通过对字母大小写、颜色、排列位置的改变,来达到名片设计中辨识度的提高,等等。

在结尾部分,作者还谈到了与图书设计以及设计困境的一些问题,可以为相关专业的人士和学习者提供参考。而作为非专业人士,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收获,并得到启发。因为不仅是设计,所有艺术的创作过程都伴随着创作者的激情与理想,拒绝对流行和时髦的盲目追求,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学评判的价值观基础,科学而理性的面对市场需求,或许才是让作品得到广泛认可的基础与前提。

同样,把此评论——献给天鹅。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八篇

设计的意义-作者 Paul Rand

如果带着以下的问题去看这本书,会更加清晰的去理解作者的观点:

1)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的结晶,是一个想法的实现和独特表达。通过制作,空间,对比,平衡,分配,图案,重复,比例,大小,形状,颜色,价值,质地,重量的表达,设计蕴含着一种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纯艺术和应用艺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的区别是两种形式特质的区别,是对视觉关联-节奏,对比比例-敏感与迟钝的区别。在伦勃朗的作品中,折服我们的是形式的创意,在洛克威尔的作品中,折服我们的是灵巧的手艺。

3)设计与商业的关系

一方面,设计师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又依赖管理层与官方机构周旋,并应对市场变化。二者越是亲近,设计作品越有可能出彩。

4)市场调研对设计创新的破坏性结果是什么?(其实这个适用于任何创新行为,包括商业创新和产品创新)

对市场调研结果和片面,过时的观念的盲从会带来许多破坏性结果。它总会倾向于对于设计师的创意和探索进行打压。用过时的观念来指导未来战略。

“你不能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未来,”卡尔波普尔说,“过去只是一种迹象,而不能作为一种解释。”这种盲从永远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创新。公众对糟糕的设计要比对好的设计更加熟悉。大家习惯选择不好的设计,因为和它朝夕相处。

新事物让人感到受威胁,而旧事物让人安心

5)设计与商业的道德问题

一个设计很差劲但是好用的产品比一件徒有其表却没用的产品更加不到的。前者不尊重消费者,后者欺骗了消费者。一个公司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司的形象和产品质量的影戏那个,一个徒有其表的空洞项目可反映出公司的缺陷。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会导致消费者的流失,也会损坏信誉。

6)logo需要表现出明显的含义吗?

只有在和产品,服务,行业或是公司联系起来时,某个logo才会被赋予真正的含义。他的意义和用途来自它所代表的品质。一个logo扮演的基本角色就是指示,简洁是他的手段。最终来看,logo设计的唯一要求就是它们要有特点,好记,清楚。

以奔驰的logo为例,这个logo和汽车毫无关系,然而它成为了一个伟大的logo,不是因为设计,而是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伟大的产品。

7)关于过度创新(先锋派)的看法

“事物的本质中有两条内在的准则:改变的精神和保守的精神。缺乏着两者都是不真实的。完全摒弃保守的单纯改变是一条从虚无到虚无的路。”-怀特海德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九篇

伟大的设计往往让人驻足赞美,糟糕的设计反而勾起人们思考和改进。 所以,《设计的意义》显得格外出彩。翻开这本书,我们不仅看到了让设计之为设计的“非此不可”的力量,也看到了设计至于设计者的意义。 赞美之余,我们会发现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算法,不仅仅是阐述、简化和压缩的过程。也许设计是生活美好的一种原因。对生活的理解就是美学享受。著名的颜值党党魁达索说过,好的飞机一定是好看的飞机。 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兰德说,设计就是把散文变成诗歌。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诗歌。这种变就像魔术师一样,没有改变客观本身,但增强了洞察力、加深体验、拓展视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设计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动作。可以暂把这个动作比作是照亮。重新发掘一件事物潜在的光, “设计的过程也是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去阐述、简化、厘清、修饰,去锦上添花、引人注目,去说服,甚至可能去取悦。好的设计就是把散文变成诗歌”。 归根到底,是将所有来自生活的材料、经验和激情,比如字母、图形商标、色彩,融入这种光,融入这中心,这种照亮我们视野的过程,这种唤起我们共同体验的过程,是美好的,又是难以言说的。如果设计的意义过于清晰,会变得单调,过于模糊,读者又会失去信心,这就像读诗一样,一个高明的诗人至少会让我们在几年之内,摇摆在看不懂和不想看之间。 这种动作,是舒缓还是剧烈呢?像扇动天竺葵叶子的微风?还是把整个马孔多吹的无影无踪的飓风呢? 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在设计中感知到的美好,都会把我们推向日常生活的对立面。它让设计者同时感觉到一种蔑视和失落。在书中开篇,我们已经领略了蔑视的滋味: “阿道夫·洛斯和我所做的一切工作,分别从现实和语言的角度,指明了水壶和便壶是有区别的,文化的偏差性正体现于此。可是其他人,那些“正能量的人”,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把水壶当作便壶,另一类则是把便壶当作水壶。” 这种蔑视是一个危险的边缘。 如果向前再走一步,我们就闻到了政治的味道。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煽动性的言论,“我走进这座城堡,扑面而来的是毫无品味的家具和毫无品味的画。直到那时我才认识到,统治者糟糕的品味与他们糟糕的执政手段是多么密切相关”。 如果试着缓和一下气氛,我们可以看一下冯唐对城市的观点,“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者能背一百首唐诗,能写蔡襄、米芾那样的行草,能常去博物馆逛逛,我们的建筑绝不会如此难看”。 接着翻下去,我们看到了兰德展示他好的设计的时候,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也看到好的东西是怎么做,怎么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然而同时,我们的感觉又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它“是什么”,表达着什么明确的含义。 这无疑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好的设计,或者说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想象力的主动参与。我们越是相信“是什么”,就越失望,我们因为不得不接受这样现实生活,而感到失落。我们越是相信“怎么做”,就越迷惑。我们同样不得不接受它只是虚构而悲伤。 这扇起飓风的人,是狂喜,还是失落呢?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十篇

联结产品和客户的是设计师。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将设计师仅仅视为“一套绘图工具”,既不对产品质量负责,也不为客户喜好折腰。这无疑是低估了设计。

被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毕加索”的保罗·兰德写了《设计的意义》一书,为设计正名。他认为,设计不光是美学,也“是评论,是观点,是一种视角,是一份社会责任”。设计师可能比艺术家更需要调和跟雇主的关系,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糟糕的设计。然而设计师也不该以此推卸责任,他们当有一跟准绳:好的设计是实用性加上美感。

论实用性,不得不考虑用户的需求,但这并不是能够通过调研直接体现出来的。一方面,调研结果易受各种不够客观的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审美、既得利益者的干预、样本的芜杂;另一方面,对于调研的解读也容易偏颇,可能受调研人员及其妻子和秘书的审美品位影响,可能“被误读了观点与创意信息”,更糟糕且令人防不胜防的状况,是它被赋予了超出其能够承担的意义,被直接视作创意、凭据,而非“形成概念的可能线索”。恐怕连设计者的角色都被混淆了。切不可以为美学优势就能弥补产品品质的不足。将logo与产品紧紧绑定固然事半功倍,然而兰德也指出,“只有当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经过了消费者的判断之后,logo才能真正地具有代表性”。

关于设计的美学,兰德总结了两点:一为非固有的,即“象征性或联想性的”,二为非固有的,即“形式上的”。他举了自己的设计为例,那些经典的logo,如美国广播公司(abc)、IBM、UPS并不是凭直觉一蹴而就的,每一次细微的调整都有美学上的考虑。譬如,乔布斯开创的NEXT电脑公司,它的名字虽然好记,但也可能成为劣势——单词的使用太频繁了,易受固有印象摆布。此时,设计师要做的反而是让它陌生化,从而触发更多的联想,这可以通过改变字体来实现。另一个问题是,NEXT的大写字母组合时,视觉上最易混淆为EXIT这个单词,为此,兰德把字母“e”改成了小写,效果更柔和。在大小写字母的使用上,我们的直觉大有发言权:大写字母通常容易让人联想起警戒语、专有名词,而小写字母更易读,也更有亲和力,它常常能为设计增添一点跃动的活力。兰德替美国服装品牌THE LIMIT设计的logo就在两个字母“I”上加小点,变身小写,整体印象活泼了许多,让不了解这个品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被吸引。品牌印象(实用性)与美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实现这些效果,只要在电脑上动动鼠标吗?技术固然大大提升了设计的效率,但诚如英国艺术家埃里克·吉尔所言,无论发展出怎样的工具或机械,“字母形式的主宰者”永远是大脑。设计远非拼凑素材那么简单,在兰德眼里,设计就像是东方的书法,即使机器可以模拟出任何字体,它也不可能取代亲笔书写所传达的态度。设计是设计师的书法作品,它有掣肘——就像书法的主题一样,但它呈现的作品必是与众不同的。其间有设计师的态度:对产品的认知、对社会性或其他需求的关注,包括美学,绝然不是一种机械性的低端艺术。

——戊戌年读保罗·兰德《设计的意义》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十一篇

“设计也是评论、是观点,是一种视角。”

“设计的过程也是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这时候我想到一句话“玫瑰花是因为你的精心呵护才变得与众不同。”

“设计的众多面具之一就是诱惑。”

有没有完美的设计?有没有完美的犯罪?

还是最终都将沦为完美的妥协?

妥协是逃跑吗?

“在具象中看出抽象,在抽象中看出具象。”

也就是说要让人记住,让人联想,让人动脑筋,人们才会留下印象,留下感觉。

感觉设计是指向→一语中的,直命本题

“形式与内容互相作用,两者互相依赖。”

“内容从未隐藏于形式的背后,越是努力隐藏,越是作为缺席的实质显现出来。”

因为人们本能的会去寻找实质,找不到就会觉得缺了点什么,就像一个人越隐藏他的缺点,越显得有点奇怪一样。

每个人的关注点可能都很不一样,要找到对方最关注的那个点

缺点还是可以隐藏或者掩饰的,只是不要刻意掩饰,刻意掩饰就像是一种刻意强调

“形式仅仅是提供火花,没有这些火花,内容就失去了活力。”

“艺术中有认知,观点,思索,以及诠释,但没有论据。这便是艺术的神秘和魔力。”

大概意思就是艺术不需要论据,还是一个指向性和直接性,一见钟情的感觉,剩下的论据客户会自动为你填补。

目的性不同,关注点不同,所以要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不止适用于设计师和客户的关系。

紧张和逼迫会妨碍好的设计的形成,也影响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就像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就会写出,表达出什么样的文字或是语气来,这也类似于给家禽听音乐在幸福中死去,它的肉质会放松一样。

“设计作品的品质与设计师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密切度是成正比的,二者越是亲近,设计作品越有可能出彩。”

书籍是辅助你,数据是辅助你,伴侣是辅助你,而不是直接代替你做决策

数据应该是线索,而不是真理的凭据!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十二篇

设计的意义

保罗兰德

P3

并且认识到,设计也是评论、是观点,是一种视角,是一份社会责任

P32

新事物让人感到受威胁,而旧事物让人安心。

P36

大多数人把设计师看作一套绘图工具——一个供应商——而不是一项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P41

假如我们没有勇气去尝试任何新事物,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p58

一个logo并不直接售卖什么,但它彰显着什么。

/logo从它所象征的产品质量中获得意义,反之却无效。

/logo远不如它所代表的商品重要,它所代表的比它看起来的样子更加重要。

一个logo,首先要告诉人们的是“是谁”,而不是“是什么”,这才是它的功能。

P63

设计,不管是好的还是坏,都是记忆的传播媒介。好的设计增添了另一种价值,展示出意义,很多时候,光是看着它们就给人带来快乐;它尊重受众的感官,并为企业家带来回报。人们更容易记得一个设计精美而不是一团糟的形象。

P120

怎样让三个常见的字母看起来不一样、有吸引力、让人记住

P148

革新能让人们在陈旧中看到生机,并且将精致与肤浅区分开来。它容不下陈词滥调与重复,对于胡思乱想和新鲜创意,也能区分开来。它是直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命源泉——创新的本质。

P162

图像、抽象符号、材料、色彩都是设计师或工程师工作中运用的素材。设计就是发掘这些素材之间的联系,并将它们排列组合,进而重新建构。所有的设计都离不开组合几何学。

P215

正如密斯所言,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新的”(新颖的)东西,而是“好的”东西。

设计师名单

F.H.Ehmcke

Tommi Parzinger

Julius Klinger

Otto Arpke

Karl Schulpig

Lucian Bernhard

Walter Dexel

Max Buchartz

Hans Leistikow

Valentie Zietara

Wilhelm Deffke

Anton Mahlau

George Goedecker

Fritz Ahlers

O.H.W.Hadank

Albert Fuss

Max Koerner

Julius Gipkens

Otto Boehm

Dora Monkemeier Gorty

Paolo Garetto

Pierre Brissaud

Paul Renner

Fortunato Depero

Hans Schleger

Rudolf Koch

Georg Trump

Charles Martin

Paul Colin

Josef Binder

Gustav Jensen

Howard Trafton

(Bobri) Vladimir Bobritzki

Joseph Sinel

George Switzer

Edward McKnight Kauffer

William Addison Dwiggins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十三篇

之前提起设计这件事情,常常会把其和绘画艺术等联系起来,总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建筑、工业、平面和摄影等行业固然需要设计,装修房屋、布置会场甚至换个发型,也是需要设计的。可以说设计总是无时无刻的围绕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什么才是好的设计?保罗.兰德在其《设计的意义》书中认为好的设计就是好的信誉。保罗是令乔布斯折服的大师,可谓是大神的偶像,被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毕加索”,他设计的NEXT、ABC、IBM、UPS 等商标每个都堪称是经典,而他写的《设计的意义》这本书,更是设计领域的必读书目。本书详细介绍了创意、审美、直接以及与客户的关系,并用几个经典的logo设计过程为案例,生动的刻画了其是如何将平庸转化为神奇的。

保罗认为,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组装、培训亦或者编辑,设计的过程是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设计是将散文变成诗歌,能够增强我们的洞察力、加深我们的体验、拓展我们的视野。设计是一个动词,同时也是名词。它是开始也是结束,是想象力驰骋的过程和产物。并且设计是个人的行为,是个体创意灵感并发的成果。

这个世界并不缺乏蹩脚和敷衍的设计,因为从事设计这一行的门槛相对也比较低,其并不像建筑工程或者是IT行业一样,不需要什么资格认证就能上岗。并且很多设计会遵从于市场调研,屈从于来自客户的压力,而并不能够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者在书中也列举了几个实例,一些经典的logo例IBM的商标等,如果用市场调研或者按照客户的意见去设计的话,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

也有一些市场调研觉得很好的设计,具体投放之后的效果不尽人意,甚至成为被嘲笑的反面案例。这是因为新事物会让人感到威胁,而旧事物总让人感到安心,市场调研结果反应的其实是人们片面的过时的观念,而对这种观念的盲从,会让设计师的创意和探索受到压抑,甚至有可能用过时的概念来指导未来战略,从而导致倒退。

作为设计界的大神,保罗认为好的设计永远不应该用于推销糟糕的产品,甚至认为一个设计很差劲但是好用的产品,比一件徒有其表却没有用的产品更加不道德。

本书中,保罗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logo设计的理念和过程,或许是因为logo是我们接触某一件商品的最早印象吧,其在我们这个商业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很多错误的理解可能会认为,是logo增强了商品的辨识度,让商品变得更加出名和畅销。

保罗认为这个过程正好是相反的,一个好的logo并不能够带来好的商品销量,反而是商品依靠自己的品质打开市场之后,人们会慢慢接受和熟悉这个商品,同时这个商品的logo也就慢慢深入人心。先有了伟大的产品,才能够有伟大的logo,否则设计再精美的logo也是毫无意义的。

另外人们还会觉得logo应该和自己的品牌关联起来,但根据上述的理论,这个关联也并没有那么重要。就如奔驰logo,其和汽车没有半点关系,但人们一看到它便能够和高品质的汽车联系起来;鳄鱼 牌服装和鳄鱼也没有任何关系。同理华盛顿的签名之所以珍贵,并不是因为他的字写的有多好,而是因为那是华盛顿的字;而支票的字再难看,也能够让每个人都喜欢。

出色的logo能够在产品被普遍接受的时候发挥其高辨识度的优势,就如IBM的logo,就算你只看到了其中的一个小角,便能够知道这是IBM的产品。通过这种优势的不断积累,品牌就会更加的深入人心。

对于那些对设计行业并不是很熟悉的人而言,阅读前面一小部分理论的相关章节或许会略显晦涩,但从设计案例演示开始,便将会开始一场有趣而让人惊艳的体验。作者在本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逐步讲解了Next、The Limited、IBM等几个经典的logo是怎么一步步产生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商标,是怎么样从其最初普通的几个字母开始,一步步演化成充满了视觉美感的经典。

其实《设计的意义》这本书,和保罗兰德本人就是不朽的经典。向经典致敬。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十四篇

读这本书主要想unfold一个工作一年的素人设计师跨行后为什么可以做到表现人物角色极具美学色彩,对所有naunce都呈现的各有特色,入木三分,对角色有惊人的共情能力,还会二度创作把所有不合理变成合理,为什么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如此细腻入微,为什么总能感知到爱,相当神奇,这本书在肖战的书单里,豆瓣评分高达8.6,在对<余生请多指教>上头近50天后的最近,读起来格外有灵感。

这本书大约有30%左右是作者的设计作品,文字描述精简又准确。作者Paul Rand是20世纪杰出平面设计师,思想家和教育家,善于凝练地总结设计的意义和重要元素。作者既有在academia的经验也在industry做过很多工作,比如给ABC, IBM,UPS,Yale都做过商标设计。

p.i

"要理解设计的意义,我们就得认识到这条贯穿于绘画艺术,建筑,工业和平面设计的共同主线。“

”设计也是评论,是观点,是一种视角,是一份社会责任。”

“设计的过程也是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去阐述,简化,厘清,修饰,去锦上添花,引人注目,去说服,加深我们的体验,甚至可能去取悦。”

“设计就是把散文变成诗歌。“

”设计增强我们的洞察力,加深我们的体验,并拓展我们的视野。“

”设计是感受与认知的产物,它在设计师的脑海中开始萌芽,渴望能在受众的脑海中达到高潮。它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是开始也是结束,是想象力驰骋的过程和产物。”

”设计依赖所有元素的整合,而这些元素是取之不尽的,完美更是难以企及,这些都需要设计者的创造力,直觉,判断力以及经验,好的设计没有固定准则,每一个问题,每一种解决方法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若干美学意义,对生活的真正理解等同于美学享受,人类的生活体验就是艺术的源泉,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联“。

读了本书的一部分我想我基本明白为什么设计师出身的肖战可以如此resourceful, and innovative, 对日常生活的点滴感知力和共情力强大,总能resonate to 各种评论,并且一直在攀顶,似乎永无极限。

设计的意义读后感第十五篇

我前几天要做一个圣诞节的促销海报,就去网上找来模板自己设计。平面设计图所传达的信息一定要简明扼要,最好就是匆匆而过的行人瞥一眼就能够理解海报所传达的信息,于是我用红绿色做背景来表示圣诞节,用礼盒装饰图简明的表示折扣信息。

简明有了,剩下的利用字体的颜色,线条的粗细,不同的方式排版来增强海报的客观性

“美是需求与功能的副产品。”一张好的平面设计广告会促进供应链的发展,设计师的作用就是产品和读者之间搭建桥梁。保罗·兰德的诸多商业设计作品十分出名,他设计了美国广播公司的logo,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logo,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后来一直使用至今的logo等,简洁明了的logo直沿用至今,但正如他在书中所言,一个logo也可能要被更换,不过取决于多种因素决定,但是保罗·兰德为一些大公司所设计的的平面设计作品几乎跨越了一个时代都永不过时,在他的这几个logo中就可以看出平面设计作品的最高层次。 前段时间街头潮牌Supreme在纽约时报上印上自己的logo,当日纽约时报的销量就突破了有史以来的记录。然而这个“把logo到处印就能赚钱”的好本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运气的,Supreme的红白Logo设计灵感来源则不是该品牌创始人James Jebbia,而是一位名叫Barbara Kruger的女艺术家。而James Jebbia也曾间接地承认,Supreme的Logo设计取自艺术家Barbara Kruger的作品原型。Barbara Kruger标志性的作品风格是运用黑、白、红色的Futura Heavy Oblique 无衬线字体和底板,模仿消费类产品广告的宣传用语打造的一系列口号,并融合在其他摄影师的作品中。这独特的红框白色加粗斜体的“Supreme”Logo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Barbara Kruger的海报宣传艺术作品创造的,这个logo印在一块砖头上都可以卖到400美元。

街头潮牌Supreme 他的标志性logo是红色加粗倾斜字体的

“如果让我点明为什么糟糕的设计越来越多,我只能这样总结:在同等的条件下,不利因素有几点:第一、管理层对优秀设计的无知或忽视;第二、市场调研者的既得利益;第三、设计师的话语权或是能力不足。〞保罗先生指出,设计更像是一种天生的使命,而并非来自于商业利益的驱使,设计应当是一门美学,不应向坏品味妥协。在本书前半部分中,保罗先生更侧重于设计师这一职业的使命,阐述了自己对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和产品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极其正确,不禁令人想到当下社会抄袭的现象,让人深思一名合格的设计师该具有的品格和素质。 保罗先生谈及了logo的形式与作用,以及它所代表的含义。即使是这位行业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但他谈论起设计时,也有满腹牢骚——甲方不停的让你改方案,客户的审美有问题,改稿图时的绝望等等,做设计的我看到这些时感同身受,保罗先生用这些实例和一个平面设计师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行业联系起来,来说明一个好的设计作品背后所代表的东西和意义。书的后半部分是实例演示,保罗先生用他设计logo的经验来告诉你怎样设计才会让logo可观性更强,如何用联想来体现产品和logo之间的相关性,让你的平面设计作品更具创意。就像书第一章的标题,好的设计就是好的信誉,永远都拒绝向坏品味妥协。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